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精选10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精选10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精选10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精选10篇)】,供你选择借鉴。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1最近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与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进行心灵的交流。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篇*里谈到了怎样对待“后进生”问题,读过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作为教师,被赞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每一个后进生?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授或板书,或者让一些程度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流利的回答,那么表面上似乎很完美,但对于那些后进生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久之就会有更多的“欠账”。
因此,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很重要,无论这些时间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
要促使后进生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回想一下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做到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关心、特别关注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好好地反思,切实地改进工作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还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求,当做饥饿者的食物。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读书,每天不间断读书,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
读书不仅是为了教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读一些学术专著,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内,是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些科学基础知识,对于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交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
总之,读完《给教师的建议》,我感到收获很大。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摘要]本文对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对于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自我教育是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的条件,战胜自己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劳动、体育锻炼、美育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因素,引导少年学生真正的阅读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教育者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指导者等观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当前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理论精神发展学校担负着育人的重任,不论是教学还是德育,都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重视发挥其自我教育作用,目前倡导加强素质教育,也就是要着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关于自我教育的论述在今天仍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本文是对他这一教育思想的系统梳理,希望能从中领略部分精髓为当代所用。
一、自我教育是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期,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取决于他在活动和集体关系的各个领域(智力生活、劳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的自我确认进行的深刻程度如何。
“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实际上指出了在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中自我教育对其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性。
学校培养的人才,无论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是精神生活丰富、道德纯洁和体格健全的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
做到这些,除了依靠社会、学校的教育外,更多的依靠他们自我主动地教育,所以能否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意识至关重要。
二、战胜自己是自我教育的起点老子有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3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3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一〕前不久,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
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
低效率的课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良的一个课题。
这本书中让我认收获不少:教师要有个性。
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成绩。
不能无视事物多样性,将教育当成知识的简单叠加;更不能将学生当成读书机器,当成考试机器;无视学生作为灵魂实体和精神实体的特性,在教学中,不能只关心分数,应积极和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使课堂变得温馨和谐。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在大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必须依靠并运营集体,使之形成良好的群体气氛,以促进学业成绩提高。
因此,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引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的工作仅仅控制人的行为,而引导还将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控制人,引导那么可以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2020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假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这样谈论“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
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
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给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5篇_3
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倾之于教育,通过亲身教育实践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给教师的建议》更为教师的们所追捧。
早些年,我也曾将这本五百多页的书籍放在自己的书架,立志研读,可终将被各种各样的忙碌所搁置了。
今又在工作室的“共读”下重拾这本书,再读来,多了几分回味,几分思考。
教师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就决定了教师的忙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再加上课外的工作等等,充斥了教师一天的生活,以至于老师们经常抱怨没有时间。
这也是我们常以“辛勤”“奉献”来形容老师。
针对老师的时间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是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而滋养它的小溪流便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与书为友,不以应付上课而读书,而是“出自于内心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书中“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历史老师,用自己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来改变死扣教科书的备课。
