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执业中药师考试辅导: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大纲要求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001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1.药物配伍变化研究的目的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一、药物配伍变化与配伍禁忌的含义药物配伍变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后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
药物配伍禁忌: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药物配伍变化。
研究目的:根据药物及其制剂组方的性质和作用——分析了解可能发生的配伍变化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当而造成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预防医疗与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1二、药物配伍应用的目的满足临床预防或治疗合并症(兼病或兼证)需要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相须、相使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吗啡+阿托品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磺胺药+甲氧苄氨嘧啶(TM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Q:合理配伍——预防治疗、协同增效、降低毒副、拮抗作用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2三、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1.中药学配伍变化配伍理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2.药剂学配伍变化——发生于体外物理配伍变化化学配伍变化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33.药理学配伍变化(疗效学配伍变化、体内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于体内药理学配伍禁忌:疗效降低或消失,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协同作用:复方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拮抗作用:含钙类的制酸中药+阿司匹林/水杨酸毒副作用:甘草+洋地黄强心苷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4第二节药剂学的配伍变化学习要点:1.物理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2.化学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3.注射剂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一、物理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后在制备、贮存过程中,发生分散状态或物理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制剂质量的变化。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
一、接收处方
1. 药师从患者手中接收处方。
2. 药师应对处方进行完整性、清晰度检查,检查是否存在修改痕迹、涂改不清等状况。
如有问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澄清问题,确保处方无误。
二、审阅处方
1. 药师应仔细审阅处方,核对处方的药味、剂量、用法等是否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及临
床用药规范。
2. 药师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超剂量、超范围用药、配伍禁忌等潜在用药安全问题。
3. 如有疑问或发现错误,药师应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请医师进行修改或更正。
三、准备药物
1. 根据审阅无误的处方,药师开始准备药物。
2. 药师应按照处方上的药物顺序,将所需药物逐一取出。
3. 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等,药师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四、称量药物
1. 药师使用标准的天平或称量器具,对每种药物进行准确称量。
2. 称量时应注意保持准确性,确保每一种药物的剂量与处方要求一致。
五、调配药物
1. 药师将称量好的药物按照处方要求进行混合、搅拌等操作。
2. 在调配过程中,药师应注意防止药物污染,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3. 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研磨、混合等,药师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六、检查核对
1. 调配完毕后,药师应对已调配的药物进行最终检查核对。
核对的内容包括药物种类、数量、剂型等是否与处方要求一致。
2. 药师应特别注意检查是否存在遗漏或错误,确保调配的药物完全符合处方要求。
七、包装药物
1. 药师根据处方要求将调配好的药物包装在适当的容器中。
包装材料应符合药品包装管理规定。
方剂的配伍原则及临床加减变化
疟疾---主用常山等 “因病选药”可以提高用药的针对性,临证辨病
名,识病性,因病选药,成为组方的基础, 是对辨证论治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第三节 方剂的加减变化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方剂加减变化的意义
临证不依病机、治法选用成方,谓之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有方无法” 不据病情加减而墨守成方,谓之 “有方无药” 因此,在临床运用成方时,应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年龄 长幼、四时气候、地土差异,以及病情变化而灵活加 减,做到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师其方而不泥其药”
