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师院
大三人文地理学考纲及答案模板
第1章绪论1.何为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分别是什么?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色与人类活动赖以生计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露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商讨怎样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样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学科特征:综合性、社会性、地区性2.明确世界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德国——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着重学术思想的研究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人文地理学奠定人拉采尔:人文地理学首创人地理环境决定论赫特纳:地区学派代表施吕特尔:景观学派代表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关系可能论英国——麦金德:陆权学说(大陆要地论)罗士培:适应论美国——森普尓:环境决定论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哈特向:地区学派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地区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中国竺可桢:近代地理学的奠定者,编著中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地理教材《地理学通论》。
张相文: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期刊《地学杂志》;1908 年编著中国第一部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学》 ;1909 年在天津倡始中国第一个地理学术集体——中国地学会胡焕庸:胡焕庸线现代中国: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构造主义第 2 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什么是文化?应怎样理解文化的“三位一体”的一致性?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心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包含宗教、崇奉、民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样制度等。
拥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色。
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一致,三者拥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相互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构成文化的整体。
如一座建筑物(民居)它是由多种资料建成的,是属于物质文化,但典型的民居多由四合院甚至几个四合院构成,反应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制度,几代同堂,这类格局属家庭制度文化;民居内的各样陈设、建筑装修等属于艺术产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考试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考试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基本概念约30%;基本原理与简要问题回答30%;综合论述与综合分析约40%。
注:以上比例与实际出题可能有一定出入。
一、绪论考试内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特性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特征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考试要求1.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特定的内核。
2.熟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3.了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背景与主要特征。
4.了解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和1978年以来的发展特征。
5.熟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6.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人文地理学中应用的特点。
二、文化与人文地理学考试内容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文化的形成与特点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文化区与文化景观人地关系考试要求1.科学理解文化定义的时代特征。
2.熟悉文化的层次和特点。
3.了解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同异性。
4.熟悉文化区的类型特点与文化扩散的形式、过程。
5.了解文化与环境关系相关论点。
6.了解文化景观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7.掌握民族体形成的源地与迁移的主要特征。
8.了解主要的人文地理学说特点。
三、人口考试内容人口分布的相关概念和一般规律人口移动中国人口分布与近代人口移动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转变模式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人口与发展人口与地理环境考试要求1.掌握人口密度与人口结构的测量方法和分析方法。
2.了解世界人口纬度、海岸距、垂直分布的特点。
3.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三大地理特征。
4.熟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类型和特点。
5.了解人口迁移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与特点。
6.熟悉我国近代(1840年以来)人口迁移的机制类型与特点。
7.熟悉人口因素的两重性与人口增长对发展的影响。
8.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特点。
9.了解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长的社会作用。
10.熟悉人口移动的社会经济后果。
四、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考试内容农业起源的理论与起源地点农业的形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与类型现代农业与发展趋势考试要求1.了解人口压力说与宴享说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643人文地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643人文地理学适用专业: 070500地理学(一级学科)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概念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简答题(简述题): 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分析论述题(综合题):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德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2、法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3、英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4、美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5、俄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文地理学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人文地理学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1、功能文化区;2、形式文化区;3、乡土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1、扩展扩散: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2、迁移扩散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一)文化生态环境的类型1、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2、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3、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4、和谐文化生态关系(二)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二、人地关系理论1、环境决定论,2、可能论,3、适应论,4、生态论,5、文化决定论,6、和谐论三、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1、汤恩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2、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4、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一、研究研究课题二、制定研究计划三、收集、整理资料四、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五、分析研究六、研究总结、成果评审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一、经验主义方法论二、实证主义方法论三、人本主义方法论四、结构主义方法论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一)地理社会调查(二)科技文献资料法(三)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四)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