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讲义 第十章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合集下载

弹塑性力学第十章共131页文档

弹塑性力学第十章共131页文档

15.11.2019
23
§10-2 虚功方程
代入虚功方程左端,得
W e V fiu i (k 2 )d V Vi(k ,1 jj )u i (k 2 )d V Vi(k 1 j )i(k 2 j)d
并注意
(
V
i(k ,j1 j)fi)ui(k2)d
V 0

We=Wi
虚功方程未涉及本构关系,所有在各种材料性
质虚功方程成立。
15.11.2019
24
§10-2 虚功方程
虚功方程虽然对两种不相干的可能状态成立, 但一般应用是一种为真实状态,另一种为虚 设可能状态(虚设状态)。
q P=1

15.11.2019
25
§10-3 功的互等定理
将虚功方程用于线弹性体可导出功的互 等定理。同一弹性体处于两种真实状态。
30
§10-3 功的互等定理
x Q A
y z 0
x

Q EA
Q
Qx
y z x Q EA

yb
Q b
EA
P Pb
Q
EA
15.11.2019
31
§10-4 虚位移原理和最小势能原理 4.1虚位移原理
运用虚功原理,但一种状态为与真实外力平衡
的 变状 形态 状,态,ij、为f真i、实X状i 、态u 位i ; 移而的第变二分状:态为可能
第十章 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10-1 几个基本概念和术语 §10-2 虚功方程 §10-3 功的互等定理 §10-4 虚位移原理和最小势能原理 §10-5 虚应力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 §10-6 基于能量原理的近似解法
15.11.2019

弹塑性力学PPT课件

弹塑性力学PPT课件

早期研究: • 1773年Coulomb提出土质破坏条件,其后推广为
Mohr- Coulomb准则; • 1857年Rankine研究半无限体的极限平衡,提出滑移
面概念; • 1903年Kötter建立滑移线方法; • 1929年Fellenius提出极限平衡法; • 1943年Terzaghi发展了Fellenius的极限平衡法; • 1952~1955年Drucker和Prager发展了极限分析方法; • 1965年Sokolovskii发展了滑移线方法。
.
5
1.1 基本概念
•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 研究弹性和弹塑性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科学。 应用于机械、土木、水利、冶金、采矿、建 筑、造船、航空航天等广泛的工程领域。
• 目的:(1)确定一般工程结构受外力作用时 的弹塑性变形与内力的分布规律;(2)确定 一般工程结构物的承载能力;(3)为进一步 研究工程结构物的振动、强度、稳定性等力 学问题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在加载过程中必须对其历史进行记录。
.
18
1.4 塑性力学的研究方法
• 宏观塑性理论 • 以若干宏观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某些假设
和公设,从而建立塑性力学的宏观理论。特 点是: • 数学上力求简单,力学上能反映试验结果的 主要特性。 • 实验数据加以公式化,并不深入研究塑性变 形过程的物理化学本质。
.
.
6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 (1)物体是连续的,其应力、应变、位移 都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 (2)变形是微小的,忽略变形引起的几何 变化。
• 即连续介质和小变形假设。
.
7
弹性和塑性变形的特点
弹性变形的特点:
• 应力-应变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弹塑性力学部分讲义

弹塑性力学部分讲义

弹塑性力学引言一、固体力学在工程中的作用工程中的各种机械都是用固体材料制造而成的、各种结构物也都是用固体材料建造的。

为了使机械结构正常使用、实现其设计的功能,首先要保证它们在工作载荷与环境作用下不发生材料的破坏或影响使用的过大的变形,即保证它们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阶段,要根据要求实现的功能,对于设计的机械结构的形式按强度要求确定其各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所需选择的材料。

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首先要解决如下基本问题:在给定形状尺寸与材料的机械结构在设计规定载荷与环境(如温度)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与应力。

对于柔性结构,如细长梁、薄板、薄壳,以及它们的组合结构,还要分析其是否会丧失稳定性。

这些都是固体力学的基本问题。

如果机械结构所受载荷或环境的作用是随时间变化的,那么,它们的振动特性也对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时往往要对其进行模态分析,求出影响最大的各个低阶固有频率与相应的振型,以确保不会与主要的激振载荷产生共振,导致过大的交变应力与变形,影响强度和舒适性。

有些情况下还要考虑它们在瞬态或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

这些也是固体力学的基本问题。

此外、许多机械零件和结构元件在制造工程中,采用各种成型工艺,材料要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

