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城市化历程及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辽宁城市化历程及发展思路

辽宁城市化历程及发展思路

辽宁城市化历程及发展思路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作为全国经济的装备部,无论在工业化时期,还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始终都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任务。

建国近50多年来,辽宁城市化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辽宁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城市化过程也明显趋缓,城市问题日趋增多,成为制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辽宁城市化历程辽宁城镇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早期城市主要为军事职能,先秦两汉时期辽宁西部和中部地区产生了一些城镇,这些古城皆处在战略地位重要的自然、交通条件优越地区。

辽宁城市布局始于两晋,到明清时期形成雏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辽宁从1931年“9·18”事变后,便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因此,辽宁城市化产生之初就具有殖民地城市特征。

殖民地时期工业化引发了城市化。

日本统治者为长期霸占和掠夺资源的需要,从1932-1935年间,制定一系列城建规划,建成了大批工业、交通、港口城镇,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带建设了一批城市。

这一时期辽宁的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从城市分区与公用设施差别方面看,如实地反映了帝国主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

建国之初,辽宁的城市化水平就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8.1%,而全国为10.6%,高出全国7.5个百分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辽宁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人口膨胀,大、中、小城市结构不合理,小城镇发展缓慢。

计划配置生产要素,人口流动性差,城乡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基础设施无偿使用,低效运转,市场不健全,有城无市。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城市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分割状况明显改进,城市建设成就令人瞩目,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截至2002年,辽宁共有设市城市31个(地级市14个、县级市17个)、19个县、8个自治县、56个市辖区、613个镇、302个乡、78个民族乡和558个街道。

推动城市化进程解决城市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推动城市化进程解决城市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推动城市化进程解决城市问题的思路与措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短缺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思路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城市规划良好的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基础。

首先,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无序扩张,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和旧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应确保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配置,增加绿地和公园,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要鼓励建设多功能综合体,将居住、商业、办公等功能融合在一起,减少人口的通勤需求,降低交通压力。

二、交通管理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为缓解交通拥堵,首先要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大对地铁、轻轨、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投资,提高公共交通的运力和效率,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其次,应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和道路标线,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局部区域。

此外,还要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和完善骑行道路网络,提供更多的停车位,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三、环境保护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解决环境污染,首先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其次,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此外,还要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垃圾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化进程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环保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

其中,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交通信号控制、车载导航等方式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指导居民选择最佳路径,减少交通拥堵。

智能环保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环境指标,提供及时的环境警报和治理建议。

沈阳未来10年发展趋势

沈阳未来10年发展趋势

沈阳未来10年发展趋势沈阳作为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在未来的10年里,沈阳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沈阳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沈阳将继续投入资金和力量改善城市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便利性。

预计未来10年里,沈阳将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地铁线路,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其次,沈阳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沈阳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落户。

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提升沈阳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沈阳将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力度,打造更多的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同时,沈阳还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更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提升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第四,沈阳将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沈阳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挑战。

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和能源消耗的优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沈阳还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最后,沈阳将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人才流失的问题,沈阳将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生态,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来沈阳发展。

同时,沈阳还将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这些发展趋势将为沈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助力沈阳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城市化道路怎么走——辽宁省大连市建设之我见

城市化道路怎么走——辽宁省大连市建设之我见

走 内涵 式提 高 的城 市 化 道 路 , 心 是 以现 代 城 核 市 观念来 建 设城 镇 , 过 大 胆 改 革城 镇 财 政 、 设 、 通 建
管理 等体 制 和运 行 机 制 , 逐步 完善 城市 基础 设施 、 公
合大 连 的人 1 发 展政 策 及 人 口增 长 指标 , 者 根 据 2 1 笔 相关 资料 预测 计算 , 连 在 今后 一 段 时 期 的城 市 化 大 率每 年将 至 少提高 1 5个百 分 点 , 入城 市 化 快 速 . 进
据 人 口资 料 显示 ,0 0年 底 , 20 大连 市 的 城市 化
水平 为 4 9 , 9. % 比全 国 总体 水平 要 高 出近 2 0个 百 分 点 , 向对 比处 于 较 高 水平 , 有 深 圳 、 海 等 少 横 仅 上 数 几个 城 市 高 于 大 连 。略 高 于 同时 期 为 4 %的 世 6
居 民 无论从 生 活方 式 、 想 观 念 、 为 准 则 , 是从 思 行 还
水 平基 本吻 合 。总 体 而言 , 连 市 的 城 市 化 在 国 际 大 上基本 处 于 中等发 展 水 平 , 国 内则 明 显 处 于 较 高 在
的发 展级次 。在这 个 发展 级 次 上 , 连 市 的 城 市 化 大 道路 怎么 走 , 是社 会各 界非 常关 注 的 问题 。
界城 市化 平均 水平 , 于 中等 收入 国家 5 %的城 市 低 8 化水 平 , 低于 高 收入 国 家 7 %的 城市 化 水 平 。如 远 8
果仅 以 目前 国 际上较 通用 的非 农人 口 占总 人 口 比重
它 尤其 是对 大连 市 的大 多数 现有 城镇具 有 非常 强烈
的 现实 意 义。 因为大 连市 的 大多数 城镇 是 由前 工 业

