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PI-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临床试验进展期待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和患 者人群,设计合理的临床 试验方案,提高试验的科 学性和可行性。
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评 估创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性,为药物上市提供有力 支持。
联合用药研究
探索创新药物与其他治疗 方法(如放疗、化疗、手 术等)的联合应用,提高 肿瘤治疗效果。
营养支持与康复
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帮助他们尽快恢复体能和免 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05
药物安全性评价与监管政策
药物安全性评价方法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评估药物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和特殊 毒性。
临床安全性评价
通过临床试验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包括不良反应、药代 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免疫调节剂
细胞凋亡诱导剂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细 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 胞自我消亡,如BCL-2抑制剂、PARP 抑制剂等。
抗血管生成剂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细 胞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如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等。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创新药物研究方向
靶点发现与验证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 组学等技术,发现新的 肿瘤相关靶点,为创新 药物提供候选分子。
药物设计与优化
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 计、结构生物学等技术 ,针对已知靶点设计和 优化药物分子,提高疗 效和降低副作用。
免疫疗法研究
研究肿瘤免疫治疗的新 策略和新方法,如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CAR-T 细胞疗法等,为肿瘤治 疗提供新途径。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12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
16例乳 腺癌 患者 血 液 和组 Nhomakorabea 标 本 , 据 肿 瘤 大 小 、 巴结 转 移 情 况 、 M 分 期 分 别 分 组 。 同 时 设 立 健 康 对 照 0 根 淋 TN 组 。酶 链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 l s 法 检 测 血 浆 T TF I1TF I E A) I F、 P一 、 P一 2浓 度 ; 免疫 组 织 化 学 染 色 观 察 TF T P一 、 F 、F I T — 1
结论
乳 腺 癌 高表 达 TF TF与乳 腺 癌 肿 瘤 直 径 、 巴 结 转 移 及 其 T , 淋 NM 分 期 有 关 , 高 表 达 参 与 了乳 腺 癌 的 生 其
长和 转 移 。T P一 肿 瘤 生 长 和 浸 润 中 的作 用 尚 不 能 肯定 。TF I2在 乳 腺 癌 细 胞 的 表 达 与 肿 瘤 的 生 长 与 转 移 FI 1在 P一 关 系密 切 , 其低 表达 与乳 腺 癌 的进 展 相 关 。 【 键 词】 乳 腺 肿 瘤 ; 凝 血 致 活 酶 ; 组 织 因 子途 径抑 制剂 关
Re e r h o h ea i n h p b t e is e a t r, ts u a t r pa h y i hi io - s a c ft e r lto s i e we n ts u f co is e f c o t wa n b tr 1,2 a r a tc nc r D UA N nd b e s a e
v sa ea ehg e h n ta i tg r ih rta h ti < 2 c ta ,n d e aieta a d I/1 tg ep ciey n m e m o en g t e m n v 1 a er s e t l.Th r odfe — s v eei n i r s f
TFPI-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TFPI-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王蒙;汤志刚【摘要】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属于Kuni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的一员.近来研究发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多种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目前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就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方面做一总结.%Tissue factor palhway inhibitor-2(TFPI-2) is a member of the Kunilz-lype family of serine prolease inhibitor. Recenl invesligalion found that tissue factor palhway inhibitor-2 had a significant inhilitory effecls on lumor growlh, invaslion and melaslasis. Nevertheless, the mechanism of its function is not very clear so far . The biotogical function and the raletionship with tumor for TFPI-2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2(016)007【总页数】2页(P1016-1017)【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肿瘤;转移【作者】王蒙;汤志刚【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胆胰外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胆胰外科,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又称胎盘蛋白-5(placental protein 5,PP-5)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生长因子-1[(RPE cell factor-1(REF-1)]是一种库尼(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与TFPI-1有高度同源性。
