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_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的_逃避自由_观
《逃避自由》读后感
关于自由的探讨—读《逃避自由》后感摘要弗洛姆是20 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逃避自由》就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相结合, 深入剖析了获得自由后的现代人生存的尴尬境状, 揭示了引发这种现象的深刻的社会及心理原因。
他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 对于人的生存的内在矛盾性及现代人不断争取、获得自由后, 却又不断发生异化、逃离自由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层的解析与批判。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奠定发展健全人格、健全社会的基础的自由观。
关键词逃避自由;现代自由;自由观一. 引言埃里希·弗罗姆1900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
曾在法兰克福精神分析研究所和社会研究所工作,并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
弗罗姆是精神分析学家,又是哲学家,是当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影响广大而深远。
继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之后,弗罗姆提出的“社会无意识”,成为了无意识理论发展史上树立的第三个里程碑。
他融合当代西方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史学和宗教等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来探索人性和灵魂的奥秘,在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中可谓独树一帜。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他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逃避自由》这本书是德国弗罗姆于1941年出版。
作者在书中从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性结构三者相互影响的总体探讨了自由对现代人的意义。
本书主要是从欧洲历史着眼。
人在文艺复兴以前的社会中主要是指中世纪!缺乏自由,但却处在稳定的社会结构中。
社会虽然严格的规定了每个人的社会身分和地位,不许越雷池半步,但同时也给余个人以保障和安全感,使人不用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
浅析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浅析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摘要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是一部不断争取自由解放之路的奋斗史。
人类对自由的无限渴望和追求的意义,超越了人类本身存在的生命。
但日耳曼民族在20世纪30年代,放弃自由,逃避自由。
屈从与法西斯专制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于是,西方学者从各方面去寻求原因,其中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从社会心理视角对“逃避自由”进行分析。
形成鲜明而有特色的“逃避自由”思想。
本文试分析弗洛姆“逃避自由”的起因,后果,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1弗洛姆的人物生平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弗罗姆十分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
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
人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具有孤独感,这是人在社会中达到个性化的必然结果。
为了医治病态社会,他提出通过改善人的心理,解决有关人们的劳动组织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建立一个友爱、互助、没有孤独感的理想社会。
著有《逃避自由》、《精神分析与宗教》、《论健全的社会》、《人类破坏性的分析》等。
其中,《逃避自由》是他最著名的一本。
2弗洛姆的自由概念弗洛姆认为:自由来自觉醒。
自然石人类生存的母体,人类无意识时,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旦察觉与自然的种种差异,人类就觉醒了,与自然、他人存在对立。
他们意识到与周边世界的联系可以改变,弗洛姆认为,这就是自由。
可以这么说,弗洛姆表达的人类想逃避的自由不是毫无限制的无政府化,而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不得不逃避恐惧的宿命。
弗洛姆区分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前者指从诸如由其他人或机构加在个人身上的社会习俗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在萨特的存在主义中被典型体现的一种自由,后者是运用自由自发地将完整的个性运用到创造性活动当中。
弗洛姆提出,很多人不是去成功地利用消极自由,而宁愿通过发展某些想法和做法来提供某些形式的安全,企图把它的消极作用最小化。
简析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模板
简析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人的异化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弗洛姆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结合的独特视角,对现代人异化的深层性质进行了揭示,并努力探索扬弃异化状态,实现真正自由,建立健全社会的途径。
逃避自由是弗洛姆对人异化的心理机制的分析,也是他进一步阐发理论的基础。
一、逃避自由思想的前提自由,是人类历史上恒久追求的一朵理想之花。
弗洛姆却看到了自由带给人的沉重的精神枷锁,逃避自由的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弗洛姆对人性的分析。
要解决人如何自由这个问题首先要阐明人是何种存在。
