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湖北省黄石十八中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8课《战略大决战》(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学法
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
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入
新课
《大决战》片段
播放视频片段,问:你想知道这段历史是吗?请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本节课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尤其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对难度较大,较难理解的教师重点讲述,充分调动师生的互动意识。
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渡江战役
1、时间
1949.4
2、结果
解放南京
3、国民政府垮台
1、导思:南京解放有什么重要作用?
2、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人民、中共和国民党三个方面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
使用人
编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期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初二年级历史学科《18 战略大决战》教案 N0:18(总第18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2、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教学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

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再也无力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垮台。

此后,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势迫歼残敌,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自学思考题: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多万。

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

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合作探究:1、议一议: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辽沈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首先攻克锦州?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战略意图未定;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且经过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解放军歼灭东北守敌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2、和平解放北平有什么意义?北平的和平解放,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使北京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使北京这座千年古城,特别是故宫这座皇家园林建筑得以完整地保存,免遭战争的破坏。

八年级: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八年级: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18. 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2、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难点:南京国民政府迅速覆灭的原因【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找出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背景是什么?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教材“百万雄师过大江”完成下列问题: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请回答:(1)“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下达该命令的是谁?(2)这次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作用?【合作探究】(1)和平解放北平有什么重大意义?(2)温故知新: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哪一年国民党在这里建立国民政府?这个政府统治中国多少年,什么时候被推翻?【拓展延伸】阅读教材第96页“活动与探究”题中的“解放战争开始的力量对比”,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国民党会在短短的三年内就覆灭?(借助此问题从而总结出国民党政府失败的原因)【达标检测】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2、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和平。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4、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的胜利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平津战役的胜利D.渡江战役的胜利5.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A.八国联军侵华B.中华民国的成立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D.蒋家王朝覆灭。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说课稿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说课稿

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地位,《战略大决战》一课主要介绍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史实。

本课是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最后一课,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完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使国民党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2 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过程和方法:①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全中国的解放是无数英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说教学重点,要了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说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和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由于新教材严格按课程标准编写,重点写决战阶段的军事斗争,内容比较单一。

而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由于战场上的失败,还包括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力量对比、人心向背以及政权的性质。

这些在教学中需要加以充实,并作好教材内容同充实内容的整合,并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另一个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挫败了国民党划江而治,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的梦想。

对于解放南京,结合课件,突出南京的解放宣告国民政府的覆灭;最后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来加深理解。

二说教法我将采用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声教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二历史教案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初二历史教案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初二历史教案第18课战略大决战 (3000字)初二历史教案编号:1218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主备:丁巧玲一、【教学目标】:1、完成三大战役简表,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史实,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2、掌握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讨论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毛泽东等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教学重点】: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三、【教学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四、【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这场战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上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战略防御和战略反攻两个阶段,我们先来回顾一下:(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2)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的?(3)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教师讲述: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认为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战略大决战,看人民解放军是如何一步一步直捣蒋介石老巢的。

2.学生阅读第18课课文。

3.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卡自学内容,教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或适时点拨,或为下面的讲解分析做好准备。

4.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示交流自学成果,教师作针对性点拨精讲,或矫正或补充,引导学生达标。

(1)找出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背景是什么?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

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

成填空,掌握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史实:①发动:_1949__年_4_月,_毛泽东__和__朱德_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分___3__路渡江作战。

②结果: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4月23日,__南京_解放,统治中国 ___22年的国民党政权__垮台了。

战略大决战设计

战略大决战设计

八年级历史《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到经过两年的战争,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主力被迫退守到战略要地周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正确的,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具体实践的典范,是我国军事思想在当代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军事理论的宝库。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国民党迅速失败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教学重点:1、三大战役。

2、百万雄师过大江。

教学难点:1、渡江战役的意义。

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教学方法:1、诗词导入法。

可以用关于本节内容的诗词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讨论法。

3、图文结合法。

本课两大内容都需结合地图学习,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战争的发展进程。

4、引导分析法。

对于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5、图表法。

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对相关内容作出归纳,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

教具准备:1、课件。

2、图《三大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3、《大决战》等相关音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阶段。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战略大决战》教案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战略大决战》教案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战略大决战》教案《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对课标的理解教学设计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价格。

2.教材分析本课所讲的是战略决战时期的战争过程。

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三大战役以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故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态度、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作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有的学生已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通过学习,观看电视电影等,对中国近代的屈辱战争史有较深的了解,正好能与本课的教学实现互动。

