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探索教案三上汇总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教案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3.让幼儿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知识,并通过实验外延拓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三、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实验器具、实验录音机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先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幼儿观察和猜测用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2.问题提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问题或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夜晚为什么会有星星?”或“为什么橙子是橙色的?”让幼儿设想可能的原因,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实验探索(30分钟)根据前面的问题引导,教师设计一系列与问题相关的实验。
例如,对于“夜晚为什么会有星星”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实验:(1)观察和比较星星的现象:让幼儿在黑暗环境中观察各种光源(电灯、月亮、星星)的亮度和形状,并记录下来。
(2)制造星星模型:教师引导幼儿用黑色纸板剪出星星的形状,并通过剪纸工艺将星星的外观特征还原出来。
(3)星星的光亮度实验:幼儿用不同亮度的光源照射模型星星,观察星星模型的亮度变化并记录。
4.实验记录与总结(15分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实验的结论,帮助幼儿总结并理解科学知识。
5.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对于“为什么橙子是橙色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橙子中的其中一种物质可能与颜色有关,然后以制作橙汁的实验为例,引导幼儿思考橙子为什么能将颜色转移到橙汁中。
6.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幼儿在实验和探索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和探索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检查幼儿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3.评估幼儿在实验总结和应用方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完整版)《发现与探索》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飞机升空的道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几个不同的气流小实验,研究飞机升空的道理。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白纸、直尺、小木棒、胶带。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飞机已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一架飞机很大、很重,那么它是依靠什么力量飞向天空的呢?今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吹不开的纸①、双手各拿一张A4白纸,使他们相距不太大的距离,并让他们自然下垂。
②、用嘴对着两纸之间平稳的吹气。
③、实验观察:两张纸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空气对所有的物体都有压力,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向两纸之间吹气时,空气流动快了,纸间压力减小了,而纸两侧空气压力不变,相对大于里边,压的纸向里靠近,两张纸没有被吹开?2、实验二:吹起来的纸条①、将A4白纸条贴近嘴唇下边,并用食指按住,然后平稳向前吹气。
②、实验观察:纸条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用嘴吹气时,纸条上边的空气流动快,空气压力相对小,纸条下边的空气流动慢,空气压力相对大,纸条是不是由于上下空气流动速度不一样,造成压力不同而被托起来的?3、、实验三:模拟机翼升起①、将一张A4白纸对这,使上半部分纸比下半部分纸缩进2.5厘米,用胶带把上下两部分粘起来,形成机翼状。
上半部分略凸起形成圆拱形,用直尺从中间穿过。
②、向模拟机翼平稳吹气。
实验观察:模拟机翼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问题并回答:①、根据实验二的道理,模拟机翼上下部分的空气压力大小如何?②、说说模拟机翼被托起的道理?③、想一想飞机升空的道理。
分组讨论:为什么飞机场要修长长地跑道?(三)探索发现当飞机高速滑行时,机翼的特殊构造使机翼上面空气流速比机翼下面空气流速快,机翼上下空气产生的压力差将飞机举上了天空。
(四)探索延伸课下分小组研究课本5页题目:为什么会发生两船相撞的事故。
独家资源(共293页)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汇总(打包下载)
(2套293页)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册)教案汇总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课时第 1 课时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教学挂图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出示图画,谈话:⑴同学们,田老师画了三幅画,你们想看看吗?⑵问:看了这三幅画后,你想说什么?⑶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2、举例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吗?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⑴猜想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学生汇报。
⑵验证谈话: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
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分组活动。
⑶交流、总结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⑷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⑸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
问: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⑹小结: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的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科学实验与探索发现幼儿园教案
通过实验,幼儿可以了解到火山爆发是由于地下岩浆和气体的压力释放造成的。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 思考火山爆发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火山资源等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验 延伸出更多关于地球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点和探索活动。
06
课程总结与延伸活动
回顾课程内容与实验结果
01
02
03
THANKS
感谢观看
组织幼儿们参观植物园或农场,了解 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和经验。
讨论与引导
通过实验,幼儿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 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等条件。同时 ,引导幼儿思考植物对人类和地球的 重要性,培养其环保意识。
04
实验三:彩虹牛奶实验
实验目的与材料准备
实验目的
通过彩虹牛奶实验,让孩子们了解色彩混合的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 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观察 、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和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科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促进幼儿在认知、情 感、社交和身体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家庭小实验
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 类似的简单实验,让幼儿在家庭
中也能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科学游戏推荐
推荐一些与本次课程相关的科学游 戏或玩具,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学 习成果并拓展科学知识。
亲子共读科学绘本
推荐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科学绘本 ,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增进 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阅 读兴趣。
鼓励幼儿提问
