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合集下载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4张PPT).ppt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热切、昂扬】我欲/乘风/归去,【轻缓、低沉】又恐/ 琼楼/玉宇,(哎……)高处/不胜/寒。【振奋、明快】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近 作
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文学
者
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豪放派,对后世影响很
大。苏门父子三词客,与苏洵
、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
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
写 作
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背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景
苏轼谪居密州,这时他的弟
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
诵
诗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词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chán
/共婵娟。
忆念一份 月韵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读 懂 词 把酒:端起酒杯。 意
不胜:经不住,承受不了。
弄:玩赏。
共:一起欣赏。
苏轼在千年前的那个中秋之夜 做了什么,你听出来读出来了吗?
欢饮大醉 把酒问天 起舞弄影 怀人无眠
吟诵一段 月语
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节奏。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朗
读
诗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水调歌头
苏轼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习
目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诗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人物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 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 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 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 人并称“三苏”。
巩固练习
• 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
魄和浪漫的情怀。 •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涛起伏,含蓄地
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而不想入睡的人。 • 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
合作探究
•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 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 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 (1)词人借与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富有哲理;(2)诗的 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 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合作探究
•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 句的认识。
•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 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本来是 自然的规律。
合作探究
•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
• 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偏向,我欲乘风归去, 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 豁达。
苏轼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习
目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诗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人物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 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 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 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 人并称“三苏”。
巩固练习
• 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
魄和浪漫的情怀。 •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涛起伏,含蓄地
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而不想入睡的人。 • 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
合作探究
•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 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 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 (1)词人借与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富有哲理;(2)诗的 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 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合作探究
•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 句的认识。
•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 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本来是 自然的规律。
合作探究
•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
• 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偏向,我欲乘风归去, 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 豁达。
《水调歌头》优秀PPT课件
沉浸其中。
CHAPTER 04
主题思想阐释
对人生哲理思考
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对比
通过描绘明月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未来美好 生活的向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揭示了人们追求理想、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对宇宙奥秘探索
艺术手法与特色探讨
浪漫主义风格体现
丰富的想象
诗人运用大胆的想象,创造出超 越现实的奇幻世界。
强烈的情感
诗人抒发对自由、爱情和美好生 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热烈。
独特的意象
诗人通过明月、美酒、天宫等意 象,构建出浪漫主义的诗境。
象征手法运用
明月象征
诗人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寄托了 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艺术特色
该词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态的细 微变化,展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名句欣赏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不畏艰 难、乐观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CHAPTER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浪漫主义诗歌 比较
中西方浪漫主义诗歌起源及特点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起源
苏轼与西方浪漫主义诗人比较
苏轼与华兹华斯的比较
两者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但苏轼的诗歌更加 豪放洒脱,而华兹华斯的诗歌则更加 细腻柔美。
苏轼与拜伦的比较
两者都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追求个 性和自由。但苏轼的诗歌更加含蓄内 敛,而拜伦的诗歌则更加奔放热烈。
不同文化背景下浪漫主义诗歌异同
全词以月为主线,通过描绘月景来表 达情感,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水调歌头》PPT课件(18页)
此事:指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们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但:只。 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品读赏析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高处不胜寒” 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
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 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品读赏析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 理解这几句?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 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 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
,
此事古难全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诗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水调歌头》一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 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 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积极、乐观、执着的心理。 D.《水调歌头》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 奋进的情绪。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寓哲理于议论之中。 全篇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作者由皎皎明月而怀念亲人,
由阴晴圆缺感悟人生并非无憾事,使全词意境优美,又富于哲思、情蕴。
想象丰富,境界旷达。 作者由举杯问月,想象天上宫阙胜景,叙述身世之感与思想矛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们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但:只。 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品读赏析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高处不胜寒” 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
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 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品读赏析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 理解这几句?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 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 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
,
此事古难全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诗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水调歌头》一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 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 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积极、乐观、执着的心理。 D.《水调歌头》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 奋进的情绪。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寓哲理于议论之中。 全篇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作者由皎皎明月而怀念亲人,
由阴晴圆缺感悟人生并非无憾事,使全词意境优美,又富于哲思、情蕴。
想象丰富,境界旷达。 作者由举杯问月,想象天上宫阙胜景,叙述身世之感与思想矛盾;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共29张PPT)
主旨归纳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心胸豁达、乐观积 极的人。在苦闷矛盾中,问天问月问人生 ,最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这是 我们应该学习的!
