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集体备课(导学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讲稿第一课时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季羡林,他是我国当代著名国学大师。
1935年他24岁,远涉重洋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在哥廷根生活了10多年,1945年回到祖国。
1980年,69岁的季羡林先生到德国访问,回到离开35年之久的哥廷根,他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散文《重返哥廷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记录的就是季羡林先生重返德国的感受。
山阴道山阴道,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市的郊外,是一个风景无比秀丽的地方。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说:“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小桥凉亭、田园农舍、草木行人,相映成画,美不胜收。
到了现在,山阴道就成了用来形容风景秀美的专用词语了。
一、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2、学习生字词(小组交流解决)我会读准下列的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3、强调易读错音4、通过预习我知道下面词语的意思脊梁莞尔一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姹紫嫣红5、通过再读课文,我了解了季羡林老爷爷为什么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6、课文中哪些地方也让你体会到了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
细细品读这些句子。
二、我能达标:1、正确读写并组词簇:_____________锦:______________嫣:______________暇:____________栽:________________脊:_____________2、我会根据意思写词语形容微笑的样子()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3、读了课文之后,我知道季老曾两次到过德国。
第一次是在_______ (时间),他看到了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在_______,他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要用文中的相关句子来回答哦。
)4、我能在文中找出描写花美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还能写出其它描写花美的词语吗?6、默读第3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flash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
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
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
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
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
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
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4、读第二自然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感受异域风情。
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自主预习1、读了课文之后,我知道季老曾两次到过德国。
第一次是在_______ (时间),他看到了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在_______,他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要用文中的相关句子来回答哦。
)2、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季老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请用“______”画出相关语句,并能美美地读一读。
3、在文中找出并初步理解“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4、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合作探究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用“──”画出相关的内容。
2、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
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这个词是(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举例谈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5、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6、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7、简单归纳一下你看到了哪些奇丽的景色?为什么称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1、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可以体会到景色的奇丽?读着优美的语句,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导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从德国人养花之奇特,体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导学重、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1、根据句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北京大学教授()写的。
短文讲述了()。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3、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1)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轻轻地翻开25课,宛若走入一幅五彩的异域风情画。
请运用我们学习过的写景状物文章的学习方法,细细品味,用心阅读。
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有关《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4篇
有关《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4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德国风光片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
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
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第一站──德国(板书)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
(板书: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⑴生自由读课文。
⑵交流,补充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再读课文,感知美丽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完成:⑴正确读文,自学生字。
⑵质疑。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⑶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1.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读。
3.交流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结合理解重点词语。
重点交流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感受当学生谈到”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⑴请生个别读。
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⑵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导学案)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会写“脊、莞、锦、姹、嫣、暇、颇”7个生字。
