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动起来
课内外“动起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课内外“动起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课内外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内外结合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要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认真听课、理解知识,又要在课外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内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发挥主体性;学校还可以开办一些数学兴趣小组,组织数学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能够继续参与数学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也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在课外进行数学练习,参加一些数学兴趣班或者兴趣小组,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数学启发类的游戏,如数独、数学拼图等,以增加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体验式学习,增强数学学习的实践感体验式学习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感受,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掌握。
当前,不少学校和机构都在尝试利用游戏、实验等形式,进行数学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魔方等,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组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增强记忆和理解。
在课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数学夏令营、数学游学班等活动,进行系统性的数学实践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动式学习,促进数学学习和身体的结合运动式学习是指将运动与学习相结合,通过运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活跃和生动体验。
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活动或者游戏,如数学拍手游戏、数学足球比赛等,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数学,感受运动和数学的结合。
在课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数学运动会、数学体验营等活动,在运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感和生动性。
运动还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效果。
让每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动起来——新课程背景下小班化教学探究
整 数 , 果 换 成 小 数 或 负数 , 怎 样 来 确 定 这 个 点 ? 请 同学 如 你
们 交 流 各 自解 决 的 办 法 .
数 学 学 习与 研 究 2 1 , 02 7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事 情 , 且 每 个 人 都 准 备 了 硬 纸 条 , 生 进 行 并 学
§ 稚
认 识并 建 构 自己 的认 识 , 教 学成 功 的 有效 策 略 . 是 课 例 2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师: 同学 们 喜 欢 看 电影 , 怎 样 在 电影 院 里 找 到 自 己 的 你
位置? 生 : 据 电影 票 上 的排 数 和 号 数 找 到 位 置 . 根
课 例 1 三 角 形 三边 之 间 的 关 系 师: 我们 知道 = 角 形 是 由 条 线 段 首 尾 顺 次 连 接 而 成 = 的封 闭 图形 . 同 学们 用 准 备 好 的 几 组 硬 纸 条 和 图 钉 , 一 请 试 试看 能 构 成 几 个 = 角 形 , H 现 的情 况 互 相 讨 论 . 三 对 { 儿组 硬 纸 条 的长 度 : 1 2 ,0 1 ; 2 1 ,0 2 ; 3 8 ( ) 0 1 ,5 ( ) 0 1 , 0 ( ) , 1 ,1 ( 位 : 米 ) 02. 单 厘 生 : ( ) 可 以 , ( ) 3 组 不 可 以. 第 1组 第 2() 师 : 学 们 再 比一 比 , 构 成 r 角 形 三边 的 线 段 和 不 能 同 能 二
师 : 上要 开 家 长 会 , 望 家 长 坐 在 你 的 位 置 上 , 怎 班 希 你
么 样 向爸 爸 妈 妈 说 明 你 的 位 置 呢 ?
生 : 说 明第 几行 和第 几排 . 要
师 : 补 充说 明 的 吗 ? 有 生 : 和 排 要 说 明 是从 什 么 地方 开 始 数. 行 师 : !这 名 同学 补充 得 好 , 说 明从 什 么 地 方 开 始 数 对 要 排 数 和行 数 . 果 把 排 和 列 看 成 直 线 , 同学 们 把 自 己 在 班 如 请 级 中 的座 位 用 图形 表 示 出来 .
