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教学大纲(讨论稿)
《法医毒理学》教学大纲(讨论稿)(供五年制法医学专业本科用)前言法医毒理学是法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应用毒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一门学科;药物滥用、环境污染和医源性药物中毒也是其研究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毒物的性状、中毒原因、中毒途径、毒理作用、中毒症状、中毒量和致死量、中毒血浓度和致死血浓度、中毒病理变化、毒物化验检材采取等,紧密结合《法医毒物分析》的学习,能承担一般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工作,并能对疑难案例做出正确的初步处理;具有初步的法医毒理学科研能力。
鉴于近年来我国法医毒物种类的变化,第三版《法医毒理学》教材较第二版教材做了以下修订或补充:1.将毒品与吸毒、醇类中毒和药物中毒均分别单独列章。
2.对杀鼠剂毒鼠强、氟乙酰胺中毒增补了有关内容。
3.增加突发性、群体性化学中毒的法医学鉴定、中毒与自然疾病等致死的鉴别等内容。
4.因近年来腐蚀性毒物与金属毒物中毒已较少见,在第三版教材将上述二类毒物中毒合并成一章编写。
5.为避免与《预防医学》、《传染病学》的不必要重复,删去了二版教材中的第十章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真菌性霉变食物中毒。
6.有毒植物、动物中毒在我国仍较多见,特别是在中草药治病中误用多见;因此,在教材中做了相应的增补。
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一.法医毒理学的概念及与其它毒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法医毒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法医毒理学简史及发展趋势。
二.毒物和中毒的概念;毒物的分类及我国法医毒物种类的特点;毒物的毒作用;毒物的毒性及其分级;毒物的中毒量、中毒血浓度、致死量、致死血浓度;毒物在体内的转运、转化及其法医学意义;死后毒物再分布;中毒的原因和类型。
三.中毒的法医学鉴定:中毒的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症状分析、中毒尸体的法医病理学检查;毒物化验检材的采取、保存和送检;法医毒物分析及对分析结果的评价;突发性、群体性化学中毒的法医学鉴定;中毒与自然疾病等致死的鉴别。
法医学概论(毒理、毒物分析、牙齿、人类)
马 钱 子
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
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 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 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 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 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 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 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 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 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 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 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 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 煎服,连续服4剂。
见 血 封 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
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 类之一。 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 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 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 基本秒杀。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 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夹 竹 桃
夹竹桃又名柳叶桃,有毒,含有强心毒
金 刚 石
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
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 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 疡, 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 是种难 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 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 意大利豪门之间。
(二)毒物与中毒的概念
毒物(poison)
鹤 顶 红
法医学的法医毒理学
法医学的法医毒理学法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和病理分析,来确定死因和犯罪行为的证据。
而在法医学中,法医毒理学则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专门研究毒物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医调查工作。
毒物是指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
毒物可以来自于自然界,如某些植物或动物产生的毒液;也可以来自于人工合成,如医药品、化学品等。
无论毒物的来源如何,法医毒理学致力于通过分析毒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来确定死亡原因或者疑似中毒的证据。
首先,法医毒理学研究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毒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
毒物的吸收和分布的方式会对中毒的表现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摄入毒物可能导致胃肠道症状,而吸入毒物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症状。
了解毒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可以帮助法医学家确定毒物的作用时间和持续时间。
其次,法医毒理学研究毒物的毒性和剂量效应。
毒物的毒性取决于毒物本身的性质以及人体的特定情况。
然而,毒物的剂量效应则是指毒物的效应与剂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剂量越高,毒物的效应越严重。
通过研究毒物的毒性和剂量效应,可以帮助法医学家确定中毒的程度和可能的致命性。
另外,法医毒理学还涉及到毒物的检测和分析。
