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_学习理论共54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大二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大二知识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教育实践的学科。
在大二学年,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帮助大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大二学年,学生需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如塔皮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学习的影响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大二学生需要了解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依附阶段、同伴关系形成等。
他们还需要研究儿童情感发展与学习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情感能力和社交技能。
三、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游戏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大二学生需要研究游戏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影响,并学习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儿童学习的效果。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游戏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游戏培养儿童的主动学习能力。
四、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儿童行为问题在学前教育中是常见的挑战之一。
大二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儿童行为问题的症状及原因分析,并掌握相应的干预和处理方法。
他们需要了解儿童行为问题处理的原则和策略,并学习如何与家长和相关专业人员合作解决儿童行为问题。
五、儿童发展评估与记录儿童发展评估与记录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大二学生需要学习儿童发展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并了解如何进行儿童发展记录。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和记录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
六、家庭与学前教育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大二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学习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他们还需要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学习和行为的影响,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和支持。
学前心理学课件
学前心理学课件一、引言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出生至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帮助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
2.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社会性等方面。
3.学前心理学:特指研究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4.心理发展: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
5.关键期: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容易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
三、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儿童感知、记忆、思维、言语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2.儿童情感发展:研究儿童情绪、情感、动机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3.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儿童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性别角色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4.儿童个性发展:研究儿童性格、气质、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5.儿童创造力发展:研究儿童创造性思维、艺术才能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四、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心理发展水平。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因果关系。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测验法:运用标准化测验工具,评估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
5.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儿童进行深入、系统的追踪研究,揭示其心理发展特点。
五、学前心理学的实际应用1.家庭教育:家长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幼儿园教育: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合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3.儿童心理辅导:针对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专业指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噪音、光 照等)和化学因素(如污染物等)都 可能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 影响。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交往等也 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内容
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教 育内容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反
之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调查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要点一
调查法的定义及作用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 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学前 教育中,调查法有助于收集大量、真 实的数据和信息,了解幼儿家庭背景 、教育经历、发展现状等,为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要点二
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调查目标、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 提纲、选择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整 理和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个案研究法在学前教育 中的具体应用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研究对象进行深 入具体研究的方法。在学前教育中, 个案研究法有助于深入了解个别幼儿 的发展特点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 教育措施提供支持。
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 个案问题、制定个案教育计划、实施 个案教育措施、评估个案教育效果。
针对具有特殊发展需求或面临特定问 题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其 发展特点和问题所在;结合个案研究 结果和相关专业知识,为幼儿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发展目标;通过持 续的跟踪和评估,确保个案教育措施 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逐渐敏锐,能够辨别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属性,同时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
运动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从最初的翻身、爬行到后来的走路、跑步,再到精细动作如握笔、搭积木等,不 断展现出新的运动技能。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游戏介绍
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目标和规则,激 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VS
游戏进行
引导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关注他们的 表现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 游戏总结: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总结,回顾游戏的过 程和成果,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过程性评价
音乐游戏
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和节奏感。
体育游戏
进行户外或室内运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游戏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促进认知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 感知觉刺激,有助于他们 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
情感表达与调节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情感表 达的途径,有助于他们学 会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 的情绪。
表达清晰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表达清晰、准确、流畅, 避免使用模糊或晦涩的词汇和语句。
3
非语言沟通 教师还可以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沟通效果。
应对问题行为策略
保持冷静
了解原因
在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教师应该保持冷 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的反应。
教师应该尝试了解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和动机,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
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 互动的机会,有助于他们 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 题。
游戏设计原则与方法
适龄性
游戏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 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简单。
趣味性
游戏应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幼儿的兴 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游戏设计原则与方法
• 教育性:游戏应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能促进幼儿认知、 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二)饿猫打开牢笼实验(桑代克迷笼)
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 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饥饿的猫 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 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 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 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 所用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 学习曲线。图(二)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桑代 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 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 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 “试误说”。
(四)实验原理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联结:指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2、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形成是通过逐渐的尝试与错误, 按一定规律形成的。 3、联结——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试误过程主要受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的支配。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这个定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 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②当一个传导单位准 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③当一个传导单位未 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CONTANTS
什么是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什么是学习?
Part.1
一、学习的实质 二、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三个层次 三、学习的类型
四、学习理论的知识框架
五、学习心理的意义
思考一下
考虑以下3个例子,它们是学习的例子吗?
