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构建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及实践方法
试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实践方法【摘要】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养成创造性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课堂的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体制管理、教育教学计划改革等方面探索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提高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实效性对高校育人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效果高校教育从狭义上可以分为第一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的理念虽然在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学术界对其尚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
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第二课堂的内容包括:政治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有酬性的活动活动等等。
第二课堂作为与第一课堂并行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灵活整合了社会和高校的空间和资源,推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完善了高校人才培养系统。
一、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第一课堂教育以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共性、大众通识教育为重点,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
但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堂中第一课堂无法代替的价值正日益凸显,我们已经不能把它仅仅视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与依托。
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特色与积累的生动呈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课堂可以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培养学生在某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并能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配合第一课堂,形成最佳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吴雯婷㊀张㊀化㊀周雄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㊀201418)ʌ摘㊀要ɔ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以学分为核心ꎬ以 第二课堂德育 ㊁ 第二课堂智育 ㊁ 第二课堂美育 为板块ꎬ多部门协同ꎬ建设基于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ꎮ实行以来ꎬ 第二课堂 的模块化不断细化ꎬ已覆盖课程教学活动以外的所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ꎮ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续和发展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力度ꎮʌ关键词ɔ高校共青团ꎻ第二课堂课程体系ꎻ构建ꎻ探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ꎬ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ꎮ大学生的素质分为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ꎬ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外ꎬ还要通过第二课堂来完成ꎮ第二课堂是在正常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之外ꎬ在学校的支持和教师的引导下ꎬ通过有组织的课外集体活动ꎬ对受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教学活动ꎮ一㊁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共青团作为引导服务学生成长的职能部门ꎬ如何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共青团工作有效融入学校 工程师文化 人才培养格局ꎬ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ꎬ如何让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契合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ꎬ如何让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引导和教育ꎬ都需要经过严密细致的顶层设计与长期实践㊁不断完善才能取得一定成效的ꎬ我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建立起来的ꎮ二㊁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主要做法我校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于2013年开始正式实行ꎬ以 第二课堂德育 ㊁ 第二课堂智育 ㊁ 第二课堂美育 为板块ꎬ多部门协同ꎬ建设基于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ꎮ实行以来ꎬ 第二课堂 的模块化不断细化ꎬ已覆盖课程教学活动以外的所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ꎬ成为学生提高综合能力㊁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ꎮ(一)树立整体构架ꎬ统筹团学工作在高校团学工作中ꎬ工作一直在做加法㊁乘法ꎬ不断加码的各种活动让团学的工作呈现碎片化的活动困局ꎬ缺少对工作的宏观把控和系统设计ꎮ在进行 第二课堂 制度的建设过程中ꎬ势必要从源头上对我们能供给学生什么样的第二课堂内容进行整体架构和系统梳理ꎬ从宏观上形成一个第二课堂的系统性体系化的阵地ꎮ(二)建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第二课堂全过程ꎬ以实现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ꎻ在学生德育方面ꎬ第二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ꎬ组织学生开展思想理论学习ꎬ以工程师文化建设为抓手ꎬ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ꎻ在学生智育方面ꎬ第二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ꎮ学科型社团建设注重分类指导ꎬ组织参加全国 挑战杯 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㊁长三角应用型高校联盟创新创业大赛㊁互联网+大赛等赛事ꎬ引导大学生走向基层艰苦地区和参加国际化的社会实践项目ꎻ在学生美育方面ꎬ第二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素质拓展能力ꎬ建设校大学生艺术团提升校园文化整体氛围ꎬ发挥学生个性ꎮ(三)以学分制管理为核心ꎬ模块设置丰富多元ꎮ目前ꎬ第二课堂共分为七个模块ꎬ分别是讲座报告模块㊁社会实践模块㊁三创活动模块㊁安全教育网络教学模块㊁社团㊁社区㊁易班学院活动模块㊁公益志愿模块㊁校园文化竞赛活动模块ꎬ每个模块都下设多种不同的活动ꎬ每个模块对着相应的学分值ꎮ(四)管理系统操作便捷ꎬ突出 互联网+ 思维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管理系统 使教师用户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登记㊁信息发布㊁对申请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审批㊁给予学分㊁扣除诚信计分㊁根据查询条件了解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情况等ꎬ学生用户随时可以查询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资讯㊁一步申请参加活动㊁得到第二课堂学分和诚信积分ꎬ操作真正做到了 傻瓜化 ꎮ(五)以社会化㊁个性化㊁项目化为目标ꎬ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ꎮ第二课堂制度的建立ꎬ通过系统真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活动参与ꎬ将学生第二课堂参与评估从隐性考量方式转变为显性考核ꎮ在具体的成绩单设计中ꎬ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㊁志愿服务㊁创新创意㊁特色发展等方面给予认证ꎬ为每一名学生精准 画像 