知识观“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他在著作中提到,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的做到让“知识活起来”,让它成为工具,充斥在学生们的脑力劳动中、集体的精神生活中、相互交流中。
在有学生脑力活动的参与中,他们才不会为知识的枯燥而反感无味,知识便不再是目的,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
而想要让知识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工具,必须要将基础性的知识在他们应该掌握的阶段牢牢掌握,稳固的地基方能盖起大厦千倾。
在我们的教学中似乎更倾向于将知识作为目的,强迫孩子们识记、理解,知识永远在牵制着孩子们,搞得孩子们叫苦不迭,老师们焦头烂额。
越是如此,收效越甚微,孩子们本应该作为工具的基础性知识都未能达标,以至于到中高年级后,老师们举步维艰,不得不重拾基础知识,费心劳力还收效甚微。
学生观在著作的第一条建议中就提到“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不仅如此,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还多处反复强调这一点,“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2023年《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0篇)
2023年《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0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
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
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许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
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
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终究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珍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假设干作业。
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
“最珍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
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珍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既能让家长孩子满意,又能让自己工作的顺心愉快。
今日有幸拜读《给教师的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最让我收益的是其中的两个有效问题:第一,如何教育好犯错误的学生;第二,如何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干训部杨丽娟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也是世界教育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
他的全部教龄35年,其中担任校长26年。
从1948年,他被任命为乌克兰一所农村十年至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在他的正确领导下,该中学成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
从五十年代末起,这所学校名扬全国,成了国内外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学历不高,只相当于师范学校毕业的水平,但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他的主要著作已用29种文字出版发行,中国也陆续翻译了他的许多著作。
如《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等。
“把心灵献给儿童”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座右铭。
他的书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一、苏霍姆林斯基论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活动主要阶段是在50至70年代度过的,这一时期前苏联的普通教育中,出现了普遍而又尖锐的升学与就业的矛盾,由于中学生数目急增,使高校不能容纳这么多学生,而学生又没有直接参加社会劳动的思想和技术的准备,因此不可能顺利就业,社会上出现众多游手好闲的人,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与教育背景下,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原理出发,提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所谓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用他的话来说,这种人是精神生活丰富、道德纯洁和体格健全三者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是在各方面都很饱满的有教养、有文化、成熟和坚强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完整地描述了和谐发展的人的形象:就是指他是公民——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主义者,是祖国大地的英勇的保卫者,是为实现理想而斗争的坚定的战士,是诚实的、干练的、热爱自己工作的劳动者,是集体主义者,是能享受生动完满的欢乐和人生乐趣的、有教养的人,是忠实的父亲和丈夫,是有爱心的母亲和妻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分享会
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 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 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 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 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 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 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 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 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 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 章等。
我的分享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是本教育经典 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 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翻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 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 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 《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 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 读性。
书读得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 没有底蕴。注重阅读,以身作则。让学生也能爱上读书,享受学习的 快乐。
感谢·聆听
最后,我想借用白岩松的一句话作为结尾:阅读是人类最低的门槛,我 们可以停止生长,但不可以停止成长!谢谢大家。我的好书分享到此结束。 感谢各位的聆听!
读书·分享会
我阅读 我分享 我快乐 你我一起读书,又一起分享。
Introduction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23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23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篇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七: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
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
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
”感悟:学生掌握知识不仅仅是目的,而应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必须手段及工具。
教学的最高技巧在于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要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获取”知识即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二十一: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感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用强迫的方式逼着学生“就范”,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了解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起先是时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他的观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感觉理论知识匮乏,需要再充实一下“精神食粮”。