附子——补火助阳而能温经逐寒,治亡阳证,阳 虚证,寒痹症
石膏——清泻肺热而能透热治温热病气分实热 证,肺热喘咳证
桃仁——活血而能逐瘀下行,治瘀血阻滞证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因证配伍强调把握疾病的阶段性矛盾,多环 节和动态调节,是“异病同治”的基础。
治标为主的对症选药组方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症是组成证候的单位和辨识证候的重要证据,一个 证由多个相关症状所构成。
尽管单个症状对于疾病证候只有部分意义,在构成 证候的症状群中,不同症状对于证候内在本质的反 映程度也不完全相同,但症状的轻重常常能反应证 候的变化和病情的缓急,或对证候的形成、发展起 到重要的作用。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对症选药举例: 仙鹤草——止血 蛇床子——止痒 麝香——开窍 元胡——止痛
标本兼顾的因病选药组方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不同的疾病有贯穿其全过程的病因病机,有 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 因病选药也是中医临床思路之一,在长期医 疗实践中也积累了针对某些病的有效方剂, 这些方剂往往是标本兼顾的。如: 天台乌药散—治疝气。
天台乌药散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组成:乌药 木香 小茴香 青皮 川楝子;槟榔 ; 高良姜 巴豆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小肠)疝气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考试重点: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要点内容物理学的配伍变化概念:物理学的配伍变化是指药物配伍时发生了分散状态或其他物理性质的改变,如发生潮解、沉淀、液化、结块和粒径变化等而造成药物制剂不符合医疗和质量要求。
物理配伍变化属于外观变化,若改变条件还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溶解度改变:包括制备、提取过程发生溶解度改变、盐析、增溶、吸附等现象。
例如氯霉素注射液(含甘油、乙醇或丙二醇等)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中时通常析出氯霉素。
但当输液中氯霉素的浓度低于 0.25% 则不会析出沉淀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①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如中药的颗粒、干浸百以及某些无机盐类、酶等含结晶水的药物相互配伍肘,药物易发生吸湿潮解②能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药物配伍时,可发生液化而影响制剂的配制。
但冰片、梅脑与薄荷脑混合时产生的液化不影响疗效③颗粒剂、散剂由于药物吸湿后而又逐渐干燥会导致结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混悬剂、李L剂中分散相的粒径变粗,或凝聚或聚结而分层或析出化学的配伍变化概念:化学的配伍变化系指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分解、聚合、取代等)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产生变色、沉淀、产气、发生爆炸等现象(1)浑浊或沉淀:1.pH改变产生沉淀:例如 20% 磺胶口密咙铀注射液 C pH 为 9.5~11 ) ,与 10% 葡萄糖注射液 C pH 为 3.5~5.5) 混合后,可使磺胶峪睫析出结晶。
酸性药物盐酸氯丙嚓注射液同碱性药物异戊巴比妥纳注射液混合,能发生沉淀反应。
水杨酸锅内或苯巴比妥铀水溶液因遇酸或酸性药物后,会析出水杨酸或巴比妥酸2.水解产生沉淀:如硫酸铸滴眼液,苯巴比妥制水溶液3.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大多数生物碱盐的溶液,当与腆、腆化仰、草案酸、乌洛托品等相遇时能产生沉淀等。
黄苓背和黄连素在溶液中能产生难溶性沉淀4.复分解产生沉淀:①如硫酸续遇可熔性的钙盐、碳酸氢纳或某些碱性较强的溶液时均产生沉淀②硝酸银遇含氧化物的水溶液,即产生沉淀(2)变色:如含有盼经基的药物与铁盐相遇,可使颜色变深①生素 C 与烟航肢,即使干燥粉末混合也会变色②多巴肢注射液与碳酸氢铀注射液配伍后会逐渐变成粉红至紫色③氨茶碱或异烟胁与乳糖混合变成黄色(3)产气:如碳酸盐、碳酸氢铀与酸类药物配伍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①澳化锁、氧化钱或乌洛托品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澳化锁和利尿药配伍,产生氨气②乌洛托品与酸类或酸性药物配伍,产生甲腔(4)发生爆炸:如硫与氧化饵,甘油与高锚酸例,强氧化剂与葡萄糖或煎糖等(5)产生有毒物质:如含朱砂的中药制剂不宜与还原性药物如澳化纳、澳化仰、腆化锅、E化僻、硫酸亚铁等配伍(6)分解破坏、疗效下降:①维生素 B'2 和维生素 C 合用,维生素 B'2 的效价显著降低②乳酸环丙沙星与甲硝瞠混合,甲硝略的浓度下降③红霉素乳糖酸盐与葡萄糖氧化铀注射液配合,红霉素乳糖酸盐的效价降低药理学的1.概念:药物合并使用后,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受体作用或体内过配伍变化程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的强度和性质、毒性、副作用等有所改变2.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系指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后,使药物作用增加协同作用可分为增强作用和相加作用3.拮抗作用:拮抗作用系指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后,使作用消失或减弱4.增加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系指药物配伍后,增加副作用或毒性5.总结:药物的相互作用,有些不利于治疗,如异烟月井与麻黄碱或阿托品合并应用,使副作用加强 :而有些则有利于治疗,如磺胶类药物与甲氧书氨啼院合并使用,疗效显著加强在葡萄糖溶液中不能加入下列药物 : 氢化可的松、氨茶碱、卡那霉素、新生霉素、可溶性磺胶药、华法林等 : 有的药物只有在滴注不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方可加入,例如甲氨西林滴注不超过8小时:氨书西林滴注在4小时以内:生理盐水中不能加入两性霉素B。
中药药剂学:药物配伍变化
含义药物配伍变化又称药物配伍相互作用,系指药物配伍后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
而配伍禁忌仅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