ꎮ三㊁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效用分析为了有效掌握第二课堂学分情况ꎬ充分了解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ꎬ我们对2013级毕业生进行了第二课堂调查研究ꎬ通过数据抽查㊁调查问卷㊁访谈等定量与定性分析观察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ꎮ(一)数据表明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成绩呈正相关我们对13级所有毕业生(约3200名)的第一课堂学分与第二课堂得分进行了样本提取ꎬ分别为毕业生第二课堂得分前100名ꎬ倒数160名ꎬ以及得分中间的同学共计560个样本ꎮ其中文科生(包含艺术生)178名ꎬ理工科生(382名)ꎮ从文科生(包含艺术生)第一课堂绩点和第二课堂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ꎬ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著性p<0.001ꎬ说明在0.001显著性水平下二者显著相关ꎬ相关系数为0.288>0ꎬ说明二 601者呈显著的正相关ꎮ从理科生第一课堂绩点和第二课堂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ꎬ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著性p<0.001ꎬ说明在0.001显著性水平下二者显著相关ꎬ相关系数为0.298>0ꎬ说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ꎮ从以上数据表明ꎬ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工科生ꎬ其第一课堂成绩绩点与第二课堂得分呈正相关ꎬ即第一课堂成绩绩点越高ꎬ第二课堂得分就越高ꎬ反之ꎬ亦然ꎮ我们可以看到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虽然在育人的内容㊁手段㊁途径不同ꎬ但共同目标却是相同的ꎬ教育效果具有趋同性ꎮ(二)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ꎬ第二课堂相对第一课堂独立存在ꎮ为了更好了解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运行效果ꎬ校团委制作了2013级毕业生 第二课堂调查问卷 ꎬ一共发放了536份问卷ꎬ回收问卷525份ꎬ有效问卷535份ꎮ其中文科生(含艺术生)111份ꎬ占20.75%ꎬ理工科生424份ꎬ占79.25%ꎮ调研中ꎬ问及第二课堂的对学生的作用时ꎬ学生普遍认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ꎬ比例达到了57.57%ꎮ学生通过第一课堂的学习ꎬ学生可以间接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ꎬ还能将基本理论知识立体化ꎬ从而在第二课堂中进行实践与运用ꎮ第二课堂以学生个人兴趣为起点ꎬ以个人志向为依托参与第二课堂ꎮ学生在选择参与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的类别时ꎬ有76.31%会优先考虑个人兴趣爱好ꎬ表明了第二课堂的参与主动性较高ꎬ38.62%为第二课堂学分获取的难易程度ꎬ个人能力特长的发挥以及关注是否对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帮助位居之后ꎮ(三)兼顾各学科特点ꎬ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第二课堂体系ꎬ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ꎮ在选择第二课堂中的哪一类讲座或活动对你未来就业有较大帮助时ꎬ从调研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倾向性ꎮ文科生认为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㊁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㊁技能培训的讲座与活动对自己的就业最有帮助ꎮ理工科生认为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㊁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㊁技能培训的讲座与活动对自身的就业最有帮助ꎮ从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来看ꎬ学生认为通过四年第二课堂的培养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较平均ꎬ在提升创新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效果尤为显著ꎬ两项指标均达到了44.78%ꎮ(四)有效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ꎬ校团委在设立第二课堂学分体系时ꎬ就增加了对学生诚信积分的考量ꎮ从最终统计的诚信分数据来看ꎬ达到负分的学生比例不超过5%ꎬ诚信指数总体良好ꎮ四㊁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目前ꎬ我校第二课堂已完整运行一届学生ꎬ取得了一些成绩ꎬ但也确确实实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ꎬ如第二课堂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扶持㊁统一的考核价平台㊁第二课堂的育人路径的优化和管理等ꎮ(一)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教育管理体系建设ꎬ加强制度保障与政策扶持将第二课堂教育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之一ꎬ结合传统课堂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际ꎬ从组织结构㊁教育计划㊁运行实施及评价管理等方面制定科学规范的第二课堂教育管理制度ꎻ同时ꎬ还要给予足够的政策及硬件扶持ꎬ对资金拨付㊁设备租借㊁场地审批等加大投入ꎮ鼓励管理团干部或专业教师参与高校第二课堂的科学探究及教育实践ꎬ将第二课堂教育工作作为主要绩效考核标准ꎮ(二)多部门协同建立相对完整统一的考核评价平台由于第二课堂活动的举办者涉及教务处㊁学生处㊁团委㊁宣传部以及各院系等多个部门ꎬ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ꎬ必须明确职责与考核评价程序ꎬ将不同部门的活动或项目纳入到一个整体之中ꎬ这样才能形成第二课堂的教育合力ꎬ增强指导性和依据性ꎮ通过第二课堂教育管理系统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第二课堂的参与情况ꎬ并形成写实性档案ꎬ从而指引学生更加主动的㊁有计划的参与第二课堂ꎬ也更加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ꎮ(三)多方整合实践育人资源ꎬ凝练出分年级的育人路径目前ꎬ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内容较多ꎬ形式多样ꎬ但在育人方面也存在大把抓现象没有制定出符合学生年级特点的实践育人模式ꎮ因此ꎬ研究在整合现有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资源ꎬ划分到相应年级教育模块中ꎬ使实践育人形式在不同年级有所侧重ꎮ如依据学生年级特点ꎬ分为四个阶段:一年级养成教育ꎬ侧重学生学习意志力培养ꎻ二年级修身教育ꎬ侧重道德品质教育ꎻ三年级专业教育ꎬ侧重专业能力素养提升ꎻ四年级就业教育ꎬ侧重毕业就业诚信教育ꎮ总之ꎬ新时代背景下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ꎬ第二课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ꎬ必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ꎮ探索和构建一个更加科学㊁系统㊁规范的教育管理体系ꎬ是切实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功能的当务之急ꎮʌ参考文献ɔ[1]孙聪.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ꎬ2016(11)[2]乔娜ꎬ袁卫国ꎬ吕丽萍ꎬ关鑫.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ꎬ2017(2)[3]高璐璐ꎬ魏学文ꎬ肖苏.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学刊ꎬ2016(4)[4]王婷ꎬ林琳ꎬ孔德莉.基于第二课堂学分的高校实践育人现状调查与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ꎬ2016(29)[5]刘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ꎬ2014(6)701。
学分制条件下高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构建与实践
学分制条件下高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摘要] 第二课堂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不可忽视的功能。
本文通过将学分制引入第二课堂,分析高职院校中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如何科学构建高职院校学分制条件下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
第二课堂就是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潜在的心理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知识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学校开展创新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
因此,将学分制引入第二课堂中,科学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1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1.1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社会、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课堂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综观现今的教育,在很大层面上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当前轻长远的现象。
