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越边境壮族民间美术生产性保护与教学传承

合集下载

浅谈壮锦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浅谈壮锦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浅谈壮锦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壮锦是广西壮族人的一种瑰丽工艺品,它与南京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如何做好壮锦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需要结合广西壮锦的历史文化以及现实织锦行业的发展,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走一条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发展之路。

1. 壮锦工艺的发展现状壮锦作为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品,在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的不断冲击下日渐式微,壮锦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首先是审美观念的偏离。

壮锦工艺及其文化地位在新一代壮族青年人的意识里逐渐下降,壮族人民的思想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和都市文明的侵入而不断变化,他们认为壮锦很“土”,跟不上时代,有现成的纺织品,根本无需再自己进行织锦。

其次是织锦人才的流失。

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是缘于它是不少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

而在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壮锦这种主要依赖手工制作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高、利润低,缺乏价格竞争力,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

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

再次是市场观念的落后。

传统的壮锦多用土棉纱织成,又粗又厚又重,使用范围小,大都只适合民间自产自销自用。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民间工艺品商品化、平民化的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尽管如此,一些壮锦生产企业仍然囿守成法,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改进产品,其生产的壮锦无法适应商品社会的需求。

对于壮锦的现状,人们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如何拯救壮锦呢?在社会发展和市场洪流的冲击下,壮锦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就引起很多的争议。

2. 壮锦工艺的保护保护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中,参与新的创造。

“要将民族文化的保护事业同当地人的自我表述、自我存在、自我文化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营建一种基于生态文化理念的精神状态,让民族文化的传承满足人的成就感,切实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由此文化资源的保护就不仅仅是官方和文人学者的志业,而且成为广大民众意志的集中体现,民众中蕴藏着浩淼的创造力量,就会被激发出来。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自治区政府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对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和整理。

以下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的部分内容。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东方巴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是侗族传统重大节日和宴请活动的重要表演项目。

2.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以祭祀的方式纪念祖先和神灵的传统节日,举行时间在农历三月三日。

活动包括舞龙舞狮、侗戏、侗歌、竹竿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表演项目,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3. 侗族铜鼓舞侗族铜鼓舞是侗族人民在祭祀、庆典、宴会等重大场合中跳的一种舞蹈,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极富民族特色。

铜鼓舞的舞蹈姿态优美,舞者踏着节奏跳跃摆动,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

4. 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是瑶族、苗族和侗族共同的民间舞蹈表演,是一个融合了苗瑶侗三族文化元素的舞蹈形式。

木鼓舞的表演形式活泼多彩,舞者们手拿木鼓,随着节奏欢快起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

5. 瑶族高秧舞瑶族高秧舞是瑶族人民在秋收季节举行庆祝丰收的重要仪式上跳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动作优美、舞姿舒展,具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高秧舞是瑶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记忆。

6. 壮族歌仪壮族歌仪是壮族人民在举行婚丧嫁娶、祭祀、庙会等重大民俗活动时表演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包括歌唱、舞蹈、器乐等多种表演形式。

歌仪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7. 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是壮族、侗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浅谈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设计教学 与文化 传承 的关系 长期 以来都是 高校 教学改 革讨 论的焦点 问题 。在实 际的教学活 动中 , 如何行 之有效地
情 感也是最真实质朴并且极具感染力 的 , 在表面的实用性 的 同时, 也潜 在着许 多最初 始的文化观念与习惯。首先在功 能 上具有 明显 的实用性 的特点 , 其次 在色 彩方面 , 独特 的大 胆


系统化资料库 夯实传 承的基石
二、 从教 育出发培养非 物质文化传承人 研究民间美术图形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不难发 现
民间美术植 根于民间 , 来源 于生 活 , 具有极 大 的广 泛性
越来越多的相关 或交 叉学科 也开始 意识到 民间美术 的借 鉴
和普及性 , “ 十里不 同风 , 百里不 同俗 ” 的 民间美术传递 出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0—2 3
利用价值 , 在一些 民俗特 产的 品牌及包装 设计 过程中 , 对民
作者简介 : 张惠 ( 1 9 8 2 一) , 女, 江苏徐州人 , 中级工艺美术 师, 讲师 , 硕士研究生。
d d: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4 . 0 1 . 0 3 2

