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合集下载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

它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面对面的传播,另一种是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微信是属于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它是通过手机网络平台,以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与对方进行人际交流。

传输内容的丰富性。

微信用户可以利用文字和图片及显示地理位置等方式显示当前的用户状态,同时朋友圈的用户可以以语音、视频等手段即时发表评价,满足了人们个性化表达,这也可看作是人际传播方式的一种延伸,视频语音等同于面对面传播,但同时也是属于依靠媒介的非面对面传播。

2、信息沟通的即时性。

微信能够显示用户的地理位置,可以选择性的信息沟通,同时作为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及时了解自己关注的人和事,同时它可以借用微博网站、即时聊天软件发布各种消息并对信息进行快速接收和反馈。

传播情境的明显性。

微信的传播实质上是作为一种人际沟通的方式,它会因为个人和环境因素,选择性地进行信息沟通,同时利用语音、照片、表情等隐藏或表露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利用软件功能显示地理位置,这就构成我们所说的传播意境交流内容的私密性。

微信具有密码保护功能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的个人资料、聊天内容等。

他人很难盗取相关资料。

根据人际传播的动机,可以将人际传播分为两类:一是满足性人际传播,二是手段性人际传播。

微信作为一种人际传播,同时具备有两种动机,因而也可以分成满足性人际传播和手段性人际传播。

1、微信中的满足性人际传播。

满足性人际传播的重点不在于沟通的功利性或实用性目的而在于沟通行为本身以及由这种沟通所达到的一种自我满足,是一般的社会性需要。

尤其是人际感情需要的满足功能。

微信这种感觉满足性人际传播行为主要体现在问候、情感交流、闲聊、娱乐等等方面。

2、微信中的手段性人际传播。

手段性人际交流的根本着眼点在于把交流本身视为手段和工具以寻求某种功利性的结果或目的。

它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告知性的交流,这是一种以告知为主要目的的行为,目的在于使受众接受某种信息的交流,比如班长以微信形式告知同学们考试的相关信息;二是劝服性交流,以劝服为重点的交流,其特点在于不仅传播有关信息,而且还强调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使受众在信仰、行为、思想、价值观念上都受到改变。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详细描述
一个著名的思维定势例子是“鸟类研究者的偏见”,描述了一个鸟类研究者因为长期研究鸟类而形成了对 鸟类的思维定势,导致他无法正确识别其他动物。这个例子表明,思维定势会影响个体的思考方式和判断 力,使其难以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
案例三:情绪的自我调节
总结词
情绪的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和调 节的能力。
创新研究方法,结合心理学、 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采用实验、观察、 调查等多种手段,对人内传播 与人际传播进行深入研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联系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个体内部的信息处理和心理活动过程会影响 到人际传播的效果,而人际传播也会对人内 传播产生反作用。
区别
人内传播是个体内心的心理活动过程,不涉 及其他个体,而人际传播是两个或多个个体 之间的信息交流;人内传播是非言语性的, 而人际传播是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结合;人 内传播主要是个体对自我认知和情感的处理, 而人际传播主要是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人内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基础,人际传播反过来也会 影响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都涉及到信息的编码、解码和 反馈等过程。
区别
01
02
03
04
人内传播是个人内部的自我传 播,信息在个人内部进行传递 和交流,没有涉及到其他个体 。
人内传播是个人内部的自我传 播,信息在个人内部进行传递 和交流,没有涉及到其他个体 。
详细描述
一个著名的自我暗示案例是“皮革马利翁效应”,它描述了一个名叫皮革马利翁的雕塑家,通过强烈的自我暗示, 将自己的雕塑作品赋予生命。这个效应表明,强烈的自我暗示可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朝着暗示的 方向发展。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2、人际传播的特点、类型和功能 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 人际传播的功能
第二节、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特点 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来做中介物,
可以在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
随意性大——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 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 保密性强——由于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 控制,所以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保密性;
力之际,人们会沿“核心路径”对该信息进行详尽处理。
第二节、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
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
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符号互动。
第二节、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动机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传播? 理论观点: (1)迈克尔.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第一节、人内传播
2、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动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内省理论
第一节、人内传播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I and the me) 基本假设:人都有一个自我。
第一节、人内传播
主要观点: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自我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他人对于自 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
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第一节、人内传播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 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关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猜测和想象 (感觉阶段)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猜测和想象 (解释、定义阶段) 自己对于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的感情倾向 (判断阶段)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一、名词解释
1、“镜中我”理论
2、人际传播
二、简答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镜中我”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产生的,它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2、人际传播
两者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借助简单媒介如书信、电话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处理活动。

二、简答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和意愿的“主我”,二是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期待的“客我”。

