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天的画面,体验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学,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单词标上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吸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背单词的任务。

这个问题强化记忆,巩固单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己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明确课文的思想。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一遍课文,寻找课文中生动的句子,并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2.简单说说一句话为什么生动。

提示:欣赏句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和用词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重复、排比等。

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找到优秀的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3、概括主题,感受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熟读并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导入。

(二)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

2、正音正字。

fúyínzào夫君子之行淫慢险躁3、全班齐读。

(三)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3、概括主题,感受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四)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参见:教材P81注释①《学法大视野》“作家名片”(五)熟读课文1、分组朗读。

2、全班齐读。

(六)翻译课文1、学生在书上作注解,自主翻译。

补充注释:行:品行,行为操守。

修身:涵养德行。

宁静:静心专一。

成学:使学业有成。

遂成:最终,终于。

(七)积累文言词汇1、师生一起概括重要文言词语:行、俭、淡泊、宁静、致、广、成、淫慢、险躁、驰2、学生齐读。

3、指名说出这些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然后全班复述。

(八)概括主题,感受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1、齐读课文。

2、师生一起概括主题。

本文作者通过恳切的言词,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3、启发学生谈自己接受父母教育的经历和体会。

4、概括课文和学生经历,指出“淡泊”和“修身”对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行。

(九)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文言词汇的积累和课文主题。

(十)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做《学法大视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导学案第【2】篇〗一、说教材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诫子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初一下册语文导学案

初一下册语文导学案

初一下册语文导学案一、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幽默、悲剧个故事情节描写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和人情世故。

其中著名的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可以说,《三国演义》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词义的推测、句子的分析,这对于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非常有帮助。

三、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抒发真情实感、描写生活为主要特点。

现代散文可以是散文随笔、散文诗、散文小品等形式。

著名的散文家有鲁迅、巴金、沈从文等。

通过阅读现代散文,我们可以了解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音韵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和启迪。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学习古代的诗词,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意图,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欣赏古诗词,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五、作文写作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文的类型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要求。

在写作文时,要注意逻辑性、条理性和表达清晰,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六、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考查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文段或文章,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事实细节、作者意图等。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七、诗歌鉴赏诗歌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以抒情、抒发思想为主要特点。

通过鉴赏诗歌,可以领略诗人的才华和意境,感受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要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表达,这对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非常重要。

以上是初一下册语文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认真阅读相关文本,积极思考,勤加练习,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

《论教养-利哈乔夫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论教养-利哈乔夫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论教养-利哈乔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俄国作家利哈乔夫的生平宁主要作品;2. 理解《论教养》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3. 分析利哈乔夫对教养和文学的看法;4. 探讨《论教养》对当代教育的启迪。

二、导学内容:1. 利哈乔夫简介:利哈乔夫(1828-1889),俄国作家,被誉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涉及人道主义、道德伦理等方面,被誉为俄国文学的“良心”。

2. 《论教养》概述:《论教养》是利哈乔夫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探讨了教养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人格修养和道德规范的培养。

3. 利哈乔夫的教养观点:利哈乔夫认为,教养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品格和道德,而不是仅仅追求知识的积累。

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和情操的最重要的处所。

4. 《论教养》对当代教育的启迪:《论教养》提出了许多对当代教育有启迪意义的观点,例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重视教师的作用等。

这些观点对于当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导学方法:1. 导入:通过介绍利哈乔夫的生平宁主要作品,引发学生对《论教养》的兴趣;2.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利哈乔夫在《论教养》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讨论其对当代教育的启迪;3. 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利哈乔夫的教养观点在当代教育中的实践意义;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将利哈乔夫的教养观点运用到自己的进修和生活中。

四、导学评判: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利哈乔夫的教养观点,理解《论教养》中的主要思想,思考其对当代教育的启迪,提高对教育和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教师版)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教师版)

《孙权劝学》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导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导学重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导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6.及鲁肃过.寻阳()()7.卿今者才略..() 8.非复..吴下阿蒙()9.即更刮目相待....()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 3.孰若孤()4.蒙乃始就学() 5.士别三日() 6.肃遂拜蒙母()合作探究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请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分层点拨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检测巩固(一)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二)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布置作业:完成课时练教学反思我有更好的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初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初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初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授课内容:
课题:第一课《开卷有余》
第一重要性:学会如何有效地理解课文
一、知识讲解
1.“开卷有余”:比喻起头就给出足够多的资料,使事情的处理容易。