如何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形状准确性、减少残余应力、避免产生裂纹、皱曲等缺陷?如何设计加工用的各种模具,加工的压力,以及整个工艺流程,这里也都有固体力学问题。

正因为工程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固体力学问题,有时还有流体力学问题,在19世纪产生了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才导致力学逐渐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

工程技术发展的要求是工程力学,包括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等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而工程力学的发展则大大推动了许多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

因此,力学是许多工程部门设计研究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力学发展概况力学曾经是物理学的一个部分,最初也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在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

《弹塑性力学》第十章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弹塑性力学》第十章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在材料力学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材料 在受力状态下的行为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依据。
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
在结构力学中,弹性力学能量 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的 分析、设计和优化。
通过应用该原理,可以分析结 构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振动 特性、屈曲行为等,确保结构 在各种载荷下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工程结构分析
利用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对桥梁 、建筑等工程结构进行静力和 动力分析,优化设计。
生物医学工程
将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应用于人 体组织和器官的力学行为研究 ,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地球科学
将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应用于地 质构造、地震工程等领域,研 究地球物理现象。
该原理基于能量守恒和最小势能原理,通过分析系统的能量分布 和转化,推导出弹性系统的平衡方程和本构关系。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的重要性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是解决弹性力学问 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用于求解 各种弹性力学问题,如应力分析、应 变分析、弹性稳定性等。
该原理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研究 弹性系统的行为,有助于深入理解弹 性材料的性质和行为,为工程设计和 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02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的基本概念
势能原理
总结词
势能原理是弹性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它表明一个弹性系 统的总势能达到极值。
详细描述
势能原理指出,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弹性系统,其总势能( 包括应变能和外力势能)在平衡状态下达到极值,即在受到微小 扰动后,系统会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最小势能原理
03
弹性力学能量原理的应用
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弹塑性力学讲稿课件

弹塑性力学讲稿课件
详细描述
金属材料的弹塑性分析主要关注金属在受力过程中发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通过弹塑性分析,可以预测金属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行为,为金属材料的加工、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总结词
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压力时会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弹塑性分析是研究混凝土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应 力和变形的变化规律。
总结词
复杂结构与系统的弹塑性行为研究是推动工程应用的重 要基础。
详细描述
在实际工程中,许多结构和系统的弹塑性行为非常复杂 ,如大型桥梁、高层建筑、航空航天器等,需要从整体 和局部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揭示其力学行为和稳定性 规律,为工程安全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VS
详细描述
复合材料的弹塑性分析主要关注复合材料 的组成材料和复合方式对弹塑性性能的影 响。通过弹塑性分析,可以预测复合材料 在不同环境下的力学性能,为复合材料的 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工程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总结词
工程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变形,弹 塑性分析是研究工程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应 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
03
弹塑性力学的分析方法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体离散化 为有限个小的单元体的集合,并 对每个单元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
法。
有限元法通过将复杂的结构或系 统简化为有限个简单的单元,使
得计算变得简单且精度较高。
有限元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 域,如结构分析、热传导、流体
动力学等。
有限差分法
01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将偏微分方程 转化为差分方程的方法,通过离 散化空间和时间变量来求解问题 。
其他常见的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还包括有限体积法、无网格 法等。

《弹塑性力学》课件

《弹塑性力学》课件
结构弹塑性分析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等数值计算 方法。
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模拟
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模拟是研究材料在 不同应力状态下表现出的弹塑性性质 ,对于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和优化材 料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弹塑性行为模拟的方法包括分子 动力学模拟、有限元分析等。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 之间的关系,预测材料的弹塑性行为 。
THANKS
感谢观看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工程实践中,由于材料和结 构的复杂性,弹塑性力学应 用面临诸多挑战,如非线性 行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的确定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需要采 用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实 验技术,提高模拟精度和可
靠性。
此外,加强跨学科合作,将 弹塑性力学与计算机科学、 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可以 推动工程实践中的弹塑性力 学应用不断发展。
《弹塑性力学》课件
目录
• 弹塑性力学概述 • 弹性力学基础 • 塑性力学基础 • 材料弹塑性性质 •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01
弹塑性力学概述
弹塑性力学的定义