在数学课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 定 区蠼 I 中学 安 Z l 甘肃 定 西 732 ) 4 0 2
高 中数 学 新 课标 下 的 数 学教 学 , 倡 导 学 生 自主探 索 , 商 量 讨 论 。经 过一 阵 认 真 的思 考 和讨 论 后 , 们 各 抒 已 见 , 应 他
动手 实 践 , 作 交 流 , 合 阅读 自学 等 学 习 数 学 的 方 式 . 文 谈 道 出了 问题 的 实质 和 解 决 的方 法 与 步骤 : 本
长 , 而达 到互 相 取 长 补短 , 同 提 高 的 目的 . 从 共
导 家庭 的演 练 , 学生 学 习 的能 动 性 充分 调 动 起 来 , 渐 使 把 逐
从 例 2甲 、 两 队进 行 六 人 排 球 比 赛 . 队接 乙 队传 过 学生 养成 较为 持 久 稳 固 的学 习动 机 和 正 确 的 学 习 态 度 . . 乙 甲
来 的球 后 , 须 打 回乙 队 , 证 不 出界 、 触 网 、 犯 规 , 必 保 不 不 问
根本 上 解 决 学 生 在 解 题 运 算 过 程 中存 在 的速 度 慢 、 写 不 书
规 范 、 辑 性不 强 、 逻 出错 率 大等 问 题 。 ( 任编 辑 : 责 科 言)
分 的时 间 , 学 生 阅读 和思 考 题 目. 体 地 说 : 是 让 学 生 方 案 . 让 具 就 读 题 目内容 , 目的是 为 弄清 题 意 作 准备 , 掌握 题 意的 基 础是
①② ③类方案中只要有一种方法实现 ,即可将球击 回
三 、 化运 算 “ 强 动动 手 ”
对 问题 有 明确 的 了解 , 明确 问题 所 给的 条 件 和 结论 , 即就 是 对方 场 地 , 以应 有 方 法 为 6 3+ 5 = 8 所 + 0 10 16种 方 案. - 弄 清题 目中各 个数 学 概 念 、 名词 和 句 子 的 确 切 涵义 , 图形 的
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的培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课堂往往被认为是枯燥和乏味的,学生们很难保持专注和积极的态度。
为了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教师们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们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轻松的方式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比如通过音乐、笑话等方式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视频或者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教师们需要注意课堂内容的设计。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受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因此在设计课堂内容时,教师需要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游戏、实践操作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题材和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们还可以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比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
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游戏化的学习环节、开展小组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们还需要重视课堂反馈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时反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还可以通过奖励制度和学习成绩的公布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
要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教师们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课堂反馈的作用。
浅谈让数学课“动”起来
浅谈让数学课“动”起来数学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许多学生对数学课都抱有厌恶和畏惧的情绪。
数学是一门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它应该是一门充满活力和乐趣的课程。
如何让数学课“动”起来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让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进行探讨。
利用互动教学法。
传统的数学课程多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解知识点,学生被动听课,这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和厌烦的情绪。
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比如提问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等。
通过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数学课变得更加活跃和有趣。
开展数学竞赛和游戏。
数学竞赛和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在竞技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数学竞赛和游戏,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挑战自己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进行实际操作和数学模型的应用。
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是分不开的,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数学理论缺乏兴趣。
数学课可以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例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几何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实际测量和构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几何学的知识。
又如,在代数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代数方程,让学生应用代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数学课堂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在课堂上播放生动有趣的数学视频,进行数学软件的使用培训等。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数学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的书本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应该建立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让数学课“动”起来
浅谈让数学课“动”起来数学课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心中的“噩梦”,很多孩子对数学一知半解,对于老师的讲解也感到枯燥无味。
要让数学课“动”起来其实并不难,只要教师们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就能让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让数学课“动”起来,教师们可以尝试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来讲解数学知识。
因为很多数学概念和定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就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解方程的过程中,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举例,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们还可以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工具和方式来让数学课“动”起来。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在教学几何知识时,可以利用投影仪来展示一些精美的几何图形,或者利用数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几何知识,这样会让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们还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让数学课“动”起来。
数学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或者通过一些趣味性强的数学拼图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们在进行数学课教学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数学课“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也可以通过一些小型的数学竞赛、讲解等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活跃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数学课“动”起来,教师们需要通过举例说明、运用有趣的教学工具和方式、借助数学游戏以及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种方式来丰富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科,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课堂往往显得枯燥乏味。