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于可艺;金唯一;孙启明;梁家铭;刘伟
【期刊名称】《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7(4)9
【摘要】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额面部最常见的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有利于其诊断.通过对近期OSCC早期诊断物质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回顾,总结了OSCC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SOX2和TERC基因的扩增,MMP-9以及microRNA的异常表达,编码TFPI-2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IL-2、IL-6、IL-8、TNF-α、Cyfra 21-1、ZNF510、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ATP6V1C1等蛋白质以及机体内的一些其他物质的异常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SCC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对其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于可艺;金唯一;孙启明;梁家铭;刘伟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7;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7;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7;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7;河北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
【相关文献】
1.血清生存素对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J], 张旭凤;吴慧
2.唾液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J],
3.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基因标志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J], 王力业;高莺;田淳
4.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基因标志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J], 王力业;高莺;田淳
5.基于5种拓扑分析方法鉴定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J], 马华;毕文静;张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9年6月第4卷第3期Chin Med Biotechnol, June 2009, V ol. 4, No. 3 233 DOI:10.3969/cmba.j.issn.1673-713X.2009.03.015 ·综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时辉宁,钟玉绪,丁日高,廖明阳蛋白水解失调是机体许多病理过程的主要特征,例如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等。
蛋白酶抑制剂在血液凝集、补体固定、纤维蛋白溶解、受精和胚胎形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1]。
大部分的蛋白酶抑制剂都具有多肽支架的特征,包括 Kunitz 家族、Kazal 家族、Serpin 家族和 Mucus 家族等[2],其中 Kunitz 家族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由 20 多个成员组成,主要包括牛胰蛋白酶抑制剂(bovine pancreatic trypsin inhibitor,BPT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1)及其同系物 TFPI-2 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包含有一个或多个Kunitz 结构域(kunitz-type domain,KD)。
1994 年 Sprecher 等[3]报道发现一个新的 Kunitz 家族成员 cDNA 序列,通过原核表达、纯化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氨基酸序列与TFPI 相似,并可以抑制 XIIa 凝血因子复合物的形成,因此将其命名为 TFPI-2,又称胎盘蛋白-5(placental protein-5,PP5)。
TFPI-2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30 000 ~ 36 000 的糖蛋白,由富含酸性氨基酸残基的 N 末端、3 个串联的 KD 和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的 C 末端组成,它主要通过 KD1 区发挥广谱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纤溶酶的酰胺分解活性和凝血酶的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