毒物的检测主要通过对生物样本(如尿液、血液、组织等)的分析,来确定毒物的存在和浓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
通过对毒物的检测和分析,可以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法医学家对死因和犯罪行为的判断。
最后,法医毒理学还涉及到对毒物性格的研究。
毒物性格是指毒物的特征和行为规律。
例如,某些毒物可能具有潜伏期,即中毒症状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
了解毒物性格可以帮助法医学家预测和解释中毒的过程,进而提供更准确的法医诊断。
综上所述,法医毒理学是法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分支,它通过对毒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来确定死亡原因或者疑似中毒的证据。
它包括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研究,毒物的毒性和剂量效应的研究,毒物的检测和分析,以及毒物性格的研究。
法医学的法医毒理鉴定
法医学的法医毒理鉴定法医学是一门关于应用科学、法律和医学知识来解决法律问题的学科。
在法医学中,法医毒理鉴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就法医毒理鉴定的概念、作用以及其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和作用法医毒理鉴定是指通过对尸体、器官、组织或体液样本的检测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毒物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进而为法庭提供相关鉴定意见的科学方法。
它是一种科学的法医学技术手段,能够帮助法院判断涉案人员是否受到毒物的侵害,为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审判提供科学证据。
法医毒理鉴定的主要作用如下:1. 确定致死因素:通过检测尸体或体液中的毒物成分,可以确定致死原因,为死因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2. 了解中毒情况:通过对尸体或幸存者的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中毒的程度、毒物的种类、吸入途径等信息,有助于判断中毒的方式和时间。
3. 证明涉案人员的行为:通过对生物样本的毒物检测,可以证实或排除涉案人员的毒物接触,为犯罪嫌疑人的定罪提供科学鉴定。
4. 判断事故的责任:在交通事故和工业事故中,通过检测涉事人员的毒物情况,可以判断是否是毒物导致了事故,并对事故责任作出准确的评判。
二、法医毒理鉴定的实施步骤法医毒理鉴定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采样:根据案件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物,如尸体、器官、组织或体液等,确保采样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2. 毒物筛查:通过现代分析仪器,对样本进行毒物筛查,初步了解样本中是否存在毒物。
3. 毒物定性:通过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确定样本中存在的具体毒物种类,并与毒物数据库进行比对。
4. 毒物定量:通过分析毒物的浓度,了解中毒的程度和剂量,进一步确认毒物对机体的影响。
5. 结果解释: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和相关法律、医学知识,对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最终提供科学的法医鉴定意见。
三、法医毒理鉴定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法医毒理鉴定在刑事司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为法院提供科学的证据,协助司法决策。
法医毒理学 ppt课件
1. 按毒物的理化学性质分类
(4)阴离子毒物: 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如强酸、强碱、 亚硝酸盐等。 (5)其他毒物: 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 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2. 混合分类: 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
(1)腐蚀性毒物: 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碱类,如 硫酸、盐酸、硝酸、苯酚、氢氧化钠、氨及氢氧化氨 等 。 (2 )毁坏性毒物: 能引起生物体组织损害的毒物。 如砷、汞、钡、铅、铬、镁、铊及其他重金属化合物。
(5)神经毒: 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毒物, 如醇类、麻醉 药、安定催眠药以及士的宁、烟酸、古柯碱、苯丙胺 等。 三. 毒物的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四. 中毒症状
第二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案情调查 二.检材的收集与处理 三.毒物的分析 四.结果的判断
第三节 常见毒物的中毒
一. 酒精中毒 二. 安定类毒物中毒 三. 有毒植物中毒
(3)功能障碍性毒物: 如障碍脑脊髓功能的毒物,如 酒精、甲醇、催眠镇静安定药、番木鳖碱、阿托品、 异烟肼、阿片、可卡因、苯丙胺、致幻剂等;障碍呼 吸功能的毒物,如氰化物、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等。 (4)农药: 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除虫菊酯类、 有机汞、有机氯、有机氟、无机氟、矮壮素、灭幼脲、 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锡、溴甲烷、化森锌等。
3. 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类:
(1)腐蚀毒: 指对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 如强 酸、强碱及酚类等;
(2)实质毒:吸收后引进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毒物, 如砷、 汞重金属毒。 (3)酶系毒: 物等。 抑制特异性酶的毒物, 如有机磷农药、氰化
(4)血液毒: 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 亚 硝酸盐及某些蛇毒等。
法医毒理学(概述)
⒉ 毒物的分布
随血液循环原则上相对均匀的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组织。
但由于毒物本身的理化性状及生物转化特点,对组织 器官表现出不同的亲合力;
或由于器官组织解剖生理学的特点的差异,有的则主 要分布于一定的组织或器官。
例如:肝、肾----解毒器官;
——蓄集库
公害、药物滥用
§2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 中毒法医学鉴定的任务 为有关案件的侦察提供线索和司法审判或民事调解
提供科学证据。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 是否发生中毒? 2. 何种毒物中毒? 3. 毒物是何时、以何种途径进入体内? 4. 进入体内毒物的量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 5. 死亡方式(自杀、他杀、意外或其它)?
