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3年调整)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3年调整)文本图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9月目录调整说明 (1)第一章总则 (3)第一节发展基础 (3)第二节战略意义 (4)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5)第四节规划范围和期限 (6)第五节规划强制性内容 (7)第二章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 (8)第一节战略定位 (8)第二节战略重点 (8)第三节发展目标 (9)第三章城市群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 (12)第一节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 (12)第二节核心区发展规模 (13)第三节核心区空间功能分区 (13)第四节核心区生态系统 (15)第五节核心区空间发展结构 (16)第六节核心区城市职能结构 (17)第七节核心区创新发展区域 (19)第八节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20)第九节核心区城乡功能布局 (22)第十节乡村地区发展 (23)第四章城市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25)第一节总体发展思路 (25)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26)第三节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28)第四节产业分工与布局 (32)第五节交通建设 (32)第六节生态保护建设 (33)第七节长株潭三市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33)第八节功能拓展区分区发展指引 (35)第九节外围协作区战略节点发展指引 (36)第五章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38)第一节产业发展 (38)第二节交通规划 (40)第三节基础设施 (45)第四节公共服务 (48)第五节资源利用 (50)第六节环境保护 (52)第六章规划的环境影响与评价 (56)第一节资源环境促进与约束因素分析 (56)第二节规划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56)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57)第四节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 (58)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60)第一节近期行动 (60)第二节法制保障 (62)第三节组织保障 (63)第四节政策机制保障 (64)第五节示范区优化发展保障 (67)调整说明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08版区域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规划方案
绿心总规
对绿心总规及相关文件政策进行研究
相关规划
对比株洲市已批相关规划, 确定与总规有冲突地块。 现状建设情况 对绿心总规,尤其有冲突地块 分专项进行研究。并提出调整原则。 对绿心总规分区进行评估
GIS分析
重金属污染分布情 况
绿心总规评估
绿心总规调整
对绿心总规进行调整
指标校核
对调整方案进行指标校核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3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Regulatory plan of green core in ZHUZHOU
1.2 相关政策与规划解读
相关政策解读
1.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012.11.30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明确了三区可开发建设的项目: •禁建区--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土地整理、公益设施建设、当地农村居民住宅建设 •限建区--禁建区允许开发项目、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设施建设、村镇建设 •控建区--无污染项目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3.07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Regulatory plan of green core in ZHUZHOU
总规调整
1.1 项目概况 1.2 相关规划与政策解读 1.3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株洲片区评估 1.4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株洲片区调整 1.5 相关指标校核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3.07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带目录版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为适应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形势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湘潭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国务院、建设部文件精神,编制《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7.国家发改委《关于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3428号) 8.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国务院审批稿)和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送审稿)9.《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2007年)和《湖南省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令)》(〔2003年〕10.国家、湖南省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3条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湘潭全部行政辖区,包括湘潭城区(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总面积为5006.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湘潭市区范围的大部分区域(不含楠竹山镇、鹤岭镇和易家湾镇、昭山乡),面积约为22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 2009——2010年中期 2011——2015年远期 2016——2020年远景 2020以后第5条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为:现湘潭市城市两区(即岳塘区、雨湖区行政区范围,不含楠竹山镇)和现湘潭县的易俗河镇、河口镇、梅林桥镇、杨嘉桥镇、姜畲镇、响塘乡、响水乡的行政辖区范围,规划区总面积约为1069平方公里。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效应的影响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效应的影响李涛;杨知建;甘德欣;王志远;陈希;齐增湘【摘要】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s with well⁃developed socio⁃economy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study on carbon effect arising from transformation of land use types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carbon emission management and low carbon space planning in urban areas. Based on the land use data, vegetation type maps and soil type maps of 1990, 1995, 2000, 2005 and 2010 of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carbon effects arising from changes in land use/cover over the 20 years in the region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use structure, its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 and consequent vari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2010, the changes in land use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transformations of cultivated land into wood land and vice versa, and of cultivated land and wood land into construction land;( 2) the changes in carbon effect demonstrated a reversed“U⁃shape” trend, a weakening overall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and distinct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arbon effect. Compared with other areas, the five areas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e. Changsha City, Zhuzhou City, Xiangtan City, Wangcheng County and Changsha County, witnessed remarkable changes in carbon effect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as a result of changesin land use, but the changes varied sharply from area to area, which is thought to be direct⁃ly related to regional population density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and ( 3) it is advisable to con⁃trol and use⁃triggered carbon emission through limiting alienation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optimizing land use structure and economic layout, and preventing fragmentation of habitat and degradation of ecosystem.%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及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借助ArcGIS 10�0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转变方向、转变带来的碳排放强度及碳汇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等方面,分析20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碳效应。
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南省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组成的一个城市群。
为了推动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制定一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以下是一份可供参考的方案:一、总体目标在2030年前,长株潭城市群将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1. 建立健全城市群绿色发展体系:推动城市群各市建立绿色发展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绿色发展在城市群的各个领域得到全面推进。
2. 加快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推动城市群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减少资源浪费。
3. 加强环境保护与改善:推动城市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环境监测和管理水平,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
4. 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推广新能源车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交通拥堵和空气质量。
5. 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推动城市群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保护城市群的生态安全。
6. 提高资源和环境管理水平: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的资源和环境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推动资源和环境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主要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城市群绿色发展政策,包括经济激励政策、市场准入政策、产业支持政策等,鼓励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2. 培育绿色产业: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绿色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环保服务业等,推动绿色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培育高科技环保企业,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公众和企业的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七)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七)综合题1、“长株潭”是长沙、株洲和湘潭的合称。
在历史上,三城多次分分合合,如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速度在不断加快。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该区域以全省1/7的国土面积、22%的人口,创造了4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此外,全省60%以上的创业平台、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80%以上的高校科研机构集中于长株潭地区。
材料二:长株潭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已成为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湖南省政府在推断“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进程中,明确将工程机械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传统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交通设施、能源、水利水电及城镇化等方面建设投资了大批的工程项目,工程机械需求旺盛。
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加快发展中,也为长株潭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材料三:长株潭内建有一条城际铁路,设计速度200千米/小时。
近年来,长株潭城际铁路大幅提高开行密度,平均发车间隔约为10—20分钟,基本达到“公交化”的水平。
长株潭三城共享一片面积约528平方千米的“绿心区域”,这里以农田、水域、森林、丘陵为主,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生态,开发强度不宜过大。
(1)归纳长株潭城市建成区空间布局的特征,概述长株潭城市群中不同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工程机械产业的有利条件。
(3)说明城际铁路的建设和优化对长株潭地区发展的积极意义。
(4)长株潭“绿心区域”规划发展信息技术、设计创意、休闲旅游等绿色创新产业,从环境角度评价其合理性。
答案:(1)主要沿湘江布局、拓展;沿铁路线布局;呈“品”字形分布。
长沙为省会城市,城市等级较高,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株洲、湘潭为地级市,城市等级较低,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或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2)政策支持,政府重点扶植,有利于资金及配套设施的落实;有湘江流经,铁路、高速公路密布,水陆交通便捷,有利于原产料的输入和及新产品的输出;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工程机械设备,市场需求量大;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目前已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集聚分布,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好。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摘要:作为旅游活动三大要素之一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人文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
挖掘长株潭人文旅游资源内涵,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将有利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资源整合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旅游业的中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齐全的基础设施。
在长株潭城市群(以下简称长株潭)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是重要部分。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中,明确将休闲旅游产业和红色旅游工程列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发展重点[1]。
一、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概况长株潭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集名城、名山、名水、名陵、名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种类多、品味高、综合性强,形成了可供观光游览、朝拜祭祀的旅游目的地。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地,有“楚汉名城”和“革命摇篮”之称。
长沙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古物主要有:宋代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西汉马王堆古墓女尸,三国孙吴纪念简牍,湖南省博物馆等。
还有刘少奇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和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文化主题公园。
株洲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的农耕文化。
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有:炎帝陵、云阳山、醴陵李立三故居、醴陵红官窑等,还有株洲工业园等工业旅游资源。
湘潭韶山是伟人毛主席的故乡,一直以其独特的政治特色成为世人关注和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湘潭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有:韶山景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隐山、彭德怀纪念馆、齐白石纪念馆等。
从整体上看,长株潭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类型多样,内容齐全,同时旅游资源各有特色,具有互补性。
二、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长株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旅游观光。
长株潭城市群连绵区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
sa wsn hn Zu a ci 一 mlt n iCag h。 n i s lo - T t e 【 ew r 1 hn Zu a c e;Te K y o s ag h- n i s h d C - T
k d e j “
TU% 4
A
s o un e m ea u tr
: 丢 妻 r 罢 :
…
. .