血管内皮细胞和临床
(2)纤溶酶原激活克制物(PAI):VEC能合成与分泌PAI-1和PAI-2, 但以PAI-1为主。内毒素、IL-1、TNFα、凝血酶及类固醇激素等 可刺激VEC合成PAI-1,分泌于血液和内皮细胞外基质中,与外 连素结合而得到稳定。
(3)凝血酶活化纤溶克制物(TAFI):新近发觉VEC表面旳凝血酶 调制蛋白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后,经过酰解,使羧肽酶原B激活, 强烈克制体内纤溶活性,所以羧肽酶原B又称TAFI。
(二)VEC合成与释放旳缩血管物质
1982年DeMey与Vanhoutte发觉,VEC还可产生使血管平滑肌 细 胞 收 缩 旳 物 质 , 即 血 管 内 皮 衍 生 旳 收 缩 因 子 (endothelium derived contracting factor,EDCF)。此类血管收缩物质比舒张 物质愈加复杂多样,至少有下列几种。
AngⅡ经过旁分泌作用于临近旳血管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 收缩;作用于支配血管旳交感神经突触前膜AngⅡ受体,增进 去甲肾上腺素(NA)旳释放,增强血管收缩作用。AngⅡ也能以 自分泌旳方式作用于内皮细胞旳本身受体,释放PGI2、EDRF /NO等舒血管因子,产生舒张血管旳作用,反馈性调整血管紧 张性。AngⅡ还有生长因子旳作用,诱导原癌基因c-fos与c-myc 旳体现,增进平滑细胞旳增生,增长蛋白质旳合成,使血管壁 增厚,增长血管阻力。另外,AngⅡ可诱导内皮细胞ET基因体 现增强,并增长血管旳反应性。
2、VEC旳抗凝血特征
(1)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及其辅助因子肝素是血浆中最 主要旳抗凝物质。AT-Ⅲ克制丝氨酸蛋白酶类,涉及凝血酶、 因子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ⅩⅢa、Ⅺa、Ⅸa等,也能克制纤溶酶原、尿激酶、 激肽释放酶等。肝素是AT-Ⅲ旳辅助因子,可增强AT-Ⅲ与凝 血酶旳亲和力。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超声微泡介导的基因靶向治疗技术在心血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修饰携带各种基因在超声场强破坏作用下进行靶向治疗,具有无创,免疫原性低,毒性低,重复性好,时空目标特异性强等优点。
本文对UTMD介导基因靶向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基因;靶向破坏微泡;超声【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014-02目前,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超声微泡介导基因靶向治疗。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通过介导基因转染减轻心肌坏死程度,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室重构,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1.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主要机制UTMD是指在特定部位发射不同声强的超声波,当超声强度足够大时血液中的微泡发生破裂,通过特殊的生物效应使周围的血管壁或细胞膜表面出现可逆的或不可逆的穿孔,使血管内皮屏障损伤,进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外源性物质到达目标组织或器官中特定部位的剂量,从而成功实现靶向治疗的目的[1-2]。
这些生物效应主要包括空化效应和声孔效应。
空化效应是指液体中的微小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被激发,体积经历振荡、压缩、膨胀和崩溃闭合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3]。
声孔效应是超声作用于细胞膜上形成暂时性小孔的现象,可促进细胞内细胞外物质的摄取[4-5]。
常用的微泡直径约1~10um,能顺利地穿过毛细血管,但不能通过内皮间隙到达靶组织。
微泡可以作为一种人造空化核。
注射微泡后,血液中空化核浓度增加,可能降低空化阈值,最终增强超声空化效应。
UTMD就是在超声声强辐照作用下,超声微泡可压缩、膨胀直至崩溃,其“空化效应”、“声孔效应”可使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疏松,局部组织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和靶细胞膜轻度可逆性损害等去促进目标基因或药物进入目标组织或细胞,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目的[6-8]。
白介素-2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培芬,张玉明,吴翠玲,等.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的研究 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9):3159-3162.
[2] 杨健萍,叶铁 真,赖 冬 波,等.142例 儿 童 急 性 髓 系 白 血 病 初 诊 特征及诱 导 缓 解 疗 效 分 析 [J].中 国 小 儿 血 液 与 肿 瘤 杂 志, 2017,22(6):302-308.
IL2并不能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促 进 CD4+和 CD8+ T细胞的增殖间接产生抗肿瘤作用。 IL2诱导增殖的发生是通过原癌基因 cmyc和 cfos 以及抗凋亡基因家族 Bcl2而发挥作用。其参与 T细
疗建议》指出,念 珠 菌 菌 血 症 的 治 疗 首 选 棘 白 菌 素 类 或两性霉素 B脂质体,次选氟康唑或伏立康唑。口咽 部念珠菌病:首选氟康唑或棘白菌素类,或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 盐,可 选 伊 曲 康 唑 口 服 液、泊 沙 康 唑、伏 立 康唑 。 [10]
[3] 赵芸,郭妍妍,张春霞,等.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并发口腔 溃疡的影响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17,15(1):97-99.
[4] 林苑云,冯盈,陈德健,等.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口腔治 疗预防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初 步 研 究 [J].中 华 口 腔 医 学 研 究 杂志:电子版,2015,9(4):305-307.