会认“宇宙、天性、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说一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难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说一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法与建议1、用2课时完成教学。
2、①朗读法。
②品读鉴赏法。
③讨论点拨法。
四、学法与要求、1、圈出并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给课文中的生字注音、组词并解释新词。
2、查阅作者资料,了解德国。
3、反复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画出自己认为课文中写得好的或值得人思考的句子并适当批注。
五、导学·合作·展示活动程序阅读导航:1、还记得《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是谁吗?对了,他就是季羡林爷爷。
他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
是一个中欧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德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
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
德国国徽以土黄色盾牌为背景,背景上是一只黑色的雄鹰,雄鹰的喙和两爪为红色。
国歌为《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
国石,琥珀。
国花,矢车菊。
第一课时【活动1】实施诊断性评价,导入新知识1、看汉字写拼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4)品读重点语句。
5)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6)拓展
任务分工方式:任务小组
1、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分工,
两人找出描写哥廷根奇丽的景色的语句;
两人找出描写哥廷根民族的奇特
的语句;
2、两人合作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写在小纸片上。
3、小组内交流,互教互学。
4、全班展示,交流。
(朗读,逻辑引读-----)
任务分工方式:任务小组
1、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分工,分别采访组内两名同学;
2、小组内交流,互教互学。
4、代表在班上展示,交流。
任务分工:
1、四人小组默读下面句子:
①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
教师提示:把生字词放回课文中,你能读通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
教学操作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语文五年级下册《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学习准备1.收看德国风光片2.收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画。
一、预习导航:课文导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写的是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写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的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道理,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
读后会颇受教育。
阅读本文要围绕作者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深入研读课文,把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品读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础达标:1.我能读通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①我能把生字写正确美观,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①把词语补充完整。
花团()()()()一笑()紫()红迎接()()()()寻味②给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临:A靠近,对着。
B来到,到达。
C将要,快要。
D照着字画模仿。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颇:A偏,不正。
B很,相当地。
2.我知道在课文中,作者先点明了;然后回忆了;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最后讲述作者学贵有疑:初读课文后,我有疑问想和同学们交流。
挑战自我1.课文中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篇一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拓展搜集资料。
作为本组教材的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季羡林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出示):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积累语言,体会文本语言美。
3、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感受风土人情美。
教学重点在于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德国风土人情;教学难点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文熏陶。
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让教学立足学生的实际,教学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学情。
1、课后生字词已经会读会写的有哪些?2、这篇课文,你想怎么学?3、你对课文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生字词,具备初步阅读的基础。
80%的学生选择以朗读课文的方式学习。
95%的学生对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最感兴趣。
根据这样的学情,我选择这样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朗读法,重点词语品味法,并辅助采用结合实际法、情境渲染法、实物演示法等。
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读文想象,品味词句的方法来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课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请他们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设置三个小专题季羡林与德国、鲜花胜地德国、德国的风情我知道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这样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无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温馨寄语:文字的美在于朗读,在读中细细品味,才会有所发现。
一.学习目标:1、认识“姹、嫣“2个生字,会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通过对照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在反复朗读与想象练说中凸现文章第3自然段所描述的美丽画面,积累优美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了解德国的景色奇丽的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前预习案1、我能把课文读3遍,做到通顺流畅,能准确读下面的词语。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2、我能正确书写上面的生词我发现易出错误的生字想提醒大家3、我了解了作者季羡林先生的相关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我知道《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5、我读懂了季先生再次到德国后,他见到德国的景色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多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检查预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了课文之后,我知道了:作者曾两次到过德国。
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时间),他看到了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在_________ ,他又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_____________ !多么_______________ _!二、品读感悟,合作探究1、走过任何一条街,人们抬头向上看,看到了_______________ ;从近处向远处看,看到了_______________ 。