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布鲁默认为,人是具有认识自己的能力,能够与自己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动。

这种自我互动不是与他人或社会互动在人的头脑中的简单反应,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

换句话说,在自我互动中,人会考虑他人的社会期待,并判断这些期待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是,个人不会原封不动地接受这些期待,二是经过重新整合以后加以组合。

经过这个过程的他人期待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他人期待,它所形成的自我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我,而是一个新的自我。

5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5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强化原有基模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
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基模
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依据参与下一个信息的处理
(二)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 理过程模式

“详尽分析可能性”的理论
以详尽的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 以较为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信息
核心路径 边缘路径
详尽分析发生的概率与当事人的动机和能力相关将过去未来联系起
来、纵向发展创造的过程。

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会联系社会经验知识,对其意义重 新进行解释加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新的状况相适应 的新的意义和行为。由此内省式思考也是超越既有意义 行为开创新意义新行为方式、与人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的一种活动。
自我反省
脑中的反映。

不是头脑中的简单再现,具有独自的特点。即个人
会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人期待的意义 进行能动的理解、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 上予以重组。
布鲁默的 “自我互动 ”论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 人自我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从这一理论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传播不仅在个人与
“客我”是个人自己采取的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
米德的 “ 主我与客我 ” 理论

当个人作为‘宾我’时,将按他人对他的态度作出反应。他的
自我评价是他所设想的他人对他评价的结果。‘宾我’是按照 他人和整个共同体的观点来设想和认识自我,反映法律道德及 共同体的组织规范和期望。

当个人作为‘主我’时,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代表人自 发行为,是创造和不可预测的。因为有了独一无二的‘主我’, ‘宾我’才能成为一个客体。人格(自我)乃是一个‘主我’ 与‘客我’不断互动的过程,这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不断地 互动。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 播 强调姿态的传播功能
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 播 强调姿态的传播功能
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库利 1909年 《社会组织》 “镜中我”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渠道多,方法灵活;
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三、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三、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布鲁默 1969年 《象征互动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


“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 动性的内在化。
“自我互动” 有助于理解社会传播与自我 的关系:人不但与他人进行传播,而且与 自身进行传播,即自我传播。
内省式思考

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 种重要的人内传播方式。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内在 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 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第5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是在人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信 息交流活动发生在两个“我”之间。人的内在传播集传者 与受者于一身。 表现为: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自我克制、 自我剖析、自我陶醉、内心矛盾等等。 人的内在传播是外界刺激所引起的人的内部的心理调 节。目的是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瑞士心理学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皮亚杰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认知、分析和判断新信息或新 事物,是因为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被称为“认知基模” (cognitive schema)的东西在起作用。
瑞士心理学 皮亚杰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我与客我”的理论: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 人内传播 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 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 三、人内传播的社会学分析 “主我”(I),它通过个人 人内传播并不是孤立、封闭和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 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 动,而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 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 人内传播是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能动 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反映。 (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 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第一节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二、人内传播的心理学分析
人内传播伴随着积极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这是区别 于其他动物传播的根本特点。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任何一种其他类型 的传播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我与客我”的理论: 人内传播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 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 三、人内传播的社会学分析 “主我”(I),它通过个人 人内传播并不是孤立、封闭和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 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 动,而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 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 人内传播是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能动 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反映。 (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 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第一节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互动的人内 传播
人内传播产生过程中的决定环节 1. 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 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 由刺激感应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 3. 由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到能动的人 的意识的产生
要素
1、感觉-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2、 知觉-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 基础上对信息属性的综合 3、 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 息在头脑中的再现 4、 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属 性的认识。包括外延和内涵 5、 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 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在驾驭表象和概念 的基础上进行 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 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 动机制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美-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最早从 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 程进行系统研究 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 策有重要的影响 自我 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 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 的我,是自我意识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人的自我意识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 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也体现着 这种互动 .
(三)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身高、体形、脸型、 饰物、 发型、服装
(四)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自我表达不是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 是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相联系的, 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的价 值尺度。
重庆的一对新人扮僵尸逛街
新人在洋人街上牵 手漫步,惹来旁人 羡慕眼光,谁知转 过头来,两人却是 一副僵尸扮相,吓 倒一大片路人。新 娘裸露在外的皮肤 全部涂上了白粉, 惟独嘴唇却是鲜红 ,如同刚刚吸完血 ,脖子上还有勒痕 。新郎也是一身白 ,让人不寒而栗。 这对“新人”自称 展现的是行为艺术 。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什么是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答:(1)人内传播的含义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2)人内传播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①人内传播与外部过程保持衔接关系。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

②人内传播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人内传播与其他动物的体内传播就没有本质区别。

③人内传播对社会实践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这种能动性表现在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它不是对已有的知识、观念、思想进行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积极的精神劳动,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未知,创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活动。

