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前苏联两位著名教育家

合集下载

[指南]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指南]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全体教师都了解涉及每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是我们的职责。

只有当每个孩子亲身感受到是许多教师在影响他,而且是他们每个人仿佛都在把自己的一份精神力量注入给他的情况下,教师集体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这就告诉我们,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率,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和学习任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状态又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

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快速成长时期,教师面对的是充满生命活力和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这就需要不断研究了解学生,探讨和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民主型师生关系,以最高的效率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并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理念下,要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全新理念。

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

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贯穿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

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坚持不懈,促进学生一步步的成长。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1、尊重学生 是人就会有自尊心,特别是中小学生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老师批评学生,虽然是师爱的一种体现。

但如果老师公开批评或训斥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理解,不接受这份爱,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

西方哲学史第十讲 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

西方哲学史第十讲 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
1.合理的上帝
伏尔泰的哲学观带有典型的自然神论的特点,并体现出自然和人的矛盾。一方面,他接受了牛顿的自然观和洛克的认识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感觉为转移的一个具有广延性和不可入性的物体世界,对此最可靠的证明就是人的触觉和痛觉。在这一点上,他反驳了贝克莱把感觉的可靠性归之于上帝的观点,把上帝从我们的认识中完全排斥出去,使宗教本身被架空了。但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完全同意唯物论。他凭借上帝的“第一推动”来肯定大自然的惊人的协调性和合理性,认为自然规律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上帝的合理的设计。上帝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一劳永逸地为自然立法,然后就袖手旁观,让这些法则按自身的必然规律而起作用,来推动整个世界的运转。上帝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最精密的理性,他把这种理性作为规律放进了自然之中。
不过,孟德斯鸠又认为,所谓“最好的政体”也是相对而言的,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由此所形成的民族心理。在这些自然环境中,他说得最多的是地理环境,所以人们一般认为他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无论如何,他开始有意识地从国家体制底下去寻找更深层次的客观原因,这表明了对社会历史的认识的深化。他由此得出,小国可以实行民主制和共和制,大国适合于专制,中等国家(如英、法)则适合于君主立宪。甚至北方人和南方人、土地贫瘠地区和肥沃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政治适应性。但他最终还是认为,法制的根本实质在于人的理性,所以它的实现依靠统治者个人的贤明。他还认为,尽管天主教是与法制相冲突的,但新教却有利于巩固法制,因为对上帝的信仰能够使广大群众相信“法”是来自上帝的意志,真心实意地拥护它,从而使君主的行为受到更高权威的制约。不过他又主张信仰应当自由,宗教应当宽容。启蒙的精神虽然具有反对宗教、特别是反对旧的天主教的内容,但从本质上看并不是反对某种特定的宗教,而是反对宗教的思想专制,主张把宗教变成个人的私事。个人不论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也不论信仰何种宗教都是可以的,但不得把自己的相信或不相信强加于他人。孟德斯鸠批判的不止是某个“霸权话语”,而且是一般的“话语霸权”。至于他自己对上帝的信仰,则带有很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代表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精神。作为自然神论者,他实际上并不相信上帝,但却役使上帝为他的清醒的社会政治观点服务。在他看来,唯一重要的是为资产阶级法制找到理论上的根据和道德上的理由。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让涓涓细流汇成知识的海洋--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这既是一本教育学著作,同时更是一本心理学著作。

书中每个问题,既有生动的事例举证,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受益匪浅。

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一方面给我排解工作中的烦恼,另一方面指点迷津,在我遇到困惑的时候给我以帮助,指明我的努力方向。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宝贵的实践经验,条条对我来说都非常宝贵。

但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这样几条。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经常会听到身边的老师抱怨,甚至我自己也会经常抱怨几句:干老师太忙了,太辛苦了,没有足够的时间”。

工作的8个小时经常是排的满满的,上课,备课、检查作业、安排班级事务…..晚上回到家中还要照顾家庭,备第二天的课等等,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以至于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我的理解是,老师需要平常一点一滴的不断积累,积累的多了,你掌握的知识越多,多你的工作来说就会越从容,而不必临时抱佛脚,疲于应付。