中药学的配伍变化(1)中药处方的组成原则:一张完整的处方包括君、臣、佐、使四个方面。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处方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即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即:①佐助药;②佐制药;③反佐药。
使药有两种意义,即: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处方中君药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以外,臣佐使药则根据病证情况、治疗要求及药物功用而定,可以缺其中某项或一药任多职。
(2)配伍方法:中药处方按上述君、臣、佐、使原则组成外,在具体用药上还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讲究配伍方法,按“七情”配伍理论配伍。
(3)中药配伍禁忌:系指中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
“七情”配伍中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
一般认为十八反、十九畏(恶)是中药配伍禁忌的具体内容。
药理学配伍变化药理学的配伍变化又称疗效学的配伍变化,系指药物受合用或先后应用的其他药物、附加剂、内源性物质或食物等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发生变化。
药物的这些相互作用,有的有利于治疗,有的则不利于治疗。
药物配伍应用后在体内相互作用,出现疗效降低或毒性反应而影响治疗,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则属于药理学的配伍禁忌。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其生理效应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协同作用:系指两种药物合并使用后能使药物作用增加。
(2)拮抗作用:系指两种药理作用相反的药物合并使用,使作用减弱或消失。
(3)增加毒副作用:某些药物配伍后能增加毒性或副作用,则不宜配伍使用或慎用。
药剂学的配伍变化药剂学的配伍变化系指物理或化学的配伍变化,是在药品用于病人之前发生的变化。
对于造成使用不便或对治疗有害而又无法克服的,则属于药剂学的配伍禁忌。
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
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在药物治疗中,不同药物的配伍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药物配伍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药物治疗。
一、药物配伍的基本原则药物配伍的基本原则是互不干扰、相互协同。
互不干扰是指药物之间相互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或相互干扰药物的疗效;相互协同是指药物之间可以增强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因此,在选择药物配伍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患者的病情等因素。
二、药物配伍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 药物相互作用问题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改变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在药物配伍时,应避免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处理方法:1)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选择不会相互作用的药物进行配伍;2)遵循药物的使用说明,避免使用具有相同代谢途径的药物;3)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配伍方案。
2. 药物相互干扰问题药物相互干扰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之间在体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导致药物的疗效受到影响。
在药物配伍时,应避免出现药物相互干扰的问题。
处理方法:1)避免药物之间的直接接触,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输液管道或不同的输液泵进行分开输注;2)避免药物的光敏性,如避光保存、避免与光敏药物共同使用;3)合理选择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减少药物相互干扰的可能性。
3. 药物剂量调整问题在进行药物配伍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
不同药物的剂量调整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1)遵循药物的使用说明,按照药物的推荐剂量进行配伍;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特征进行剂量调整,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减少药物的剂量;3)定期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行剂量调整。
三、药物配伍的注意事项1.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干扰,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影响药物的疗效;2. 合理选择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3. 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配伍方案;4. 注意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用药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5. 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避免药物的变质或降解。
中药药剂学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变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后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
