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资料1.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2.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3.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成液体。

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3.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4..水沸腾的温度100℃水结冰的温度0℃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温度计1.温度计的构造: 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2.温度计设计的原理: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了不同的温度计。

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4.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5.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6.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等。

7.一般的室内温度计量程:—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

8. 零上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高,零下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9.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10.拿到一支温度计,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1.它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3.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度?11.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2.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13.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克服了酒精温度计不能测量高温物体的缺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教学提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教学提纲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 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 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 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2、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冀教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的相互影响》整体复习

冀教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的相互影响》整体复习
• 7.野生动物通道的类型有: • 上方通道和下方通道 • 8.我国青藏公路沿线建设的野生动物通道有:
桥梁下方通道、缓坡平交通道、桥梁缓坡复 合通道、桥梁隧道复合通道等。
•谢谢欣赏!
它可将卵产在小菜蛾幼虫体内。当蜂卵孵 化成幼蜂时,幼蜂便会吃掉小菜蛾的幼虫。
13 筑路影响生物生存
• 1.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超过400万千米(地球赤 道周长是40076千米,我国公路总里程已经 能围绕地球99.81圈了),其中高速公路已突 破13万千米。修筑公路给人类带来很多便利。
• 2.动物穿越公路的事例有:(1)羊群穿越公 路寻找可口的青草(2)小鹿要穿越公路才 能到达另一片树林。
• 4.蜜蜂使用全身的细毛传播花粉。蜜蜂的第三 对足有花粉筐,尾部有尾针。
10 蜜蜂传粉
• 5.不要用手直接捕捉蜜蜂,以防蜇伤。透明 的玻璃瓶要透气,以防蜜蜂被憋死。观察 后将蜜蜂放回大自然。
• 6.观察吸引蜜蜂的花朵时,要用放大镜观察 花的结构,记录花的颜色、气味。
• 7.有些花朵为了吸引蜜蜂,花瓣特别鲜艳; 还有一些花朵则会散发出蜜蜂喜欢的香味。
在高大的树木上。 • 4.要爱护动物巢穴,不能上树拆喜鹊巢,很
危险!。
11 喜鹊筑巢
• 5.帮小鸟安个家需要选择合适的薄木板,将 木板切割成相应的形状。按图所示组装成 一个小房子,里面铺上棉絮,然后将这个 小房子悬挂到树上。
• 6.制作小鸟家时要注意:使用刀子、钉子时 要注意安全。另外,不要让钉子尖露出来, 避免伤害小鸟。也可以想办法不用钉子!第源自单元 生物的相互影响整体复习
生物的相互影响
10 蜜蜂传粉 11 喜鹊筑巢
12 杀虫剂对生物的影响 13 筑路影响生物生存
10 蜜蜂传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提纲及思维导图(2017.6)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第二部分:分课时知识点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温度计由(玻璃泡)和(玻璃管)组成,玻璃管上有(刻度),玻璃管内有(液柱)。

3、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三个问题:①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②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4、普通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5、正确读取温度的方法:观测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6、零上温度自℃以上,数字越大,温度越高。

零下温度自℃以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7、按照分歧的丈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分歧的温度计。

丈量物体温度时要按照分歧丈量对象,选择符合的温度计。

8、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9、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第三课《水结冰了》10、冰的特征:无色、无味、透亮,坚固,很平滑,温度低,会消融,有固定的外形,不会活动,是固体。

11、当情况温度低于(℃),水的温度下降到()时,入手下手结冰,从液体状况变成了(固体)状况。

水在结冰过程当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2、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四课《冰消融了》13、当环境温度高于(℃),冰的温度升至(℃)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复习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1、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2、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流动),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5、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6、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

(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把固体放到水里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2、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

3、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4、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5、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6、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洗衣粉)、(奶粉)等。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塑料)、(石头)等。

7、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8、把沙子放入水中,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是因为水不能(溶解)沙子,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