XX五下语文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XX五下语文 25、自己的花是让他人看的导教案本资料为woRD 文档,请地点下载全文下载地点25《自己的花是让他人看的》导教案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25-1小组:姓名:本周习惯:学会更有效的字词展现方法课题:自己的花是让他人看的课型:精读课时 : 第一课时主备人:冯树升审查人:张景晴【学习目标】.认识 3 个生字,会写7 个生字,正确读写要点词语。
(要点)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熟读课文第 3 自然段,累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要点)【时间预设】导入 2′合作学习10′预展 5′展现研究18′达标检测5′【知识链接】季羡林:国际有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声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独一的终生教授。
XX 年 7 月 11 日,季羡林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病逝,享年 98 岁。
学习流程教与学【自主预习】仔细读课文 1 遍,查词典达成任务一。
★1、认、读、写生字词任务一①读、记、写下边的词语:(用红笔把重要的或难的加上拼音,并在文中标画出下边词语)本性、宇宙、真实、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五彩缤纷、如花似锦、目不暇接、回味无穷我还收集到的要点词语或好词有:②我能写出这个字的正确笔顺:(用红笔标出易错笔划,要点,书写必定要一笔一画、规范)脊会写的 7 个生字在书写上皮颇需要注意的有:③多音字我知道:(莞尔一笑)莞()④找形近字,并组课外词。
莞()锦()姹()暇()颇()()()()()()正确、迅速朗诵课文 2 遍,稳固任务一掌握的新字词。
★2、读课文,理解词语。
任务二①有感情朗诵课文。
②词语意思需要知道,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先联系课文上下文猜想大概意思,写在句号左侧,再查词典明确意思,写在句号右侧。
注意加点字的意思)莞尔一笑:。
五彩缤纷:。
如花似锦:。
目不暇接:。
回味无穷:。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他人看的导学案
《自己的花是让他人看的》导学稿一、激趣导入,初识风光之美好;一、导入:同窗们,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
比如咱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傲的锦绣河山,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而在遥远的欧洲,更有令人神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随着语言大师季羡林走进德国,去领略德国的异域风情吧。
请欣赏。
(课件播放德国旖旎风光)德国,有欧洲最高塔科隆大教堂,有风光迷人的莱茵河,有环山绕水的浪漫之路,更有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哥廷根大学。
1935----1945年,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曾求学于此,并将此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德国的秀丽风光让他感叹不已,德国人爱花养花的习俗更给他留下深刻影响。
四五十年以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慨万千,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
二、揭题:究竟是如何的习俗让季老如此感慨呢,请同窗们齐读-----自己的花是让他人看的。
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再读课题,强调“自己的”。
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生再读课题,强调“别人”。
谁的花是让谁看的,再读课题,强调“自己”“别人”。
(同时板书课题)二、通读课文,初悟心里之感受;一、初读提示: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把你念书的感受通过点画批注的形式在书上写出来,留下你念书的痕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并找出能够归纳作者对哥廷根印象的两句话二、读完课文,你最想说什么?何等奇丽的景色,何等独特的民族。
3、“奇丽”“独特”各表此刻哪里?三、读悟结合,感受景色奇丽;一、再次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景色奇丽?画出相关句子和词语,并写上旁注。
二、小组交流体会,,汇报分析感受奇丽:A."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说明那里的花很多,颜色也特别鲜艳,超级美丽。
(2)、这样美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B、"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路,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从哪个词语看出花的多(1)、"花的海洋"看出那里满是花的世界,窗外全有花在点缀着.(2)、"山阴道"这个词读懂了人走在街道上,就恍如在山上,两边高高的茂密的树,路上被树木挡着阳光而很阴凉.在咱们的生活中只有走进树林才有这样的意境呢!(3)、“应接不暇”以前在哪篇文章里学过,写什么的?此处写什么?《鸟的天堂》里写鸟多,看都看不过来。
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人教新课标版课前独学独学任务:1、我能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给课后的生字注音。
2、我能在文中勾出“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能正确读写。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能画出文中最令我感动地方,4、我知道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独学检测:1、给划线的字注音。
莞( )尔一笑东莞()姹()紫嫣()红2、抄写你喜欢的四字词。
3、理解词语: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独学一问:课中导学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我能识3个生字,会写7个,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教师导入:二、独学展示1、读一读:互相读字词、合作读“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2、秀一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批一批: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交流、探究、合作1、读了课文之后,我知道季老曾两次到过德国。
第一次是在_______ (时间),他看到了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在_______,他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要用文中的相关句子来回答哦。
)2、季老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请用“______”画出相关语句,并能美美地读一读。
3、教师小结。
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我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学习过程:一、探究交流1.作者为什么说德国人是一个“奇特的民族”?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奇特在: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第八单元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走近作者——季羡林人生标签: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
被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等。
作者名言: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生平简介: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
文学成就: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精通多国语言。
2006年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作者作品:译著《罗摩衍那》;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等。
2.片段赏析师: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的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