4、特异质反应
因个体差异表现出对某些毒物(药物) 产生的异常敏感性。常见于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性疾病,如接触某些麻醉药物导致恶性高 热等。
5、可逆性与不可逆性毒性效应
➢ 可逆性指停止接触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如肝毒 性、肾毒性作用;
➢ 不可逆性指停止接触后毒性作用依然存在并进一步造 成中毒效应,如重金属毒性作用。
4.中毒量 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 毒物之最小剂量
5.致死量 能使机体中毒致死的毒物之 最小剂量
6.中毒血浓度 出现中毒时血中毒物的最小浓 度值
7.致死血浓度 引起死亡的血中毒物最小浓度 值
二、毒物的分类
毒物的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不一;法医学上常
用混合分类法(毒作用方式,来源,应用范围):
腐蚀性毒物 金属毒物
一、基本概念
1.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少剂量 进入生物体内后,能与生物体之间发生化 学作用并导致生物体器官组织功能和(或) 形态结构受损的物质。
法医毒理小结
法医毒理小结法医毒理小结绪论法医毒理学: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以自杀、他杀为目的和意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一门学科,也研究药物滥用、环境污染和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引起法律纠纷的中毒。
研究方法包括法医毒物分析及法医病理学。
主要任务:①确定是否发生了中毒;②确定何种毒物引起中毒;③确定进入人体内毒物的量,并判断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④分析毒物进入机体的时间、途径和形式;⑤推断中毒或中毒死亡方式,是自杀、他杀、意外灾害抑或其他类型中毒。
结合案情、现场、活体或尸体检验、毒化分析等。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与生物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及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分类:按毒作用方式、来源及用途可分~~~按化学性质可分~~~~按毒理作用可分~~~~按应用范围可分~~~~中毒:生物体因毒物作用而发生的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或功能紊乱的疾病状态。
由此造成的死亡称中毒死。
其原因主要有:自杀,他杀,以外,药物滥用,环境与食品污染,医源性药物中毒等。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毒物本身(量,理化特性,相互作用:独立、相加、协同,进入机体途径如静脉最快)、机体因素(年龄,性别,体重,健康,营养、过敏、体内蓄积等)毒性:指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分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中毒案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毒物种类急速增加;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常见毒物种类不同;投毒方式多样化,多见智能化投毒;案件性质多样化。
基本程序:中毒的案情调查(哪些);中毒案例的现场勘验(检材);根据主要中毒症状推测毒物种类;全面系统的尸体检验;病理学检验和毒物检验;综合分析检验结果和排查其它死因;得出鉴定意见或分析意见。
注意区别中毒与自然疾病致死,中毒与损伤致死,药物中毒与过敏性休克,中毒病变与中毒后并发症病变等。
法医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1、阳性结果:达到致死量/致死血浓度,一般可肯定为中毒死。
法医毒理学
基本概念:1.法医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应用毒理学、法医病理学、毒物分析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中毒死亡案件的发生发展规律。
2.毒物:a.广义上的毒物:指进入体内后,通过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的作用,使机体的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和/或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物质。
b.狭义上的毒物:即法医学上通常所说的毒物,指以较小剂量进入体内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和/或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的物质。
3.中毒:指由于毒物对机体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产生损害而呈现的疾病状态。
根据接触毒物的量和时间上的差异,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三种。
4.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指毒物选择性损害的生物体器官、组织和效应器。
5.毒物蓄积库:将毒物浓度或含量最高的器官或组织叫做该毒物的蓄积库或储存库。
6.毒物死后再分布:指毒物在尸体内浓度的改变过程。
特别是指在心血中毒物浓度的变化。
由于死亡与尸检的时间间隔,所测得的毒物浓度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死亡当时血液或器官内毒物的浓度。
7. 急性中毒:指在短时间内(通常在24小时内),大量毒物进入体内后,引起生物体出现中毒症状或导致中毒死亡。
亚急性中毒:通常指生物体因摄入较大剂量或多次摄入小剂量毒物,在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在2~30天)内,引起生物体中毒、蓄积中毒或中毒死亡。