弗洛姆从人的需要(包括生物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层面考察了人性问题,生物需要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精神需要则更侧重于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人的生物性需求,即强制性的自我保存需求,构成人行为的首要动机。
为满足这种需求,人必须劳动生产。
另一种需求就是人需要归属感和共同感,人必须与外在世界相才感觉安全,否则完全的孤独会使人精神崩溃。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孤独,精神孤独和物质孤独,相比而言精神孤独比物质孤独(孤立)更令人难以忍受。
通过以上分析,他指出人性中的具有一些固定不变的因素和欲求,其一是物质化的冲动必须得到满足,以确保生存。
其二是避免陷入孤立与精神孤独的境地。
正因为自由与孤独相伴而生,向往自由与畏惧孤独成为人生存之对立统一的悖论,而对人性的分析更剖析出孤独是人性中实在不可承受之痛,所以人会在抉择中因为畏惧孤独而宁可放弃自由。
二、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剖析基于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分析,弗洛姆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心理机制走向异化的过程及原因。
(一)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纠结人类的历史是自我创造的历史。
人为满足人性需要必须进行不断创造,其直接后果就是个人日益与自然界分离,挣断自然脐带(始发纽带),日益个体化。
但始发纽带给人带来安全感,一旦切断就必然带来人的孤独日益加深。
个人独自面对外界,巨大的无能为力感和焦虑感成为与人伴随的噩梦。
个体化进程是一个人日益感受到自我,又日益难以忍受孤独的过程。
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的一部分一样 , 人脱离大 自然获得独立存 可言 。随着 中世 纪后期社 会结 构的发 生
在 无 疑 是 一 个 漫 长 的 过 程 。 一 旦 人 的 独 变化 , 人 的性 格结构 也随之 被改变 着 , 并
的 漫 长 过 程
个人 ” , 再 伴随 立存 在开始 , 便 也是人 的“ 个 体化 ” 开始 , 逐渐诞 生了现代意义上的“ 其 后 的便 是文艺 复兴 和宗教改 革 。经 历 过文艺复 兴和宗教 改革 之后 , “ 个人摆 脱
有极其丰 富的价值 意义 , 实在值得反复认 这 里 的人 的存 在是从 人解脱 “ 原 始关 系” 会牢 牢禁锢着 , 使得 “ 人仍然靠“ 原始关 系 真研读。
一
开始 。但 正如婴儿 切断脐 带却仍是 母亲 ( 束缚 ) ” 与世界联系起来 ” , 因此也无孤 独
、
解 读“ 自由” : 一 个 递 进
从没有 自由到 获得 自由和从 消极 自由到积极 论述 自由
自 由 两 个 维 度 。 现 代 人 无 可避 免 地 遭 遇 着 自
绝 非 同 一 回 1 . 在 阐 明 人 性 特 点 和 结 构 的 基 础 上 洛姆 所 提 的 “自由的 发展 ” 事 。尽管 “ 自由的发展 ” 会 遭遇人 性 内部
— — 一
种全 面完整 人格 的发挥人 的创 造
人们往 往易 于采取 消极 的逃 避 自由机 制 而以 人的情感 、 欲望 、 焦虑是如何 形成 , 还要揭 性 的 自由 , 这也是 “ 自由的发展” 的最 终积
失败告终 , 真正走 出自由困境 的出路在 于用爱 示被历 史塑造 的人的能 量又如何 反过来 极指 向。 心和劳 动的 自发性活动追求积极 的 自由, 以实 作用 于历史进 程两个方 面 。据 此弗洛姆
试论弗洛姆的_逃避自由_观
使人的创造性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他认为在当时的资 本主义制度下 , 用第一种方式解除孤独是很难实现的, 这也 就使大多数人转向了第二种方式, 这也就是一种 逃避自 由 的心理机制。在此心理机制上便产生了专制人格, 受虐 狂与施虐狂是这种人格的代表。他们的不同主要在对权 威、 权力的态度上, 但他们都有 逃避自由 的心理机制。在 政治上, 他们构成了法西斯主义狂热分子的主体, 逃避自 由 就是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 然而, 现代人的困境是由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 现代人的意识也是由现代社会存在决定的。因此, 不解决 社会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都将无从解决。弗 洛姆面对的自由的消极结果无法解决的理论困境充分地说 明了这一点。弗洛姆所设想的 爱 与 工作 , 不能高居于
社会现实之上, 也不能脱身于社会现实之外, 而只能置身于 社会现实之中 , 因而资本主义的大机器必然规定 爱 与 工 作 , 而绝不可能由 爱 与 工作 规定资本主义社会, 因而 弗洛姆设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只是一种空想。 弗洛姆说: 我们深信, 一定是有一种积极自由的状态 存在 , 自由发展的过程不会构成恶性循环 , 人可以是自由而 不孤独的; 可以具有批评能力, 而不会充满怀疑; 可以独立, 而仍然是全人类的完整的一部分。获得这种自由的方法, 是自我的实现 , 是发挥自己的个性。[ 6] 弗洛姆的这些观点 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观点有很大的一致 性, 有不切实际的一面, 但也包含了许多合理的成分。 &
阳 渊 源 刘 厚 田 蒋 萍 试 论 弗 洛 姆 的 逃 避 自 由 观
二、 关于自由的双重含义
弗洛姆同西方社会的许多哲学家一样, 把自由视为人 的本质。只有具备充分自由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因 而自由对人来说, 是极其宝贵的东西。他认为对现代人而 言 , 自由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人 挣脱了中古的束缚, 走上了一个新的境界。[ 1] 弗罗 姆指出,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 人们 不仅摆脱了宗教的枷锁和自然力的束缚, 并且可以利用自 然为自己服务。在政治上, 人的自由也日益增强, 新兴的中 产阶级以平等自由为原则, 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来办事。 随着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经过中世纪再到现代资本主义社 会的发展, 人更是获得了高于其他生物的自主和自由。但 是人自从获得这种自由开始, 他就 只能用理性和良心作为 自己的唯一判断。除此之外, 没有任何支持。因此, 弗洛姆 把这种自由看作是 消极自由 ( fr eedo mfr om ) , 即 从 ∀∀ 中摆脱而获得的自由。
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