也比喻开门见山,有条不紊地讲述前因后果,能够一气呵成地将文章讲完,不留余地。

2.课文内容:《开卷有余》是蒲松龄的一篇作品,这篇课文主要围绕
竹庵读书、与家人结婚、赋诗等内容展开,主要讲述了竹庵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家人的劝说下和乡亲闺女结了婚,结果竹庵变得十分快乐,也成为
一位有成就的文人。

二、思想品德及学法重点
1.竹庵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他一边读书一边和家人结婚,把学习和
娱乐、家庭和事业结合起来,可谓一分为二,不仅能保证事业的发展,也
能更加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的行为可以激励我们:要有责任心,既
要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又要重视家庭生活,均衡学习与生活,达到双赢的
境界!
2.学习竹庵的经验可以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要从书中汲取知识,从
中体会中华文明和传统的精神,学习先人的励志精神,让自己的人生更加
充实,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三、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
(1)了解《开卷有余》的内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第一单元导学目标•了解《修身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能够运用分析方法研读简单材料。

第一课《修身行为规范》1. 学习目标•理解文本的主旨和要点。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学会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修身行为规范》,了解其内容和作用。

3. 学习过程•阅读《修身行为规范》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行为规范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你对修身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有哪些自己需要再深入学习的地方?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第二单元导学目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词句,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阅读简短的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论语选读》1. 学习目标•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词句的含义。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够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论语选读》,了解其中的经典词句和背后的道理。

3. 学习过程•阅读《论语选读》全文,并找出其中的经典词句。

•根据对经典词句的理解,写出你对其中的道理的认识和体会。

•运用分析方法,对你所选的一个经典词句进行分析。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继续编写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导学案内容)…总结通过本篇文档,我们详细介绍了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案内容,包括第一单元的《修身行为规范》,第二单元的《论语选读》,以及其他单元的导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点,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

《驿路梨花-彭荆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驿路梨花-彭荆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驿路梨花-彭荆风》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驿路梨花/彭荆风》的背景和作者生平;2.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驿路梨花/彭荆风》是中国近摩登闻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徐志摩是中国摩登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流畅见长,对中国摩登诗歌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驿路梨花/彭荆风》描绘了作者在驿站看到梨花飘落的情景,以及对田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2. 诗歌赏析在诗歌中,作者通过描绘梨花飘落的场景,表现了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的主题。

诗歌中的“梨花飞雪”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作者通过对梨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3. 结构分析《驿路梨花/彭荆风》是一首五言古诗,共有四句。

整首诗共两个意象,分别是“梨花飞雪”和“驿路梨花”,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描绘,构成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诗歌结构简洁明了,语言清新流畅,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4. 修辞手法分析在《驿路梨花/彭荆风》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飞雪”就是一个比喻,通过梨花飘落的场景来暗示时光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三、导学活动:1. 课先导入通过播放关于徐志摩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宁创作背景,为进修《驿路梨花/彭荆风》做好铺垫。

2. 教师讲解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然后指挥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表现。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教材简介《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材。

本教材分为五个单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生启示、历史传承和节日与文化。

全书贯穿的主线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该教材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实际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既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本教材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2. 语言运用技巧的培养。

3. 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难点本教材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传承的背景、内涵及其当代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2. 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应用不同的语言技巧进行表达。

3. 对于一些语言较为复杂、内容较为抽象的篇章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方法本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讨论和思辨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2. 运用多种形式的阅读,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

3. 融入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六、教学建议本教材的教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比如:1. 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相关文化传承的搜索和学习。

2. 引导学生使用课外阅读来积累更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思想启示。

3. 运用游戏化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语言技能的练习和加深对于文化传承的理解和认识。

4. 将一些历史文化相关的地方和景点纳入教学范围,然后带领学生去实地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

5. 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语言学习和阅读解析的辅助教学。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三心俱全察世界一腔热爱悟生活——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导学案【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

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其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重点难点】1.学会观察的方法。

2.学会摄取生活瞬间,丰富写作素材。

【任务群】任务一:圈一圈·从教材获得启示任务二:想一想·跟作家学会观察任务三:看一看·从生活捕捉素材任务四:读一读·从阅读积累语言【学习过程】升入初中,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新见闻。

我们也洋溢着新的喜悦和收获。

班级拟开展“初中印象”话题讨论。

请你先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完成任务吧。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圈一圈·从教材获得启示1.想要写好,先学技巧。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0页《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说一说你的收获。

