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知识详细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知识详细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知识详细整理一、乘法初步认识在开始学习乘法口诀之前,首先需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核心概念:●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方法。

●引入“乘号”(×)和“乘数”、“积”等概念,解释它们在乘法算式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演示,如“3个苹果一组,有2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来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

●强调乘法与加法的联系,让学生尝试用加法验证乘法结果。

二、2的乘法口诀从简单的乘法口诀开始,逐步掌握乘法计算的技巧。

口诀内容: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直至二九十八。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采用多种形式(如拍手歌、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设计游戏或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3的乘法口诀在掌握2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的乘法口诀。

口诀内容: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发现3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如每个结果都是3的倍数。

●鼓励学生自主编创口诀记忆方法,如利用手指或图形辅助记忆。

四、4的乘法口诀继续深化乘法口诀的学习,掌握4的乘法计算。

口诀内容: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

教学策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如购买水果、文具等,让学生体会4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

●利用图表或数轴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中的递增规律。

五、5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因其特殊性(如结果末尾均为0或5),成为学习的重点之一。

口诀内容: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教学要点:●强调5的乘法口诀中结果的特殊性,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通过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表内乘法一知识点总结补充

表内乘法一知识点总结补充

---------------------------------------------------------------最新资料推荐------------------------------------------------------表内乘法一知识点总结补充表内乘法一知识点补充及解释一、什么是乘法?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以所有的乘法其实都可以用加法来表达,所以我们在处理解决问题时,用加法来解决也没错,但是学了乘法后老师都会要求用乘法或者题目会要求用乘法来解决。

示例:果园里种了苹果树,每排种了 5 棵,一共种了 4 排,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加法:5+5+5+5=20(棵)答:果园里一共有 20 棵苹果树。

乘法:45=20(棵)或 54=20(棵)答:一共有 20 棵。

有些小朋友最开始不会做还是会习惯用加法,当题目没有特别要求时,没问题,只是很麻烦,当题目要求只能用乘法时,那么选择用加法解决,老师就会判错。

所以建议孩子学会用乘法,同时理解题目有加法的解决方式,但是乘法更优。

二、乘法的意义 1、23=6,可以表示 2 个 3 相加和是 6,也可以表示 3 个 2 相加和是 6.(前提是没有示意图)2、如图,23=6 表示( 3)个( 2 )相加,和是( 6 )。

1 / 5这种情况没有两种可能性,它已经限定了,每组 2 个,一共有 3 组,就是 3 个 2了,千万别填反。

练习题 1:如图 23=6 表示()个()相加,和是()。

答案:3 个 2 相加,和是 2. 练习题 2:6+6+6=18,表示()个()相加,和是 18. 答案:3 个 6 相加,这都是限定死了的。

练习题 3:43=12,可以表示()个()相加和是 12,也可以表示()个()相加和是 12. 答案:4 个 3 3 个 4 三、背诵乘法口诀小窍门(针对记忆力不够好的孩子,请多动笔) 1、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背到这里孩子都没有问题)一三得三二三得六(3+3=6)三三得九(3+3+3=9)我们在乘法不熟练的情况下背诵乘法,请拿出笔和数学练习本,一边背一边默:二三得几不会,那么我们暂且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在草稿本上有序的写上 2个 3 相加的算式:3+3=6,是不是乘法口诀的问题就解决啦?三三得几不会,就在草稿本上有序的写上 3+3+3=9,分分钟解决这个问题,只是麻烦点了,但是好处多多,一是实在不记得乘法口诀得时候,加法不错也可以解---------------------------------------------------------------最新资料推荐------------------------------------------------------ 决问题,二是深刻的记得乘法的意义。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三、表内乘法重点、难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三、表内乘法重点、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详尽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详尽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易,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的乘法口诀(1)结合详尽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1)结合详尽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结合详尽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例外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表内乘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表内乘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表内乘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表内乘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小学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

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上表内乘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
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 或 3 × 4 = 12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和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3个 5,就是5的3倍。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上表内乘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巩固提升 第3讲 表内乘法(一)(苏教版含解析)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巩固提升 第3讲  表内乘法(一)(苏教版含解析)