宫颈癌组织中KGFR、TFPI-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宫颈癌组织中KGFR、TFPI-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郭瑞玲【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GFR)、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保存的宫颈癌组织标本56例(宫颈癌组),同时选取正常宫颈组织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KGFR和TFPI-2表达.结果宫颈癌组KGFR阳性表达率为73.2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FPI-2阳性表达率为28.5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TNM分期Ⅲ期患者KGFR阳性表达率为100.00%,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TFPI-2阳性表达率为0.00%,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宫颈癌中低分化患者KGFR阳性表达率为85.37%,明显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TFPI-2阳性表达率为5.88%,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KGFR与TFPI-2表达呈负相关(rs=-0.599,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KGFR表达上调,而TFPI-2表达下调,两者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且两者间有一定相关性.【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4页(P12-14,47)【关键词】宫颈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临床病理特征【作者】郭瑞玲【作者单位】安阳市中医院妇产科,河南安阳 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R737.33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率明显的上升,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可达274~483/10万人左右[1]。
临床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能够导致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缩短,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2]。
在研究宫颈癌的病情进展机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癌细胞调控相关因子的改变,能够影响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分化等病理过程,进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的分类及合理使用肝素是一种多功能的酸性黏多糖,可用于抗凝治疗。
临床上,肝素分为三类:第一代普通肝素,第二代低分子肝素和第三代合成的肝素戊糖。
肝素类抗凝药物的抗凝作用机制包括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和激活肝素辅因子Ⅱ。
其中,肝素类药物能与AT-Ⅲ结合,催化灭活多种凝血因子。
肝素和AT结合后可以脱落参与再利用。
肝素-AT复合物能够灭活多种凝血因子,其中IIa和Ⅹa最易受抑制,但机制有所不同。
灭活凝血因子Ⅱa需要形成三联复合物,肝素分子链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至少要达到18个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要大于5400;而灭活凝血因子Ⅹa,则只需和AT结合,不需要形成三联复合物,对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没有要求。
因此,在使用肝素类抗凝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
肝素可以通过激活肝素辅因子Ⅱ来直接灭活凝血因子Ⅱa,这种作用是电荷依赖的,不需要戊糖结构,但需要较高的肝素浓度。
肝素辅因子Ⅱ介导的凝血因子Ⅱa灭活是相对分子质量依赖的,需要至少24个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7200以上)。
在严重AT缺乏时,肝素的这种机制可起作用。
TFPI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抗凝物质,肝素能够促进与内皮结合的TFPI的释放。
TFPI与凝血因子Ⅹa结合并灭活Ⅹa,形成TFPI/凝血因子Ⅹa复合物,灭活与组织因子结合的凝血因子Ⅶa。
肝素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抑制内皮损伤和粥样斑块破裂所导致的血栓形成。
肝素还可以与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并且与血小板4因子(PF4)结合后可以抑制PF4依赖性血小板功能,引起出血。
此外,肝素还可以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抑制成骨细胞的合成,激活破骨细胞促进骨质丢失。
此外,肝素还具有抗炎、调节细胞增殖作用、免疫调节、调节多肽生长因子、抗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
普通肝素是一种分子量不均一的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3000-不等,绝大部分在5400以上,既可以灭活凝血因子Ⅹa又可以灭活凝血因子Ⅱa,抑制凝血因子Ⅹa和凝血因子Ⅱa的作用相似,且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血小板4因子以及骨细胞结合力较强,易引起出血及骨钙流失。
值得重视的凝血调节因子生力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_百替生物
