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头皮针穴名新方案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头皮针治疗线,以治疗全身病症 的方法。
头皮针常以国际通用的头皮针标准治疗线为刺激部位,沿皮透 刺。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2
头皮针的刺激部位
1 额区 2 顶区 3 颞区 4 枕区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3
一、额区
1.额中线
定位: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5分处,向下刺1寸。
像耳针、舌针、鼻针、腹针、足针等微针系统,都是全息理论在针灸领域 中的具体体现。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32
五、经络学说原理
头皮针是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黄帝内经》云:“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在头部进行治疗,是因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头为诸阳之会”, 所有阳经皆上达巅顶,汇聚百会。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相合后上达头面。任督二脉环体一周亦交会与头面。兼之“脑为髓海”,“头 气有街”及十二皮部、标本、根结学说等,皆支持头皮针的经络效应。 头皮针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头部经络的连属关系通达全身,从而达到外治肢 体(皮肉筋脉骨)、内治脏腑(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胆女子胞膀胱等)。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14
三、颞区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15
三、颞区
11.颞后线 定位:在头颞部,自率谷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 (率谷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 属足少阳胆经。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16
四、枕区
12.枕上正中线 定位:在头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即自强间穴起至脑户穴 的连线。 (强间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脑户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眼病、腰脊痛等。 属督脉。
头皮针课件
Auricular acupuncture 耳针
Principal points 主穴: Gan(CO12)、 Shen(CO10)、 Xin(CO15)、 Naogan(AT3,4i).
Auricular acupuncture 耳针
Supplementary points (配穴): Mainly with language
主穴:神庭 ,前顶,百会 , 智力情感区 ,双感觉区上 1/ 5 , 双听理解区 ,小脑蚓区
Scalp acupuncture 头针
Supplementary points(配穴) Add Left motor area , the area before
the next 2/5 movement and bilateral cerebellar hemisphere area for speech disorder . 语言发声障碍者选左侧运动区及运动前 区下2/5下部、双侧小脑半球区。
from 0.5 cun above down toward Yangbai (GB 14) subcutaneously perpendicular to the transverse plane. 操作:定神Ⅰ针向印堂穴方向沿皮平刺达鼻部,定神Ⅱ 针、定神Ⅲ针向阳白穴沿皮平刺。
The 3-Point in the Temporal Area 颞三针
The Stabilizing the Shen Points: 1st, 2nd and 3rd Stabilizing the Shen points. 定神针(定神 Ⅰ针、定神Ⅱ针、定神Ⅲ针)
Location: the 1st acupoint is 0.5 cun above Yintang (EX-HN 3), and the 2nd and 3rd are both 0.5cun above Yangbai (GB 14). 定位:定神Ⅰ针位于印堂穴上0.5寸,定神Ⅱ针、 定神Ⅲ针位于左右阳白穴上0.5寸。 (图)
如何定位平衡针疗法中的穴位
如何定位平衡针疗法中的穴位1 .升提穴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cm(1寸)处。
局部解剖: 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
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
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
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
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