关于辽宁朝阳近十年变化的演讲

关于辽宁朝阳近十年变化的演讲

关于辽宁朝阳近十年变化的演讲在近十年中,辽宁朝阳市取得了许多突破性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首先,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当地已成为全国和东北地区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朝阳市“两个新”经济总量已超过2万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把朝阳市推到了全省经济中心的位置上。

其次,朝阳市在新型城市化领域也取得巨大进步,形成了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和街区环境管理为特征的融合规划体系,而且努力打造“分散式区域体系”,在畅通朝阳出口和实现朝阳引流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朝阳市对社会和民生服务也积极采取措施,以普及“三服”服务为重点,在医疗事业、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了城市的社会承载能力。

以上是朝阳市在近十年里取得的发展成就,在今后的发展中,市政府将继续深入实施更多新的经济发展政策,以求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实力,让辽宁朝阳市成为东北乃至全国更多投资者希望落脚的热门城市。

在近十年中,辽宁朝阳市取得了许多突破性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首先,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当地已成为全国和东北地区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朝阳市“两个新”经济总量已超过2万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把朝阳市推到了全省经济中心的位置上。

其次,朝阳市在新型城市化领域也取得巨大进步,形成了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和街区环境管理为特征的融合规划体系,而且努力打造“分散式区域体系”,在畅通朝阳出口和实现朝阳引流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朝阳市对社会和民生服务也积极采取措施,以普及“三服”服务为重点,在医疗事业、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了城市的社会承载能力。

以上是朝阳市在近十年里取得的发展成就,在今后的发展中,市政府将继续深入实施更多新的经济发展政策,以求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实力,让辽宁朝阳市成为东北乃至全国更多投资者希望落脚的热门城市。

文化名城的脚步——沈阳城市建设发展史

文化名城的脚步——沈阳城市建设发展史

文化名城的脚步——沈阳城市建设发展史文化名城的脚步——沈阳城市建设发展史【摘要】本文介绍了沈阳的历史沿革,沈阳城市建设的历史阶段。

从距今6000—3000年前的新乐文化到现如今的城市。

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是辽东半岛与松辽平原来往的要冲,是东北三省与中原内地的交通枢纽,是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也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沈阳的历史沿革;沈阳城市建设;【提纲】一.总述二.沈阳的历史沿革1.早期民族变迁与城市功能的确立2.满族文化初步的形成与都城建设3.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4.小结三.如今的沈阳城仍在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与总体布局1.沈阳经济区城镇布局2.城市空间布局3.沈阳空间发展重点【正文】一.总述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是辽东半岛与松辽平原来往的要冲,是东北三省与中原内地的交通枢纽,是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也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

沈阳除东部丘陵地带外,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比较温和,适于人类繁衍生息。

二.沈阳的历史沿革1.早期民族变迁与城市功能的确立沈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973年在城区北陵公园西侧发现的新乐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2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

迄今所知,他们是沈阳最早的开拓者。

沈阳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多在辽河和浑河两岸。

从这个地区已发现的80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来看,他们所处年代较新乐文化遗址稍晚,距今约6000——3000年前。

战国末,即公元前3世纪,燕国开拓辽东,设辽东郡。

从此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迅速传入,促进了辽东地区的发展。

公元前128年,西汉在今沈阳设候城,为辽东郡所属18县之一,是中部都尉治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116年,金兵大败辽军占领沈州。