与归纳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数学模型(二)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一)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二)时间地理学方法(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四、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方法第四章人口、人种与民族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一)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三)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一)人口转变理论1、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与诺特斯坦的“人口转变”理论;2、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3、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式(二)人口转变模式1、西北欧模式;2、日本模式;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4、印度模式三、人口与发展(一)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二)人口与经济发展(三)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第二节人口分布与迁移一、人口分布(一)人口分布的测度(二)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三)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二、人口迁移(一)概述(二)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三)人口迁移的机制第三节人种一、人种的划分(一)划分种族的标志(二)世界主要种族(三)地理人种1、亚洲地理人种;2、欧洲地理人种;3、非洲地理人种;4、印第安地理人种;5、印度地理人种;6、澳大利亚地理人种二、人种与地理环境(一)人种的起源与地理环境(二)人种演变与地理环境三、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第四节民族一、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一)民族的形成(二)民族的特征(二)世界民族的分布(三)民族的迁移和集聚(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第五节民俗与流行文化一、民俗文化与流行文化二、民俗与环境(一)民居(二)饮食民俗三、流行文化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起源一、农业起源的理论和思想二、关于农业起源地的论证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农业发展阶段(一)原始迁移农业(二)传统农业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2、传统农业的类型;3、东、西方传统农业形成的比较(三)现代农业1、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2、现代农业的类型(三)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农业的形成过程;2、农业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3、人类文明的出现第三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一、世界粮食生产布局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三、畜牧业生产布局第四节农业景观农业区位论一、农田景观二、农业区位论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第一节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一、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一)科学前提和基础(二)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初期发展二、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第二节产业类型和及其分布一、第一产业中的工业二、第二产业及其分布1、北美工业带;2、欧洲工业带;3、俄罗斯和乌克兰工业区;4、日本工业区;其他国家的工业区:拉美工业区;亚洲工业区;非洲工业区;澳大利亚工业区三、其他产业与工业的关系(一)第三产业;(二)第四产业;(三)第五产业第三节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一、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2、资源条件;3、能源条件;4、市场条件;5、劳动力条件;6、环境条件;7、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二、工业分布的新变化1、纺织业与成衣业变化;2、汽车制造业变化;3、微电子工业变化;4、英、美产业转移三、工业区位论四、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1、工业产品需求不旺;2、工业生产能力过剩;3、发达国家遇到的问题;4、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起源与发展一、城市与乡村(一)城市(二)集镇1、具有工业生产活动的乡村;2、集市;3乡村二、起源和发展(一)西方城市的发展(二)中国城市的发展(三)村落的发展三、城镇标准(一)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二)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第二节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城市化的进程(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三)郊区的城市化(四)逆城市化阶段三、城市化的机制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一)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特征(二)当代中国的城市化第三节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一、城市区位选择与环境的关系(一)从防卫出发而选择的区位:河流、海洋、岛屿、山地等地形的利用(二)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城市与水运、陆运、海上交通的关系二、城市与自然环境1、地质环境与城市;2、地形与城市;3、气候与城市;4、水资源与城市;5、城市的生物环境三、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发展动力(一)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1、集聚力;2、离散力;3、摩擦力;4、三种力的相互作用(二)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1、同心圆模型;2、扇形模型;3、多核模型第四节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一、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一)城市体系的概念(二)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三)农村聚落体系二、城市的景观与感知(一)城市景观(二)城市感知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一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语言的产生二、语言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功能(一)语言的本质属性(二)语言的社会功能三、语言的发展(一)英语的形成与发展(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一、世界语言谱系1、语系;2、语族;3、语支;4、语种二、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1、印欧语系;2、汉-藏语系;3、闪含语系;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5、非洲语言;6、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7、其他语言第三节语言的扩散与影响一、语言的传播特性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一)自然因素的影响(二)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1、行政区划的影响;2、经济条件的影响;3、人口迁移的影响三、语言扩散及其结果第四节语言景观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二、地名景观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一节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一、宗教的定义以及宗教在文化中的作用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三、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四、世界三大宗教1、基督教;2、伊斯兰教;3、佛教第二节宗教的传播与分布一、导致宗教传播的主要因素与主要宗教的传播1、移民;2、传播;3、领土竞争;4、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三、宗教组织四、主要宗教分布区第三节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一、宗教的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二、宗教与文化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四、宗教圣地与地理景观第四节宗教景观一、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二、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三、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第十章旅游地理第一节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一、旅游者二、客源地与目的地1、客源地;2、目的地;3、交通链接三、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第三节