他们很难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产生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活跃的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需要想办法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我们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当中。
老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化的数学学习环境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趣味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接触数学知识,使数学问题更加具体化和有趣化。
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任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也是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的关键。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以讲授和笔记为主,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
老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小组讨论、故事讲解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是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互联网等工具来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可以引入一些数学软件和游戏,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找到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老师也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很多人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对自己的数学能力缺乏自信。
老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优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是一项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任务。
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可以使数学课堂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更加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动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在新课程改革中,各个学校都在思考:究竟该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效果才好。
有的学校采用“10+25+5”教学模式,有的学校倡导“20+20”教学模式,有的学校推行“15+20+5”教学模式。
大家都在摸索、思考,都想争取找到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
事实上,上述教学模式都在强调“学生主体”的核心思路。
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都需要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学效果才会真正好起来,教学质量才会高。
学习数学,无论老师讲得多么精彩,家长多么着急,如果学生不动起来,要想学好都是相当困难的。
就如在讲全等三角形这章时就有个很好的例子。
全等三角形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点,也是一个难点。
说它难,是难在如何工整规范的写出证明过程。
在办公室,经常听到同教研组的老师们讨论,觉得学生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几种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等套路记得很熟,但要他们实践中亲自动手找出这些条件,并工整地写下来,却是要么结论作为条件来用,要么自己乱加条件,要么乱作辅助线,甚至乱用定理。
对学生来说,听懂看懂老师的演算很容易,而自己亲自参与演算就很困难。
这些情况很让老师们头疼。
通过这段时间的对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重要而必要。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对于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我谈一下我的初浅看法。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真正动起来。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让学生动起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数学学习是个动态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的动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捕捉灵感,发挥教育机智,追求灵性飞扬的课堂,注重策略更新,注重经历过程,注重探索实践,注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巧设妙导,让学生“活”起来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一情境要有用、有趣、有挑战性。
低年级数学教材上都是通过学生熟知的卡通人物、水果、动植物等一些具体形象来展示数学问题。
在这赏心悦目的图片之中,教师要善于编导情境用语,可以是童话故事,可以是游戏或竞赛、也可以是简洁的谈话等。
总之,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入迷,有兴趣去学习。
如教学《假日小队》,可以采用谈话式导入:“我们已经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你喜欢吗,你参加了哪些活动,”学生们畅所欲言,无话不说,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春蕾小学也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我们一起去参观,高兴吗,”“好~”“行~”“走吧。
”简洁的语言一下激活了学生,学生们立即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如教学《统计》一课,利用多媒体演示大象爷爷生日到来时的具体情况,无疑学生”起来的情景中提问:刚才看了也唱了,那你们想会欢快地随着情境唱生日歌。
教者在这“活知道些什么,生一:“我想知道来了那些小动物,”生二:“我想知道小猴家来了几只,”生三:“我想知道小狗家来了几只,”生四:“我想知道小猪家来了几只,”师:“这张图上,客人排得比较乱,你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三种小动物各来了几只吗,”生:“可以把他们一样的排在一起。
”师:“对~也就是可以把他们分类排一排。
”熟悉的生活情景、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枯燥和无趣。
而在初中阶段,数学又是必修课,所以怎样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是每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和活跃。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故事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实例和案例,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运用。
二、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来让数学课堂更加活跃。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接触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和探索,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活跃课堂氛围。
三、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同时享受游戏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探究性课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动力。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五、及时反馈和鼓励要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努力和引导,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结合,提高课堂趣味性和挑战性,及时反馈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中图分类号:g623.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87-0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要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过程。
1.营造氛围,主动思考小学生富于想象,且易于激发。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联想,唤起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思考。