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2.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取穴原则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头针法
(二)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 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另外,按照“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 于脑。”表明头有经气通行的径路,手足六阳经经气上达头部后均 联系于脑。
总之,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元神之府。现代医学认为, 头颅为中枢神经系统所居,头皮有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以上可为 头针法的理论依据。“脑的十年”→“脑的世纪”
(三)头皮刺激线的定位和主治
(一)头针法的概念
头针法,也称头皮针疗法、颅针疗 法。简称头针、头皮针。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
头针(广义):刺激头皮穴位(含 刺激线)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头针(狭义):刺激头皮刺激线以 治疗疾病的方法。下面就这部分内容加 以讨论。
根据古代医籍记载,头部腧穴主要治疗中风、 癫狂、眩晕、头痛等疾患。
近几十年来,有人注意探讨头皮与全身的 关系,并依据头皮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空间 对应关系,提出在头皮上划出若干刺激区,如 运动区、感觉区、言语二区等,以山西运城头 针研究所焦顺发为代表。
[主治]
感觉障碍。全线分5等份, 上1/5治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 常;中2/5治对上肢感觉异常; 下2/5治头面部感觉异常。
前神聪 百会
曲鬓
悬厘
8、顶旁一线
[定位]
顶中线旁开1.5寸,属膀 胱经。自通天穴沿皮向后刺 1.5寸。(通天:前发际上4 寸,旁开1.5寸)
头皮针定位
【主治】: 治疗小脑损害引起的平衡障碍,头项痛,眩晕。
【刺法】: 由此线的上端进针,向下沿皮刺入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PIXTEL_MMI_EBOOK_2005>2 </PIXTEL_MMI_EBOOK_2005>
【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将全线分为五等分段。
【主治】: 上1/5段,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痛、颈项痛和头鸣;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段,治疗对侧头面麻木、疼痛等。
【刺法】: 用长针从百会穴刺入,向颞部曲鬓穴透刺,或用2寸长针从上点作分段接力刺入,然后行快速捻针手法。
【主治】: 对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对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刺法】: 从头临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四) MS 4 额旁3线 épángxiànⅢ (生殖区、肠区)
【部位】: 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法从额角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直线即是。
【主治】: 偏正头痛,目外眦痛,耳鸣,痫症。
【刺法】: 由颔厌穴进针,沿皮刺入透悬厘穴,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一) MS 11 颞后线 Nièhòuxiàn
【部位】: 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的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 头痛,偏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鬓发部疼痛。
【刺法】: 从率谷穴进针,沿皮向下透曲鬓穴,行快速捻针手法。
戴氏头皮针穴名新方案
相當於額旁二線
額旁脾胃區
額旁肝膽區
8
4,額旁肝膽區
• 取穴:左眼瞳人直上入髮際5分,向下針刺1寸.
• 功能:疏肝利膽,和胃
• 主治:慢性肝炎,膽囊炎,膽汁不足引起胃潰瘍,
•
胃酸逆流,燒心等肝膽諸症.
註:cf 焦氏, 標準方案
9
5,額旁脾胃區
• 取穴:
• 右眼瞳人直上入髮際5分,向下針刺1寸.
• 功能:建脾胃,調整消化功能
• 取穴:從矢狀縫上的前頂穴與百會穴中點向
•
曲鬢連線針刺1.5寸
• 功能:調整下肢感覺功能
• 主治:治療下肢的感覺功能障礙,中風偏癱,麻
•
痺,小兒麻痹,下肢酸痛及感覺異常諸
•
症.
註:cf 焦氏,及標準方案
16
矢縫上,中,下焦區
矢縫下焦足運感區
矢縫中焦脾胃區
囟會
矢縫上焦心肺胸區
神庭
百會 前頂
矢縫下焦足運感區 矢縫中焦肝膽區
註:cf朱氏頭皮針
21
13,矢縫中焦肝膽區
• 取穴:矢狀縫囟會至前頂段,中線
•
左側旁開1cm
• 主治:調整肝膽功能,肝病,急慢肝炎,
•
胃酸過多,泛酸,胃酸逆流,胃潰
•
瘍,肝區痛,膽繳痛等中焦諸疾
註:cf朱氏頭皮針
22
14,矢縫生殖泌尿區
• 取穴:矢縫中線自百會向前針刺1.5寸
• 主治:調整生殖及性功能, 性功能不足,精液
•
過少,精虫數不足,增強泌尿功能,尿頻,
•
夜尿,尿失禁等症.
