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首先应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呢?一、让学生“动”眼,培养自学能力

所谓让学生“动”眼,就是指引导学生有目标、有秩序、有思维地观察客观事物或问题,主动发现事物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

数学内容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公式、性质等,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对数学规律的感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和积累。表象则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感知的双向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经常组织学生通过有序的观察,探索思考出结论,可以达到教师讲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让学生“动”手,凭直观获得感知

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它的一周,并用尺子量一量,测一测物体表面的周长有多长。”话

音刚落,同学们便活动起来了。学生来到教室的每个角落,有学生测量课桌,有学生测量地砖,有学生测量黑板,有学生测量窗户的玻璃。整个活动,大家非常兴奋,学习兴趣很浓,因为他们正沉浸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三、让学生“动”脑,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的灵感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猜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创新机会;猜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思维空间。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后,用信封把三角形装起来,只露出来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引导学生猜一猜:圆锥的体积最有可能和哪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为什么?然后再验证。又如在教学完“9的分与合”后让同桌右边的学生想一种方法,左边的学生猜,这种“猜”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又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温习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一想,怎么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学生会主动地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去。又如学习乘法的意义时,当出现:2+2+2=6,3+3+3+3=12,5+5=10后,不提这样的问题:每道算式的加数都是什么?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而提出: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创新的思考方法。

四、让学生“动”口,培养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所以说课堂上要充分让学生“动”口表达。自信地“说”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多提供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要会说,就必须会听、会看、会想,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节,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所以,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农村学生因生活环境及所受学前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教师应真正树立起“学生是主体”的意识,视学生为具有独特内心世界和巨大潜能的个体。在教学中尊重爱护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说的内容和形式,如采用听后复述说、个别说、集体说、同桌互说、邻座小议、前后互评等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信地“说”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鲜明的表象,是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