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一、文化的概念和旅游地文化二、旅游地文化的要素三、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1、地域性;2、大众性;3、综合性;4、直观性;5、季节性第四节旅游资源与旅游地一、旅游资源二、旅游地1、风景名胜区;2、自然保护区;3、历史文化名城与古迹;4、国家森林公园;5、国家旅游度假区;6、主题公园第五节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一、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1、旅游业的经济特性;2、旅游与经济发展;3、旅游与收支平衡;4、旅游与就业;5、旅游与税收;6、旅游与经济结构;7、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二、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三、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四、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1、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2、旅游对文化的影响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地理一、政治地理现象二、政治地理单元三、政治地理结构1、政治空间结构;2、政治实力结构四、政治地理过程1、政治扩散;2、政治整合;3、政治分离;4、主权变化第二节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一、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1、领土规模;2、领土形状;3、领土位置三、国家的中心区域四、边界与边疆第三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1、领土空间;2、自然资源;3、人口规模;4、经济水平5、军事实力;6、科学技术;7、国民士气;8、政府的质量二、国家实力分析1、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2、“综合三要素”国力学派第四节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1、欧洲的殖民扩张;2、主权国家的产生和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3、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与控制;4、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三、全球政治地理隔绝的主要学说1、马汉的“海权论”;2、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3、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4、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5、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安全体系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一节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一、环境知觉与认知二、地理物象三、物象评价与行为第二节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一、行为空间二、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1、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2、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3、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三、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1、迁移的距离偏移;2、迁移的方向偏移第三节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一、行为矩阵模型二、报偿矩阵模型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一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1、对资源的压力;2、引起的环境问题;3、引起的社会问题二、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的任务第二节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一、政治地理新现实1、一强多极的政治地理格局;2、苏联与东欧巨变中的冲击波二、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中的合与分三、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第三节全球化与本土化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二)文化全球化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一)文化本土化(二)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三、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一)文化与地理环境(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参考资料【1】赵荣等:《人文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陈慧林等:《人文地理学(面向21世纪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3】金其铭等:《人文地理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5】约翰斯顿(R.J.):《哲学与人文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6】约翰斯顿(R.J.):《人文地理学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7】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8】李润田:《现代人文地理学》,郑州:河南出版社1992版四、样卷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人文地理学2. 新经济地理学3. 文化景观4. 区域协调5. 文化区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哪些?2. 人本主义方法论的研究内容及其评价。
人文地理学复习大纲
《人文地理学》复习大纲第1章绪论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年代、人物、学派、观点三、1990年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思考题:1、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2、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一、研究主题1、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的概念、特点2、文化的扩散:各扩散类型的概念与特点3、文化生态学: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4、文化整合:概念,整合各阶段的特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整合的差异5、文化景观:概念,时间上的变化与空间上的变化二、人文关系论掌握各理论的代表人物、观点、及其对该理论的历史评价1、环境决定论2、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3、环境感知论4、文化决定论5、和谐论三、汤恩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马克思.韦伯的学说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四、斯宾塞的人地关系图式人口、技术、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思考题:1、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2、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经验主义方法论二、实证主义方法论三、人本主义方法论四、结构主义方法论思考题:1、简述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各阶段人口增长的变化与特征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1、布莱克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2、西北欧模式、日本模式、中国模式、印度模式的特点三、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四、人口迁移:概念、分类、规律五、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概念,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思考题:1、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2、根据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第5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一、农业发展阶段:各阶段特点二、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三、杜能农业区位论思考题:1、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人文地理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大纲一、引言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讨了地理空间对人类社会、文化和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依据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对其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介绍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起源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观念和文化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它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行为和地理空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研究对象可以是城市、农村、国家和地区等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