弹塑性力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弹性和 塑性范围内行为的学科。它主要关注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行为, 以及这种行为与材料内部应力、应变 的关系。
塑性
材料在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发生的不可逆变形。
屈服准则
描述材料开始进入塑性状态的应力条件。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应力平衡方程
01
描述受力物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平衡关系。
几何方程
02
描述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屈服准则
03
确定材料进入塑性状态的条件。

弹塑性力学(浙大通用课件)通用课件

弹塑性力学(浙大通用课件)通用课件

塑性力学
研究材料在塑性状态下应 力和应变行为的科学。
塑性力学的基本假 设
塑性变形是连续的,且不改变物质的性质。 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单值关系,且该关系是连续的。 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应力状态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应力振荡或波动。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应力平衡方程
在塑性状态下,物体的内部应力场满 足平衡方程,即合力为零。
应变协调方程
本构方程
在塑性状态下,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 系由本构方程描述,该方程反映了材 料的塑性行为特性。
在塑性状态下,物体的应变状态满足 应变协调方程,即应变是连续的。
塑性力学的边值问题
01
塑性力学中的边值问题是指给定 物体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 解物体内部的应力和应变状态的 问题。
02
边值问题可以通过求解微分方程 或积分方程来解决,具体方法取 决于问题的具体形式和条件。
04
材料弹塑性性质
材料弹性性质
弹性模量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所表现出的 刚度,反映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
的能力。
泊松比
描述材料在受到压力时横向膨胀 的程度,反映了材料在弹性变形
阶段的横向变形特性。
弹性极限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所能承受的 最大应力,超过该应力值材料将
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
材料塑性性 质
屈服点
解析法的优点是精度高、理论严 谨,但缺点是适用范围较窄,对
于复杂问题难以得到解析解。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通过求解这些小单元的 解来逼近原问题的求解方法。
它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能够处理大规模的问题,并且可以方便 地处理非线性问题。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实验设备与实验原理介绍
实验设备
弹塑性力学实验中常用的设备包括压力机、拉伸机、压缩机 、弯曲机等。
实验原理
介绍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基 本概念、应力应变关系、屈服准则等。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方法介绍
实验操作
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包括试样制备、加载方式选择、数据采集等。
数据处理方法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 课件
目录
• 弹塑性力学概述 • 弹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 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 •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 弹塑性力学实验与实践教学 • 总结与展望
01 弹塑性力学概述
弹塑性力学定义与分类
弹塑性力学定义
弹塑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状态下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相互作用的学 科。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包括屈服条件方程、流动法则方程、 强化法则方程等。
弹塑性力学基本原理
弹塑性本构关系
描述材料在弹塑性状态下的应力 应变关系。
弹塑性稳定性理论
研究结构在弹塑性状态下的稳定性 问题。
弹塑性极限分析
确定结构在弹塑性状态下的极限承 载能力。
03 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弹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02
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包括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等。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包括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等。
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塑性力学的基本应用
包括屈服条件、流动法则、强化法则 等。
包括压力加工、材料强度、结构稳定 性等。

弹塑性力学第09章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弹塑性力学第09章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弹塑性力学第09章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是通过对变形体系的能量进行分析,来描述和研
究材料的力学行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各种形式之间的转换是相
互平衡的,因此可以通过能量原理来推导出材料的力学性质。

弹性力学的
能量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弹性能量原理和稳定性能量原理。

弹性能量原理是指在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变形体系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变形体系的总能量包括弹性应变能和应力对变形体系所做的功。

具体来说,在弹性变形情况下,变形体系的总应变能等于外力所做的功,而不会发生
能量的损失。

这一原理反映了材料在弹性变形情况下能量的守恒性质。

稳定性能量原理是指在塑性变形的情况下,材料的变形体系的总能量
沿着最稳定方向变化。

塑性变形是指当材料受到较大应力时,会发生永久
性变形的情况。

稳定性能量原理通过分析塑性变形对变形体系的总能量的
影响,来得出变形体系的稳定性和塑性变形的机制。

在弹塑性力学中,能量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力学问题的求解和工程实践中。

通过能量原理,可以解释材料的弹性和塑性特性,研究和设计材料的
力学性能。

同时,能量原理也为工程实践中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了
理论依据。

总之,弹塑性力学的能量原理是研究材料力学行为的重要原理之一、
弹性能量原理和稳定性能量原理通过分析变形体系的能量转换来描述材料
的弹性和塑性变形特性。

能量原理的应用可以解释材料的力学性质,为工
程实践中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弹塑性力学第十章