4.教学目的能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5.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对于三大战役,让学生分组讨论,主动参与,结合地图,分析战略意图,强调其战果;教师利用课件,设置图表,插播电影片段,辅助教学。

对于解放南京,引朱毛的进军令,结合课件,突出南京的解放宣告国民政府的覆灭;最后以____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来加深理解。

6.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本课以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为主线,内容丰富精彩,故事性强,故可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讨论法、讲述法、图示法等相结合。

并适当插入家乡的解放史,以辅助教学。

课后还可组织学生观看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影片。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内容分析第18课《战略大决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第二课。

本课讲述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国民党统治的结束、解放战争的胜利,上承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内战烽火的点燃及转折,下启新中国的建立,是衔接中国近现代史非常重要的一课内容。

关于本课内容,新课标确定的标准是“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由于前面已有重庆谈判、内战爆发及战略反攻等相应的解放战争的知识基础,对战略大决战的到来及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等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史料搜集、分析及历史评价和概括等能力,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自主及合作学习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及学生学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基本历史事实;(2)总体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3)掌握识别和运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1)从“关注身边历史”导入,到“留下历史痕迹”呼应,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历史并探究和记录历史痕迹的意识,引导树立“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观念。

(2)通过文字、图片及图示等史料展示和战局变化分析等,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提高概括、对比、分析、理解等基本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学会搜集史料以及表达观点、合作学习等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和讨论,认识到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决定因素,进而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通过对北平和平解放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及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四、教学环节及过程设计(一)【关注身边历史】(导入)出示学生英雄山扫墓(济南战役纪念馆前)的照片,并引导学生联想:还知道哪些纪念济南战役的地点?——出示解放阁图片导入:发生在1948年9月的这场战役不仅解放了我们这座城市,还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 群策群力】
党 中 央为 什 么采 取 和平 手 段 解 放 北 平 ?

提示 : ( 1 ) 和平 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 、 民心所 向; ( 2 ) 可保 障北 平人 民生命 财 产 安令 , 保{ , l ^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 ( 3 ) 对傅作 义部 的和平改编 为其他 战场的
吁学强 立 / / 2 0 1 4 . 1 2
【 教 师过渡 】
辽 沈 战 役 取 得 了重 大 胜 利 , 存淮海 战役进 行 的时候 , 东 北 解 放 军 义 挥 帅 入
关, 开 赴华北 战场 , 同华北解放军合 力进行 平津战役 。由于 中圈共 产党 的争取 ,
北 平 闰 民党 军 队在 总 司 令 傅 作 义 率 领 下 , 接受 和平改 编。1 9 4 9年 初 , 北 平 和 平 解 放 。北 平 的 和 平 解 放 , 在 中 国 历 史上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国 民党 将 领 倒 戈 率部 转 向人 民 的一 方 , 提 供 了 良好 的 范 例 。
【 教师慨括 】
火 战役 f f 1 , 人 民解 放 军 共 歼 火 和 改 编 国 民 党 军 队 一 百 _ 卜 多万 人 , 国 民 党军队的主力基本。 二 被消灭 , 从 而大 大加 速 了人 民解 放 战 争 在 全 国 的胜 利 。
并 领 丁阳 党统治 的巢 穴——南 京 , 推翻 了同民党 的反动统治 。 ■
【 合作探究 】
国共 力 量 相 差 悬 殊 , 为什 么共 产党能 在短 短i年 内就 由弱转强 , 打 败 国 民 党 呢? 要求 : ( 1 ) 组 K带 领组 员 , 集体参 与; ( 2 ) 每组 推选一 名代表 进行交 流 , 声 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附: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教案

第 18 课战略大决斗一. 学习目标:1. 知识:掌握战略决斗的三大战斗及其作用,掌握渡江战斗和公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倒台。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获成功的原由。

2.能力:培育学生掌握辨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术。

3.感情:培育学生爱惜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加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要点和难点1.要点:辽沈战斗、淮海战斗、平津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2.难点:渡江战斗的历史作用(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1、达成下表战争名称时间指挥者参战队伍特色结果或意义辽沈战斗淮海战斗平津战斗渡江战斗2、三大战斗的历史意义:。

(二) . 合作研究,沟通展现(集体的智慧是无量的)(1)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三大战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请问在平津战斗中,党中央为何采纳和平局段解放北平(2)剖析人民解放战争取获成功的原由。

