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论文
生态经济学论文研究方向
生态经济学论文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将经济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研究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
生态经济学不仅关注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和方式,还关注这种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合作和协调来解决。
生态经济学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学科之一,它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环境问题。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评估、生态环境政策的设计和实施、生态经济系统建模和仿真等。
这些研究方向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
未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生态经济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生态经济学理论的探讨,同时开展更多关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实证研究,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此外,生态经济学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影响,才能够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生态经济学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建立。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过度破坏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生态经济学应当致力于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生态经济学也需要更多地关注生态公平和社会公正。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论文》
《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论文》1菏泽市生态经济建设优势及在中原经济区的定位1.1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菏泽地处中原东北部,山东西南部,与河南、江苏和安徽接壤,并有京九铁路贯穿其中,是与河南、江苏和安徽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1.2资源丰富,物质条件优越菏泽自然资源丰富,辖区内煤、石油、生物资源和天然气丰富,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田基地——巨野煤田。
同时,在曹县新发现一处大型焦煤煤田。
菏泽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是山东省重要的化工、纺织、工艺品生产基地。
1.3农业基础稳固,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菏泽市是我国三个农业畜牧大市和全国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
202x年,全市粮食作物面积1644.64万亩,比上年增长了40.34万亩,增长率为2.5%。
农业种植面积大,农作物产量高,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输出地。
畜牧业发达,盛产牛、羊肉和禽蛋,单县的羊肉和曹县的牛肉已形成品牌,并远销国内外。
菏泽有“牡丹之乡”之称,菏泽牡丹甲天下,受到了国内外很多游客的青睐。
1.4以东带西政策和省政府的政策扶持,加速了菏泽的发展步伐山东省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经济发展迅速、西南部经济相对落后,为实现山东省内东西部城市的均衡发展,政府决定采取东部城市帮扶西部城市、对口支援的政策,青岛、烟台均在菏泽投资巨大。
山东省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二十条新政策,支持菏泽发展,努力把菏泽打造为“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同时支持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将国家和省安排的项目和资金重点向菏泽倾斜。
2菏泽市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产量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常出现旱涝不均的现象,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受风沙和盐碱等影响严重。
农业集中化程度较低,菏泽是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其根本原因是农业集中化程度低,大部分农业是散户耕种且机械化程度低。
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和化工企业的增多,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工业垃圾和白色污染导致城市的空气质量变差。
生态经济论文
生态经济论文生态经济论文生态经济论文1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分布1.1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的地位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面积35万km2,平均海拔200m以下,辽阔坦荡,沿河多沼泽。
包括三江、松辽、辽河平原。
黑龙江省的平原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占东北平原60%以上。
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面积30万km2,海拔100m以下,土层深厚。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长江冲积而成,面积16万km2。
平均海拔在50m以下,湖泊众多。
珠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广东中南部,由珠江在入海处冲积而成,面积1.13万km2,平均海拔50m以下。
1.2三江平原概况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总面积10.88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20%,海拔50~200m,地势低洼,沼泽湿地丰富,土壤主要为草甸土、白浆土和黑土,年均气温1~4℃。
无霜期为120~140d。
年降水量为500~650mm。
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4.25万km2(狭义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山南8800km2(兴凯平原),由乌苏里江与兴凯湖共同冲积而成。
三江平原区内共有23个县市,分别为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市及其所属的县市,和牡丹江所属的穆棱市、哈尔滨所属的依兰县。
三江平原森林主要分布在周围低山、丘陵及完达山区域,原生地带性森林是阔叶红松林,目前红松仅零星分布在山脊的陡坡上,平原区只零星分布小面积的岛状林。
森林面积252万hm2。
天然沼泽湿地面积134.7万hm2。
1.3松嫩平原概况松嫩平原是松辽平原的一部分。
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由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大部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面积为15.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2.84%。
地势平坦,土壤主要为黑钙土、黑土和风沙土。
年均气温2~6℃,年均降水量约450mm,而年蒸发量却为1200~1400mm。
海拔100~200m。
松嫩平原黑土农业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包括五大连池、嫩江、绥棱、庆安、五常、阿城、宾县、巴彦、木兰、讷河、依安、克山、北安、克东、拜泉、海伦、绥化、望奎、哈尔滨、双城等20县(市),脆弱带农业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包括齐齐哈尔、龙江、泰来、甘南、富裕、绥化、安达、肇东、兰西、青冈、明水、大庆、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生态经济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2)
陆良县生态经济发展初探[论文提纲]一、提出论文依据的相关概念: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
1、生态经济。
2、生态农业。
3、生态工业。
二、陆良县地理地貌情况概述。
1、陆良县地理地貌情况概述。
2、陆良县经济发展的适宜性分析。
三、陆良县工农业发展现状调查。
1、陆良县工业发展现状调查。
2、陆良县农业发展现状调查。
四、陆良县生态工农业发展意见。
1、对企业本身前期投入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2、前期投入中生态投入比例过小,导致后期补救投入过高,但收效甚微。
3、加强生态产品生产的政府调控,减小生产的盲目性。
4、关注人文发展,改善生产环境。
陆良县生态经济发展初探[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对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理解,结合陆良县地理地貌特点、经济发展现状、生态工农业发展现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了陆良县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态经济,指出了在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下,陆良县经济发展的前景 ,提出了依靠生态经济和科技增强陆良经济活力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 生态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陆良地理地貌陆良生态工农业一、关于生态生态①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