值得重视的凝血调节因子生力军值得重视的凝血调节因子生力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TFPI)上海第二医科大学02级临床七年制一大班吕婵叶维洁金莉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摘要:作为外源通路抑制因子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近十年来凝血途径抑制物研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领域,本文首先介绍其结构、作用机制,再对TFPI 在临床检测中的新动态作了详尽的概述,尤其是在冠脉综合征、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新生儿疾病等领域的探讨。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一种新发现的、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液中存在的天然抗凝物质,主要作用于依赖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对体内凝血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它在许多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仅就此及相关内容作一综述:一、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经典凝血学说的基本观点:凝血过程依其始动环节不同分为内源(以FⅫ激活为起点)与外源(以血液与组织因子接触为起点)二个启动途径,二个途径的汇合点在Xa 的形成。
在Xa 之后直至纤维蛋白形成是共同通路。
鉴于血友病甲(FⅧ缺乏)与血友病乙(FⅨ缺乏)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途径)显著延长,但凝血酶原时间(反映外源途径)正常,因此认为内源途径为主,外源途径为辅。
但不久后就有人对此进行了修正。
其原因在于经典凝血学说存在以下两个重要矛盾:1.参与启动内源途径的FXII、前激肽释放酶(prekallikrein,PK)与高分子激肽原(HMWK)的纯合子缺陷患者不仅没有出血倾向,反而存在血栓倾向。
实验研究表明,在体内HMWK 与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表面结合后,可作为PK 的受体,然后在一种巯蛋白酶作用下PK 活化成为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KK)。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8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马会明1,张翔2,何品芳2,赵玲莉21青海大学,西宁810016;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摘要:恶性肿瘤常因肿瘤细胞表达的促凝因子、药物治疗或肿瘤组织压迫邻近血管等引起凝血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高凝,也有部分肿瘤(急性白血病)患者表现为低凝。
呼吸系统肿瘤(肺癌[、消化系统肿瘤(胃癌、肝癌[、血液系统肿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其他系统肿瘤(黑色素瘤、乳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发生相应变化。
因此,明确凝血功能变化对抗凝或止血药物的使用尤为重要。
另外,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预后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28.031中图分类号:R730.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28-0112-04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宫颈癌等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研究发现,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机体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且凝血功能的紊乱程度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患者预后相关[]。
凝血功能的变化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为此,明确肿瘤与凝血功能的关系尤为重要。
本文就恶性肿瘤与凝血功能的关系作一综述。
1恶性肿瘤致凝血功能改变的机制肿瘤与凝血功能关。
,肿瘤细胞表达凝血因子,包括促凝血蛋白、微粒、纤溶蛋白。
在促凝血蛋白中,组织因子(TF)最为常见。
癌细胞表达TF水平的增加以及血小板、单核细胞和基质细胞释放的TF是促凝血剂活性的主要来源[2]。
在凝血因子W J X.X等参与下TF将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并最终作用于纤维蛋白原(FIB)形成纤维蛋白。
TF还影响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这不仅与肿瘤细胞的迁移扩散有关,还可能促进局部肿瘤的侵袭[]。
肿瘤患者PICC置管前后血清TF变化特点及其与意义
肿瘤患者PICC置管前后血清TF变化特点及其与意义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在PICC置管前后血清组织因子(TF)表达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PL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46例肿瘤患者在PICC前后共150次血清中TF的表达水平,分析TF的变化特点,并同时分析其与血浆D-D、PLT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置管后1(均天为患者的血清TF水平为118.29±38.76ug/L,均明显低于置管前的143.12±53.89ug/L、置管后30天的148.89±57.45ug/L和置管后90天的142.69±32.94ug/L P<0.05).②置管前后四次的血浆D-D水平和PLT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③血清TF水平与D -D水平无相关关系(r=-0.0354,P>0.05);TF与PLT之间也无相关关系(r=0.1508,P>0.05).④化疗未置管的48例,无1例有血栓形成;置管而没有进行检测TF的42例中有1例发生血栓;而置管进行检测TF的46例中有2例发生血栓.