弹塑性力学第十章

5
最小余能原理的意义
应力 应力 应力 余 余 余 应力 应力 余 余
应力
余 余
位移边界 位移边界
变协调 变协调
弹性体在外力的作用下, 发生位移,产生变形和应力。 应力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 必须满足应力的平衡条件和 边界条件。满足应力平衡方 程和边界条件的应力称为容 许应力,容许应力也有无穷 多组,其中只有一组是真实 的,真实应力,根据它们求 得的应变还应满足协调条件 和位移边界条件。
这些原理是用拉氏乘子法,将条件极值问题变成无条件的驻值问题, 是弹性力学中的最一般的变分原理,称为广义变分原理,也称为一 般变分原理。 最小势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都是条件变分原理,而赖斯变分原理 和胡-鹫变分原理都是无条件变分原理。
Chapter 10.7
9
10-10 各变分原理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类变量变分原理也就是由虚功(虚位移)原理导出的最小势 能原理和由余虚功(虚应力)原理导出的最小余能原理称为极值原 理,也称最小能原理。
1. 最小势能原理是位移变分原理,变分的是位移;变形 能是位移的函数。
最小余能原理是应力变分原理,变分的是应力;应变 能实际是余能(在线弹性时等于应变能),是应力的函数。
3
δ[U ( Xu Yv Zw) d x d y d z ( p x u p y v p z w) d S ] 0
34
最小势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的不同点 最小势能原理
δ[U ( Xu Yv Zw) d x d y d z ( p x u p y v p z w) d S ] 0
最小余能原理
δ( U (up x vp y wp z ) d S ) 0
14

弹性力学ppt课件

弹性力学ppt课件

应变定义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 形变,表示物体尺寸和形 状的变化。
应力与应变关系
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一一 对应关系,通过本构方程 来描述。
广义胡克定律及应用
1 2
广义胡克定律 又称作弹性本构关系,表示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线 性关系。
广义胡克定律的应用 用于计算弹性体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和应变, 是弹性力学中的重要基础。
弹性力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弹性力学概述 • 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 线性弹性力学问题求解方法 • 非线性弹性力学问题简介 • 弹性力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应用 • 弹性力学在相关领域拓展应用
01 弹性力学概述
弹性力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弹性力学定义
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体在外力和其他 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内力, 从而在变形与外力之间建立一定关系 的科学。
有限元法在弹性力学中应用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将连续体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每个单元用简单的函数近似表示,通 过变分原理得到有限元方程。
有限元法求解过程
包括网格划分、单元分析、整体分析、边界条件处理和求解有限元方 程等步骤。
有限元法的优缺点
有限元法可以求解复杂几何形状、非均质材料和非线性问题,但存在 网格划分和计算精度等问题。
布。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测定实验
拉伸法
通过对标准试件进行拉伸实验,测量试件的应力和应变,从 而计算得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压缩法
通过对标准试件进行压缩实验,测量试件的应力和应变,进 而计算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适用于脆性材料的测量。
弯曲法
通过对梁式试件进行三点或四点弯曲实验,测量试件的挠度 和应力,从而推算出弹性模量,特别适用于细长构件的测量。

弹塑性力学定理和公式

弹塑性力学定理和公式

弹塑性⼒学定理和公式应⼒应变关系弹性模量||⼴义虎克定律1.弹性模量对于应⼒分量与应变分量成线性关系的各向同性弹性体,常⽤的弹性常数包括:a弹性模量单向拉伸或压缩时正应⼒与线应变之⽐,即b切变模量切应⼒与相应的切应变之⽐,即c体积弹性模量三向平均应⼒与体积应变θ(=εx+εy+εz)之⽐,即d泊松⽐单向正应⼒引起的横向线应变ε1的绝对值与轴向线应变ε的绝对值之⽐,即此外还有拉梅常数λ。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这五个常数中只有两个是独⽴的。