第3讲表内乘法(一)知识点一:认识乘法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成乘法的方法是:“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知识点二:1~4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的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知识点三: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知识点四:乘加、乘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计算乘加、乘减的方法: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知识点五: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考点一:认识乘法和1~6的乘法口诀【例1】6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多少个“星”?【分析】1只七星瓢虫一共有7个“星”,6只七星瓢虫一共有6个7个“星”,根据乘法的意义解答。

【解答】解:7×6=42(个)答:6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42个“星”。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求解。

1.4个同学一共做了多少朵小红花?【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求4个6是多少,用4乘6即可解答。

【解答】解:【点评】本题考查表内乘法的计算及应用。

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2.平均每只小兔重6千克,平均每只猴子重几千克?【分析】用平均每只小兔的质量乘6,可以计算出6只小兔的质量之和,再用6只小兔的质量之和除以2,计算出平均每只猴子重几千克。

【解答】解:6×6÷2=36÷2=18(千克)答:平均每只猴子重18千克。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计算出6只小兔的质量之和,再用除法计算出平均每只猴子重几千克。

3.写算式。

3×5=15(个)【分析】先观察每个盘中的数量都是5个,用每个盘子中的数量5乘盘子的数量3即可求出桃子的总数。

【解答】解:3×5=15(个)故答案为:3;5;15。

【点评】本题考查了看图写算式,重点考查了识图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表内乘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表内乘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表内乘法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的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乘法的定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运算,也就是说乘法的本质其实是加法。

2、乘法算式的写法:在乘法算式中,乘号两边的数字分别称为因数,等号后面的结果称为积。

3、乘法算式的读法:乘法算式中,需要按顺序读出,如:6×8=48读作:六乘以八得四十八。

4、乘法的交换律:在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如:5×4=4×5。

5、乘法的结合律:在乘法算式中,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这就是乘法的结合律。

6、乘加乘减运算顺序:先乘法,后加减。

如:在算式8×4+5中,先算8×4=32,再算32+5=37。

7、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如:7的8倍是多少:用7×8=56来解答。

8、九九乘法表:熟记九九乘法表,掌握各种简单乘法的运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的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乘法的定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运算,也就是说乘法的本质其实是加法。

10、乘法算式的写法:在乘法算式中,乘号两边的数字分别称为因数,等号后面的结果称为积。

11、乘法算式的读法:乘法算式中,需要按顺序读出,如:6×8=48读作:六乘以八得四十八。

12、乘法的交换律:在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如:5×4=4×5。

13、乘法的结合律:在乘法算式中,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这就是乘法的结合律。

14、乘加乘减运算顺序:先乘法,后加减。

如:在算式8×4+5中,先算8×4=32,再算32+5=37。

15、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如:7的8倍是多少:用7×8=56来解答。

16、九九乘法表:熟记九九乘法表,掌握各种简单乘法的运算。

除了上述提到的重点知识,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也是学习《表内乘法》时需要注意的:17、乘法中的单位换算:理解乘法中的单位换算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米和厘米、千克和克等之间的换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讲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讲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讲解一、乘法的基本知识点1.乘法的定义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加数相同的加法)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几个几的和就是几乘几的积。

(可以把“×”看作由“+”斜过来写的。

)几个几:个前面的“几”指的是个数,个后面的“几”指的是相同的数。

如:5个8的和,指5个8相加加法算式:8+8+8+8+8=40(5个8相加)乘法算式:8×5=40(8乘5)或5×8=40(5乘8)5个8相加的和=8乘5的积=40【重点掌握相同加数×加数的个数=积,即8×5=40】注意2.现在的乘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新课标在2001年取消了被乘数和乘数的区别,与之相关的“乘以”和“乘”的区别也随之取消,简化为乘数×乘数=积。

如5×3=15,意义是3个5相加,即5+5+5=15。

3×5=15,意义是5个3相加,即3+3+3+3+3=15。

两个算式的结果虽然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这样导致学生对其意义含混不清,客观上为学生设置了学习障碍,缺乏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如何更好的理解乘法?引导“相同加数× 加数的个数” 的写法更为重要。

在练习题里,可以只写“加数× 加数的个数”一种,同时提醒,万一在考试时要求他们写两种,把顺序颠倒过来就行。

4. 乘法的公式和运算规则乘法公式:因数×因数=积或乘数×乘数=积乘法变式: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或乘数=积÷另一个乘数乘法读法:8×5=40 读作:8乘5等于40(把符号×和=替换成中文的“乘”和“等于”,口诀五八四十)其中,8和5都是乘数,40是积。