浅谈 民间美术在平 面设计教学 中的传承与发展
张 惠
( 徐州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 ,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

要: 人 类文明的发展 和传 承 离不开 艺术创作 的过程 , 而 艺术创作 本身也是创 造的过程 , 从原始社会 时期 的
用色又形成 了 自己鲜 明的个性 语言 , 或热 烈大胆 、 或素雅沉

中越边境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对策

中越边境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对策

中越边境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对策《文化遗产》2008年第4期摘要:文化不能全球化,单一西方化不是济世良方。

中越两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经济崛起、国力提升的同时,务必关注文化建设,特别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

中越边境是民族文化产权保护的前沿,必须要有战略性、全局的眼光看待民族文化的保护,正确处理和保护具有相同文化内涵却跨境分属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

开发、建设要为文化遗产保护让步。

既要重视中越边境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又要关注自然遗产的保护。

全球化时代,后发现代化国家都要拥有自己的民族身份和立场,显示必要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

关键词:全球化;中越;边境文化遗产;保护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

越南作为中国的重要邻邦,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越南是东南亚各国中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

1950年1月18日,越中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与越南建交的国家。

时至今日,两国政治体制相同,百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相近,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越南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其中,借鉴了许多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中国的经验和教训为越南革新开放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越南的革新开放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中越两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区。

但全球化时代,经济崛起、国力提升的同时,务必关注文化建设,特别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

中越两国文化同源,地理相邻,中越边境是民族文化产权保护的前沿,必须要有战略性、全局的眼光看待民族文化的保护,正确处理和保护具有相同文化内涵却跨境分属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

全球化时代,后发现代化国家都要拥有自己的民族身份和立场,显示必要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

一、文化不能全球化“全球化”这个词语是1985年由T·莱维始创,最初是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跨国公司等机构推动下出现的一种现代经济现象。

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广西壮锦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采用丝线织成,颜色鲜艳、图案精美,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服饰和家居装饰,也是国内外游客赞不绝口的艺术品。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壮锦文化正面临传承与保护的挑战。

有必要开展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传承是保护的基础。

广西壮锦的传承需要通过口传、书籍和纪录片等多种形式进行。

壮锦技艺要从一代传给下一代,需要老一辈手艺人的教导和年轻一代的学习。

还应该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可以组织壮锦传承学习班,培养更多的壮锦技艺学习者,同时也可以邀请老一辈手艺人进行讲座,带领学生们亲自动手体验壮锦织造的过程。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壮锦文化。

可以通过拍摄纪录片、制作微视频等方式,将壮锦的制作过程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展示,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加入到保护壮锦的行列中来。

可以通过建设壮锦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方便人们了解壮锦的相关信息和购买壮锦产品。

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

壮锦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合作。

与纺织、服装、旅游等行业的合作将有助于推动壮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可以开展合作研究和项目合作,共同推动壮锦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传承和保护,才能使壮锦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播。

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壮锦文化的关注和支持,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能够在当代社会继续传承下去。

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与民族地区特色美术教育

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与民族地区特色美术教育

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与民族地区特色美术教育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与民族地区特色美术教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这些民族艺术都是各族人民对其从事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进行的总结创作,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风俗习惯、精神内涵及民族感情,也是本民族经验积累和知识传承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房屋建筑、传统技艺、文化习俗等因为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正不断消失,失去传承。