23
15,矢縫足運感區
• 取穴:矢狀縫中線百會穴向左右旁開1cm•来自向前與中線平行針刺1.5寸
头皮针法
一、头皮针刺激部位
1、额中线
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5分处即神庭穴起,向下刺1寸。主治神志 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属督脉。
2、额旁1线
在额部,位于额中线外侧,直对眼内角,自发际上5分处即眉冲穴起, 向下刺1寸。主治肺、心等上焦病症。属足太阳膀胱经。
3、额旁2线
在额部,位于额旁1线外侧,直对瞳孔,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起, 向下刺1寸。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症。属足少阳胆经。
4、额旁3线
在额部,位于额旁2线外侧,直对眼外角,在头维穴内侧0.75寸处(即 本神穴与头维穴之间)发际上5分处 ,向下刺1寸。主治肾、膀胱等下焦 病症。属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
5、顶中线 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自百会穴至前顶穴。主治腰 腿足病症。属督脉。
6、顶颞前斜线 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病症如瘫痪等。该治疗线贯穿督脉、足太 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4、针刺的深浅和方向,应根据治疗要求,并结合患者年龄、体 质及其对针刺的耐受程度而决定。
5、在留针期间,常采取长时间动留针法,并适当配合患部的按 摩导引。
三、头皮针的临床应用
(一)头皮针的适应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2、精神病症 3、疼痛和感觉异常 4、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疾患
针注意事项
1、囟门和骨缝尚未骨化的婴儿和孕妇禁针。 2、头颅手术部位,头皮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处禁针。 3、针具注意检查,以免因针尖不锐等引起头痛。 4、留针时不要随意碰撞针柄,以免发生弯针和疼痛。 5、有脑出血病史者应谨慎。治疗前要认真检查,治疗时
晕、耳鸣、耳聋等。属足少阳胆经。
12、枕上正中线 在头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即自强间穴起 至脑户穴的连线。主治眼病、腰脊痛等。属督脉。
头皮针中医适宜技术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位于
顶颞前斜线后1.5寸,自百会穴至曲鬓穴的 连线。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 少阳胆经
主治:疼痛、麻木、瘙痒等感觉功能障碍 的疾患。可将该线分五等份,上1/5治疗下 肢感觉异常;中2/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
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等症
第六节 头针法
顶旁1线
通承天光穴位于前人发体际的直头上部,4 寸当,前旁发开际正1.中5寸直上2.5寸 ,旁开1.5寸。
部位:属足少阳胆经,在头顶部, 顶旁1线外侧0.75寸。自正营穴至 承灵穴的连线
主治:上肢瘫痪、麻木、疼痛肩臂 手病证。临床常与顶中线、顶颞前、 后斜线中2/5配合应用
第六节 头针法
3.刺激部位 颞区
颔厌穴位于人体的头部鬓 发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 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 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颞前线 部位:属足少阳胆经,在头颞部,自 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 面瘫及口腔病等
第七节 头针法
1.刺激部位 额区 额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额部正中发际内, 自发际上5分处即神庭穴起,向下 刺1寸 主治:神昏、嗜睡、失眠、健忘等 神志病,及头痛、鼻塞、目赤、咽 痛等头、鼻、舌、眼、咽喉病等
第六节 头针法
额旁1线
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额中线外 侧,直对目内眦,自发际上5分处即眉 冲穴向下刺1寸 主治:咳嗽、胸痛、心悸怔忡、胸痹 心痛、感冒、气喘等肺、心等上焦疾 病
第六节 头针法
(二)操作方法
3. 留针与出针 • 头针的留针和出针,基本上与毫针刺法是一致的 • 头针常采用长时间动留针法 • 出针时,要及时按压针孔,以免出血
第六节 头针法
(三)适用范围
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功能障碍:头针皮疗法的主要适应证 2. 精神障碍:调整大脑皮层功能状态 3. 疼痛和感觉障碍 4. 皮质、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疾病
健康科普-中医康复—头针疗法
健康科普-中医康复—头针疗法
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脑及各脏腑关系密切,头及督脉穴对脑及各脏腑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经外奇穴为前人经验穴,疗效确切,诸穴共奏补脑益髓,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
激活大脑皮质的功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激活神经细胞的增殖、刺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多,改善脑病患儿的大脑实质及功能状况。
其中的三针方案在治疗儿童脑病方面其成果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主要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和自闭症。
(一)头针法操作
国标方案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下旁线等。
靳三针方案
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舌三针、口肌针、定神针、面肌针、耳三针等
焦氏头针
运动区、运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言语二三区等。
(二)针刺方法与疗程
制订一种治疗方案,或几种方案轮换操作。
选用0.25mm(0.30mm) x 25mm毫针,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
膜下,留针1—2小时,15~2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60次为一疗程,休息一个月,评估继续下一疗程。
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輝煌的兩宋醫學
中央設立太醫局培養醫學人才 設校正醫書局,對歷代重要醫籍進行整理, 成績輝煌 流傳於世
鋳造針灸銅人針灸家
- 王惟一
(宋仁宗)
頭皮針的起源
• 1950年代以後受到9/1/15
13
