八年级地理上册 人口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人口》教学目标:1.使用相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使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绘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

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能够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601938035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72307026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1031882511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1160017381人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 129533000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 1370536875人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超过10亿?人口数量几乎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超过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601938035人,比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1160017381人,时隔不到40年。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众多的人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众多的人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完成阅读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推荐材料后,完成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收获。学生可以通过完成阅读笔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4)撰写观后感: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源后,撰写观后感,表达自己对视频内容的思考和感悟。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观后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5)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课后拓展活动,共同阅读推荐材料、观看视频资源,并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人口众多的人口的认知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互动式教学:我在课堂上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口众多的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这种辅助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如果安排了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如土壤、植物、水等,并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例如,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小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桌和椅子,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图表和统计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口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原因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介绍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4.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还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的现状和特点,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2.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3.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增长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3.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直观地呈现人口增长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 讲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介绍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性别比例等方面的特点。

3. 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讨论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 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人口增长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影响,以及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某一地区或国际上的典型案例,分析人口增长对该地区或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及其成效。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

2. 利用图表和数据,直观展示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影响。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 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

3. 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教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教学案 新人教版

《人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统计图表描述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会运用地理语言描述从统计图表中判读出来的信息,提升统计图表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判读。

难点: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策略本节知识基本上都要从统计图表中来获取,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着重体现在读图分析过程的设置上,包括提什么问题、问题出现的前后顺序、哪些问题适合独立分析、哪些问题适合小组讨论等等。

结合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读图指导。

■教学准备教材补充:我国近年部分省人口密度数据及分析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政区图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设计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为主,绘图法和案例分析法为辅■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口最多的国家教师:提到中国的人口,大家能用怎样的关键词形容它呢?学生回答预设:多。

设计意图:简单直接了解我国人口特点。

讲授新课──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国策教师:其实我国人口“多”这个特点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任何地理现象、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下面阅读教材中的曲线图,请同学们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特点?并尝试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回答预设:我国人口增长前期平稳,从1950年后突然增长加速,1980年后增长又趋于平稳。

设计意图:落实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并能结合自然、历史、人类活动需求等要素分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

教师:1950年以前,社会发展缓慢,医疗卫生落后,死亡率相对较高,文明程度也低,这些原因使得人口增长缓慢。

1950年至1980年,也就是解放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再加上政策平稳的因素,人口增长迅速(在这里一定要强调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

1980年前后,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国策──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所以呈现增长平稳趋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人口》章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及其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及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政策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及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人口、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及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人口政策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数据、案例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及我国人口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同时,通过案例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政策的作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其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政策。

2. 教学难点: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3. 课堂练习:让学生阅读地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人口政策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政策。

2. 运用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具体内容,理解其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政策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地图阅读,分析问题方面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历程,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增长历程,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增长对各方面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历程,掌握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人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人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环节时间
5′
10′
15′
5′




第二节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东多西少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对初中学学生来说,真正理解有关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等的不足,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尤其是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亲身经验和体会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来分析、了解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一系列负担,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学习、了解、分析各种不同的资料、现象等,让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事实来告诉学生有关我国的人口问题,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关注我国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的趋势”,进而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原因;另外,单纯采用介绍和讲解的教学方法,即使对有关人口问题讲得十分清楚,细致,学生难免会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这一部分内容还是比较抽象的,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谓,因此,在教学中,建议教师更多地联系实际,介绍一些本地有关人口问题的突出现象,用典型的焦点问题、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作为突破口,由局部扩张到全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人口众多,可以称为人口的“超级大国”,不愧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那么,我国人口如此之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呢?请大家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请各组的代表发言,阐明本组的观点。
(学生代表发言:略)
课题
第二节人口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口分布图和增长图表,引出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口分布和增长的特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拓展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人口分布和增长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人口地理学导论》: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是理解人口地理学的重要参考书目。
《人口问题与世界》:通过分析世界各国的人口问题,让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人口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尤其是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口问题。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善于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来获取新知识。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对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原因、人口问题对环境、经济的影响等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此外,他们可能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人口问题感到困惑,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 测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测试,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测试成绩不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 作业评价:
- 认真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 点评:教师在点评作业时,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并提出改进意见。