就广西贺州地区来说,地方高等院校已经开始承担起了保护及传播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的重任,但如何帮助当地少数民族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培养民族艺术的继承人,使优秀的民族艺术能在本地区、本民族得以继续发展和传承,并能使更多的人领略到其艺术魅力,这仍然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1 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特色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广西贺州地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有着非常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染织、刺绣及服饰搭配艺术,都有极具民族特色的器物和建筑,都有令人陶醉的民俗活动,正是这些特征体现了各民族富有内涵的独特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优秀民族文化,同时这也为当地美术基础教育提供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贺州扶贫工作的快步开展,各个偏远山区贫困村正逐步进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瑶族的过山瑶和土瑶村落,他们长期生活在山多地本文由收集整理少、交通闭塞的环境里,为适应环境建造了非常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也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服饰文化,并通过这些特有的元素传递着本民族本支系的历史、精神和文化,这是他们自成体系的传承,然而在发展中,这些非常有价值的传承与现代文化必然会不可避免的发生碰撞,导致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逐渐消亡,因此,少数民族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加强特色美术基础教育,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在美术基础教学过中适当融入本民族艺术文化知识,通过观察、欣赏、创作、讨论、评述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本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培养学生观察、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认同感,并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自觉地参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广西壮锦是中国传统手工编织工艺的代表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壮锦的编织工艺独到精湛,它以丰富的图案、优美的线条、饱满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著称于世,成为了中国民间工艺精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壮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危害,壮锦的传承和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壮锦的传承与保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对壮锦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保护壮锦文化需要对壮锦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

首先要对壮锦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包括史料、实物和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评判,建立壮锦文化的完整档案和考古库。

其次,要保护由壮锦文化传承而来的传统技艺,进行科学化的规范,集中培训和传承,防止因人而异,保证壮锦编织工艺的传承和继承。

最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传递壮锦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解壮锦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壮锦文化。

二、对壮锦作品进行收藏、分类和保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作品的收藏保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建立起相关的档案和日常监管机构,对壮锦作品进行收藏、分类和保护,记录壮锦作品的编织工艺、图案和色彩等。

其次,要对重要的壮锦作品加强保护,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盗、防水和防霉措施,同时进行科学的修复和整理工作,保证壮锦作品的完整和稳定。

三、注重壮锦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壮锦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仅需要重视传统的编织技艺,还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

壮锦应该在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将壮锦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和艺术领域,拓宽壮锦文化的应用领域,促进壮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对于壮锦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还要与其他艺术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增加壮锦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保证传承和保护的长期可持续性。

总之,壮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赞誉。

壮锦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地挖掘、保护和传承,将壮锦文化的价值传递下去,以及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壮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广西传统民俗文化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广西传统民俗文化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新媒体视域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GA395)。

作者简介:邓琪艺(1987—),女,硕士,南宁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广西传统民俗文化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邓琪艺(南宁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西南宁530200)摘要:广西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美术行业中的代表,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包含着中国最本源的情感和审美,同时它赋予了很多创造者丰富的本土资源,这种艺术文化背景和视觉设计者的深度融合,对广西传统民俗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传承意义。

本文针对广西传统民俗文化和高校视觉设计教学中的传承意义进行分析,并对两种融合的创新性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广西传统;民俗文化;高校;视觉设计;传承;创新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1-0037-02总第505期Vol.505大学(教学与教育)University (Teaching &Education )2021年3月Mar.2021广西传统民俗文化作为我国艺术领域重要的瑰宝,不仅汇集着陶艺、银饰、刺绣、乐器、服装等工艺,还拥有特色十足且神秘的民族活动。

将传统民俗的特色融合到设计作品中,首先需要将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元素融入设计作品中,还要在作品中增加一些艺术特点和文化特征,从而更好地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这也是深度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

所以相关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视觉设计教学体系,并且通过其与传统美术的结合,大大提高高校学生的美术水平和艺术审美。

一、广西传统民俗文化的形态广西作为我国南方的多民族融合的自治区,不仅有着壮族、苗族、汉族、侗族等12个长期居住的民族,还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同时他们还将各自的传统和智慧相结合,共同创建了许多灿烂的艺术文化,另外,广西很多地区的人民将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将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得淋漓尽致[1],例如广西独有的桂林山水、左江花山岩画、龙胜梯田、北海银滩等特色的文化品牌,还有壮锦、三皮画、绣球、北海贝雕等内容,都很好地展示了广西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特点。

(完整版)浅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完整版)浅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浅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一、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

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

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

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

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

”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

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

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

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1-07-13T12:06:00.430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第1期作者:张榕媚[导读] 摘要:壮锦是壮族人民的工艺美术织品,是壮族文化的杰出代表。