2019/1/15
14
• 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頭皮針穴名國際標準化方案》 公開頒布於世
針以行氣,灸以散鬱
2.一根針治百病的傳奇
莫名疼痛、職業病痠痛、五十肩、顏面神經麻 痺、性功能障礙、痔瘡、僵直性脊椎炎、帶狀 皰疹、顱內出血、痛風、各種癌症術後調理、 糖尿病、圓形禿、高血壓、腦中風、坐骨神經 痛、椎間盤突出、脊椎側彎、肝臟腫瘤、肝炎、 攝護腺肥大、不孕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先兆 型流產、過敏性鼻炎、耳鳴、針眼、各皮膚炎、 胃潰瘍、改善體質、頭痛、憂鬱症、失眠、生 理痛、經前症候群、塑體減重、穴位埋線、老 花眼、乾眼症、植物人清醒、不孕症等。
頭皮針的沿革
• 成為90年代以後至今最為常用的頭針方案已在歐美日 本東南亞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
2019/1/15
15
傳統十二經絡與奇經八脈
• • • • • • • 合谷 攢竹 太陽 風池 足三里 太衝 百會
莫名疼痛職業病痠痛五十肩顏面神經麻痺性功能障礙痔瘡僵直性脊椎炎帶狀皰疹顱內出血痛風各種癌症術後調理糖尿病圓形禿高血壓腦中風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脊椎側彎肝臟腫瘤肝炎攝護腺肥大不孕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先兆理痛經前症候群塑體減重穴位埋線老花眼乾眼症植物人清醒不孕症等
崑山科大針灸重點講義
針灸原則與觀念
用針之類,在於調氣
針灸研究熱潮的開始
2019/1/15
James J. Brokaw et al., Academic Medicine 2002
针灸之头针
整理课件
29
(四)注意事项
1、因为有毛发,故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由于头针的刺激量较强,刺激时间较长,医生必须
注意观察患者表情,防止晕针。 3、婴幼儿由于颅骨缝骨化不完全,不宜采用头针治疗。 4、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起针时要常规用干棉
球按压针孔1~2分钟,如有出血及皮下血肿出现, 延长按压时间。
整理课件
10
5、MS5 顶中线
定位:在头顶部,从督 脉百会穴至前顶穴。
主治:腰腿痿痹、皮层 性多尿、脱肛、遗尿、 头痛、眩晕。
操作:从百会穴进针,
向前透刺至前顶,行快 前顶: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速捻转手法。
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整理课件
11
6、MS6 顶颞前斜线
定位:在头顶部、头侧部, 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至颞 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
主治:心绞痛、哮喘、 支气管炎、失眠等。
操作:从眉冲穴向前 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 手法。
整理课件
眉冲:前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开0.75寸。
8
3、MS3 额旁2线
定位:在头前部,从胆经 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 1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 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
操作:从头临泣穴向前平
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主治:肩臂手痿痹。
操作:由正营穴向后透刺1.5寸 至承灵穴。行快速捻转手法。
正营:前发际上2.5寸, 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承灵:前发际上4寸, 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即前神聪旁开2.25寸。
整理课件
15
10、MS10 颞前线
定位:在头的颞部,从胆 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 线。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
头皮针(人中针疗法)
头皮针(人中针疗法)【概述】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头皮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70年代以后。
通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的效果。
◆ 常用头皮针刺激部位和体针取穴不同,头皮计穴位有着六大不同的体系,且各有特点。
主要的为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和方云鹏头皮针穴名体系三家。
其中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但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上有一定难度。
而实际;临床上,以山西焦顺发所提出的头皮针穴位影响较大,且取穴方法简便,特别适合于初学者,故本节仅介绍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则作为课外部分附于本节之后,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现将主要头皮针穴介绍如下:在取穴之前,首先要明确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的部位。
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连线。
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顶点的头侧面连线。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向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区(若鬓角不明显者,可从颧弓中点向上引一垂直线,将此线与眉枕线交点前0.5厘米处作为点),上下两点的连线即为运动区。
主治:运动区上互乃,治疗对侧下肢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
感觉区自运动区后移工.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疼痛,偏头痛。
舞蹈震颤控制区自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本区。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
晕听区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长4厘米,即为本区。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
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分别向后引平行于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
头皮针,这些定位法我猜你一定没见过!!!