2.满族文化初步的形成与都城建设1123年,金太宗吴乞买在攻占辽西后,又将山海关内外迁、润、来、隰四州居民迁来沈州。

13世纪初,蒙古兴起,蒙军与金兵反复争战于辽东,沈州城毁于兵燹。

辽宁城市化历程及发展思路

辽宁城市化历程及发展思路
维普资讯

辽 宁 市 化 厉 羹 及 晨 思 ■
口文 / 魏红敏
届 三 中全 会 以前 , 辽 世 纪 是 城 市 化 的世 纪 ,城 市 在 经 市布局始于两晋 , 1 14 8 0年鸦 片 战争 以 后 ,中 国 开 始 沦 城 市人 口膨 胀 ,大 、中 、 城 市 结 构不 合 小 济 社会 发 展 中 的地 位 越 来 越 重 要 , 市 化 城
81 99年 至 2 0 0 0年 生了一些城镇 , 这些古城 皆处在战略地位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为 1 .% , 而 全 国 为 人 口的 中等 城 市 3个 。14
06 高 、 3万 29 重要 的 自然 、 交通 条 件 优 越 地 区 。 辽 宁城 1. % , 出全 国 75个 百 分 点 。 党 的十 辽 宁的城镇 人 口由 3 1 人增加到2 9 把生态 环境 作为资源纳入 政府的公共 管理范 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 畴之内。目前 , 应在加快《 环经济促进法》 循 立 (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核・作 用。 六) 心 先进
( 全力抓好 两大关键领域。 以此 为突 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 争力 。 五) 并 中国科
法进程的同时 , 着手制定加强绿色消费、 资源 破 口, 不断推动循环经济向纵深 发展。一是重 学院院士金涌教授说 , 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 循环再生利用 , 以及家用 电器 、 建筑材料 、 包装 污染产业 , 尤其是重化工产业。由于它们又是 入 , 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 等目标将难
污染治理的费用和计入不直接在生产中被使 可能发生于多企业 、 多部 门或行业、多地 区层 术 。其特征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 污染排放
用的资源, 设计一套直接以社会基本需要为依 面 , 也可能发生于 “ 环” 非循环 ” 循 与“ 技术途径 量少 , 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 并以环境可接 据, 并有助于促进对生态环境 与 自 然环境加以 的合作上 。这样 , 它将可能引发我国经济结构 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 环境友好技术主 有效利用与保护的经济指标体 系。其次 , 政府 和经济布局的变革。二是城市废弃物回收领 要包括预防污染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 应综合运用财政税收、 投资 、 、 信贷 价格等政策 域 。这不仅包括 日 常生活垃圾 , 也应包括服务 产 品技术 , 同时也 包括治理 污染 的末端技 但 手段 , 调节市场主体行 为。建立 和完善循环经 业垃圾、 办公垃圾 、 机电消费品垃圾 , 还应包括 术 。重点研究开发与人 民生产 , 生活密切相关 济产品的标示制度, 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 生活污水等。这些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 , 对 的衣、 住、 行的绿色产品, 食、 用、 如建筑用环境 品; 在政府采购 中, 确定购买循环经济产品的 于解决中国环境 问题具有优先性 。 它将显著降 材料 , 汽车、 电子产品相关材料的绿色化 , 主要 法定 比例 , 推动政府绿色采购 ; 对一些重大项 低城市环境负荷 , 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包括 污染治理技术 、 清洁生产技术 、 废物利用 目 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同时又能够减少资源消耗 。 使得 技术 。■

辽宁六地精神简介概括

辽宁六地精神简介概括

辽宁六地精神简介概括辽宁六地精神是指辽宁省六个地级市所体现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精神。

这些精神是在辽宁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们承载着辽宁六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和时代意义,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六地的精神简介。

1. 沈阳市:传承辉煌历史,创新引领未来。

沈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以传承辉煌历史为核心的沈阳精神在推动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沈阳市还不断强调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致力于创新引领未来的发展道路。

2. 大连市:开放务实,开拓进取。

作为辽宁省的外向型城市,大连市一直坚持开放务实、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市区的经济、文化和人文交流。

同时,大连市还注重开拓进取,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 鞍山市:奋发有为,脚踏实地。

鞍山市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实践,不断推进以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为核心的转型升级。

在此过程中,鞍山市奋发有为、勇攀高峰的精神使得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脚步稳健,稳步向前发展。

4. 抚顺市:锐意进取,精益求精。

抚顺市始终坚持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发展精神,注重科技创新,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

在实践中,抚顺市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迈进,不断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5. 本溪市:追梦前行,秉持初心。

本溪市一直秉承着“追梦前行,秉持初心”的精神,致力于推动市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同时,本溪市也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积极推出一系列与城市文化相适应的新颖业态,为市区的发展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6. 丹东市:开拓创新,以人称著。

丹东市的精神核心在于开拓创新、以人为本。

在丹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人才引进,注重技术创新和创新创业,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抚顺重回辽老四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抚顺重回辽老四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抚顺重回辽老四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从经济总量看,到十一五末,我市的GDP总量达到895亿元,鞍山市已达到2444亿元,与之相差1230亿元。

