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糖的故事
三颗糖的故事
三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作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个孩子用石头砸人,陶校长就叫这个孩子待会儿到他的办公室去。
孩子忐忑不安的来到校长室,发现校长不在就在外面等。
过了一会儿,陶校长来了,看到他却没有批评,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说:“你来了,我却迟到了,奖励你一颗糖。
”孩子愣住了,陶校长又摸出了第二颗糖,说:“刚才我错怪你了,你是干部,在管理其他同学,再奖你一颗糖。
”孩子拿了两颗糖感到很羞愧,连忙诚恳的承认错误。
于是陶校长又给了他第三颗糖:“能自己认识到错误,再奖你一颗。
好了,我的糖分完了,你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你可以走了。
”瞧,陶行知先生就这样用了三颗糖,三言两语就教育了这个学生,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大声的训斥,但相信这个孩子再也不会犯相似的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记载,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从没见过这样大玫瑰花,就都赶来看,纷纷称赞不已。
有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跑过来把那朵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里,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那朵玫瑰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认真地回答:“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开了这么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来拿回去让她看看,看完就送回来。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震憾了,就牵
着小女孩到花房里又摘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两朵玫瑰花一朵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她养育了一个你这样好的孩子。
”。
叶圣陶三颗糖的故事
叶圣陶三颗糖的故事
叶圣陶三颗糖的故事简单描述如下:
叶圣陶在学校里面看到两个学生打架,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学生揪着另外一个小朋友打。
叶圣陶过去制止了他们,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对高年级的那个学生说,你到办公室里面去等我。
然后就离开了。
到了办公室,看见那个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在那里了,叶圣陶马上拿出一颗糖对他说:“来,拿着。
”
学生十分诧异:“怎么了,老师?”
叶圣陶说:“我让你来,你就来了,还跑得很快,马上就到了办公室,比我还先到,说明你心目中有我这样一个校长,说明你很尊敬师长,我得奖励你。
”
学生说:“谢谢校长。
”
叶圣陶又拿出一颗糖给学生说:“来,拿着。
”
学生又诧异了:“怎么了,校长?”心里面纳闷万分,难道我今天还打对了?
叶圣陶接着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打了那个小朋友,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你见义勇为,十分的勇敢、正义,非常不错,值得表扬!”
学生说:“谢谢校长。
”
叶圣陶接着问:“那你觉得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解决这个事情呢?”
学生连忙说:“校长,我错了,我可以只是把他们拉开就行了,不需要打他的。
这是我做的不对。
我下次不会这样鲁莽,这样暴力了。
”
叶圣陶马上拿出第三颗糖,对他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能够意
识到自己的过错,马上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想到后面不再犯了,真是好孩子。
我应该奖励你。
”
三颗糖是叶圣陶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对孩子“认可、赞美、欣赏、鼓励”的方式。
陶行知的三颗糖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的三颗糖经典教育故事教育家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快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学生惊异地接过糖。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在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
那个同学更惊异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案例分析:从此案例中,我们发现陶行知先生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的批评性语言而是采用了表扬的方式。
在案例中陶行知先生一共表扬了三次:第一次表扬学生的诚信,遵守约定按时来与他见面;第二次表扬学生的正义,能够仗义执言,帮助弱小的同学;第三次又一次以奖励一块糖的方式表扬了他。
在这三次的表扬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虽然奖励、表扬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但其中分量最重、含义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对这个孩子的第三次表扬——表扬学生自己认识到了在整个事件中所犯的错误,也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自我的精神交锋,它通过个体主体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是个体或坚持或放弃或调整自我的重要信念、想法或行为,是自我作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我认为在这个案例中,陶行知先生处理得十分巧妙,在遇到这个事件的时候,陶行知先生没有采用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批评教育方法、讲道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给了学生一个充分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是矛盾的,他一定会思考陶行知先生找他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他说些什么等等。