头皮针,这些定位法我猜你一定没见过导读:方氏头皮针技术是通过针刺人体头皮组织中的特定刺激点,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
它是方氏在经络学说与西医大脑生理解剖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在头皮部找到了类似人形的人体各器官脏腑的调节系统,并根据阴阳属性分别以“藏”“象”命名之,进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微型针灸学说。
其中,取穴区包括伏象穴区、伏脏穴区,倒象穴区、倒脏穴区及中枢取穴区。
今天介绍伏象穴区和中枢取穴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杏林绝活—中医药特色疗法错做规范(一)》。
伏象穴区(骨缝定位取穴)定位伏象穴区形状象一个俯卧于头顶骨缝的全息人故名伏象。
它以冠矢点前为头部,冠状缝为上肢,矢状缝为向躯干,人字缝为下肢,酷似一个趴着的人形。
这个人形的体表标志点为:冠矢点为大椎,翼点为手指尖。
人字缝尖为长强,星点为足尖。
分区头项部:位于冠矢点之前:头部上、下长为2cm,左、右宽为2cm。
颈部上、下长为2cm,左、右宽为1cm。
因头部下面和颈部上面,约有1cm 的相互重叠。
所以,头、颈部在冠矢点前,约总占3cm。
上肢部:位于冠状线上,从冠矢点到翼点之间,定义为11cm。
为了准确定位,定义出肩、肘、腕(手腕)三点。
从冠矢点至肩点长为2cm,肩点至肘点长为3.5cm,肘点至腕点长为3.5cm,腕点至手指尖(翼点),长为2cm。
双侧互为镜象对应。
躯干部:位于矢状缝上,冠矢点到人字缝尖,定义为14cm。
把躯干部分划为三段:即背部、腰部、臀部。
背部由冠矢点起分上、中、下三部分,各部长为2cm,总长为6cm。
腰部分为上、下两部,各部分长为2cm,总长为4cm。
臀部分为上、下两部分,各部分长为2cm,总长为4cm。
各部分左右宽度分别是:肩部为4cm,背部为3cm,腰部为2cm,臀部为3cm。
中枢取穴中枢穴位建立于大脑皮层解剖功能定位的基础之上。
每一个皮层功能区相对应于一个穴位,以本皮层功能区在头皮表面的投影作为穴位的定位,以本穴区的功能作为穴位的命名并解释该穴位的主治。
头十七针俞老临床常用特效穴组解析
头十七针俞老临床常用特效穴组解析熟知俞老的朋友及参与过培训班的学员们一定对“头十七针”不陌生,在俞老的临床运用中,凡是脑部疾病、神志疾病、头面疾病等等都可用头十七针治疗,效果显著!那究竟其为何有如此良好的治疗作用呢?今天就为大家好好介绍一番。
头十七针,顾名思义,在头部针刺17针,那这17针是如何取穴的呢?在目前临床上俞老常用的头十七针一共有两种取法。
一是百会及前后左右各0.5、1、2、3寸(包括四小神聪、四神聪、囟会、后顶),呈“十”字形。
第二种取法是百会5穴(百会及四小神聪),囟会及左右旁开1寸,率谷及左右旁开1寸,后顶及左右旁开1寸,此处需注意,有时取穴并非为囟会、率谷、后顶,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总体呈类“回”字形。
先来看看取穴中涉及的几个主要穴位。
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百脉之会,贯达全身。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2、四神聪四穴。
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布有枕大神经,耳颈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
主治癫狂,痫证,中风,偏瘫,健忘,失眠,头痛,眩晕,大脑发育不全,脑积水,头顶疼痛等。
3、囟会出自《灵枢·热病》。
别名囟门、顶门、天窗。
属督脉。
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狂痫。
4、后顶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交冲。
属督脉。
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5、率谷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耳尖。