彩的描述 :个人解脱 了经济与政治关 系的束缚。 “ 由于他必须在新 的制度中 , 扮演积极和独立的角 色, 他也获得 了积极 的 自由。但是 , 同时他也脱 离了以前给 予他安 全感 及相 与感 的那 些关 系。 他遭到威力庞大的超人力量 , 资本及市场 的 威胁 。由于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潜在的竞争者 , 人 与他人 的关 系变 成 为 敌对 的和疏 远 的 ; 自由 他 了 , 这也 就 表 示 , 是 孤 独 的 、 离 的 , 到 来 但 他 隔 受 自 各方面的威胁 。……天堂永远地 失去 了, 个人 孤独 地 面 对 着 这 个 世 界— — 像 一 个 陌 生 人 投 入 个无边际而危险的世界。新的 自由带来不安 、 无权 力 、 疑 、 怀 孤独 及焦 虑 的感 觉 。…‘ ’ 以 , ” 聊 所 人们获得了 自由又选择了逃避 自由。 4“ .逃避 自由” 的实质是人还没有获得真正意 义上的 自由。马克思主义认为 , 人的 自由总是和 物质生产 、 社会进步相联 系的。“ 人们每次都不 是在 他们 关 于 人 的理 想 所规 定 和 所 容 许 的 范 畴 之内, 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 的范 围之 内 取 得 自 由 的。 b( ’ 人 类 历 史 的 发 展 ”] 从 哪 看 ,真 正 的 人 的 自 由” 人 的 “ “ 、 自由个 性 ” 的发 展 只有在共 产主义条件 下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 认为: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 同的社会生 产能力成为他们 的社会财 富这 一基础上的 自由 个性 , 经历 了资 本 主义 之前 的“ 的依 赖 关 系 ” 是 人 和资本主义的“ 物的依赖性 ” 之后 的人类社会发 展的第三个 阶段 。这就是说 , 人类 的历史 , 是一 个 不断地从 必 然 王 国向 自由王 国发 展 的历 史 , 社 会历史发展到什么程度 , 人的 自由也就达到什么 程度。企图超越现实的社会条件 去追求 当时还 无法实现 的 自由, 其结 果只能是适得其 反, 陷入 更大的不 自由。所 以说 ,逃避 自由” “ 是现代人发 展的一个必经过程 , 因为这个 自由还不是真正意 义 匕 自由。 的
论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对弗洛姆有关自由困境的阐述
本性是天 性使然 , 逃避 自由而换 来 的暂时 安逸并 不能 从根 性活 动 , 化却将 创 造性 与 自发 性 剥夺 了 , 在 同时 剥夺 异 也 本上 解决 问题 , 追求 自由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望 时时 刻刻 折磨 着人 类 , 使 人在 自由的 困境 中难 以找到方 向。
二、 自由困境 的加剧
所 以 当个体 孑然 一身 的面对 这个 充 满危 险和 陌生 的世 界
的面前显的弱小而无助 , 没有人 的未来是被 规划 好的 , 在这
种情 况下 , 现代 人 的 自由困境 凸现 出来 。其实 这时 的 自由
是虚假的 , 资本 家对 资本 的 占有使 普通 人获 得 成功 的机 大 会变得极为渺茫 , 人们 仍然被束缚 着 , 只是在这 里对 自由的 束缚往往是无形 的 , 不易为人所察 觉到 , 在这 一社会 发展 阶 段, 就不 能仅仅 靠 推 翻执掌 政 权 的 国家 机 器来 获得 解 放 。 这个时期资本 , 市场与竞争 已成 为产生不 安 , 恐惧焦虑 的主 要因素 。资本不再是服务 于人 , 成为 主宰人命 运 的主人 ; 而
何 能够 消除异化 , 让人们从 自由的困境 中摆脱 出来, 获得 真正意义上的 自由 , 谋求人 类的解放 。本 文期 望能够为现代 社会 的经济文化等现代化 建设起到借鉴 、 参考作用。
关键词 : 自由 ; 困境 ; 化 异
一
、
自 由困境 的起源
社会 责任 与位 置 , 人们 还 是有 一定 的 自由空 间 的。这种 社 会制 度产 生了对 自由的束缚 , 打破这 种束缚 的方法 , 力也 暴 是直 接而有效 的。而 进入 资本 主义 社会 , 质 生产极 大丰 物
现代人的矛盾:自由与孤独——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品读现代人的矛盾:自由与孤独——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韩珊珊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通过分析何为自由?逃避自由的根源及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最终得出结论—解决现代人矛盾:自由与孤独的办法是由消极的逃避自由走向积极的追求自由,通过生产性的爱和创造性的劳动着眼于现实世界,积极地肯定他人,保留自己的个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获得积极的自由状态,从而减轻因逃避自由造成的无能为力感,最终解决现代人的矛盾—孤独与自由。
关键词:逃避自由;追求自由;自由;孤独;爱一、何为自由?自古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自由的追求与美好向往,关于自由的经典名句,数不胜数。
鲁迅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章炳麟说:“天下无纯粹之自由,亦无纯粹之不自由。
”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些名言一直是人们信手拈来、耳熟能详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自由的概念越加让人感到模棱两可。
有人说: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还有人说:自由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又有为所不欲为的权利。
弗洛姆认为:“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而且,其含义会随人把自身作为一个独立和分离的存在物加以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换句话说:弗洛姆认为,自由具有两层含义,可以分为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
首先,积极的自由指自由的发展,是自我的一种实现,意味着充分肯定人的个性和完整性,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通过自发性的爱和创造性的劳动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感,感情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个人尊严的情况下实现自然,他人,自我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其次,消极的自由即摆脱束缚,是指解脱这一意义上的自由,是外在的表面的自由,是摆脱本能决定其行为这种状况的自由。