因此,第二课堂的开展要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知识+技能+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2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为了提高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可以把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
第二课堂教育是理论授课体系的延伸, 是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大熔炉,为学生培养素质、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在活动中激发创业的灵感,在活动中悟出人生哲理,在活动中成长。
高等院校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与改革——以嘉兴南湖学院为例
高等院校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与改革——以嘉兴南湖学院为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实体结构的转型,对大学生应用性、适用性及创新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成效显著,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学习需求。
本文以嘉兴南湖学院为例,围绕内容架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科学规划第二课堂内容架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嘉兴南湖学院对第二课堂的改革,铺设实现教育价值回归、增值、实践育人的路径。
关键词:第二课堂;评价体系;育人机制一、第二课堂建设的现状随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提出了“以本为本”教育价值回归的呼唤【1】。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挖掘潜能、开发智力、重塑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第二课堂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环节。
在深化应用型人才教学及改革中,第二课堂的设计原则,应遵从内容丰富多彩、导向明确清晰、形式声势浩大,实现教育价值回归,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启迪【2】。
嘉兴南湖学院在第二课堂在设计中,划分出五大模块(自学课程、思想修养课、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课、素质拓展课、科技创新课),实施有效管理过程、拓展特色内容、精细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作有效衔接,强化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搭建课内外相结合、显隐性学分互补的培养机制【3】。
促进和加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不断优化与改革第二课堂对实践教学的育人模式的探索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就嘉兴南湖学院第二课堂而言,第二课堂的聚焦与精力投入不足、教育内容及架构有待完善、管理机制与保障体系不够系统深刻、评价系统不合理等,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
二、第二课堂现存的主要问题第二课堂诞生于20世纪,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是教育界内的新生力量,起步晚、不成熟,虽然,各高校在其培养学生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在学分制背景下积极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论文
在学分制背景下积极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摘要: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学校首要目标。
第二课堂教育是高等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分析了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第二课堂建设现状提出了推进学分制背景下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第二课堂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学校教学计划以外的教育活动,如:素质拓展、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它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生取得学分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
目前,学分制已经成为第一课堂的主要的教育模式。
高校将学分制引入第二课堂,科学构建学分制背景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1 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承载着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增广学生见识的重要任务,第二课堂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完善高等学校的第二课堂建设在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 第二课堂建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从教育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看,一所好的大学既要能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师、一流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一流的教学条件与设备等;还要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拥有内容丰富、健康向上、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交流与交往环境。
第二课堂活动正是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很好的交流和学习以强化文化知识,学会做人做事的能力,学会社会交往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在《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一书中提到: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探析——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教改论坛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探析——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广西财经学院芮红磊周仕敏【摘要】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分析当前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剖析不足之处,提出聚焦课程属性以加强课程规范化建设、聚焦铸造精品以推进课程精品化建设、聚焦运行机制以提升课程科学化水平、聚焦记录评价以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等推动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0-0101-05“第二课堂”是指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学校课程培养计划之外所开展的开放式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是对课程教学“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后,国内高校纷纷行动起来,相继出台落实“第二课程成绩单”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断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实践育人工作有机整合的实践。
广西财经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广西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19年6月学校出台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可记录、可评价体系建设,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改革推进学校实践育人工作。
笔者以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以为相关院校提供借鉴。
一、当前学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做法以及成效一是完成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办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的普遍需求,从组织管理机构、课程体系及内容、学分结构及获取方式、学分的管理与使用四个方面,对学校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做了安排。
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