1、一个幼儿迈出了她的第一步。 2、当儿童看到医生带着针筒走进来时,他感到害怕。 3、一个女孩在学会如何做乘法后发现,乘以5的另一种 算法是:用2除后再乘以10(如,428×5可以表示如下: 428/2=214×10=2140)。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幼儿的认知发展”。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及教育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各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
2. 能够分析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3.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及其教育启示。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发展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2. 理论讲解:a. 概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b. 详细讲解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
c. 分析各阶段教育启示。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实际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教育策略。
4. 例题讲解: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2. 内容:a. 基本特点b. 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c. 教育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位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教育策略。
b. 论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幼儿认知发展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讨论分析。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论述题。
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1. 分析能力:学生需学会分析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要求他们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理解。
学前教育心理学必备的心理学知识
自然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也有影响 ,如气候、地理环境等。
教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导 向作用,如学校教育注重知识传 授和智力发展,家庭教育注重品
德培养和情感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 资源,如学校教育提供各种学科 知识和技能,家庭教育提供生活
。
前操作阶段
2-7岁,儿童开始出现符 号思考,但以自我为中 心,难以理解和接受他
人的观点。
具体操作阶段
7-11岁,儿童开始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但思维 还受具体事物的限制。
形式操作阶段
11岁以后,儿童能够进 行抽象思维,开始有假
设和推理。
儿童情感发展阶段理论
01
02
03
自我意识情感
出现在1-2岁,儿童开始 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关 注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体验 。
调查法在学前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
在学前教育心理学中,调查法常用于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状况、家庭教育、教育环境等方面。通过调查,可以了 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教育方式、教育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 的教育建议。
THANKS。
特定关系定向阶段
6岁以后,儿童开始形成特定的关系 和友谊观念,对特定的人产生情感和 依赖。
3-6岁,儿童开始对不同的人产生不 同的反应,对熟悉的人更为亲近。
02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素质
儿童的遗传素质是儿童心 理发展的物质前提,为儿 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基因变异
模仿学习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儿童通过模仿学习行为。在学前教育中 ,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榜样,让他们模仿良好的行为。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学习理论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学习理论引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学习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导。
幼儿学习理论涉及到孩子认知、社会性、情感和语言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本篇文章将从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以及语言发展等角度介绍幼儿学习理论,旨在帮助学前教育教师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认知发展:幼儿时期的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核心。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先知般期、具象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在感知运动期,幼儿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知世界。
在先知般期,幼儿逐渐掌握了符号符号的使用和操作。
在具象运算期,幼儿能够进行具象思维,并开始形成适应抽象思维的基础。
在形式运算期,幼儿具备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学前教育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学习活动和资源,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学习理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幼儿时期,孩子开始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是学前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情感发展中,幼儿逐渐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了适应不同的情境和人际关系。
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安全、温暖和支持的环境。
此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幼儿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社会情感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展示出爱与关心。
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是幼儿学习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通过语言,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学前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教学,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经验和机会。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并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语言教学和指导。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学习理论Word版
第三章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理解和掌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理解和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六届和掌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发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学校理论的产生1. 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2.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3.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主要学习理论4.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二)学校理论的发展1.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2.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1.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2. 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3. 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4.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1. 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 巴甫洛夫的学习律(三)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2.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3.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4.格思里的学习律(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第三节认识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1. 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 “叠箱问题”实验3. 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4. 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 人类的三种表现的解释2. 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3. 知识结构学习理论4.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三)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1.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3. 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4. 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第四节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一)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1. 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 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 交互决定论2. 21.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3. 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4. 自我效能感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二)康布斯的学习理论(三)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第六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主张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1.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考核知识点(一)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2.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3.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4.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5.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6.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7.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二)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2.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3.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4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5.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6.巴甫洛夫的学习律7.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8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9.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10格思里的学习律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1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三)认识学习理论1.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叠箱问题”实验3.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4.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5.布鲁纳的人类的三种表象系统6.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7.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8.认知结构学习理论9.奥苏伯尔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10.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11.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12.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四)折中主义学习理论1.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托尔曼的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3.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4.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5.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6.