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
请接着说……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户翩翩起舞。
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
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课文分析】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导学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5.3 变压器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关于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通有正弦交变电流的原线圈产生的磁通量不变B.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在任何时候都不相等C.穿过副线圈磁通量的变化使得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D.原线圈中的电流通过铁芯流到了副线圈【解析】通有正弦交变电流的原线圈产生的磁场是变化的,由于面积S 不变,故磁通量Φ变化,A 错误;因理想变压器无漏磁,故B 错误;由互感现象知C 正确;原线圈中的电能转化为磁场能又转化为电能,原副线圈通过磁场联系在一起,故D 错误.【答案】C2.变压器原线圈1400 匝,副线圈700 匝并接有电阻R,当变压器工作时原、副线圈中( )A.频率比为2 :1 B.功率比为2 :1C.电流比为2 :1 D.电压比为2 :1【解析】 由于变压器不能改变交变电流的功率和频率,所以原、副线圈电流功率和频率之比均为 1 :1,A 、B 错误;而根据电流与I n匝数之间关系I 2=n 1,得电流比为 1 :2,C 错误;根据电压与匝数之U n间关系U =n ,得电压比为 2 :1,D 正确.2 2【答案】 D3.用一理想变压器向一负载 R 供电.如图所示,当增大负载电阻 R时,原线圈中的电流 I 和副线圈中的电流 I 之间的关系是()A. I 增大,I 也增大B. I 增大,I 却减小C. I 减小,I 也减小D. I 减小,I 却增大U【解析】 增大负载电阻 R 时,由欧姆定律 I = R可得 I 减小,In n ·I又由于I =n ,I = n ,所以 I 也减小,选项C 正确.2 1 1【答案】 C4.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A 、B 两端接入电压为 u =3 2sin314t V 的交变电流.原线圈匝数 n =100 匝,副线圈匝数 n =200 匝,则()A. 将击穿电压为 6 V 的电容器接在C 、D 两端,能正常工作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 C 、D 两端,打点周期为 0.02 sC. 把额定电压为 6 V 的小灯泡接在C 、D 两端,小灯泡能正常工作D. 把交流电压表接在 C 、D 两端时,电压表读数为 8.48 V2π【解析】 交变电流的周期T = ω =0.02 s ,有效值U =3 V ,变U n n压器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故 B 正确;由U =n ,得 U =nU =62 2 1V ,变压器输出电压的峰值为 6 2 V ,故大于电容器的击穿电压,A 、ΔtD 错误,C 正确.【答案】 BC5. 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有 100 匝,输出电压为 10 V ,则铁芯中磁通量的变化率的最大值为()A .10 Wb/sB .14.1 Wb/sC .0.14 Wb/sD .28.2 Wb/s【解析】 由 E =n·ΔΦ知ΔΦ 1 1Δt =n E m =100×10 2 Wb/s =0.14 Wb/s. 【答案】 C6. 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n 为原线圈,接一正弦交流电,n=n ,在 n 、n 两个线圈上分别获得 35 V 电压,要想得到 70 V 电压, c 、d 、e 、f 怎样连接()A. d 、e 连在一起,c 、f 为输出端B.c、f 连在一起,e、d 为输出端C.e、c 连在一起,f、d 为输出端D.f、d 连在一起,e、c 为输出端【解析】两个线圈串联后,要注意使电动势的方向相同,如果接反了,输出电压就变为零.【答案】CD7.图中 B 为理想变压器,接在交变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的电源上,L 为指示灯,灯泡L和L完全相同(其阻值均恒定不变),R 是一个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都是理想电表.开始时开关 S 是闭合的,当S 断开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D.灯泡L的亮度变暗【解析】由题意可知,原副线圈两端电压均保持不变,故的2 2示数不变,选项 B 错误;当开关 S 断开后,副线圈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干路电流减小,则 的示数减小,输出功率减小,则输入功率减小, 的示数减小,选项 A 错误,选项 C 正确;电路中 R 两端电压减小,L 两端电压增大,L 变亮,选项D 错误.【答案】 C8.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与一 10 V 的交流电源相连,副线圈并联两个小灯泡 L A 和 L B ,小灯泡 L A 的额定功率为 0.3 W ,正常发光时电阻为 30 Ω,已知两灯泡均正常发光,流过原线圈的电流为 0.09 A.(1) 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多少?(2) 流过灯泡 L B 的电流为多少?【解析】 (1)U =10 V ,根据小灯泡正常发光,n U 10则U = PL A RL A =3 V ,n =U = 3.2 2I n n(2)I 1=n ,所以 I =n I =0.3 A ,IL =U2=0.1 A,IL=I -IL =0.2 A.A RLA B2 A【答案】(1)10 :3 (2)0.2 A能力提升1.钳形电流表的外形和结构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2A.图乙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3 匝,则( )A.这种电流表能测直流电流,图乙的读数为2.4 AB.这种电流表能测交变电流,图乙的读数为0.4 AC.这种电流表能测交变电流,图乙的读数为3.6 AD.这种电流表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变电流,图乙的读数为3.6 A【解析】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所以它只能测交变电流,根据变压器的原理,I n=I n,其中n指钳形电流表内部线圈的匝数,n指待测电流导线的匝数,I指外接电流.当在图乙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n′=3 匝,则n=3n′,则满足I n=I n′.解得I=3I=3.6 A.【答案】C2.如图所示,M为理想变压器,电表均可视为理想表,接线柱 a、b 接电压u=311sin314t V 的正弦交流电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上滑动时,示数发生变化的电表是( )A.A、A B.A、VC.A、A、V D.A、A、V、V【解析】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都随电阻的减少而增大.【答案】A3.下图所示的4 种亮度可调的台灯的电路示意图,它们所用的白炽灯相同,且都是“200 V,40 W”.当灯泡所消耗的功率都调至20 W 时,台灯消耗的功率最小的是( )【解析】在通过电阻进行分压或分流的电路中,电阻本身将消耗能量,利用理想变压器使灯在工作时变压器不损失能量,则这种可调台灯消耗的功率就最小,分析可知使灯的功率都调至20 W 时 C 电路消耗功率最小.【答案】C4.如图,将额定电压为60 V 的用电器,通过一理想变压器接在正弦交变电源上.闭合开关S 后,用电器正常工作,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的示数分别为220 V 和2.2 A.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变压器输入功率为 484 WB. 通过原线圈的电流的有效值为 0.6 AC. 通过副线圈的电流的最大值为 2.2 AD.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 n :n =11:3【解析】 对于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输入功率P =60×2.2 W=132 W ,A 错.通过原线圈的电流 I P 入 132入 1=U =220A =0.6 A ,B 正确.正弦式交流电电流的最大值 I m =2I =2.2 2 A ,C 错误.根据变压器变压比有 n :n =U:U =11:3,D 正确. 【答案】 BD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 u =U m si nωt ,副线圈电路中 R 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V 和 V 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 和 U 表示;A 和A 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 I和 I 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I 和 I 表示电流的瞬时值1 B .U 和U 表示电压的最大值C. 滑片 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不变、I 变大D. 滑片 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变小、I 变小【解析】 交流电表的示数为有效值,故选项 A 、B 错误;P 向下滑动过程中,R 变小,由于交变电源,原副线圈匝数不变,U 、U均不变,所以 I =U 2I n n 2R 0+R 变大,由I 2=n 1,得 I =n I 变大,故选项 C 正 确,选项D 错误.【答案】 C6.如图甲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ab 为原线圈,ce 为副线圈,d 为副线圈引出的一个接头,原线圈输入正弦式交变电压的 u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只在 ce 间接一只 R =400 Ω 的电阻,或只在de 间接一只R =225 Ω 的电阻,两种情况下电阻消耗的功率均为 80 W.(1) 请写出原线圈输入电压瞬时值u 的表达式;n4代入数据得=.n3【答案】见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每一个词语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花的美,