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有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群团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营造重视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第二课堂”是对包括美育在内的校园文化、劳育在内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素质教育内容的统称,是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范畴。
XX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所涉及的“第二课堂”学分,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一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之外的学分,每1小时计1学时,每10学时计1学分,实行弹性认定,主要通过学生参加“第一课堂”以外的各类实践活动并获得一定效果,经有关单位(部门)认定后获得。
“第二课堂”学分是对我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可毕业。
实践学分认定依托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实施。
第二章认定与管理第三条认定范围“第二课堂”学分认定范围包括思想品德、团学履历、劳育在内的实践服务、科技创新、美育等文化活动、技能培训等六个类别,具体认定项目详见附件。
第四条认定机构及职责校团委具体认定机构及职责如下:(一)成立学校“第二课堂”服务中心。
校团委副书记兼任中心主任,校团委指导教师兼任中心执行主任。
中心主要职责是:组织领导全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规划指导和学分的认定与管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各院的关系,负责制定“第二课堂”学分的相关政策。
下设“第二课堂”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各院“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协调、认定培训、学分审定及成绩发布和汇总上报等工作。
(二)成立各院“第二课堂”工作小组。
具体职责:1.以本院为单位组织开展的“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申请工作;2.各院以专业为单位开展的“第二课堂,,相关活动学分管理工作,包括各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计划与组织、审核统计、成绩公示和汇总上报等工作。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成果总结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始于2006年立项的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转型期中医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决策体系发展评估研究》,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一、背景与目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呼声尤为强烈。
而从高校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看,实践育人特别是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依然是薄弱环节,对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知识面不宽,人文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第一课堂,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二是通过第二课堂,在学校统一管理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与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教育活动、军事训练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第一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做得比较好,但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工作却没有受应有的重视,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影响了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影响了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通过调查研究,课题组认为我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理论支撑问题。
没有对第二课堂实践育人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只强调从德育学科角度进行理论阐释,而不重视从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作用认识问题。
过分强调第一课堂,忽视第二课堂,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将第二课堂正式纳入现行培养方案,没有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规范化育人体系。
三是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组织管理问题。
对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缺乏总体设计和规划,缺乏明确而规范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思考
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思考徐涛(乐山师范学院学工部,四川乐山614000)摘要: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它以学生取得学分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
将学分制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科学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关键词:学分制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是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为依据进行设计.以探索性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
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课程。
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在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教育目标定位不完备,系统性不强,评价机制不力,监督机制不全等问题。
已经成为有效提升我校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障碍。
因此,将学分制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
科学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
积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激励为主”的学生T作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一、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不是要将第二课堂活动第一课堂化。
而是要在坚持第二课堂活动根本属性的基础上.引入第一课堂教育理念。
有效改革现有第二课堂活动的弊端。
提升第二课堂活动教育质量。
其变革有以下几点:三级督导制,三级督导分工协作,相互配合。
[7]这对原有的单一教学督导模式提供了改革的方向.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4.就当前的教学督导工作实践而言.信息收集相对简单且易于实施。
信息反馈相对复杂且难于操作。
I S]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学督导反馈环节都比较薄弱,因此,学校领导、督导对象和有关管理部门要注重信息反馈,及时解决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教学督导的全过程。
5.目前高校教学督导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多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学分制背景下积极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
展 的活 动成 为 学 校 第 二课 堂建 设 的 重要 力 量 。 生 在 参 与 学生 社 团 活 动 的 过 程 中 , 学 不 仅 个人的兴趣 得到了满足 , 同时 也 在 集 体 中 找 到 了 归属 感 , 渐 形 成 了学 生 社 团 成 逐 为 联 系 个 体 学 生 的 重 要 纽 带 。 学 生 更 倾 大 向于以社 团为单位开展各种 形式的活 动 , 而 以 往 联 系紧 密 , 织 结 构 严 格 的 班 级 组 组 织 的 功 能 在 日益 削 弱 。 2. 第 二课 堂教 育管理松 散 。 3 缺少规 范 考核 指 标 第 二 课 堂 建 设 在 大 多 数 高 校 中 , 边 是 缘 于 课 堂 教学 的 , 般 被 认 为 是 非 规 范 化 一 的 操 作 , 所 取 得 的 成 绩 虽然 能 反 映 出 学 其 生 综 合 素 质 的 提 升 , 并 不 被 学 分 体 系 所 但 承认 。 部 分高校 , 生的评优 、 党 、 大 学 入 深 造 、 业 等 一 切 关 系 学 生 的 切 身 利 益 和 发 毕 展 前 途 的 活 动 都 直接 和 第 一 课 堂 的 学 分 和 考试成绩 相关 , 样往 往会抑制学 生参 与 这 第 二 课 堂 的 积极 性 。 第 二 课 堂 的管 理 上 , 在 投 入 的 人 力物 力是 与 学 生大 范 围的 参 与 度 是 不 相 适 应 的 , 有 的 学 生 工 作 部 门 缺 少 现 校 级 层 面 上 对 第 二 课 堂 的 管理 规 定 和考 核 指 标 , 在 某 种程 度上 , 大 削 弱 了 第 二 课 这 大 堂 精 品 活 动 的 建 设 , 利 于 第 二课 堂 整 体 不 质量的提 升。 2. 学 生 参 与第 二课 堂与 第 一课 堂 的冲 突 4