逃避自由读后感
逃避自由读后感《逃避自由》是法国哲学家弗洛姆的代表作之一,全书深刻地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自由与个体生活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部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它对人性、社会和政治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对自由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由的逃避和追求。
在《逃避自由》中,弗洛姆首先对自由进行了定义,他认为自由不仅仅是摆脱外部压迫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弗洛姆指出,现代社会的自由给个体带来了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因为人们需要自己承担责任和决策,而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权威和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选择逃避自由,将自己置身于各种形式的群体和权威之下,以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
弗洛姆认为,逃避自由的行为是一种精神上的投降和放弃,它剥夺了个体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逃避自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盲目地追随权威,沉溺于消费主义,或者投身于极端的政治运动。
这些行为都是个体在面对自由时产生的一种逃避和抵触,它们阻碍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弗洛姆并不是一味地批判逃避自由的行为,而是试图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原因。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自由焦虑源于个体对自己内在需求的忽视和压抑,以及社会对个体的过度规训和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逃避自由成为了一种自我保护和寻求安全感的方式,它反映了个体对自由的渴望和恐惧。
因此,弗洛姆呼吁人们要认识到逃避自由的根源,并寻找更健康的途径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进步。
在我看来,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自由的关系,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面对自由,不仅要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更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逃避自由的行为并非解决之道,它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困境和矛盾之中。
当代大学生的生存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从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说起
消极自由。“ 我这里所讲的自由, 不是在‘ 自由自 这一积极意义 在’
上的 自由, 而是在‘ 解脱’ 这一消极意义上的 自由, 也就是说 , 指的 是摆脱由本能决定其行为这种状况的自由。”】 【 l 消极自由是建立在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自我相分离的基础上的。弗洛姆提 出自由 的另一面, 积极自由”r o o 所谓“ 即“ ( ̄ mt。 f ) 积极 自由” 就是“ 自主地 去做……的自 。在这种状态下,人完全可以 由” “ 做到, 自由 既 又不 孤独,既具有批判的眼光又不怀疑一切,既独立又不与世界相脱 离。 ”人真正的自由即积极 自由应是心灵的自由, 1 能独立 、 自由、 真 实地思考,所思、所想、所感都应是真正属于本真的自我的。摆 脱了传统的统治权威的束缚只是外部的自由,内心的自由才是真
一
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困境的剖析对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也提供了一种“ 清醒剂”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经济体制的变革会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从而导
在弗洛姆看来 , 现代人的自 由实质上已 成为一个悖论。 在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基础上, 自 大 然的神秘面纱被揭除 , 同体对人的价 共 值规约失去了效力 , 人的超验性追求沦为片面的物质享受 , 他们拥
单纯意义上的逃避, 自 而是 我矛盾的反映。 之所以会产生逃避 自由的心理机制,是因为这种 自由是一种
与生命短暂性的矛盾 、 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是生存的两歧的基 本表现。 这三对矛盾相互关联, 但对人具有不同等的意义。生与死 的矛盾、人的潜能实现和生命短暂性的矛盾实际上是人生于自然 又超越 自然的表现, 是人个体化的必然结果; 体化和孤独感的矛盾 是实质性的人的存在的 矛盾, 它成为弗洛姆全部理论的基石。 “ 当人从与 自然界同一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 认识到 自己是一 个与周围的 自 然界和他人有别的整体之时,人类的社会史就开始 了。 但是,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这种认识一直是非常模糊的。 个人 仍继续与他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 有着密切的关系。 尽管他 已部分地认识到 自己是个独立的整体,但是他还是把 自己当作是 他周围世界的一部分。这一个人 日渐从其原始状态中脱颖而出的 过程。 我们可以称之为‘ 个人化’i id ao )从文艺复兴到现在 ( d iutn , nv i
陌生人——浅论弗洛姆《逃避自由》
陌生人:现代人的生存式样----读弗洛姆《逃避自由》徐姣姣学号:060501110396摘要随着个体化的日益加剧,自由产生了两方面的含义。
这种模棱两可的意义,就是现代人为何要逃避自由的原因。