花装扮着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爱花 的民族有 很多,而在德国,人们对花的喜爱更是别有一番情愫。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去感受这异域 国度人们与花的情缘。请大豕和我书与课题(课件;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 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并交流:(1)、为什么季老先生要说德国是“多么奇特 的民族!”(2)、这奇特的民族与奇丽的景色之
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1)①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
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 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生交流原因。没有阳台的就放在窗台上,故意 把窗帘做成半截的。花的主人看花的什么?什么是花的
(3)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 脊梁。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豕豕户 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 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导入 感知
(6)
一、视频激趣,揭示课题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词语,读一读,你发 现了什么?
这部分读一读。
②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 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 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 的。”
(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扎根在这个民族每个 人的心田,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
脊梁?(散乱的话枝花叶以及透过枝叶看到了花)走在 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充分欣赏到娇艳的鲜 花)这些做法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
课题。作者见此情景估计德国人养花不是为自己,而
是给别人看的,于是向女房东求证。女房东神态是—— 莞尔一笑,语言是一一正是这样。“这样”是指什么?
(上文、扣题)什么是“莞尔一笑”?(很轻松的微笑) 想想女房东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这在德国是很平常 的、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女房东的表情和语言充分说 明了一一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
3、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具体在我
们生活中来说就是怎样的行为?(分享、彼此关怀、眼 中有他人)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学习收获
总结 巩固
(5)
四、回到主题,结课
1、四五十年后季老再次回到德国,对朋友们说: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不变的美丽包含 什么呢?
2、文章除了想告诉我们德国有奇丽的街景,德国 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其实更在赞美一种怎样的思想呢?
(赞赏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是呀, 这样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尚已经成为了这个民族 的传统,融入到每个人的血脉之中。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才出现了奇丽的景色,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
学习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 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 受到启示与教育。
学习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预习准备:
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及德国风情资料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备注
1、收集有关描写花的词语
2、将句子读准确
预习 检测
⑵“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 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花的海洋” 凸显出花的多)
(3)花美,语言也美,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读文 展示这种美丽。
(4)把导入时积累的描写花的词语带入句子,练读, 重品味花美、语言美
(二)感受“奇特”
1刚刚在同学们的读文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 那爱花的真切,难怪作者会说:“多么奇丽的景色!” 那这与奇特的民族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四人小组合作, 快速浏览课文,用~划出描写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
2、现在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再来谈谈作者为什 么觉得这个民族是奇特的?(联系到民族的奉献风尚来 谈。)
3、小结:在德国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奉仃 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成就了这个——奇特 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 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展示 交流
(20)
三、深入理解
(一)品味“奇丽”
1、默读课文:在季老先生的笔下他又用了哪些词句
来形容他眼中花的奇丽呢,用“”划出相关语
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⑴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豕豕户户地
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①对比
理解“花团锦簇(多而茂,重形态)、姹紫嫣红(艳而 娇,重色彩)”的意思这里两个词语都形容花很美,不 是重复了吗?)
4、面对课题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自主 探究
(6)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打开到15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解决字词。
2、边读边思考:季老第二次到德国,表达了怎样的感 慨?
(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检测生字,反馈交流)
2015-2016
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型
新授年级五年级执教许芙蓉
学习目标:
1、通过想象、借助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
意思。并积累写花的四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脊梁、
豕豕户户、莞尔 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德国景色之奇 丽。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 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