鼓励幼儿提出在实验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引 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探索大自然三年级教案
这是一篇关于三年级探索大自然的教案的文章,我们会探索什么是大自然,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保护和尊重大自然。
第一课:了解大自然我们会首先着眼于了解大自然的概念。
我们会探讨大自然包括什么,这些事物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会介绍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并且鼓励学生展示它们所知道的关于大自然的一切事实。
第二课:探索生态系统我们接下来会进一步探索生态系统。
我们会讲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以及它们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我们还会学习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网,学习不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类型。
第三课:了解环保我们第三节课会讨论环保的概念。
我们会鼓励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可以参与环保。
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节省水和电力资源、如何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等。
第四课:大自然之旅我们会带领学生们去进行大自然之旅。
我们会鼓励学生在户外进行观察和探索,学生可以学习在户外找到和识别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事物。
我们也会鼓励学生借助科技手段,比如拍照、录音或者操作野外学习工具等,来记录探险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第五课:保护和尊重大自然最后我们会强调保护和尊重大自然这一概念,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做出不同的行为时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会探讨如何尊重和保护动物和植物,我们也会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论:通过以上几次课的学习,我们旨在让学生对大自然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希望学生们从靠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体验中得到快乐,尤其是通过户外学习和大自然之旅。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为环保和保护大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
教案一:发现与探索主题:感受四季的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四季的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2.掌握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四季的变化。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实物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回忆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老师出示四季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Step 2:学习四季的变化规律(20分钟)1.老师通过PPT或教具向学生介绍四季的变化规律,包括气温、天气、植物和动物的变化等。
2.老师出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季节的变化规律。
3.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
Step 3:感受四季的变化(30分钟)1.学生跟随老师到校园或户外,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植物的生长状况等。
2.学生回到教室后,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和其他组进行交流。
3.老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四季的变化规律。
Step 4: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四季的变化情况,并与自己所在地进行比较。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并制作成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亲身感受的方式加深了对四季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更加活跃和参与。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本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要素,本单元通过研究“倒立的小丑”让学生感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作铺垫。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倒立的小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有些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研究能力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在课堂能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倒立的小丑”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对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
(3)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更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4)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关于“倒立的小丑”的问题来研究,并作出假设。
难点:针对假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走钢丝杂技表演视频、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剪刀、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演出视频。
2.提问:“在马戏团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精彩演出?”预设:小丑在走钢丝!3.交流:小丑怎样走钢丝?预设1:走钢丝时小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
预设2:小丑不是把杆子举高,而是放得很低。
……3. 讲解: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
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
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的探索之路教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的探索之路教案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经常面临着如何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问题。
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份科学教案,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教案目标和主题1.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水的循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2.主题:水的三态及水的循环。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水、瓶子、冰块、锅、火源、玻璃板、吸管等。
2.环境准备:准备一个宽敞的活动区域,以便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通过与幼儿的简短对话,引导幼儿谈论日常生活中的水现象,激发幼儿对主题的兴趣。
2.水的三态介绍(10分钟)–实物展示:老师向幼儿展示水、冰块和水蒸气,让幼儿观察和触摸这些实物,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
–师生互动:老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描述不同状态下的水的特点,引导幼儿发现水的三态。
3.水的循环实验(15分钟)–小组活动: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进行水的循环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观察水的沸腾、冷却后的冷凝、水的凝固等步骤。
–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幼儿从实验中认识水循环的概念。