弗洛姆从对自由的区分着手,以独具匠心的视角展示了现代人孤独无靠,无能为力的生存状态。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入手,探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自由,弗洛姆,陌生人德国哲学家齐美尔曾对“陌生人”有过这样的定义:“不是在此前常常接触过的意义上的外来人,既不是指今天来、明天走的流浪者,而是指今天来、明天留下来的漫游者----可以说潜在的流浪人,他虽然没有继续游移,但是没有完全克服来和去的脱离……在关系之内的距离,意味着接近的人是远方来的,但是陌生则意味着远方的人是在附近的。
”(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第341、342页)可以说,“陌生人”这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现代人漂泊无依、失去家园感的生存式样。
海德格尔曾用“被抛”来形容人的不由自主与无可选择。
弗洛姆也以同样的概念描述了人类来到世上的方式。
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全人类的降临都是不由自主的,就像被抛出的皮球来到完全陌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只有过去和死亡是确定的,而其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变化无常的。
因此,寻求安全感就成了每个人一生所有“爱恨情愁”的根源。
弗洛姆将这种“脱离”的过程称为“个体化”。
“婴儿出生后便断绝了与母亲的一体化状态,成为与之完全分离的生物实体……在个人完全切断束缚他进入外面世界的‘脐带’之前,他无自由可言;但这些纽带给了他安全,使他有归属感,他感到了生命的根。
”(《逃避自由》第16、17页)弗洛姆将这种纽带称为“始发纽带”,当个人完全与始发纽带脱离,进入个体化阶段,他就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在这个世界中扎根,用怎样的方式为自己寻找安全。
“此时自由的意义与以往不同”。
个体化过程实则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当个人脱离始发纽带之后,就必须面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问题。
[现代人,出路,困境]由弗洛姆的《逃进自由》谈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
由弗洛姆的《逃进自由》谈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逃避自由》一书的作者艾丽希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不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位理论家。
他在批判与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和马克思社会结构视角的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他的逃避自由学说,对现代人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异化作出了解释。
核心地讲,《逃避自由》一书揭示了现代人面临的自由困境在逐渐获得自由的同时又力图逃避自由,而要摆脱这种困境,真正的出路在于发挥人的创造性,走向积极的自由。
尽管本书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度,但它对于理解和认识现代人的自由之义却仍旧具有极其丰富的价值意义,实在值得反复认真研读。
一、解读自由:一个递进的漫长过程自由与孤独,可谓构成《逃避自由》一书的核心概念,亦在弗洛姆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分量。
那么究竞何为自由?当我们纵观全书,不难发现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具体的定义,而是着以很大篇幅作出论述。
而要理解弗洛姆的自由观,则必须对他论述自由的思维脉络作一理顺。
1.在阐明人性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论述自由弗洛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写作《逃避自由》一书的。
他认为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理解人的创造这一历史过程,包括不仅要表明作为社会进程结果的人的情感、欲望、焦虑是如何形成,还要揭示被历史塑造的人的能量又如何反过来作用于历史进程两个方面。
据此弗洛姆提出人性结构的概念,认为人性既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机制与规则,同时作为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而有所变化。
关于人性,弗洛姆将之分为内在的组成部分和外在的组成部分两个方面,前者指包括饥、渴、睡眠等植根于人的物质肌体中必须得到满足的自我保存的需要,后者指诸如爱、破坏欲、臣服倾向、虐待狂等再适应社会环境所形成的性格特征。
在阐明以上人性特点和结构之后,弗洛姆以此为基础对自由作出了论述。
2.从没有自由到获得自由弗洛姆认为人的自由有一个从无自由到有自由的过程。
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有感
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有感作者:陈蔚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8期[摘要]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进城”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然而作为城市外来人员,农民工显得那样的孤独和无助。
本文通过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一书,用弗洛姆的观点具体分析农民工孤独的内心形成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使得农民工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逃避自由;孤独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年)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逃避自由》出版于1941年,是弗洛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际创作的,他作为一名德国犹太人,遭受了纳粹主义的威胁,被迫逃亡美国。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弗洛姆作为一名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学者,开始研究和探讨了法西斯主义社会现象生成兴起的心理机制,并揭示了当时了人们既追求自由而又逃避自由的尴尬境界。