省内兄弟城市发展速度是你追我赶,先后有营口市、盘锦市和锦州市三个市从经济总量上超过我市,使我市由原来辽老四的位置,后移到全省第七的位次。

辽老四不再是抚顺的专利。

2011年经过努力,我市的GDP总量达到1110亿元,前移至“辽老六”的位次。

如何重振抚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升级转型,重振往日雄风,重回辽老四,已是摆在抚顺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总体发展思路1、抚顺“十二五”重回辽老四的奋斗目标。

抚顺市提出了“十二五”重回辽老四的奋斗目标:要在“十二五”期间,坚持全面提速,努力使抚顺在全省的位次前移,争取使经济总量恢复到辽老四的位置,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十一五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除沈阳、大连之外其他各市的平均增长速度。

要按照新城市的标准,建设“两城两带”,即:在城西建“沈抚新城”,在城东建“石化新城”,在城市中部打造浑河景观带,在城市南部建设南环循环经济产业带。

到2015年,沈抚新城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00亿元。

“石化新城”,这个新城将以“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为依托,建成石油化工和新材料基地,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石化城,到十二五末期,石化新城地区生产总值也要达到800亿元。

2、具体战略分目标。

一是抚顺市要把沈抚新城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成功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现代特征鲜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最佳结合的生态新城。

到2015年,新城区面积达到227.9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

二是把石化新城建成全国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建成集生产、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新城区。

到2015年,新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

三是全面建成浑河景观带。

在浑河北岸建设13.8公里带状公园,同时对浑河南岸的道路与景观进行整治,建成最亮丽、最具标志性的浑河景观带,让抚顺市民享受高品质生活。

兴城十年变化演讲

兴城十年变化演讲

兴城十年变化演讲兴城,这座位于辽宁省东北部的小城市,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与变化,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站在这个时刻回顾这十年的变化,不禁让人感叹时光荏苒,也让人对兴城的未来充满期待。

十年前的兴城,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城。

城市的面貌宜人,道路宽阔,街道整洁,花草树木随处可见。

然而,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不太突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于是,兴城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

在过去的十年里,兴城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首先,兴城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落户兴城。

这些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兴城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兴城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

针对传统行业的痛点和难题,兴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例如,将传统的纺织行业转型为高端纺织品制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兴城还注重发展旅游业。

兴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如兴城海滨浴场、北山公园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兴城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使兴城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除了经济发展,兴城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城市的道路交通更加便捷,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建设完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

同时,兴城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广绿色出行,建设了一批公园和绿化带,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人。

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兴城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加强,医院的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居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事业在兴城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兴城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兴城还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如兴城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使兴城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辽宁省内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与速度分析

辽宁省内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与速度分析

第 4 章辽宁省内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与速度分析4.1 辽宁省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分析。

如图 3 所示,图中横线为辽宁省五普 52.91%的人口城镇化率。

从人口城镇化水平角度看,五普人口城镇化率最高为抚顺的 71.51%,人口城镇化率最低为葫芦岛的 32.58%,最高最低两者相差 38.93 个百分点。

高于全省人口城镇化的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和盘锦。

低于全省人口城镇化率的城市有锦州、营口、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

2000 年辽宁省高于全国 36.22%水平的共有 12 个城市,辽宁省大多数市人口城镇化率要高于全国水平,这是由于鞍山、抚顺、本溪和盘锦重工业的快速开展,吸引大量人员参与工业建设,进一步提升了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

如图 4 所示,从地域分布角度来看:2000 年辽宁省各市人口城镇化率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相对高水平城市:主要分布在沈阳、抚顺和本溪,由于这些城市工业根底较好或者煤炭资源和钢铁产业较为兴旺,所以这些城市的城市化率要高于全省其他城;第二层次为相对中等水平城市:主要分布在大连和辽中南城市群或沿海城市,如营口和盘锦。

这类城市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进行人口城镇化开展,其人口城镇化率处于全省中等水平;第三层次为相对低水平城市:主要为辽西北城市和铁岭。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工业根底薄弱和边缘性区位条件,使得这些地区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其他城市。

如图 5 所示,图中横线为辽宁省 2021 年 62.15%的人口城镇化率。

从人口城镇化水平角度:2021 年人口城镇化率最高为沈阳的 77.07%,人口城镇化率最低为朝阳的38.11%,最高最低两者相差 38.96 个百分点。

高于全省人口城镇化率的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和盘锦。

低于全省人口城镇化率的城市有丹东、锦州、营口、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

2021 年辽宁省高于全国 47.5%水平的共有 12 个城市,辽宁省大多数市人口城镇化率仍高于全国水平,相比 2000年,高于全国人口城镇化率的城市增加两个。

大连城市发展历史研究报告

大连城市发展历史研究报告

大连城市发展历史研究报告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两百年前。

本报告将从大连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与建设、文化艺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大连的形成与发展大连原是一个渔村,19世纪末,随着中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大连逐渐兴起。