4.总结(5分钟)–回顾性总结:老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水的三态和水的循环的知识点,强化幼儿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和展望在这堂科学课上,幼儿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探索精神,他们通过实验感受到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深入理解了水的三态和水的循环的概念。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观察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创设更多的实验环节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科学课的教学,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水的三态和水的循环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这将会对幼儿未来的科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科学实验与探索发现幼儿园教案
情感目标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
培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的态度。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 精神。
02
教学内容
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材料:水、油、 盐、糖、色素等。
实验前需确保所有材 料和工具的清洁和安 全,确保实验的顺利 进行。
实验工具:烧杯、搅 拌棒、量杯等。
实验原理讲解
讲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游戏化教学
总结词
寓教于乐、提高参与度
详细描述
将科学实验和探索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学习。教师可以设 计有趣的科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科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效果 。
04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01
激发兴趣
通过提问或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幼儿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望。
02
回顾已知
科学实验与探索发现 幼儿园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01
掌握常见科学实验材料的名称和用途。 02
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03
能力目标
01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科学实验。 02 能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0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讲解油与水不溶的原理,以及 盐、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讲解色素的溶解和颜色变化原 理,帮助幼儿理解物质的变化 和性质。
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一
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将 水倒入烧杯中。
步骤二
将油倒入另一个烧杯中, 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三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教学过程:一、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观察教材第6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觉错误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直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揭示: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3、出示准备好的纸盒,请学生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测量树叶的长和宽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三、测量容积(体积)1、认识量杯和量筒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四、测量温度1、认识各种温度计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五、测量时间1、秒表练习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六、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1、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测量仪器,请学生谈谈它们的用途。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
七、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测量仪器。
三年级科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1mi←、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乘法分配律探索与发现(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乘法分配律探索与发现(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分配律探索与发现(三)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乘法分配律。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以及通过实际例题来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玩具等,以及一些图片和图表,以便进行直观的展示和解释。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七、作业设计问题1: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克的苹果?问题2:小红买了一些糖果,每包糖果的价格是5元,她买了3包糖果,请问她一共花费了多少钱?2. 请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你自己的例子来说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会出现混淆和错误。
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提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会在课堂上用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玩具等,以及一些图片和图表,来直观地展示和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能够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解释和展示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我会选择一些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比如分苹果、买糖果等问题,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的特点和作用;2. 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3. 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特点,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4. 了解简单的天气现象和气温的变化规律;5.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主动探索科学问题,观察和实验中注重观察、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是什么-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科学的作用和意义2. 物体的基本特征- 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基本特征- 如何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3.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 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征- 常见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特点-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4. 天气和气温- 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 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三、教学方法1. 利用故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科学概念和知识;2. 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小组活动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精神;4.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总结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示成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物体的基本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天气和气温的变化规律的掌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科学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4. 成绩分析: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教学课件- 实验器材和材料- 图书馆、实验室等学校资源七、教学计划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故事引入、讨论和小组活动;- 预计时间:40分钟。