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动脑筋,逐步掌握思考的方法,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新颖想法和独到见解,要形成一种学生敢想敢说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辨认方向》一课时,由于一年级已经掌握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节课主要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课前我先引领学生复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提出问题,在”东和南”、”东和北”、”西和南”、”西和北”中间的方向应叫什么方向呢?让小组讨论研究,这时,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主动思考,大胆猜想。
在汇报时,有同学把东和北中间的方向,称为”北东”,老师给予肯定,这种说法也对,按照习惯,我们应把”东和北”中间的方向,称为”东北”方向。
这样,学生在积极动脑,主动思考中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兴趣特别浓。
2.给予时间,充分活动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学生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儿童的本性是爱活动,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
动手操作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打好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加强实践活动是小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素质教育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
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会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教育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刻体会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一在教与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
让学生拿出10个图片要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种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
“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又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办法,得出这样几组:再引导学生讨论最佳记忆方法,即寻找规律,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呢?”学生带着问题投入观察、比较之中,最后归纳、概括得出了其中的规律:(1)前4组上下两行两数相同,只是变换了位置,因此只记其中一组就可以了。
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首先应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呢?一、让学生“动”眼,培养自学能力所谓让学生“动”眼,就是指引导学生有目标、有秩序、有思维地观察客观事物或问题,主动发现事物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
数学内容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公式、性质等,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对数学规律的感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和积累。
表象则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感知的双向活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经常组织学生通过有序的观察,探索思考出结论,可以达到教师讲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让学生“动”手,凭直观获得感知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它的一周,并用尺子量一量,测一测物体表面的周长有多长。
”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活动起来了。
学生来到教室的每个角落,有学生测量课桌,有学生测量地砖,有学生测量黑板,有学生测量窗户的玻璃。
整个活动,大家非常兴奋,学习兴趣很浓,因为他们正沉浸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三、让学生“动”脑,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的灵感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
猜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创新机会;猜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思维空间。
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后,用信封把三角形装起来,只露出来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引导学生猜一猜:圆锥的体积最有可能和哪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为什么?然后再验证。
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要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老师们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分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导致学生们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老师们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引导学生们通过讨论、合作、思考,悟出数学问题的本质规律,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增加课堂互动。
在教学简单方程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竞技游戏,比拼速度和正确率,或者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数学课堂还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教学素材和案例。
如在教学数列时,可以将数列的应用案例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们了解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又可以利用音视频资料,通过实际场景的呈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更加有趣,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使数学知识深入学生的内心。
老师们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数学问题,讲述数学故事。
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们也可以讲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领域的一些成功人士,激励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样可以让数学课堂更有生气和活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呢?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动起来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就会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用生动有用的教法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更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1.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鲜活的情境,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节中,我以“细胞分裂”为素材,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个细胞分裂一次得两个细胞,分裂两次得四个细胞,那么,分裂三次、四次、五次……呢?以此类推,各得多少个细胞?再列出计算细胞个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不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强烈的求知欲.2.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动手实践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体验,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特征”一节时,我在平行线识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倒过来叙述,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作为一个猜想,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步,让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平行线纸上,任意画截线用量角器量一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第二步,任意改变截线的位置,并测量各种情况下每对同位角度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猜想的正确性;第三步,让学生自由画一组平行线和截线,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学生们发现,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都是相等的,这说明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通过这一系列的亲身实践,学生体会至深,应用起来也比较灵活.