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集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一面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一面教案4

七年级语文一面教案4

《一面》教案设计一、引言及背景介绍。

1. 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短暂的邂逅,但由于时间短暂,有时会形象模糊,有时会踪迹全无,而那留在记忆深处,往往都是人生的精华!那么今天,我们就用心感受一下,作者阿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去倾听他向我们讲诉那异常珍贵的一面吧。

2. 鲁迅逝世前四年,即1932年,怀着对无产阶级的坚定信念,他写了一系列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的诽谤。

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36年10月19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作者正是怀着这种悲痛的心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的情景。

3.速读全文,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a)本文记叙的顺叙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顺序;表时间的词: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b)本文记叙的是谁见谁一面?为什么以“一面”为题?(A、阿累见鲁迅先生一面;B、一方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突出主题,表时间的短暂,却能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可见鲁迅精神感人之深。

)c)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事件。

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个中午地点:内山书店人物:鲁迅先生、“我”、内山老板事件:鲁迅先生荐书、赠书起因:“我”到内山书店等车、躲雨经过:“我”渴望得到鲁迅译得《毁灭》,却无钱购买结果:鲁迅低价卖书并赠书给“我”3.小结。

作者阿累当时只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一个普通汽车售票员,可鲁迅先生却能够亲自接待并低价卖书、赠书,可见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爱护。

这正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真实写照。

同学们课外收集有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方面的故事。

一面鲁迅 低价卖书并赠书 阿累 受到巨大精神鼓舞关心进步青年 化悲痛为力量 继续前进第二课时一、引言。

同学们,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去世,使人们陷入了巨大有悲痛。

一面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面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巩固练习环节布置
布置作业: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加深理解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拓展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小结与作业布置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 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 学知识
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同时也 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教学效果反思与改进方向确定
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 现和反馈,评 估教学效果是 否达到预期目

教学方法反思: 分析所采用的 教学方法是否 有效,是否能 够引起学生的 兴趣和积极性
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具体 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和情感体验。
任务驱动法: 通过布置任务,
引导学生主动 探究、合作学 习,提高学习
效果。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具体 案例,帮助学 生理解抽象概 念和原理,增 强实践能力。
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营 造良好的课堂 氛围,促进知 识传递和交流。
重点字词解释及辨析
辨析:对近义词、形近字等进 行辨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句,让 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字词的用

重点字词:掌握课文中的生 字词,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 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
知识
文学手法及语言特色分析
文学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和场景
重点与难点:指出课文中的重点和 难点内容,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 地加以讲解和引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面》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面》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面》教案教学目的一、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二、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教学设想一、鲁迅的肖像描写和他对“我”的影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本文语言生动,饱蘸感情,而且意境集中。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以及旁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领悟、自得。

三、补充有关背景,以便分析课文。

四、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二、课内预习;三、研习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

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

”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今天,我们要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

(加黑字板书,下同)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虐( )待摩suō( )jiǒng( )相抖擞( ) 颓( )唐chóu chú( ) 不能自yǐ( )2.口头回答“理解·分析”中的第一、三题。

提示:第一题见课文;第三题(C)。

三、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8节1.根据“揣摩·运用”中的第四题,阅读有关内容,并在书上作标记,准备口述以下问题。

(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提示: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一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特别是在初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因此,针对初一学生的语文教学非常关键。

在这个时候,教师需要设计适合初一学生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承读的含义,并能准确地解读出文中的承读内容。

2.了解语文中的口语化表达方法,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

3.掌握一到两篇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

4.了解诗词创作的过程,能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巧妙地运用诗歌的语言表达感受。

5.加深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承读的含义及承读的类型。

2.古诗词的朗读技巧。

3.诗词创作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1.如何将承读的技巧结合到阅读当中。

2.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放音乐、幻灯片等方式,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积极性。

2.新课讲解(30分钟)(1)概述承读的含义。

指导学生分析什么是承读,以及承读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2)讲解口语化表达方法。

将口语化表达方法分为口语化词语和标点语气,重点详解各类语气及其在语文中的应用。

(3)朗读技巧。

介绍几种古诗词的朗读方式,并将朗读技巧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语文学习中。

(4)诗词创作。

通过分析几首现代诗的分析,让学生体会诗词创作的过程,并尝试自己创作诗词。

3.设计实践环节(45分钟)(1)教师将一篇篇名为“山之清”或“水之清”的古诗词天窗留给学生进行朗诵,让学生尝试通过朗读的方式,体味诗词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己探讨诗词创作的过程。

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感受语词之美。

4.总结环节(10分钟)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学生表现出的不足,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

一面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一面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一面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一面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1一面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是一项需要教师深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作。

本文将结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教材,设计一节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文课。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准确理解并朗读课文。

(2)能理解并掌握人称代词、定语从句、描写人物特征等知识点。

2、能力目标(1)能够自主研读思考、连贯表达,提高综合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能够自主学习,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尊重,促进情感教育。

二、教学内容教材:苏教版《中华好词·人大读书》第十课《这是一张什么样的面孔?》三、教学重点1、明确人称代词的用途与种类。

2、掌握定语从句的从句形式和特点。

3、理解描述人物的描写技巧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1、根据语境正确选择人称代词,并理解其具体含义。

2、通过翻译句子来理解定语从句的作用和语法结构。

3、在文本中找出并分析作者对主人公的描写,发现描写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多媒体辅助授课法3、讨论互动式教学法六、教学手段1、黑板2、多媒体教学仪器3、课件4、教学文本七、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组黑白人脸图像,引导学生想象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经历,让学生体会文字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准备开始学习本课内容。