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逐渐势微。

本文将概述壮锦的历史发展历程,结合调研的见闻,介绍壮锦传承的现状、发展的现状,分析壮锦传承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壮锦的传承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壮锦;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张榕媚(河池学院,广西钦州灵山县,535400)摘要:壮锦是壮族人民的工艺美术织品,是壮族文化的杰出代表。

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逐渐势微。

本文将概述壮锦的历史发展历程,结合调研的见闻,介绍壮锦传承的现状、发展的现状,分析壮锦传承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壮锦的传承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壮锦;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壮锦的渊源与历史发展历程一、壮锦是壮族人民的工艺美术织品,与蜀锦、云锦、宋锦齐名,是其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是壮族文化代表。

[①李富强.其命维新壮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论[M].民族出版社,2014-06-01.183页②]唐宋时已有生产,明代已成为皇室规定的贡品,跃居名织品之列。

在过去,壮族民间以织锦为荣。

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变化,加之壮锦作为一种高档的工艺品,成本偏高、技术滞后,因此壮锦生产逐步走向衰落,而且有失传的趋势。

壮锦势微的主要表现有:产地缩小,由广布于红水河流域和左右江流域收缩至仅忻城、宾阳、环江、靖西、龙州各地,织锦厂数量减少,产量锐减;织锦手工艺人年纪越来越大,“未笄之女郎学织”已成历史;而民间对壮锦的使用也越来越少,民间婚嫁已不见壮锦。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这一民族文化,保护这一民族文化,就成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广西壮锦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分析二广西壮锦文化传承发展的成就(一)其一,靖西壮锦厂是传承发展壮锦的最好支柱。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全自治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

总人口5000万,其中壮族人口160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79%,占总人口的32.60%。

由于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90年代以后,才真正进入发展时期。

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后,各项经济、文化、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如今,北部湾经济发展区战略又给广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西的文化正在实施大发展大繁荣三年行动计划,这将为今后的文化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况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5年以来,在文化部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的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广西已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58个项目,其中布洛陀、刘三学者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保存、传播、保护和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四是成立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协会,广泛吸纳有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

(二)推动立法,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有法可依2003年初,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后,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成立了由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有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民委等部门参加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起草小组,开展调研、学习并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突出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注重衔接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照“依法、有据、规范、简明”的要求,起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初稿,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前后共修改了20稿),并发给有关部门和市、县(自治县)征求意见,举行了行政许可论证会,并在《广西日报》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现代技术条件下壮锦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现代技术条件下壮锦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现代技术条件下壮锦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对策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挑战和困境。

壮锦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也不能免俗地受到了现代技术条件的影响。

为了保护与传承壮锦传统工艺,需要制定合适的对策来应对现代技术的冲击,促进壮锦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壮锦是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编织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壮锦以其独特的编织技法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色彩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壮锦传统工艺逐渐面临着市场需求减少、技艺传承困难等问题。

现代技术条件下,壮锦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需求减少。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和化工纺织品的普及,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传统工艺面临着销路不畅的情况。

2. 技艺传承困难。

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兴趣逐渐减弱,传统工艺的技艺传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3. 材料成本上升。

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给传统工艺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一、加强文化宣传,提升市场认知度。

通过举办传统工艺展览会、举办壮锦文化节等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壮锦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提升市场对壮锦的认知度和兴趣,从而刺激市场需求。

二、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将传统壮锦与现代时尚、家居装饰等领域相结合,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创新工艺,拓展壮锦产品的应用领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传承壮锦技艺。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等,提高壮锦传统工艺的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四、加强教育培训,传承壮锦技艺。

加强对壮锦传统工艺的培训和教育,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传统工艺的学习和传承,建立更加完善的技艺传承体系,保障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五、政府支持政策,扶持壮锦传统工艺。

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论文中国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底蕴丰富,是我国文化与艺术的巨大宝库。

他蕴藏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论文篇1论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摘要: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者从现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中国民间美术的创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对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创新进行讨论。

只有传承,才不会丢失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只有发展,才能让中国民间美术不被淘汰,不会消逝。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承;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民间艺术,特别是民间美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现当代社会让中国民间美术依然保持活力,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现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1.记录的保留要想保障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其记录下来。

