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答案

合集下载

中特考试题答案

中特考试题答案

中特考试题1、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依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其历史性依据。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中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程中勇于探索实践的结果。

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探索富国强民道路所付出的艰苦努力终于开花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终于找到了正确方向、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其现实性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唯一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正确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三是有利于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利于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有利于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特复习考试参考答案

中特复习考试参考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特点及其影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内涵、特点及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特征的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之后,通过以和平改造、逐步过渡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性课题基本得到解决,中国从此改变了社会发展方向。

之后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第二个历史性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有明显的区别。

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它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着眼于科学发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制度设计上具有明显的特色。

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发展的根本任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的制度保障、发展的动力方面具有创新性。

它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发展目标,在发展内容上具有全面性。

它坚持和平发展,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形态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特问题答案整理

中特问题答案整理

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任务,这是推进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依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价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基本结论。

但是,在向社会大众的宣传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依靠意识形态灌输,而应该结合基本国情,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

3.中国发展经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却走得扎实、获得成功,在30多年里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因此,要用历史的眼光总结中国的发展经验,深入思考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中国模式。

这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概念,西方学者提出中国模式,主要想知道应该与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打交道。

一方面中国模式有其合理意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在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化建设等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中国模式的提法也有其局限,因为模式意味着僵化和定型,而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重大而棘手的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还未定型。

不少学者认为,要慎用中国模式,还是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宜,因为中国道路比中国模式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适应性。

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通过走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百年来的富民强国梦想,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一个实际问题。

因此,有必要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品质,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部空间,让国际社会广泛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特考试题目及答案

新中特考试题目及答案

新中特考试题目及答案科目:新中特题型:选择题1. 五万零一百五十六的36%是多少?(A)181.82(B)190.52(C)217.32(D)218.342. 以下哪个数字是标准分?(A)-3.5(B)0(C)5(D)153. 在f(x)=4x-3中,当x=2时,函数取值为(A)2(B)5(C)6(D)84. 如果f(x)=2x-5,g(x)=3x,那么f(g(x))=(A)6x-5(B)6x(C)5x-5(D)5x5. 二面角近似为:(A)40.5(B)41.5(C)42.5(D)43.5答案:1.C 2.B 3.5 4.A 5.D题型:填空题1. 一个一个式子地根据初值×3+1唯一确定了316次之后,他得到了一个循环。

这个循环的起始数是_________。

102. 已知45°≤A≤90°,sinA=2cosA,tanA= ________。

23.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²-2n。

那么当n=100时,an的值是_________。

98004. 将3√3化简得_________。

3√35. z=98-56i,则|z|是_________。

70答案:1.10 2.2 3.9800 4.3√3 5.70题型:判断题1. 数轴上有A、B、C三点,BC=1,AC∥B点取P、Q,使AP=QC,则PC=AP-AC。

(错误)2. 在抛物线y=x²-2x+3的对称轴上的点坐标与顶点坐标的平均数为(0.5, 2.25)。

(正确)3. AB、CD是由同一直线上任意两点A、B、C、D所得的线段,AB=CD,如果CB>CA,则AD>BD。

(错误)4. 女、男两班各有45名学生,其中女生人数比男生少15人,则女生人数中位数与男生人数的中位数相等。

(正确)5. 当D(5,4)在圆上时,圆的方程为x²+y²-6x-8y=c;当圆过原点时,c=44。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最终版)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最终版)

3思考题三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4思考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中特各专题答案完整版

中特各专题答案完整版

一前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产生的一些问题?(2)向什么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由投资,消费,出口拉动。

2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

3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自主创新。

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5调整分配结构。

二农村经济改革专题1如何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对发展制度的要求答:(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第一,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从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从农业与人民、国家的关系上看,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制度的要求: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四个大的方面,即土地资源置配、要素投入、人力资源实现和生产经营方式的问题。

所以(一)现代农业要求具有进一步明晰的土地产权制度;(二)现代农业要求有灵活有效的农业金融供给制度;(三)现代农业要求有多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四)现在农业要求有不断提升农业人力资本的制度。

2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何答: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高度集中统一的农业经营方式。