陶行知三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三块糖果的故事话说有那么一回,陶行知老先生遇到了个调皮的小家伙,名叫小明。
小明在学校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小捣蛋”,不是今天弄哭了女同学,就是明天把教室的窗玻璃给砸了。
老师们提起他来,都是摇头又叹气。
可陶行知老先生不一样,他啊,眼里总是带着笑,心里装着大智慧。
这天,小明又闯祸了,被带到了陶行知面前。
小明心里那个忐忑啊,就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他低着头,小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就等着挨一顿狠批。
没想到,陶行知老先生没急着发火,反而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糖果,递给了小明。
小明愣住了,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半天没反应过来。
老先生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来,孩子,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这说明你很有时间观念,懂得尊重老师。
”小明一听,愣住了,心里那个感动啊,就像是春天里的小溪,潺潺流淌。
他接过糖果,小心翼翼地剥开,那甜味,甜到了心坎里。
他心想:“原来,犯了错也能得到奖励啊!”接下来,陶行知老先生又掏出第二块糖果,这次他说:“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听说你砸玻璃的时候,是为了保护同学不被外面的坏人欺负。
虽然方法不对,但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有勇气有担当,这是难能可贵的。
”小明听完,眼眶都红了。
他没想到,自己这么个小捣蛋,在老师眼里竟然还有闪光点。
他接过第二块糖果,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用对方法,做对事情。
正当小明沉浸在感动中时,陶行知老先生又掏出了第三块糖果。
他语重心长地说:“这第三块糖果,是奖励你的。
因为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块玻璃,其实早就该换了,只是学校一直忙没来得及。
你这一砸,倒是提醒了我们,得赶紧换新的了。
所以,也算是为学校做了一件好事嘛。
”小明这下彻底被征服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一时冲动,竟然还能有这样的“意外收获”。
他接过第三块糖果,心里暖洋洋的,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自己,正在慢慢成长,变得更好。
从此以后,小明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他不再调皮捣蛋,而是努力学习,乐于助人。
同学们都说他变了,老师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三个糖果的故事
三个糖果的故事
“三个糖果的故事”
从前,在这个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一位名叫小鹿的小朋友。
小鹿非常喜欢探险,总是能找到各种奇妙的宝藏。
有一天,他在森林里散步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果园。
果园里果实累累,颜色鲜艳,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小鹿看得津津有味,正准备品尝一个美味的果实,却发现果园边上还有一颗破旧的糖果屋。
糖果屋的门紧闭着,小鹿想了一个办法,用他在这次探险中获得的三个宝物:智慧、勇气和耐心,来尝试打开糖果屋。
首先,小鹿用智慧打开了糖果屋的门。
他观察了糖果屋的四周,找出了一个破旧的锁,用他的聪明才智将锁打开了。
接着,小鹿用勇气冲进了糖果屋,发现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
他看到了一颗耀眼的钻石糖果,觉得非常喜欢。
但就在这时,小鹿听到了一阵沉重的声音,原来是糖果屋里的一个怪物。
这个怪物高大威猛,闻言便向小鹿冲了过来。
小鹿想起了他在这次探险中学到的勇气,于是鼓起勇气,与怪物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经过一番激战,小鹿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击退了怪物。
然而,战斗中让小鹿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勇气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
最后,小鹿用智慧获得了那颗耀眼的钻石糖果。
他带着糖果回到了森林里,与小心的果实和森林里其他的朋友们分享了这份甜美。
从此,小鹿在探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着勇气和智慧,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勇敢、越来越棒的小鹿。
而那颗耀眼的钻石糖果,也成为了小鹿最珍贵的财富。
三颗糖的新奇事儿-四年级
三颗糖的新奇事儿-四年级三颗糖的新奇事儿-四年级一天清晨,太阳还躲在云层里刷牙,突然森林里传来清脆的笑声,这笑声萦绕着整个山谷。
原来是小兔皮皮出生了。
小兔皮皮渐渐长大了,已经在森林学堂上学了。
一天它收到远方皮爷爷的来信,信中写道:“吾孙见长,今日赠糖。
一糖日出江花时。
二糖日中灌木里。
三糖日落西山底。
寻此三糖,益智、沁心、明目,那么其可也。
”聪明的皮皮领悟其意。
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找到了用鲜嫩的树叶包扎的糖果,每颗糖上面都写有“新”字。
“嘻嘻,正巧。
今天早上正好有三节课,我每节课吃一颗。
”皮皮自言自语道。
它把糖塞进口袋里,蹦蹦跳跳地去上学。