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经济②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农业③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生态经济发展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生态经济发展论文森林培育与恢复的探讨摘要:森林是生态环境的主题,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人类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毫不客气的无止无休的侵犯着森林,于是森林逐步减少,自然灾害日益严重,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保护森林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还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密切关联。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森林培育恢复森林的综合培育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林地上,因林、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将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区、一般生态林区、重点生态林区,对各种林进行综合性的经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同时森林的综合培育标志着我国林业建设从采伐利用型向保护培育和利用森林并重型的历史性转变。
建国以来,我国森林经营主要以利用木材为主,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失调,森林资源枯竭,旱涝灾害不断发生。
为了大力恢复森林的生态平横,发展林业,只有对森林实行综合培育办法。
以次生林的演潜和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实施综合培育的技术措施,对森林按不同的林种宜抚则抚,宜造则造,宜采则采,宜封则封,宜禁则禁,分别实施抚育间伐、更新造林、采伐利用、封山育林等综合性培育森林的措施,各措施在综合培育中既是独立的最基本的经营单位,又是互相联系、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整体。
1 抚育间伐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林分的结构和林分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培育优良干形,提高林分单位面积的产量,主要体现在一般生态林区。
天然次生林得抚育间伐,要注意保留下层木,维持森林环境,以免因抚育使林分环境比变化过于激烈。
2 更新造林更新造林措施在综合培育中占主导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后背资源的培育,不但对荒山、荒地、采伐迹地进行更新造林,而且应对林间空地实施林冠下造林,更新造林的选择,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
同时,通过引种实验,有计划地引进外来树种,保证林分速生丰产。
在造林密度上,应根据造林树种因地制宜的确定,不可过稀和过密。
《2024年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_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范文
《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_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篇一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_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一、引言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深化和生态问题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生态经济学成为研究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领域。
生态经济学不仅探索经济发展规律,也着眼于环境可持续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本篇论文旨在阐述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基础,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领悟之道。
二、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它将生态学、经济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思想进行整合,旨在构建一个能够全面理解和解决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的方法论体系。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维持的特性,生态学原理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平衡性。
2.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关注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效益和成本分析,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3. 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思想,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一)跨学科融合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领悟之道首先在于跨学科的融合。
这一框架将生态学、经济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思想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
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思路要求我们具备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科素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框架。
(二)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核心思维方法。
它要求我们将问题置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中进行考虑,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在应用这一框架时,我们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反作用。
(三)实践导向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实践导向要求我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应用这一框架时,我们需要关注实际问题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2)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2)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篇2浅析生态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摘要】本文先用数据为证描述了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在农村发展生态经济,首先要发展生态农业,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技术、管理等制约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环境;保护随着农药、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长,农村的环境变的日趋恶化,以前的“鱼虾满塘、乌龟横行”变成现在的“鱼虾死绝、乌龟灭迹”。
同时,大量的农药、化肥残存在农产品里,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鉴于这种状况,有必要改变以前的经济形式,发展新型的经济—生态农业经济。
一、农村污染现状化肥和农药及地膜等的大量使用,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也牺牲了良好的环境。
(一)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环境造成我国化肥污染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过多的使用化肥,另一方面化肥的利用率低。
1.每亩化肥使用量多我国化肥施用量从1978年的88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4766万吨,大约增长了4.4倍,每公顷的化肥施用量达367千克[1]。
到2011年,根据笔者调查,农村每亩水田使用的化肥约为130斤(其中磷肥为80斤,氮肥为50斤),每亩旱地使用的化肥约为60斤,目前,我国共有水田31667.9千公顷,旱地67144.7千公顷[2],平均算起来化肥使用量达到630千克/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千克/公顷的安全上限。
2.化肥利用率低目前,我国化肥的当季利用率,氮为30%-50%,磷为10%-20%,钾为35-70%,氮素的利用率低于美国和日本,美国和日本最高达60%-70%[3],而地域差异和养分不均又进一步降低了肥效。
传统的农作方式不但导致肥料资源浪费,同时导致严重的流失污染问题,例如灌溉前将化肥撒入农田,化肥可以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
试验表明漫灌方式下春季灌水后和初冬灌冬水时大量随田间渗漏水排出,排出的N和P的量占施肥量的33%和58%以上。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第一篇: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题目: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摘要: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开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为保证全社会的小康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营绿色经济,努力构建经济、人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环境保护正文: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开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建立便是一例。
众所周知,社会经济史是以已往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亦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再生产过程(包括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为研究对象,探索总结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及规律性的学科。
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质上是人们通过劳动生产进行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马克思曾经对生产劳动作过如下解释:“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①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生产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改造、利用白然条件,以此取得对自己有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而求得人类生存、社会发展。
因此,可以说自然界或者生态环境是人们经济活动的基础。
也可以说,不仅是生产劳动,自然界也是社会物质財富的源泉。