二、鼓励质疑,让学生愿意动起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力火花的开端.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设疑问、置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当然,教师在激发学生质疑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教师要善于引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意识强,真正动起来,方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无疑处生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在解答完某个例题后,我还会这样提问学生:这个问题有没有更简捷的解法(一题多解)?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用这个解法能解决其他问题吗(一法多用)?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讨论,引疑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2.教师要鼓励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要妄加否定,而要从精神上加以肯定.例如,我在教“倒数”这一概念时,谈到0没有倒数时,当场就有一位学生提出了“0为什么没有倒数”这一问题,全体学生都被难住了,对于这位学生,我先是予以肯定,表扬他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然后从倒数的意义,求倒数的方法两方面证明了“0没有倒数”这个结论,这样,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就会激发更多的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三、巧用方法,让学生快意动起来教师教法的陈旧僵化必将使学生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因此,本着让学生全面动起来、快意动起来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学生亲身参与探索的社会实践性活动.1.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完“去分母解分式方程”后,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方程: 2(x 2+1)x+1+6(x+1)x 2+1=7.题目一出现,学生纷纷用去分母的方法把原方程化解为2(x 2+1) 2+6(x+1) 2=7(x 2+1)(x+1),然后将各项展开成关于x的四次方程,这时,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不会解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而我并不急于揭晓谜底,而是适时地进行点拨:同学们,你能不能观察一下它的特征呢?于是,学生又积极地思考了起来,不少学生将(x 2+1) 2打上了横线,不久,就有学生提出了解题的方法.学生甲:不把(x 2+1) 2与(x+1) 2展开,而把x 2+1与x+1分别看成一个整体.那么,方程2(x 2+1) 2+6(x+1) 2=7(x 2+1)(x+1)可化为[2(x 2+1)-3(x+1)]•[(x 2+1)-2(x+1)]=0,即2(x 2+1)-3(x+1)=0或x 2+1-2(x+1)=0.这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乙:把x 2+1看作一个整体,当然也可以把x 2+1x+1看作整体,并用y表示,于是原方程可化为2y+6y=7.显然,学生乙的换元思想源于甲的启示,至此,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而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了些许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路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
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数学作为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常常显得沉闷和枯燥,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
如何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活跃”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要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有限,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和倦怠情绪。
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要注重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游戏、故事、实物等各种形式,让数学知识更形象、直观,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趣味和快乐的学科。
增强互动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互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板书、实验、故事化教学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发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发掘和培养学生自己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游戏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过游戏中的竞争、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调 动 了 他 学 数 学 的 积 极 性 。 也 许 是 由 于 经 常 讲 课 的 缘 故 吧 .他 对 数 学 的 学 习兴 趣 越 来 越 高 ,到 学 期 末
亲 自 动 手 尝 试 出 的 概 念 . 是 靠 自 己 归 纳 总 结 出 来 的 , 轻 轻 松 松 地 学 好 知 识 。 记 忆 起 来 印 象 会 很 深
刻。
二 、 现 代 课 堂 讨 论 法 是 一 种 研 究 型 (或 创 造 性 ) 教学法 。 的 它 至 少 有 这 样 几个 特 点 : 第 一 ,学 生 不 是 被 动 地 接 受 知 识 ,而 是 主 动 、
道理 。 师 生互 动不 同于 “ 话 法 ” 谈 现 代 意 义 的 师 生 互 动 ,是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 让 学 生 独 立 地 阅 读 教 材 、收 集 资 料 ,并 进 行 群 体 性 的 讨 论 ,借 以 交 流 信 息 ,深 化 认 识 ,发 展 智 能 的教 学 方 法 。 有 人 又 称 之 为 现 代 课 堂 讨 论 法 ,它 与 传 统 的
一
、
老师当 “ 学生”。 大 如 :在 学 习 “ 列 举 法 求 概 率 ”一 节 时 ,我 就 用 让 学 生 按 小 组 备 课 ,每 组 推 举 一 名 代 表 发 言 , 结 果 学 生 讲 得 生 动 、 听 得 认 真 , 比教 师 在 前 面 讲 的 效 果 好 。我 班 学 生 薛 某 . 以前 在 数 学 检 测 中 只 是 十 几 分 的 成 绩 。 课 改 以后 我 留意 让 他 参 与 讲 课 活 动 . 充 分
独立地去获取知识。 第 二 ,学 生 不 仅 通 过 观 察 、阅 读 了 解 客 观 事 物 的 表 象 .而 且 趋 向 于 通 过 探 索 .揭 示 事 物 之 问 的 因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其实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前提条件是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
总之,就是要让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自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使课堂活起来的一点点感受吧!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了兴趣,才会“乐学”。
首先,需要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由,他们才能尽情地思考、探索。
而要营造这种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敢于探索,乐于探索。
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由对你的热爱与崇拜,到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自主学习主动性,在欢乐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再次,需要正确的方法指导。
最后,我们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产生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重点。
通常学生遇到问题总习惯于找教师去解决,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因此教师要做好在课前、课中、课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工作。