1.药物配伍应用的目的★:①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如相须、相使配伍。
②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如用吗啡镇痛时配伍阿托品,可消除吗啡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及对胆道、输尿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如相畏、相杀。
③减少或延缓耐药性。
如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啶(TMP)、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联用。
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1)中药学配伍变化:君臣佐使。
七情配伍。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
服药饮食禁忌。
2)药剂学配伍变化★:药物及其制剂进入机体前发生于体外的配伍变化。
3)药理学配伍变化(疗效学配伍变化、体内药物相互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使用后,导致其体内过程的改变而引起疗效的变化。
药理学配伍禁忌:出现疗效降低或消失,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
药物的配伍变化既可发生于体外,也可发生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中。
药剂学配伍变化:1.物理的配伍变化★:药物在配伍制备、贮存过程中,发生分散状态或物理性质的改变。
产生的原因:浑浊、沉淀或分层。
吸湿、潮解、液化或结块。
吸附。
2.化学的配伍变化★:药物及其制剂因配伍使成分相互间发生氧化、还原、分解、水解、取代、聚合等化学反应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
产生的原因:1.浑浊或沉淀--pH改变;成分相互作用。
2.变色。
3.产气。
4.发生爆炸。
成分间相互作用的配伍禁忌。
如朱砂(朱砂安神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药物(如溴化物、碘化物、硫酸亚铁等)配伍,会导致胃肠道出血或发生严重的药源性肠炎。
3.注射剂的配伍变化:1)分类:药理的配伍变化。
可见的配伍变化(浑浊、沉淀、结晶、变色、产气)。
药剂的配伍变化。
不可见的配伍变化(肉眼观察不到)。
2)主要原因:溶剂组成的改变。
pH的改变。
缓冲容量。
原、辅料的纯度。
成分之间的沉淀反应。
盐析作用。
混合顺序及混合液浓度。
预测配伍变化的实验设计与方法1.预测配伍变化的实验设计:1)预测项目与结果。
中药调配操作方法
中药调配操作方法中药调配是指根据中药学理论和临床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多种中药配伍成方剂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发挥中药的疗效,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药调配有三个基本原则:同类药配伍相合、异类药避免混用、根据病情选用剂型。
同类药指的是功效相同或相似的中药,如多种清热药、活血药等。
同类药的配伍要遵循“温寒相激、寒凉相消、辛散疏导、苦泄通腑”的原则。
异类药则指功效不同或相反的中药,如化湿药与温里药、活血药与补血药等。
异类药的配伍要避免发生相互制约、干扰疗效的情况。
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剂型也是调配中药的重要原则,如外用、口服、煎服、煮服等。
中药调配的方法有几种:一是单味药调配法,即将单一草药制成剂型,如煎汤、膏剂、散剂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疾病或单味药疗效较好的情况。
二是复方药调配法,即将多种药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疾病较为复杂或需要多种中药协同作用的情况。
三是药物配伍法,即将多种中药分别煎煮,再将煎煮液混合使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分开煎煮的中药,以充分发挥药材的药效。
四是调配药物与辅料的方法,即将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辅料与中药一起配伍使用,如蜂蜡、植物油、蜜糖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增加药物特性或改善口感的情况。
在中药调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优质的中药材,如要求按照药典的规定进行采集、炮制和贮存。
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方剂的疗效。
二是仔细计算药材的用量,遵循方剂的配伍比例。
不同药材的用量要根据其药性和功效的需求来确定。
三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如饮片、散剂、煎剂等。
不同的剂型对药效和使用方法有所不同,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
四是正确操作中药煎煮设备,如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烹饪时间和火力。
不同的药物煎煮时间和火力要求各不相同。
五是遵循药物的服用方法,如进食前或后服用、空腹或饭后服用等。
服用时间和方法直接关系到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调配是一门复杂而独特的技术,需要具备扎实的中药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答案解析)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答案解析)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属于药剂学的化学配伍变化的是A.变色B.粒径变化C.分散状态变化D.某些溶剂性质不同的制剂相互配合使用时,析出沉淀E.潮解、液化和结块2、药物配伍应用的目的不包括A.减少不良反应B.利用相反的药性或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C.是药物之间产生拮抗作用,增强疗效D.减少毒副作用E.减缓耐药性的发生3、下列属于药剂学的物理配伍变化是A.产气B.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C.变色D.分解破坏、疗效下降E.发生爆炸4、某些含非水溶剂的制剂与输液配伍时会使药物析出,是由于A.溶剂组成改变引起B.pH值改变引起C.离子作用引起D.研析作用引起E.直接反应引起5、煎煮过程中药物溶解度的改变属于A.物理的配伍变化B.化学的配伍变化C.生物学配伍变化D.溶剂配伍变化E.