常⽤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见表3-1 弹性常数间的关系。

室温下弹性常数的典型值见表3-2 弹性常数的典型值。

2.⼴义虎克定律线弹性材料在复杂应⼒状态下的应⼒应变关系称为⼴义虎克定律。

它是由实验确定,通常称为物性⽅程,反映弹性体变形的物理本质。

A各向同性材料的⼴义虎克定律表达式(见表3-3 ⼴义胡克定律表达式)对于圆柱坐标和球坐标,表中三向应⼒公式中的x 、y、z分别⽤r、θ、z和r、θ、φ代替。

对于平⾯极坐标,表中平⾯应⼒和平⾯应变公式中的x、y、z⽤r、θ、z代替。

B⽤偏量形式和体积弹性定律表⽰的⼴义虎克定律应⼒和应变量分解为球量和偏量两部分时,虎克定律可写成更简单的形式,即体积弹性定律应⼒偏量与应变偏量关系式在直⾓坐标中,i,j=x,y,z;在圆柱坐标中,i,j=r,θ,z,在球坐标中i,j=r,θ,φ。

弹性⼒学基本⽅程及其解法弹性⼒学基本⽅程|| 边界条件|| 按位移求解的弹性⼒学基本⽅法|| 按应⼒求解的弹性⼒学基本⽅程|| 平⾯问题的基本⽅程|| 基本⽅程的解法|| ⼆维和三维问题常⽤的应⼒、位移公式1.弹性⼒学基本⽅程在弹性⼒学⼀般问题中,需要确定15个未知量,即6个应⼒分量,6个应变分量和3个位移分量。

这15个未知量可由15个线性⽅程确定,即(1)3个平衡⽅程[式(2-1-22)],或⽤脚标形式简写为(2)6个变形⼏何⽅程[式(2-1-29)],或简写为(3)6个物性⽅程[式(3-5)或式(3-6)],简写为或2.边界条件弹性⼒学⼀般问题的解,在物体部满⾜上述线性⽅程组,在边界上必须满⾜给定的边界条件。

《弹塑性力学》第十章 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弹塑性力学》第十章 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种状态可能应变上作的虚变形功。
——虚功原理
27.06.2021
编辑ppt
21
§10-2 虚功方程
W e V fiu i ( k 2 ) d V S X iu i ( k 2 ) d S Vi ( k 1 j )i ( k 2 j ) d W V i
2.2虚功方程的证明:
SX i(k 1 )u i(k 2)d SSn j i(jk 1 )u i(k 2)d S
ij
W
ij
——弹性关系
如果将几何关系引入应变能, U、W 为位
移的函数。
应变余能(类似应变能)定义
Uc VWcdV
27.06.2021
编辑ppt
5
§10-1 几个基本概念和术语
应变余能密度
Wc
i
0
jijij
dij ij
——单位体积的应变余能
Wc 与积分路径无关,只与 终止状态和初始状态有关。
P
第一状态:一对力P 作用在
直杆的垂直方向,局部效应,
b
在杆两端点伸长 ?
P
27.06.2021
编辑ppt
29
§10-3 功的互等定理
第二状态:让一对力Q 作用同一杆两端点,很
易求得一对力Q引起杆横向缩短 。
Q
Qx
对两种状态应用功的互等定理 P = Q Q第二状态引起的 易求:
27.06.2021
Vfi u id V S X i u id SV i j id jV
▪虚位移原理举例
图示受均布荷载q作用
q
的等跨连续梁,EI为常数, A
x CB
中间支座为弹性支座。试用 z l
l
虚位移原理写出梁的挠曲线

弹塑性力学讲义

弹塑性力学讲义

(1) 受力分析及静力平衡条件 (力的分析)
(2) 变形分析及几何相容条件 (几何分析)
(3) 受力与变形间的本构关系 (物理分析)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10 / 27
01 绪 论
◆ 材料力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选一维构 件整体为 研究对象
变形前,在某表 面绘制标志线; 变形后,观察总 结构件表面变形 的规律
1969年,Roscoe等人出版了《临界状态土力学》专著,这 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岩土塑性理论的专著,详细研究了土的 实用模型。
1982年,Desai等人也出版了一本《工程材料本构定律》
专著,进一步阐明了岩土材料变形机制,形成了较系统的岩 土塑性力学。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19 / 27
01 绪 论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4 / 27
01 绪 论
弹塑性力学的任务:根据对弹塑性体的实验观察结
果寻求物体在弹塑性状态下的变形规律,建立本构关系及 有关基本理论。
1.建立求解固体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规律的基本方程 和理论;
2.给出初等理论无法求解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初 等理论可靠性与精确度的度量;
样的结论,同时进一步 证明了各向同性体有两个独立的弹性
系数。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15 / 27
01 绪 论
线性各向同性体弹性力学的发展时期:
1850年,基尔霍夫解决了平板的平衡和震动问题; 1855-1856年,圣维南提出了局部性原理和半逆解法; 1862年,艾里解决了弹性力学的平面问题; 19世纪70年代,建立了各种能量原理,并提出了这些原 理的近似计算方法。
01 绪 论
现代力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1、现代力学的发展