慢性中毒:通常指微量毒物或少量相对毒性较低的毒物进入生物体后,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潜伏期,才引起生物体中毒、蓄积中毒或中毒死亡。
8.毒物的中毒血浓度:能引起中毒反应的毒物在血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血浓度。
毒物的致死血浓度:引起中毒死亡时毒物在血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致死血浓度(通常用mg/L来表示)。
9.毒物的相加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的联合作用等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呈现1+1=2或1+1+1=3的叠加毒性。
毒物的协同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的联合作用大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呈现1+1>2或1+1+1>3的毒性。
法医毒理学 学科
法医毒理学学科法医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发生的毒物和毒物的效应的学科。
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医学、医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
法医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毒物与毒性效应的关系;(2)特定毒物的鉴定和检测方法;(3)毒物的解毒、治疗和抗毒救治;(4)毒物的来源、转化和运输途径;(5)毒物在人体内代谢和排泄的过程;(6)毒物对生命体的影响和危害;(7)毒物的毒理学机制和毒性变化规律等。
毒物与毒性效应的关系是研究毒物与毒性的基础。
毒物通常指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和药物等。
毒性效应指毒物在人体内所产生的危害作用,如:中毒、药物过敏、慢性中毒等。
毒物的性质和人体的生理状态是毒性效应的决定性因素。
不同的毒物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机制,反应在人体内的效应也会不尽相同。
人体的生理状态也会影响毒素对身体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孕期等都会对毒素的效应产生影响。
研究毒物与毒性效应的关系是法医毒理学的核心内容。
特定毒物的鉴定和检测方法是研究毒物与毒性效应的重要手段。
鉴定和检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和检测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体中的存在,确定中毒的成因以及制定有效的抢救措施。
针对不同毒物,有着不同的鉴定和检测方法。
法医毒理学的痕量检测、毒物鉴定和毒物溯源等技术,对于破案和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作用。
毒物的解毒、治疗和抗毒救治是法医毒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在中毒事件发生后,及时进行解毒、治疗和抗毒救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中毒者的伤害,并及时救治重症患者。
针对不同毒物和中毒情况,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和药物选择。
法医毒理学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指导中毒者的救治,也可以促进毒物治疗的进步。
毒物的来源、转化和运输途径,是研究毒物对人体危害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毒物来源的多样性和毒物的运输途径的众多性,会对毒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和浓度产生影响,人们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
毒物在人体内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是研究毒性效应的重要研究内容。
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基本概念:法医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应用毒理学、法医病理学、毒物分析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中毒死亡案件的发生发展规律。
毒物:a.广义上的毒物:指进入体内后,通过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的作用,使机体的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和/或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物质。
b.狭义上的毒物:即法医学上通常所说的毒物,指以较小剂量进入体内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和/或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的物质。
3.中毒:指由于毒物对机体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产生损害而呈现的疾病状态。
根据接触毒物的量和时间上的差异,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三种。
4.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指毒物选择性损害的生物体器官、组织和效应器。
5.毒物蓄积库:将毒物浓度或含量最高的器官或组织叫做该毒物的蓄积库或储存库。
