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之对外友好往来.doc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对外友好往来》word教案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往来的情况,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培养为自己祖先的业绩自豪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三、走进历史:(一)基础识记:1、唐与日本的往来:(1)遣唐使:阅读课本29页第一段大字,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的概况。
(次数、规模) (2)概括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最有影响的是(),()时,他应邀东渡日本,第()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做出了哪些贡献?2、唐与新罗的关系:(1)贸易往来的概况:(2)唐与新罗往来的影响。
3、玄奘西游:(1)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
(2)了解玄奘西游的概况。
(3)玄奘回到长安,把他的亲身见闻写成()。
这部书有什么价值?(二)思维拓展:1、结合前几课对唐朝历史的学习,阅读课本28页最后一段,概括隋唐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2、请说出唐朝时期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个历史人物,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四、课堂检测:1.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唐代高僧是()。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2.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3.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和尚B.玄奘 C.阿倍仲麻吕D.崔致远4..“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A.新罗 B.天竺 C.波斯 D.日本5、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6、“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著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7、唐朝时,我国与各国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②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唐朝时期,许多外国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其中哪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A日本 B印度 C新罗 D波斯9、阅读郭沫若的诗作: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教学主要以友好交往为主线,以唐朝对日本和天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为核心,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史实的同时,感受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
【课标精解】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西游及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材分析】本课侧重于唐朝的对外开放,是繁荣与开放的具体表现。
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不仅说明了玄奘为佛学真谛不辞劳苦的求学精神,而且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充满好奇,已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能比较感性的对待一些事情,理性的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差。
他们具备初步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但准确性和科学性比较低,分析层次较粗浅。
学生对本节内容理解可能还会停留在教材中所阐述深度和层面上,对于友好往来的广义的历史意义及它对世界的发展促进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刻。
由于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颇感兴趣,而认知水平又不高,所以为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课堂讨论和课后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来加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新人教版
2、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 )
A、新罗人 B、印度人 C、波斯人 D、日本人
3、六次东渡日本,最后成功的是( )A、鉴真 B、玄奘 C、晁衡 D、X和
4、居唐朝物产进口首位的是( )A、 日本 B、天竺 C、新罗 D、东罗马帝国
5、中印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鉴真 B、玄奘 C、X致远 D、戒贤
6、日本派使团到中国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是在( )
A、 汉朝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7、不仅在唐朝宫廷里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音乐是( )
A、 大秦音乐 B、楼兰乐 C、天竺乐 D、新罗乐
8、下列事件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 第一批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成功C、玄奘西游 D、文成公主放藏
课题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教时
教
学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学习唐朝与新罗的关系时,注意双方在频繁的交往中,各自都得到什么好处?
板
书
设
计
板书设计: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范文外友好往来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范文外友好往来(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范文外友好往来外邦友好往来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国际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领域和成果。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国际视野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
2.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领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
3.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成果: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友谊与合作加深等。
4. 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领域、成果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阐述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成果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国际合作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实际效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主要领域、成果和意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国际合作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实际效果。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阐述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主要领域、成果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中展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热爱祖国、关注国际事务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准确的学习材料。
2. 图片:收集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图片,用于课堂导入和辅助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隋唐与新罗的频繁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能力: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相似性的比较,以及对佛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作用的分析,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2.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激发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的崇敬之情。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与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人教版教案两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人教版教案两篇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人教版教案两篇通过对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相似性的比较,以及对佛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作用的分析,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人教版教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导入: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而灿烂的中国文化也深深的影响了自己的友好邻邦遣唐使渡海西来1、遣唐使中国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