二、让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
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乎想象。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
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1)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有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确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基础不一,水平不一。
那么,如何在一堂课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解,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都能获得切身的体验,都能产生思维的共鸣,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思。
一、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滴实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形成感性理解,从而促动概念的形成。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究三角形内角和》这个内容时,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有了深层次的感悟。
(1)、教师出示了情境图:“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比较内角和大小”,让学生实行大胆的猜测,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在猜想时,学生给出了有力的依据。
生1:我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为我知道我手里的这个三角尺它的三个角分别是90度、60度和30度,它们加起来正好是180度。
这样的依据使得猜想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激发起学生想要验证的欲望。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三角形学具,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等活动,对猜想实行验证。
量一量:学生利用量角器量自己手中三角形学具的三个内角的度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左右。
郑花青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郑花青: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郑花青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数学教师,南
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江北新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曾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校长、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
称号。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动
起来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是质疑、解惑的
循环往复。
数学教材中的定义、结论以及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蕴含着合理性与智慧,都是引导学生质疑、解惑的良好素材。
教学中,我不失时宜地引导学生质疑、解惑,激荡思维,使他们从依赖性、盲从性的学习转向独立性、批判性的学习。
比如,教学指数函数的定义时,我引导学生质疑:定义中为什么规定a>0且a右?学生探究发现: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没有负指数幕,1的任意指数幕都是1……从而,深刻理解了定义中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思维最容易在感兴趣的领域和活动中得到充分激发。
数学是有趣的,数学学习也可以很有趣。
教学中,我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定义写出两个具体的椭圆方程(距离和为定值的形式),然后和学生比赛,看谁能最快地化简两个方程。
当我迅速写出结果后,学生对我的速度目瞪口呆,对我的答案将信将疑。
在历经千辛万苦得到与我一样的答案后,学生才意识到我的“高超”技艺。
这时,我再和学生一起探究一般情况下的椭圆标准方程,他们自然兴趣高涨,思维投入。
4D
课堂教学1
课堂教学2
课外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题组杨良仁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得以验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获得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现出来,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
因此,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
一、课前“动”起来——帮助学生寻找感知
小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在教学抽象知识之前应积极运用动手操作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寻找必要的感性认识。
例如,教学等分除法时,在教学新知之前,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了解平均分的意义是每一份都一样多,而且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对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等分除法的解题方法十分有益。
这类动手操作,必须把动手操作和观测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为升华成理性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中“动”起来——帮助学生探究和验证知识
1、对于教学抽象的规律性数学知识(如公式、法则、定律、性质等),亦可巧用动手操作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利用小方块学具摆一摆、数一数、想一想,再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长、宽、高的乘积,这样就较容易探究长方体体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这类动手操作,目标明确,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生不但能科学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能养成探究未知的好习惯。
2、在教学发展性知识时,我们巧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加以验证,以证
明知识扩展和延伸的科学性、合理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商不变性质的扩展,我们可以运用验证性动手操作进行教学。
师:大家知道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谁能说说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内容?
生:(略)
师:大家猜一猜,分数可能有什么基本性质呢?
生:依商不变的性质,我猜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可能也不会变。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大家拿出三张同样长的纸条,分别折成2等分、4等分、8等分,并用彩色涂出12 、24 、48 的部分,再看一看,比一比,说说第一根纸条到第二根纸条,再到第三根纸条的涂色部分,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化?
生: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但其分数的大小都没有变。
即12 = 24 = 48 。
师:这里验证了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下面我们在用三根同样长的纸条分别用彩色标出34 、68 、912 的部分。
……
师:通过动手操作证实刚才那个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
这种动手操作增强其教学说服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课后“动”起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在教学新知后,安排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这样的动手操作能让新知深深地烙在学生脑海里,比笔头练习效果更佳。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认识、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动手操作。
1、用红色的笔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再用蓝色涂出它的面积。
(学生在画长方形时,就会想:什么是长方形?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又该如何表示?)
2、一人发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其面积。
(这时学生会想: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那些条件?应该怎样测量数据)?通过两次动手操作,相关长方
形的知识都得到巩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