自由作为人类一直追求的东西,更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豪言,我们都不难体会出自由的重要性,可是有了自由,人们又为什么要逃避自由呢?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的解释,让本人颇有感受,受益匪浅。
首先弗洛姆通过胎儿到人的转变,引出了人的个体化过程,他认为:“自由是表示人类存在的一个特征,以及人类之发现其为一个独立而个别的生物的程度不一,而自由的意义则视此种发现的程度而改变。
”当人类察觉到了自己和周围事务的种种差异,渐渐有了自我意识或者逐渐达到个人化的阶段时,却又陷入了一种“日益的孤独”,产生了一种无权力和焦虑的感觉,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便不复存在。
所以这就使得人们需要去逃避自由。
弗洛姆理论中的自由有双重含义。
一方面,人在现代社会中脱离了传统的权威,在社会中的位置不再是被种种条规束缚固定的,因此获得了自由,成为独立的个人。
这就是他所说的:“个人自我得以实现,即他的智力,情感和感官方面的潜能得到发挥这一意义的积极自由。
现代人的自由困惑——弗洛姆《逃避自由》有感
作者: 伊瑞琼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50-5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自由;孤独;归属感;逃避
摘要: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现代人更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需要自由,但是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孤儿,20世纪成为了百年孤寂。
人们并没有得到自由,而是陷入到自由的悖论之中,孤独、无力、恐惧、没有安全感等纷纷袭来,是逃避自由,还是勇敢地接受?成为了现代社会众多'汉姆雷特'的问题。
弗洛姆针对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认为只有通
过'爱'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使现代人走出自由悖论。
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深层批判——弗洛姆《逃避自由》解读
作者: 王鹤岩[1];王红[1]
作者机构: [1]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探索
页码: 24-26页
主题词: 弗洛姆;生存境遇;《逃避自由》
摘要:《逃避自由》一书是弗洛姆运用精神分析学分析社会问题的杰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以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冲动”为出发点,深入剖析了社会人群关系中所形成的冲动和欲求。
但是,他超越了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
弗洛姆通过对现代西方人生存境遇的考察,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并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的精神疾病,为现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出了积极的途径和设想。
这体现了弗洛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的处境的深切关怀。
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代佳欣
【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
【年(卷),期】2014(000)016
【摘要】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揭示出人的自由是一个递进的漫长过程,
其包括从没有自由到获得自由和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两个维度。
现代人无可避免地遭遇着自由的困境:一方面现代社会使个人得以打破原有束缚而获得很大的自由,但同时这种自由也使个人尝受着精神层面的孤独与焦虑。
为此,人们往往易于采取消极的逃避自由机制而以失败告终,真正走出自由困境的出路在于用爱心和劳动的自发性活动追求积极的自由,以实现对孤独的拯救和对自由的捍卫。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代佳欣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及其解答——试论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 [J], 田新元
2.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弗洛姆《逃避自由》的解读与启示 [J], 胡碧霞
3.现代人逃避自由的新形式——从弗洛姆逃避自由的思想说起 [J], 马素梅
4.自由与孤独: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读弗洛姆《逃避自由》 [J], 张小川
5.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心理机制—读弗洛姆《逃避自由》 [J], 刘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由与孤独: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读弗洛姆《逃避自由》
自由与孤独: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读弗洛姆《逃避自
由》
张小川
【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9)009
【摘要】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真正要表迭的主题是:逃避孤独,放弃自由.他通过揭示人性的内部冲突解释了现代社会尤其是法西斯社会中所出现的社会现象的心理根源.孤独和自由是一对双生胎儿,孤独是"自由之累",逃避孤独同追求自由一样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人们启动了逃避心理机制,逃避孤独的同时也放弃了自由.但这种逃避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实践也证明这种逃避不仅是失败,更是一种灾难.对此,弗洛姆指出了正确的方向:用爱来拯救孤独,捍卫自由.