药理学配伍变化6、以下不是药剂学配伍变化实验与处理方法的是A.可见的配伍变化试验和变化点的pH值测定B.稳定性实验C.临床用药人群的调整D.改变调配次序或调整溶剂E.改变剂型或改变药物二、配伍选择题1、A.变旋B.晶型转变C.水解D.氧化E.聚合<1>、导致制剂中穿心莲内酯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2>、导致制剂中黄芩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3>、洋地黄酊剂制备时多采用70%乙醇浸出,其目的之一就是防止药物<4>、制剂中药物有效成分具有酚羟基结构者易被2、A.中药学配伍变化B.药理学配伍变化C.注射剂的配伍变化D.物理的配伍变化E.化学的配伍变化<1>、药物及其制剂因配伍使成分发生氧化、还原、水解、聚合等化学反应而导致药物成分的变化<2>、药物在配伍制备、贮存过程中发生分散状态和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影响药物质量的变化<3>、“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和“七情配伍”理论<4>、即可发生于体外,也可发生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中3、A.协同作用B.拮抗作用C.酶促作用D.化学配伍变化E.物理配伍变化<1>、药物在配伍制备、贮存过程中,发生分散状态或物理性质的改变为<2>、药物成分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分解、水解等化学反应导致成分的改变是<3>、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使药物作用增强的是<4>、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使药物作用减弱的是4、A.水解B.成分相互作用C.气体D.变色E.pH值改变<1>、含鞣质的中药(如五味子)及其制剂与抗生素(如红霉素)配伍,生成沉淀物是由于<2>、.碳酸氢钠或氧化镁粉末能使大黄<3>、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或利尿药配伍可产生<4>、硫酸锌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生成沉淀是由于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药剂学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是A.变色B.产气C.混浊、沉淀或分层D.吸湿、潮解、液化或结块E.吸附2、化学的配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A.pH的变化而析出沉淀B.成分相互作用产生沉淀C.化学反应产生有色成分D.强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爆炸E.分解反应产生气体3、按药物的特点及临床用药情况,配伍变化的类型有A.中药学配伍变化B.物理学配伍变化C.化学配伍变化D.药剂学配伍变化E.药理学配伍变化4、常见的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有A.改变剂型B.改变存储条件C.改变溶剂D.改变调配次序E.调节pH5、中西药物配伍禁忌主要表现有A.产生难溶性螯合物或复合物,降低药效B.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或增加毒性C.酸碱中和,降低药效D.酶促作用,降低药效E.酶抑作用,增强毒副作用6、下列属于药剂学配伍变化的试验方法的是A.可见的配伍变化实验方法B.测定变化点的pH值C.稳定性试验D.成分含量的变化E.新生物的鉴别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化学的配伍变化系指因药物及其制剂配伍,成分相互问发生氧化、还原、分解、水解、取代、聚合等化学反应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
中药处方的组成、变化及正确用法
中药处方的组成、变化及正确用法(一)处方的组成意义中药处方是在运用单味药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两味以上药物相互配伍组合而成的。
处方不是药物的任意堆砌,它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结构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学知识的积累,治疗经验的总结,人们逐渐懂得了两味药或多味药配合成处方的优势,并研究出了一套优化组合药物的处方方法,这是药物治疗的重大发展与提高。
临床处方多为中医师为患者“量体裁衣”的复方,其处方组成具有以下意义。
1.增强疗效数味药有选择的配伍组方,可以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提高原有的疗效。
这种药物疗效的增进,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仅是单纯在有效价的量上的积累,另一种则由于协同作用而大大地超过单味药的量与质的总和。
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此意。
余在临床需要凉血止血,治疗便血、痔血和脓血便时,常将地榆炭与槐花同用;在治疗气虚病症时,常将炙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同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疗效。
2.减低烈性和毒性大多数中药是可以安全服用的,但部分中药有一定的毒性,单味大剂量运用时尤为明显,余在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的风寒痹痛喜用《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减,经验方中川乌、草乌、细辛具有麻醉止痛作用,虽经炮制后毒性有所减少,但仍有小毒,而且有性热燥烈、伤阴动火之弊病,余与当归、白芍、白芷、生甘草等药配伍运用后,既不影响蠲痹止痛之功效,又防止了小毒和偏性伤人。
此经验曾在20世纪70年代初总结成论文,发表在《云南中医杂志》上。
3.减少弊病和不良反应部分中药服用后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产生一些弊病,处方时可通过合理的配伍得到纠正,如滋阴补血时,余喜用大剂量的熟地黄,效果颇佳,但熟地黄味甘质腻,单味运用有碍胃助湿之弊,对“虚不受补”者更是如此。
余在处方时,必定要配以砂仁、陈皮之类健脾益胃药物,发现不仅增加了熟地黄的功效,又可避免其弊病和不良反应。
4.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单味药虽亦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但难以适应复杂而多变的病情变化。
中药临床药师技能培训方剂设计与配伍原则
掌握常用方剂组成及功效特点
学习经典方剂
熟悉中医经典方剂如麻黄汤、桂 枝汤、银翘散等的组成、功效主 治及使用注意,掌握其临床应用