630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
初期使团共200余人,乘船2艘,以后增为4艘,人数增至500余人。
空海入唐漂着图2、空海日本佛教真言宗开祖。
密号遍照金刚。
赞岐国(今香川县)人。
15岁至京都习儒,而后信佛。
804年与最澄等入唐求法,从长安青龙寺惠杲受密法。
3年后归国,奉诏弘传真言宗,以平安(京都)东寺和高野山为传教根本道场。
逝后,追谥为弘海大师。
3、鉴真东渡(688~763年)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
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
日本僧人荣睿。
普照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感情。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主要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古代的对外友好往来事例。
2. 我国现代的对外友好往来活动。
3. 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古代的对外友好往来事例,现代的对外友好往来活动,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古代、现代的对外友好往来事例,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具体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地理位置,引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2. 新课导入:讲解我国古代的对外友好往来事例,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现代的对外友好往来活动,如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看法,以及如何与其他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对外友好往来的理解和认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搜集资料和完成作业的质量,检查他们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通过问卷调查或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课外活动,如举办一个关于对外友好往来的文化节,让学生通过展览、表演等形式展示他们对对外友好往来的理解和认识。
2. 开展一次实地考察,如参观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对外友好往来带来的实际成果。
同舟共济,共创未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日益密切。
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不仅要在国内发展经济,更要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此,我们需要学习外语,了解外国文化,还要加强与外国友人的交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精选。
一、权利法案 The Bill of Rights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成为了第一个独立的现代国家。
然而,在美国最初的宪法中,对民众的保护和权利并未明确规定,为此美国制定了《权利法案》。
这部法案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拥有枪支的权利等。
这个法案的出台,为美国成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宪法制定。
二、北欧神话 Norwegian Mythology北欧神话是指北欧地区的一套神话体系,涉及到包括权力、生死、战争、爱情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个体系中,主宰世界的有三个女神,而人类的命运则由众多的神和精灵掌管。
北欧神话中的主要角色像洛基、索尔、海姆达尔等等,深刻表达了北欧地区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学生们可以通过了解北欧神话的内容,了解北欧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交响乐团 The Symphony Orchestra交响乐团是一种由各种乐器合奏的音乐团体。
通常,交响乐团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
交响乐团在音乐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
从贝多芬到莫扎特再到李斯特,他们的优美旋律和优秀的音乐表达方式都极大地促进了音乐发展。
交响乐团非常适合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鉴赏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了解音乐领域的特色。
同时,通过学习交响乐团,学生也可以了解西方文化的发展。
四、古格曼王朝 The Gurkhan Dynasty古格曼王朝是位于中亚地区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丝路上的重要道路节点。
该城建于公元前二世纪,后经步履维艰的漫长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代古格曼城。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与各国建立平等、友好的外交 关系奠定了基础。
与各国的友好往来
建交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积极与各国 建立外交关系,迎来了建交高潮。许 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承认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2023 WORK SUMMARY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 《对外友好往来》
汇报人:
2023-12-13
REPORTING
目录
•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 宋元时期的对外交往 •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 中国近代的对外关系 • 中国现代的对外关系 • 中外友好往来的意义和启示
PART 01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逐渐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推动了中 国的近代化进程。
PART 05
中国现代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到达日 本,与日本建立了友好关系,促 进了中日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与东南亚的友好往来
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通过海 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加强了彼 此之间的经济联系。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为台湾 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
友好往来
中国与各国开展了广泛的友好往来, 包括贸易、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 的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 贡献。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范文外友好往来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范文——中外友好往来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3)提高史料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研究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事件;(2)运用史料分析的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3)学会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热爱和平、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3)认识到友好往来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2)相关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对中外友好往来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理解;(2)对相关历史史料的解读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运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事件;(2)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外友好往来事件的原因和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2)运用地图、史料等素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5. 练习巩固:(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中外友好往来的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2. 请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绘制一张反映中外友好往来的地图,展示相关事件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范文外友好往来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中外友好往来大全第一章:古代文明的交流1.1 古代文明间的贸易往来1.2 丝绸之路的开辟1.3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第二章:唐代的中外交流2.1 遣唐使与唐朝的对外交往2.2 长安城的国际影响力2.3 玄奘西行与《大唐西域记》第三章: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3.1 泉州港的繁荣3.2 海外贸易的管理制度3.3 马可·波罗在中国的经历第四章:明代的郑和下西洋4.1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与意义4.2 七次远航的航线与成就4.3 郑和下西洋对世界的影响第五章:清代的闭关锁国与鸦片战争5.1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5.2 鸦片战争的爆发5.3 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本教案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至近代初中期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各个时期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情况,认识友好交往对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