经为发, 农进大 1.。 游 开发 型 济出点 导民入 等 旅 引 市场 , 进一 步 提 高 农 产 品 的商 品 3
圃
城 发 研 3 0 年1 rntiV . o 0 市 展 究1卷26 期UaSdso1N.26 0 b ue 13 10
维普资讯
析, 确定 小城镇 的支 柱产 业和 拳头产 品 , 突出小 城镇 的产业特 色 ; 次要 尽 量保 持小 城 镇 原 有 的合 理 格 其 局, 以及 小城 镇小 巧近人 的规 模尺 度 , 环境 优 美 的山 水 风光 、 自然 亲切 的 田园气 息 都 可 以巧 妙 地 利用 以
:
行 政 区划等 因素条 件各 异 。在长 株 潭 城 市 群 连 绵 区 小 城 镇 建 设 中, 探索 出各 具特 色 的发展模 式 : 集 。人 口的聚集 又进 一步推 动 了 交 通 、 息 、 融 、 饮 等 服 务 行 信 金 餐 业 和相关 产 业 的 发 展 , 进 了 生 促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连 绵 区小 城 镇 的 发 展 横 式 和 对 策 研 究
疆j l 麓 | |j满 、釜
山镇等 。
14 商 贸 市 场 带 动 型 .
关系 , 才能使 之 健 康 、 理 地 发 展 。另 一方 面 , 城 合 从
镇体 系看 , 小城镇 属 于城市 范 畴 , 城市居 民点 中最 是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看 ,长株 潭城 市群地处 泛珠 三角经 济 区、京 广 经济带 、长 江经济 带的交 汇处 ,能直 接承 接 长三 角和珠 三角 的双重辐 射, 被国 家 “ 十 五 规划列 为重点开 发地区
pan ig r go s a d r lt d a e so a g h , l nn e in n ea e r a fCh n s a
维普资讯
[ 又章编号] O 6 0 2 ( 0 6 0 — 0 2 0 [ 1 O — 0 2 2 0 ) 3 0 2 - 4 中国分类号] u 8 1 7 [ T g 2 2 /2 又献标识码] B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区 域 规 划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空 间上相 互交 叠,无 论在 历史还 是在现 实 中 Di c s o d Pr c i e o h — 都具 有不 可分 割的经 济联系 和社 会联系 ,实 s us i n an a t ft e Re c gi alPl n n orCiy G r p f 际 上是~ 个较 小范围 的区域 共 同体 这 种组 on an i g f t ou s o Ch n s a Zh z o d Xi g a / u 合 形式在 国 内是独一 无二 的。从 全国范 围来 a g h , u h u an an t n L
年三 市总 人 口为 l2 6万, 占全 省总人 口的 7 1 9 8. % 三市 沿湘江 呈 “ ”字形分布 ,在 品
80 8I 0 < 33 05 体 空 间 、 基 础 设 施 导 向空 间 、 城 市 开 发 建 设 空 2 8 m ,占全省总 面积的 1 %;2 0
间 的 协 调 , 突 出 了 区域 规 划 的 系 统 化 剐 性 化 具体化 等特点。
长株潭城市群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分析姓名:甄学号:201017020114 班级:城规10-01班一、长株潭城市群简介: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以及江西萍乡等城市在内的空间区域,它是我国中部隆起带的南极核,也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省际影响力的新型城市群之一。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综合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城市密集区之一2、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构思:规划构思着重以空间发展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结合土地、旅游、文化、生态、环境、交通、城镇、产业等多专题的综合研究,在区域层面提出了空间管治的细则,突出四大空间类型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协调,明确划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
——产业集群载体空间的协调,协调不同类型的产业区布局,提出“双核四带”的产业空间结构。
——基础设施导向空间的协调,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如统筹京广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选址与城市的协调。
——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处理好不同功能空间的衔接,实现有机过渡,如提出了边缘型空间的概念,即对限制开发区域提出指标控制和建设标准要求。
3、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湖南省于2005年10月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
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2.8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2893平方公里,湘潭市870平方公里,以及株洲市740平方公里。
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系分析
第37卷第5期2023年10月水土保持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7N o .5O c t .,2023收稿日期:2023-03-21资助项目:湖南省社科重大项目(X S P 22Z D A 008);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 J 50057);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2A 041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2111535013) 第一作者:赵先超(1983 ),男,山东郓城人,教授,主要从事低碳生态规划与低碳发展模拟研究㊂E -m a i l :z h a o x i a n c h a o @h u t .e d u .c n 通信作者:赵先超(1983 ),男,山东郓城人,教授,主要从事低碳生态规划与低碳发展模拟研究㊂E -m a i l :z h a o x i a n c h a o @h u t .e d u .c n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系分析赵先超,田一豆,张潇湘(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在 双碳 目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约束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 2020年5期土地利用㊁能源消耗和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网格分析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索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交互作用规律㊂结果表明:(1)2000 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间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其中,耕地与林地分别减少392.77,268.10k m 2,建设用地增加661.80k m 2㊂(2)2000 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的净碳排放量为正,整体表现为碳排放,且净碳排放量显著增加,由1099.84ˑ104t 增长到4109.21ˑ104t ;碳排放强度呈现中心高㊁边缘低的空间分布特征㊂(3)E S V 缓慢降低,由392.06ˑ108元下降到292.86ˑ108元,下降幅度为5.34%;E S V 强度整体呈现湘江流域高㊁周边区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㊂(4)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与E S V 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二者的局部集聚类型可分为高高㊁低低㊁低高㊁高低4种,其空间分布范围各异㊂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系提供了参考㊂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碳排放;双变量空间自相关;长株潭城市群中图分类号:X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23)05-0215-11D O I :10.13870/j.c n k i .s t b c x b .2023.05.026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L a n dU s e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s a n d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V a l u e i nC h a n g z h u t a nU r b a nA g gl o m e r a t i o n Z H A O X i a n c h a o ,T I A N Y i d o u ,Z H A N G X i a o x i a n g(C o l l e g e o f U r b a n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s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Z h u z h o u ,H u n a n 412007)A b s t r a c t :U n d e r t h ed u a lc o n s t r a i n t so f"d u a lc a r b o n "g o a la n de c o l o g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i t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os t u d y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sc a u s e db y l a n du s ec h a n g ea n dt h e v a l u e o f 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st o p r o m o t e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c a r b o nn e u t r a l i t yg o a l sa n dr e g i o n a lh i g h -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S e l e c t i n g t h em a i nu r b a na r e a o f t h eC h a n g z h u t a n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b a s e do n t h e d a t a o f l a n du s e ,e n e r g y c o n s u m p t i o n a n d s o c i o -e c o n o m yi n t h e f i v e p e r i o d s f r o m2000t o 2020,t h e g r i d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a n d b i v a r i a t e s p a t i a l a 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 nm o d e l w e r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u s e d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t e m p o r a l a n ds p a t i a le v o l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l a n du s e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sa n d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v a l u e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1)F r o m2000t o2020,d i f f e r e n td e g r e e so f t r a n s f e ro c c u r r e da m o n g v a r i o u s l a n du s et y p e s ,a m o n g w h i c h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a n df o r e s t l a n dd e c r e a s e db y 392.77k m 2a n d268.10k m 2,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i n c r e a s e db y 661.80k m 2.