初中地理人教版人口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人口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2. 掌握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效果;3. 理解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2. 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效果;3. 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 分析人口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图表和数据;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人数,思考人数的多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为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等;2. 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3. 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4. 分析人口政策的作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读图分析(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我国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地理分界线;2. 分析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的人口特点;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和影响;2. 强调人口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人口增长对家乡的影响;2.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和影响,掌握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人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数据和图表,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分布不均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种种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具学具】板图课件多媒体
【教法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发讲授法。

八年级新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设计:1.2 人口

八年级新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设计:1.2 人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
重点
难点
1、重点: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2、难点: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课堂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课后补记
(或教学反思)
课后补记
(或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众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人口特点
合作探究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互动一比较比较中国(12.95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形象感知手拉手站队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2、互动二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探究其原因如何。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的人口密度。2010年我国的人口密度为143人/每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2、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多西少。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3 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3 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3 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 人口》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人口这一重要主题的深入探讨。

本节课通过分析我国人口的特点、分布以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使学生了解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人口问题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关于人口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仍较片面,对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分布以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掌握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提高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人口问题的情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特点、分布,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人口问题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地图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分布、增长特点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图表、地图等教学材料。

2.制作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

提问: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3.操练(10分钟)分析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政策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口增长的。

4.巩固(10分钟)讨论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意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 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

2. PPT课件。

3. 教学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章: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新课导入】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教师讲解,总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分布不均等。

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人口特点的影响因素。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总结我国人口特点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我国人口政策及其意义【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的人口政策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新课导入】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

教师讲解,总结我国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人口老龄化等。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人口政策的意义。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政策对国家发展、家庭幸福的影响是什么?【课后作业】学生课后调查身边的人口政策实践情况,总结我国人口政策的实际效果。

第三章: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

【新课导入】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

教师讲解,总结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人口过多、人口结构失衡、人口质量不高等。

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课后作业】学生课后调查我国人口问题的实际案例,总结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四章: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探讨我国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的调控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2)增强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我国人口政策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控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提问:“你能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吗?”2. 教学新课:(1)讲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介绍我国人口政策及其作用。

3. 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人口政策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1. 绘制我国人口分布图,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 调查了解当地的人口政策,分析其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和态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

六、教学内容:我国人口的增长历程1. 知识与技能:(2)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数量和特点。

(3)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

(2)运用历史案例,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教学目标: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记住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3、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重点、难点: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2、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自主探究:任务一:自学11-12页“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部分内容1.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人,约占世界,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2010年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

是世界人口平均密度的倍。

4.阅读课本 1.11图,回答活动题1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5. 阅读课本1.12图,回答活动题2,认识少生的作用。

任务二:自学13页“人口东多西少”部分内容6.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见13页1.13图,东部地区人口,西部地区,以黑龙江省和云南省市为界,呈分布。

这条线是—一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叫胡焕庸线。

7.回顾学过的人口密度公式:8.阅读图1.15,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

9.活动2谈谈你的看法。

建构知网人口特点:人口大,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给和____________众带来巨大压力。

多世界上人口的国家人口国策: ,的基本内容是,人;口具体要求是。

人口多少人口密度: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分布:以—为界,人口东西巩固训练单项选择题(27分)1.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B.人口开始减少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新疆B.内蒙古 c.西藏 D.江苏3.下例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一线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4.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A积极发展人口 B逐渐增加人口 C设法减少人口 D实行计划生育5.下列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各地没有多大差别B.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C.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带D.人口的分布西北多、东南少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②中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③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④黑河—腾冲线是中国重要的地形分界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课后反思: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书写:斩、转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教学新课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课题:怎样写好字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一、正确的学书之路1.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二、科学的学书方法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