【总页数】8页(P34-41)
【作者】张小川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59
【相关文献】
1.自由与孤独:农民工生存困境的心理机制探析——从弗洛姆《逃避自由》一书说起 [J], 卞桂平
2.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弗洛姆《逃避自由》的解读与启示 [J], 胡碧霞
3.自由与孤独:当代大学生网络迷恋心理困境--由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引发的思考 [J], 陈科频
4.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J], 代佳欣
5.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心理机制—读弗洛姆《逃避自由》 [J], 刘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1期No.1,2006学 术 探 索Academic Exploration 2006年2月Feb.,2006收稿日期:2005-12-12作者简介:刘 强(1954 ),男,陕西宝鸡人,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韦娟娟(1979 ),女,陕西澄城人,长安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的 逃避自由!观刘 强,韦娟娟(长安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摘要:弗洛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逃避自由#一书在全球影响很大。
在这部著作中,他系统地论述了现代人生存困惑的机制及其原因,提出了: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个体化;个体化的过程是人的自由与孤独感并存的过程,由此形成了现代人生存的内在矛盾与冲突;现代人陷入了普遍的生存困惑中,从而选择了 逃避自由!。
关键词:弗洛姆;现代人;生存困惑;逃避自由中图分类号:B089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6)01-0008-04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很有影响的一位理论家。
他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和哲学的交汇处入手,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对于现代人的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异化作出各种解释,被人们称之为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的现代人异化的三部曲之一∀逃避自由#畅销欧美,风靡全世界。
该书对现代人异化的各种心理病态现象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入地分析,虽然它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追求自由而又逃避自由的精神困境,但对于今天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人认识自身存在的各种困惑同样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对于我们研究现代社会、现代人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现代人 逃避自由!的生成过程1 现代人与传统人。
弗洛姆认为,现代人产生于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代表了现代人的生成过程,它的特征就是以理性、个性、自由为发展内涵,它的本质即与传统人的重要区别就是人的个体化。
传统人,就是指中世纪以前人们的生存方式。
它的特征就是:在远古时期,人类与自然界处于同一状态,人完全受制于自然界,相应的人与人之间也处于 共生!状态,互相牵制,互相保护。
也就是说,在那时,人类根本就不可能论及自由,更不可能有自由的个体。
直到中世纪时,人作为真正的个体也还尚未生成,人仍然缺少个体自由,人们主要还是依靠原始的关系与自然、社会和世界联系起来。
所以说,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就是人的个体化。
2 传统人安全但不自由。
传统人虽然未形成独立的个性,从而没有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然而,他在心理感觉上却是安全的。
因为在传统社会中,人从生下来开始,便在社会中有一个明确的位置,他或是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工匠,或是作为一个武士、一个商人,他生根在一个结构固定的整体中,这一结构给他提供了自在的生活意义。
因此,人便获得了一种生存的安全感。
弗洛姆说: 社会秩序被视为如同一种自然秩序,而人成为社会秩序中的一个确定的部分,使人有安全和相属之感。
!%1&(P19)在中世纪,虽然人缺少独立和自由,但他并不感到孤独和焦虑,这是因为,传统的社会秩序、稳定的行会制度、狭小的生存环境、不变的社会地位等等,都给人以一种原始的束缚,同时也给予人们一种天然的安全感。
3 现代人自由却又孤独。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打破了中世纪的社会结构体系,人开始经历个体化的进程,个人主义的文化模式开始出现。
然而,现代人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却失去了中世纪以前传统人所固有的社会秩序和不变的经济地位,以及由此给人带来的安全感。
因此,现代人虽然获得了自由,然而却又陷入了孤独,并由此而产生了不安全感。
对此,弗洛姆作了非常精8彩的描述: 个人解脱了经济与政治关系的束缚。
由于他必须在新的制度中,扮演积极和独立的角色,他也获得了积极的自由。
但是,同时他也脱离了以前给予他安全感及相与感的那些关系。
∋∋他遭到威力庞大的超人力量,资本及市场的威胁。
由于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潜在的竞争者,人与他人的关系变成为敌对的和疏远的;他自由了,但这也就表示,他是孤独的、隔离的,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
∋∋天堂永远地失去了,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这个世界 像一个陌生人投入一个无边际而危险的世界。
新的自由带来不安、无权力、怀疑、孤独及焦虑的感觉。
!%1&(P35-36)所以,人们获得了自由又选择了逃避自由。
4 逃避自由!的实质是人还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总是和物质生产、社会进步相联系的。
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规定和所容许的范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
!%5&(P507)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看, 真正的人的自由!、人的 自由个性!的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达到。
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经历了资本主义之前的 人的依赖关系!和资本主义的 物的依赖性!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这就是说,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社会历史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自由也就达到什么程度。