属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少阳之会。
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头皮穴位封闭治疗脑血栓形成68例临床分析
头皮穴位封闭治疗脑血栓形成68例临床分析
万静;刘欣
【期刊名称】《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9(002)002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万静;刘欣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南县三门闸医院;河南省汝南县三门闸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33.2
【相关文献】
1.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J], 孔尧其
2.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J], 孔尧其
3.头皮针配合穴位封闭治疗小儿脑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J], 刘会杰;宋晓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八)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J], 孔尧其
5.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J], 史红斐;郑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間雜病
• 14,兼質性膀胱炎 • 取穴:針灸百會, 三陰交,太溪, • 配:補中益氣湯 • 15,腸胃脹氣: • 取穴: 梁丘,陽陵泉,膽囊, • 耳針:交感,腹脹區 配:小柴胡湯,加茵陳蒿湯 +金錢草,鬱金,山楂
42
常見雜病
• 16,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 取穴:l梁丘,陽陵泉,膽囊, • 配:小柴胡湯加茵陳蒿湯 • +黃耆,清黛,川七, 海螵蛸, 白芨,浙貝 • 17,拔牙止血: • 取穴:腎上腺點,(先針再拔)取同側 • 18,經來不止: • 取穴:灸隱白,厲兑,加腎上腺,脾,膈點
37
常見雜病
• 2,吞嚥困難: • 取穴:額中線(神庭) • 3,剪刀腿: • 取穴:風市,陽陵泉 • 4,手腳麻痺: • 先調正頸椎 • 針:天柱,肩中俞,大陵,可配腕踝針
38
常見雜病
• 5,膝膕痛,不能后屈 • 頸椎整復, • 針:天柱,肩中兪,澤瀉,尺澤 • 6,足跟痛: • 取穴:天柱,肩中俞,大陵, 頭針:感覺區 • 7,不自主運動,妥瑞氏症: • 取穴:鎮狂區,小腻蚓區,強間,
18.智障兒童(弱智兒童): 針:靳三針:智三針, 頭智針,四神針, 聽障+顳三針, 視障+腻三針(視區) 語障+言語區,語言形成區 方:右歸丸加味,(菖蒲,遠志,麝香等) 19.癲癇: 針:矢縫生殖泌尿區,額縫鼻咽區(可加電針),放電 區圍刺 方:可配合服西藥控制療效較理想
29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35
謝謝 光臨 指教!!
• • • • 國暉中醫診所 戴吉雄 敬請指教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188號 Tel:02-2762-8585
• ☆訂購《戴氏針灸臨床搜尋輯》 • 匯款:郵政劃撥帳號:戴吉雄50100261
36
常間雜病
• 1,青春痘: • 取穴: 內分泌,合谷,大椎(放血) • 配:左頰-肝, • 右頰-肺, • 額- 心 , • 頦-腎, • 鼻- 脾 .
16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2.蕁麻疹 針:矢縫感覺區,矢縫生殖泌尿區,曲池,血海, 合谷,委中(放血) 耳針:耳尖放血,過敏區,腎上腺,肝,肺 方:消風散加減 3.氣喘: 針:大椎,定喘,內關,膻中,神庭,胸腔區 方:定喘湯加減, 可加冬蟲夏草,蛤蚧