(2)F r o m2000t o2020,t h en e t c a r b o n e m i s s i o n so f C h a n g z h u t a n u r b a n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w a s p o s i t i v e ,a n dt h e o v e r a l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w a sc a r b o n e m i s s i o n s ,a n d t h en e t c a r b o n e m i s s i o n s i n c r e a s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f r o m1099.84ˑ104t t o 4109.21ˑ104t .T h e 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s h o w e d 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h i g h c e n t e r a n d l o we d g e .(3)E S V d e c r e a s e d s l o w l y f r o m392.06ˑ108y u a n t o 292.86ˑ108y u a n ,w i t had e c r e a s e o f 5.34%.T h eE S Vi n t e n s i t ys h o w e d 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h i g h i n t h eX i a n g j i a n g R i v e r b a s i n a n d l o w i n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 r e a.(4)T h e r ew a sas i g n i f i c a n tn e g a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l a n du s e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a n dE S V i n t e n s i t y,a nd t he l o c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t y p e sof t h e mc o u l db e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t y p e s,w h i c hw e r eh ig ha n dhi g h,l o wl o w,l o w h i g h,h i g ha n d l o w,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t h e i rs p a t i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r a n g e sw e r ed i f f e r e n t. T h e r e s u l t s p r o v i d e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r e v e a l i n g t h e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c a r b o n e m i s s i o n s c a u s e d b y l a n du s e c h a n g e a n d t h e v a l u e o f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s.K e y w o r d s: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v a l u e;l a n du s e 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s;b i v a r i a t e s p a t i a l a 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 n;C h a n g z h u t a n 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生态系统服务(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供给服务㊁调节服务㊁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各种惠益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 c o s y s-t e ms e r v i c ev a l u e,E S V)通常指使用经济价值来衡量人类从生态系统中所获得的利益,使得不同区域具有可比性[1],可以用于评价生态环境质量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 a n d u s e/c o v e r c h a n g e,L U C C)作为人类利用自然㊁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其对生态系统和碳排放的影响表现在多个层面,成为地理学㊁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关注的焦点[2-4]㊂首先,各土地利用类型因其表面特征和功能不同,所产生的碳排放也不同;其次,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影响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及其范围,间接影响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与价值㊂我国在2020年9月宣布中国的 双碳 目标后,出台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其中在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㊂可见生态系统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重要的相关关系㊂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时空关联关系,以及存在怎样的关联关系,对碳达峰与碳中和有着重要意义㊂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土地利用碳排放与E S V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㊂在土地利用碳排放方面[5-13],学者主要从不同尺度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作用机理㊁碳排放测算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效应㊁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的脱钩关系㊁低碳优化研究等,呈现出从单一研究方向到多方面多学科研究的趋势㊂在土地利用变化对E S V的影响方面[14-17],主要集中在时空演变分析㊁E S V评估㊁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情景模拟预测等方面,对E S V进行空间格局量化的成果较少;另外,其研究尺度主要是行政区㊁流域等宏观尺度,为了弥补微观尺度研究的不足,有学者基于不同大小的公里网格开展E S V研究[1,18],得到较为精细的结果㊂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目前学者对土地利用碳排放与E S V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㊂因此,本文从网格尺度,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E S V之间的时空关系进行分析㊂长株潭城市群中的长沙㊁株洲㊁湘潭3市作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对控制碳排放㊁增加E S V的需求较大,平衡碳排放与E S V之间的空间异质性对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㊂综上所述,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㊁能源消耗㊁经济社会等数据对城市群2000 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㊁碳排放及E S V 进行空间量化,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网格分析法,探索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空间关联关系,及其空间交互特征和局部集聚规律,以期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㊂1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1.1理论框架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之间重要的连接桥梁,土地利用变化通过改变地表结构和覆被从而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碳排放产生影响,其作用机制见图1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包括利用方式变化㊁空间格局变化和管理方式变化等,通过用地类型㊁植被覆盖㊁生态格局㊁景观类型㊁生态效率和资源分布等对生态系统的功能㊁结构和生态过程产生影响,作用于E S V,最终决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㊂另外,土地利用变化通过碳源/碳汇结构和碳循环系统对区域净碳排放量产生影响㊂具体分析为:(1)土地利用方式与E S V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其变化导致用地类型和地表植被覆盖随之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进而作用于E S V㊂不同的用地类型对应不同的生态系统,其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侧重点存在差异,耕地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侧重于食物生产等供给服务功能;林地主要为森林生态系统,侧重于气候调节㊁水土保持等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功能;水域主要为湿地生态系统,侧重于水资源供给和水文调节等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功能㊂通常情况下,受人类干扰程度较高的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等,供给服务价值较高,而森林㊁灌草地等受人612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类干扰程度较低的生态系统调节和支持服务价值较高㊂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造成区域E S V 的冲突,例如,将灌草地等开发为耕地增加其供给服务价值,同时降低调节和支持服务价值,最终影响生态系统总体E S V [19]㊂因此,本文通过长株潭城市群2000 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城市群2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E S V 的影响及其演变特征,为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支撑㊂图1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E S V 和碳排放的作用机制(2)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影响景观中的种群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等,从而影响生态系统格局和景观类型分布,改变生态系统结构㊂不同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并影响区域E S V ㊂关键景观类型比例的增加和景观连通性的增强促进区域E S V 增加,而景观斑块破碎化和分离度的增加导致区域E S V 减少㊂也有学者[20]认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引起的景观破碎化导致生物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景观中生物的生存和土壤中微生物的运动,同时也破坏农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生境廊道,降低其E S V ,并对碳吸收和碳固定效率产生不利影响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2000 2020年的E S V 强度空间分布,进一步探索其时空演变规律㊂(3)土地管理方式的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和资源分布,从而造成生态过程变化,最终影响E S V ㊂采取集约高效的土地管理方式,能够根据土地的不同资源禀赋条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并且通过采取工程措施㊁生物措施等,改善土地蓄水㊁防洪㊁抗旱等能力,改良其土壤结构,构建合理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生态效率,优化资源分布,增加区域E S V ;而粗放低效的土地管理方式则造成相反的结果,对区域E S V 