假如没有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包括众多的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人们要进行生产是不可能的。
从原始的集体采集、渔猎,古代的传统农业、手工业到近现代的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或直接、或间接,无不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对于人类来说是生产过程,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来说,则是一种消费过程。
因为劳动消费它自己的物质要素,即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论文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论文一、生态经济的内涵生态经济并不是以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的目标,也不是单纯地追求当前人类社会的福利最大化,而是强调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切实地保证代际的公平,切实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容纳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从根本上摒弃了以往单纯地向自然索取而破坏生态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马克思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马克思哲学矛盾观的具体体现。
而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生态经济为人类的生态实践活动提供了思路,告知人类在适应自然的同时,应该更积极地建设和利用自然。
人类不能任意违反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但人类可以在生态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全新的人工生态系统(亦即生态经济系统),调节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二、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内涵一般认为,马克思所使用的“物质变换”的概念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自然界中的物质变换,这是在化学变化意义上使用的概念,指的是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为基本内容的有机联系。
二是指社会的物质变换,即商品交换意义上的物质变换,亦即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以人的经济行为为中心的经济学意义的物质变换。
三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以劳动为中介的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1]。
在以上三种含义中,“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最重要、最能体现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一种含义[2]。
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中,劳动直接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
具体体现如下:首先,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起点。
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嵌入伟大的自然联系之中。
自然界本身并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板、走锭精纺机等,这些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
生态经济论文
生态经济论文生态经济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平衡为导向的经济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生态经济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生态经济的概念、原则、应用以及挑战。
一、生态经济的概念生态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框架,旨在通过整合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经济的核心理念是“自然与经济的统一”,强调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生态经济的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将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2. 循环经济原则: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生态协同原则:通过促进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作合作,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生态经济的应用1. 绿色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2. 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生态旅游:挖掘和保护地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
四、生态经济面临的挑战1. 利益平衡: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生态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
2. 技术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投资。
3. 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综上所述,生态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生态经济的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文结束)。
生态经济毕业论文
生态经济毕业论文生态经济毕业论文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生态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论文将探讨生态经济的概念、原理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经济的概念生态经济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经济学为工具的综合性学科。
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与传统经济学注重经济增长和利润最大化不同,生态经济更加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它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二、生态经济的原理1. 循环经济原理:生态经济主张将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纳入一个循环系统中。
通过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循环经济的实践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2. 生态效益原理:生态经济认为,经济发展应当以生态效益为导向,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生态效益不仅包括环境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3. 公平分配原理:生态经济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防止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寡头垄断。
公平分配可以促进社会公正,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经济的应用1.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农业生产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实践,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 可再生能源:生态经济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气候和环境。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助于经济发展,还有利于能源安全。
3. 生态旅游:生态经济提倡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强调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四、生态经济的挑战与前景生态经济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生态经济论文
生态经济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等纷纷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世界各国人民对生态危机的感受和认识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当代人类迈进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生态经济时代----一个全面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时代。
首先来对生态经济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生态经济概念生态经济简称ECO,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特点生态经济具有时间性、空间性、效率性三大特点。
时间性: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
在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该拥有同等或更美好的享用权和生存权,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空间性: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
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效率性: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
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生态经济内容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
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
创造绿色生态经济论文
创造绿色生态经济论文摘要: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经济系统共同组成的复合系统,是一种绿色生态经济。