9、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用木头做成的船也是(浮)的;在水中,钢铁是(沉)的,用钢铁做成的巨型轮船是(浮)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该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声音的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的传播介质传递给我们的听觉器官。

-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没有媒介声音无法传播。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的阻碍,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吸收等现象。

2. 声音的特点
- 声音有高低、强弱和长短之分,称为音高、音量和音长。

-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有关,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3. 声音的利用
- 人们可以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如语言、音乐等。

- 声音也可以用于测距、报警、通讯等方面。

- 特殊的声音利用,如超声波、声纳等在医疗和科学研究中有
广泛应用。

以上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概述,希望能对学
生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和利用有所帮助。

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练题可以参考教材和课堂讲义。

祝研究顺利!
资料来源: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第三单元。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

P3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P33、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P34、压缩空气的应用:充气城堡、足球、充气床垫、喷水壶、充气轮胎、射钉枪。

P45、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空气占据空间。

P26、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有质量,可以用电子秤称瘪皮球和充气以后皮球的质量来证明。

P67、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P6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P8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P9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P1012、在海边,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中有水和空气。

P132、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方法:用纸巾包住土,握一握,发现纸巾湿了。

P133、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方法:把土壤放进水中,发现有气泡。

P134、把土壤放进水中有气泡,搅拌几下,气泡消失,静置一分钟,土壤和水出现分层。

P135、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P146、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P147、保水性最差的是沙质土,渗水性最差的是黏质土,保水性、渗水性都较好的是壤土。

P168、比较沙质土和黏质土的方法有哪些?P14-15答:(1)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大,黏质土颗粒小。

(2)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硬,黏质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沙质土握不成团,黏质土能握成团。

(4)比较渗水性:沙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渗水性最弱。

9、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土壤越肥沃。

P1710、改良土壤贫瘠的方法:①种植绿肥②多施农家肥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

2020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2020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7.月相成因示意图。
五、月球——地球的卫星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 ,它的引力是地球的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
2.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河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面对这样的成就他说:“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3.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看到船身。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圆形。
4.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5.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根据这个事实,人们接受了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七、地球——水的星球
(5)展示和交流。在交流时,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
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000多万摄氏度。
3.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的八大行星(包含围绕行星转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4.太阳的直径是140万千米,按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木星是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一个。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仰望天空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郎)、(蟋蟀)。

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3、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4、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5、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6、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7、(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9、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10、(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1、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2、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13、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

14、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15、(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16、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7、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8、(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9、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长出的植物(茁壮、呈绿色),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枯黄)。

20、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上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科学三年级下复提纲单元一1.运动和位置一.填空题1.相对于地面来说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就是静止的。

2.一辆汽车在水平的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例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运动的。

3有首词写道。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4.两位同学并肩向前走,以其中一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位同学是静止的。

二、XXX答题1.让两位同学并肩在教室里行走,怎样判断他们各自的运动情况?答: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两位同学都是运动的;选择其中一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位同学是静止的2.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歌词是这么描述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里的“竹排”是运动的吗?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吗?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答:竹排相对河岸是运动的,是以河岸(青山)为参照物。

青山相对竹排是运动的,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2.各种各样的运动一.填空题1.我们喜欢玩的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2.玻璃弹珠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3.把乒乓球垂直扔在地上会跳动。

4.汽车相对空中是在平动。

5.指尖陀螺的运动方式是转动。

6.尺子是上下振动,溜溜球是快速扭转并上下运动,玩具车是车轮扭转带动车子前后运动,弹簧木马是前后动摇。

二、问答题1.糊口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见课文第4页)答:秋千是前后摆动:手表是转动:车轮是滚动:雨刷是左右滑动,跷跷板是上下运动。

2.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见课文第6页)答:木块、书籍能够移动;各种轮子能够滚动;风车在转动;桂钟会摆动;尺子会振动等。

3.一位小女孩在玩滑板,说说滑板、小女孩、轮子属于哪种运动体式格局?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滑板和小女孩是水平移动,轮子是滚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要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要点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3、太阳的表面有黑子,月亮的表面有环形山。