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1天的血清TF水平明显低于置管前、置管后30天和置管后90天的表达水平,但与血浆D-D及PLT水平无关.PICC是安全可行的辅助治疗手段. 【关键词】PICCV,肿瘤患者,血清组织因子(TF),血浆D二聚体(D-D)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15-01PICC在肿瘤化疗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而目前虽然有关PICC与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以及与血浆D二聚体(D-D)等之间的关系有所研究报道,但在关于血清组织因子(TF)与PICC之间的关系、以及与D-D、血栓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我们对46例肿瘤化疗患者应用ELISA 方法检测了血清TF水平水平,并同时检测了该46例患者的血浆D-D水平,还分析了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探讨PICC 与血栓形成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病历资料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的血液肿瘤科住院实体肿瘤患者46例,均为手术后病理确诊,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8-77岁(平均46.8岁),疾病种类肠癌16例、胃癌12例、乳腺癌9例、肺癌6例和淋巴管5例.同期另有42例患者PICC置管而未检测TF,48例未实施PICC置管而进行化疗.明显影响凝血功能的慢性肝、肾等疾病的病例均已去除,血小板计数<100.0×109/L和>300.0×109/L也已去除.置管方法为采用B超引导下的改良赛丁格技术.1.2研究方法:1.2.1病例分组对46例患者分别在置管前1天、置管后1天、置管后30天和置管后90天共4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1.2.2实验研究清晨空腹抽血,分置于试管中,-800C冰箱保存,集中一起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TF.血浆D-D和PLT测定的标本均为在与采集TF 血液标本的同时采集,应用ELISA方法即时测定血浆D-D,应用常规方法即时测定PLT.本院D-D正常参考值为0.0-550.0ug/L,血小板正常值为100.0-300.0×109/L.1.2.3临床观察同时分别观察同期放置PICC(包括测定血清TF的46例和未测定血清TF的42例)和48例未放置PICC患者的血栓形成的情况.1.3统计学处理应用13.0版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组与组之间均数比较的q检验、四格表精确概率法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相关分析. 2结果血清TF和血浆D-D测定结果:应用ELISA方法测定46例肿瘤患者PICC 置管前后共四次血清TF水平.各组的测定结果见表1.应用q检验分析TF组置管前后四次结果之间的关系:置管后1天组与置管前1天组、置管后30天组和置管后90天组的q值分别为3.42、3.83和2.83,均为P<0.01.而置管前1天组与置管后30天组、置管后90天组比较,q值分别为0.23和0.06,均为P>0.05;置管后30天组与置管后90天组比较q值为0.25,P>0.05. 2.2相关分析结果:对TF水平与D-D、PLT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具体结果为:TF与D-D之间无相关关系(r=-0.0354,t=0.4260,P>0.05);TF与PLT之间也无相关关系(r=0.1508,t=1.8571,P>0.05).2.3临床观察结果:同期共有136例实体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其中化疗未置管的48例,无1例有血栓形成;置管而没有进行检测TF的42例中有1例(2.4%) 发生血栓;而置管进行检测TF的46例中有2例(4.3%)发生血栓.该3例血栓的发生部位都在置管同侧的上肢.置管与未置管病例发生血栓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7).3讨论PICC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但因为是有创性的方法,有认为可能与患者的血栓形成有关[1],有报道[2]认为放置PICC发生上肢静脉血栓而导致肺栓塞者高达35%,可见放置PICC后血栓形成的问题值得关注. 通常认为[3]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是没有TF的,而是在组织损伤后表达并释放进入血液,继而促发外源性凝血系统.但近期发现[3]在炎症或肿瘤等慢性疾病情况下血液中有TF存在,并且在正常而无组织损伤时血液中TF也的确存在.在Ca作用下TF与FⅡ或FVⅡa 形成FⅡ或FVⅡa复合物,激活FX等发生凝血过程.然而机体存在抗凝血酶(AT),蛋白C系统和肝素等抗凝血系统,特别是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具有抗TF、FVⅡa 和FXa的作用.另外机体还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等,因此较小的损伤不至于引起机体的血栓形成.近期有研究表明TF与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相关,如Khorana等[4]证实在胰腺癌患者中,TF的异常明显与VTE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在长达30-90天的时间内表现为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可见,长时间放置PICC不会引起血清TF 水平的明显变化和波动,提示PICC是安全可行的. 肿瘤患者大多有血浆D-D明显增高的现象,是肿瘤患者发生血栓形成,特别是静脉血栓(VTE)的重要原因[5].但我们发现置管前后4次的血浆D-D水平和PLT水平两者均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说明置管本身对D-D和PLT 是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从一个方面支持PICC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另外,TF与D-D和PLT两者均无相关性,提示TF的变化对D-D和PLT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凝血功能影响也不大.