弹塑性力学(第10讲)

弹塑性力学(第10讲)

L-N 方程()()()22200G u G X x G v G Y y G w G Z zθλθλθλ∂∇+++=∂∂∇+++=∂∂∇+++=∂()2,0i i i G u G f λθ∇+++=(),,0i kk j ji i Gu G u f λ+++=B-M 方程()2,,,,111ij ij i j j i k k ijf f f νσδνν∇+Θ=−+−+−Chapter 6.3223112222321222233122223221211121112111111x y z yz zx f f f f xx x y z f f f f yy x y z f f f f zz x y z f f y z z y νσνννσνννσνντντν⎛⎞∂∂∂∂∂Θ∇+=−−++⎜⎟+∂∂−∂∂∂⎝⎠⎛⎞∂∂∂∂∂Θ∇+=−−++⎜⎟+∂∂−∂∂∂⎝⎠⎛⎞∂∂∂∂∂Θ∇+=−−++⎜⎟+∂∂−∂∂∂⎝⎠⎛⎞∂∂∂Θ∇+=−+⎜⎟+∂∂∂∂⎝⎠∂∇++231221211xy f f x z z x f f x y y x τν∂∂Θ⎛⎞=−+⎜⎟∂∂∂∂⎝⎠⎛⎞∂∂∂Θ∇+=−+⎜⎟+∂∂∂∂⎝⎠(),,,,,111ij kk kk ij i j j i k k ijf f f νσσδνν+=−+−+−ijε本构关系ijσ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L -N 方程)(3)边界条件位移解法iu 几何关系基本框架()2,0i i i G u G f λθ∇+++=Chapter 6.2222u v u u w X G l G m G nx x y z x v u vw v Y G l G e m G n x y y y z u w w v w Z G l G m G e n z x y z z λθλλ⎞⎛∂∂∂∂∂⎞⎞⎛⎛=+++++⎜⎟⎜⎟⎟⎜∂∂∂∂∂⎝⎝⎠⎠⎝⎠⎞⎞⎞⎛⎛⎛∂∂∂∂∂=+++++⎟⎟⎟⎜⎜⎜∂∂∂∂∂⎝⎝⎝⎠⎠⎠⎞⎛∂∂∂∂∂⎞⎞⎛⎛=+++++⎜⎟⎜⎟⎟⎜∂∂∂∂∂⎝⎝⎠⎠⎝⎠用位移表示的外力边界条件:ijε本构关系ijσ应力协调方程(3)应力平衡方程(3)边界条件应力解法iu 几何关系基本框架()2,,,,,1110ij ij i j j i k k ijji j i f f f f νσδννσ∇+Θ=−+−+−+=6 弹性力学问题的微分提法和基本解法•6.1 弹性力学问题的微分提法•6.2 位移解法•6.3 应力解法•6.4 解的唯一性定理•6.5 应力函数解法•6.6 叠加原理•6.7 圣维南原理位移应力应变几何方程本构方程应力公式应力函数协调方程平衡方程红线:位移解法蓝线:应力函数解法Chapter 6.4位移解法与应力函数解法的求解思路圈表示物理量,框表示关系式,双框表示最后导出的定解方程,实箭头表示推导过程,虚箭头表示自动满足。

弹塑性力学第10章—热传导与热应力

弹塑性力学第10章—热传导与热应力

=
−k
⎛ ⎜⎝
∂T ∂x
i
+
∂T ∂y
j+
∂T ∂z
k
⎞ ⎟⎠
各向异性材料:q
=

⎛ ⎜ ⎝
k
x
∂T ∂x
i
+
ky
∂T ∂y
j
+
kz
∂T ∂z
k
⎞ ⎟ ⎠
热传导方程
Q1 + Q2 = Q3
式中 Q1, Q2, Q3分别为单位时间内物体表面从外界获得的热量、
内部热源产生的热量、物体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
可求得
κ
=
α
I
∫h T (y)b(y)(y