上课铃一响,只见山羊教师抱进来了一堆书,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聊‘新科技’。
”山羊教师身在黑板上写下这三个字。
“教师,新科技是不是新的棒棒糖啊?”小猪的口水止不住流了出来。
“就知道吃!”小狐狸反驳道,“要我说,肯定是一种名贵的香水同学们,”山羊教师清了清嗓子,“大家都很有想象力,但科技是一种神奇的东西。
它根据自然科学原理消费理论经历,而创造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等等。
比方我们国家新发射的‘天宫一号“天宫一号?要是能亲身体验一下那该多好呀!”皮皮满脸憧憬,无意间摸到了一颗糖,于是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突然它感到有一双神奇的大手使劲地拉着它飞速旋上升,眨眼间来到了天宫一号的'发射点,它惊奇地发现孩子竟然坐在了天宫一号里。
“看有只兔子在天宫一号上”有人大喊。
皮皮只觉风的宏大的轰鸣几乎快把耳朵震聋了,身体也承受着地球宏大引力,也感受着速度带来的宏大刺激。
突然感到身子一下子变轻了,自己竟然开场自由自在地飘浮飞舞,呵呵,来到太空了!皮皮看到了美丽迷人的太空景象,看到了从未分开过的地球竟是如此美丽神奇……糖吃完了,皮皮觉察自己又回到学堂里了。
山羊教师正在讲长征2FT1火箭飞行过程需经过四次别离,二次变轨,然后与神八对接。
“山羊教师真了不起!”坐在最前面的小红鸡和小白鸡抬起双脚欢呼起来。
陶行知的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的三块糖的故事摘要:一、陶行知简介二、三块糖的故事背景三、故事情节及寓意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正文: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主张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块糖的故事就是他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的一个生动例子。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陶行知在我国一所小学任教。
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名叫陈毅的学生在课堂上偷吃糖果,于是他走过去询问情况。
陈毅承认自己犯了错误,但陶行知并没有责怪他,反而给了他一块糖,表示对他的诚实表示赞赏。
不久后,陶行知又在课堂上发现陈毅偷偷睡觉,他再次走过去,给了陈毅第二块糖,告诉他这是对他的尊重。
当陈毅第三次在课堂上犯错时,陶行知又给了他第三块糖,告诉他这是对他的信任。
这三块糖的故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人都不理解陶行知的行为。
但陶行知却说:“我给陈毅三块糖,一块是赞赏他的诚实,一块是尊重他的个性,一块是信任他能够改正错误。
我相信他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自己改正错误。
”故事的寓意在于,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陶行知用三块糖的方式,让陈毅感受到了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激发了他自觉改正错误的动力。
这种方式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以人为本,关注个体,注重启发。
三块糖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现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潜能。
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在挫折中成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总之,陶行知的三块糖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以人为本、注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
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在他的一生中,有一则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那就是“三颗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的陶行知已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
有一天,他到一个小学去视察,当他走进一间教室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学生在吃糖。
陶行知并没有责备这名学生,而是冲着全班同学说,“我有三颗糖,我要送给你们,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用最好的态度来接受。
”于是他把糖递给了第一个学生。
这个学生接过糖之后,陶行知又对他说,“你可以把这颗糖吃掉,也可以留着,但是我希望你能够用最好的态度来对待这颗糖。
”接着,陶行知又把另外一颗糖送给了第二个学生,同样地,他也对他说了同样的话。
最后,他把最后一颗糖送给了第三个学生,同样地,他也对他说了同样的话。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首先,陶行知并没有责备那个学生在课堂上吃糖,而是用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
其次,他通过送糖的方式,教育学生要用最好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事物。
最后,他通过这个小小的行动,传达了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让学生能够从心底里感受到他的关怀和教诲。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小故事,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