其特点是,实行政社合一,强调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社、生产队或生产大队是当时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

3承包的推行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答:承包的推行所经历的变迁:第一阶段,土地承包权的萌芽阶段(1979 年~ 1980 年)。

这一阶段是包产到组向包产到户初步发展阶段, 土地使用权由队集中使用变为由较小的生产小组分散使用, 但是土地产权还是统一集中在集体手中, 生产小组拥有一定的生产组织权, 因此从本质上看, 还是原体制的缩影,大锅饭仍然存在。

中特参考答案

中特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判断,并对把握机遇提出了明确要求。

深刻理解这一判断和要求,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成就和进程,清醒认识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要判断。

10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抓住并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认真应对各种挑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积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丰富的经验。

10年来的巨大成就表明,重要战略机遇期给了我们加快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朝着既定目标又迈出了坚实步伐。

正是基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分析把握,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

二、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事件,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总的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多,国际环境比以前更为严峻复杂,但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因素。

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三是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更多;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

中特考点及答案修订版

中特考点及答案修订版

第一章一、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实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标志是其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新局面。

****4、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什么?答:1、十八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3、把握这一精神实质就是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以及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4、这一精神实质贯穿贯穿科学发展观始终,且科学发展观每一内容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实质。

****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四大特色:1、实践特色: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用科学方法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2、理论特色: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3、民族特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内在的联系;4、时代特点:把握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要求与引领时代潮流。

二、论述题****1、试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和相互关系。

中特考试题及答案_0

中特考试题及答案_0

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5 个)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4、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1/ 3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社会可概括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一面旗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一条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特复习题 附答案

中特复习题 附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三位一体”三个方面把握,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P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与实践是围绕着哪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P53、中国国情可以概括为“三个没有变”,具体是指哪三个什么方面“没有变”?P20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65、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38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指什么?P427、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18、什么是政治制度?P589、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P7010、什么是丰富民主形式?什么是扩宽民主渠道?P6511、什么是文化软实力?P82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761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倡导“富强、民主……”等24个字,你能说出这24个字具体是什么吗?14、社会建设主要指什么?P9015、社会建设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里说的民生具体包括什么内容?P9516、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一些什么新特点?P9917、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传统工业文明的关系是什么?P10918、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主要问题有哪些?P1131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具体包括哪三个方面?P12120、从当代中国与世界角度看,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是什么?P138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三位一体”三个方面把握,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三位一体”指的是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的“三位一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与实践是围绕着哪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中国国情可以概括为“三个没有变”,具体是指哪三个什么方面“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奥鹏毛中特考试题及答案

奥鹏毛中特考试题及答案

奥鹏毛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统一战线答案:ABC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

A. 五位一体B. 四个全面C. 四个自信D. 两个维护答案: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人民民主专政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社会主义法治答案:C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要求是()。

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A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需要同不完善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要同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矛盾答案:B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案:D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

A.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B.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C.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8.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的大局是()。

A. 国家发展大局B. 世界和平与发展C. 人类命运共同体D. 国家主权和安全答案:A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是()。

A.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C.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D.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答案:A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人民民主专政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社会主义法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

《中特》简答答案

《中特》简答答案

《中特》简答题答案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2、试述当前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试述当前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机遇和挑战:1、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2、从挑战方面看:第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三,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第四,中国经济有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

开发人力资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这是中国经济长期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生中特参考答案完整版

研究生中特参考答案完整版

研究生中特参考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1、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指导思想。

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第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目标任务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第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第三: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第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第五: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第六:全社会创造活力显着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第七: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第八: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第九: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对于我们怎么做,这个问题就应该切合实际,并针对上面的基本原则,落实到位,到实际行动,多写点就可以了。

2、简述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基本策略。

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包括个人与个人、集体、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要确立一套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的。

中特理论__题库完整

中特理论__题库完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考测试答案中特理论形成性考核11、1992年南巡讲话直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正确答案是:“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2、“中国梦”的涵包括:()。