是啊,我们有时间抱怨,有时间上网、还不如把有限的时间拿出来读书。

我们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读书,来积累知识和经验,时间长了,就会像潺潺小溪汇流成大河,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我们就会越从容,就会感觉时间的充裕,而不必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就像书中所列举的那个老教师一样,他用毕生的时间来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

出院后,要求重返教育岗位。先任乌发 20世纪 的某所学校校长,后任基洛夫格勒区教 40年代初 育局长
经苏霍姆林斯基本人要求,回家乡,被 1947年 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任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通讯院 1957年 士
1968年 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由于残留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的主要 1970年 的血管,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2岁)
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 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际教育工作者 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 记肩负的理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 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
启蒙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 像一个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 美的秘密。她讲课时学生们都 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 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 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 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 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使 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 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 大自然,而且他向往着自己的 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
忽视哪一方面或只偏重哪一方 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
一 .论教育
1.德育
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
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
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
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
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自由时间,以供 读书和研究。
教师的条件之一:要求教师努力提
高教育素养,包括:精通自己所教学科 的内容;懂得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 等教育科学知识;有较高的 培养和工作 激情。
总结归纳

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
一得没个心没只让校有好理有有每里爱的学教不一抬,教和不会个起就师教好教学头没,育的的生来有是学学教在走教一 的生师学路育个人,。。懂。
苏霍姆林斯基
— 教育思想泰斗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 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 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 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际教育工作者 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 记肩负的理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 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
●每天5:00 — 8:00 在那间小小的校长办公室,回忆、思 索……用清晰的笔迹写作,有时能写 8 —10 页 ●每天一到上午 8:00,他走出办公室,迎接来上学的学生 ●等学生进校以后,他开始巡视全校,深入各部门或教研室、 会议室; ●每学期听每位教师 15 节课,并认真做笔记; ●一直坚持对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和 教育; ●经过他长时间观察和做过工作的孩子共有 3700 多人,对 每一个孩子都做过记录,苏霍姆林斯基自己说“3700页笔记 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活。每一页我都献给一个人——我的 一个学生。” ●全校 29 个班级的 700 多名学生都成了他观察和研究的对 象……
……
1.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成立了家长委 员会和家长学校,系统地对家长讲授教育学和心理学; 2.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上午上课,下午进 行课外小组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学生的兴趣特长; 4.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但文学课、历史课要贯穿育人目的, 就是数学课也同样要达到育人的目的; 5.把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与培养他们的个性结合起 来,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和谐的发展。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因为下周将要全校要进行课堂教学大赛,想到我们班的孩子上课时的状态,真让我担忧。

孩子们上课时很文静,大部分孩子不爱回答问题,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找到了答案。

学会去赞美在学校里,学生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师怒发冲冠的样子。

凡受过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较于受人指谪,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奖,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呢?想想这学期以来,有些孩子好像一次也没表扬过,反而常常遭到我的批评,像邱鹏,胡守豪,真该自我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需要通过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

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表扬,也渴望受到表扬的。

对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

一直以来,他们听到的都是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负面评价,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自己也认为:我的学习真的是不行的。

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信心会慢慢恢复的,学习,多少是会好一点的。

所以我今后一定要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他们就会更爱学习。

读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多,它也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奋斗《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我们知道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其中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欧美教育的克鲁普斯卡娅,有改造流浪儿童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有提倡教育促进发展的赞可夫,还有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技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技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基础上”。

对于孩子踏入初中的家长来说,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笔者认为,进行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教育对象,因此,对于家长来说,首要的也即是了解自己孩子的现状。

踏人初中的学生已初步具有小学阶段的良好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基础.目前将进入一个由儿童向成人转变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也即进入了青春期,是生理、心理变化最明显的阶段。

身体各方面系统的发育日趋完善,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都有进一步的发展、脑的重量也渐近成年水平;心理也有了明显发展,求知欲、吸收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已形成自我意识,情感日益丰富和深刻,意志和行为品质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已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然而,思维的独立性有明显的发展但还不成熟,看问题不全面甚至听不进正确意见,承受挫折的意志薄弱,克服困难的毅力较差,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带来很强的“成人感”•••••这时的中学生不希望别人仍把他们当作孩子,而要作为成年人对待,要求别人在语言态度等方面相信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