由于科技发展,目前相关机构除了可以采用文字、图画的方式来进行记录,还可以通过数字手段,比如摄影、摄像、录音等来进行记录,尽力将民间美术完整地保留下来,让后人可以体会到民间美术的美。

同时,目前,各省市也有开展相关工作,对当地极富有特色的民间美术进行立项,然后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详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工具材料、工艺特点、传承历史、流行区域等,并且进行归档,以保证民间美术的遗存。

2.挑选传承人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承来说,挑选传承人是关键。

因为只有挑选出优秀的传承人,才能让民间美术一直流传下去,继续散发活力。

如果民间美术缺乏传承人,那么其传承就会很快中断,并且无法再复兴。

比如说剪纸,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处处可见,然而只有孝感的剪纸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

这其中除孝感剪纸自有其魅力和特点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传承人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3.创造出经济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民间美术想要得到良好的传承,就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社会的规律。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壮锦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壮锦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壮锦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西壮锦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作为广西壮族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壮锦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壮锦技艺主要包括壮绣、织锦和编织等多种形式,其中壮绣以其独特的线条和色彩,精致细腻的工艺闻名。

织锦则是一种以丝、棉、金银线等为原料,通过特殊编织方法制成的工艺品,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编织则是指用竹、草等材料编织而成的各种器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广西壮锦技艺面临着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艺如何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中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对广西壮锦技艺传承保护与创新研究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互联网+时代,广西壮锦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传承保护和创新研究广西壮锦技艺具有重要的意义:2. 促进文化交流。

广西壮锦技艺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研究广西壮锦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3. 推动产业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广西壮锦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创新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数字化手段和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可以促进广西壮锦技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助力经济增长。

对广西壮锦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维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广西壮锦技艺。

通过对广西壮锦技艺传承保护现状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目前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华民族众多民族之一壮族的重要聚集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下将列举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素以清幽、奇峭、秀丽而著名,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

桂林山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壮族竹编技艺壮族竹编技艺是广西壮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剪、削、编、攒等复杂的手工技艺制作而成。

不仅技艺精湛,而且作品美观大方,深受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3. 壮族民歌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旋律、唱法和语言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壮族民歌多以难忘的经历、生活琐事、情感故事等为主题,真实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感受。

4. 梧州大缸大缸是一个独特的农业生产工具,广泛应用于广西梧州的稻田种植。

梧州大缸制作精良、使用安全,已成为梧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5. 侗族铜鼓文化侗族铜鼓文化是广西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铜鼓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被公认为中国古代铜器制作工艺的瑰宝之一。

侗族铜鼓不仅有音乐价值、雕刻价值,更是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6. 珠玑灵柩珠玑灵柩是广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代表着壮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玑灵柩造型奇特、精致美观,制作过程中融入了众多祭祀和降灵的传统文化元素。

7. 洞头歌仙洞头歌仙是广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古代壮族人民传承下来的非常重要音乐形式。

洞头歌仙除了音乐外,舞蹈、朗诵和表演等元素的结合,更进一步展示了广西壮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8. 青衫调青衫调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歌蒙表演,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青衫调曲调悠扬、抒情,通常以爱情故事、民间趣事、古代战争题材等为主要创作内容,被誉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祭龙习俗祭龙习俗是广西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壮族人们祭祀龙神的传统方式及祈求农业、繁丰、平安的意义。

从民间美术的现状谈中学民间美术教学

从民间美术的现状谈中学民间美术教学


能会导致众多没有“可利用价值”的民间艺术加速 消亡。对于当代的一些年轻人而言,窗花、虎头鞋、
民 间 美
绣花枕、花馍、木版年画、印花布等让老一辈人倍感 亲切、难以割舍的原生态美术,恐怕只是一个概念 或名词而已。我国的民间美术亟待保护和传承。
二、中学阶段民间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民间美术历来被一些人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编辑 桂湘书
136