陶行知用他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有宽容的心态,更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用最好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这也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在当下的社会中,教育的形式和方式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对于教育的初衷和本质,却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用最好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这也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小故事,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
在当下的社会中,教育的形式和方式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对于教育的初衷和本质,却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用最好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分享和仁爱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在一座小村庄里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一块巧克力糖。
陶行知走过去和他打了个招呼,然后问他手里的巧克力糖的来源。
小男孩说,他在村里的集市上找到了这块巧克力糖。
他看起来非常高兴,但陶行知立刻意识到,他可能会把这块糖全部吃掉,而没有与其他人分享。
于是,陶行知掏出了他的口袋,里面装着两块糖果,然后递给小男孩。
小男孩非常惊讶和开心地接过糖果。
他问陶行知为什么要给他这两块糖,陶行知说:“我希望你可以把这两块糖和
其他人一起分享,那样大家都能得到一点甜蜜。
”
小男孩点了点头,然后高兴地跑回了村庄。
他将一块糖给了他最好的朋友,另一块糖给了一个孤苦的老人。
然后两个人的笑容填满了整个村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像陶行知一样,分享和仁爱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我们愿意与他人分享,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快乐,并改善整个社会的氛围。
不要因为自私而贪婪地保留所有的糖果,而是要学会关心他人,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三颗糖的教育故事
三颗糖的教育故事
一开始,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去买一些新鲜水果,旁边有个小卖部,孩子
们看到里面买的好吃的糖果,开始抢跑过去想要买。
母亲说:“你们今天可以买一颗糖果,但只能买三颗,要明白糖果不是日常早餐食物,它不能替代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果每天吃太多的糖果会对身体健康不好。
”
孩子们听后装作没有听见,还是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糖果,争抢着要买第一个。
母亲的话影响了他们,大家又冷静下来,从中取得了一个教训,最后他们每人只买一
颗糖,有意识地将剩下的两颗糖留给其他人。
母亲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但是也要注意社会中的公平正义,不要
大家都在吃一样的糖果,否则就会有更多人觉得不公平,所以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方式来实
现这种公正。
”
孩子们听后很有感触,凭借母亲的教育,从一次简单的买糖果的时刻,也学会了分享、公平公正的重要性,以及均衡膳食的重要性。
这次把三颗糖当锻炼,让孩子们对平等负责任,培养了一种健康的消费理念,同时也
让孩子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合理的享受生活。
带着这份欣慰,母亲和孩子们回到家中,当家中的环境中有着一份被尊重、被接纳、
被平等视野的爱和关怀。
这就是三颗糖教育孩子们做一个有礼貌有责任感、学会尊重他人、平等看待他人的孩子的故事。
三颗糖的教育故事
三颗糖的教育故事一、三颗糖:爱心无私话说,有一位乡下农民买了三颗糖,拿到家后,他就准备一颗分给每一个他的孩子。
他的孩子就分别是哥哥,和俩弟弟,有着独立的想法,有着自己的追求,各有不同的志向。
哥哥:哥哥渴望获得自己的人生自由,梦想的是独自完成自己的大学读书,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的未来。
农民父亲替哥哥选择了一颗糖。
弟弟1:他年龄最小,幼稚而敏感,他只想得到一份爱,想要更多的关注,希望可以得到来自家人的保护、支持,农民父亲分了给他一颗糖,希望他能够有一份温暖。
弟弟2:他则是梦想去把乡村改变过来,乡村水灾,林火,贫困,都在嘴边,他甘心拼搏,改变村民们的生活,农民父亲用第三颗糖,勉励他爱护大自然,只要细节让好,就有可能改变它们的命运。
二、三颗糖:教育的意义俗话说:“好的教育是常青树,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大财富”,而农民这位父亲也深知这一点,与此同时,他也明白以后在生活的路上,轻松的仅有靠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最有效果的方法。
因此,当三个孩子也陆陆续续分享了自己的梦想之后,大人们也都公认,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种不同的和完整的教育,而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三、三颗糖:无尽的激情教育的种种更需要无尽的热情和激励,要令孩子们更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要令大人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农民父亲一颗颗糖,就凝聚了孩子们的梦想,及对教育无尽热情。
家庭教育里,父母们应当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生活观,给他们更多的信心,让他们了解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不止三颗糖,梦想更是源源不断。
四、总结农民父亲,虽然只有三颗糖,却打开了他三个孩子的未来,他的一颗颗糖让他的孩子了解到获得自由的价值,他的一颗颗糖让他的孩子体会到家庭的爱,他的一颗颗糖激发出孩子们无尽的梦想,他的三颗糖,让他的孩子有勇气去追求梦想,去实现梦想,去实现未来。
蔡元培三颗糖故事
蔡元培三颗糖故事
蔡元培在1912年就任中华共和国教育部长后,偶然读到一篇名为胡玉缙的文章,因为内容生动,材料丰富,细节丰富,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