森林生态不但可以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建一个永久的森林支持系统,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
我们称这种经济为生态经济。
他是根本解决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是一种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方法。
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使森林生态经济发展装大。
关键词: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林业经济系统,持续发展,法律保障,经济动力,自然动力。
正文:一: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是指由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交织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复合系统,它是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谐相处的产物。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必然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和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经济系统。
这两个子系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组成复杂结构完整,外貌高大的一种陆地生态系统,它具有一般生态系统的含义与特征,但同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又有其极大的优越性。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强大的生产力为人类提供最大量的物质。
森林的存在,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并改变周围环境条件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森林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
.林业经济系统:林业经济系统是指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内部组成部分,各经济成份在各个地区以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
二:创建绿色生态经济的必要性人口激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而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这种绿色经济不但可以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源等等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要素。
而作为这一要素的森林却大面积的减少。
使得人类环境日趋恶化。
自从人类开始在森林中生活,那种纯粹的按天然演替方向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逐步减少,今天,绝大多数的森林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以成为朝着天然演替反方向发展的森林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论文【论文】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论文一、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循环经济作过相关探讨的学者为数不少。
学者们纷纷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来界定和描述循环经济。
例如,张忠华、刘飞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传统的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①施春梅则认为:“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②郭晓岩和王玉辉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域下重新定位了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不仅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种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而且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生存方式。
”③尽管学者们对循环经济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核心内涵却是一致的。
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或者说,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一种具体样态。
事实上,生态经济具有多种具体样态(如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循环经济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读者要再进一步追问生态经济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呢?对此,复旦大学肖巍教授作了深入研究,肖教授在《可持续发展进行时》一书中这样写道:“生态经济就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规律的经济。
生态系统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工艺流程,使自然物质得以多重利用和循环再生。
如果人们能够以高效、循环和友好的方式来利用自然,使之进入生生不息的代谢循环(metabolism,即新陈代谢或物质变换),形成生态化的运作模式;那么,人的经济活动就可以在地球资源的承载范围内进行良性循环,促使人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均衡地、可持续地发展。
”④从肖教授对生态经济的这番论述不难看出,生态经济的核心思想也恰恰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所以说,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的一种具体样态。
生态经济范文
生态经济范文生态经济范文生态经济范文第1篇[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生态化;管理技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快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里进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
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进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能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等硬资源投入的低技术附加值和低管理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集约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要达成集约化的目标就要促进技术的革新。
这里所说的技术革新不仅指的是工艺技术的革新,也包括管理技术的革新。
技术革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游移,增加我国经济可持续进展力量的需要。
技术革新可以促进经济生态化进展。
所谓经济生态化进展是指通过生态理念的渗透使经济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从而使经济逐步演进为生态型经济的一个过程。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经济进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靠程度,降低能源和原料的附加值比重,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减轻产业进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生态化进展。
有学者曾计算,假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能根据硅谷半导体技术的跳动性进展(集成电路进展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速度和集成度提高1倍,价格降低一半)的话,那么汽车将以超音速的速度行驶,而且每一万里耗油将不到1盎司燃料,购买成本将不到25美分。
[1]。
摩尔定律表明,技术创新可以使产业显现出相对传统低技术产业的生态化特征。
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产生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比如,生产1000吨玻璃纤维所需能源只有生产1吨铜的5%,但后者却能比前者制造出更大的效益。
技术创新节省了资源,加强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得单位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依靠和破坏程度日益减小,有助于缓解经济进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可持续进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进展的根本途径。
推荐下载-生态经济论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济的可持续展 2 精品
生态经济论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济的可持续展【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死存亡。
文章认为生态经济应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脉络并通过运用经济理论论证了生态经济进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而提出生态经济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生态现状简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说突飞猛进,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过去五十多年的经济指标显示出经济的巨大进步。
1950年到2000年之间的全球经济增长超过了六倍。
中国的GDP近几年平均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尽管20XX年又来了一场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但这似乎丝毫不影响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乐观态度。
但是,要是注意到生态指标就很难乐观了。
这一方面,每一个全球性的指标,都是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的。
经济政策造成世界经济的超速增长,也正是这些政策正在破坏经济的支持系统———生态系统。