1898年,大连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租借地,并在其统治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此后,大连港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

二、经济发展20世纪初,大连港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贸易港口,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大连港的发展也带动了大连市的工商业的繁荣,大连港的贸易、航运、造船、石油化工等产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大连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三、城市规划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创新。

大连不仅拥有现代化的港口设施,还建设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如大连中山广场、星海广场等。

同时,大连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了大连森林动物园等自然景观。

四、文化艺术大连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传统。

大连拥有多个博物馆、图书馆和剧院,如大连现代博物馆、大连图书馆、大连人民剧院等,这些文化设施为大连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五、未来发展方向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大连应继续发挥其在港口、航运、制造业等方面的优势,在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同时,大连还应注重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总结: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大连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与建设、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值得肯定。

在未来,大连应继续发挥其优势,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实现更加可持续和综合发展。

抚顺以后的发展趋势

抚顺以后的发展趋势

抚顺以后的发展趋势抚顺是中国辽宁省一个重要的城市,在过去几十年里,它经历了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到一个现代化发展的转变。

未来,抚顺的发展趋势将继续朝着现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首先,抚顺将继续发展现代化工业。

抚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煤炭、钢铁和化工等重工业,但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抚顺正在逐渐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

同时,抚顺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为抚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其次,抚顺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抚顺将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这包括道路、桥梁、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馆、文化设施等的建设。

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抚顺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三,抚顺将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抚顺将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的各类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

同时,抚顺将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这包括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加强社会安全管理,提升城市的安全感等。

第四,抚顺将加强对文化和旅游的重视。

文化和旅游产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抚顺将加大对文化和旅游的投入和开发。

抚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如袁家村、白塔寺和抚顺矿山等,这些资源将成为抚顺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宝贵财富。

通过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举办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抚顺将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

第五,抚顺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交流。

抚顺地处辽宁省中部,与沈阳、鞍山等大城市相邻,与辽宁省内其他地市也有紧密的经济联系。

抚顺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促进资源共享、市场互通和人才流动,抚顺将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与周边地区形成更大的经济合力。

改革开放30年铸就辉煌路 全面振兴成就全新辽宁

改革开放30年铸就辉煌路 全面振兴成就全新辽宁

改革开放30年铸就辉煌路全面振兴成就全新辽宁系别:建工系班级:1019416 姓名:宋昊阳改革开放以来,辽宁人民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新型产业基地强势崛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显著提高,和谐辽宁建设再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三十年,辽宁人民谱写了经济腾飞、再创辉煌的华章,辽宁老工业基地正走向全面振兴。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历经三十年发展,辽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三千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标志着全省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充满活力、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全省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9.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1023.5亿元,年均增长9.5%,特别是实施振兴战略四年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3%。

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680元增加到2007年的25729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折算为3384美元),年均增长8.6%。

地区财政收入2007年达到2548.9亿元,是1981年(146.8亿元)的17.4倍。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92.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082.7亿元,为改革开放前的11.7倍。

与全国的经济发展走势相比,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经济经历了一个由落后、追随、赶超到超越全国经济发展步伐的转变。

2001年以来,全省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超过全国,特别是实施振兴战略四年来超过幅度不断加大,年均增速超过全国(11.0%)2.3个百分点。

辽宁的历史、环境、发展情况介绍

辽宁的历史、环境、发展情况介绍

天辽地宁,建设富庶文明新辽宁辽宁的历史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

辽宁省行政建置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从燕国置辽东、辽西郡开始,辽宁的建置进入了有史可考的时代。

燕、秦、汉时期,为郡县时期。

在燕、秦、西汉时期,辽宁地区设置有辽东郡、辽西郡,到东汉时期又增设玄菟郡和辽东属国,郡国下设置县级机构。

东汉时期辽宁地区设3郡、1属国下设24个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州郡县时代。

辽宁地区设置有平州,州下设有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辽西郡等,郡下置县。

南北朝时期,地方政权更替频繁,辽宁的行政建置变迁十分繁杂,但基本上仍为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数目越来越多,区划越来越小。