科学实验与探索发现教案
科学实验与探索发现教案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与探索发现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科学实验的重要性;2.实验与探索发现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及相关实验材料;2.学生实验用具和实验材料;3.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利用课件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的重要知识,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讲解(15分钟)通过课件和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科学实验与探索发现的关系,重点强调实验是探索发现的手段之一,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案例分析(20分钟)分发给学生一些案例,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在小组内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会如何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实验设计(30分钟)针对某个科学问题,提供学生一定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设计。
要求学生充分考虑实验的步骤、控制变量、观察指标等因素,并合理利用给定的材料进行实验。
5.实验操作(40分钟)学生按照各自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老师可以适时提供指导和解答问题。
6.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提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和感想。
7.课堂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与探索发现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课外时间,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科学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
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探索数字之间的关系
课时:1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比较符号“>”“<”“=”的卡片;
3. 小组讨论的桌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个数字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 探究:教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相互比较数字的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进行组合。
3. 发现:学生通过讨论和比较,发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2<5,6>4,7=7等。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反思,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比较游戏,巩固数字大小关系;
2. 设计更复杂的比较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字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自己设计一道数字比较题目,并和同学们分享。
以上为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
(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板书)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
幼儿园小班探索发现教育教案 幼儿园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探索发现教育教案一、前言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小班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时期,因此需要一套合理的教育教案来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和发现式的学习。
本篇文章将针对幼儿园小班探索发现教育教案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2.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励幼儿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通过游戏、实验等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事物,培养幼儿的发现能力。
2. 利用故事、歌曲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
3. 组织幼儿参与手工制作、小型实验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发现。
2. 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求知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或展示实验,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
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探索,共享发现和成果。
4. 总结探索结果,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幼儿的探索学习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2. 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帮助幼儿不断提高探索七、结语探索发现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发现式学习,培养其综合能力,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对幼儿园小班探索发现教育教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幼儿园小班探索发现教育教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科学探索:实验观察小发现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实验观察小发现教案》一、引言幼儿阶段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科学知识的重要时期。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幼儿园教师们需要设计一些科学探索的教案,让孩子们在实验观察中获得小发现。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从简到繁地共享一些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的设计理念和内容。
二、教案设计理念1. 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的设计应以幼儿的芳龄特点为出发点,注重情感体验,注重感官刺激,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引导发现问题教案设计要尽量避免“一切既定”的结论,要给幼儿留下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自主总结,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案内容举例1. 实验:用小苹果测水果浮力材料:小苹果、玻璃杯、水步骤:1)观察小苹果的大小和重量;2)将小苹果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其沉浮情况;3)注水,观察小苹果的浮力变化;4)总结:小苹果能浮起来吗?为什么?2. 实验:洋葱片显微观察材料:洋葱、显微镜、盐水步骤: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片的表面;2)将洋葱片浸泡在盐水中,观察细胞壁的变化;3)总结:洋葱片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盐水对细胞壁有影响吗?为什么?四、回顾总结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的设计应该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引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园教师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科学探索教案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那些能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并得出结论的教案,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他们的学习,也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的喜爱和自信心。