第六章: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6.1 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6.2 后续不平等条约的签订6.3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第七章:近代出国留学热潮7.1 留学热潮的兴起7.2 留学对中国的影响7.3 留学归国人物的事迹第八章: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的外交8.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8.2 外交政策的变化8.3 重要国际会议和条约第九章:抗日战争与盟国合作9.1 抗日战争的爆发9.2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9.3 盟国合作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十章:新中国的外交事业10.1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10.2 重要外交活动与事件10.3 新中国外交的成就与展望本教案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历史为背景,介绍了中国近代在不平等条约、留学热潮、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外交等方面与世界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实,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古代文明的交流环节解析:本环节重点关注古代文明间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范文外友好往来大全
【引言】友好往来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要丰碑。
从古至今,人类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仅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更是相互促进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成为了推动中外友好往来的有效手段。
历史教学就是立足于此,以人为本,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实践,让学生在了解国际友好往来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到跨文化交流的大家庭中去。
【中外友好交流的历史】中外友好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开始了采集、交换物品和技术,交流文化思想,搭建起那些简单的交流渠道。
如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得以交融,为沿古绸之路传播中国传统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础上,隋唐时期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友好往来时期之一。
早在唐朝初年,吐蕃赞普就曾于公元647年派遣使节来到大唐,成为了唐朝第一位来华朝贡的吐蕃使节。
这也直接拉开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友好交流的序幕。
而到了宋元时期,友好往来更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如郑和下西洋航海,传播了中华文化,证明了海上贸易极其重要性,带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与交流也愈发频繁和广泛。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随着国际友好往来的日益增多,愈加重视历史知识教育的红色文化品牌——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应运而生。
这个教学品牌以“德智体美劳”为核心理念,“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为办学宗旨,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培养有健康身心和良好习惯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为推动中外友好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的教学方法】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贯彻的教学方法也符合国际友好交流的发展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理认知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特别是跨文化处理能力的训练。
教师还要注重建立学科内外的联系,关注课程之外的“隐形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建立同伴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强化学科交叉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还在课外实践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范文外友好往来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范文——中外友好往来大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中外友好往来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事件和成果。
3. 中外友好往来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1. 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事件和成果。
2. 中外友好往来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难点:1. 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如何引导学生从中外友好往来中获取启示。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外友好往来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外友好往来的意义和价值。
4. 观看纪录片:辅助学生了解中外友好往来的真实情况。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要求,以便我为您编写详细的教案。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资料、图片、纪录片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事件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外友好往来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感悟。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中外友好往来的认识和看法。
八、课堂练习:1. 请学生列举出他们所知道的中外友好往来的事件。
2. 请学生谈谈从中外友好往来中得到的启示。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深入了解一个中外友好往来的事件,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范文
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友好往来主要史实。
(2)掌握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张骞出使西域等历史事件的经过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特点和影响。
(2)学会运用史料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增进国际理解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及其意义。
(2)鉴真东渡日本的经过及其意义。
(3)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过程及影响。
(2)鉴真东渡日本的原因、经历及意义。
(3)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历程及其对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思考古代中国对外友好往来的表现。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古代的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及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插图、史料,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重点讲解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5. 练习与拓展:(1)设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知识的掌握。
(2)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对外友好往来对今天的中外关系有何启示?四、课后作业:2. 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范文
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作用。
(2)掌握古代中外友好往来的主要事例。
(3)能够分析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2)运用史料分析法,了解古代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事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2. 古代中外友好往来的主要事例。
三、教学难点1. 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贸易往来。