课后小练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下片过渡到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只能表明词人对月上仙宫的无限向 往。 C. “转朱阁,低绮户”写出月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的样 子。 D. 这首词蕴含浓厚的人生哲学意味,即儒家“无人不自得”的哲学思想。
整体感知
5.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月光移动的景 象,暗示夜已深沉,渲染了静谧的氛围,烘 托了诗人惆怅的心情。
整体感知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 月亮发问。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 表面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 不能团聚的惆怅。
整体感知
3.如何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表 现了词人孤独寂寞、自我排遣的乐观旷达以 及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整体感知
4.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加 点词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两个动词,生动形象 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 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 以入眠的情景。
炼字: “恐”担心、害怕,刻画出了词人
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表达了 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请从描写角度赏析。
描写: 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作者既向
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9张PPT)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chán)娟。
朗读课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娟。↗
助读材料
1.苏轼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自求外放, 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谪居密州, 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此时母亲已去世19年,父亲、妻子 已去世10年。
作者简介
他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的变法主张,又不 完全同意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政治措施,在新旧党 轮流执政的五朝中,他屡遭排挤,数度浮沉,道路极其 坎坷。但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还能以宽广的审美眼 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风雨一生,豁达一世
朗读指导
朗 读 应 做 到:
1.语速缓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 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拓展阅读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中被描写最多的自然物。在古代,它的别称有: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 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月亮比作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朗读课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娟。↗
助读材料
1.苏轼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自求外放, 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谪居密州, 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此时母亲已去世19年,父亲、妻子 已去世10年。
作者简介
他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的变法主张,又不 完全同意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政治措施,在新旧党 轮流执政的五朝中,他屡遭排挤,数度浮沉,道路极其 坎坷。但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还能以宽广的审美眼 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风雨一生,豁达一世
朗读指导
朗 读 应 做 到:
1.语速缓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 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拓展阅读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中被描写最多的自然物。在古代,它的别称有: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 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月亮比作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偏向∕别时 ∕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分析:转为安慰的语气,转为自我安慰。
上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 的亲人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 分析:进一步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使全诗顿时开朗,表 现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境域。(千古名句)
小结
上片: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 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下片:对月怀人,抒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
上片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译文: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常在人 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 分析:用反问的口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
上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译文:人们都会有悲伤、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 隐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美满解决。
⑦何似:哪比得上。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
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⑧不应:不该。
⑨何事:为什么。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4、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对月光的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得团聚的惆怅。
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抒写人事多变、月轮盈亏,蕴含世事没有十全十美的哲理。 情感: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化用“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表达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情感主旨
水调歌头
苏轼
浅岸
目录
CONTENTS
01 作者与作品 02 朗读与释义 03 赏句与炼字 04 情感主旨
05 写作手法 06 拓展链接 07 成效检测
作者与作品
作者与作品
1、作者是苏轼 ,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北宋 文学家, 豪放 派词人,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三苏指的是 苏轼、苏洵、苏辙。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我)欢快地饮酒一直到天亮,喝得大醉,写这篇词 (以抒怀),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丙辰属年号纪年法。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该作品是一首 词 ,“水调歌头”是 词牌名 ,涉及到了传统节日 是 中秋节 。从词中小序可以看出是为表达对苏辙的思念 之情而作。
课上小测
1.对《水调歌头》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 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 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话从人到月,从 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 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抒写人事多变、月轮盈亏,蕴含世事没有十全十美的哲理。 情感: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化用“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表达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情感主旨
水调歌头
苏轼
浅岸
目录
CONTENTS
01 作者与作品 02 朗读与释义 03 赏句与炼字 04 情感主旨
05 写作手法 06 拓展链接 07 成效检测
作者与作品
作者与作品
1、作者是苏轼 ,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北宋 文学家, 豪放 派词人,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三苏指的是 苏轼、苏洵、苏辙。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我)欢快地饮酒一直到天亮,喝得大醉,写这篇词 (以抒怀),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丙辰属年号纪年法。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该作品是一首 词 ,“水调歌头”是 词牌名 ,涉及到了传统节日 是 中秋节 。从词中小序可以看出是为表达对苏辙的思念 之情而作。
课上小测
1.对《水调歌头》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 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 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话从人到月,从 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 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幻灯片26张)
代诗歌的一种。可和乐可歌的文体。始于梁成于唐而盛于宋 因为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
词,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豪放 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山川胜迹、农 舍风光、报国壮志等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 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 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答案】 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1分)接 下来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 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1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 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1分)下阕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 月,情感幽深绵长;(1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1分)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众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1分)
找出词中蕴含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 ;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
(2)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画了月光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无眠”是泛指那些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不能 入睡的人。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这三句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抒发思念亲人,被贬 之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词,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豪放 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山川胜迹、农 舍风光、报国壮志等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 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 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答案】 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1分)接 下来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 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1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 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1分)下阕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 月,情感幽深绵长;(1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1分)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众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1分)
找出词中蕴含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 ;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
(2)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画了月光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无眠”是泛指那些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不能 入睡的人。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这三句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抒发思念亲人,被贬 之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二、明确目标 1、了解词的文体知识,积累掌握文 中的名言警句。
2、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3、联系作者心路历程体裁。
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 盛在宋代。 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 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词还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 短句等称谓。 词一般都分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 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 清影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 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 久 ,千里/共婵娟 。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
知人论世
作者写此词的时候,是为了避开汴京政治争斗 的漩涡。公元1074年作者因与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 不合,调任密州知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 处于被外放冷遇的地位。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 途险恶体验的升华和总结。“大醉”遣怀是主, “兼怀子由是辅。他官场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 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 没见面了。而他与弟弟曾有“功成身退,夜雨对床” 之约
赞皇县第三中学 尹青
一、情景导入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之一, 月亮似乎是所有迁客骚人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总 是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张九龄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