在幼儿园科学探索教学中,我愿意不断创新教学教学方法,设计更多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教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快乐,让他们在探索中享受科学的乐趣。
探索与发现大班幼儿园教学计划
探索与发现大班幼儿园教学计划幼儿园是孩子们迈入学校生活的重要阶段,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与发现能力,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如何设计适合大班幼儿的教学计划,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和发现世界。
1. 教学目标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的探索与发现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幼儿对环境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主动动手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教学内容应该从幼儿活动的实际生活出发,贴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和经验。
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小动物”等。
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和主动动手。
3. 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
除了常规的集体授课外,我们可以引入小组探究和个人探索的形式。
例如,在观察昆虫的活动中,将幼儿分为小组,给予每个组不同的观察任务,鼓励他们通过合作来发现昆虫的特点与习性。
4. 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探索与发现至关重要。
我们应提供丰富的教具、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填字游戏等,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我们还应设置探索角、实验区等特定的活动空间,为幼儿提供独立探索与发现的机会。
5. 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展示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探索与发现能力。
比如,在探索昆虫的主题活动中,可以观察幼儿的观察笔记、展示成果和小组合作情况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6. 家园合作幼儿的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责任。
因此,我们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探索与发现能力的培养。
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探索与发现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并与家长分享相关的家庭活动。
总结:通过设计一个科学实用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大班幼儿更好地开展探索与发现的学习活动。
科学发现中班教案
科学发现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科学发现的概念,并了解科学家如何进行科学探索。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自然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图书:《科学发现世界》2. 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3. 学生参与的小组活动材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引起学生对科学发现的兴趣。
2. 讲解科学发现的概念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简明扼要地解释科学发现的定义、意义和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索的。
3. 小组探究活动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天平等),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4. 学生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学生们将发现科学发现的重要性,并总结出科学发现的特点和过程。
6.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小组中继续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7.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或周围的自然现象,并描述自己的猜想和解释,以及观察结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的探索和发现。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科学发现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培养了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小组探究活动中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继续进行科学实验,进一步发现和探索科学的奥秘。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全班气氛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第一课:为什么看错了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的图形进行实验分析,了解视错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视错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手段课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出示图形,提问:上图中A和B两条线是平行的吗?操作:用尺量一量。
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二)学习新课:探索课题,视错觉现象。
1、实验一:观察课本图1中的3幅图,说说你的第一印象①图中红蓝线那条长?②图中排列的长斜线平行吗?③图中的圆圈圆吗?④思考:动手量一量,看看你的第一印象对吗?说明了什么?说说你的第一印象?2、实验二:比较图2中横线A和B的长短。
①用尺量一量,结果怎样?②看一看图3中A和B图中心的圆哪个大些?③思考: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感觉?④小结:不适当的参照物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不容易分清长与短、大与小。
(三)课后作业观察校内外引起我们是错觉的物体图形,下节课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①完成三、四实验,②分组讨论一、实验三:①观察图4中①和②哪个图形大?②指导操作,先描后重合观察。
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④小结:图形的位置也能使我们产生视觉错误。
二、实验四:观察图,图中的三色条一样宽吗?①指导看图,先用尺量一量,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本上。
②讨论测量的结果与你的视觉一致吗?③小结:白色给人以扩张的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是人们的经验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
三、小组讨论弄明白:1、实验一的3幅图,说明了是错觉的存在。
实验二说明了不适当的参照物能影响人们产生视错觉。
实验三说明图形(物品)的位置也能使人产生视错觉。
实验四说明经验也可能使人产生视错觉。
2、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怎样注意视错觉现象?四、探索延伸动手量一量书中4幅图,看实际图形与视觉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为什么看错了视错觉现象教学反思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第二课:吹泡泡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配制泡泡液的实验,了解泡液成分的比例。
2、初步掌握用自己配制的泡液探索吹泡泡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自己配制的泡液探索吹泡泡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用自己配制的泡液探索吹泡泡的技巧。
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手段课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吹泡泡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你们自己会制泡液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制泡液。
(二)学习新课:配制泡液与吹泡泡1、实验一:目的是叫同学们明白清水吹不出泡泡。