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保护、继承和发
术 的
展民间美术,使民间美术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播种、 生根和发芽,在倡导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改的今 天,是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民间美术的现状
随着外来文化的融入和工业、科技、信息技术
状 谈 中
的迅猛发展,人们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一些传统 的民间美术逐渐被人们遗忘。环顾周围,民间美术 的身影并不多见。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 大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就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来 看,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急功近利的所谓“开发”可
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重要的文化行为。所以,教师要
先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理解民间美术作品,简而言之,就是看
得懂民间美术作品。
第二,让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热爱 劳动人民、热爱民族文化的信念。使学生在理解民间美术作品 的前提下,深入地用心感悟母体文化的伟大,从而自觉发现贯 穿其中的强有力的民族精神,产生对劳动群体的尊重和对国家 与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不能把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形式割裂开来孤立地进 行教学。民间美术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它与人 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甚至与音乐、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把相关学科与民间美术进行 整合,从而丰富、完善它,使民间美术教学锦上添花。

广西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作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广西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作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一、广西宁明县地方美术资源概述广西宁明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西南边陲,是广西林业大县,盛产木材、八角、中药材等。

当地自然资源丰富,花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当地历史遗迹众多,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中国岩画申遗、广西世界文化遗产申遗两项零的突破。

宁明丰富多样的地方资源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开发相应的课程,使课堂更具有本土味道,更“接地气”,既响应了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又能凸显人文性,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二、广西文化遗产“花山岩画”艺术价值探索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700年间,繁衍生息于此的骆越人在陡峭的崖壁上绘制出如此庞大的岩画,实为一种罕见的奇迹。

宁明花山岩画主要分布在105公里的左江两岸,主要包括38个岩画点、109处、4050个造型各异的图像,岩画面积达8000平方米。

花山岩画把景观、岩画与中国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显示出独特性。

它所反映的内容与壮族先民的宗教、生产、战争有关,是祭祀或庆典的记录,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象征意义。

三、根本的理论依据支撑1.美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版)》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国家所制定的课程目标等是整体规划中的一种标杆,但并不是强制性的举措,美术教师应当因地制宜、富有创造性地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2.专业理论刘南一在《当代少数民族美术教育》中提出:广西民间美术,经过漫长的时间积淀而高度浓缩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具有传承性、地域性、自强性,在动态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多样的民族风情。

这些学术理论为花山岩画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立足之本”。

地方民族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传统特色,是当地文化的“根”。

因此,各地区可结合地方文化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四、广西文化遗产“花山岩画”图像造型分析应用1.人物形象花山岩画的人物形象,既有造型粗犷的动态,还有头饰、发饰等细小的差别。

基于民间文化传承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基于民间文化传承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基于民间文化传承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作者:仝娟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09期素质教育的不断探索和深入,让教师面临着诸多教学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是当前值得探究的热点问题。

而民间文化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则可以起到助力作用。

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对美术内容的认同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民间文化传承融入小学美术的重要性1.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民间文化具有丰富的藝术形态,且在构图、结构、造型、色彩等要素中都体现了中国风,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纹饰图案,如蝴蝶长寿花是对生命美好的期盼、阳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等。

由此可见,民间文化不仅蕴含了艺术元素,还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将民间文化与小学美术相结合,能为学生开启艺术的大门。

此外,部分民间文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将其融入课堂能够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2.塑造学生的民族性审美情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涌进了国门,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柯南”“超人”,这些大多是国外的民族元素。

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欣赏外族的艺术,审美观念的形成也会受到影响。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民间文化传承,有助于学生厚植民族性审美情怀,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3.保护民间文化传承。

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大多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创造出来的,经过岁月的沉淀,传承下来的都是艺术和智慧的结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民间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民间传统艺术的多层性和广泛性,更能达到传承民间文化的目的。

二、基于民间文化传承的小学美术教学1.整合教育资源,落实民间美术学科内容。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完美融入民间文化传承,教师应重视并帮助学生做好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合理的学习内容。

另外,教师还应对当地民间美术资源进行调查,筛选适用于小学阶段的内容,结合教材内容找准对接点,以保证民间文化可以顺利地进入课堂。

花山岩画在广西边境地区高中美术课的实施意义

花山岩画在广西边境地区高中美术课的实施意义

花山岩画在广西边境地区高中美术课的实施意义发表时间:2019-06-28T10:05:54.96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作者:滕雪芬[导读] 在我国广西边境地区的广袤大地上,存在着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岩画形式--花山岩画。