人内传播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④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它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传播,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等,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而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结果,也必然会对其他类型的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

2.试述人内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或要素。

答: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或要素构成的:(1)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

感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教材(PPT 38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教材(PPT 38张)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
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这就是"镜 中我"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素:
① 我所想象的我在别人面前的形象; ② 我所想象的别人对我这种形象的评价; ③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如自豪、屈辱等。
"镜中我"是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的经典概念
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 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 “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 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 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 “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 越客观,越准确。

二、作为生理机制的人内传播
要素与环节:
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肌体反应
结构:
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 信息传输装置——神经系统 记忆和处理装置——大脑 输出装置——发声等表达器官和肌肉神经
三、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的环节/要素
1.感觉 2.知觉——感觉的集合; 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 脑中的再现;



面对面口传的三种形态
1) 单个的面对面交谈 2) 小团体的传播 3) 大众集会与群众集会





总之,面对面传播具有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和直接的效果。但面对面传播亦有不能复制、 保存的缺点,更有无法由自己选择的困扰。 如我们很难打断别人冗长的话。 面对面传播对购物、看电影、服饰和左邻右 舍和朋友的消息上影响力较为显著,但对于 重大的公共事务还是大众传播的影响力较大。 因此,要利用面对面传播的优点,结合大众 传播的特长,取长补短,才能最大达成传播 效果。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镜中我”概念——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 库利 “镜中我”概念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对自我的认识, 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 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个人透过这面“镜子”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 认识和把握自己。 认识和把握自己。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 )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 评价” 感。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
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二)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二 罗伯特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接触新信息, 接触新信息,激活相关基模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
强化原有基模
修改原有基模, 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基模
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依据参与下一个信息的处理 作为分析、
(二)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二 罗伯特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详尽分析可能性”的理论 详尽分析可能性” 详尽分析可能性

中传MJC考研笔记:传播学教程之人际传播

中传MJC考研笔记:传播学教程之人际传播

中传MJC考研笔记:传播学教程之人际传播编辑:凯程中传果酱老师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1、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得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库利“镜中我”概念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联系中形成的。

包括三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镜中我”也就是“社会我”。

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播大致分为两种:面对面的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人际传播的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多种渠道和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产生新的意义。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效果好。

4、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

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社会功能: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