6.毒物死后再分布:指毒物在尸体内浓度的改变过程。
特别是指在心血中毒物浓度的变化。
由于死亡与尸检的时间间隔,所测得的毒物浓度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死亡当时血液或器官内毒物的浓度。
7.急性中毒:指在短时间内(通常在24小时内),大量毒物进入体内后,引起生物体出现中毒症状或导致中毒死亡。
亚急性中毒:通常指生物体因摄入较大剂量或多次摄入小剂量毒物,在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在2~30天)内,引起生物体中毒、蓄积中毒或中毒死亡。
慢性中毒:通常指微量毒物或少量相对毒性较低的毒物进入生物体后,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潜伏期,才引起生物体中毒、蓄积中毒或中毒死亡。
8.毒物的中毒血浓度:能引起中毒反应的毒物在血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血浓度。
毒物的致死血浓度:引起中毒死亡时毒物在血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致死血浓度(通常用mg/L来表示)。
9.毒物的相加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的联合作用等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呈现1+1=2或1+1+1=3的叠加毒性。
毒物的协同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的联合作用大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呈现1+1>2或1+1+1>3的毒性。
法医毒理重点
缩小,静脉注射毒品常见的部位是上臂肘静脉,但其反复注射而使肘静脉发炎,硬化、血栓形
成而闭塞,局部皮肤呈条索状硬化。解剖所见:呼吸系统-肺显著淤血、水肿;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变形、坏死,灶性血管周围出血;免疫系统-淋巴组织常见反应性增
其是中毒原因或者案情不明者,可能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者细菌性痢疾。慢性砷中毒者毒物检
出量可很小,不能因此而排除砷中毒,必须结合生前症状和体征。由于无机砷化合物有防腐作
用,且不易分解破坏,故从已埋葬甚至高度腐败、骨化的尸体中取材仍有必要和价值,但必须
采取尸体周围的土壤和棺木同时作砷的含量的测定以作对照。慢性砷中毒可也可以采取毛发、
8. 阿片类中毒症状:①呼吸深度抑制;②瞳孔缩小;③发绀;④心率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⑤皮肤湿冷、体温下降;⑥骨骼肌松弛无力,下颚松弛,舌后坠常阻塞呼吸道促发窒息;⑦尿
少或尿潴留。⑧量大或者静脉注射时,可迅速陷入昏迷,中毒者意识不清或者丧失,对外界刺
激无应答反应,各种反射消失,最终导致死亡。
驾驶BAC[20mg/dl-80mg/dl)醉酒驾驶BAC》80mg/dl.
尸体鉴定:判断是否乙醇中毒死亡。生前明显的饮酒史、典型的乙醇中毒症状,和醉酒过程、或在
解剖时问及乙醇的气味仅提示饮酒,重要的是血尿及其他器官中乙醇的定性、定量检测。若血中乙
醇浓度达400-500mg/dl,可单独构成死因。但在法医学鉴定时常需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在判
缘系统及下丘脑。对自主神经的抑制作用也较显著,具有抗肾上腺素、抗纤颤、抗过敏、降温、
抗痉挛、镇吐等作用。对肾上腺素能a受体有阻断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氯丙嗪与吗啡、
临床法医学名词解释
临床法医学名词解释
临床法医学是法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医学和法律的交叉领域。
它通过应用医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解决涉及司法案件的医学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法医学名词的解释:
1. 临床法医学:临床法医学是研究法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法医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医学证据在司法案件中的应用。
2. 法医学:法医学是研究医学知识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涉及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临床学和法医人类学等方面。
3.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是研究病理学知识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负责进行尸体解剖和病理检查,以确定死因、伤害程度和创伤模式等。
4. 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人体的影响和与死亡原因的关联,以确定是否存在中毒、毒性作用和死因。
5. 法医临床学:法医临床学是将临床医学知识应用于法医学领域,主要研究医学证据在诊断虐待、伤害和性侵等案件中的应用。
6. 法医人类学:法医人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物学特征和个体特征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例如通过骨骼和牙齿的分析来确定身份和年龄。
7. 尸检:尸检是对尸体进行解剖检查,以确定死因、伤害程度和创伤模式等。
它是法庭上重要的证据之一。
8. 司法毒理学:司法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法律案件的影响和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以及对毒物的检测和分析。
临床法医学在司法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供科学的医学证据来支持刑事调查和法庭审判,还可以帮助解决各种医学与法律相关的问题。