(1)写作始于我们的,是人们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

(2)写作要从写起,写自己的事情,写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3)平时养成细心、勤于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写什么东西发愁了。

(4)写作能提高人的,训练人的,让你变得更睿智。

2.你能从课本这段导写文字中提炼三个关键词,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吗?[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想一想·跟作家学会观察1.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观察自然的?语段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老舍《济南的冬天》)角度语段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朱自清《春》)角度语段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定风波》的背景和作者生平;2. 理解《定风波》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定风波》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4. 感悟《定风波》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二、导学内容:1. 苏轼及《定风波》的背景介绍;2. 《定风波》的原文赏析;3. 《定风波》的主题和意境分析;4. 《定风波》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解析;5. 《定风波》的哲理和情感体会。

三、导学过程:1. 苏轼及《定风波》的背景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擅长诗歌、散文、词曲等多种文体,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定风波》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人生沧桑和风云变幻的感慨。

2. 《定风波》的原文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定风波》的主题和意境分析:《定风波》以“定风波”为题,表达了苏轼豁达洒脱、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遭遇,表现了对风波沧桑的理解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豁达自在的心境。

4. 《定风波》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解析:《定风波》采用七言绝句形式,四句一首,每句七个字。

整首诗结构周密,节奏流畅。

修辞手法上运用了比照、排比、比喻等手法,形象生动,语言漂亮。

5. 《定风波》的哲理和情感体会:《定风波》通过对自然风云变幻的描绘,表现了苏轼对人生坎坷和挫折的理解和接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平宁达观的心态。

读完这首诗,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坎坷和风雨都是暂时的,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

四、课后作业:1. 思考《定风波》中“定风波”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写一篇读后感;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3. 了解更多关于苏轼的作品和生平,做一次关于苏轼的介绍。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诗词曲五首》,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导学前准备1. 教学目标:了解《诗词曲五首》的背景和作者,掌握每首作品的主题和意境,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曲五首》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领会其中的审美意义。

3.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词曲的艺术特点,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4.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诗词曲五首》的原文、注释和相关资料,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导学过程1. 第一首:《静夜思》- 背景介绍: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写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遥方亲人的情感。

- 主题意境:表达了孤独孤单和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心里深处的孤独和无奈。

- 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情感的重视。

2. 第二首:《将进酒》- 背景介绍:此曲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写了诗人豪情壮志和豪饮快乐的场景。

- 主题意境: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豪迈豪情的个性。

- 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态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

3. 第三首:《水调歌头》- 背景介绍:此曲为宋代词人苏轼所作,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

- 主题意境: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奇特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气息,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 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江南水乡的美好倾慕和热爱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人文的融合。

4. 第四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背景介绍:此曲为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描写了她对赤壁战场的怀古之情。

- 主题意境:表现了词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她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敬仰。

- 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历史事件的重视和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5. 第五首:《将军令》- 背景介绍:此曲为元代词人辛弃疾所作,描写了将军出征前的离别情景。

《综合性学习_有朋自远方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综合性学习_有朋自远方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综合性学习_有朋自远方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有朋自远方来》,学生能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胸怀和包容心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交到的朋友,他们是如何成为你们的朋友的?友谊对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师生互动: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故事,老师也可以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

二、学习1. 阅读《有朋自远方来》,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友谊是如何展现的?友谊对主人公的影响是怎样的?3. 小组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三、思考1. 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认为友谊的真谛是什么?友谊应该如何维系?2. 个人反思:请同学们写下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感悟。

四、拓展1. 角色扮演: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 创作: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五、总结1. 总结:通过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我们明白了友谊的珍贵和重要性,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友谊,珍惜身边的朋友。

2. 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思考友谊的话题,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六、展望1. 展望: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出真挚的友谊,让友谊之花在心灵中绽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友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友谊关系。

友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努力去珍惜和守护这份宝贵的情感吧!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典故背景和含义。

2. 探讨友谊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二、导学内容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典故解读。

2. 友谊的定义和意义。

3. 如何培养和维护友谊关系。

三、导学过程1. 导入引言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和朋友之间的美好时光,分享一些与朋友相处的经历和感受。