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概念和理论1. 地方性地方性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地理空间上的特定区域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
地方性影响着人类行为和观念,塑造了不同地域的差异。
2.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趋势。
人文地理学关注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的影响,研究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和联系。
3.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塑造作用。
它探讨了宗教、语言、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地理分布和变化。
4.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全球互联互通。
人文地理学关注全球化对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
四、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1. 城市研究人文地理学在城市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关注城市的形态、功能、发展和社会问题等方面。
城市研究的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社会发展等。
2. 农村研究人文地理学也关注农村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农村的发展模式、社会问题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等。
高考人文地理考试大纲解析
高考人文地理考试大纲解析人文地理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考地理科目的一部分。
人文地理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了人类聚居与活动地理、人口与城市地理、农业与工业地理、交通与通信地理等方面知识。
下面就来详细解析一下高考人文地理考试大纲的内容。
人类聚居与活动地理是人文地理的基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部分。
考生需熟悉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类聚居形式,包括农村、城市、工矿区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人类聚居的类型和特点,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城市规划、地区发展规划等相关内容,考生需了解相关原则和规划方法。
人口与城市地理是人文地理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人口变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人口增长与减少的原因,如自然增长和迁移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如城市扩张、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等。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城市规模与功能的关系,考生需要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农业与工业地理是人文地理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和特点,如谷物种植、果树种植、畜牧业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工业发展的地理影响因素,如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等。
对于城乡经济联系和转型发展等问题,也需要进行深入了解。
交通与通信地理是近年来人文地理考试中的新课题之一。
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对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区域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地理空间联系的影响,如互联网、手机通信等。
总结起来,高考人文地理考试内容涵盖了人类聚居与活动地理、人口与城市地理、农业与工业地理、交通与通信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系统地掌握这些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对考试大纲的解析,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考人文地理考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社会文化地理与计划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社会文化地理与计划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人文地理学》考研大纲
第一部份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科目内容包括人文地理学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把握相关学科的大体知识、基础理论和大体方式,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式分析、解决人文地理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部份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绪论
重点: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性
二、人文地理研究的方式论
难点:人文地理学的方式及其应用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进展
第三节人文地理研究的方式论
第二章文化与文化的地理学
重点:文化景观、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生态、文化整合
难点:人地关系及和谐进展
第一节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
第二节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第四节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第三章人口地理学
重点:人口的迁移及机制。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基本要求1.目的:通过考试,选拔优秀的地理教师,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
2.基本要求:考察考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否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地理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1.考试内容:(1)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等。
(2)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地理学科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国土规划等的关系。
(3)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与教育原理: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育原则、地理教育方法等。
2.考试形式:答题卷面试和教学设计。
三、知识结构与考试要点1.地理学科基础知识:(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科的定义、内容、研究对象等。
(2)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相互作用、地域系统与地理过程等。
(3)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地球和地球的构造、地表和地壳变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
2.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1)地理与经济:地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等。
(2)地理与环境保护:地理研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等。
(3)地理与国土规划:地理对国土规划的影响,地域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等。
3.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与教育原理:(1)地理教学内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师对地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地理教学原则: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如启发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
(3)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的常用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四、考试重点1.地理学科基础知识:考察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情况。
2.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考察考生对地理学科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国土规划等的关系的理解情况。
3.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与教育原理:考察考生对高中地理教学知识、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