产生负面影响㊂(4)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的频繁变化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和人为活动碳排放量㊂土地利用方式㊁空间格局㊁管理方式的变化不仅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碳源/碳汇结构和碳循环系统平衡,从而影响净碳排放量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碳源/碳汇格局和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㊂此外,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与E S V 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局部空间集聚特征和演变规律,以此探寻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城市群提升生态环境质量㊁降低碳排放提供参考㊂1.2 研究方法1.2.1 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 土地利用碳排放从整体上可以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2种㊂参考相关研究,对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和未利用地采用直接碳排放系数法进行测算,即通过利用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其对应的碳排放系数相乘,直接计算其产生的碳排放或碳吸收量㊂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实际情况,耕地㊁林地㊁草地的碳排放系数参考苏雅丽等[21]研究经验数据,未利用地参考方精云等[9]的研712第5期 赵先超等: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系分析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究,水域参考赖力[22]的研究㊂计算公式为:E 直=ðe i =ðS i ˑβi (1)式中:E 直为碳排放总量;e i 为第i 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量;S i 为第i 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βi 为第i 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碳排放系数㊂城市群建设用地采用间接碳排放系数法㊂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考虑到城市群的第2产业值和第3产业值主要来自城市群建设用地,单位G D P 能耗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城市群能源利用情况,因此,参考王桂波等[23]的研究,利用2,3产业值与单位G D P 能耗来间接计算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E 间=G D P 2,3ˑH ˑK(2)式中:E 间为建设用地碳排放量;G D P 2,3为第2,3产业产值;H 为单位G D P 能耗;K 为折标准煤系数㊂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E =E 直+E 间(3)为验证计算所得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将长株潭城市群各区县的碳排放总量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 E A D )中的县域碳排放数据进行精度验证,数据整体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并且与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比较结果显示,碳排放总量的变动趋势相同,数据差异较小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与网格内各用地类型的面积和碳排放系数有关,可以反映各地类单位面积碳排放量㊂计算公式为:C =ðni =1S iP i S(4)式中:C 为碳排放强度;S 为网格面积;S i ㊁P i 分别表示网格内各地类i 的面积和碳排放系数㊂1.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1)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㊂参考谢高地等[24]2015年制订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综合考虑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实际情况,计算得出2000 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的平均粮食单产量为6838.18k g /h m 2,全国的平均粮食单产量为4982.00k g/h m 2,以2000 2020年全国稻谷㊁小麦㊁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的平均收购价为基本单价数据,计算得到长株潭城市群的E S V 单位当量为1432.10(元㊃h m 2/a ),计算公式为:E a =17ˑ(ð2020i =2000P i ˑQ i )/21(5)式中:E a 为单位农田生态系统每年生产食物的经济价值;P i 为第i 年全国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平均收购价(元);Q i 为第i 年全国平均粮食单产量(k g /h m 2)㊂(2)E S V 区域差异系数修正㊂考虑到谢高地等[24]研究得到的E S V 价值当量表是以全国为研究范围,与长株潭城市群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此基础上参考刘海等[25]㊁言恩萍等[26]研究成果,通过湖南省生物量修正系数(1.95)和长株潭城市群与全国粮食单产量的比值对E S V 系数进行修正,得到长株潭城市群E S V 系数表(表1)㊂计算公式为:Z =Q 长株潭2ˑQ 全国+1.95/2(6)E r =E a ˑZ (7)式中:Z 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差异修正系数;Q 长株潭和Q 全国分别为长株潭城市群和全国的平均粮食单产量;E r 为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强度计算公式为:E S V=ðni =1A i j ˑE r (8)E S V=E S VS(9)式中:E S V 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 S V 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强度;A i j 为网格j 中i 地类面积;S 为网格面积;n 为土地利用类型㊂表1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生态系统服务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供给服务食物生产2626.90600.26554.701557.1200原料生产582.441378.83816.20867.7100水资源供给-3102.36713.19451.6812932.4400调节服务气体调节2115.784534.672868.593173.68047.55气候调节1105.4413568.367583.547001.1100净化环境320.933976.012504.0710876.080237.73水文调节3554.048879.165554.92150327.68071.32支持服务土壤保持1236.195521.253494.613851.20047.55维持养分368.48421.97269.43297.1600生物多样性404.145027.963177.6412385.66047.55文化服务美学景观178.302204.931402.607868.82023.77 合计9390.2846826.5928677.99211138.660475.46812水土保持学报 第37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2.3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是在单变量M o r a n I指数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可反映2个不同属性变量之间的空间集聚关系㊂全局双变量M o r a n I指数用于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强度与E S V强度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及其程度,局部双变量M o r a n I指数用于二者在单个网格上的空间相关性㊂计算公式为:I=ðn i=1ðn j=1w i j(x i-x)(x j-x)S2ðn i=1ðn j=1w i j(10)I i=(x i-x)ðn j=1w i j(x i-x)S2(11)式中:I和I i分别为全局双变量M o r a n I指数和局部双变量M o r a n I指数;n为网格总数;w i j为nˑn的空间权重矩阵;x i和x j分别为网格i和j的属性值; x和S2为属性值的均值和方差㊂2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说明2.1研究区概况长株潭城市群由长沙㊁株洲㊁湘潭3市组成,位于湖南省中东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西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㊂截至2020年末,总人口为1668.94万人,在湖南省总人口中占比达25.10%,G D P为17591.46亿元㊂长株潭城市群主城区是整个城市群中土地利用变化和碳排放最活跃的区域,人造地表的占比较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其对E S V的需求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对E S V的影响㊂因此,参考城市群最新区域规划及学者[16]的相关研究成果,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主城区为研究区,包括长沙㊁株洲㊁湘潭3市的市区以及长沙县㊁渌口区和湘潭县(图2),研究区行政区划面积为8629k m2,建成区面积为901.12k m2㊂2.2数据来源及预处理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土地利用数据可以表征城市群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生态系统变化情况,能源消耗数据可以间接表征城市群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情况,经济社会数据可以表征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低㊂在此基础上,特别是重点参考王丹等[1]㊁傅伯杰等[4]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6 12月采用长株潭城市群2000 2020年的5期土地利用数据㊁能源消耗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相关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区2000 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关系进行研究㊂(1)土地利用数据:2000 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比例为1ʒ10000,2020年数据采用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L a n d-s a t8遥感影像通过目视解译获得,分辨率为1k m;参照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将用地类型分为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6大类,未利用地主要是指除建设用地㊁耕地㊁林地㊁草地和水域5种用地类型外,植被覆盖度较低的荒草地和表层为土质㊁基本无植被覆盖的裸地等其他用地类型,运用E N V I5.1软件,在6种用地类型中随机选取250个点进行验证,验证精度达到92.50%,主要用于分析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及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测算;(2)能源消耗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湖南省统计年鉴“,主要用于建设用地碳排放量的测算;(3)社会经济数据:主要包括G D P㊁第2,3产业产值和农作物播种面积㊁产量㊁价格等,来源于对应年份的‘湖南省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㊁长株潭3市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主要用于城市群E S V的估算㊂为便于研究,采用3k mˑ3k m的公里网格对所有数据实现空间化,共1114个网格单元㊂图2长株潭城市群区位3结果与分析3.1土地利用转化分析运用A r c G I S空间分析工具对城市群2000 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2000 2020年长株潭土地利用转移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借助E x c e l数据透视表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2),分析长株潭城市群2000 2020年各时间段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关系及转化特征㊂从长株潭城市群2000 2020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2~表5)和长株潭城市群2000 