它的发展推动了医学和法律两个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司法公正和社会安全做出了贡献。
法医毒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
法医毒理学:是一门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学科。
第二节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中毒: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中毒原因及类:自杀中毒、他杀中毒、意外中毒、药物滥用、环境与食品污染、医源性药物中毒。
农村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见,其次是一氧化碳。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代谢、排泄生物转化:毒物经过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代谢过程出现的质的变化。
场所:肝细胞内质网终毒物:指毒物可直接与内源性把分子反应,并造成机体损害时的化学形态。
类型有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物。
毒物的毒作用局部和全身作用速发和迟发作用速发性毒性效应:又称即时毒性效应,是指单次接触毒物后随即发生或出现的毒性作用。
致敏和自身免疫反应特异质反应可逆性与不可逆性毒性反应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毒物联合作用独立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人体,由于其各自毒作用的受体、部位、靶器官等不同,且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也不相互干扰,从而表现为各毒物的各自毒效应。
相加作用:指两种毒物联合作用时的毒作用为各单项毒物毒性的总和。
协同作用:指当同时接触两种有类似毒性效应的毒物时,其毒作用超过两者分别作用之和。
增毒作用:指一种化学物本身并无某种毒性效应,但当其与另一化学物同时给予时,可使另一化学物的毒性增强。
毒物的拮抗作用:指两种毒物作用于机体时,一种毒物干扰另一种毒物的毒性,使其毒性减弱,或者是两种毒物彼此干扰使对方的毒性减弱,所产生的毒性效应低于各个毒物单独毒性效应的总和。
靶器官、靶组织:毒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蓄积库:毒物浓度或含量最高的器官或组织中毒量及中毒浓度: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最小剂量或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中毒症状
第二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案情调查 二.检材的收集与处理 三.毒物的分析 四.结果的判断
第三节 常见毒物的中毒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酒精中毒 安定类毒物中毒 有毒植物中毒 有毒动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氰化物中毒 农药及杀鼠药中毒 砷化物中毒 腐蚀性毒物中毒 毒品中毒
(3)功能障碍性毒物: 如障碍脑脊髓功能的 毒物,如酒精、甲醇、催眠镇静安定药、番 木鳖碱、阿托品、异烟肼、阿片、可卡因、 苯丙胺、致幻剂等;障碍呼吸功能的毒物, 如氰化物、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等。 (4)农药: 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除虫 菊酯类、有机汞、有机氯、有机氟、无机氟、 矮壮素、灭幼脲、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锡、 溴甲烷、化森锌等。
蛇毒
斑鹫
河豚
乌头碱
曼陀罗
夹竹桃
案 例
• 案情摘要:2010年年初某某身体不适,经浙江大 学附属妇产医院检查,诊断为“乳房小叶增 生?”。于2010年2月27日、3月27日服用了某私 人诊所开具的中药。7月初出现黄疸症状,7月9 日再一次服用中药,病情加重。送杭州市第六人 们医院医治无效于7月20日死亡。杭州市第六人 民医院医疗证明书诊断:药物性肝病(含黄药子 的中草药方,该药文献资料中记载有肝毒性), 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IV期,胆道感染,肺炎。 无既往史及家族史。
农 药
杀鼠药
七. 砷化物中毒
1 .机理: ①对消化道呈现直接的腐蚀作用,引起口腔、咽喉、 食道、胃的糜烂、溃疡和出血,进入肠道可导致腹泻; ②砷是细胞原浆毒物,与细胞酶蛋白的琉基结合,使酶 失去活性,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干扰细胞的呼吸 功能,使中枢神经发生功能紊乱;③麻痹血管运动中枢 和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使胃肠粘膜及各个脏器淤血及 出血,甚至全身性出血,并引起实质性脏器的损害。
案 例(人民网)
• 薄谷开来故意杀人案 法院认为,鉴于本案被害人尼尔· 伍德对薄谷开来之子薄某 某使用威胁言辞,使双方矛盾激化;司法鉴定意见表明, 薄谷开来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但患有精神障碍,对本次 作案行为性质和后果的辨认能力完整,控制能力削弱;薄 谷开来在归案后向有关部门提供他人违纪违法线索;薄谷 开来当庭认罪、悔罪,故对薄谷开来判处死刑,可不立即 执行。
毒品
中 毒
十. 食物中毒 食品、饮料 症状:恶性、呕吐、腹泻、腹痛、发烧等 ; 有毒物质:如农药(有机磷农药)、重金属— 铅、砷、汞、镉等
一 . 酒精中毒
酒精又叫乙醇, 许多饮料中都含有不同浓度 的酒精,大量饮酒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
1. 机理: 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后会产生抑制作用从而 导致人体一系列行为的改变.