《梁甫行-曹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梁甫行-曹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梁甫行-曹植》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梁甫行》这篇古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境遇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一、课前预习
1. 请阅读《梁甫行》全文,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2. 思考以下问题:梁甫为何离开田园?他在外游历时经历了什么?他对田园的思念如何表达?
二、教室进修
1. 导入: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对离别和思乡的感受,为进修《梁甫行》做铺垫。

2. 朗读《梁甫行》,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分组讨论:梁甫离开田园的原因是什么?他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他有何影响?他对田园的思念如何表达?
4.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照、夸张、拟人等,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 请同砚们就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进行个人感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课后拓展
1. 请同砚们选择一首古代或摩登的诗歌,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 用摩登的语言重新诠释《梁甫行》,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内涵。

3.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评判方式
1. 老师根据学生的教室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评判,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梁甫行》这篇古文,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境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愿学生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启发!。

《那个星期天-史铁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那个星期天-史铁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那个星期天-史铁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史铁生这位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特点;2. 理解《那个星期天》这篇小说的主题和情节;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4. 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二、导学重点1. 史铁生的文学风格和主题;2. 小说《那个星期天》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 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三、导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内心矛盾;2. 分析小说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四、导学内容1. 介绍史铁生的生平和作品特点:史铁生,本名陈光耀,生于1951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等。

他的作品以写实主义为主,描写了中国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2. 分析《那个星期天》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为了生活和尊严而与丈夫斗争的故事。

小说中描写了妇女的坚强和毅力,以及农村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3. 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看出史铁生在作品中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深刻关注。

他通过小说揭示了农村社会的封建残留和女性地位的低下,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五、导学方法1. 阅读小说原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组讨论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3. 撰写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六、导学评价1. 对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和主题有一定的了解;2. 能够分析小说《那个星期天》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 能够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第二课时一、导言《那个星期天》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在一个平凡的星期天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常。

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主题、文学手法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二、学习目标1. 了解《那个星期天》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理解史铁生的写作风格和文学手法;4. 探讨小说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

初中语文:望江南导学案

初中语文:望江南导学案

自古多情伤离别一枝一叶总关情——《望江南》导学案【原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第一课时】新授课世间最美是相思闻一多先生说:“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汽之凝结。

”“诗言志,歌抒怀”,诗歌本为抒发人的情感而作,诗歌是情感的瞬间绽放,可以说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因此,把握诗歌情感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关键。

(1)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培养学生感悟诗词语意蕴的能力;2.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的风格特征及温庭筠的代表词作、艺术特色;3.学生学会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课前调查“你阅读诗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很多学生提出是与“情感把握”有关。

)(2)学法引导基调等。

(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积极补充)1.感情诵读,填空。

《望江南》选自_____ ____,作者是_____朝__________,诗词兼工,是 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温飞卿词,精妙绝人。

”2.理解、提问。

①“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这首词只有短短二十七个字,却也写了许多景物,请一一列出。

②这样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可以发生怎样的故事?(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自由地发挥想象,用你那深情的笔墨描述一番。

)1.品读这首凄婉的相思之作,体会女子的情感变化。

请抓住相关词句仔细揣摩,并赏析。

2.他人的争议,你的看法。

俞平伯在《唐宋词选释》里有言:“肠断白蘋洲一句,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

”试谈谈你的看法。

3.对比赏析。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请结合两首诗作,谈谈你的理解。

《约客-赵师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约客-赵师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约客-赵师秀》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约客/赵师秀》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2. 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转折;3. 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主题和意义;4.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约客/赵师秀》是中国闻名作家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故事。

故事主要盘绕着一个须眉约客到家中,希望通过约客来打消自己对于妻子赵师秀的疑虑和怀疑。

然而,在约客的扣问和观察下,须眉却逐渐发现了赵师秀的各种可贵的地方。

2. 主要情节梳理故事开始,须眉请约客到家中来,希望通过约客的观察和评判来了解自己的妻子赵师秀。

约客开始扣问须眉关于赵师秀的情况,须眉开始描述赵师秀的一些缺点和不足的地方。

然而,约客在观察赵师秀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她的善良、刚强和聪明,最终改变了对赵师秀的看法。

3. 人物形象分析- 须眉:疑神疑鬼,对妻子赵师秀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 赵师秀:善良、刚强、聪明,是一个有内涵和魅力的女性形象。

- 约客:客观、理性,通过观察和分析改变了须眉对赵师秀的看法。

4. 主题和意义探讨《约客/赵师秀》通过须眉和约客的对话和观察,揭示了人们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疑虑和挑战。