五、备考建议与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考纲要求,掌握考试内容和考点,重点复习地理学科基础知识。
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05到2019真题
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 732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功能文化区2、或然论(可能论)3、城市地域结构4、道教5、前成边界二、简答题1、简述Tery G乔丹在文化生态中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简述糖类作物的分布3、简述时空棱柱体的限制因素4、简述西方罗马时代城市的发展特征5、简述政府的质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三、论述题1、论述索尔在农业起源中,认为最早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满足的条件?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旅游区域社会影响?3、何谓乡村振兴?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森普尔2、适应论3、民间文化4、奥尔巴哈5、吠陀教二、简答题1、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2、布莱克的人口转变模式3、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的原因4、世界各国关于镇标准的规定5、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三、论述题1、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2、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3、汉语七大方言的形成与发展201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廖什2、哈特向3、多核模型4、几何边界5、哈兰二、简答题1、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2、城市地域结构集聚力的形成原因3、佛教发展的四个阶段4、斯皮克曼陆缘学说的要点5、何谓人地关系和谐证三、论述题1、哈格斯特朗创立的时间地理学方法的研究特征2、何谓农业产业化,结合你熟悉的县市,分析其发展方向和路题3、何谓新型城镇化以及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的战路方针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艾伦·斯科特2、施吕特尔3、科依桑语系4、政治整合5、赫特纳.-二、简答题1、简述李的不同条牛下人口之移的规模的特征2、简述马汉的海权论3、首位城市法则4、简古代宗教与原始宗教主要差异5、简述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三、论述题1、何谓人文地理学,试分析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2、何谓第四产业,划分第四产业具有什么意义,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试论述如何开展第四产业?3、何谓城乡绕筹,试分析我国实现城乡统筹的途径201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李特尔(Karl Ritter)2、环境感知论3、伊萨德(L·Isard)4、北日耳曼语5、政治实力结构二、简答题1、简达费弗尔的地理观2、简述棕色种族群的特征3、简述西方罗马时代城市发展的特征4、简述几何边界的形成原因5、简述形成城市地城结构的高散力产生的原因三、论述题1、根据我国当代城市化特征,以某一城市为例,试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2、试阐述第五产业及其分类,并以你所熟悉的县市为例,分析其第五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途径3、根据旅游地文化的要素和特征,以你所熟悉的旅游区为例,谈谈如何开发旅游地的文化资源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布罗代尔2、网络式文化环境关系3、系统仿真研究4、格鲁派及其特点5、巴甫洛夫消费型二、简答题1、简述赫特纳的主要学术思想2、简述新英格兰区的特征3、简述民俗的概念及其分类4、简述旅游地文化的心理要素5、简述时空棱柱体规模大小的限制因素三、论述题1、试分析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2、根据我国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特征,试分析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和方向3、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阐述其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应如何进行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哈格特2、尼格罗地理人种3、摩霍克河谷工业区4、等语线5、斯皮克曼二、筒答题1、简述最佳觅食模式的核心思想2、简述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3、简述美国主要民族省的分布4、简述城市郊区土地集约化的三个阶段5、简述卡德瓦拉德(A. Cadwallader)的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三、论述题1、何谓人地系统?试画出其系统结构图并分析其运行的功能机制。
社会文化地理与规划初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社会文化地理与规划初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科目内容包括人文地理学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人文地理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第三节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论要求: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出现与发展、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人文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要求:掌握人文地理学的五大主题和主要的人文地理学相关理论。
第三章文化与文化的地理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第二节文化的形成与特点要求:掌握空间分析不同维度的概念、空间研究与区域研究的发展,以及各种扩散类型的辨析与应用。
第四章人口地理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人口与发展第二节人口分布与迁移第三节人种第四节民族第五节民俗与流行文化要求:掌握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迁移、人种的划分与地理环境、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世界民族的分布、民族的迁移与集聚、民族的变化与整合、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第一节农业的起源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第三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第四节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要求:掌握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主要内容:第一节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第二节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第三节产业类型和工业区第四节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第五节工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要求:掌握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工业化过程、世界工业分布的新变化以及全球化。
第七章语言地理主要内容:第一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世界语言的分类与分布第三节语言的扩散与影响第四节语言景观要求:掌握语言的起源理论、世界主要语言分类、语言扩散的影响及语言景观的特征。
624《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624 《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一)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2.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4.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2.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2.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3.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四)人口、人种和民族1. 人口与发展2. 人口分布与迁移3. 人种4. 民族5. 民俗与流行文化(五)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 农业的起源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六)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1. 工业的出现和发展2. 产业类型及其分布3.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七)聚落与城市化1. 聚落起源与发展2.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3.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4.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八)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1.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2.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3.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4. 