4、测量距离大小时,除了用尺测量之外,还可以用拃、步测量。

5、记录太阳和月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通常采用维恩图。

6、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7、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9、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中午最短。

11、生活中,手影游戏主要是改变影子的形状特点。

12、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13、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影子。

14、改变物体和光源间的距离能改变影子的大小。

15、把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分别照亮竖放的圆木柱和横放的圆木柱,在屏上的影子会形状不同。

16、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17、农历下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圆到弯。

18、天空中一些明亮的星星叫亮星。

19、月亮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

20、“月有阴晴圆缺”中的“圆缺”指月相变化。

2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2、月球一直陪伴着地球,距今约45亿年。

23、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的区域是月海盆地。

24环形山(月坑)。

25、中国“嫦娥四号26、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27、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8、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9、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帆。

30、在模拟实验中,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他是在平面移动。

31、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32、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34、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35、地形地球仪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第9课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击打鼓面,鼓面振动发声,引起鼓面上的积水振动,从而激起水花。

3、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

4.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5.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6.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7.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

8.快速地往复运动也就是振动。

9、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

10. 敲击音叉,为什么会激起水花?答:敲击音叉,接近水面,音叉发声时叉臂会振动,当叉臂接近或触及水面时,就引起水面振动甚至激起水花。

11、敲击有水的鼓面,为什么会激起水花?答:击打鼓面,鼓面振动发声,引起鼓面上的积水振动,从而激起水花。

12、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现象?答:物体发出声音时都会有振动产生。

第10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在吊着泡沫塑料小球的纸屏一侧的较近处敲小鼓时,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会振动。

这是因为小鼓发出的声音冲击纸屏,使其振动,间接引起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产生振动。

4、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引起鼓膜的振动。

5、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答:声音经耳廓收集后进入到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振动带动听小骨机械运动将声音能量传入内耳——也就是耳蜗。

耳蜗内数以百计的听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听神经传至大脑,大脑处理获得的声音信号,并告知你听到了声音。

6、声音时怎样通过土电话传播的?答:打“土电话”时,一侧同学发出的声音先引起纸杯振动,然后带动棉线振动,棉线再带动另一侧的纸杯振动,纸杯再把声音传到人耳里,这样,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第11课不同的声音1.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

音量的强弱跟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2. 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音调的高低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三年级下册科学《太阳、地球和月球》教科版知识点复习资料[带目录]

三年级下册科学《太阳、地球和月球》教科版知识点复习资料[带目录]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总结归纳目录一、仰望天空 (1)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2)三、影子的秘密 (3)四、月相变化的规律 (4)五、月球——地球的卫星 (5)六、地球的形状 (7)七、地球——水的星球 (7)八、太阳、月球和地球 (8)一、仰望天空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仰望天空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一、
科学概念: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写作℃,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2.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3.
温度计的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4.
拿到一支温度计,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
它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
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度?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读作:摄氏度
写作:℃
0℃
读作:0摄氏度
写作:0℃
-11℃
读作:零下11摄氏度
写作:-11℃
6.比较温度的高低:(零上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高,零下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23℃高于18℃
-23℃低于-18℃
7.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8.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9.测量水温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人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0.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
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不多,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冰的特点:有固定形状,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有重量,能占据空间
4.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计,体温计的刻度在3℃-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为10小格,所以测量温度更加精确。

记住一些温度数值:水沸腾的温度
00℃
水结冰的温度0℃
人体的正常体温37℃
.水和冰的比较:


不同点
①会流动
②无固定形状
③温度高
④重(相同体积的冰和水)
⑤(相同重量的冰和水)水占据的空间小
①不会流动
②有固定形状
③温度低
④轻(相同体积的冰和水)
⑤(相同重量的冰和水)冰占据的空间大
相同点
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有重量,能占据空间
16.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7.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通过观测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8.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20.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2.盛冰的玻璃杯外的水珠从哪里来?
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凝结成了小水滴。

23.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4.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热量的得到或失去)。

2.向冰里加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