连续读了几遍后,他决定把它用在魔法部。
因此,他指示下属官员起草一封信。
胡玉缙,后来成为著名的国学大师,但在当时的学术界仍是一个无名之辈。
他从未见过蔡元培,如果有蔡元培这样的大人物推荐他,他会很感激的。
令我们惊讶的是,在收到邀请函后,胡玉缙不仅没有感激,还写了一封抗议信给蔡元培事实证明,问题在于蔡元培要求他的下属写的信中的个别词语。
这封信的全文是:行政长官指示我派胡玉缙接管(教育部)礼仪法庭的事务。
这是一个指令。
rdquo字面意思是。
订购。
和ldquo。
发送rdquo这两个词优于从属词,含有服从的意思。
然而,胡玉缙还不是教育部的雇员,也没有上下级关系,所以他感到不舒服。
尤其是ldquo订购。
单词最初是在封建专制时代使用的。
具体的单词rdquo,所以,胡玉缙认为不能容忍。
收到胡玉缙,的抗议信后,蔡元培深感不安。
他立即写信给胡玉缙道歉,并说:责任在我。
由于下属在草案中用词不当,蔡元培主动承担责任并向他人道歉。
虽然这一事件看似微不足道,但从中折射出的自律和一丝不苟的高尚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教育启示
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教育启示陶行知的三颗糖故事是有关一位古代名叫陶行知的通才的一个小故事。
陶行知是晚宋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人知识渊博,在艺术和技术方面,无所不能。
有一天,他邀请了一个叫谢的朋友来他家做客,谢很惊讶地发现,陶行知的书房里摆着一块巨大的蜡烛,上面放着三颗糖。
他很好奇,就问陶行知:“这三颗糖代表什么意思?”陶行知微笑着答道:“这三颗糖代表忙碌的一天,必须把事情安排得有条不紊,精心准备,有计划地安排时间,然后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听了这句话,谢的内心很深受感动,他开始思考,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有效地利用时间?陶行知接着又说:“你看这第一颗糖,它代表早晨要有规律,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及早开始学习,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然后才能取得好成绩。
”谢再次感到教育的精神,说道:“确实,计划好早晨的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这方面做到有条不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陶行知又拿起了第二颗糖,“第二颗糖代表我们必须清醒思考,不要一意孤行,要多想一想,大胆用心,在做事情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当遇到问题时要思考其实质,这样才能取得好结果。
”谢也把陶行知的话记在心里,并深深思考他所说的话,说道:“不能只望着外在,而忽略实质,要多进行自我反思,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最后,陶行知取出第三颗糖,“第三颗糖代表成功与否取决于时间的安排和把握,有时候可能需要牺牲睡眠,坚持反复实践,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三颗糖故事告诉我们,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多反思,好好利用时间,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牺牲睡眠,及时发现不足。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不一样的成绩,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三颗糖的故事
三颗糖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非常喜欢吃糖。
每天放学后,
他都会去小卖部买三颗糖。
这已经成了他每天的习惯。
有一天,小明去小卖部买糖,老板看到他每天都只买三颗糖,
就问他,“小朋友,为什么你每天都只买三颗糖呢?”小明笑着回
答说,“因为我有三个好朋友,我每天都会给他们一颗糖,我们一
起分享。
”。
老板听了,感动地笑了笑,说,“小朋友,你真是个懂得分享
的好孩子。
”于是,老板每天都会多给小明一颗糖,让他可以有四
颗糖,以便他可以继续和朋友们分享。
小明非常开心,他觉得分享的快乐比糖还要甜。
他告诉朋友们,从那天起,每天他们都可以吃到一颗糖了。
小明的朋友们都很感激他,他们觉得小明是个好朋友,因为他总是愿意和他们分享。
时间过得很快,小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长大了。
他们依然保持
着分享的习惯,无论是糖果还是其他东西,他们总是乐意分享。
他
们的友谊也因此更加深厚,他们知道,有了分享,他们的友谊会更
加长久。
从小明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分享不仅可以带来快乐,还可以加深友谊。
无论是糖果还是其他东西,只要我们愿意分享,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同时,也会让我们的友谊更加牢固。
所以,让我们像小明一样,愿意分享,愿意带给别人快乐。
无论是三颗糖,还是其他东西,分享的快乐永远都是甜蜜的。
愿我们都成为懂得分享的人,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分享而变得更加美好。
陶行知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文化名人,他的故事中有一则让人感动的三块糖的故事。
在抗战时期,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转移到安徽黟县的武夷山。
那时,陶行知粮食困难,学生们没有足够的食物供应。
陶行知带队外出寻找食物,但困境仍然存在。
有一天,他们遇到了一位善良的村民,村民从囤积的食物中拿出了三块糖给陶行知。
陶行知拿到糖后并没有立刻吃,而是将糖藏在了怀中。
学生们看到后纷纷询问陶行知为什么不吃。
陶行知回答道:"这三块糖是为我们所有人口袋里的每个人而准备的,而不是为我一个人准备的。
我们是一个整体,大家的需求都是同等重要的。
"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是因为它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集体的意识。
陶行知不是自私地享受糖果,而是想要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分享这宝贵的食物。