及加减变化。
掌握常用方剂
了解各科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特 点及使用注意,如四物汤、六味地 黄丸、小柴胡汤等。
分析方剂配伍规律
总结常用方剂的配伍规律,理解君 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关注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及增效减毒原理。
服药禁忌
指在服用中药期间需要避免或注意的事项,如忌生冷、忌辛 辣、忌油腻等。
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产生的药效变化。中药与西药之间、中药与中药之 间都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不良反应
指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 敏反应等。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十九畏
指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 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 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妊娠禁忌与服药禁忌
妊娠禁忌
指某些中药在妊娠期使用可能会对胎儿或母体造成不良影响 ,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两大类。禁用的中药如巴豆、牵牛、 大戟、斑蝥等;慎用的中药如桃仁、红花、牛膝等。
药物剂量
根据病情、药性等因素确定各药物的用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03
煎服方法
包括煎药器具、用水、火候、煎煮时间、服药方法等,直接影响治疗效
果。
方剂结构类型
基础方
针对某一病证的基本方 剂,具有代表性。
加减方
在基础方的基础上,根 据病情加减药物,以适
应具体患者。
时方
根据季节、气候等因素 制定的方剂,具有时效
中药处方的调整原则有哪些
中药处方的调整原则有哪些中药处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组成和用量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由于病情的变化、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往往需要对中药处方进行调整。
那么,中药处方的调整原则有哪些呢?首先,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判断其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调整处方时,也必须以辨证为依据。
如果病情发生了变化,比如原本是实证,经过治疗后转为虚证,或者原本是寒证,现在变成了热证,那么处方中的药物就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
例如,从清热泻火的药物改为滋阴补虚的药物,或者从散寒温里的药物换成清热凉血的药物。
其次,要考虑病情的轻重缓急。
病情较轻时,处方用药可以相对平和;病情较重时,则需要加大药力,选用作用较强的药物。
比如,对于普通的感冒咳嗽,可能用一些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轻剂即可;但如果是重症肺炎,就需要使用清热解毒、化痰平喘的重剂。
而且,在病情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如高热惊厥、大出血等,就要优先解决紧急症状,迅速调整处方,加入对症的药物。
再者,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患者,其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老年人多气血亏虚,脏腑功能衰退,用药宜轻缓,避免攻伐太过;儿童则脏腑娇嫩,生机蓬勃,用药量宜小,且慎用峻猛之品。
体质强壮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强,可以适当使用药力较强的药物;体质虚弱者,则应选用平和之药,且用量宜轻。
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基础疾病等因素,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也是调整处方的重要依据。
如果患者服用处方后症状明显改善,说明处方有效,可以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减,以巩固疗效。
但如果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就需要及时调整处方,去除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或者调整其用量。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中草药处方调配处理
由于药材外表附生物,如毛苷煎煮时易使药液混浊,不便服用,或因质粘,而形成糊状,质轻煎煮时易赋予表面,随沸腾而溢出的,均需用纱布袋将药装入煎煮
常见布包的有:车前子,旋复花,枇杷叶,生蒲黄,海金沙,血余炭,辛夷花,夜明砂,青黛,马孛子,葶苈子,六一散,蚕砂等
(5)烊化冲服
胶类,糖,密等药材,应以烊化方法入药,这类药材不易入煎,易粘锅底而煮焦,或粘固它药,有碍有效成分的浸出,多采用烊化冲(和)服。将这类药材置小杯中加水适量,置沸水中温墩至药熔化,和或冲入药汁一起服下。
中草药处方调配处理
摘要】中草药处方调配处理,是指对汤剂处方的处理,药剂人员按方后要对处方进行审核,要根据医生对病人病情需要及药物性质,提出不同处理意见。左下或右下方以小字注明处理意见。遵照医嘱认真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
(1)先煎药
难溶性药物需先煎,或贵重药品,先煎药。预先煎煮约15分钟。常见先煮药物如:代赭石,自然铜,龙骨,龙齿,阳起石,鹅官石,珍珠母,蛤壳,龟甲,鳖甲,鹿角,穿山甲,海马,人参,三七,钟乳石,寒水石,白石英,紫石英,石决明,牡蛎等矿石,贝壳类药物。
(3)打碎
有些带壳的种子类药材,质较硬,不易煎煮,或因芳香油性药物不宜事先研碎保存,而须临时打碎者,均应配方时临时打碎(或研,冲,捣碎)便于有效成分溶出发挥药效)。还有矿石和动物类的药物如:代赭石,石膏,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等应事先打碎
常见的打碎的药材如:蔻仁,砂仁,瓜萎仁,苏子,莱菔子,半夏,杏仁,桃仁,延胡索等
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煎药方法,服药方法,都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医生处方中药物组成需要,告知病人家属此药用文火煎煮还是用武火煎煮。
参考文献
[1]《中药知识》.
[2]《用药心得十讲》.