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思考
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思考论文关键词:学分制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论文摘要: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它以学生取得学分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
将学分制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科学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是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为依据进行设计,以探索性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
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课程。
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在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教育目标定位不完备,系统性不强,评价机制不力,监督机制不全等问题。
已经成为有效提升我校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障碍。
因此,将学分制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
科学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
积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激励为主”的学生T作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一、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不是要将第二课堂活动第一课堂化。
而是要在坚持第二课堂活动根本属性的基础上,引入第一课堂教育理念。
有效改革现有第二课堂活动的弊端。
提升第二课堂活动教育质量。
其变革有以下几点:1、改变第二课堂的无序状况,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效。
目前,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组织者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总体上都呈现出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的状态。
因此。
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坚持第二课堂活动已有的灵活性、多样性的优势基础之上,引入课程的理念,对其活动的开展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系统性的设计。
与此同时,就每一具体学生而言。
由于参加某一活动的不连贯。
其所受到的教育与影响也就十分的有限。
因此,将每一活动细分为具体的活动课程单元,一是明晰每一具体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
学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
1/8
应用技术学院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试行)
(1)学生第二课堂实行微学分制管理,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必修 环节,要求从2014年级起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4个学分(学生科技与 技能提升类项目学分不低于2.5)方可毕业。
(2)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分“两大模块”、“十类项目”,每类活 动项目都制定了具体的评分细则,累计算学分。
1、科学技术与职业技能提升类活动。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技能水 平为目标,活动类型包括学科与职业技能竞赛类、科技发明与实验类、 学历与技能提升类,具体活动项目包括学科知识竞赛、技能竞赛、课 外开放实验、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学历和从业资格考证、发表论文 或著作、专利申请等。
2、思想政治教育与文体类活动。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 文化艺术素养、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实践能力等为目标,具体活动项 目包括文化艺术类、体育类、心理健康教育类、社会实践类、校内外 公益活动、社会工作锻炼、创新创业培训等项目。
社会实践(包括公益活
10
动)类
2、学生奖励和工作人员费用支出标准
(1)第二课堂学生奖励及标准:学生完成第二课堂学业取得学分
一般不设奖励,但学生参与的学术和科技竞赛类项目学院给予一定标
准奖励,具体为:获奖人数不超过参与人数的20%(一等奖3%,二等奖
6%,三等奖11%,采取去尾法),奖励金额为一等奖100元,二等奖80元,
四、组织管理与学分认定 1、 学院成立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分部门
(承办单位)牵头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专业设第二课堂开展联 络员1名。
2、 由第二课堂办公室根据活动类别、层次、规模、效果等,制定 年度第二课堂实施方案,由承办单位(实习实训科、团委、学生科、 教务科、学籍科、各教研室等)具体负责实施。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模式构建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模式构建作者:张琛田玉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12期摘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提升实践育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必须坚持区校联动、建章立制、知行合一,夯实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基础,丰富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载体,加快构建高校实践育人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实践育人;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2-0163-0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多次组织青年群体开展座谈,在一次次的交流活动中,学界对于“青年为什么要在实践中成才、怎样在实践中成才”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正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到,“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实践之于育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入新时期,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办好高质量教育,就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实践育人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在实践体验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陶铸奋斗精神、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现实问题对高校而言,实践育人工作就是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解决学生“知”“信”“行”的问题,使学生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1]。
实践育人的理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实践不仅指狭义的社会实践,更涵盖了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多方面内容,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增长才干,锤炼品格,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因此,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对实践教育活动进行管理整合和价值整合,成为了有效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水平的重要渠道。
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思考
以来 , 活动课程是虽然是学校课 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 但
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就活动课程的内容来看, 与现代
社会 、 科学技术 、 生生 活联 系不 紧密 : 学 就课程体 系结
构来看 , 缺乏均衡性 、 活性 、 灵 整合性和选择性 ; 就活动
目前各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普遍存在 以下