2020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图(图3)可以看出,2000 2020年长株潭城市912第5期赵先超等: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系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群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各异,在不同时期㊁不同用地类型间表现出不同特征㊂整体来看,2000 2020年总转化面积为910.71k m 2,占城市群总面积的10.56%;耕地㊁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要的转化地类㊂其中,耕地总转出面积为488.36k m 2,转入面积为95.64k m 2,总面积由3360.21k m 2下降到2967.44k m2;林地转出面积376.79k m 2,转入面积108.69k m 2,总面积由4551.95k m 2下降到4283.85k m2,二者的转出面积大于转入面积,总面积呈递减趋势;建设用地转出㊁转入面积分别为60.27,722.07k m 2,转入大于转出,总面积由376.71k m 2增长到1038.51k m 2,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建设用地转出的主要类型为耕地和林地㊂分时间段来看,2010 2015年各用地面积转化幅度最大,总转化面积为489.38k m 2,2005 2010年转化幅度最小,总转化面积为67.02k m 2,仅占20102015年转化面积的1/7㊂通过分析可知,2000 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间,建设用地面积扩张明显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林地是其主要来源,扩张速率在2015年之前呈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开始下降㊂主要原因是自1997年长株潭 一体化 发展战略被提出后,城市群进入快速发展期,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出台促进城市群在外商直接投资㊁出口和消费的带动下迅速发展,建设用地也快速向外扩张,占用大量的林地和耕地面积,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 两型社会综改示范区 后,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有所下降,2017年长沙㊁株洲㊁湘潭3市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为积极推进 双碳 目标,在生活㊁生产㊁生态等各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长沙市为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于2018年开展城市开发边界研究等,在这些措施的控制下,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速率进一步下降㊂另外,2000 2015年城市群3期房地产开发建设施工面积的增长率分别为239.80%,30.14%和235.44%,均为正值,2015 2020增长率为-39.88%,与2000 2015年相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且2000 2015年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较低,经过快速发展后,到2015年城市群整体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15个区县中除望城区㊁渌口区㊁长沙县和湘潭县外,其余区县城镇化率均达到75%以上,2015年之后城市群整体城镇化率发展趋于平缓,符合城市发展约瑟姆曲线的规律㊂表2 长株潭城市群2000-2005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单位:k m 2年份土地利用类型2005年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转出总计草地32.2900.4800.0300.50耕地03308.4046.421.144.030.2251.81建设用地00376.430.28000.282000年林地00.0148.154503.340.410.0648.61水域00.094.460297.060.214.76未利用地0000.030.172.580.20转入总计0.1099.501.454.640.49106.17表3 长株潭城市群2005-2010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单位:k m 2年份土地利用类型2010年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转出总计草地32.2900000耕地03274.5731.010.562.36033.92建设用地00475.140.010.7700.792005年林地0029.544474.980.26029.80水域002.140.18299.310.072.39未利用地000.0600.072.940.12转入总计0.0262.730.743.450.0767.02表4 长株潭城市群2010-2015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单位:k m 2年份土地利用类型2015年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转出总计草地29.2600.801.780.4503.02耕地1.413019.91216.7417.9318.410.21254.69建设用地0.058.92513.6011.253.890.1724.282010年林地0.035.10158.194305.864.132.42169.87水域0.3212.7820.683.37265.550.0637.22未利用地000.0300.282.710.30转入总计1.8126.80396.4334.3327.152.86489.38022水土保持学报 第37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5 长株潭城市群2015-2020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单位:k m 2年份土地利用类型2020年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转出总计草地29.990.310.280.460.0301.08耕地0.292898.7788.0455.554.030.03147.94建设用地0.1111.47875.1113.559.79034.922015年林地0.4253.8672.224211.671.940.08128.51水域0.033.062.681.99284.900.047.80未利用地00.040.180.630.044.680.89转入总计0.8568.72163.4172.1815.830.16321.14图3 长株潭城市群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3.2 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碳排放系数,运用公式(1)~公式(3),计算得到城市群2000 2020年各地类的碳排放量及碳源㊁碳汇和净碳排放量(表6),进一步运用公式(4)计算各网格单元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从碳源/碳汇角度和碳排放强度时空特征2个方面对城市群碳排放效应进行分析㊂3.2.1 碳源/碳汇分析 从长株潭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核算表(表6)可以看出,2000 2020年城市群的净碳排放量均为正值,整体表现为碳排放,且由2000年的1099.84ˑ104t 增长到2020年的4109.21ˑ104t,增长趋势显著,其中碳源变化趋势与净碳排放量相似,碳汇呈小幅度下降趋势㊂从碳源构成来看,建设用地碳排放量由1057.91ˑ104t 增加至4125.12ˑ104t ,是主要碳源,其增长速率在2000 2010年增加,之后变缓,主要原因是2000 2005年研究区在长株潭城市群 一体化 的推动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建设用地面积和能源消耗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大幅度上升,2007年城市群获批 两型社会综改示范区 后,城市群加强对建设用地扩张的限制,实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耕地的碳排放量由72.09ˑ104t 下降至12.52ˑ104t,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的减少㊂从碳汇构成来看,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用地,其贡献率占96.91%,林地的碳吸收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率为1.00%,草地和水域基本保持不变,未利用地呈缓慢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城市群快速城镇化导致部分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 两型社会 的实施和长沙㊁株洲㊁湘潭3市 低碳试点城市 建设,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此现象有所缓解㊂通过分析可知,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贡献率较大,通过控制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用地,其次为水域㊁草地和未利用地,城市群内碳源和碳汇的差值较大㊂为促进 双碳目标 的实现,城市群未来在土地利用方面应继续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提高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减少碳源;另外应增加林地㊁水域等用地面积,提高碳汇能力㊂3.2.2 碳排放强度分析 为更加直观地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渔网分122第5期 赵先超等: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系分析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文本
第一节 发展基础和保障条件
长株潭都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旳结合部,内部构造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旳都市群资源,具有建设区域性中心都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旳区位优势。
1980年代以来, 长株潭都市群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成效明显。长株潭经济社会综合实力领先湖南, 区域内大中小都市与各级城镇协调发展, 区域性重要交通枢纽作用日益增强, 科教文化资源全国突出, 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在全国拥有一定优势, 为长株潭在新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株潭都市群所在旳湖南省东部城镇密集地区近年发展迅速, 为长株潭发展提供了广阔旳发展空间, 也为实现长株潭辐射全省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纽带。
第三节 发展目旳
近期目旳。到, 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 共建共享旳综合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以湘江为重点旳流域综合治理和保护模式基本建立, 以清水塘、竹埠港为重点旳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长株潭与周围岳阳、衡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市旳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人均GDP超过3.8万元, 总人口到达1450万人, 都市化水平高于60%。
《长株潭都市群区域规划(—)》在《长株潭都市群区域规划(-)》基础上, 根据党旳十七大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增进中部地区崛起旳若干意见》(中发〔〕10号)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同意武汉都市圈和长株潭都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旳告知》(发改经体[]3428号)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中部崛起、长株潭都市群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加以提高, 为有效配置都市群资源、增进都市群一体化建设、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带动区域跨越发展提供指南。
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介绍
3、基本规划与发展定位