至北齐时期,辽宁地区除高句丽设置的30个城外,北齐在此共设置了1州、2郡、7县。

隋、唐、辽、金时期,为道、路时代。

在该时期内,辽宁地区行政建置的一级机构基本上是道和路。

隋代前期为州县二级制,隋代后期为郡县二级制;在辽宁地区设有柳城郡、辽西郡、辽东郡,郡下设县。

唐代始行道、州、县三级制,辽宁地区归河北道管辖。

道下设营州上都督府、安东都护府,府下设有州县。

从晋元兴三年至唐乾封三年(404-668年),辽河以东被北方民族政权高句丽所占据,其所设行政建置为城邑建置机构。

辽代在辽宁地区设有上京道、中京道、东京道,道下设有府州县。

金代在辽宁地区设置有上京路、咸平路、东京路、北京路等,路下设有州县。

辽金时期的基层建置机构州、县数量大,隶属关系繁杂,是辽宁地区普遍设置、广泛开发的时期。

到金代,涉及辽宁地区的建置有4路,22个路属路、州、府,并下辖35个州县及8个州下县。

元代在辽宁地区设置了辽阳行省,行省下设有路、州、县机构。

明朝在辽宁地区设置了辽东都司,都司下设25卫和2州。

这种都司卫所体制虽为军事机构,但兼理民政,其职能类似行省,是元代行省制的继续。

清朝在辽宁地区实行旗民分治制度,以盛京(奉天)将军系统辖治旗人,以府州县管理民人。

清末改为奉天行省,省下辖有道、县。

辽阳三大战略之城市化战略河东新城建设

辽阳三大战略之城市化战略河东新城建设

辽阳河东新城———沈阳地区的服务业次中心河东新城一河两岸滨水经济轴———以商业、娱乐、度假、休闲为核心功能的服务业次中心河东新城城市中心轴———以行政、商务、文化为核心功能的服务业次中心东京城———以休闲、旅游、遗产保护为核心功能的服务业次中心河东新城特色鲜明河东新城位于辽阳市城区东部,太子河沿岸,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

河东地区开发建设是实现辽阳人民20多年夙愿,足以影响辽阳200年历史的壮举。

山为体、水为魂、文化为根。

自然环境良好———山峦起伏,一水穿城,山青水秀,气候温润。

历史底蕴深厚———前清首建之都地,占地0.75平方公里,至今天佑门尚存。

阳鲁山曾是清王朝祖陵,皇室几位重要人物葬在此处。

太子岛一水中分,曾是燕太子丹避难之所。

地理位置优越———北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60公里;南距鞍山25公里、营口鲅鱼圈港150公里、大连港300公里。

沈大高速、本辽辽高速、长大铁路和即将建设的哈大专线近距离直通,交通十分便利。

开发建设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建设现代产业新城、生态宜居新城、文化魅力新城、文明和谐新城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现代服务业和化工新材料、铝型材工业园区、汽车用柴油机整机生产为产业支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五年基本建成起步区,十年形成新城总体框架,经过不懈努力,建设一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

发展目标──建设现代产业新城。

培育以现代服务业和化工新材料业为主导的新城产业体系。

发展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流的商务区。

建设高标准的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区,形成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

规划建设铝型材工业园区、汽车用柴油机整机生产工业园区。

──建设生态宜居新城。

形成以山水为主题的鲜明生态特色。

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良好,人居环境优美怡人。

节能环保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建设文化魅力新城。

浅析辽宁人口形势特点及“十四五”时期促进长期均衡发展的思路建议

浅析辽宁人口形势特点及“十四五”时期促进长期均衡发展的思路建议

浅析辽宁人口形势特点及“十四五”时期促进长期均衡发展的思路建议作者:王千宗慧廉秋怡来源:《辽宁经济》2022年第10期〔内容提要〕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关键要素,关乎地区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辽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辽宁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并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预期性目标,即2025年常住(含瞬时)人口数4430万人。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截至2021年年末,辽宁常住人口数已“十连降”,较2011年的峰值下降150万人,减少了3.4%,同时还面临着自然增长乏力与长期人口净流出并存、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等诸多问题,人口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本文在全面分析辽宁人口发展的规模、结构与质量的基础上,充分总结了国外先发地区的人口发展政策经验,进而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促进辽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思路建议。

〔关键词〕辽宁人口特点;经验启示;思路建议注:本文受2020年度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辽宁人口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十四五’时期人口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921074)”资助。

一、辽宁人口发展特点与存在问题1.总人口下降,人口规模缩小人口总数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形态。