17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4.異位性皮膚炎: 針方同蕁麻疹 5.退化性疾病:視神經萎縮 針:枕上視覺區,目窗,囟會,太衝, 耳針:眼點,目1,目2,枕點,肝,腎 方:杞菊地黃湯加味,茺蔚子,丹參,竹茹
31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23.坐骨神經痛: 可先作腰椎整復手法 針:枕上腰骶區,人字縫下肢區, 大腸俞,關元俞,腰陽關,環跳,陽陵泉 耳針:坐骨神經點,坐骨神經三角區 方:獨活寄生湯加海龍,全蠍,棗刺,杜仲 狗脊,續斷,地別蟲
32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24.甲狀腺腫: 針:甲亢:額縫鼻咽區,腺体,天突,內關,曲骨, 瀉足三里,三陰交,太溪,太衝 耳針:甲狀腺點,丘腻,腻垂体,耳尖放血 甲低:額縫鼻咽區,腺体,天突,內關,曲骨, 補足三里,三陰交,太溪,太衝 耳針:甲狀腺點,丘腻,腻垂体,內分泌 方:真人活命飲加味,海藻,昆布,牡蠣,玄參
26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16.帕金森氏症: 針:鎮狂區,枕上腰骶區,百會,神庭,運動區, 舞蹈震顫控制區 方:右歸丸或左歸丸加味
27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17.耳源性眩暈: 針:額縫鼻咽區,顳縫暈聽區,枕旁帄衡區, 太衝,翳風,風池. 嘔吐:內關,足三里 方:半夏天麻白朮湯,真武湯,苓桂朮甘湯
28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18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6.腸胃機能: a,腹瀉: 針:額旁脾胃區,額旁肝膽區,足三里,腸門 方:胃苓湯加五苓散 吃壞肚子:藿香正氣散 功能性腹瀉(服西藥無效者): 重用內金,神曲,砂仁 b,胃潰瘍: 針:額旁脾胃區,額旁肝膽區,梁丘,陽陵泉,膽囊穴, 太白,太衝 方:六君子湯,海螵蛸,白芨,川七,青黛,貝母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9.高血壓: 針:耳針:降壓溝,耳尖放血,降壓點,心,交感, 頭針:神庭,上星,前頂,百會 体針:足三里,太衝 方:天麻鉤藤飲加味,如夏枯草,葛根,茺蔚子 鉤藤,牛膝,牡蠣等(以軟化血管) *但我建議服西藥較穩定
21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10.三叉神經及顏面神經痛 針:冠蝶顏面區,地倉,下關,頰車,合谷 耳針:面頰區, 耳顳神經點,耳尖放血 方:烏藥順氣散,小續命湯,牽正散加味 病毒型:加銀花,板藍根,連翹,黃連, 黃芩 *痛甚:全蠍,棗刺
22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11.中風及其後遺症: 針:矢縫運動區,矢縫感覺區,冠狀縫區,伏兔, 肩三針,曲池,靈骨,足三里,條口 *眼不能閉合:攢竹,至陰 *手握拳不能張開:靈骨 * 足內翻:糾內翻,風市,陽陵泉 *足外翻:糾外翻. 方:補陽還五湯加減
23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12.肝炎: 針:額旁肝膽區,額旁脾胃區 交信,太衝,太溪,太白,足三里,膽囊, 期門,肝,膽,肝炎點 *主原客絡:太衝-光明,丘墟-蠡溝 方:虎蛇湯加減,(虎杖,白花蛇舌草,五味 子,垂盆草,枸杞子,茵陳,川楝子,柴胡, 山葡萄,白鶴靈芝,黃水茄)
8,制狂枕下三針
腻戶
枕下制狂區
註:cf于致順,頭穴基楚與臨床
3
8,枕下制狂三針
• 取穴:1,第一針腻戶直下至風府 • 第二,三針自腻戶與第一針成35 度角左 • 右斜下至第2頸椎橫突. • 2,另一取法,第二,三針左右旁開腻戶穴 • 1cm,向下帄行直刺. • 功能:治療精神情感障礙,復視,眼球震顫,聽 • 力減退,軀幹搖晃,面癱,震顫麻痺,偏癱. • 不自主運動
10,生殖泌尿三針
額旁生殖區
足運感區
百會生殖 泌尿區
註:cf 焦順發,標準方案
8
10,生殖泌尿三針
• 取穴:百會生殖泌尿區 • 額旁生殖區(雙) • 功能:調整腎及膀胱功能,增強性機能,調經 • 理帶,改善大小腸功能. • 治療腎,膀胱及生殖系統疾病.