乘法规则:①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乘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规则: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总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总结
6-1=5(个) 3×5=15(分钟) 答:强强从一楼到六楼要用15分钟。
13. 工人叔叔锯木头,每锯一次3分钟.要把 一根木头锯成6段,要锯几次?
锯1次,
锯成2段
锯2次,
锯成3段
锯3次,
锯成4段
锯4次, 锯5次,
锯成5段 锯成6段
锯的次数比段数少1, 6-1=5(次) 答:要锯5次。
14. 工人叔叔锯木头,每锯一次3分钟.要把 一根木头锯成6段,要锯几分钟?
6-1=5(次) 3×5=15(分钟) 答:要锯15分钟。
6.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5)=20 (6)×3=18 3×( 4)=12 (3)×5=15 6×(4 )=24 6×(6 )=36 7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5=(2)×(3 )+(5 )或3×2+5 10+10+5= (5 )×(5) 6+6+6+6+6+3+3= (6 )×(6) 或12×3
一只兔子4条腿,强强家养了 只3灰兔, 只白1兔,一共有多少条腿?
1+3=4(只)
或3+1=4(只)
4×4=16(条)
答:一共有16条腿。
飞飞一家三口人去公园游玩。票价:成人5元, 儿童3元。他们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2×5+3=13(元) 或 5×2+3=13(元)
答:他们买票一共需要13元。
亮亮家养了3头母猪,每头母猪生了4头小猪。 亮亮家现在一共有多少头猪?
看图写算式
5×3=15(人)或3×5=15(人) 3×4=12(个)或4×3=12(个)
一共需要多少钱?
3×6=18(元)或 6×3=18(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汇总三、表内乘法重点、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的乘法口诀3(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经历独立探索、编制1(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3课时 5的乘法口诀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3课时  5的乘法口诀
5.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 × 3 = 6 ( 人) 或 3×2=6(人)
(2)跳绳和拍球的一 共有多少人?
6 + 2 = 8 ( 人)
答:跳绳的有6人。
答:跳绳和拍球的一 共有8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 本课时的习题。
想想做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一五—
(教材P30 T1)
照样子做一做,说一说。
2. 10
(教材P30 T2)
四五二十
20
三五十五
15
(教材P30 T3)
3. 5×3=15 2×5= 10 5×4= 20 1×5= 5 5×1= 5 4×5=20 3×5=15 5×5=25
(教材P30 T4)
4.跳5次,各跳到几?先画一画,再写出乘法算式。
1个5 2个5相加 3个5相加 4个5相加 5个5相加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怎样记住5的乘法口诀呢?你有什么方法吗?
想一想:5×1= 5 一五得五 5×3= 15 三五十五
5×2= 10 二五一十 5×4= 20 四五二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 3 = 15 或 3×5=1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 4 = 20 或 4×5=20
(教材P30 T5)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5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表内乘法(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表内乘法(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表内乘法(一)小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同学们可以通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看自己有哪些知识点还未掌握!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知识要点汇总及易错点解析

【二年级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知识要点汇总及易错点解析

知识要点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先看成几个几。

如:5+5+5+5 看成4个5,可以表示:5×4或4×53.加法改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 快速算乘法,背熟乘法口诀是关键。

5.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6.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如:5的3倍就是3个5,用算式3×5或5×3.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易错点解析1.口诀“四六二十四”表示4个6相乘。

(×)【表示4和6相乘】2.、口诀“六七四十二”表示6个7相加。

(√)口诀“五九四十五”改成加法算式是5+9=14。

(×)【改成加法算式应该是:9+9+9+9+9=45】3.、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

二二得4 二三得6 二四得8 二五10 二六12
三三得9 三四12 三五15 三六18
四四16 四五20 四六24
五五25 五六30
六六36
理一理
四四16 三五15 四五20 五五25
四六24
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2
5
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6
4
活动要求:1.同桌两人同时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数。
2.两人报出计算两个数相乘用到的口诀。 3.比比谁第一个报出乘法口诀。 4.重复5次活动,确定胜负。
四四16 四五20 四六24
五五25 五六30
六六36
理一理
一一得1 一二得2 一三得3 一四得4 一五得5 一六得6
二二得4 二三得6 二四得8 二五10 二六12
你发现了什么?
三三得9 三四12 3 四四16 三五15 3 四五20 三六18 3 四六24
五五25 五六30
六六36
理一理
一一得1 一二得2 一三得3 一四得4 一五得5 一六得6
一五得5 1 二五10 一六得6 1 二六12
你发现了什么?
三三得9 三四12 三五15 三六18
四四16 四五20 四六24
五五25 五六30
六六36
理一理
一一得1 一二得2 一三得3 一四得4 一五得5 一六得6
你发现了什么?
二二得4 二三得6 2 三三得9 二四得8 2 三四12 二五10 2 三五15 二六12 2 三六18
二二得4 二三得6 二四得8 二五10 二六12
你发现了什么?
三三得9 三四12 三五15 三六18
四四16 四五20 4 五五25
四六24 4 五六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