①国家富强②民族振兴③人民幸福④世界和平。

正确答案是:①②③3、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正确答案是:创新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①体现时代性;②忠于实践性;③ 把握规律性;④ 富于创造性正确答案是:①③④5、中共十三大的主要贡献是()①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正确答案是:①②③6、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正确答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7、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提和先导是:()正确答案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容包括( )。

①思想路线理论;②总依据理论、总任务理论、总布局理论和发展动力理论;③国家统一理论和外交战略理论;④依靠力量理论和领导核心理论。

正确答案是:①②③④9、为实现“中国梦”,勉励社会各界要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包括()。

①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廉政勤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全体官兵,要提高履行使命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③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④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正确答案是:①②③④10、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研究生中特考试答案

研究生中特考试答案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哪些优越性?我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的处理。

这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

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三权分立”这种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与个人独裁是一种进步,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精巧设计。

它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党派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资本阶级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他们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间的利益冲突。

所以“三权分立”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分权和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本统治的有力工具。

第一,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三权分立”在中国是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特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特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特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特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答案:C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A. 党的十九大B. 改革开放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束答案:A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所有选项答案:D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A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 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为主体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是: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答案:A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 教育B. 就业C. 社会保障D. 医疗卫生答案:C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 绿色发展B. 生态文明C. 美丽中国D. 可持续发展答案:C9.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是:A. 和平发展B. 互利共赢C. 人类命运共同体D. 国际关系民主化答案:C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 中国共产党领导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人民民主专政D. 法治国家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

2.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习题答案 中特复习题答案 期末复习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习题答案  中特复习题答案 期末复习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复习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道题1分,共40题,40分。


1.标准答案:A
2.标准答案:C
3.标准答案:A
4.标准答案:C
5.标准答案:B
6.标准答案:B
7.标准答案:C
8.标准答案:D
9.标准答案:A
10.标准答案:A
11.标准答案:C
12.标准答案:B
13.标准答案:B
14.标准答案:D
15.标准答案:A
16.标准答案:B
17.标准答案:B
- 1 -
18.标准答案:D
19.标准答案:C
20.标准答案:A
21.标准答案:A
22.标准答案:A
23.标准答案:C
24.标准答案:C
25.标准答案:C
26.标准答案:B
27.标准答案:D
28.标准答案:A
29.标准答案:C
30.标准答案:D
31.标准答案:C
32.标准答案:B
33.标准答案:B
34.标准答案:D
35.标准答案:D
36.标准答案:A
37.标准答案:B
38.标准答案:D
39.标准答案:A
- 2 -
40.标准答案:B
- 3 -。

中特答案

中特答案

三、简答题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

第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第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2、为什么说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答: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衰亡。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不是最终目的,必须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完全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获得检验、丰富和发展。

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方两方面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它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正确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特”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上。

“特”在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上。

“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上。

“特”在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和平发展道路上。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利于复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经济上看,国家代表人民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能够对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进行支配。

从政治制上看,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这些两方面的结合,就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集中力量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灾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把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发挥好了中央的积极性,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发挥好了地方积极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共同富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而制定的,它能顾及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民众的不同利益,能让我国每一个公民都能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使劳动成果的分配尽量做到公平合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来不断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一场既大又难的硬仗。

说其大,是其涉及面广、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

说其难,是囿于传统的利益格局、技术知识水平的层次和旧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和束缚。

要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题,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并围绕自主创新深入做好三件事:一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过程。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始终坚持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调整转型的重要支撑,把科技创新融入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过程去。

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战略和中心环节。

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要实现的目的。

就其实施过程来看,自主创新是通过改变投入要素、变革生产方式、催生新兴产业等方式,全方位作用于经济发展过程,支撑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

但其关键作用在于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和加快转型升级。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推动生产要素高级化。

二、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

三、推动经济体系知识化。

四、推动需求结构合理化。

3.指导思想多元化。

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在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都是由其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社会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指导思想或者主导意识形态提供理论指导、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撑,它必然要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思想。

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是不是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呢?毫无疑问,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利益主体的存在,肯定会出现多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但是,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并不等于指导思想就要多元化。

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大多数时候经济成分都是多样的。

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在相当长时期中有封建地主经济与它并存。

即使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同时存在小作坊、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个人土地所有者,公营性的“国有企业”,外国公司,特别是股份制的出现,使所有制形式更是复杂化多样化。