语言景观(九)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1.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2.宗教的传播与分布3.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4.宗教景观(十)旅游地理1.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2.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3.旅游地的文化特征4.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5.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十一)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政治与政治地理2.国家政治地理特征3.国家权力4.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十二)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1.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2.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3.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十三)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2.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3.全球化与本土化二、考试要求(一)绪论1.熟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2.熟悉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3.了解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4.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2. 熟悉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2. 熟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3. 熟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四)人口、人种和民族1. 了解人口与发展2. 熟悉人口分布与迁移3. 了解人种4. 了解民族5. 熟悉民俗与流行文化(五)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 了解农业的起源2. 了解农业的发展与类型3. 了解世界农业生产布局4. 理解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六)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1. 熟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2. 熟悉产业类型及其分布3. 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七)聚落与城市化1. 熟悉聚落起源与发展2. 理解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3. 熟悉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4. 熟悉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八)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1. 了解语言的起源与发展2. 熟悉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3. 了解语言的传播与影响4. 理解语言景观(九)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1.了解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2.了解宗教的传播与分布3.熟悉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4.了解宗教景观(十)旅游地理1.熟悉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2.熟悉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3.理解旅游地的文化特征4.了解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5.熟悉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十一)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了解政治与政治地理2.熟悉国家政治地理特征3.理解国家权力4.熟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十二)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1.熟悉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2.熟悉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3.理解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十三)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1.理解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2.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3.熟悉全球化与本土化三、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6题,每题10分,共60分)论述题(4题,每题15分,共60分)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总分值为150分。
614地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614地理学基础考试大纲614地理学基础考试科目由三部分组成: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GIS,每部分50分值。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目: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伍光和王乃昂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地壳1. 地壳的组成物质:化学成分与矿物、岩浆岩、沉积岩2. 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第二章大气和气候1.气温2.大气降水3.大气环流4.主要天气系统5.气候的形成第三章海洋和陆地水1.水循环2.海洋中的波良3.径流的形成与集流过程4.沼泽的成因5.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章地貌1.地貌的成因2.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风化作用4.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5.岩溶作用6.冰川作用7.风沙作用第五章土壤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物质组成3.土壤胶体的性质与土壤溶液4.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第六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生物与环境:2.生物群落3.生态系统4.生物多样性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目:赵荣等编著《人文地理学》高教出版社第一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性2.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3.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流派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2.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1. 实证主义2. 结构主义3. 人本主义第四章人口地理学1. 人口转型2. 人口分布与迁移3. 人种4. 民族5. 民俗文化第五章农业地理学1.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2. 中国和世界农业生产布局3. 农业区位论第六章工业地理学1. 三次工业革命2. 工业区位论3. 劳动地域分工与生产网络第七章城市化与乡村1.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2. 推-拉理论3. 城市区位论4. 城市空间结构5. 城市体系6. 村镇体系7. 村落布局与村庄形态第八章语言与宗教1.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2. 语言传播与影响因素3. 地名景观4.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5. 宗教仪规与地理环境第九章旅游地理1. 旅游系统2.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十章政治地理1. 政治与政治地理2.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3. 国家权力4.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十一章行为地理1.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2.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全球化与本土化2.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共50分,每部分各25分)【参考书目】1.梅安新主编.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3.3.邬伦、刘瑜、马修军、韦中亚、田原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科学出版社,2001.4.汤国安、刘学军、吕国年、盛业华、王春、张婷编著.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一部分遥感第一章绪论一、遥感概述1.遥感的基本概念;2.遥感技术系统组成;3.遥感的特点;4.遥感技术分类二、遥感的发展概况与趋势三、遥感在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一、电磁波与电磁波谱1.