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强烈。”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发展的特点是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的更能学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使他们的所有感官(眼、耳、口、脑、手)都充分发挥作用,使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优化,训练处处到位。只有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儿童才会增强自信心,才会感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是他们亲身努力的结果,也是他们的一种收获,会令他们终身不忘。让学生充分地锻炼,才真正有机会让他们不断地去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往往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无穷财富。就象每个人需要摄取不同的营养一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缺一不可;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少一不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1、大胆放手,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小孩子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好新、好胜的思维特点。
我在数学教学中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选择,自己尝试摸着石头去过河。故意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动口,自觉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和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如三年级第五册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当学生已经学会测量课本上所列的物体长度后,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身边的物体长度呢?我放开手,当堂让学生自己在教室四周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自己作业本的厚度,书本的长度宽度;有的量粉笔的长度;有的量桌子的高度;有的趴在地上量凳子的高度;有的想量黑板的长度,教室门的高度,却遇到尺太短的困难,于是几个同学一起来,短尺一把一把接过来量;还有的同学竟然想出解下红领巾,先用尺子量红领巾,再用红领巾量的办法。这时我将黑板和讲台也大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象老师一样到黑板上演示量长度,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多种感官互相协调配合,使学生对毫米、分米等长度单位有了感性认识。看到学生们兴致勃勃,我内心的激动不言而喻。事实证明,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地参与数学实践,不但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更让学生体验到了尝试动手的乐趣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自豪感。成功失败都是他们自己亲自做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收获呀!
2、小组合作,动中学,乐中悟。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动手操作学具,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其顺利达到人知的彼岸。例如:教第五册“多位数的除法”
时,教学生判断商是几位数。我共安排了三次操作,先让学生分小棒,20根小棒摆2堆,再用20根小棒摆5堆,每堆是几?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学会观察被除数和除数以及商和被除数位数的关系,发现商分别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第二次操作:大家一起摆小棒,每组合起来240根,先摆2堆,再用240根摆3堆、4堆,观察每堆是多少,分的份数和被除数最高位有什么关系(即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大小的关系)。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想被除数和除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以便得出:判断商有几位数,关键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反之,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第三次操作:玩玩积木??快速说出商有几位数。我将事先制做好的正方体积木(每组一个),六面都写有多位数除法算式。让四人小组集体玩积木,快速判断商有几位,比赛看谁的得分高。学生跃跃欲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亲自操作和游戏中,有的学生得分很少,失败多次,但是,他们也有了更多的收获,为下回练习减少了一次错的机会。更多的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大家在游戏中学,在乐中悟,很快就掌握了快速判断多位数除法商的位数的方法。这种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个个参与,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玩中掌握了新知,突破了教学难点。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我在数学课堂尽量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这一课的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如何突破难点,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兔子想要山羊伯伯送给他一些菜子,山羊伯伯说,你必须算出来下面的问题才能打开放种子的大门。一个长方形的地,伯伯要沿着四周种白菜,这块地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是8米和6米,请问伯伯种白菜要走多少路?同学们,小兔子听着傻眼了,你们想帮助小白兔吗?今天我们学了这课就能帮助他了。我首先在钉子板上用绳子围出图形,让学生上台标出山羊伯伯这块地各条边的长度,算算这个长方形各条边长的总和,建立周长的概念。然后我问:同学们,现在你能帮助小兔子吗?接下来,我进一步提出要求:你们想不想知道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学生的兴趣一来都动起来了,他们从书包里,教室里找到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兴趣盎然地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进一步积累对周长概念的感性认识。我再让学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是他们的合作者,和他们一起摆弄,当学生问“对不对”时,我没有过早地下结论,只是报以微笑:“再试试好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归纳出最佳的方法,推导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