然而,尽管所有制形式多种多样,但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并没有变,始终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始终是资本主义价值观。

同样,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多样化,但并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地位,没有也不能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这就决定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是不是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呢?要看到,利益关系多样化也是很多国家、很多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比如,美国可以说是利益集团很多的国家,资产阶级、农场主阶级、工人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这些阶级又分为大、中、小不同的阶层;此外,还存在大量的诸如管理人员、教师、律师、医生等社会阶层。

不同的阶级、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

尽管利益多样,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及其内部都有激烈的斗争、冲突、较量,但占主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不会容许不符合其利益的思想占主导。

在我国,虽然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各阶层、各群体的具体利益有所不同,但无论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如何多样,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这就必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

在当代中国,只有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或主张,能够最广泛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进步,这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还有人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指导思想是不是可以搞多元化呢?首先,我们要看到,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一个是指现实社会中各种思想存在的状态,一个是指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社会思想的多样,并不等于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就要多元。

恰好相反,正是因为它占支配地位,必然要求通过一元去引领多样。

其次,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并不排斥意识形态领域的有序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多样化,是一种正常状态。

社会思想的多种多样,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激发起社会的活力,推动理论、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

但是,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必须以有序化为前提。

杂乱的、无序的多样化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

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或者这种导向很苍白乏力,社会运转就会或者陷入混乱,或者陷入停滞,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就是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

概括地说,就是多样并存、一元指导。

4.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原因不难发现,之所以频现污染事故,与企业的侥幸心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不作为、污染违法成本低有着很大干系。

而最根本的症结,恐怕还是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悖论。

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明明知晓污染的厉害,却放任那些辖内的企业污染环境而不去严格的惩治。

以下是引用腾讯新闻的评论,很有道理——“由于企业天生的逐利性,环保投入等成本是能省则省,经常存侥幸心理;而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但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也或因官员们对GDP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没能求得起码的平衡。

地方政府扶植企业、服务企业,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

如果居民的住宅楼和企业超标排放废气的烟囱比肩,村民的水源与企业超标排放废水的河道比邻,当企业一边发展壮大,一边污染河流、空气,破坏自然环境,危害民众健康,即使企业上缴利税创造了再高的GDP,又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呢?这个悖论是一个困局,走不出这个困局,密集的环境污染事故注定会持续发生下去。

”前几年国家提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就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绿色主义,虽然这条路子相当困难,但是其指向是正确的,之所以成效不大则在于社会的监管力度不足,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监管,我们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

当下的矛盾在于,先污染后治理是“防范不足”的治理,投入的成本必然过高,付出的代价必然过大。

而边治理边污染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

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事后的惩罚上,应当在污染的前阶段,预防为主。

“在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上,地方政府担着更大的责任。

‘顽症需用猛药医’,希望地方政府能重视起来,真正从动力机制上入手解决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加大对环境指标的考核,使其成为官员政绩的重要体现,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消除污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全社会范围内所有公民的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

政府是这一过程中的最有利推手,只有政府能够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力行污染治理的措施,有效顺利的保障社会范围内公众意识的唤醒,我们的美好愿望才可以实现,绿色生活才能真正的被推崇。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在经济方面的政府职能大体有三种:一是战略引导职能。

政府在经济战略指导上应抓大放小,注重宏观调控,围绕国民经济总体素质提高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制定和实施以中长期发展战略为主的指导性规划体系,规引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

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已平稳回升的关键时刻,政府应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是平衡协调职能。

政府应通过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保障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力防社会经济出现停滞和动荡。

政府应依靠合理的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防止出现贫富分化,保障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三是保护监督职能。

政府应通过规范的法制体系及政策保障,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

对那些违规乱制的市场主体,政府应给予制裁和处理。

根据政府在管理经济方面体现出的战略引导、平衡协调、保护监督三大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发挥也相应地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对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事实上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经济的管理与监督,但是这种管理不是事无巨细的大包大揽,不是介入企业或者交易的具体事务,而是重在制定方向和把握大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