20xx 年,一次到重庆听课,无意间看到会场外面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当时出于许久的崇拜,我迫不及待地买回了家。
记得在读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倍觉晦涩,每一段文字仿佛都需要拥有厚实理论基础的人才能参透个中深意。
就这样,求之不得购买的书被搁置在书架上。
20xx 年,我在学校科研处任副主任,因为学校的市级规划课题“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面临结题,学校安排我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这时,我又想到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打算从中寻找关于“志趣”方面的理论。
一章一章地读,肯定读不下去,我就采取目录检索的方式,找到了21 章“兴趣的秘密何在”,但里面只对“兴趣”做了详尽的描述,对写研究报告没多大用处。
这一次成功地阅读了一章后,它再次被束之高阁。
20xx 年,我调任教导处主任。
20XX 年,学校正式加入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实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提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模式”。
学校组织了“相约星期二的读书会”,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
这一次,再也没有逃脱的理由,我开始每天一页或者两页逼迫自身去看。
于是,这样的一些字眼开始在我的头脑里盘旋:第二套大纲、智力背景、思维课、思维训练、让知识活起来、阅读自动化等等。
老师们多以书中观点加经验感悟进行交流,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发现意义不大。
后来,学校决定改变这样的方式,组织全校的读书会,由发展处冉泽明主任主持。
冉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经验:新教育研究中心魏智渊老师主持网络学院,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学员必须提交当年三千字的阅读史方能加入,课程设置包含啃读经典书籍和文本解读,学员如果不按时提交预习作业就会被自动除名。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1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传奇英雄。
怀着敬畏,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其中“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有思考力。
教师备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目标知识(学科),有关学生的知识,学科教育知识。
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进行的。
而学生学习则是从个人经验、前备知识、知识表达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进行的。
教师以一定的方式表达目标知识,并通过教学活动促成学生形成的期望的理解。
这就引起师生对接矛盾。
因为学生是经由自主建构兴盛“学生理解的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回家作业,测验考试等形式在一定情境下表达“学生理解的知识”。
教师与目标知识对照发现差异,修正教学材料或过程。
教师用重复练习,提供变式,澄清概念,关联强化等形式提供反馈及采取措施,修正偏差。
所以教师要思考,要从学生经验出发设计课堂。
课堂教学应以教学目标为本,不管教学理念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变革,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紧紧环绕教学目标展开。
有一点应该铭记: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会读书,有思考力。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2每次打开苏霍姆林斯基,每次细读苏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总会为之怦然心动,总会不时地被震憾。
在我的书房里,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部,有《给教师的建议》。
读苏霍姆林斯基,我读得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总会忍不住玩味再三,当然,用苏霍姆林斯基来看今天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也会感觉很多很多的遗憾与无奈;用苏霍姆林斯基来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会感觉更多的不安与后悔!我自是没有能力来整体地评价苏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苏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对教师、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真理总是简单的。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心得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下面是带来的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
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
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__-_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_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都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选集中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读《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点滴感悟三篇
读《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点滴感悟三篇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
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
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
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
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外国教育史吴式颖版-第二十四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生平及教育经历:
他生前是乌克兰共和国的功勋教师、原苏 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两枚列宁勋章、 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被人们称为 “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 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联教育 界超群绝伦的人物”,“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 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课后总结:
1、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为是( )。 答案:教育思想的泰斗 2、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苏联教育界( ) 的人物。 答案:超群绝伦的人物 3、苏霍姆林斯基最有影响的作品有 ( )等。 答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4、苏霍姆林斯基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在 ( )、( )、( )、( )、 ( )诸方面。 答案: :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思想探究
苏 霍 姆 (一)简介: 林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 斯 (B〃A〃Cyxomjnhcknn, 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近二十年来在国 基 际上享有盛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著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 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心:人道主义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 义。相信人,相信每一个孩子是他的教 育信条。 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某些好的素质,教师 要善于挖掘这些素质。