他们不愿意父母对自己课余时间的安排、爱好、结交朋友及学习方面的事过多地干涉和命令,迥异于小学阶段的依赖;有的孩子还反感家长的言行态度,甚至不接受任何意见,产生逆反心理、固执己见等等。

因此,如何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明确目标而又自觉主动地、全面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一步进行文明卫生习惯养成训练是家长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家长在了解了孩子的现状后,还要了解国家对初中生的要求,熟知初中阶段德育目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的条文;理解这些内容的内涵,明白自身文明举止、礼貌语言、谦逊谈吐、端庄仪表、讲究卫生、遵纪守法等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观点、道德观念等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做到言传身教,促使教育卓有成效。

同时,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注意观察,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在和谐氛围的渲染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点点滴滴的小事训练起。

第十讲 前苏联两位著名教育家

第十讲  前苏联两位著名教育家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发展, 以及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 .
苏霍姆林斯基曾探索的一个重要命题: “动手和智慧”,他指出:劳动在智育中起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寓于他的手 尖上。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 成聪敏而好钻研的智慧。他又说:“人的手 可以做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的 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
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体力劳动在培养完 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许 多劳动同运动相比甚至有它优越之处:如种 树、嫁接、埋葡萄藤这类劳动,对于呼吸和 血液循环系统的发育,对于新陈代谢的增强, 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他还主张利用 嫁接、编织等项劳动作为医治那些好激动、 神经质的孩子的“灵丹妙药”。
教育 是多么神圣和美好的一件事 也会有困惑与迷茫、焦虑与苦闷 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 翻一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 与他穿越时间聊一聊 我想,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愿同学们立志献身于美好的教育事业! 愿同学们立志献身于美好的教育事业!
愿同学们今日景仰教育家, 愿同学们今日景仰教育家, 明日实现教育梦! 明日实现教育梦!
精湛的教育技巧
马卡连柯指出,教师的教育技巧是教育成功的又一 个重要条件。他曾不倦地号召教师掌握教育技巧, 他的一位学生所说:“马卡连柯的教育方法是无穷 无尽的,多种多样的”,“并且在每一种场合,他 的做法是不同的,新鲜的而不是重复的。他总能使 人信服,完全真挚,没有犹豫不决的态度。” 按照马卡连柯的看法,每一位教师如果他是较长时 期在学校里工作,并诚恳地对待工作,他就能成为 善于组织和培养团结友爱的儿童集体的能手。但它 却是需要教导的一种专门技能。“
尊重信任
他从来不把失足青少年当作违法者或流浪儿 看待,而是看作具有积极因素和发展可能的 人。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 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 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 效果。受过马卡连柯教育的谢苗·卡拉巴林, 曾回忆了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当学员时,马卡 连柯如何尊重他、信任他,使他走上新生的 历程。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华玉妍苏霍姆林斯基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以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凝结而成《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百条建议闪烁着大师智慧的光芒,似一颗颗启明星为教育者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此书将深奥的理念植入于简洁质朴的文字中,用生动而翔实的案例阐述大师的教育思想,使人轻松愉快的在阅读中得到启迪。

我对于书中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文中的建议—教师的时间应该从“读书”中来很有感触。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科学作品,使所教的那门教科书成为你的知识大海里的一滴水,那样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就只是沧海一粟。

”到那时,那你就有了空闲时间。

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知识就越多,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丰富,思维就越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越来越少了。

再到那时,那你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

有句教育名言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它许多条建议中也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像窦桂梅、卢志文、朱永新那样的特级教师和专家,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和你交流,总是那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管出现什么状况,他们都能及时巧妙地做出引导,让课堂焕发精彩,使对话生动起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

爱的智慧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

爱是付出是给予,但不仅仅是付出和给予,付出的本身就是获得。

教师要善于把平凡的教学转化为精彩,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

这样教师在施爱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巨大的快乐与满足。

这种满足和快乐是教师教师育人最大的动力源之一。

二、事例过程:新学期接班,我遇上了年级中“大名鼎鼎”的昊,他性格逆反,脑子聪明,可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贪玩,在女生背上贴“我是丑八婆”的字条,甚至在老师讲解“元、角、分”的时候,淘气得把硬币吞到了肚子里;课间把凳子当小车在教室里横冲直撞;至于作业嘛,作业常不好好写或不写——每次从“垃圾回收站”里苦苦搜索一番后,总是一脸的无奈……老师头疼,同学厌烦。