【教学分析】
(一)学生基础:
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掌握100以内加法,并且已经认识了连加,也能进行连加计算。

(二)学习动力源:
1. 需求:学生对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其实乘法是非常便利的,可以让几个相同的加数连加变得简单,所以在学生的认知结构里,对进一步对建立乘法概念是非常有需求的。

2. 兴趣:探索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编写乘法口诀都是学生喜欢的,既动口又动脑,再加上一些熟记的小妙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习惯和能力培养:
1、经历根据乘法的含义解决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能力。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习惯,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指导】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建议如下。

(1)进行除法教学,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

在小学的第一学段,对除法概念本质的理解就是“平均分”。

建议教师在本单元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多次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

在“平均分”的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的过程与分的方法,也要关注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在除法概念的教学中,无论是“等分”的情境,还是“包含”的情境,首先让学生体会到是平均分的活动,再学习用除法表示,并结合“÷”的使用,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在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比较两种不同现实情境模型问题的不同,更要看到它们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都是用除法解决问题,在运用中提升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

(2)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的智慧生长期,有3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即动作表征、表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Lesh在布鲁纳表征系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两种表征:口头语言表征和现实情境表征。

有学者认为,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就要灵活地实现5种表征方式之间的转化。

因此教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表征方式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平均分一分、摆一摆,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积累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根据算式摆学具、画图,看算式讲故事等活动。

通过多种表征方式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时,切记让学生说套话,可让学生结合动作,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即可。

(3)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

熟练口算表内除法,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标准( 2011)》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到学期末学生应做到每分钟8~10题。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首先,教师应组织学生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借助直观模型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其次,借助乘法算式进行相应的除法运算的练习,如根据3×5=15,计算15÷3=□和15÷5=□等。

第三,针对除数小于商的算式,进行运用乘法口诀的指导。

如,24÷4=□,学生往往知道想4的乘法口诀,但从“一四得四”想到“四四十六”就放弃了。

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4的乘法口诀不止4句(这一点在乘法口诀的教学建议中已提出,但学生可能还会存在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想下去,直至“四六二十四”。

最后,针对难记、易错的问题进行练习,这种练习形式适合于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进行。

需要教师在前面的练习中注意收集学生的错例,进而让学生针对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练习,减少练习的盲目性,提高练习效果。

(4)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表征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结合例3的教学,在联系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动手操作为基础。

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如果只从结果上看是无法区分的,都是每份同样多。

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了动手分的过程,体会到平均分的方法的不同,才能为理解“等
分”和“包含”这两种平均分的不同情况奠定基础。

第二,以直观图示为桥梁。

画图是理解与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直观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并组织学生交流、比较所画直观图的异同,体会图的形式不同,但结构是相同的,使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达到明晰数量关系、促进问题解决的目的。

第三,以语言表述为标志。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不仅仅是对题目中条件的重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说明自己选择算法的道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动作、直观图边比画边说。

通过语言表述,了解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状况。

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表达意思合理即可。

总之,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逐步落实课标中“四能”的目标。

【习题指导】
一、计算。

1、9÷3 = 6×4 = 4×5 = 5×6 =
5×5 = 24÷6 = 15÷3 = 10÷2 =
68-30 = 32-9 = 30÷5 = 85-70 =
12÷6 = 20÷5 = 17+13 = 24÷4 =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 18 18÷3 = 12÷() 2×4 = 16÷()
12÷() = 2 30÷6 = 20÷() 4×() = 6×2 ()÷9 = 3 3÷() = 4÷4 9÷() = 18÷6
6 = ()÷()=()×()=()-()
3、在○里填上“+”、“-”、“×”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