1.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其中 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就是 实现“和谐教育”:
德育 劳动教育
例谈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例谈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以其长期的、创造性地中小学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体系。
”他认为,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只有当丰富的道德性这一条主导的红线始终贯穿着正在形成的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之中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育是一切工作的灵魂。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一)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了以下几点。
1、注重公民精神教育。
他认为公民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
2、注重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就是个人对各种事物、现象的态度,它包括敏感性、同情心、义务感、诚实感和荣誉感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义务感是德育内容的核心。
3、注重培养学生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
他认为任何信念都必须转化为支配人的行为的独立的精神力量才具有显性的特征。
4、促进学生社会定向的形成。
道德信念是否深刻与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个人思想的社会定向。
5、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
他认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父母,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他们的心灵应当充满人类所取得一切美好的东西。
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认为使青年培养纯洁、高尚的道德审美关系——友谊、同志关系、互爱,是学校的重要任务。
(二)在德育的实施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德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贯穿于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方面,他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独立的德育大纲。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德育必须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要把课堂上传授的各种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就像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那样脚踏实地,不夸夸其谈,它对于我们的德育特别中职德育工作的开展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中职德育现状:第一、形式老套、单一。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及预防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及预防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及预防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
从教30多年中,为了研究学生学业落后的原因,他先后对20XX多户家庭的孩子的遗传、日常生活条件、营养状况和精神生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撰写了《难教学生》一书,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对学业不良的研究具有奠基性贡献的学者[1]。
他的研究,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一、苏霍姆林斯基对学业不良学生形成原因的分析1.学生健康状况不佳苏霍姆林斯基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考察,他发现,“这些学生中所以有85%的人学业落后,知识贫乏,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不合格以及留级,主要原因就是健康状况不佳,身体患有某种疾病或者有什么毛病”[2],而且这些毛病在学生活泼好动特点的掩盖下往往不易被察觉。
这些学生看上去很健康,气色很好,但仔细研究他们的健康状况之后,就会发现他们体内有某种潜伏的毛病。
这种亚健康状态使他们失去了较长时间进行脑力劳动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脑力劳动乃至整个精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健康。
不经常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问题,就不能想象有成功的教育。
2.早期教育和所处环境不利通过对学生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再加上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变得难管、难教,学习成绩差,学业跟不上,与学生的早期教育或所处的环境不良有很大的关系。
有些孩子之所以变得难教,变得学习困难,是因为“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人那里得到对他的发展来说是应当得到的东西”[2]。
他通过举例说明了那些在童年早期被野兽掠走的兽养学生,若干年后虽然被救回到人类社会,却没有一个能被教育成完全合格的人。
这些野孩的事例无可争辩地说明,人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教育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将很难对其进行教育。
同样道理,在人类社会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他们的“关键期”受到丰富的、健康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的影响。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集锦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集锦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
他写的《给教师的提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提议让作为刚进入教育岗位的我受益匪浅读着此书就好像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恼给我指点迷津。
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学识渊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种种困难时及时给我以帮忙让我有了明确的方向给我以极大的鼓励他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让我对未来的事业前景充满信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刚踏入教育行业的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
如若这桶水不及时予以添加也会有用尽的那一天。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此刻的任务不仅仅是认真尽责地做好自我的教育工作及时的充电是必须的仅有多读书多增加自我的文化底蕴才会将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并且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世界是否充实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
教师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
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自我首先要热爱读书和你的学生一同走进书记的世界在世界里遨游!以往有一个问题一向困扰着我读书需要必须的时间那么我们的时间怎样够分配呢每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辅导学习本事稍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的部的任务等等这些已经让我有点应接不暇还要空出时间来完成布置给新近教师的一些任务晚上回家也会有这些那些的琐碎之事教师读书的时间哪里来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的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
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丰厚的知识成就自我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褚新华早就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出了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的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不可救药的学生。