在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地方,由于风和水的侵蚀,目前表土的流失超过了自然过程所产生的新土壤,逐渐减少土地的肥沃程度;供应世界大部分蛋白质的牧场,也经受着过度的压力;过度耕耘及放牧所造成的沙尘暴十分严重;世界性淡水短缺也日益严重……这一切让我们看到,调整全球经济使经济与它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稳定关系是多么的迫切!二、相关概念的阐释(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型的经济都是很重视经济所来以维持与发展的各生态系统诸如渔场、森林、牧场和耕地等的可持续产出的。
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原则是“有关人类经济活动的需求与生态环境资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它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可持续发展经济关注研究关注于经济增长是否实现了“最低的生态代价下的最大效用生产”,是否背离了以最低生态代价和最低社会成本下的实现最大社会产值和社会效益。
(二)生态经济所谓的生态经济,就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机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之需的前景。
生态经济学论文大纲要求
生态经济学论文大纲要求I. Introduction-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its significance-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topic- Objectives of the paperII.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Key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y and economicsIII.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le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ystem in relation to sustainability- Case studies of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in dri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V.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 Importance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ecological economics-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practices on natural resources-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rough ecological economicsV. Economic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services- Methods for economic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mplications of economic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for policy-making and decision-makingVI.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of current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light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grating ecological economics principles into policy-making and governance- Case studies of successful policy implementations based on ecological economics principlesVII. Conclusion- Summary of key findings and arguments- Reflection on the implication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for the future of economics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Final thoughts on the potential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to drive positive change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Ecological economics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study that emphasizes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its focus on addressing the ecological challenges posed by conventional economic practices, while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This paper will delve in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exploring its key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y and economics. Additionally, it will examine the role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in dri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by assessing the current economicsystem and presenting case studies that demonstrate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in this context.Furthermore, the paper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in the realm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It will analyze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practices 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pos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principles.Economic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will also be a focal point, as the paper will explain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services, methods for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such valuation for policy-making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paper, the focus will shift to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It will assess current policies in light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offer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grating ecological economics principles into policy-making and governance. Case studies showcasing successful policy implementations based on ecological economics principles will further support the discussion.In conclusion, the paper will summarize key findings and arguments, reflecting on the implication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for the future of economics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It will emphasize the potential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to drive positive change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ultimately paving the way for a more 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approach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生态经济学论文
生态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浅谈——以甘河工业园区为例院系:财经学院经济学系班级:08经济学班姓名:郭玉萍学号:0806105024指导老师:赵莺燕完成日期:2011年5月30日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浅谈————以甘河工业园区为例摘要:随着甘河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与任务越来越重。
生态工业园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式。
青海甘河滩工业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其它所处的特殊的生态地位,认为青海甘河生态型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是探索和寻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耦合的关键。