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

我没有放弃他,并从内心萌发一个念头,帮帮这个孩子,于是平日里给他准备了学习用品,课间与他聊天,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并经常鼓励他。

我十分希望我的关爱与呵护能使大志懂事,在班上努力地学习和生活。

没想到,昊昊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越来越不听话,例如:跟同学打架,跟老师顶撞,上课更是肆无忌惮地捣乱,成绩明显下降。

一次,昊昊的父亲终于被我请到了学校,我把昊昊种种表现跟他的父亲诉说了一番,恳请他回家配合我昊昊地好好教育孩子。

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昊昊捂着脸走进教室,等我看清他那脸上清晰的手掌印时,我才彻底地发现我错了,对孩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从此以后,我开始转变我的教育方法,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找机会跟昊昊聊天,经过几番攻坚,大志终于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因为他是父母感情不好总吵架,父亲脾气暴躁,一生气就喜欢打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使他感觉很自卑,所以,总怕别人看不起他,所以他就故意表现得逆反不听话。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的理论贡献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的理论贡献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的理论贡献关于家庭教育马卡连柯在家庭教育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不仅编著了《父母必读》,还编写了大量有关儿童教育的文章,综合和系统化了先进的儿童家庭教育的经验,提供了严格的和深刻的令人信服的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家庭,——马卡连柯写道一一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责任非常重大的事情。

家庭带来美好的生活,家庭带来幸福,但每一个家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首先是具有国家意义的大事情。

”这就一语道破了家庭与国家的关系。

他指出友爱的家庭集体是教育的必要条件,强调父母的行为,父母间的关系、他们的衣着和同儿童谈话的姿态,较之道德家庭式的谈话和训诫,将会更有力地影响儿童。

指出家庭教育工作的真正实质,不仅在于与儿童谈话。

而是在于家庭生活和儿童生活的组织中。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一一甚至是细小事情一一都具有很大意义。

他在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中还指出制度在儿童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儿童在家庭中就应养成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他提出的关于儿童学习劳动和休息的程序,关于整齐、礼节、饮食、自我服务等方面的规则,都是对父母的中肯劝告。

这在苏联组织家庭教育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谈到将子女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人不仅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作者,不仅成为一个好公民,还要使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然而,他认为“这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

它所以困难,是因为所有家长都在想这个问题。

每个家长都愿意使他的孩子成为幸福的人。

这是父母生活的目的。

为了这个目的,父母宁愿不要自己的幸福,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只要子女幸福就行了。

很难找到既不想这点也不希望这一点的父母。

”接着他又指出,“这个问题是重要的而且是很困难的,因为幸福要由怎样的性格、怎样的习惯、传统、发展、信念来决定以及什么是幸福等问题,在实践中从来还没有得到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马卡连柯严厉地批评了家长中对待子女的普遍的错误态度。

如他举出“人们时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2019-2020】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评介-word范文 (4页)

【2019-2020】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评介-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评介一、苏霍姆林斯基的简历一份简历,有时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很多……时间事件和经历 1918.12.28 出生与乌克兰奥麦尔尼克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年) 20世纪30年代(具体年份不详) 提前从速成中学毕业进入一所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20岁左右),准备当教师。

1934年在故乡担任小学教师,同时参加高等师范教育进修(函授)。

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后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任政治指导员。

在这一阶段中,妻子被敌人残酷地处死,出生不久的婴儿夭折自己在战争中负了重伤,两块弹片一直留在胸部未能取出。

四十年代初伤愈出院。

要求重返教育岗位。

先任乌发的某种学校长,后任基洛夫格勒区教育局长。

1947年经苏霍姆林斯基本人要求,回家乡,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1957年任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70年由于残留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的主要的血管,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2岁)。

1972年在公众建议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纪念馆”在帕夫雷什中学创立。

1975年以上纪念馆更名为“苏霍姆林斯基国家教育纪念馆”。

先后参观者达20余万人。

二、数字告诉我们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又能看到、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很多很多……1、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童话故事。