他的行为展示了他作为教育家的职责和使命,将整个集体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
陶行知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集体主义的思维,关心他人的需求,尊重集体的利益。
他的行为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在团结互助的时刻坚持着集体利益。
所以,陶行知三块糖的故事不仅是一则感人的故事,更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学习和践行的精神。
通过理解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互助,共同面对挑战,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三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任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一男生正想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制止了他,并告诉他放学时到校长室等候。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那个男孩已经等在门口准备好挨训了。
看着男孩戒慎戒恐而又叛逆不服的模样,陶行知并没有板起严肃的面孔,反而从兜里掏出了一粒糖,笑着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孩惊疑地接过糖。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粒糖放到男孩手里,同样笑着说道:“这粒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男孩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瞪着手中的糖。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粒糖,再次把它塞到男孩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个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我应该奖励你啊!”
捏着手中的三粒糖,男孩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的地说:“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用这种方式呀!……”
这时,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再奖励你一粒糖。
可惜我只有这一粒了,我没有糖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三块糖的启迪
三块糖的启迪——如何转化后进生大家一定知道陶行知先生“三块糖”的故事。
有一次,两个学生打架,陶行知先生把那个先打人的学生叫到了办公室,没有训斥他,却从抽屉里拿出了三块糖,对他说:“你能听我的话及时到办公室来,说明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这块糖是奖励。
”接着他拿出第二块糖,又说:“我调查过了,你是为班级的名誉不受损害而打架,说明你有正义感,这第二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
”最后,先生拿出第三块糖说“你能主动接受我的教育说明你有悔改的表现,这第三块糖也是给你的,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先生没有打骂没有训斥,和风细雨式的解决了问题。
以前我们见惯了各打五十大板式的处理方法,各自训斥一通,每人交一篇检讨,保证下次绝不再犯。
结果几天过后又要面对同样的问题。
屡教屡犯。
是学生太坏,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对呢?经历了几次挫折之后,我开始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艺术,下面是我的心得。
我农村中学的一名班主任,班级中仅有不足十五人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剩余四十人中大约二十人能较好地服从班级管理;而剩下的就是大部分老师心目中的后进生。
这些孩子基本特点相同:缺乏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是非观念模糊,既有强烈的自尊心又有很强的自卑心理。
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很复杂。
这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异常艰巨而复杂。
初中阶段,孩子的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为此,做为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如何对待这些孩子呢?首先,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辍学,后来不也成了一位领袖。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只是缺点各不相同,或多或少而已。
这些后进生的缺点相对较多,但他们也有他们的优点。
他们是一群待琢的宝玉,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带着有色眼镜更不要带着放大镜看他们的缺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不少家长和老师认为只有不断发现并指出孩子身上的缺点,孩子才能取得进步;甚至有的老师还成立所谓的“互助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检举、揭发同学的缺点。
三块糖的故事
三块糖的故事
《三块糖的奇妙故事》
嘿,你知道不?三块糖能有啥故事呢?听我给你讲讲哈。
有一天啊,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外面玩。
正玩得高兴呢,突然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路边哭。
我们几个好奇地走过去,问他:“嘿,小弟弟,你咋哭啦?”小男孩一边哭一边说:“我的糖丢了。
”我们一听,这还不简单嘛。
“别哭别哭,我们帮你找。
”
于是,我们几个就开始在周围找糖。
找了半天,啥也没找到。
小男孩哭得更厉害了。
“呜呜,我的糖找不回来了。
”这时候,我的好朋友小花说:“要不我们给他买糖吧。