核心区按功能分为四大区,即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 核心区按功能分为四大区,即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 止开发区。( 优先开发区包括三市建成区及湘潭县、望城县、株洲县、 。(1 止开发区。(1)优先开发区包括三市建成区及湘潭县、望城县、株洲县、 长沙县四县县城建成区。( 重点开发区包括长沙的黄花、黄兴、榔梨、 。(2 长沙县四县县城建成区。(2)重点开发区包括长沙的黄花、黄兴、榔梨、 含浦、坪塘、雷锋、白箬、夏铎铺地区,株洲的天元、白井、南洲、 含浦、坪塘、雷锋、白箬、夏铎铺地区,株洲的天元、白井、南洲、黄泥 坳地区,湘潭的河东、易俗河、九华、楠竹山地区,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 坳地区,湘潭的河东、易俗河、九华、楠竹山地区,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 岳阳市湘阴县界头铺等。( 。(3 岳阳市湘阴县界头铺等。(3)限制开发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各 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 25度之间的丘陵山地 生态脆弱地区等。( 15- 度之间的丘陵山地、 。(4 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25度之间的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地区等。(4)禁 止开发区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止开发区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 点公益林地、坡度25度以上的高丘山地、著名风景区、泄洪区、滞洪区、 25度以上的高丘山地 点公益林地、坡度25度以上的高丘山地、著名风景区、泄洪区、滞洪区、 重要湿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重要湿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湖南省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引导区,中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引导区,中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具 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城市群。试验区的特色是“两型” 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城市群。试验区的特色是“两型”,核 心任务是“两新” 载体是城市群,根本措施是综合配套改革, 心任务是“两新”,载体是城市群,根本措施是综合配套改革,着重点 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总体要求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总体要求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02•【字号】湘政发[2005]16号•【施行日期】2005.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湘政发[2005]16号)长沙、株洲、湘潭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省发改委组织编制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根据此编制相关下位规划,抓紧实施本规划提出的项目,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
湖南省人民政府二00五年八月二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年5月)项目名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委托方(甲方):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5年03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主管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总工:蒋大卫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朱波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赵朋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许顺才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博士杨明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项目组成员:谈绪祥高级城市政规划师原科技业务处处长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孙志涛高级城市规划师张文奇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晏群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宁城市规划师靳志强城市规划师石永洪城市规划师王新峰城市规划师张有坤助理规划师郝天文高级工程师康光明助理规划师刘昭黎助理规划师倪有为助理规划师于伟助理规划师秦波城市规划师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杨正午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伯华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于幼军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宪平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罗桂求湖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顾问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人民政府长株潭办公室和省属各部门:陈淑红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毛腾飞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萧大雍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顾问首先庆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处长卢庆沙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徐永健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博士XXX 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副处长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梅家祥行长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株潭办公室、三市规划局:赵小明长沙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兰香株洲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朱明华湘潭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朱志刚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辉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杨泽民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谈文翔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倪泽民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亦工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冯意刚长沙市规划局王振湘株洲市规划局龙正辉湘潭市规划局曾参加过规划的有关领导:储波湖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张支川湖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贺仁雨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罗先迎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助理巡视员协编单位及主要参加人: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叶舜赞教授方创琳教授博导梁涛研究员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所杨文捷主任李景盛研究员张康敏副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郝晋华教授博导郭文华博士中国旅游学院范业正副教授王琢硕士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博导李军博士目录绪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群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第三章城市群空间组织第四章城市群区域和核心地区土地利用第五章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第六章交通运输设施体系和通道建设第七章能源、供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第八章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第九章生态建设和空间管治第十章近期建设和主要规划项目附表一附表二绪论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
【城市导航走进湖南】湖南的地质与美食
湖南的地质与美食1998年以来,已编制18项规划。
1998年,编制实施交通同环、能源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五个网络规划。
2000年,世界银行就长株潭开展了在华首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CDS),评价“长株潭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格局在世界上是独特的,其发展前景令人鼓舞”。
2000年,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2001年,开展《岳麓山大学城规划》、《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规划》国际咨询。
2002年,编制实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
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3年,省政府颁布《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开发建设保护办法》。
2004年,编制实施《2004-2010年长株潭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
2005年,省政府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
编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
2006年,编制《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同治规划》、《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同建规划》、《长株潭城市群物流规划》等。
长株潭一体化从2009年6月28日凌晨开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固定电话升至8位,区号统一使用0731,长沙在原固定电话号码前加8,株洲加2,湘潭加5。
地貌矿产地质地貌湖南省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区。
在地质构造上,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汉断拗,南部则属华南褶皱系赣湘桂粤褶皱带,志留纪末的晚加里东运动使之转化为地台,并与扬子准地台合并,然后沉积了与扬子准地台大致类似的泥盆系到中三叠统地台盖层。
在强烈的中生代燕山运动影响下,北部的江汉断拗形成,从白垩纪开始发育为陆相断陷盆地;南部的赣湘桂粤褶皱带使泥盆系至中三叠统沉积盖层全面褶皱,并伴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浆侵入,奠定全省现代地貌的轮廓基础。
在湘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褶皱运动,并伴有纵向断层,造成褶皱带和介于其间的山间洼地,在地貌上成为大致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背斜山地和向斜谷地;湘西、湘西南则构成弧形构造山地及小块山间盆地;在东部地区中北部表现为断块运动,形成一系列褶皱山、断块山和山间盆地;东部湘赣边境山地的崛起构成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岭谷平行地貌雏形;北部断陷成洞庭湖盆地;中部拗陷成众多红层盆地。
全网唯一-(原创)八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试卷