电磁波及其性质;2.电磁波谱;3.电磁辐射的度量;4.黑体辐射定律;5.实际物体辐射二、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1.太阳辐射;2.大气吸收;3.大气散射;4.大气窗口三、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1.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2.地表自身热辐射;3.物体的反射类型;4.地物反射率与反射波谱;5.典型地物反射波谱曲线的特征与分析;6.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一、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了解不同卫星系列的发展概况,熟悉主要卫星与搭载的传感器1.气象卫星系列;2.陆地卫星系列;3.海洋卫星系列与海洋遥感特点;4.高分辨率卫星二、遥感图像特征1.空间分辨率;2.时间分辨率;3.光谱分辨率;4.辐射分辨率三、摄影成像1.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像片比例尺;像点位移;垂直摄影航空像片上投影差的分布规律;2.摄影胶片的物理特性四、扫描成像1.扫描成像的概念;2.光/机扫描成像的原理;3.固体自扫描成像的原理;4.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的原理五、微波遥感与成像1.微波遥感的特点;2.微波遥感方式与传感器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一、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1.颜色的性质与颜色立体;2.加色法与减色法;3.光学增强处理二、数字图像校正1.数字图像的概念;2.辐射校正:辐射畸变的原因;辐射校正的方法;3.几何校正:几何畸变的原因;几何校正的方法三、数字图像增强——掌握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目的和实现方法:1.对比度变换;2.空间滤波;3.彩色变换;4.图像运算;4.多光谱变换四、多源信息的复合1.遥感信息的复合: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融合方法步骤;2.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第五章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一、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原理1.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2.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二、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础——熟悉和掌握不同遥感影像的特征、解译标志与判读方法1.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2.遥感摄影像片判读;3.遥感扫描影像判读;4.微波影像判读三、遥感制图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解译一、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1.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2.遥感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二、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1.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2.遥感图像基本分类方法:概念、原理与方法;3.分类精度分析三、遥感图像计算机信息提取技术发展趋势第七章遥感应用一、地质地貌遥感1.岩性与地质构造识别;2.构造运动的分析;3.地貌类型识别二、水体遥感1.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2.水体污染探测三、植被遥感1.植被类型识别;2.植物长势监测;3.农作物遥感估产四、土壤遥感五、城市遥感1.城市地物识别;2.城市土地变化动态监测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1.3S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2.3S技术在土地研究中的综合应用;3.3S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综合应用第二部分地理信息系统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绪论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信息、地理信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3.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构成;4.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5.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的观点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发展概况三、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1.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2.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关系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二章空间参照系和地图投影一、地理坐标系统二、地图投影及基本问题三、常见的地图投影第三章空间数据模型一、地理空间、地理实体的概念、表达二、空间数据及其基本特征三、矢量数据模型1.地理实体的空间关系;2.拓扑、拓扑变换、拓扑属性、拓扑关系;3.拓扑数据结构及其结点、弧段、多边形之间关联关系表达4.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5.空间数据组织与编码四、栅格数据模型1.栅格数据模型;2.栅格数据像元值的确定方法;3.完全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祖师方式;4.主要的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5.栅格模型与矢量模型的比较、相互转换;6.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及特点;7.Voronoi多边形第四章、空间数据库1.空间数据库概述;2.空间数据组织;3.空间索引第五章、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1.空间数据数据源;2.空间数据采集、数字化、扫描矢量化等;3.属性数据的采集、编码;4.几何纠正、坐标变换;5.元数据的概念及其应用;6.空间数据质量的相关概念及误差源、质量控制第六章、空间分析一、空间查询与量算1.属性查询;2.图形查询;3.空间关系查询;4.空间量算二、缓冲区分析1.邻近度、缓冲区的概念;2.缓冲区双线计算问题的主要方法三、叠加分析1.视觉叠加分析;2.矢量数据叠加分析及主要方法;3.栅格数据叠加分析以及地图代数、布尔运算等相关操作方法;4.叠加分析的应用四、网络分析1.网络构成、建立;2.网络的应用五、空间插值1.空间插值概念和相关理论;2.主要空间插值方法六、空间统计分析1.主成分分析;2.层次分析;3.系统聚类分析;4.判别分析;5.空间基本统计量;6.探索性数据分析;7.空间回归分析七、DEM与数字地形分析1.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分析等概念;2.DEM建立;3.数字地形的基本因子分析、地形特征分析、流域分析、视域分析;4.DEM的应用八、空间分析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1.空间分析过程的应用;2.空间分析建模;3.空间决策支持模型;4.空间数据挖掘;5.空间分析、应用模型与GIS的关系第七章、空间数据可视化一、可视化的一般原则二、可视化主要表现形式三、制图综合。
《人文地理学》自学考试大纲.doc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地理教育(070702)专业(独立本科段)人文地理学概论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209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四月人文地理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新概念人文地理学引论一、考核知识要点(一)研究对象与任务(二)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论的发展(三)学科框架与学科地位(四)方法论二、考核要求(一)识记: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
(二)领会:当代地理学概念所关注的内容;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内涵;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简单应用: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人口地理学一、考核知识要点(一)研究对象、作用及历史发展特征(二)人口分布(三)人口增长(四)人口移动与迁移(五)人口结构(六)人口容量(七)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考核要求(一)识记: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的自然增长与社会增长;人口移动;人口迁移;人口结构;人口容量;可持续发展。
(二)领会:人口地理学的历史发展特征;人口地理学研究的作用;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三)简单应用: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口移动和人口分布的关系;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人口自然增长的类型;人口结构的分类。
(四)综合应用: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第三章文化地理学一、考核知识要点(一)文化与文化地理学(二)种族与语言(三)宗教及宗教地理学(四)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二、考核要求(一)识记:文化区域;种族;地理人种;民族;语言;宗教地理学。
(二)领会:文化的层次;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
(三)简单应用:世界三大人种体质特征及其分布;宗教的基本特征;宗教的发展与分布;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主题。
(四)综合应用:文化景观及其分类;世界主要语系、语族及语言。