2. 中毒量: 3mg/ml. 3. 驾驶人员酒精血浓度: 80mg/100ml>饮酒状态≥20mg/100ml 醉酒状态> 80mg/100ml 4. 中毒症状: 头晕,恶心,呕吐,昏迷,休克,死亡.
3.尸检: 胃粘膜出血等,可开棺验尸.
砷化物中毒
光绪帝突然“驾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
武大郎之死
八. 腐蚀性毒物中毒
包括: 强酸,强碱及其他如日用漂白剂,清洗剂金 属清洁剂,洁厕剂等. 中毒症状: 局部烧灼症状,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 血压等.
美国女子自泼硫酸毁容骗捐款
九. 毒品中毒
脏器检查
• 肝脏:重722g,大小26cm×15cm×4小叶结 构消失,肝细胞大片状坏死,肝小叶周围及汇管区小 胆管增生,并可见炎细胞浸润;局部可见出血。
• 腹腔内淡红色澄清液体约550ml。
死因分析
经解剖及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发现,其生前主要患有急性肝 坏死,腹水(550ml),黄疸;心外膜及心肌灶性坏死、出 血。结合送检资料,我们认为系由于急性肝坏死引发急性 肝衰竭、肝性脑病而死亡。参照其治疗经过及死亡情况, 其急性肝坏死符合由于黄药子中毒引起。
法医毒理学
Forensic toxicology
浙江大学病理学与法医学研究所 马丽琴 maliqin198@
第一节 概 述
一 . 概念: 毒物(poison) 是在特定条件下,以一定剂量和特定 方式作用于特定个体而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 二 . 分类: 1. 按结构和理化性: 挥发性,非挥发性; 2. 按来源、用途分类: 农药, 杀鼠药,药用毒物,工业毒物,军
(5)杀鼠剂: 磷化锌、敌鼠强、安妥、敌鼠钠、 杀鼠灵等。 (6)有毒植物: 如乌头碱植物、钩吻、曼陀罗、
夹竹桃、毒蕈、莽草、红茴香、雷公藤等。
(7)有毒动物: 如蛇毒、河豚、斑蝥、蟾蜍、鱼 胆、蜂毒等。
(8)细菌及霉菌毒素: 如沙门菌、肉毒、葡萄球 菌等细菌,以及黄曲霉素、霉变甘蔗、黑斑病 甘薯等真菌。
杏仁
毒木薯
案 例(人民网)
• 薄谷开来故意杀人案 法院查明,薄谷开来准备了含有氰化物的毒药,当晚薄谷 开来安排张晓军携带毒药陪同其前往尼尔· 伍德住处,薄 谷开来在房间内与尼尔· 伍德饮酒、喝茶,张晓军在门外 等候。 后尼尔· 伍德因醉酒倒在卫生间,薄谷开来叫张晓军进入房 间并要去其随身携带的毒药,张晓军将尼尔· 伍德扶到床 上,薄谷开来趁尼尔· 伍德呕吐后要喝水之机,将毒药倒 入其口中,致其死亡。后经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毒化检验, 尼尔· 伍德的死因符合氰化物中毒所致。
1. 按毒物的理化学性质分类
(4)阴离子毒物: 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如 强酸、强碱、亚硝酸盐等。 (5)其他毒物: 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 毒物。如箭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2. 混合分类: 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 (1)腐蚀性毒物: 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 碱类,如硫酸、盐酸、硝酸、苯酚、氢氧化 钠、氨及氢氧化氨等。 (2)毁坏性毒物: 能引起生物体组织损害的 毒物。如砷、汞、钡、铅、铬、镁、铊及其 他重金属化合物。
2. 中毒症状: 烧灼感及胃肠道症状.