2018年期末考试试卷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考试范围:八年级下册时量:70分钟总分:120分试卷版本:经典卷一、单项选择题(15*3=45)1、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公路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哪个城市为中心的运输网络?()A、湘潭B、长沙C、株洲D、张家界2、下列哪一国道不属于湖南境内?()A、106国道B、207国道C、108国道D、322国道3、湖南目前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水运D、航空运输4、湖南交通运输的传统方式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水运D、航空运输5、三湘大地面向国际、国内的重要“窗口”是什么?()A、永州机场B、霞凝新港C、芷江机场D、黄花国际机场6、下列不属于湖南旅游资源特点的是?()A、数量多B、价格低C、种类低D、品味高7、湖南旅游路线四通八达,田园风光旅游线路不包含的景点是?()A、城头山B、桃江C、崀山D、猛洞河8、湘西生态民俗旅游走廊不包括下列哪个城市?()A、长沙B、湘西C、张家界D、怀化9、2007年,首批进入旅游强县行列的是?()A、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B、长沙县C、湖南望城县D、四川绵阳县10、“侗家三宝”不包括一下哪一个?()A、鼓楼B、吊脚楼C、凉亭D、风雨桥11、浏阳市隶属长沙市,文家市隶属浏阳市。
在城市等级中,长沙市、浏阳市和文家市分别属于哪一级?()①地级市 ②县级市 ③建制镇A 、②①③B 、①②③C 、①③②D 、③①②12、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优势不包括以下那一选项? ( ) A 、位置优越 B 、实力强大 C 、交通便利 D 、矿产丰富 13、在图一中,A 点表示的地方是哪里? ( ) A 、暮云 B 、清矿场 B 、株易路口 D 、易家湾14、在湖南有一家集现代大型百货、超市、物流于一体的现代连锁集团,被誉为“全国商业企业百强”请问该企业是? ( )A 、友谊阿波罗B 、星沙万象汇C 、王府井D 、火宫殿15、湖南省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美誉甚多,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湖南的美誉? ( )A 、“旅游圣地”B 、“黄金水道”C 、“鱼米之乡”D 、“有色金属之乡”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 ”错误的填“F ”,10*2=20)1、长沙的“河西走廊”是指晚报大道。
府际管理理论与长株潭城市群政府合作机制_傅永超
世纪90 年代各国政府再造和地方政府间伙伴关系
性 市 场 保 护 ”。 政 治 绩 效 竞 争 归 根 结 底 是 官 僚 体 系
建立而提出来的,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可持
内 部 的 利 益 关 系 。三 市 具 有 平 稳 的 政 治 和 政 府 运 行
续发展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应对全球化冲击、 体 系, 实 现 合 作 与 协 调 , 三 市 各 方 在 市 际 层 面 涉 及
关键词: 府际管理; 长株潭城市群; 政府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 D 0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162( 2007) 02-0024-06
○○
Vol.4 No.2 Apr ., 2007
公 共 管 理 学 报
24
府际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是打破传统的区域 和层级观 念 , 建 立 强 调 权 力 或 资 源 相 互 依 赖 、开 放 和 合 作 的 新 地 方 主 义 。府 际 管 理 意 味 着 治 道 思 维 的 变革, 是一种政府间关系的新型思维框架, 代表着 以 合 作 为 基 础 的 多 赢 政 府 关 系 模 型 。本 文 试 图 从 府 际管理的视角对长株潭城市群政府合作机制进行 探讨。
才是权力、财政等关系, 前者决定后者。三市政府各
作 机
制下, 合作中的利益博弈必将是缺乏信息沟通和利
部 门 在 公 共 经 济 学 中 仍 然 是 具 有“ 经 济 人 ”性 质 的 。
制
益妥协的零和博弈, 三者间管理与经济壁垒必然导
三市各自的政府部门都是利益主体, 在对自身利益
J ourna l of P ublic Ma na ge me nt
与 三 市 官 员 的 激 励 体 系 的 政 绩 考 核 直 接 相 关 。三 市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录1 总论 (1)1.1 项⽬背景 (1)1.2 规划过程 (1)1.3 规划内容 (1)1.4 技术路线 (2)1.5 规划范围及年限 (2)1.5.1 规划范围 (2)1.5.2 规划年限 (3)1.6 规划依据 (3)2 现状概况 (3)2.1 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2 道路交通现状 (3)2.2.1 对外交通设施 (3)2.2.2 城市路⽹ (3)2.2.3 公共交通 (4)2.2.4 停车设施 (4)2.2.5 机动车保有量 (4)2.2.6 交通管理现状 (4)2.3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3.1 对外交通设施 (4)2.3.2 道路⽹络设施 (4)2.3.3 公共交通 (4)2.3.4 停车设施 (5)2.3.5 交通管理 (5)2.3.6 交通发展政策 (5)3 湘潭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5)3.1 战略定位 (5)3.2 发展战略 (5)3.3 发展策略与措施 (6)3.4 近期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6)4 湘潭市交通需求预测 (7)4.1 社会经济、⼈⼝及机动车发展预测 (7)4.2 对外交通客货运量预测 (7)4.3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8)5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8)5.1 区域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整合 (8)5.1.1 ⼀体化的轨道客运系统 (8)5.1.2 区域公路系统与城市对外通道 (9)5.1.3 区域⽔运规划 (10)5.1.4 机场远景规划 (10)5.2 城市⾻⼲道路⾻架 (10)5.2.1 城市路⽹⾻架 (10)5.2.2 城市路⽹功能 (11)5.3 城市⼯业与物流空间布局及货运通道布局 (11) 5.3.1 湘潭市五⼤产业发展⽚区 (11)5.3.2 湘潭市物流园区布局 (11)5.3.3 湘潭市物流对外交通节点布局 (11)5.3.4 湘潭市货运通道的架构 (11)6 湘潭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12)6.1 规划⽬标 (12)6.2 公路枢纽 (12)6.3 铁路枢纽 (12)6.4 ⽔运枢纽 (12)6.5 航空枢纽 (13)6.6 ⼀体化交通枢纽体系 (13)6.6.1 客运枢纽 (13)6.6.2 货运枢纽 (14)6.6.3 枢纽设施管理 (14)7 湘潭市道路⽹络规划 (14)7.1 规划⽬标 (14)7.2 道路⽹络功能及等级规划 (14)7.3 路⽹指标 (15)7.4 通道规划 (15)7.5 ⾃⾏车系统规划 (15)7.6 步⾏系统规划 (16)7.7 道路设施规划 (16)8 湘潭市公共交通规划 (17)8.1 规划⽬标 (17)8.2 市域公共交通规划 (17)8.2.1 市域轨道通道+⼲线公交通道规划 (17)8.2.2 市域公交⼲线 (17)8.3 中⼼城区公共交通规划 (18)8.3.1 都市区轨道 (18)8.3.2 常规公交 (18)8.3.3 公交站场设施 (18)8.4 公交⼀体化枢纽规划 (19)9 湘潭市停车设施规划 (19)9.1 规划⽬标 (19)9.2 停车需求预测 (19)9.2.1停车需求预测 (19)9.2.2 停车场供应结构⽐例 (19)9.3 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19)9.3.1 停车⾯积需求 (20)9.3.2 公共停车场 (20)9.3.3 货运停车场 (20)9.3.4 环卫停车场 (20)9.4 ⾮机动车停车场规划 (20)9.5 配建停车场规划 (21)10 湘潭市中⼼城区交通设施近期建设规划 (21)10.1 规划⽬标 (21)10.2 解决近期⾏车难的改善措施 (21)10.2.1 打通断头路,完善⽀路体系 (21)10.2.2 理顺货运交通 (22)10.2.3 进⾏“⼆路⼆桥”重要节点精细化交通设计,加强交通管理 (22)10.3 解决近期停车难的改善措施 (23)10.4 ⽀撑城市空间拓展路⽹建设计划 (24)1 总论1.1 项⽬背景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在“3+5”城市群中起着承东启西的辐射、纽带作⽤,是“泛珠三⾓”区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最佳传承地。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第 4 条 规划依据
1.《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 2.《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方案征集》 7.国家和湖南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8.长株潭城市群及其三市相关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
文本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 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2012 年 01 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发展战略 ....................................................... 2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 2 第二节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3 第三节 建设规模...................................................... 3 第五节 发展战略...................................................... 4 第三章 总体布局 ....................................................... 6 第一节 聚落规划...................................................... 6 第二节 空间结构...................................................... 7 第三节 土地利用...................................................... 8 第四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 10 第一节 建设目标..................................................... 10 第二节 生态格局与功能区划........................................... 10 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利用............................................... 11 第三节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14 第四节 绿地系统规划................................................. 17 第五章 环境保护规划 .................................................. 18 第一节 环境保护..................................................... 18 第二节 资源循环利用................................................. 19 第六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20 第七章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规划 ...................................... 21 第八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 23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策略............................................... 23 第二节 产业布局..................................................... 24 第三节 旅游发展与布局............................................... 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实施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提高湖南省的区域竞争力,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和指导对三市区域城市发展的调控,根据省政府规定的事权范围,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7.《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8.《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成果送审稿)(2003.6)9.《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1997—2010年)10.《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十五计划》11.《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已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湘潭市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2001-2020年)13.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14.长沙市城市林业生态圈规划第三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地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2003—2020年,近期:2003—2010年,远期:2011—2020年,同时提出远景发展框架:2021—2050年。