青海甘河工业区在资源综合开发、废弃物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环境带来很大危险,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进行生态转型,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关键词: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Ganhe industrial park ,the pressure and task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industrial park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 Eco-industrial park is a new-style organization for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recently developments and the special ecological position of Qinghai Ganhe industrial park ,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model is the key to explore and seek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pling.Qinghai Ganhe industrial park has positively do a lot of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n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 using scrap materials and clean production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e economy. But so far it hasn't completely change "high investment, high consumption and high emissions, difficult circulation, low efficiency" of extensive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bring a lot of environmental risk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must take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establish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Key word: recycle economy Eco-industrial parkEcological development目录1.甘河甘工业园区简介 (1)1.1生态工业园区概念 (1)1.2甘河工业园区发展现况 (2)2.甘河滩工业园区发展生态经济的制约因素 (2)2.1资产专用性投入效益的不确定性 (2)2.2外部性的存在及内部化的困难 (3)2.3产业链、价值链的形成及制约性 (4)2.4循环经济的推动主体和实施主体认识错位 (4)2.5信息不对称带来决策模糊 (5)2.6专项技术支持的困难 (5)3.甘河滩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5)3.1、用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甘河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6)3.1.1.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 (6)3.1.2.生态工业园区具有明显的效益 (6)3.2.甘河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产业链分析 (7)3.3、甘河工业园发展模式———有色金属产业共生型发展模式 (7)3.3.1产业共生型工业园模式 (7)3.3.2实施有色金属产业共生型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 (8)4、建设甘河生态工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 (9)4.1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9)4.2积极开展有色金属产品产业链延伸科研工 (9)4.2.1西部锌业 (10)4.2.2西部铅业 (10)4.2.3西部铝业 (10)4.3开展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静脉产业技术研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10)4.3.1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10)4.3.2进一步开发新材料、新工艺 (10)4.3.3重视静脉产业技术研究 (10)4.4.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11)4.5在园区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活动 (11)5 参考文献 (12)引言:为协调经济的发展,甘河滩工业区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工业区,不断加大投资建设,兴建厂房企业,经济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以西部矿业公司为依托进行开发建设,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区内企业有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百合铝业公司、青海锌冶炼分公司、西部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西部锌业公司、西部铝业公司、西部钢厂、湟水水泥和县属金塔酒业等17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建材为支柱的三大工业体系。
生态经济发展论文
生态经济发展论文一、生态经济的特征第二,协调性特征。
协调是一种普遍规律,无论在自然社会还是人类社会,都起着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存在协调,才可以表现出整体效应,才能反映出1+1>2,但协调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人类不仅要懂得正反馈还要懂得负反馈,既要懂得加也要懂得减,因为在一个系统里只有有加有减才能保证它是最稳定的,才能得到良性循环。
如一个地方若鸟很多,那就会使虫很少,而虫一少,树就长的好,进而就为鸟创造了更好的生存条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里有一个负那就是虫少了。
假如虫多了,那就会使树少,鸟也就没了生存条件,那这个系统里就不稳定了。
第三,循环性特征。
整个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循环,而这种循环也是其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的,在这一点上,外力的作用很是有限,但人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干预这种循环的进行,由此也才形成了“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的概念。
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惟独生态没有形成循环。
而生态经济则要求必须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因为如果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就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而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此外,生态经济还具有一定的新的价值特征。
生态经济在考虑自然时,已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仅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生态经济这些特征的存在,就要求人类在采取经济发展手段时,必须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路径,进而实现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生态经济的路径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步,但是这两个化带来了突出的生态矛盾问题。
生态经济论文
生态经济论文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跨学科领域,它以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它旨在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重,生态经济学已逐渐成为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篇文章将探讨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念、特征以及生态经济学的应用和未来展望。
一、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念生态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新的理念,它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环境价值理论和生态效益等。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满足当前的需求的前提下,保持和提高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生态经济学中,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经济增长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环境价值理论是指环境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可以被看做是资源和工具的一种形式。
在生态经济学中,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的价值,让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实现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生态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优先目标,产生的经济效益要与环境效益相协调。
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生态经济学的特征生态经济学的特征主要包括环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技术合理应用。
首先,生态经济学强调环保,要求我们在进行生产和消费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积极探索清洁生产、企业自愿减排等方法来达到排放标准;其次,生态经济学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特征主要体现在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经营方式等方法达到资源的持久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这是因为,资源的短缺和过度消耗是造成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
第三,生态经济学还强调技术的合理应用,该特征主要体现在将先进技术、环保型技术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等领域,以降低生产和消费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生态经济学的应用生态经济学主要应用于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经济学的应用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满足社会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美好愿望,而且还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经济学论文