是学校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学生 的现实 需要 和兴趣为依据进行设计的,以探索性的 自主活动 为主要 活动方式 ,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 目的教育课 程。在发展能力 、 发展学生个性方 面具有明显 的优势 , 它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课外文化 、 娱乐活动 、 社会实践 以 及大学 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是整个大学教育活动的
有 机组 成 。
发性 , 活动仅仅停留于设立若干“ 使 兴趣小组”或局 限 , 于活动技艺的训练上 ,使活动在实质上仍然排斥 于教
学范畴 ,使活动失去了与学科课程相互补益 的课 程意
义,没有真正找到第一课堂活动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结
合点。[ 1 l 第二, 缺乏科学课程体系 , 目标定位不准确。长期
的劳动 者 。
( ) 二 活动课程体系构建应重点遵循“ 三大原则”
第一 ,  ̄H原则。 导I' 1- 设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应
重点考虑设计 的指 导思想,其设计 目的是全面推进 素
学者对大学生第二 课堂活动 的研究才提 到重要 的位 置, 对第二课堂的功能与意义才有了 同益深刻的认识 , 但 对于它的 目标定位 , 如何将学分制引入第二琛堂 , 科 学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 ,仅仅是 处于探索阶段 。
课程实施过程来看, 没有找到结合点, 没有体现学生的
收稿 日期 :0 6 0 - 3 20 - 3 0
第二课堂建设方案
第二课堂建设方案引言第二课堂是指在学生的正式学习课程之外,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学习、实践和体验中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二课堂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建设方案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综合素质的重视,第二课堂在大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因此,学校决定制定一个全面、系统的第二课堂建设方案,以推动全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制定全面、系统的第二课堂建设方案,以落实和推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方案第一阶段:调研和规划在第一阶段,我们将进行调研和规划工作,确定第二课堂建设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需求和意愿。
2.召开研讨会,邀请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相关专家参与,就第二课堂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讨论和研究。
3.制定第二课堂建设的总体规划,包括建设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等。
第二阶段:资源整合和活动开展在第二阶段,我们将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和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
具体步骤如下:1.整合学校内外的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场地资源、经费资源等。
2.设计和组织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学术研讨、文艺演出、实践实训等。
3.定期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反馈和需求。
第三阶段:总结和推广在第三阶段,我们将总结和推广第二课堂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推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的持续发展。
具体步骤如下:1.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制定推广计划,将第二课堂建设方案推广到其他学校或单位。
浅谈地方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构建——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
(上接第252页)摘要:高校的第二课堂不是第一课堂的补充,与第一课堂一样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同等重要,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详细的阐述了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工作目标、设计理念、主要内容以及可供其他学校参考的经验和成效。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第二课堂活动是相对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言,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更加重视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够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帮助高校学生在独立实践中获取课堂以外的知识,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西安文理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加大投入,精心设计,构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把第二课堂活动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和大力支持。
1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工作目标和设计理念1.1工作目标第二课堂是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潜能激发,人格塑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相比第一课堂更加突出。
第二课堂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扩展,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环节,其培养育人的作用不是第一课堂所能替代的。
我们力求实现在“两个课堂”的相互协调与积极配合下,共同携手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强烈社会责任感、重视实践与创新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1.2设计理念1.2.1构建完整体系,第一、第二课堂和谐发展。
学校试图解决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两张皮”的脱节现象,建立健全管理和激励机制,完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培养综合型人才的作用,研究和探索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2.2以育人为宗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实践作者:谢雨池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8期摘要:高校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完善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合理建设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分析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发展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对高校人才培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体系;吉林化工学院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过往高校将学校第一课堂建设放在首位,忽略了第二课堂建设,没有对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合作、组织工作等方面的能力着重培养。
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它的育人功能及作用有目共睹,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研究刻不容缓。
一、高校第二课堂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足许多高校认为第二课堂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仅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这导致很多教师过分重视第一课堂建设,漠视第二课堂两个“课堂”之间相互争夺时间和对象的现象严重。
面对这一问题,大部分高校选择先保证第一课堂的建设,导致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产生很多阻碍,使得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完全发挥受到限制。
2、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整体的设计目前第二课堂的活动重点为举办“两节”,虽然大力开展了“文理大讲堂”和文体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