执业药师《西药一》考点:药物配伍变化
执业药师《西药一》考点:药物配伍变化药物的配伍变化一般指在药品生产或临床使用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或联合使用出现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方面各种各样的变化。
物理配伍变化指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性质的变化,如溶解度、物理状态、物理稳定性的变化等。
这些变化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氯霉素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时往往析出氯霉素,是由于溶解度改变。
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合时产生液化,板蓝根颗粒易吸湿结块,布洛芬混悬剂易分层等都是发生了物理配伍变化。
化学的配伍变化系指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分解、水解、取代、聚合等),产生沉淀、变色、产气、发生爆炸等现象,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
比如酸性药物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碱性药物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酸性药物哌替啶注射液+碱性药物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pH为9.5~11)+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5~5.5),水杨酸钠、苯巴比妥钠+酸性药物,由于pH改变产生沉淀。
一般产气的配伍类型都为化学配伍,比如溴化铵、氯化铵或乌洛托品与强碱性药物配伍,产生氨气;碳酸盐、碳酸氢钠和酸类药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变色这种现象也属于化学配伍类型,比如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变成粉红至紫色;氨茶碱或异烟肼与乳糖混合变黄;含有酚羟基的药物+铁盐,使颜色变深。
发生爆炸也属于化学配伍变化中的一种,比如高锰酸钾+甘油,强氧化剂+蔗糖或葡萄糖,会发生爆炸。
还有常见的分解破坏、效价下降,其实也属于化学配伍变化,比如甲硝唑+乳酸环丙沙星,维生素C+维生素B12,红霉素乳糖酸盐+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都会发生分解破坏,效价下降。
药理配伍变化是指药物合并使用时,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或受体作用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发生变化。
药理配伍变化的类型有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增加毒副作用等。
协同作用是指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时,使药物作用增加。
中药药剂学 配伍变化
增加毒副作用
体内配伍变化
药动学配伍变化
吸收部位:物化反应、胃肠道pH变化等 分布过程:与血浆蛋白结合 代谢过程:酶促作用、酶抑作用 排泄过程:影响肾小管分泌、重吸收
药效学配伍变化
协同作实验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法 直接试验法:配伍后观察 间接试验法:测定pH变化等 药理学、药动学实验方法
产生有毒物质 如含朱砂制剂+还原性药物→汞盐 变色 产生有色化合物 如含酚羟基药物与铁盐或强碱 产生气体 如碳酸盐/碳酸氢盐+酸→CO2↑ 发生爆炸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分类
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药剂学的配伍变化 可见的配伍变化:浑浊、沉淀、变色、产气等 不可见的配伍变化:药物水解、效价下降等
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
粒径改变:乳剂、混悬剂 分散状态改变:胶体溶液+电解质/脱水剂
化学的配伍变化
产生浑浊或沉淀 产生有毒物质 变色与产气 发生爆炸
产生浑浊或沉淀
生物碱与苷类:黄连+甘草 黄芩 生物碱与苷类:黄连+甘草/黄芩 生物碱与有机酸:黄连+金银花 茵陈 生物碱与有机酸:黄连+金银花/茵陈 生物碱与鞣质:黄连+ 生物碱与鞣质:黄连+大黄 鞣质与其他成分 与皂苷:拳参+ 与皂苷:拳参+柴胡 与蛋白质:石榴皮+ 与蛋白质:石榴皮+胃蛋白酶合剂 与抗生素:五倍子+ 与抗生素:五倍子+红霉素 与金属离子:仙鹤草+ 与金属离子:仙鹤草+硫酸亚铁 无机离子的影响:钙离子+ 无机离子的影响:钙离子+大分子酸性成分
产生配伍变化的因素- 产生配伍变化的因素-1
溶剂组成改变:如含非水溶剂的注射剂 pH值改变:如碱性注射剂+酸性注射剂 缓冲容量:超出范围 离子作用:加速水解,药效降低 直接反应:如黄芩苷+小檗碱 盐析作用:如呈胶体分散体的注射液 混合浓度:浓度高,易沉淀 混合顺序:先稀释后混合,逐步提高浓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中药配伍的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中药配伍的内容中药配伍的内容是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内容供大家参考。
“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
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7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1)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疗病。
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
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古人云:“受彼之制也。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七情配伍总结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
药师药物配伍技巧
药师药物配伍技巧在医学领域中,药物的组合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配伍技巧是药师的一项关键工作。
它涉及到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理搭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师药物配伍技巧。
一、配伍禁忌在药物配伍过程中,有一些组合是禁忌的。
这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不利影响,应当避免同时使用。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联合使用可能增加肝脏损伤的风险。
此外,某些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如酮康唑和塞来昔布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因此,药师在处理处方时,应仔细检查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二、药物相互增效除了禁忌的配伍组合外,还有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其疗效。