yc )dy
ε0
=
α
A
∫h T
( y )b( y )dy

κyc
将ε0 和κ 代入应力表达式,即可求得热应力
10.3 热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平衡方程:
σ ij, j + Fbi = 0
几何方程:
( ) εij
=
1 2
ui, j
+ u j,i
本构方程:
ε ij
1基本方程与等效荷载法将几何关系广义胡克定律代入平衡方程得到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的平衡方程1041位移法104热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解法位移法求解时静力边界条件也须改用位移分量表示即考察热弹性力学方程的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发现与不考虑温度相比热弹性力学方程中增加了类似于体力的分量即因此可以把热弹性问题转化为在体力分量和面力分量作用下的弹性力学问题来求解这种求解方法称为等效荷载法
)
+
∂ ∂z (k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V S

V
=0 , 得
(k ) ij


ij dV V f i u i dV S X i u i dS ——虚位移方程

V ( ij , j f i )u i dV S
(k )

(k ) ( X i n j ij )dS 0
ui(k)为可能位移,同时满足本构方程。而 =0,表明由 ui(k)
V V

V
(1) ( 2 ) ij ij
(1) ( 2 ) ( 2 ) (1) ( 2 ) (1) dV Eijkl kl ij dV E klij kl ij dV ij ij dV V
W12=W21
第一种状态的外力在第二种状态的相应弹性位移上所做 的功等于第二种状态外力在第一种状态的相应弹性位移上 所做的功。
1 ( k1 ) ( k 2 ) 1 ( k1 ) ( k 2 ) ij u i , j ji u j ,i 2 2
( k1 ) ( k 2 ) ( k1 ) ( k 2 ) ij u dV ,j i ij ij dV V V
代入虚功方程左端,得
( k1 ) ( k2 ) ( k1 ) ( k2 ) We f i ui( k2 ) dV ij dV ij ij dV , j ui V V V
导出ij 满足静力方程, 所以由=0 即为真解应满足的控制方程。
(k)
最小势能原理的表述: 在位移满足几何方程和位移边界条件的前 提下, 如果由位移导出的相应应力还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力的边界条 件,则该位移必使势能
为驻值(极值) 。如可能位移使 的变分
=0, 则该位移相应应力必满足静力方程。 =0 等价与静力方程。

之差称为虚位移 ui,而由两种可能
两种可能位移 ui
和 ui
(k2)
位移状态对应的可能应变
ij(k1)、ij(k2)之差
在V内
ij =(ui,j +uj,i )/2 ui =0
1.5 虚应力
在 su 上齐次位移边界条件。
ij

;在 V 内:ij,j = 0;
ij = ij(k1)-ij(k2)


代入 Uc 表达式
1 2 (1 ) ij kk ll dV 2E V


徐芝纶的弹性力学
上册 P.346(11-1) 1.2 可能位移
ui(k)和可能应变 ij(k):
(k )
(k) 可能位移 ui :在 V 内连续且可微,在 su 上满足 u i
ui 。
可能应变ij :由 ui 通过几何方程导出的
(2)已将几何关系引入
ij =(ui,j +uj,i )/2 ;
在 su 上 ;
(k) (3)ui 为可能位移: u i u i
(4)在各向同性线性材料应变能 U 的表达式为徐芝纶(上册)P.345
(11-5)式。
2.由
(k)
中寻求真实位移
(k)
ui(k)为可能位移,有无穷多。因此,与其对应的势能
2.2 虚功方程的证明:
S X i
( k1 ) ( k2 ) ui dS
( k1 ) ( k2 ) ( k1 ) ( k2 ) n j ij ui dS ( ij ui ), j dV S V
( k1 ) ( k 2 ) ( k1 ) ( k 2 ) ij dV ij u i , j dV , j ui V V
第十章
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弹性力学的解法之一为弹性力学边值问题求解体系——静力法。 在前面各章中就围绕平面问题、 扭转问题和空间轴对称问题进行了具 体分析和研究。弹性力学问题的解法还有另一种解法:以能量形来建 立弹性力学求解方程——能量法 (从数学意义上说也可认为变分法) 。 本章主要介绍几个基本能量原理以及基于能量原理的近似解法。 在介绍能量原理以前,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和术语。
W