因而,从实验和理论上支持PICC并不是引起患者发生血栓的主要因素. 因此,从我们的研究来看,虽然实施PICC 可能会引起患者血清TF水平的即时变化,但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很快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患者发生血栓与肿瘤本身的原因有关,PICC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1] SperryBW,RoskoM,OskouriR.TheEffectoflateralityonVenousThromboGembolismFormationafter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lacement.J[ VascAccce ss.2012;13(1);91-95.2](刘津秀,高玉芳.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报.2010;17 [ 5A):14-17.3]葛均波,徐永键主编.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14[ -617.4] KhoranaAA,FrancisCW,MenziesKE,etal.PlasmatissuefactormaybepreGdictiveofvenousthromboembolisminpancreaticcancer.JThrombHaemost.[ 2008;6(11):1983-1985.5]孙建伟,马连学,史殿志,等.恶性肿瘤患者D-2聚体﹑ FIB﹑ FDP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卫生产业,2014;34:31-33.。
凝血机制 tfpi 作用
凝血机制 tfpi 作用
凝血机制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凝结的胶体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抗凝血系统中体液抗凝的一种抗凝蛋白,主要通过与脂蛋白结合发挥生理作用。
在生理状况下,凝血系统有低水平活性,但因有生理水平的细胞和体液抗凝存在,使得两者处于低水平动态平衡。
TFPI可以抑制凝血反应,减少纤维蛋白的形成、降低各种凝血因子的活化
水平,从而调节血液凝固系统。
TFPI主要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硫酸肝素糖蛋白上,可能成为一种有希望的抗
凝药。
实验室重组的TFPI(rhTFPI)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灭活Ⅶa/TF 和Xa、通过与ET结合阻断ET与CDl4结合、抑制ET对单核/巨噬细胞激活作用、阻断Ⅶa/TF对细胞的促炎反应以及与内毒素结合减少IL-6产生等。
已经开发的基因重组的TFPI(rTFPI)在动物模型上显示出预防急性血
管内血栓形成的能力,其活性在肝素或阿斯匹林存在下更为增强。
与凝血酶直接抑制剂不同,rhTFPI并不引起出血时间的延长。
因此,TFPI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性凝血调节因子,对于维持血液系统的正常
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fgf2分子量
fgf2分子量FGF2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蛋白分子,其分子量为17-18 kDa。
FGF2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简称FGF)家族的一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FGF2的分子量及其相关内容。
1. FGF2的分子量FGF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也被称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简称bFGF)。
它是一种小分子多肽,由15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根据其氨基酸序列和结构特点,FGF2的分子量约为17-18 kDa。
2. FGF2的结构特点FGF2的分子结构由四个保守的区域组成:信号肽(Signal Peptide)、成熟肽(Mature Peptide)、肽链(Peptide Chain)和类胰岛素结构域(Insulin-like Domain)。
其中,信号肽位于N端,负责将FGF2从细胞内分泌到胞外。
成熟肽是FGF2的主要功能区域,包含了FGF2与受体的结合位点。
肽链是连接信号肽和成熟肽的区域,其序列和长度因物种而异。
类胰岛素结构域位于C端,与FGF受体结合后激活内源性酪氨酸激酶活性。
3. FGF2的生物学功能FGF2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作为一种细胞因子,FGF2参与了多种生命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存活和血管生成等。
FGF2通过与细胞表面的FGF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调控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FGF2在胚胎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器官形成和组织再生。
此外,FGF2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4. FGF2在肿瘤中的作用FGF2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
在肿瘤组织中,FGF2的表达水平往往升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im fi u c in i n tv r la O fr. e boo i a f cin a d te rlt n h p w t m rfrT P - sr ve e n t i a t l ns o sfn t s o e y ce rS a ilgc l u t n h aei s i i t o F I i e iw d i s r c e t o n o o hu o 2 h i
色素上皮生长 因子 -[ R E clf tr ( E 一) 是 一种 库 1 ( P e a o一 R F 1 ] lc 1
尼 ( ui) K n z 型丝氨酸蛋 白酶抑制物 , T P・ t 与 FI 1有高度 同源性。
近年来 , 研究发现 T P- F1 2对多种恶性肿瘤 的生长 、 袭和转移 侵 过程中发挥显著抑制 作用 , 使其成为近年来研 究 的热点 , 本文
.