这被称为药物相互增效。
例如,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抗菌效果。
此外,长效胰岛素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药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以达到最佳疗效。
三、配伍稳定性在药师的日常工作中,了解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某些药物在一起稳定,可以作为混合溶液使用,从而减少患者的用药次数和不适感。
然而,有些药物不能被混合使用,会产生沉淀、相互析出或降解。
药师应仔细查阅已有的文献和药物信息,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方案,以确保配伍的稳定性。
四、配伍方式在药师进行药物配伍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
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是药物溶解。
这是通过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给予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或口服。
另一种方式是直接混合。
这是将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混合在同个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给药。
此外,还有药物浸渍、包衣和膜封等方式。
药师需要在了解药物特性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配伍方式。
五、个体化药物配伍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药物配伍应根据个体化需求来进行。
例如,年老体弱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应当避免使用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组合。
另外,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药物的适应症和配伍要求也不同于一般成人。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试题及解析:中药的配伍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试题及解析:中药的配伍(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相须、相使配伍可产生:A.协同作用,增进疗效B.拮抗作用,降低疗效C.减毒作用D.毒副作用E.以上都不是答案:A答案分析: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主药的功效。
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是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故答案应选A。
2. 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答案:B答案分析: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使,故答案应选B。
3.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答案:E答案分析:相恶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功效,故答案应选E。
4. 两种药物配伍能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A.相须B.相使C.相反D.相杀E.相恶答案:C答案分析: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故答案应选C。
5. 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E.相杀答案:D答案分析:人参恶莱菔子,是指人参与莱菔子配伍同用,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恶,故答案应选D。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1. 麻黄与桂枝配伍属于:2. 生姜与半夏配伍属于:答案:1.A 2.D答案分析:麻黄和桂枝配伍同用,可以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须,故第1题答案应选A;生姜与半夏配伍同用,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杀,故第2题答案应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的一般原则应该是了解用药意图,发挥制剂应有的疗效,保证用药安全。
在审查处方发现疑问时,首先应与处方医师联系,了解用药意图,明确对象及给药途径作为配发的基本条件。
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其严重程度、用药途径等,对患有合并症的病人审方时应注意禁忌症。
之后,再结合药物的物理、化学和药理等性质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和作用,对处方成份、剂量、发出量、用法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审查,确定克服方法,必要时还须与医师联系,共同确定解决的方法,使药剂能在具体条件下,较好地发挥疗效并使病人使用方便,保证用药安全。
二、处理方法
疗效的配伍禁忌必须在了解医师用药意图后,共同加以矫正和解决。
物理或化学配伍禁忌的处理,一般可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按下列方法进行:
1.改变贮存条件
有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贮存条件的影响会加速沉淀、变色或分解,故应在密闭及避光条件下,贮于棕色瓶中,发出的剂量不宜多。
2.改变调配次序
改变调配次序能避免一些不应产生的配伍禁忌。
在很多溶液中,混合次序均能影响生产工序的繁简与成品的质量,如三氯叔丁醇与苯甲醇各0.5%在水中配伍时,三氯叔丁醇在冷水中溶解很慢,但极易溶于苯甲醇,可先将二者混合,然后加注射用水至要求。
3.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等
改变溶剂是指改变溶剂容量或改用混合溶剂,常用于防止或延缓溶液剂析出沉淀或分层。
当药物因超过本身的溶解度而析出沉淀时,用此方法可有效地克服。
如制备含电解质的芳香水剂时易析出挥发油,将芳香水剂稀释后可消除;如果加适当的混合溶剂、助溶剂、表面活性剂也能得到澄明溶液。
4.调整溶液pH值
氢离子浓度的改变能影响很多微溶性药物的稳定性,此外氢离子浓度的改变往往能使一些药物的氧化、水解或降解等作用加速或延缓,这类型的药物非常多,对于注射用药物,精确地控制氢离子浓度更为重要。
5.改换药物或改变剂型
征得医师的同意后可改换药物,但所换药物的疗效应尽量与原药物近似,用法也应尽可能与原方一致。
注射剂之间若发生物理化学配伍禁忌时,通常不能配伍使用,可分别注射或建议医师用其它的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