广西人们在花山岩画的艺术熏陶下,不断发展和提高,已经使其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绘画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荐,花山岩画的流传速度也逐渐加大,已经从广西边境地区的土地上辩护到了全国各地。

2016年,广西的岩画艺术景观也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中,随着我国美术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一、广西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的艺术价值相比于其他的壁画,花山岩画是将我国壮族地区人们日常的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与岩画。

景观融合起来,一起反映的生活情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也使其区别于不同的壁画。

花山岩画不仅能够反映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记录了我国壮族人们的宗教演变和活动,与社会生产、社会战争、祭祀有关的记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象征意义,也是我国历史进程的一种反应[1]。

二、广西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的艺术特点(一)人物形象多种多样相比于其他的绘画,花山岩画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在一幅岩画中,既有造型比较粗犷的动态人物,还有发型以及头饰等微小装饰上的体现。

在花山岩画中,其正面人物形象往往具有一定的特性。

正身人像往往是两只手肘向上举起,而双脚则平蹲,屈膝。

通常情况下,人物的大体高度在一到一点八米左右,有些岩画人物的最高长度达到四米左右。

每个岩画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细节上,比如有的头大一些,有的头小一些。

有的脚是正面,而有的脚则是侧面附带脚趾等等[2]。

岩画在细节上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其在绘画过程中的谨慎和创作者的高超造诣。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通过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绘画的认知。

(二)动物形象多以犬类为主在"花山岩画"中的动物类形象大多为飞禽或者犬类,其中以犬类数量居多,大多是展示其侧身;而飞禽类的数量相对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广西作为 中国面 向东盟 桥头堡 的地 位 和作用 。完 善关 贸
协作机制 , 促 进 壮 族 民 间美 术 文 化 产 业 边 境 贸 易 向规 范 化 、
常态化方 向发展 , 将 中越边境 地 区打造成集人 流 、 物流 、 资金 流和信息流为一体 的中心 , 助推壮族 民间美术生 产性保 护的