第四章聚落地理学一、考核知识要点(一)聚落(二)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演化(三)城市地理学(四)村落地理学二、考核要求(一)识记:聚落地理学的历史演化;城市;城市化。
川师地理专硕人文地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于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以及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
2. 人口地理学:包括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等。
3. 城市地理学:包括城市形成和发展、城市功能和结构、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等。
4. 经济地理学: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问题等。
5. 文化地理学:包括文化景观、文化传播、文化冲突和文化保护等。
6. 旅游地理学: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影响和旅游规划等。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四、考试要求
1. 考生需要对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
2. 考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考试时间
本考试时间为3小时。
盐城师范学院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答:是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人与环境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
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具体见书5~6)答:㈠社会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㈡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当然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征之一。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㈢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3.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选择题)答:A德国:①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②杜能“农业区位论”;③韦伯“工业区位论”B法国:维达尔.白兰士“人地相关论”C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D美国:①索尔----- 景观学派②哈特向-----区域学派4.现代地理学的发展特征(p13)答:①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②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③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答:概念:广义: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就其民族学的意义而言,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掌握和接受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类型:①物质文化:指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及制造物质财富的技能所表现的文化。
特点: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
②制度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制度、制度的组织、实施机构总和。
特点:具有权威性、强制性。
③精神文化: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以及民族性格、宗教艺术等的总和。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有答案)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汇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科学。
2.世界人文地理学发展中的重量级人物有哪些?其主要的成就是什么?答: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系统分析与实地调查,b问卷调查座谈会和社会统计学方法,c 描述法和比较法d 地图方法e数学模型和经济分析法f 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g 计量模型4.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的方法论:a 经验主义方法论b 实证主义方法论c结构主义方法论d 人本主义方法论5.概念: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他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6.挑战与应战学说:P4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关于挑战与应战的理论7.或然论:(可能论)他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的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8.人地协调论:a 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
b 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景观是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造的实物景观,跟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
如装饰品、建筑、雕塑景观等。
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语言、科学思想、哲学、教育等,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道德、法律、信仰等内容,体现人们美学感受的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反映社会组织形式的制度、机构、风俗习惯等。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3.文化区的类型: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综合文化区。
4.文化扩散的类型:扩展扩散(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
5.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6.概念,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辽宁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大纲 826人文地理学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26《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一、考试科目设立目的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考试考察学生对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基本方法、学科新进展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利用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察主要知识点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特性、发展过程及新进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及学科价值。
2.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3.人口动态,人口与环境、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
4.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生产活动类型的分布与演化规律,空间布局理论与应用。
5.聚落的形成、演化及空间分布规律,世界城市发展趋势与展望。
6.语言形成、传播扩散的空间规律,语言与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
7.宗教形成、扩散的空间规律,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特征,宗教与地区之间的互动影响。
8.旅游活动空间特征与规律,旅游活动与地方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9.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地缘政治理论与国家安全。
10.行为空间与人类行为,人类行为区位选择模型及其应用。
11.从人文地理学视角研究、解决工业、农业、新经济、聚落等演化过程中的新问题,思考并尝试解答国家空间发展战略中的重大地理学问题。
参考书目:
[1]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美]斯图尔特·艾肯特,[英]吉尔·瓦伦丁,人文地理学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 适用于四年制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
本大纲依据的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7 月出版(第二版)。
一、考试的目的和性质
本课程为地理教育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过程、趋势及有关理论,明晰人地系统从原始状态到现代社会文化、文明的发展过程,掌握人文地理各要素的特征和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并对学科当前与未来的重大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二、考试的内容和范围
三、考试方法与形式
1 、总分:满分 100 分
2 、答题方式:闭卷考试
3 、答题时间: 120-150 分钟
4
、难易度分布:容易 20-25% ,中等难度 65-70% ,较难 10-15% 5 、题型及各题型的题目数量、分数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