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授课教师:
院系:
姓名:
学号:
我国21世纪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了合理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
可见,从理论上认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分别阐述三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
对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存在着多种争论。
一派观点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如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从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出发,断定人口生产是决定社会生产运动的主要力量。
凯恩斯认为人口减少将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停滞,人口增长则会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勃斯鲁普也认为人口增长可以刺激资本需求,产生明显的人口“推进力”和“发明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因此,人口增长可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另一派观点则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具有负相关关系,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障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都与人口迅速增长有关,如饥饿、贫困、文盲、失业、经济停滞等等问题。
以美国著名学者D.L.梅多斯为代表,他认为一切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都呈现出经济发展决定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阻碍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还是反向抑制作用,并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人口增长是有利于还是有害于经济增长,这要视具体情况和环境而定。
因为人口增长会带来就业和生活需求压力,加速世界的工业化过程和技术进步,与此同时,人口规模和增长的不适,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以前,人口增长对经济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那时世界各国人口密度并不大,未开垦的土地资源还比较丰富,人口增长并没有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障碍,也没有哪个国家政府去推行人口控制政策,人为地限制人口的增长;相反,倒还有不少国家采取鼓励人口生育政策。
后来随着人口急剧增加,使得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自然资源迅速减少。
在这种形势下,人口增长对经济造成的压力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
可见,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经济发展不是在任何时期都是不利的。
只是到了现在,世界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地球不可再生资源变得越来越少,人类居住环境越来越恶劣时,人口增加才变成一个问题。
当然,这里所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因为当今世界人口激增,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却很低,有的发达国家的人口甚至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
当然,发达国家也有人口问题,即人口老龄化问题。
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也不是经济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但是,不可否认,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的障碍。
高速人口增长对粮食供给产生了重大的压力对于大多数人口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问题的确是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非洲一些国家尤为严重。
饥荒时刻在威胁着这些国家,这固然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内战),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
结果,缺口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用越来越多的外汇进口粮食。
赡养负担沉重,耗费了大量的可用于发展的资源人口的迅速增长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化,使儿童人数在总人口的比重急剧上升,导致赡养负担加重。
被赡养人口目前很少在产出供给方面作出贡献,但对消费品和社会基础设施产生了很大的需求。
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净消费者。
如果赡养负担太重,一个社会将要把很大部分资源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要花费大量的资源生产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这样用于发展的资源就会大大减少。
人口增长迅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居住的环境日益恶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甚至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
人口增长过快,为了养活这些新增的人口,人们被迫开垦更多的耕地,使大量的森林被毁灭,导致生态失衡,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人口增长快使得每个农民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为了增加产量,他们被迫在耕地上大量地施用化肥和杀虫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并且使江河湖泊遭受污染。
二、资源与发展的关系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的自然资源的多寡与经济发展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例如,西蒙·库兹涅茨指出:经济增长不可能受到自然资源绝对缺乏所阻碍,理由是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可以从别的国家进口。
因此,资源贫乏的国家的经济增长不会受到资源短缺的约束。
世界发展到今天,自然资源消耗得很厉害,不可再生资源存量变得越来越少,可再生资源也被过度使用了,使之再生能力大大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了,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来消耗资源,经济发展能持续多久。
早在19世纪初,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就对持续的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表示过悲观主义的观点。
他们认为,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由于边际报酬递减的作用,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将会导致边际劳动生产率持续下降,致使粮食的供给不能满足人口增长所引起的对粮食的需求。
麦多斯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不制止目前这种增长趋势,人类社会在2100年以前的某个时间将会崩溃。
人们的直觉是,既然能够开采的不可再生资源存量是有限的,环境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可耕地的数量是有限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是有限的;而另一方面,人口增长是无限的,对资源的派生需求是无限的,那么,这个小小的地球理所当然的在未来是不可持续的。
三、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行,环境的急剧退化已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越来越明显的危害。
一方面贫困化是经济发展缓慢和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是发展的危机;而贫困本身导致环境恶化。
那些贫穷饥饿的人们为了生存,往往破坏他们附近的环境:他们砍伐森林、在草原上过度地放牧、过度使用贫瘠的土地,越来越多的人涌人已经拥挤不堪的城市。
这些变化的累积性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使贫困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灾难。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环境恶化。
在世界的某些地区,特别是5O年代中期以来,增长和发展大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带来这些进步的许多产品和技术具有较高的原料和能源消耗率,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给环境的影响比人类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大。
因此,今天的环境挑战既来自经济缓慢增长,也来自经济的快速增长。
为此,为了保护环境,必须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经济增长;但是,增长本身是不够的,增长的果实还必须使贫困人口受益,因此,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必须有公平的分配。
另一方面,不计任何资源耗竭和环境退化的增长是有害的,不可持续的。
因此,有必要提高增长的质量,即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环境与发展不一定是对立的,它们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如果政策使用得当,它们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也就是说,既可以促进发展又可以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例如,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减轻贫困的政策,鼓励更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政策,鼓励采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技术的政策,对资源使用(如水)适当定价的政策,等等。
当然,有些环境保护政策可能会暂时影响经济增长,但是,从长远观点看,它们是有利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