充 分发 挥 各 种 优 势 , 打 造 民族 特 色 文 化 业 态
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 需 要进一 步 开阔思 路和 完善 机制 , 加 强
广西毗邻越南 , 双方 文化相近 , 地缘相 接 , 文化经济 交往 历史悠久 。壮族是古 代华 南 、 西 南百越 族 的直 系后 裔 , 自古
【 关键词 】 壮族民间美术 ; 生产性保护 ; 中越边境 ; 文化传承 【 基金项 目】 本文为 2 0 1 4年 度 广西 高校 科 研 资 助 项 目( 编号: Y B 2 0 1 4 1 6 6 ) 和2 0 1 4年 度 广 西 高校 科研 资 助 项 目( 编号: Y B 2 0 1 4 4 6 2 ) 及2 0 1 6年度教 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青年基金 项 目( 编号 : 1 6 Y J C 8 5 0 0 1 3 ) 研 究成果 。 【 作者简介 】 张海彬( 1 9 7 6 . 9一) , 男, 桂 林理_ Y - 大 学艺术 学院教授 , 硕 士; 研究方向 : 民族民间美术
中越之间 、 各管 理部 门之 间的沟通协作 , 落 实跨境 、 跨部 门的 协作机制 。推进广西与越南边境 贸易信息 平 台建设 , 使 之成 为各方取得 贸易信息 的重要途径 , 建立 中越跨 国文化产业 合 作 区, 利用铁路 、 港 口联运 降低 运输 成本 , 提 高物 流效 率 , 巩
பைடு நூலகம்
物节 、 民族商 品文化博览会 、 壮 族文化 产业论坛 、 民族 工艺设 计创意大赛等活 动来加 大宣 传力 度。从制 度进入 到运 行机
制, 加强行业管理 , 规 范市 场经 营 , 重视保 护 知识产 权 , 构建 广西与越南 民族 文化产 业合作 成熟 而稳 定 的机制 。参 照跨 境经济合作 区模式 , 营造 中越 边境民族文 化交流合 作 的环境 和氛 围, 利 用现 有机制 , 设 立针对 中越 边境 民 间美 术 生产性
发展 。产 品是文化 的载体 , 如何 以生产 性开发 传递壮族 文化 价值 , 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力 , 需要 制订相 应的规划 , 统筹 文化
精 品和品牌建设 , 确保制度保 障出成效 , 大力宣传 、 推广 壮族 民族 文化 , 达到介 绍广 西 、 宣传 广西 的 目的。营造 良好 的社 会 氛围 、 文化氛 围, 精 心论证 与合 理布 局 , 实现错 位 发展 , 避 免同质 化竞 争。大力 开发壮族 传统工艺 品 , 努 力开辟 中越边 境 专业 市场 , 可设立 专 门的壮族 民间美术 工艺 管理 机构 , 对 其开发 、 生产 、 经营与销售 进行 规范 管理 , 保 障商 品的品质 和 文化属性 , 形成一 个规 模 、 特色 俱佳 的购 物环境 。加大 壮族 民问美术品的传播 、 促销 力度 , 如 通过举 办一 系列 的旅 游购
天 的地缘优势 、 民族优 势与 资源优 势 , 加 之 中国 一东盟 博览 会永久落户南 宁 , 广西作为 中国面 向东盟桥 头堡 的地位更加 凸显 。广西边境 中越 贸易历 史悠久 , 至今 已有 1 , 0 0 0余年历
史, 早 在宋 代广西凭祥友谊关就成为 中越 “ 国贡道 ” 。广 西一
就生活于 中越边境一带 , 广西壮族 与越南 的岱依族 、 依族 、 热 依族等具有密切 的“ 同源异族 ” 的关系 , 在 民族文化 内在认 同 性上有深刻 的 一致 性 。广西 地 处 中 国南 疆 , 西南 与 越南 毗 邻, 中越陆地边界线长达 1 , 0 2 0公里 , 与 越南可谓 山 同脉 , 水 同源 。广西 中越边境 贸易近年来 的繁荣 发展 正 由于这 些先
不 可替代性 , 将独具壮族文化符 号的元素 巧妙融 入产 品的设
计及 开发之 中, 将 比较 优 势 转 化 为竞 争 优 势 。 二、 重 视 民族 文化 传 播 , 构 建 各 方 协 同合 作 机 制
直是 中越边境 贸易的主要 地段 , 因此 边境壮族 民间美术生 产
性保护应 当充分 运用这种得天独厚 的多元优 势 , 发 挥 中国和 越南 国内外 两个 市场 、 两 种资 源的 条件 , 大力 培 育壮族 民间 美术产 品的边境 贸易 、 跨境旅游 、 特色 产业开发 、 跨 境 电子 商 务等, 通过 中越两 国在 贸易 、 投资、 技术 、 合 作和 金融 等方 面 的前期 基础促进 生产性保护 的进 一步发展 。融合壮 族风情 、 边关特 色与越南 元素 , 借助 中越边境 ( 东兴 一芒街 ) 商贸 ・ 旅 游博 览会 、 中越边 民大联 欢等 各项 活动 形成 持续 的影 响力 。 彰显“ 民族性 ” 与“ 地域性” 的特色 , 体现广西 中越边境文化 的
2 0 1 7年 第 1 6 卷 第 4 期
广 西中越边境壮族 民间美术 生产性保护与教学传承
口 张 海 彬
【 内容摘要 】 广西壮族与越 南的岱依 族 、 侬族 、 热依 族等具有跨境 同源关 系, 广西一直是 中越边境 贸易的主要地段 。广 西中越 边
境壮 族民间美术生产性 保护应充分运用这种得天独厚的 多元优势 , 发挥 中国和越 南、 国内外两个市场 , 进一步 开阔 思路 和完善机制 , 加 强中越之 间、 各管理部 门之 间的沟通协作 , 注重借 助高等院校 的教 学资源,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加 快民族艺术市场的培育 , 延 续和激发 广西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