2、整体呈现(15分钟)教师精选文本中经典段落进行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和音频,配合语音朗读、视频演示和动画效果等,让学生对整篇文章做一个扫描性的了解,并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3、重点讲解(15分钟)教师着重解释人称代词、定语从句和描写技巧等知识点,通过多组例子,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人称代词、理解定语从句的概念和结构、理解描写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一面初中语文课文语文教案

一面初中语文课文语文教案

一面初中语文课文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特殊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练习:设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掌握其含义。

2. 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一 面9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一 面9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一面9篇一面 1奋斗的另一面指的是消极适应或适应环境也是奋斗的组成部分。

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奋斗的另一面”的含义,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下面由小编为你带来关于奋斗的另一面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地勇往直前。

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学生们很惊奇,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

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笑呵呵地说:“在我看来,奋斗包含两个层面——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

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

”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个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闹。

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

”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

“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

”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

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奋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

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

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

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

好了,祝你们奋斗成功。

”1.阅读全文,认真想想“奋斗的另一面”指的是什么。

2.研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想教授说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一面初中语文课文语文教案

一面初中语文课文语文教案

一面初中语文课文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常用表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教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 讨论课文深层含义:(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6. 写作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第十九课《一面》教学设计

第十九课《一面》教学设计

第十九课《一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咼尚品格。

【情感与思想】体会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 「冃。

【拓展与延伸】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如《给颜黎民的一封信》等。

【重、难点突破】这“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

这“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是篇课文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我们有一面之缘的人真可谓是千千万万,可是能够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却是微乎其微,甚至是没有。

然而,一位普通工人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却给他留F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以至在四年后,鲁迅先生逝世之际,他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这“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板书:一面、初读课文,思考:这“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学提示:先讲这个问题是为了下面把全部精力用来学习课文重点部分上。

估计学生基本都能够找出相关的句子“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但对于句子的理解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采用讨论的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只是做适当的点拨。

教学参考: 影响:“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

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注:这里的“鲁迅先生”其实是指他在遭受了旧社会的千万种打击之后仍然坚强地与旧社会做斗争的精神,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鲁迅本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新人教版)课前预习:1、认识并掌握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困窘.摩挲.颓.唐恣.情陡.然不能自已踱.步地窖.赫.然镶嵌.捻.断抖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匆匆之间,记忆长河掠过多少陌生面孔;匆匆之间,茫茫人海留下几多美好回忆。

那一面,似流星划过天际;那一面,似甘泉滋润心间。

时光把我们拉到1932 年的秋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对一名进步青年无私关怀的高尚品格,去领略一下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吧。

二、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背景链接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

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

”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2、讨论文章结构,概括段意。

全文共43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二部分():3、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生回答后明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五、再读课文,初感人物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

2、齐读这些句子。

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据我们找到得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鲁迅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吗?3、自己再读读这几句句子,刚才我们说这六句的相同点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外貌特点,那么这些句子又有什么不同点吗?同桌交流。

(提示:这几次描写作者和鲁迅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六、布置作业结合背景,思考一下鲁迅先生“瘦”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问题:1、鲁迅先生“瘦”的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或者学过的知识说一说。

2024年《一面》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4年《一面》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4年《一面》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一面》优秀教学设计1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1、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

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反馈交流。

8、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教案初中

一面教案初中

一面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草原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领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魅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草原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写作手法。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生字词的用法和词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6.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2、通过揣摩文章的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鲁迅先生与广大劳苦大众呼吸相通,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他与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革命意志。

培养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法。

2、了解语言的感情色彩,以及叙议结合,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一次面就记忆深刻,无法忘记的人呢?如果有,请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回答,谈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见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后给他留下的印象而写的,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一起回答:鲁迅)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看他为什么只见到鲁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

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

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

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

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

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

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

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

1983年离休。

2、关于鲁迅鲁迅(1881.9-1936.10),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

《一面》教案(2)(七下语文李翠玲325)

《一面》教案(2)(七下语文李翠玲325)
③表现性格。如果只是为了人物外貌而写人物外貌,就会失去外貌描写的目的和意义。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
3、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6、作者是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赠书给他,这表明鲁迅具有怎样的品质?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板书)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阅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加深对于鲁迅先生人格的理解。
五、反馈练习
运用一段外貌描写刻画一下你身边的同学,看谁最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回答交流
小组讨论
回答交流
4、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怎样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呢?
(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5、用适当的议论来深化人物性格
作者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是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这些称呼有何深刻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同志:志同道合
(1表示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2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顽强战斗。进一步显示“一面”给“我”的精神力量。)
③文尾中“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对鲁迅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不能自已”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习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一面”对作者的深刻影响。
教师活动和教学重点内容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教材: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中的诗歌《一面》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一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你们是否听过贺知章的诗歌《一面》?对于这首诗,你们有什么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

Step 2:诗歌理解(15分钟)教师出示诗歌《一面》的全文,并指导学生逐行阅读。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和意义。

Step 3: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贺知章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提醒学生在诗歌中体会古人的情感和赞美。

Step 4:语言感知(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一面》,并分析诗歌中的优美的语言和韵律。

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所表达的美感。

Step 5:学以致用(15分钟)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观察,写一首赞美自然或祖国的诗歌。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分享。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诗歌是一种美的表达形式,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欣赏和创作诗歌。

Step 7:课后作业(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背诵并写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贺知章的其他诗歌,并分析他的诗歌表达和情感。

2.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的比赛,展示自己的诗歌才华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集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内容:一面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

3、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4、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3、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表现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