2、实验二: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洗洁精看能否吹出泡泡?3、实验三:重点指导,①试着向杯中用滴灌滴入2滴、3滴、4滴洗洁精,用吸管搅匀,一边滴一边吹,一直滴到可以吹出完美的泡泡。
②用吸管的一端蘸一下杯中的泡液,用嘴对着吸管连续吹几个泡泡,观察泡泡的大小。
③通过实验发现,用浓的洗洁精直接吹泡泡,效果不好。
④小结:配制吹泡泡的液体要根据水量的多少加入适量的洗洁精,搅拌均匀,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第二课时一、探索发现:活动设计:1、分小组调制能够吹出泡泡的泡液。
2、记录清楚泡液的比例3、室外活动,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
4、用多支吸管捆在一起,一次吹出很多泡泡。
5、小组总结,在吹泡泡的活动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二、班内汇报:1、配制泡液时,你经过多少次调配,才能配制出效果较好的泡液?2、用自己配制的泡液慢慢吹出泡泡你有什么体会?3、快吹的时候是什么结果?4、用粗管吹时你有什么体会?5、用多支吸管捆在一起吹时是么结果?(四)练习吹泡泡的技巧1、吹:泡泡连泡泡2、泡泡套泡泡3、思考:舞台上有时飞出很多泡泡,这些泡泡是怎么吹出来的?板书设计吹泡泡配制泡泡液教学反思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第三课:照镜子的发现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镜子成像的有趣实验,探索其中的规律。
2、初步掌握镜子中图像的左右与实物的左右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镜子中图像的左右与实物的左右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镜子成像的有趣实验,探索其中的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手段课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每个同学家里都有穿衣镜。
我们每次出门都要照一照镜子,你知道吗?镜子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呢?(二)学习新课:镜子中图像的左右1、实验一:①用镜子照自己的脸,能分清镜子中那是你的左眼?那是你的右眼吗?②在桌子上立一个小镜子,在纸上用笔写个汉字和符号。
如:“左”“右”③思考:说一说,照镜子时,镜中图像的左右与实物的左右之间是什么关系?2、实验二:画圆圈,先在纸上画圆,然后,将镜子摆好,眼睛看着镜子中的圆形再描画这个圆形。
对比两种画法的难易程度、观察镜中笔的运行方向与笔在纸上的运行方向,说说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实验三:照凸凹面镜的效果用光亮的不锈钢勺的两面分别照自己的脸部。
提问:你发现勺子两面照出的你有什么变化?图形变化与勺面之间有什么变化?小结:通过实验证明了平面镜所形成的像与实物对镜面是互相对称的。
非平面镜所成的像会产生奇妙的变化。
(三)探索延伸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讨论,汽车后视镜的作用。
2、用一面小镜子,如果你在镜子中看到了同桌的眼睛,你的同桌是否会从镜子中看到你的眼睛?与同桌讨论一下其中的原因。
板书设计照镜子的发现镜面成像的特点教学反思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第四课:水轮转的快与慢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水流动能带动轮子转动的原理,探索让水轮转动更快的方法。
2、初步了解水流大小与水轮转动快慢的关系。
3、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水流大小与水轮转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水流动能带动轮子转动的原理,探索让水轮转动更快的方法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手段课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早在1900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水轮带动的机械,后来人们发明了许多结构更为复杂的水轮,并用于完成不同的工作。
水轮是怎样转动起来的呢?(二)学习新课:水轮转动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1、实验一:教师指导实验①江水轮装置放在水盆里。
②用手堵住一拉罐底部小孔,灌满水。
③将孔眼对准轮叶,松开手使水流冲击轮叶,让它转动起来。
④改变罐孔大小,观察水轮的转速⑤小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流越大,水轮转动越快。
反之,越慢。
2、实验二:改变罐孔高度,观察水轮转动的快慢①教师指导实验,用同一个易拉罐,在罐孔大小、冲击轮叶角度和部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把易拉罐放在高、低两种不同位置,用水冲击水轮的轮叶。
②小结:高度越高,水轮转动越快。
3、实验三:改变冲击水轮叶片的部位,观察水轮转动的快慢①指导实验,用笔在轮叶上分别标出“远轴点”和“近轴点”。
用同一个易拉罐,在罐孔大小、冲击轮叶角度和部位、高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用水冲击水轮上的近轴点和远轴点。
②小结“冲击远轴点,水轮转动得快。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完成实验四,总结汇报。
一、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做了三个实验,知道了要使水轮转动得快,河水流的大小、高低、水流冲击的部位都有一定的关系。
谁能给同学们讲一讲?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水轮转的快慢与水流冲击的关系。
二、继续试验四:改变冲击水轮叶的角度,观察水轮转动的快慢。
1、教师指导实验,使用同一个易拉罐在同一高度对轮叶的同一点用不同角度冲击水轮。
2、观察有什么发现?3、提问:哪种角度水轮转动得更快?小结:角度越小,水轮转动越快。
三、探索发现1、分小组实验并总结,一位同学记录,准备全班汇报。
2、教师出示小黑板表格,根据学生汇报结果填写。
3、根据表格内容,师生共同总结使水轮转的快的方法。
实验1 大孔易拉罐小孔易拉罐实验2 易拉罐高易拉罐低实验3 近轴点远轴点实验4 与叶片垂直冲水与叶片斜着冲水四、探索延伸思考:现代大型水电站的拦河坝修得很高,有的甚至超过300米,这是什么道理?板书设计水轮转的快与慢教学反思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第五课:人的反应能力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直尺进行人的反应能力实验,感受人的反应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2、初步知道人的反应能力通过训练是可以缩短反应时间的。
3、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人的反应能力通过训练是可以缩短反应时间的教学难点通过利用直尺进行人的反应能力实验,感受人的反应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的。
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手段课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当灰尘要进入眼睛时,你会很快的眨眼睛,者很快是多长时间?人在骑自行车时,突发意外情况要立即刹车,从发现情况到做出反应需要多长时间?人的反应有快慢吗?我们不妨做几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视觉反应实验①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甲同学负责接捏直尺,②乙同学突然松开,看甲同学能在靠近零刻度多少的地方把尺捏住。
③两人交换进行实验④小组内作好记录⑤小组讨论:被测试的同学每次能捏在零刻度位置吗?如果不是说明了什么?2、实验二:听觉反应实验①继续指导实验,甲同学闭上眼睛负责接捏直尺②乙同学告诉甲同学再松开,看甲同学能在靠近零刻度多少的地方把尺捏住。
③两人交换进行实验。
④小组内作好记录。
3、实验三:触觉反应实验①继续指导实验,甲同学闭上眼睛负责接捏直尺②乙同学放手时不出声,而是在甲同学手上碰一下,看甲同学能在靠近零刻度多少的地方把尺捏住。
③两人交换进行实验。
④小组内作好记录。
4、小结:通过几次试验说明,人的反应能力,不论是在视觉反应、听觉反应还是在触觉反映上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探索发现1、分小组继续进行三个试验,2、总结:人的反应是需要时间的,反应能力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四)探索延伸讨论:当汽车行驶到公路的人行道标志地方时,司机师傅都要提前做好刹车准备,这是为什么?板书设计人的反应能力教学反思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第六课:耳朵的功能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纸杯和线绳制作传声筒并进行实验,探索耳朵的功能。
2、初步知道人的耳朵能分辨出声音的差别。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人的耳朵能分辨出声音的差别教学难点通过利用纸杯和线绳制作传声筒并进行实验,探索耳朵的功能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手段课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我们人的耳朵,不但能使我们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而且在辨别声音产生的方向和保持我们身体平衡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耳朵的功能(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分组制作传声筒①在纸杯底部中间扎一小孔②在杯底小孔里穿入线绳并扎好结。
③用同样方法穿好另一纸杯2、实验一①将纸杯两端拉紧,甲同学将纸杯放在耳朵上,乙同学对准纸杯轻轻说话。
②甲同学听后,复述乙同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