传播学对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成果“镜中我”理论、“主我和客我”理论、“社会模仿”理论),二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成果“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创新—普及”理论)。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购买者的懊悔(buyer’s remorse)
海德的平衡理论
为保持认知协调,我们常常避免那些与我们的认知 不一致的信息,选择接触与我们原来看法一致的信 息。如果无法回避不协调,又想维持协调,就使用 各种策略恢复平衡。比如否定信息源的真实性和可 靠性,有意歪曲理解信息,寻找新的认知元素,将 不协调合理化或抵消不平衡。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并不是纯粹生理 性的活动,人内的信息处 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心理特 点和社会性。 通过自我传播,人能够在 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 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 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从 而使得自己能够更好地适 应社会的需要,处理好各 个方面的关系。
一、 人接受信息的知觉和 五大感觉器官
二、米德的“自我” 概念和库利的“镜 中我”
我不仅是“我”:主我和客我(宾我)。 自我(self-concept) :人们对自己的相对稳 定的一系列感知。 个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建立自我的概念。“自 我”(我是谁,我有什么特长等等)的认识是 由外界不断的信息输入形成的,包括:家庭、 老师、朋友、恋人、熟人和陌生人等等。 人的“自我”,是由“主我”(I,原来头脑 中已存的信息)和“客我”(Me,新进入大 脑的外来信息)互动而形成。 “主我”是有 机体对他人态度;他人的态度构成了有组织的 ‘客我’,然后有机体作为‘主我’对之的反 应。 所以,主我和客我是有分工的,一个主外,一
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
照照化妆效果,然后镜子就 被拿走了。关键的是最后一 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 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 它被不小心擦掉。
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 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 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 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 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 ——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 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 看! 可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 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他 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 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 判断。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原 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 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2、人际传播的特点、类型和功能 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 人际传播的功能
第二节、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特点 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来做中介物,
可以在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
随意性大——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 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 保密性强——由于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 控制,所以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保密性;
A 与 B 和 X 之间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角。 如果 A 与 B 和 X 之间的倾向越强,即双方都希 望能够全面了解 X,并且有关 X 的信息对于 A 和 B 都是公开的、流通的,那么 A 和 B 与 X 的关系像 AB-X 模型一样形成一个稳固的等腰三角形。
第二节、人际传播
图中 A 与 B 之间的吸引力越小,A 与 B 之间的距 离就越大,但是他们为了保证这个模型对称,必须维持 A-X 和 B-X 这两条边对等的关系,这种对等关系是建立 联系所必需的。但是如果 A 和 B 对 X 产生了不同的认 识,A 会不顾 B-X,或者 B 会不顾 A-X,那么 A-X 和 BX 之间的影响就会不同,A-B-X 模型就会失去了对称和 平衡,则 A-B 之间的失衡关系更加速了 A 和 B 关于 X 的不一致观点。
第一节、人内传播
(4)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含义:
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
内省式思考并不是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发生的, 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既有的行 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活跃起来。 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 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05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05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表象是感觉和知觉信息在人头脑中的在现。我 们见过西瓜,吃过西瓜之后,在听到西瓜或想 起西瓜的时候,我们头脑中会复现出西瓜的形 状、颜色、味道。这就是表象。
(一)人内传播的结构要素
人内传播主要要素: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练习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 维活动。它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产生的,意味着个人对思考的对象做出断 定或结论,这是人们决定态度和行为决策的基 础。
(一)人内传播的结构要素
人内传播主要要素: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信息的理解(通过语句解析 知识等来理解信息主旨)
信息主旨的创成
信息表现媒介
情境 ,空 图表的 语句的
间再认 再认
再认
物体的 图形的 单词的
再认
再认
再认
要素的 文字的 音节的
再认
再认
再认
音场的 再认
音源的 再认
因素的 再认
语言讯息 的生成
非语言讯 息的生成
单词的 生成
信息表现 单位生成
发语的 笔记,描绘 表情的 动作指令 动作 指令 动作指令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 第一节 人内传播 ?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
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 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第五讲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第五讲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自我展露
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各种方式把有关自我的 信息传递给别人,让别人了解自己。自我展 露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则,至少受四种因素的 影响:场合,自我概念,人际传播的对象, 关系状况。
人际关系发展的诸阶段
契约
亲密,一体化 合作强化
试探接触
觉察
人际关系破裂的诸阶段
变异分化 冷漠限定
停滞 回避 结束
人际传播的关系理论
人际传播是一种直接相互 依赖的传播形式,人 们在传播中相互影响, 并影响整个人际关系。 在人际传播中人们重 新定义动态的人际关 系。 米勒夫妇的研究:人际关 系三要素 控制 (control) 信任 (trust) 亲密度 (intimacy)
互动行为的话语模式
Bob:(slamming door)Honey, I’m home…… Is anybody here? Sandy: (coming through living room door) Hello, sweetheart. Yes, I’m home. Bob: Good, I was hoping to find you here. We only have a couple of minutes before we have to go! Sandy: Before we have to go where? Bob: Let’s talk while we’re getting ready. The boss has invited us out to dinner at 7:00, and it’s already 6:30. I can’t believe he expected us to go on such short notice. Sandy: That’s O.K., honey. Dinner here can wait until tomorrow. I’ll go and put it in the refrigerator before I change. ―上策讯息(one-up message)” ; 控制 “中策”讯息; 信任 “下策讯息(one-down message)” 亲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信源可信度和解释的可 靠度来寻找不吻合的原因 5 归咎于新信息:降 低信源可信度 退出,采用旧解释 6 归咎于旧解释:降低旧信 源可信度、删除旧解释 成功 11
指定:使用所选的基模 对该事例修改和延伸, 提升基模的可及性,提 升信源可信度,提升对 解释的信任度
Page 5
降低信源可信度 不加解释,退出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传播学教程
一、人内传播
(一)定义及特点
1.定义 人内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2.特点: (1)人体既有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信息传输装置(神经 系统); (2)既有记忆和处理装置(人的大脑),又有输出装置(发声等表达 器官及控制这些器官的肌肉神经); (3)人的身体既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又与自然和社会外部环境保持 着普遍联系。
(二)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三)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四)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Page 2
传播学教程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有 意 义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3.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Page 3
退出,采用新阐释
传播学教程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定义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 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二)人际传播的动机
1.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得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三)人际传播的特点 1.特点:
(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4)非制度化的传播。
Page 7
传播学教程
(五)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概论
1.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Page 4
传播学教程
2.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1 进 入 收到新讯息: 信源名称 事件梗概 事件类型 2 是否已有对该事件 的解释?

是 3 新信息是否与某些 旧描述相吻合? 4
7


以前是否有未被解 释的类似信息? 8 是 新旧信息综合 9 满足:寻找一个部分吻 合该事例的基模 10 失败 否
Page 6
传播学教程
2.功能 (1)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2)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1.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2.姿态的传播功能 3.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4.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三、作业
1.什么是人内传播?它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人际传播?它有哪些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