但部分活动缺乏明确主题、形式主义过于明显,无法与学生产生日常生活学习上的共鸣。
3、第二课堂活动缺少专业教师指导高校开展的大部分活动,大多数为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
高校对第二课堂没有下发相关文件或者通知进行规划指导,不能形成大课堂的风气,活动覆盖面不足。
4、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尚未构建在高校政策层面,目前没有出台或发布关于开展、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政策,如未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学分制,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以激励为主”的教育理念,对第二课堂教师的工作量予以认可等。
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学分体系构建的探索--以东北大学建立实施共
力,
学生素质,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人理念
本一致,培养
本相$因此,将学分制引入“第二课
堂”育人体系,进行“第二课堂”学分设,对校 教育的
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课堂”课程学分
体系设的必要更是显而易$
(一)学分制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 生活的
,等教育的日渐熟,在校
大学生大数都会参与“三下乡”有关的
践活动、志
愿服务活动、创业类校园类活动及表学术技与创新创
业类论文、专著、专等$当高校对学生进行
时,共青团“第二课堂 单”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
通设置覆盖 、内容块的项目体系,真实、客观地
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事团学工作等情
得的各类 ,对学生的 表进行专业的
校育人的中心任务,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
促进其全方
高。与此同时,“
”
亦能提高大学生政治站,使其自觉拥护党中央的领导,不
断提升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及“
”育人体
系建设,2016 9月,团中央学校部发《关于印发〈高校共
团“
”试
实办法〉的通知》,东北
部分
重由课
教设 ,
学$
,
学的学分
是“第二课堂”学分体系设中
的问$
(三) 课程过程控制和评价记录载体欠缺,难以量化。
于 第一课堂 课教 程跟进,“第二课堂”
由于课程活动的
活,课教
对学生
课程的参与 有 了 ,
程制
体,
导致课程 无 量 ,
,
“第二课堂”课程的推广。 加强“第二课堂”的程制和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研究①徐兴亮(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青州262500)[摘要]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实现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师资队伍体系、模块内容课程化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提升学生多元素养,有效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5-0084-02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龙头项目,是目前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8年,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中提出要在2018年秋季学期,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1]为落实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如何在高校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体系已成为新时期高校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团中央旨在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打造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招录高校毕业生的重要依据,今后可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重要作用。
各高校在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体系时应考虑第一、二课堂的深度融合,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应将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明确第二课堂供给的目标内容及达到的学分要求。
充分借鉴第一课堂的育人经验,从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制订、课程安排、场地资源供给、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
该目标体系应依据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涵盖大学生思想素质养成、文艺体育特长、政治觉悟提升、创新创业创造、志愿公益服务、技能特长培养、实践实习实训七个维度,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管理保障体系构建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是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体系的关键环节,该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制下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构建
作者:陈怡君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7期
【摘要】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作为在现有教育资源和条件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研究从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的原则、定位以及实施方式出发,尝试性的构建出学分制下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以期能对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
实践育人作为社会实践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协调发展的高校育人新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国内大学实践育人存在着缺乏专业性、指导性、实效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根本需求。
因此,如何在学校实践资源紧缺、短期无法扩建的现有条件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恰好是这些问题的一个最合理、最可行、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因此,创建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了。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模式(model)
模式是指从事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即让人们按照着某种规则去做的标准样式。
近年来,我国学者常把形成一定方式、样式,且有其内在规律性、规则性和相对系统性的运作方式叫做“模式”。
(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是第二课堂开展实践的产物,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开展第二课堂的较为稳定的、可供操作的实践教学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
这种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以某种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运用到人才培养中去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
这就要求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要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在教育实践
中,要尊重和接受学生的态度、习惯、信仰、需要、观念等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欲望和价值选择等多元要求。
(二)导向性原则
导向功能体现在活动目标的导向上。
这是活动组织者即活动主体的预设目标,活动参与者则合着同一理想而在具体活动中体现着目标,即在活动的文化交流中接受文化塑造、达成素养的提升。
因此,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及保护个性的同时,要加强对达成学生基础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有效引导。
(三)实践性原则
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开展和考核中要以实践为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感受,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分层推进原则