第五条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思想,统筹长株潭城乡发展,统筹长株潭核心地区和外围区域发展,统筹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长株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保持生态平衡,统筹长株潭本地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贯彻实事求是的协调发展原则,强调可持续性原则,促进长株潭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现实与目标”、“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这四对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本次规划的指导原则:1.各司其职,正确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既要适应未来发展转变的要求,针对战略性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配置,完善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发展调控模式,又要充分利用和引入自下而上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既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制,又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顺应规律,正确把握“现实与目标”的关系。
务实对待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大力推进发展地区率先发展、提升层次的同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的倾斜扶持待发展地区,促进和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均衡布局;基于对区域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和战略目标的确立,把握好区域发展节奏和时序,在保持区域经济发展现实活力的前提下,既要防止冒进,又要敢于抓住历史机遇,适时调整发展模式,在更高层次谋求更大的发展。
3.统筹兼顾,正确把握“长远与近期”的关系。
在保障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和整体利益前提下,为不同的投资主体和各级行政主体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在保证区域长远利益和生态环境“底线”的前提下,要为近期的开发建设保持足够的弹性空间。
4.合理统筹,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保障区域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城市型区域与乡村型区域”、“长株潭核心地区与外围区域”的关系。
两类区域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对前者强调刚性规划和建设性开发,对后者强调区域宏观指导和保护性开发。
同时也要分类指导,正确把握“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敏感地区与一般地区”的关系。
保障发达地区的资源增量,重点解决快速成长过程中带来的资源增量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和缺乏协调等问题;为待发展地区提供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政策扶持,创造发展机遇。
对敏感地区(生态敏感地区、战略性地区和战略性资源、现实和潜在的冲突区)突出政府的控制与协调作用,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和低效利用;对一般地区突出引导,放手发展。
第七条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基本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构筑以区域产业布局为动力,核心区城市功能空间为主体,外围生态系统为基础,交通运输和环境基础设施系统为支撑,并能够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发展目标实现的空间格局;提出区域一体化的协调措施与政策建议。
第八条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规划、建设、管理由省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具体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承担,由其负责协调和构建各级各类规划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发挥规划对市场主体的引导作用和政府行为的规范约束作用。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的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国土资源、规划建设、交通、农业、林业、水利、旅游、文化、文物等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省人民政府审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编制各类专业规划。
第十条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制定各类规划标准和准则以及规划的量化监控评估体系,并会同相关部门和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各个级别的次区域规划。
第十一条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是三市总规及其他专项规划的上个层面的宏观空间规划,对三市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和城市发展承担指导作用,三市原城市总体规划有与之不符的地方,确需进行局部修改时,分别由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和湖南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指文本中宋体加粗加下划线条文。
强制性内容是对区域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本区域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区域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对违反本区域规划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劝阻或者检举。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开发建设,应执行区域规划。
区域内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立项、征地、开工或者核准、备案,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法定程序办理。
城市群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第十三条长株潭区域发展的核心功能定位——提高湖南省的区域竞争力1.国家战略层面的目标定位通过长株潭地区产业的集群化,推动本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湖南省发挥后发优势,实施反梯度战略,统筹区域发展,提高湖南省在国内省份中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整体实力。
努力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综合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城市密集区之一,成为辐射与服务中南地区的经济引擎之一,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竞争和直接对外开放的区域。
2.省域战略层面的目标定位通过三市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群在湖南省的非均衡极化发展、跨越式发展。
努力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并带动湖南省全面实现小康,对全省发挥积极影响和示范作用的区域。
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生态型的网状城市群。
成为湖南省城镇化战略的优先目标和重点实施区域。
成为湖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洼地和高新技术的孵化地。
第十四条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发展目标1.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2.形成以长株潭三市城区为增长核、以三市间的快速交通设施(高速公路、快速路、轨道交通)为纽带的核心区组团,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发展轴向周边地区放射的城镇网络群体。
城市群空间组织第十五条区域城镇发展的空间组织保持和加强以京广铁路、京(武)广客运专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及湘江生态经济带为主轴线的突出地位,继续促进这条轴线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以这条轴线为核心和纽带促进三市经济的一体化;积极打造两条次轴线(即以319国道、320国道和上瑞高速公路为轴带),作为次级密集发展轴带和主轴线的补充,规划期内较大幅度地推动沿线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区域城镇的协调发展和城镇等级结构的改善;同时,以两条辅轴(即湘乡—韶山公路和106国道)为纽带,联系和辐射广大的三市市域地区。
规划最终形成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以三纵两横(即一主两次两辅)夹绿心的“冉字型结构”支撑起整个区域的城镇发展空间。
第十六条区域城镇发展的等级结构规划长株潭地区城镇将形成省域中心城市组群(属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区域次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级结构。
1.第一级—省域中心城市组群即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是一个由长、株、潭三市城区和若干紧密关联的周边组团构成的多核组团式中心城市,共同承担省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含长沙县城区、望城县城区、湘潭县城区和株洲县城区和若干小城镇)。
2.第二级—区域次中心城市(共8个)一是包括韶山城区、浏阳城区、宁乡城区玉潭镇(即宁乡县城)、醴陵城区、湘乡城区、攸州城区(原攸县县城),是本地区省域中心城市以外、具有县和县级别以上地域范围意义的区域性次级中心城市,共6个。
二是包括茶陵县县城(城关镇)、炎陵县县城(霞阳镇)等县域中心城市,共2个。
3.第三级—重点城镇(共47个)一是包括具有省级影响的重点城镇15个:包括长沙市域的朗梨镇、金井镇、永安镇、大瑶镇、官渡镇、双凫铺镇、花明楼镇;湘潭市域的花石镇、棋梓桥镇、中路铺镇、虞塘镇、;株洲市域的白兔潭镇、网岭镇、皇图岭镇、界首镇。
二是包括具有地级市市域影响的重点城镇32个:包括长沙市域的铜官镇、桥驿镇、莲花镇、镇头镇、江背镇、青山铺镇、黄兴镇、福临镇、路口镇、横市镇、夏铎铺镇、煤炭坝镇、回龙铺镇、流沙河镇、灰汤镇、黄材镇等;湘潭市域的青山桥镇、楠竹山镇、茶恩寺镇;株洲市域的黄獭嘴镇、泗汾镇、古岳峰镇、王仙镇、均楚镇、黄龙镇、酒埠江镇、渌田镇、腰陂镇、虎踞镇、湖口镇、水口镇、洮水镇。
4.第四级—一般建制镇(85个)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行政区划的适当调整,进行撤乡并镇而成85个一般建制镇(对三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制镇设置数量略有调整)。
第十七条区域城镇发展的主要功能体系规划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作为省域中心,将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生态型的网状城市群。
1.长沙城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片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