几乎每年出版2部著作。

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他写的书的总印数超过了3000000册。

乌克兰教育部将他的著作编成5卷。

苏联教育部将他的著作编成3卷。

2、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当“教育家式的校长、老师”、“校长、老师式的教育家”──每天清晨5:00~8:00在那间小小的校长办公室,回忆、思索……用清晰的笔迹写作,有时能写8~10页(他的时间就是这么来的);每天一到上午8:00,他走出办公室,迎接来上学的学生;每天上午8:00学生进校以后,他不在校长室,巡视全校,深入各部门或教研室、会议室;每学期听每位教师15节课,并认真做笔记;一直坚持对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和教育;经过他长时间观察和做过工作的孩子共有3700多人,对每一个孩子都做过记录,苏霍姆林斯基自己说“3700页笔记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活。

马卡连柯【苏联】讲家庭教育10——教育者要培养尺度感

马卡连柯【苏联】讲家庭教育10——教育者要培养尺度感

马卡连柯【苏联】谈家庭教育(十)——教育者要培养尺度感“您,马卡连柯同志,做一个讲座吧,家长们回家去就可以开始正确地进行教育了。

”爱也需要限度,需要有分寸“我们俩都是共产党员,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我是工程师,她是教师,我们的儿子曾经很好,而现在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母亲骂他,他就从家里出走,家里的东西也不见了。

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很好地教育他,关心他,他自己有单独的房间,他想要多少玩具就给他多少,我们给他买衣服、鞋子,为他提供各种消遣和娱乐。

而现在(他15岁)想看电影就看电影,想看戏就看戏,想要自行车就买自行车。

您看看我们:我们是正常的人,不可能有任何不好的遗传。

为什么会有这样坏的孩子?”“您给孩子收拾床铺吗?”我问母亲。

“经常吗?”“经常。

”“您从来没有想到过让他自己来收拾床铺吗?”我试着向父亲提出问题:“而您给您的儿子擦皮鞋吗?”“擦。

”于是我说:“再见吧,再也不要去找任何人。

到街心花园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在长椅子上坐下,回忆一下你们和儿子一起做了些什么,问问自己,孩子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谁的过错,你们会找到答案和矫正你们的儿子的办法。

”说真的,他们给儿子擦皮鞋,每天早晨母亲给他收拾床铺。

儿子结果会成为什么样的呢?这里问题不在于什么教育规律,不在于什么教育的天赋,而在于健全的理智。

健全的理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最普通的东西,而有的家长不知为什么却开始失去了它。

为什么优秀的家长却没有优秀的教育为什么能正常思考的人,那些能够好好地工作、学习,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即具有正常的理智和才能的人,那些能够领导整个机关、部门、工厂或任何一个企业的社会活动家,他们能与形形色色的人保持正常关系,保持同志关系、友谊关系和其他任何关系,为什么这些人在与自己的儿子发生冲突后就变成了不能分析最普通的事情的人了?因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丧失了健全的理智、生活经验、智慧和他们终生所积累的聪明才智。