2010年以前,辽宁常住人口不断增加,人口红利源源不断,但随着拐点的到来,人口总数进入下降阶段,人口规模开始收缩。

根据抽样调查数据,辽宁常住人口规模、户籍人口规模分别在2011年、2009年达到峰值,分别为4379万人、4256万人,随后增长趋势扭转,人口规模转而缩减,至2021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分别较各自峰值减少了150万人、104万人,年均减少15万人、8.7万人。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攀升,人口减少惯性持续积累。

2011年之前尽管自然增长率增速逐渐下降,但仍保持正增长,人口总量增加,但随着出生率不断下降,死亡率不断攀升,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跌为负数。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一、前言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之一,汇集超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沈阳、鞍山、抚顺,大城市本溪、营口、辽阳和中等城市铁岭,土地总面积6.5 万km2,占辽宁全省近44%;2005年人口2146万,约占全省人口的51%;GDP4809.4亿元,占全省6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54.2%,区域人口密度达329人/ km2。

辽中城市群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经济基础雄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大国防战略产业基地。

近年来,由于体制转轨等因素,辽中城市群发展出现了一系列老工业基地问题。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辽中城市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落实《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促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辽宁中部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参照《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根据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精神指导,制定本次规划。

二、现状分析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4%,在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鞍山、本溪、抚顺、营口、辽阳、铁岭等3个特大城市、3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7个县级市、14个县,441个小城镇,城市化率达到65%,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

2007年末,中部城市群有人口2142.2万人,占全省的51%;地区生产总值6902.94亿元,占全省63%,增长18.3%;地方财政收入455.79亿元,占全省54%。

辽宁发展调研报告

辽宁发展调研报告

辽宁发展调研报告辽宁是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门户和枢纽,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本篇调研报告将着重探讨辽宁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辽宁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工业发展相对较为突出。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调整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辽宁的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如高企的工业成本、落后的技术水平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

2.人口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辽宁人口也在持续增长。

然而,辽宁的人口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老龄化严重、青壮年人口减少等,这可能对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环境污染:辽宁的工业化进程长期以来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这不仅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而且对辽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问题分析1.结构调整:辽宁的经济结构还比较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辽宁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整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技术创新:辽宁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要实现转型升级,辽宁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吸引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3.环境保护:辽宁的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特别是空气和水质污染超标。

为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辽宁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工业绿色化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三、发展方向展望1.优化产业结构:辽宁应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加强创新能力:辽宁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辽宁应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工业绿色化和循环经济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住建方案】辽宁省“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方案

【住建方案】辽宁省“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方案

【住建方案】辽宁省“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方案【住建方案】辽宁省“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方案“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方案为贯彻实施《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8—2020年)》,着力提升全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内涵,充分释放城乡市场潜在需求,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遵循经济发展和市场规律,积极稳妥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2.补短扬长。

补强县镇薄弱环节,发挥大城市优势,坚持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3.产城融合。

突出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融合,带动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4.生态文明。

坚持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5.传承文化。

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增强文化底蕴,打造具有东北文化脉络、关东地域风情、辽宁历史记忆、鲜明民族特色的城镇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72%左右。

以县城、新区(新城)为突破口,以重点镇和特色镇为补充,发展城市群,促进城镇布局科学合理。

城镇化质量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解决好500万人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300万人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300万新增人口城镇化问题。

二、重点任务(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与市民化相配套的教育、住房、社保、就业等各领域改革。

通过建立差别化户籍管理制度、统筹发展城乡教育事业、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和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县镇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城市化历程及发展思路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作为全国经济的装备部,无论在工业化时期,还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始终都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任务。

建国近50多年来,辽宁城市化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辽宁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城市化过程也明显趋缓,城市问题日趋增多,成为制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辽宁城市化历程
辽宁城镇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早期城市主要为军事职能,先秦两汉时期辽宁西部和中部地区产生了一些城镇,这些古城皆处在战略地位重要的自然、交通条件优越地区。

辽宁城市布局始于两晋,到明清时期形成雏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辽宁从1931年“9·18”事变后,便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因此,辽宁城市化产生之初就具有殖民地城市特征。

殖民地时期工业化引发了城市化。

日本统治者为长期霸占和掠夺资源的需要,从1932-1935年间,制定一系列城建规划,建成了大批工业、交通、港口城镇,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带建设了一批城市。

这一时期辽宁的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从城市分区与公用设施差别方面看,如实地反映了帝国主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

建国之初,辽宁的城市化水平就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8.1%,而全国为10.6%,高出全国7.5个百分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辽宁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人口膨胀,大、中、小城市结构不合理,小城镇发展缓慢。