”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我们几个凑了点钱,去旁边的小卖部买了三块糖。
我们拿着糖走到小男孩面前,说:“小弟弟,别哭了,我们给你买了糖。
”小男孩看到糖,马上就不哭了。
“哇,谢谢哥哥姐姐。
”他拿起一块糖,剥开就放进了嘴里。
“好甜呀。
”
看着小男孩开心的样子,我们也都笑了。
“嘿嘿,这三块糖还挺管用。
”这时候,小男孩的妈妈找来了。
看到小男孩在吃糖,就问他:“宝贝,谁给你的糖呀?”小男孩指了指我们,说:“哥哥姐姐给的。
”小男孩的妈妈笑着对我们说:“谢谢你们啊,小朋友。
”我们摆摆手,“不客气,小事一桩。
”
从那以后,每次看到糖,我就会想起那个小男孩。
三块糖虽然不多,但是却给小男孩带来了快乐。
这也让我明白了,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给别人带来很大的温暖。
嘿,你说这三块糖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呀?。
读陶行知《三颗糖》有感
读陶行知《三颗糖》有感(Minki)还是在高中的时代,就对陶行知先生略有耳闻,那时也仅停留于听说过他的层面,了解并不深。
直到这一次,我看到了关于陶行知先生《三颗糖》的故事,才觉得自己更懂得了一些,作为一个大家都景仰的教育学家,他是不是有与平凡的在教育工作中的我们,有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呢?《三颗糖》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感触颇多。
我怎么也想不到故事结局是这样的。
想必应该有人和我一样,都会觉得陶校长会苦口婆心地跟那个孩子讲大道理或者是斥骂孩子。
然而陶校长并没有这样子做。
反而是奖励了学生。
有人说,第一颗是理解和尊重之糖,第二颗是信任和支持之糖,第三颗是赏识和鼓励之糖。
也还有人说,其实还有第四颗糖,是宽容和体贴之糖。
我觉得大家的总结非常到位。
其实陶校长是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看待,而这种师生平等的理念一直是我们英格教育所主张和坚持的。
因为每个孩子都具备无限的创造力,他们都可以与老师平等地交流,讲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古代中国教育学生要尊师重道,觉得老师就是圣人,要求学生一定要尊重老师,听从老师,不许忤逆老师,从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高高在上的。
但是陶行知先生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老师也会犯错误,老师也会迟到,所以老师更要作为学生的榜样,敢于承认错误,这样才会让学生知道师生之间是可以互相尊重和平等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让所有教育者学习的是,陶校长能够从一个打人的学生身上找到他的闪光点,并且以此来夸奖他。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因为正常人思维都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基本想不到在这样一件事情里面如何去夸奖学生,但是陶校长做到了,他很微妙地去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学生打人的行为,并在这事上面进一层的让学生对自身和事件有更清醒的认识。
而且,作为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和情绪。
当学生发出一些什么小问题或者出现一些状况的时候,要及时去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原因和情况,也不能仅仅是自己所看到的那一面那样去判定学生。
我们都应该对我们的孩子们有信心,相信他们的品格和真诚,这也是我们英格教育中心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之一,就是让孩子在学英语的过程的同时去塑造孩子们的品格和使之更健康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作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个孩子用石头砸人,陶校长就叫这个孩子待会儿到他的办公室去。
孩子忐忑不安的来到校长室,发现校长不在就在外面等。
过了一会儿,陶校长来了,看到他却没有批评,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说:“你来了,我却迟到了,奖励你一颗糖。
”孩子愣住了,陶校长又摸出了第二颗糖,说:“刚才我错怪你了,你是干部,在管理其他同学,再奖你一颗糖。
”孩子拿了两颗糖感到很羞愧,连忙诚恳的承认错误。
于是陶校长又给了他第三颗糖:“能自己认识到错误,再奖你一颗。
好了,我的糖分完了,你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你可以走了。
”瞧,陶行知先生就这样用了三颗糖,三言两语就教育了这个学生,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大声的训斥,但相信这个孩子再也不会犯相似的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记载,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从没见过这样大玫瑰花,就都赶来看,纷纷称赞不已。
有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跑过来把那朵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里,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那朵玫瑰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认真地回答:“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开了这么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来拿回去让她看看,看完就送回来。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震憾了,就牵
着小女孩到花房里又摘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两朵玫瑰花一朵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她养育了一个你这样好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