0
当材料为线弹性时
W Wc

1 ij ij 2
U U c ij ij dV
V
W W ( ij ) , Wc Wc ( ij )
在各向同性线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
ij
U
E 1
ij kk ij 1 2
(k) (k)
(k ) ) ij (u i(,kj) u (jk ,i )
1 2
1.3 可能应力 可能应力
ij(k): ij(k):在 V 内满足 ij,j(k)+fi =0
在 s 上满足
(k ) X i n j ij
满足静力方程
1.4 虚位移
ui 和虚应变 ij
(k1)
第五节
5.1 虚应力原理 1.虚应力方程 运用虚功原理, 但第一种状态为真实变形状态, ui 和
虚应力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
ij 、 fi、X i

ui ;
第二状态为自平衡状态的可能应力(或真实应力的变分)ij; 满足:ij,j = 0 在 V内 在 s 上(在 s 上无面力)
njij = 0
ij
Su
S
ij 在 su 上产生 Xi(在 su 上有反力) X i
根据虚功方程 2.虚应力方程表达
Su V
We X i u i dS ij ij dV Wi
弹性体(变形体)的应变与位移处于相容状态,对于任意虚设的
齐次容许应力ij 及位移边界上的虚反力Xi,虚应力在应变上做的 虚功等于虚反力在给定位移 5.2 最小余能原理 1.变形体的总余能c
Q EA
Q 第二状态引起的 易求 :
x Q A
y z 0
x
y z x
Q EA ,
yb
Q b EA

P Pb Q EA
虚位移原理和最小势能原理
第四节
4.1 虚位移原理
运用虚功原理,但一种状态为与真实外力平衡的状态,ij、fi、
E 2 ij kk ll dV ——徐芝纶的弹性力学上 2(1 ) V 1 2
册 P.346(11-3) 如在将几何关系引入上式
U=U(ui)
上册 P.346(11-5)
应变能是位移的函数
徐芝纶的弹性力学
ij
Uc
1 (1 ) ij kk ij E
( 2)
( 2)
( 2)
程。 根据虚功方程 第一种状态的外力在第二种状态的相应弹性位移上做功
(1) ( 2 ) W12 f i (1) u i( 2) dV X i(1) u i( 2) dS ij ij dV V S V
第二种状态外力在第一种状态的相应弹性位移上做功
X i 、 ui ;
而第二状态为可能变形状态,为真实状态位移的变分:

ui
ij =(ui,j +uj,i )/2
在 su 上
在V内 虚设状态
ui =0
做功
根据虚功方程, 真实的外力与应力状态在虚设的齐次可能位移上

V
f i u i dV X i u i dS ij ij dV
无穷多。 要从
也有
(k)
中找真实位移:
(1)=0 (2)引入本构关系
V
真实位移应满足的方程。
U V WdV f i u i dV X i u i dS
Vபைடு நூலகம்S
ij ij dV f i u i dV X i u i dS
将虚功方程用于线弹性体可导出功的互等定理。 同一弹性体处于 两种真实状态。 第一种状态: 程。
( 2) ( 2) 第二种状态: f i 、 X i 、 u i
(1) (1) (1) f i (1) 、 X i(1) 、 u i(1) 、 ij 、 ij 、 u i 满足所有方
( 2)
、 ij 、 ij 、 u i 满足所有方
( 2 ) (1) W21 f i ( 2) u i(1) dV X i( 2) u i(1) dS ij ij dV V S V
对于线弹性体本构关系
ij E ijkl kl
E ijkl
ij kl

kl 2W E klij ij kl ij
S V
弹性体应力与外力处于平衡状态, 对于任意虚设的齐次微小位移 及应变, 则外力在虚位移上做的虚功等于应力在虚应变上做的虚功— —虚位移方程。将虚位移方程重新改写
右= ij
V
1 (u i , j u j ,i )dV ij u i , j dV V 2
V
( ijui ), j dV ij , jui dV
( k1) X i n j ij
第二种状态:弹性体处于可能变形状态 ui 在 s =su:
(k2)
、ij
(k2)
;
u i( k2 ) u i
;
则第一种状态外力在第二种状态可能位移作的外力虚功等 于第一种状态可能应力在第二种状态可能应变上作的虚变形功。 ——虚功原理
( k1 ) ( k2 ) We f i ui( k2 ) dV X i ui( k2 ) dS ij ij dV Wi V S V
(k)=U(k)(ui(k))+V(k)(ui (k))= (k)(ui(k))
(k ) U ( k ) WdV W ( ij )dV V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