(三) . 加强训练,拓展提高人民解放战争,颠覆了公民党反动派在全国的统治。

据此请回答:(1)人民战争分哪三个阶段(2)试举出解放战争期间四个重要战斗(3)试剖析人民解放战争快速取胜的原由。

(4)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斗在战斗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一样(四) . 达标检测,反应改正(1)平津战斗中,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A. 天津B.北平C.长春D.徐州(2)毛泽东曾夸赞其是“民族的元勋” “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少人民的战争难过树立了楷模”。

这位“民族元勋”是()A.张学良B.林则徐C.傅作义D.曾纪泽(3)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标记着()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完全成功B.人民解放战争成功结束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D.统治中国 22 年之久的公民党政权倒台(4)三大战斗中,剿灭公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斗是()A.辽沈战斗B. 淮海战斗C.平津战斗D. 渡江战斗(5)“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战略大决战》一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本课的主题大决战和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此前,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之后又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成为定局。

新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重点叙述了决战阶段的军事斗争,内容比较单一。

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政权性质等)少有涉及,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予以充实。

二、学习者分析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二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强,叛逆性增强。

在历史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大致内容,了解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进攻阶段的概况,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鉴于这种情况,为使学生深刻把握大决战和渡江战役,透彻理解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本节课老师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大能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利用情景构建知识体系,在合作探究中发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优势,拓展视野,把握知识,培养和锻炼综合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构建人民解放战争过程的知识体系,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使用历史地图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培养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分析、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8战略大决战》word教案(4)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8战略大决战》word教案(4)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教学与方法教法:讲述法、谈话法。

学法:讨论与探究。

●○教学资料投影仪、电脑、录像机(或VCD机)。

录像带或VCD光盘:故事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风雨下钟山》。

投影片地图、图片(或电脑课件):《三大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格》《渡江战役示意图》《三大战役空白表格》《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表格》。

●○板书设计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①主力决战的时机和条件②三大战役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①渡江战役②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全面内战爆发于什么时间?以什么为标志?②全面内战爆发后,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怎样的?这种战略态势是何时转变的?其标志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导入新课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悍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

由于党中央战略方针的正确,解放军官兵机动灵活的英勇作战,加之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敌人的进攻便被粉碎。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乔庄中学蔡照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大决战。

2、通过学习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强弱、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二、过程与方法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难点:1、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2、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五、教学手段:利用PPT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知识,讨论回答问: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内战爆发的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重点引导学生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制胜因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概括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可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法中以探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学、史料教学等为重点。

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采取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程1.讲授新课之前,发给学生学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讲解pk台、自主归纳、三大战役、课堂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看影片回答、合作探究,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新课进程:学习研读助学资料,根据动态图讲述三大战役;结合课本,完成学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分析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看短片,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分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导入新课利用背景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示____年的国共力量对比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发动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采用多媒体演示、史料教学等,通过生生与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分析问题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案)战略大决战学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战略大决战学案

战略大决战学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过程与方法: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标划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辽沈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2、辽沈战役为什么首先打锦州?
3、淮海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4、平津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5、三大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二)合作交流: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1、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时间
三大战役
指挥员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能力目标: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演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通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的基本战况和战略战术
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 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各是什么?
2.揭开了战略性进攻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二、设问导读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丙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面熟。

2.从年月日到年月,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
4.1949年4月和下达渡江作战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分路渡
江作战。

5.1949年4月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6.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三、自我检测
1.1948年开始的三大战役中,首先打响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是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解放战争期间,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4.北平和平解放,应归功于率领北平守军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A.张学良
B.李宗仁
C.佟麟阁
D.傅作义
5.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6.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标志是()
A.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南京战役
四、巩固训练
1.三大战役开始的先后顺序是()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2.三大战役中,参加了两次战役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是()
A.东北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中原解放军D华东解放军
3.根据提示信息,举出战役名称。

(1)解放东北全境:
(2)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
(3)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南京解放:
4.阅读下列材料: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请回答: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悬殊,但仅仅三年多时间,中国共产党就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何在?
五、拓展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百万雄师过大江”发生于何时?
(2)下达渡江作战命令的中国共产党的两位领袖是谁?
(3)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见证了历史的风雨沧桑。

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中国近代以来发生于南京的重大事件。

六、课堂小结
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在军事上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渡江战役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

七、板书设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三大战役的背景
2.三大战役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渡江战役的背景
2.百万雄师过大江
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