计划配置生产要素,人口流动性差,城乡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基础设施无偿使用,低效运转,市场不健全,有城无市。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城市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分割状况明显改进,城市建设成就令人瞩目,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截至2002年,辽宁共有设市城市31个(地级市14个、县级市17个)、19个县、8个自治县、56个市辖区、613个镇、302个乡、78个民族乡和558个街道。

其中,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6个,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22个,超过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3个。

1949年至2000年辽宁的城镇人口由331万人增加到2299万人,平均每年递增3.9%,城镇人口由18.1%上升到54.24%,平均每年增加2.2个百分点;城市质量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2000年城市住宅居住面积达15606万平方米。

2002城镇居民自来水用水普及率已达106.7%,三气普及率已达100.6%。

城镇居民人均
收入达6524.6元,人均消费水平为7874元。

辽宁的城市群已初见雏形,辽中南城市群是指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以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的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以及营口为主体构成的首尾相连的城市群体。

2002年连接在这条经济带上的9个城市,GDP已占辽宁省的89.08%,外贸出口占全省的90.14%,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93.08%。

可以说,辽宁的城市群撑起了全省经济的“脊梁”。

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2002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出口交货值406亿元,同比增长10.35%;实缴税金86.17亿元,同比增长17.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77万人,比上年净增22万人,乡企成为农民就业的另一个主渠道。

二、辽宁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第一,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增长缓慢。

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7.0%,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为75%,发展中国家为37%。

我国只有39.09%,辽宁城市化率为54.24%,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总体上看辽宁的城市化水平仍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但增长速度近年来有所减缓。

第二,大中城市多,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不够协调。

辽宁是城市大省,主要城市区域地位显著,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贸易中心。

全省大(特大)城市数量多、比重高。

2002年辽宁31个城市中已有沈阳等6个特大城市,22个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中小城市比重不高。

在辽宁的城市体系中,到2002年末,2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的非农人口占全省非农总人口的37.36%,100—200万人的大城市的非农人口占全省非农总人口的27.66%,全省设市城市全部为大中城市,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

第三,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走的是一条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控制城市发展的道路,使得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2002年辽宁国内生产总值为5458.22亿元,人均GDP已超过1500美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331.95亿元,工业化率为42.7%,同期城市化率达到54.24%,城市化率已经超过工业化率,但与发达国家同阶段相比城市化仍然滞后,城市化质量水平不高。

第四,城市环境保护尚未纳入法制化程序。

辽宁是全国城市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2002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92001万吨,达标量80819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73015吨,去除量653629吨。

工业烟尘排放量424099吨,去除量8746941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339388吨,去除量3397749吨。

经过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污染问题仍很严重。

三、辽宁城市化发展思路
改革的深入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将基本消除。

美国地理学家纳森将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阶段,30%~70%为加速发展阶段,70%以上为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依此标准,辽宁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继续推进辽宁城市化的思路:
1、坚持大中小并举,走多元化城市化发展道路。

由于辽宁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交通现状、城市现状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必须采取区域性发展战略,对各地区采取不同的城市化对策。

中部及南部地区,应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重点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建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如辽宁中部城市群。

北部和东部地区应以大力发展中等城市为目标,走集中与分散并举型的城市化道路。

重点改造和发展地级城市,如铁岭、丹东、本溪等,充实城市功能,增强经济实力,真正起到区域中心的功能。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城市化水平低,大中小城市发展都显不足,在资金、人才、技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走中型城市化发展道路,选择一些基础好,交通便利的城镇,集中投资、集中建设,使其成为当地新的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城市化与现代化。

2、从政府主导型改造向多元主体参与型转变。

从欧美老牌工业国家看,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的一类“问题区域”,各国政府大都实行了主动干预政策。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讲,一方面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引导和推动其合理有效地改造和推进城市化。

另一方面必须意识到,目前老工业基地改造面临着不同以往的体制背景和国际环境。

不仅要改变传统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方式,转向主要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而且要根据加入WTO后的政府职责和规则,在经济领域逐步减少行政性干预。

这意味着,政府要退出“改造主体”的角色,实行政府政策引导下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的新型改造和城市化机制和体制,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3、深化体制改革是老工业基地城市化的重要前提。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多,是制约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体制障碍。

辽宁要振兴,首先要改制。

老工业基地城市化,主要靠市场经济机制,这样才能长久持续。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体制与机制创新在先。

与沿海城市群相比,老工业基地最根本的还不是发展水平的现实差距,而是体制的落后,是市场经济观念、体制的不发育和发育不良,以及巨大的历史包袱。

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随着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战线的收缩,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小城市对扩大就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破除所有制歧视,优化政策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同时,采取
有效措施,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城市的发展相结合,以此支持工业化的较快演进,带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增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拉动作用,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