到了中学就有一大批上课睡觉在校混日子等拿毕业证的学生。
这个问题在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在现在也一点也没减少。
在上学期我所教的班级中,就有许多满分与个位分之差。
说起这方面的原因,以前我总是归结为学生不用功,脑子笨,而没有积极从自身上找原因。
那么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做出以下解答:这是因为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要“因材施教”,也就是学校一直提倡的“即备教材又备学生”。
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须对“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境。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读完之后我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在不同的班级,对不同的学生,提着相同的问题,留着相同的作业,考的是相同的试卷,做错之后也不能及时个别交流……所以差生的存在就成了现实。
学生不会,听不懂老师讲的课程,就会违反纪律,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教师每天被学生折腾的心浮气躁,筋疲力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涓涓细流汇成知识的海洋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这既是一本教育学著作,同时更是一本心理学著作。
书中每个问题,既有生动的事例举证,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受益匪浅。
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一方面给我排解工作中的烦恼,另一方面指点迷津,在我遇到困惑的时候给我以帮助,指明我的努力方向。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宝贵的实践经验,条条对我来说都非常宝贵。
但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这样几条。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经常会听到身边的老师抱怨,甚至我自己也会经常抱怨几句:干老师太忙了,太辛苦了,没有足够的时间”。
工作的8个小时经常是排的满满的,上课,备课、检查作业、安排班级事务…..晚上回到家中还要照顾家庭,备第二天的课等等,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以至于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我的理解是,老师需要平常一点一滴的不断积累,积累的多了,你掌握的知识越多,多你的工作来说就会越从容,而不必临时抱佛脚,疲于应付。
是啊,我们有时间抱怨,有时间上网、还不如把有限的时间拿出来读书。
我们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读书,来积累知识和经验,时间长了,就会像潺潺小溪汇流成大河,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我们就会越从容,就会感觉时间的充裕,而不必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就像书中所列举的那个老教师一样,他用毕生的时间来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只有我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断地补充和提高。
不断的学习与提高,不断地积累与丰富,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必修课。
如果我们拥有了知识的海洋,我们所能给予学生的就会更多。
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所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吧,和学生共同提高吧,我们会做的更好。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条,也带给我深深的启发和内心的触动。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偏科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往往会把责任归结到孩子身上,却单单忽视了老师的责任。
苏老在书中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
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
你现在教着200个学
生,要使他们所有的人都在学校的基础物理课程方面掌握牢固的知识,这是你的工作的一个方面。
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你的良心上,还有教师的创造性工作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还有一部分青年决心把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来攻读,而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只是科学的入门知识,你就应当关心使他们对物理学(技术、机器、机械、科技知识)的志向确立起来。
在学校里,你还应当有一个“自己的学校”——少年物理学家学校。
苏老明确的告诉我们,对待一个对你学科没有兴趣的孩子,老师的责任是千方百计的调动他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冷淡的对待他,或者动辄那他跟好的同学对比,甚至讽刺挖苦。
这样只能增加孩子的自卑感,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情况也会越来越糟。
“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拿出来试验一番。
这里谈的已经不是竞赛,而是把一些人从智力的惰性里挽救出来的问题了。
”对待这样的孩子,我感觉确实要从内心去关心他,帮助他,让他重新拾回信心。
要多给这些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他让多接触这个学科有意义的东西,让他慢慢的从中感受到知识带给他的快乐和激动,以进一步激发的内心的原动力和创造力。
没有一个人从根本上会抵触一件事,老师的责任就是要理解和争取他,一个也不能少的把他带领到遨游知识的海洋中,任他自由搏击,汲取知识。
我们经常会感触,我们小的时候,唱着《劳动最关荣》的歌曲,每一个孩子把热爱劳动作为自己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
那个年代,劳动最光荣的概念深入人心。
而现在,每家一个独生子,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全方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动手的能力下降了,热
爱劳动的孩子少了,劳动最关荣的概念模糊了。
我曾经在班级做过一个调查,在家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孩子不足三分之一,大部分孩子在家不干活,父母也对孩子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甚至很多孩子动手的机会都让父母给代劳了。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成绩上去了,别的方面无所谓。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我才发现,如今人们忽视对孩子劳动观的教育,甚至主动放弃孩子参加劳动的权利,对孩子的学习和一生成长将起到不好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
一些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能够使儿童、少年、甚至青年更聪明,特别是吸引那些思维缓慢而混乱的学生参加复杂的、动脑筋的劳动,有助于他们在劳动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些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他离开“事实”就不能进行思考。
而最容易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机会,则是在它们以直观的形态(在劳动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地方。
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适合孩子参加的劳动类型,包括:设计和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仪器的活动模型;选择能量和运动的传递、变换方式;选择材料的加工方法,选择加工用的工具、机械和工艺方法;为生命过程(植物和动物)的正常发展创造环境,管理这种环境。
这些激发孩子动手动脑能力的劳动,将促进孩子思维的形成,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带领更多的学生,更多参与一些劳动活动,特
别是一些课外兴趣小组,要把活动组织好,多谢孩子参与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同时也要把这种观点灌输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的氛围中也要养成孩子多参与劳动,多动手的习惯。
我想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智慧,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可以说是老师们的智慧宝囊,认真的阅读它,领会它,我的教学工作又增添了无穷的动力,使我的教学工作终身受益。
也许有限的纸和笔并不能够完全表达我读者本书的内心感受,身在三尺讲坛,我将永远的珍藏它,时刻的学习它,把它和我的教学实践很好的结合,促进我的教学工作,争取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不愧对“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