企图超越现实的社会条件去追求当时还无法实现的自由,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陷入更大的不自由。
所以说, 逃避自由!是现代人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因为这个自由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二、现代人 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关于现代人 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从上图可以看出,现代人 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包含了以下基本内涵:1 人与自然的二重关系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人 逃避自由!的基础。
弗洛姆断言,人的命运 是悲剧性的: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要超越自然。
!%1&(P10)具体说来,人的最原初的世界是一个与万物无异的自然世界或动物世界,人像其他存在物一样,存在于天人合一、物我不分的自在世界。
人的先天生物结构的脆弱,使人不得不用后天的努力去弥补本能的不足,由此,人开始形成思想与文化,开始与自然相分离,开始成为与其他存在物不同的个体。
2 人类超越自然的过程本质上是人的个体化过程。
当人类从与自然界同一的状态中觉醒过来,发现他是一个与周遭大自然及人们分离的个体时,人类社会史于是开始了。
然而,在历史的漫长时间中,这种觉醒一直是隐晦不显的。
个人仍继续与大自然及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他已部分地发觉,他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但是他依然觉得,他是周遭世界的一部分。
这种个人日渐脱离原始关系的(脱颖)过程 我们可称此过程为(个人化) 在宗教改革到目前这数百年当代历史中,已达到其顶峰状态。
!%1&(P1-2)3 人的个体化过程导致了两种结果:一是人的自由增长;一是人的孤独感增强。
这两方面构成了人生存的内在冲突。
人在摆脱了原始的自然联系对自己的束缚的同时,也失去了原始关系给人带来的天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人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自由与孤独并存是个体化的不可回避的双重后果。
所以,弗洛姆断言,无论在个体的层面上,还是在群体的层面上,个体化的这双重后果都是不可逃避的。
4 个体化的双重后果使人们倾向 逃避自由!。
弗洛姆指出: 在日益个人化的过程中,每进一步,人们便遭到新的不安全的威胁。
原始的束缚一旦被割断了,便不会修复;一旦丧失了天堂,人就不能重返天堂。
!%1&(P13)与自由相伴随的孤独、焦虑、不安,以及沉重的责任,会使人产生对自由的恐惧,于是 便产生了想要放弃个人独立的冲动,想要把自己完全隐没在外界中,借以克服孤独及无权力的感觉。
!%1&(P6-7)这便是 逃避自由!。
5 逃避自由!的基本途径和必然结果。
逃避自由!的基本途径就是与某种权威或组织机构认同,即屈服于某人的权威下或与某个组织建立一定的关系,使自己解脱不安之感。
逃避自由!的实质是人的异化,它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使人们自觉地与现实认同;二是为专制机构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三、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生存困惑1 现代人的生存困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的个体化和独立性也就越来越9强,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孤独感以及焦虑和不安则不断增强,现代人陷入了普遍的生存困惑中。
概括起来,现代人的生存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存与竞争压力的困惑。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方式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竞争。
在现代经济关系中,市场经济规律是所有社会及人际关系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获得利益为出发点,相互竞争成了铁的市场准则,很显然,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漠不关心为基础。
否则,任何一个就会寸步难行,无法完成其经济任务,即相互斗争。
如果必要,在实际的经济斗争中毫不留情地摧毁对方。
!%1&(P85)因为社会的原则是获取利润和财产,交易型定向成了现代人特有的性格定向,从而形成一个人格市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放弃了从内心追求真正的自我,人体验到的自己,像是在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他的目的只不过是在市场上成功地拍卖自己,并获得好价钱。
人们热衷于追逐物质财富,迷恋于感官享受,却陷入了精神上的贫乏、混乱和困惑∋∋弗洛姆概括道:尽管拥有物质的繁荣,政治与经济的自由,可是在精神上,20世纪似乎比19世纪病得更严重。
!%2&(P91)第二,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压力。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鲜明标志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社会运行的有序性和社会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性。
而人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则显得越来越渺小,人的社会主体地位被完全颠倒了,人被物、社会和他人主宰了,一句话,人被物化了,人异化了。
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明显的标志:∗人的原子化。
一方面是指人在社会结构中被固定化,成为一个原子和机器部件;另一方面是指人与人的隔膜、疏离和冷漠,人与人之间丧失了统一性和有机的联系;+人的数字化。
就是说在日益严谨的社会结构中,每一个人被设置成为一个一个的数字或编码,被整合到社会的大机械体系中去,人变成了抽象的数字,失去了主体性和能动性; ,人的商品化。
即在社会大市场中,人也成了商品,既有价值也有价格;−主体的客体化。
即人失去了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沦为生产过程中被动的客体;.人的大众文化化。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大众文化也因此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式,人们的闲暇时间几乎全沉迷于大众文化的襁褓里。
而大众文化的商品化、虚假性以及统治性等特征,使现代人的创造性和超越维度大大消解或丧失。
从人与人的关系看,进入20世纪后,它突出的表现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现象,所谓疏离,就是一种经验方式,在这种经验方式中,他体验到自己象个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