2.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丝绸之路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知道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吗?它对中外友好往来有何影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2)教师提问: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商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传播到各地的?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外友好往来的作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史料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外友好往来的事例。
(2)学生分析史料,了解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列举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商品。
2. 请学生思考:古代丝绸之路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看待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古代丝绸之路和中外友好往来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情况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和理解,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丝绸之路的商人,体验贸易往来的过程。
人教版初中历史:外友好往来教案案例
尊敬的教师们:我很荣幸为您们提供一篇有关人教版初中历史课程的文章。
今天我要谈论的主题是关于外友好往来的教学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注重外友好往来的教学案例在学生的思想认识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环保意识。
3.展示中华文化传统在外交往方面的卓越表现。
二、教学内容:1.海上丝绸之路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交流历史并介绍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和“一带一路”的建设。
学生了解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加深了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同时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影响。
2.丝绸之路的疆域与文化介绍了中国与次大陆、中亚和中东的交流历史。
学生从文化的不同角度了解了丝绸之路,同时了解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节点,加深了对沿线国家文化的认识。
3.葡萄牙殖民时期的海量考察展示葡萄牙在今天的印度、非洲等地的殖民地,介绍葡萄牙在这些地方不同的考察活动,加深对葡萄牙和其他殖民国家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学生小组思辨将学生按小组分配让他们对特定问题进行思考并讨论,展示共识。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是什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享。
2.展览和讲座在教室里组织多元化的展览,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对于一些特别的主题,可以邀请专家或学者来讲座,提供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3.实地参观利用学校或社区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
例如:某国驻华大使馆。
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四、教学评估:教育评估并不仅限于考试,同等重要的是对过程和成果的评估。
以下是几种不同的评估方法:1.口头表达措辞准确、思想清晰、逻辑性强。
学生可以将富有创意的结论发表在班级上,表达对他们学习的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之对外友好往来对外友好往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通过唐文化对各国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简析
本课主题是唐朝对外友好交往,其中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三、教学准备
教师:《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挂图;学生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业绩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28页导入框图片:启发思考,坐在这头装饰华丽的大象上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受此隆重礼遇?(激发学生兴趣)
一学生朗读导入框文字,学生明白了这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天竺
阐释佛经,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
根据导入框设置问题进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外友好往来
二、进行新课
(一)1、学生齐读第28页正文部分,整体感知隋唐对外交往盛况。
2、《职贡图》,说明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而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
指出这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途径。
引导学生析图,加深对中外交往知识理解。
3、挂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下说明及图例,启发学生读图探究:根据此图,你能找出唐朝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学生探究活动(上台指图说说),教师肯定指图小结: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菻,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上指明中外交往路线,注意联系古老的丝绸之路等知识。
(二)过渡:我们首先学习唐朝时与中国近邻国家朝鲜半岛上国家友好交往状况,引导学生自由读书:唐与新罗的友好关系(教师板书)。
探究:双方在频繁的交往中都得到了哪些益处?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捕捉有效信息,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肯定。
(三)小结过渡:隋唐时期,不仅中国与朝鲜半岛上国家交往
密切,而且中国与隔海相望的日本交往也很密切,并且中国唐文化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部分。
看书后同学们提出问题供小组学习讨论、探究,小组不能解决的,大家共同来努力解决。
探究问题:
1、从哪时开始日本有使者到中国来?
2、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基本概况。
3、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政治、生活有影响吗?
4、日本对唐朝是如何评价的?
5、唐朝到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谁?他什么时候去的?他东渡日本第几次才成功?
6、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国有何贡献?
7、鉴真前五次渡海状况,鉴真六次东渡说明了什么?鉴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8、比较日本钱币与唐朝钱币的异同,你能举出日本受中国唐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学生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充分肯定并鼓励学生,然后《鉴真坐像》:
1、争对学生关心的鉴真六次渡海,让收集了这一资料的同学复述鉴真渡海故事(展开故事比赛也可);
2、师引导学生读32页的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让学生明确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对中日文化传播使者鉴真的敬意和怀念他。
塑像回国探亲说明中日人民传统友谊代代相传。
(四)上课时我们了解了玄奘高僧在天竺受到最高礼遇的故事,那么你还知道玄奘哪些故事吗?有一学生讲述小学时学过的生命的林子这篇课文,讲述玄奘决定在集纳天下名僧的法门寺这一片莽莽苍苍(人才济济)的大林子,苦心潜修,研读佛经,终成一代名僧的故事。
教师肯定:好,说的好!玄奘的确是唐朝高僧!
①那么玄奘是何时去的天竺?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
他去的顺利吗?他在天竺有何成就?他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成就?
教师设置上述问题后,让学生读课文,探究这些问题,学生回答(略)
②学生合作完成课本32页动脑筋题:你知道秦王是谁吗?(启发学生联系旧知识回答)
③教师投影《玄奘》人物画像:①介绍这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具体内容详见教师《教学用书》图画说明。
②学生介绍玄奘西游天竺其他资料,通过介绍使学生对玄奘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比较探究:同学们对《西游记》这部小说非常喜爱,想一想书中唐僧的描写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
三、新课结束。
学生小结,谈收获及感想,置疑问难。
教师置疑:今天我们学习了唐与日本、新罗和天竺的交往事实
后,想一想,为什么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第一问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去思考,去寻找答案:1、唐朝前期的繁荣和强盛;2、当时日本、新罗、天竺的简要情况。
第二问,师引导作小结:唐朝对外交往十分频繁,但封建时代的交往,多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交往的比重还很小,相互间的赠品和回礼,与当今的国际贸易无法相提并论。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至于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则都是虚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