自我效能感(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3.康布斯的学习理论4.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5.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4.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考核要求(一)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了解)2.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识记)3.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了解)4.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识记)5.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了解)6.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识记)7.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了解)(二)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识记)2.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3.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了解)4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识记)5.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6.巴甫洛夫的学习律(了解)7.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了解)8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了解)9.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10格思里的学习律(识记)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了解)1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理解)(三)认识学习理论1.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2.“叠箱问题”实验(了解)3.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了解)4.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理解)5.布鲁纳的人类的三种表象系统(识记)6.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7.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识记)8.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理解)9.奥苏伯尔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识记)10.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理解)11.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了解)12.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识记)(四)折中主义学习理论1.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2.托尔曼的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了解)3.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理解)4.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理解)5.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识记)6.自我效能感(理解)(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了解)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理解)3.康布斯的学习理论(了解)4.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5.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理解)(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理解)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理解)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理解)4.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5.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6.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友情提示:方案范本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本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件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学前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第三章“幼儿发展心理学”和第四章“幼儿学习心理学”,具体包括幼儿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内容如下:1.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2. 幼儿情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表现3.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培养方法4. 幼儿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掌握幼儿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能够分析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3.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和特点,幼儿学习心理学的实践应用。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幼儿教育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
2. 知识讲解:(1)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2)幼儿情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表现(3)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培养方法(4)幼儿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幼儿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幼儿的心理特点。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幼儿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2)论述幼儿情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表现。
(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培养方法。
2. 答案:(1)幼儿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特点分别为:感觉运动阶段: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逐渐形成基本的认知结构;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象征性、直觉性和刻板性;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去集中化;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具有抽象性、假设性和推理性。
学前心理学全册课件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感知运动阶段
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 世界,逐渐形成客体永
久性概念。
前运算阶段
思维具有表象性、直觉 性和不可逆性,开始形
成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
能够进行逻辑运算,理 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关
系。
形式运算阶段
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运 用符号系统进行推理和
解决问题。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语言使得思维得以表达和交流,促进了思维的深入和发展。
思维影响语言的发展
不同阶段的思维水平对语言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如感知运动思维 影响儿童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
语言和思维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儿童认知 水平的提高。
05
学前儿童的情感与意志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
04
学前儿童的语言与思维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01
语音发展
掌握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 ,语音意识逐渐形成。
02
词汇发展
词汇量迅速增长,词义理解逐 渐深入,开始使用复杂句型和
修辞手法。
03
语法发展
掌握基本语法规则,能够运用 简单的句子和段落表达思想。
04
口语表达能力
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 意思,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01
情感表达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 渐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
感,如喜怒哀乐。
02
情感理解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 感,并能对别人的情感作出相
应的反儿童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 情感,以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
。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
01
02
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解读
次级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r)是需要与已经 存在的强化物建立联结才能起到强化效果的强化物。 包括: 社会强化物,如表扬、微笑、拥抱或关注 活动强化物,如玩玩具、做游戏、从事有趣活动 代币强化物,用来换其他强化物的钱、分数、彩星 或积分等
(二)强化的程序
强化程序的类型 连续强化 比率强化 部分强化 间隔强化 定比强化 不定比强化 定时强化 不定时强化
1.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
连续强化(continuous reinforcement)是对每次正确 反应都加以强化的强化程序。 部分强化(partial reinforcement ,或间隔强化)则是 只对部分正确反应加以强化的强化程序。 连续强化虽然可以使有机体迅速地学会一种行为,但 是从长远来说,它对阻止行为的消退效果不佳。而部 分强化对一种行为得以长期保持,则有着更佳的效果。
①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 习理论。 ②试误说以尝试和错误概括所有的学习过 程,忽视了认知、观念、理解在学习过程 中的作用,不符合人类学习的实际,有以 偏概全的倾向。
3、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 ,新行为主 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93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7 年起任哈佛大学心理 学系终身教授。斯金纳兴趣 广泛,著作丰富。 1958 年 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杰出科 学贡献奖, 1968 年获美国 国家科学奖章的奖励, 1971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 金会赠予的金质奖章。主要 著作有《五十年的行为主义》 等
(6)高级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建立起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后, 如果实验者在每次铃声响起之前又向狗呈现一个灯 光,那么几次重复后,灯光也能激起狗的唾液分泌。 经典条件作用建立之后,让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条 件刺激反复相伴呈现,结果该中性刺激也变成条件 刺激,也能引起相应的条件反应。以这种程序建立 起的新的条件作用,称为 高级条件作用 ( higherorder conditioning)
学前教育心理学_学习理论54页文档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00384学前心理学资料
00384学前心理学(专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件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第三章“幼儿发展心理”和第四章“幼儿学习心理”。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认知、情感、意志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幼儿学习的特点、动机和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发展心理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使学生理解幼儿学习心理的特点,提高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发展心理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幼儿学习的特点、动机和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情感、意志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幼儿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三章“幼儿发展心理”和第四章“幼儿学习心理”的内容。
(1)幼儿发展心理a.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b. 幼儿情感、意志发展特点c. 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2)幼儿学习心理a. 幼儿学习的特点b. 幼儿学习的动机和策略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幼儿发展心理和幼儿学习心理的实际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2. 内容:a. 幼儿发展心理认知、情感、意志发展特点社会性发展特点b. 幼儿学习心理学习特点学习动机和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幼儿认知、情感、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
b.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幼儿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 答案:a. 参见教材第三章内容。
b. 参见教材第四章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幼儿发展心理和幼儿学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