第二课堂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相对更多一些,因此,在设置第二课堂内容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知识水平、专业能力不同进行分阶段设置,学生则按照自身的状况分阶段选择完成。
初期以教育型实践、文化型实践和服务型实践为主;中期专业型实践和创业型实践为主;后期以职业准备型实践为主。
三、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的定位与实施方式
(一)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的定位
本研究以“学校支持、学院主导、全体参与”的开放式实践教育为定位原则。
(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的实施方式
“模块化+个性化”是本研究所倡导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厚基础、重个性的发展。
鉴于第二课堂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涵盖通识模块,加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又要凸显多样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活动内容的设置,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四、基于学分制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构建
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是完整独立的运行体系,结合高校学生第二课堂自身的特点,其总体上分为运行体系(即基于学分制的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即综合素质管理体系)
和考核体系三个部分。
其中运行体系是整个体系中核心和基础的部分,包括了的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课程的全部内容;管理体系主要是对各项活动从计划、实施、开展以及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对学生、社团和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各部分在学校软环境(即相关的规章制度、网络技术平台、校内外环境)和学校硬环境(即各项硬件设施)的共同约束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图1所示。
(一)运行体系
在运行体系中,其课程部分由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研究创新实践三部分组成,旨在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1.公共基础实践教学平台
本平台主要通过道德修养、文体艺术、社会实践、组织活动四大模块作为建设内容。
其中道德修养主要从学生的法纪观念、道德行为、政治素养的角度进行培养;文体艺术则通过文艺体育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知识积累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社会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组织活动则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身能力。
2.专业理论实践教学平台
本平台是以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活动化和实践活动专业化为实践目标。
各学院可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知识结构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自主制定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
重点是通过专业实践活动,更好的让学生发现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并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
3.科学研究创新实践平台
本平台是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运用和再生为特点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端区。
前两个模块体系是支撑该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该模块的实施以吸引和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小组、大学生科研课题和教师科研项目为主体,重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实践和创新能力主要是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思考方式和方法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科技学术主要从学生发表文章、参与科研、外语水平、计算机和专业技术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管理体系
此体系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支撑:(1)学校制定有关实践活动的条例与规则,以确保评估基于同等坐标参照系统,从而使其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和价值,各院(系)、班级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实施细则;(2)院(系)要建立实践活动信息接收、处理、反馈机制;(3)科学设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表,如实记录实践活动各项资料、学生具体表现以及实践单位评价;
(4)由学院(系)、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班级为单位组成总结或评估委员会(小组),实行定性定量考评,坚持学生自测与集体(小组)评估相结合。
(三)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激励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构建规范有序的监督、考核、奖励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以作为第二课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本模型中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涉及对学生、社团和教师三方面的考核激励部分。
1.学生:将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教育计划,计入学分,使之像课堂教学一样受到重视,得到落实。
制定具体可行的社会实践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对经过考核的学生颁发社会实践合格证书;对实践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成绩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然后进行下一次的实践活动,如果经过多次考核仍达不到要求,则视情况不予毕业;其次,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计入学生档案,评优或就业推荐时,重视社会实践的成绩,优先考虑实践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3]以全方位、多渠道的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社团。
每年定期对各高校学生社团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对表现突出的社团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进一步带动其他社团也积极参加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对于表现较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和主要负责人也通过个别奖项来给予奖励,例如社团活动奖学金和教学突出成果奖金等形式。
3.教师:对于干部、教师和辅导员而言,参加指导学生实践的应计入工作量,把教师指导实践活动与他们的教学、科研活动同等对待,规定每一位教师都要有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经验,特别是有些专业的实践性要求高,这些老师就需要定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且老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要和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态度和能力挂钩,激发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总结
高校实践育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信通过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实践育人的价值,形成和完善多层次、多样化、多渠道、多载体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的育人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萍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2]赵新宇. 吉林省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
[3]林木明.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的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