• 註:cf焦順發,標準方案
9
11,四神聰
39
常間雜病
• 8,踝扭傷: • 取穴:小節穴,五虎穴, • 可配:丘墟,商丘,懸鐘 • 9,耳鳴: • 取穴:顳三針,耳門,聽會,醫風, 指駟馬,腎關 • 10,膏肓痛: • 先調正頸椎, • 針:飛揚,昆崙,攢竹, 後溪,腕骨,
40
常間雜病
• 11,尾椎扭傷 • 取穴: 強間 • 12,麥粒腫,眼紅血絲 • 取穴: 同側耳尖放血 • 13,坐骨神經痛; • 取穴:強間,人字縫,秩邊,環跳, 陽陵泉,足 • 臨泣 • 耳針:坐骨神經三角區,
24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13,帶狀疱疹: 針:頭針及脊椎相應部位,太衝,行間 耳針:耳尖放血,相應部位,腎上腺,肝 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外敷:青黛雄黃散(五倍子,苦參根,滑石, 生石膏,枯礬,黃連,大黃,黃柏,冰片)
25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14.男性不孕: 針:頭針:額旁生殖區,足運感區,矢縫泌尿生殖區 体針:太溪,三陰交,足三里,腎俞,命門,關元 方:五子衍宗,右歸丸,或還少丹加味 15.皮膚病:癢 針:矢縫感覺區,矢縫生殖泌尿區,額旁肝膽區 曲池,血海,太衝,大陵 方:消風散加味 衛教:糖尿病及血糖過高者,應控制血糖
19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7.老人癡呆: 針:四神聰,頭智針,智三針,太衝,太溪 方:右歸丸加菖蒲,遠志,銀杏葉,麝香 8.糖尿病: 針:額旁脾胃區,矢縫中焦脾胃區,曲池,陰陵 耳針:糖尿病點,胰,耳中,內分泌,三焦,丘腻 方:六味地黃丸,玉泉丸,白虎加人參湯 施金墨:菖朮,人參,黃耆,玄參,山藥,丹參 麥冬,知母,黃柏,天花粉 20
• 註:cf 焦順發,標準方案,林學儉 6
9,解語額蝶顳三針
• 取穴:額縫鼻咽區 • 冠蝶言語區 • 顳縫言語二區 • ※可配言語形成區(乳突後緣,帄耳尖入髮 • 際 1cm,向下針3cm.) •功能:治中風失語,小兒自閉症,言語不利, • 口吃, 能促進言語能力.
• 註:cf 焦順發,標準方案,林學儉 7
20.記憶力差: 針:四神聰,頭智針,智三針 方:左歸丸加味(菖蒲,遠志,銀杏葉,麝香) 聰明益氣湯(高血壓及失眠者不可服) 21.咳嗽: 針:額縫鼻咽區,額旁胸肺區,曲池,合谷,列缺 足三 里,豐隆 方:止嗽散,麻杏甘石湯加味,紫菀,橘紅 半夏,貝母,百合,款冬花. 30
常見疾病的針藥治療
22.肩周圍炎(五十肩): 先檢查頸椎有無異位,再作頸椎整復手法 針:冠縫上肢區, 陽陵泉,條口,足三里,曲池 後旋痛+ 曲澤,少海, 前旋痛+後溪,腕骨 耳針:耳大神經點,肩關節,肩三點. 方:二朮湯加減
• 註:cf于致順,林學儉等著:頭皮針小腻新區 4
9,解語額蝶顳三針
額縫鼻咽區
冠蝶言語區 言語形成區
顳縫言語二區
5
9,解語額蝶顳三針
• 取穴:額縫鼻咽區 • 冠蝶言語區 • 顳縫言語二區 • ※可配言語形成區(乳突後緣,帄耳尖入髮 • 際 1cm,向下針3cm.) •功能:治中風失語,小兒自閉症,言語不利, • 口吃, 能促進言語能力.
百會
註:cf 經外奇穴
10
11,四神聰
• 取穴:以百會為中心前后左右各旁開1寸針向 • 百會針刺 • 功能:治療頭痛,眩暈,失眠,健忘, 癲,狂,癇, • 中風, 半身不遂, 耳鳴. •
• 註:cf 經外奇穴
11
12,四神針
百會
註:cf 靳瑞,靳三針
12
12,四神針
• 取穴:以百會為中心,自前后左右1.5寸處向外 • 針刺1寸.共四針. • 功能:治智力低下, 痴呆, 頭痛,頭暈.
•
註:cf 靳 瑞,靳三針
13
13,智三針
本神
本神 神庭
註:cf 靳三針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