开始口腔有金属味,口咽部及食道有灼烧感。继有恶心、 剧烈呕吐和腹痛、腹泻。可出现严重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排肠肌痉挛、体温下降、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有剧烈头痛、头昏、烦 躁不安、惊厥、昏迷等。当肾脏损害时,可出现尿闭、蛋 白尿、血尿、尿中毒,还可造成肝脏、心肌损害,砷化物 中毒还可严重地引起皮肤粘膜的损伤。
酒精含量的检测
二 . 安眠镇静药中毒 1. 苯二氮卓类 : 地西泮,氟西洋,氯氮卓,等. 2.巴比妥类: 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司可巴比妥,等. 3.吩噻嗪类: 氯丙嗪,三氟拉嗪,等.
三. 有毒动植物
1. 有毒动物: 如 蛇毒,斑鸠,河豚等. 2. 有毒植物: 如乌头,夹竹桃,曼陀罗等. 3. 药物中毒
四.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属最强烈的毒物之一,也是常见毒物中 作用最快的品种之一。 1. 机理: 可阻止体内氧化酶的氧化还原作用,使组织 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氧,引起细胞内窒息。
2. 尸检: 可以嗅到刺鼻的杏仁味。死者尸斑可以是 鲜红色。
3.口服致死量约为1~2mg/kg
四.氰化物中毒
3.中毒症状: 当吞服大量或吸入高浓度时,常引起 “闪电式”死亡。中毒者突然发出尖叫,随即 倒地,意识丧失,瞳孔散大,抽搐2~3次后死 亡。如剂量较小,则引起急性症状,初有咽喉 紧缩感,强度恐怖感、胸内抑闷感,眩晕、恶 心、呕吐,随后知觉丧失、冷汗、肌肉痉挛、 脉快而弱、呼吸浅表,终因呼吸麻痹而死。
事毒物等;
3. 按毒理作用: 腐蚀毒,实质毒,血液毒物,神经毒物等;
1. 按毒物的理化学性质分类: (1)挥发性毒物: 可能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 分 离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类等。 (2)非挥发性毒物: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分离的毒物。 如巴比妥催眠药、生物碱、吗啡等。 (3)金属毒: 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如 砷、汞、钡、铬、锌等。
1. 概念: 毒品是能引起成瘾并产生依赖性,使中枢神 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制,以至着成幻觉,或对动 作机能,思想,行为,感觉,情绪出现损害的天然,半 合成,合成的物质. 一旦成瘾会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2. 中毒症状: 传染病,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 消化系 统及肌肉等的损害.
3. 检材: 血液,尿样,肌肉,肝,肺,脑,肾等组织.
五. 一氧化碳中毒
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俗称煤气. 1.机理: 与血红蛋白有巨大的亲合力,且十分稳定,是 氧气的三百倍. 2.中毒症状: 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意识丧失,瞳 孔散大,抽搐,死亡. 3.尸检: 血液,尸斑呈樱红色;
六.农药及杀鼠药中毒
主要是有机磷农药
1.机理: 可抑制体内的胆碱脂酶和神经电生理效应,对 中枢神经递质及受体产生影响. 2.中毒症状: 毒菌碱样作用(主要是消化系统症状),烟碱 样作用(主要是对神经肌肉的影响). 3.尸检: 瞳孔缩小,肌肉痉挛,大蒜气味,等.
3. 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类:
(1)腐蚀毒: 指对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 毒物, 如强酸、强碱及酚类等;
(2)实质毒:吸收后引进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 毒物, 如砷、汞重金属毒。 (3)酶系毒: 抑制特异性酶的毒物, 如有机磷农 药、氰化物等。
(4)血液毒: 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 碳、 亚硝酸盐及某些蛇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