故事告诉我们,应该用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婚姻和爱情,不要轻易怀疑和否定对方,要珍惜和理解彼此。

三、导学问题:1. 须眉为什么要约客到家中来?2. 约客在观察赵师秀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3. 故事中的须眉和约客分别代表着什么?4. 通过《约客/赵师秀》这个故事,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怎样的主题和意义?四、拓展阅读:1. 鲁迅其他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2. 其他关于婚姻和爱情的经典文学作品:《嫌疑》、《红楼梦》等;3. 闻名作家的其他代表作品:鲁迅、巴金、老舍等。

五、教室活动安排: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2. 朗读分析: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分析人物形象;3. 作文练习:写一篇关于婚姻和爱情的感悟文章。

《综合性学习_有朋自远方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综合性学习_有朋自远方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综合性学习_有朋自远方来》导学案《综合性进修_有朋自遥方来》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本次综合性进修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拓展视野,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

二、导学内容1. 有朋自遥方来——文化交流与融合2.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3.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习俗4. 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三、导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通过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音频等方式引入话题。

2. 进修活动:a.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和习俗,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b. 学生观看关于跨文化交流的视频,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c.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跨文化交流的场景,锻炼实际交流能力。

3. 总结反思: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总结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增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或参与国际交流活动,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2. 学生可以尝试进修一门外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学生可以尝试在社交平台上结识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开展跨文化交流。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跨文化交流的心得体会,包括自己在交流中的感受和体会。

2. 收集一些关于不同文化的资料,分享给同砚们,增进文化交流。

3. 制作一份关于不同国家习俗的PPT,展示给全班同砚,增加对世界文化的了解。

六、评判指标1. 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展现出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和热情。

2. 表达能力: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3. 思维能力: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化差别。

通过本次综合性进修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拓展视野,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

《竹节人-范锡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竹节人-范锡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竹节人-范锡林》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范锡林的生平宁主要作品《竹节人》的背景;2.理解小说《竹节人》的主题和核心思想;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和修辞手法。

二、导学内容1.范锡林简介范锡林,原名范公理,1947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闻名作家、编剧。

197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品有《竹节人》、《黑色的翅膀》等。

2.《竹节人》背景《竹节人》是范锡林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故事。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竹节人的成长经历,反映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性。

3.主题和核心思想主题: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革。

核心思想: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弱点和刚强的地方都会被放大和挑战,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4.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主人公竹节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面对家庭的困境和社会的变革,经历了成长和变化。

其他人物:竹节人的父母、朋友、老师等,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情节发展: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周围人物的互动,展现了农村社会的生活和变化。

5.重要语言和修辞手法重要语言: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农村方言和生活用语,使小说更具地方特色和真实感。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比照等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性和艺术感。

三、导学活动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竹节人》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理解。

2.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扮演小说中的不同人物,重新演绎情节发展,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

3.语言分析:学生可以挑选小说中的重要语言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4.创作写作:要求学生以《竹节人》为题材,创作短篇小说或故事,展现自己对农村生活和社会变革的理解和想法。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范锡林的《竹节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理解小说背后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掌握重要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授课导学案设计
一、课前准备,学案先行
1、确定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
3、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及文体、文学常识。

二、整体感知,互助合作: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并巡回指导。

课前学生预读任务:(1)重要生字、词;(2)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3)判断文体或体裁,掌握相关知识;(4)粗知文意,理清结构(若是文言文,须疏通文意)。

三、问题引领,研读探究:即教师设疑激趣,学生带着问题品读赏析,研读探究。

(1)教师根据课文思想内容,设计出若干问题,学案中列明或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
(2)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小组内合作探究,提出疑难;
四、疑难点拨,解疑释惑。

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出的疑点、难点,可以统一集中讲解,也可以在巡回指导中适时给以点拨和解答。

五、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1)学生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理解,与文本所表现的情感形成共鸣,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情感的升华。

(2)教师事先搜集并提供与所学课文有关的资料,或内容相关而风格迥异的文章,加以品评赏析。

六、当堂检测,掌握学情
(1)教师围绕本课重点,设计出适量的检测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各小组组长检查完成情况,组内展示。

(2)教师抽查,加以评价。

(3)纠错点拨,重点讲解。

七、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教师与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然后加以总结。

(2)布置课下作业。

作业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整理笔记,可以是搜集查阅所需学习资料,可以是写日记心得,可以是阅读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