Ke r s t s e fco ah y i h b tr2; mo ; t sa i y wo d : su a trp t wa n ii - t i o u r mea tss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一 tsef t a w yihb o-, 2(i u a o pt a nii r s cr h t 2 T P -) F I 又称胎 盘 蛋 白一 ( l etl rt n5 P 一 ) 视 网膜 2 5 p cna po i ,P5 和 a e
( eatetfGnrl ugr,h fl t nu rv c l o i l nu dcl nvrt, e i 30 1 C i ) D p r n o eea Sre Te f i e A hi oi i s t , h i i i sy Hf 00 . hn m y A ad i P n a H pa A Me a U e i e2 a
就 T P一 FI 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
1 T P - 生 物 学 作 用 FI 2的
() 4 通过抑制 V G E F生成和/ 或直接抑制血 管内皮生成 干扰血
管增生及减缓动脉粥样硬化 ;5 通过 F s/aps 信 号途径 () aL csae 和诱导细胞因子 T FU N — 释放诱导细胞凋亡 ;6 最 近研 究发 () 现 T P- F1 2具有平滑肌丝裂原活性 , 能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2 T P・ FI 2抑制肿瘤 的生长、 侵袭和转移 T P- P P一 同属于 K nt型丝氨酸蛋 白酶抑制物家 FI 2和 F I1 ui z
近来 研究
。
( 安徽 医科 大学 附属 省立 医院胆胰 外科 , 安徽 合肥
摘要 : 组织 因子途径抑制物_(i u fc r a w y nii r , F I ) 2 tse at t a ihb o- T P 一 属于 K nz s oph t 2 2 ui 型丝 氨酸蛋白酶抑 制物 家族 的一 员
A src:i u c r a w yi ii r ( F 1 )i a e br fh ui. p m l osr e r es ihb 0. eetnet ao b t tTs ef t t a hbt - T P- s m e eK n zy ea i i o ae niir R cn ivsgt n a s a op h n o2 2 m ot tt f y fen p t t i i
人类 T P. 因位于染色体 7 2 , 的启动子包含一 个 FI 2基 q2 它 至少 20b 2 p的磷酸胞苷 酰( ydll h sht gaoieC G) ct yy pop a u ns p i e n 岛区域 , 这个 C G岛贯穿 外显子 1和 三个转 录起 始位 点 , p 富 含G , C G+C占总核苷酸量 的 7 % , 7 并且 和小启动 子的 5 端 ’ 相一致 J 。其 表达一种 3 .D 2k a的 K n z 丝氨酸蛋 白酶 抑 ui 型 t 制物 , 又称基质相关 性丝 氨酸蛋 白酶抑 制物 ( P ) 抑制 性 MS I , 调 节多种 丝氨酸蛋 白酶类 , 包括胰 蛋 白酶 、 纤维 素溶解 酶 、 胰 凝乳蛋 白酶、 组织蛋 白酶 G X a因子 、 、i 血浆 激肽释放 酶和 V — I I一 a组织 因子复合物 , 而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P 、 u A) 组
・11 0 6。来自安 徽 医 药 A h i dcl n h r aeta Junl 2 1 u:6 7 nu i d P am cui l ora 0 2JI1 ( ) Me a a c
◇专 论 ◇
T P- FI 2的生物学作 用及其 与肿瘤 的关 系
王 蒙, 汤志 刚
2 00 ) 30 1
。
发现 , 组织 因子途径抑制物_ 2在多种肿 瘤增殖 、 侵袭和转移过程 中发挥 明显 的抑 制作用 , 然而 目前其 作用机制 尚不明确 就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一 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肿瘤 的关系方面做~总结。
关 键 词 : 织 因子 途 径 抑 制 物 - ; 瘤 ; 移 组 2肿 转
该 文
( ) 过抑 制组织 因子/ I 1通 VI a因子 复合 物抑 制外 源性 凝血途
径, 调节体 内凝血机制 ;2 通 过抑制纤维 素溶解 酶和胰蛋 白 ()
酶干扰前基质金属 蛋白酶 1 3转化为基质金属蛋 白酶 1和 和 3 从而间接调节基质蛋白水解 和结 缔组织更新 ; 3 通过抑制 , () 纤溶酶 的细胞外基 质降解作 用干扰 肿瘤细胞 的侵 袭和转 移 ;
fu d ta su co ah a hbtr2 h d a s nf a t n i tr f cso mo rw h i v sin a t tss Ne et ee s. n c o n t is ef trp t w y i ii - a i i c n ht o yef t n t r o t n ato ndme ̄ a i. v rh l s t re h— h t a n o g i i i e u g he
Bi l g c lf n to f TF . n t e a i n h p wih t um o o o i a u c i n o PI2 a d is r l to s i t he t r
WANG n TANG hig n Me g. Z —a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