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他们不再是“正常的”人了,连微不足道的问题也搞不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16
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全面发展教育
❖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 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 “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 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 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3
尊重信任
❖ 他从来不把失足青少年当作违法者或流浪儿 看待,而是看作具有积极因素和发展可能的 人。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 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 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 效果。受过马卡连柯教育的谢苗·卡拉巴林, 曾回忆了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当学员时,马卡 连柯如何尊重他、信任他,使他走上新生的 历程。
11
名言
❖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
受严重的损失。
12
❖ 二、一直没有离开 农村学校的苏霍姆 林斯基
13
❖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教育家,乌克 兰人。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 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 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 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 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10
精湛的教育技巧
❖ 马卡连柯指出,教师的教育技巧是教育成功的又一 个重要条件。他曾不倦地号召教师掌握教育技巧, 他的一位学生所说:“马卡连柯的教育方法是无穷 无尽的,多种多样的”,“并且在每一种场合,他 的做法是不同的,新鲜的而不是重复的。他总能使 人信服,完全真挚,没有犹豫不决的态度。”
❖ 按照马卡连柯的看法,每一位教师如果他是较长时 期在学校里工作,并诚恳地对待工作,他就能成为 善于组织和培养团结友爱的儿童集体的能手。但它 却是需要教导的一种专门技能。“
14
❖ 在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一边从事实际工 作,一边坚持教育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 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 故事和短篇小说。
❖ 他的著作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生动事例,被 大量翻译成为中文。
15
❖ 其中较著名的有: ❖ 《给教师的建议》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 《教育的艺术》 ❖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 《巴甫雷什中学》 ❖ 《公民的诞生》
2
艰苦办学
❖ 在两所特殊学校15年的教育实践中,造就 了3000多名名副其实的技工、红军干部、学 者和专家,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了国家勋章获 得者、先进工作者和卫国战争英雄。
❖ 马卡连柯每天工作15—16小时,有时甚至 到了要隔一夜才睡一次的地步。他通过对现 实状况的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了坚定的信 念:失足青少年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
9
❖ 有一天,彼特连柯上班迟到了。马卡连柯得知了这件事情的报告后,没有把彼特 连柯立刻找来,申斥一顿或给以适当的惩罚;而是采取“平行教育影响”这一通 过集体以影响个人的方法。他把彼特连柯所属分队的队长叫了来,对队长说: “你的队里有人上工迟到。”“是的,彼特连柯迟到了。”队长答。“以后不要 再有这样的情形。”“是,以后不会有了。” 可是彼特连柯第二次又迟到 了,马卡连柯仍然不把他本人找来,而是把全分队集合起来,并责备他们说: “你们分队里的彼特连柯第二次迟到了。” 马卡连柯责备了全分队,分队 集体答应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形。散会后,分队立刻教育彼特连柯,并对 他说:“你上工迟到,这就等于说我们全分队都迟到了。”该分队以后就把彼特 连柯当作分队的一个成员,当作整个集体的一分子而向他提出了许多严格的要求, 而彼特连柯也就在集体的影响下,克服了迟到的现象。
4
❖ 高尔基工学团创办不久的一天,马卡连柯到 监狱去领卡拉巴林,卡拉巴林说:“马卡连 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时,我自己还不 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 的、人道的接触。”
5
❖ 有一次,卡拉巴林这样询问马卡连柯;“请您直爽 地告诉我,您相信我吗?”马卡连柯诚恳地回答说: “过去的事不必提了”,“相信”“我知道你这个 人是跟我一样的诚实”。马卡连柯还见诸行动,曾 接连两次把带枪取巨款的重任委托给卡拉巴林去办 理,这使这位学员深受感动。
17
❖ 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 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 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 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 过程”。
第十讲 前苏联两位著名教育家
❖ 一、从事不良青少年 教育改造的马卡连柯
1
生平和著作
❖ 马卡连柯(1888~1939) , 苏联教育家,作家。1905年从 小学师资训练班毕业后开始教育生涯。1905年起担任小学教 师和校长,1920年后先后主持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儿 童劳动公社,从事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 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 育的原则和方法,主要著作有《教育诗》、《塔上旗》、 《父母必读》。
7
非凡观察
❖ 马卡连柯了解他的每一个学生,并能用几句 话说明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仿佛用快像机照 出的一样。这是对马卡连柯非凡观察能力的 真实写照。他只要和你谈几句话,只要和你 接触过一次,就能洞察人的肺腑。
8
平行影响
❖ 教师通过集体来影响人,要求经常地从个人 转向集体或从集体转向个人。这种方法有一 个优点,就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学 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 之感,甚至使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发生疏远 和破坏;而应让学员体验自己是教育的主体, 以便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把他们从自暴、自弃、自卑、失望和堕落的深 渊中解救出来;使他们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பைடு நூலகம்追求的火光。
6
寓教于乐
❖ 在高尔基工学团最初的几年中,生活是艰苦 的,工作任务又重,学校生活显得有点单调 了。马卡连柯想出了奇妙的办法,让学员晚 上都聚集在宿舍里,师生玩起了一种叫做 “官打捉贼”的游戏。平时严肃的马卡连柯, 与孩子们玩起这个游戏,扮演着孩子们同伴 的角色,孩子们体验出了他的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