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背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背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当时,由于美国的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开始探索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以分散风险并寻求新的增长点。

随着跨国公司的出现和跨国并购的兴起,多元化经营成为了一种国际化战略。

在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背景也开始逐渐显现。

随着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以应对市场挑战和风险。

与此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也为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多元化经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实践。

企业纷纷尝试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实现业务的拓展和价值的增长,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字数: 228】1.2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定义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定义是指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投资或并购等方式进入其他相关或无关领域,以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决策。

多元化经营的定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上讲,企业多元化经营指企业在其主营业务领域之外开展多样化业务,涉及到不同产业或者相关产业的开发和经营活动,而狭义上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指企业在其主营业务领域之外开展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跨越产业界限,进行不相关多元化经营。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定义是企业战略发展的一种选择,旨在降低企业的风险,拓展企业的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风险的控制能力,需要企业在战略决策上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才能稳健前行。

1.3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意义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向不同行业或领域展开经营,企业可以分散风险,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从而在面临市场波动或行业变化时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

多元化经营还有助于扩大企业的业务范围,拓宽市场渠道,促进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市场份额。

目前企业经营战略基本情况、挑战和对策

目前企业经营战略基本情况、挑战和对策

目前企业经营战略基本情况、挑战和对策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往来更加深入,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各国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存,就需要找谁自己的位置,实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战略主要是指重要、全局的谋划,在当前的企业经营中,其主要描述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拟定和评价各种实现目标的方案,并最终选择可实行方案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内外环境、资源状况,总体谋划企业发展目标、手段,实现自我发展的战略决策的结果,企业的规划和基础都建立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之上。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了企业经营战略基本情况,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

1.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基本情况分析作为企业的职能战略形式,经营战略从属总体战略,应该和企业总体战略要求相一致,并对其予以支持。

然而,在某些特定时期,经营战略也具有独立性,对企业总体战略制定、实施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企业战略和经营战略是相互协调的关系,经营管理者通过对企业长期发展问题的把握、既定战略指导思想、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方面的考虑,会制定服务于长期经营全局的总体目标。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一,趋利避害,战略管理本身是为了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为此,企业需要发现自身的优势、劣势,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以寻求发展的机会。

其二,全局导向,战略管理着力于长期发展,并不是当前的得失,为此在企业发展的很长时间内,战略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其三,持续循环,战略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既定发展目标、内外部环境变化、突发状况、市场走势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此,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战略管理进行调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战略管理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且在不断深化。

其四,未来导向,现在是企业的基础,而未来是企业的希望和方向,战略管理要做的就是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导向和途径,以使企业的目标、方向更加明确。

国企运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要点和对策

国企运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要点和对策

国企运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要点和对策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同时也在不断推进改革,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企运营现存问题的现状分析针对国企运营现存问题的现状,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企面临着体制机制的挑战。

决策效率低下,运营灵活性不足,且容易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影响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反应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其次,人才问题成为国企的瓶颈。

由于薪资和福利待遇相对不足,国企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营稳定性和创新能力。

再者,腐败问题是国企的一大隐患。

权力滥用、贪污腐败等行为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削弱了国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公信力。

此外,国企在信息透明度和对称性方面存在问题。

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难以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这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最后,盈利能力受限是国企的又一难题。

由于承担社会责任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国企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制约,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

除了之前提到的体制机制、人才流失、腐败问题、信息透明度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国企运营还存在其他方面的挑战。

首先,国企在产权归属、财务管理和人事制度等方面可能存在不明确或不规范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受到限制。

其次,国企的运营成本通常较高,特别是在职工数量、薪酬福利和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较大。

同时,国企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可能受到政策限制,这也可能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此外,部分国企的管理层可能存在决策失误、权力任性等问题,这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国企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相对较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然而,国企也拥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国企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注重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和员工福利等方面。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46MASTER MANAGEMENT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王曼 江苏瀚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摘 要]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是大部分国有企业因为受到政府的扶持,严重缺乏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导致企业逐渐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做出改变,引进全面预算管理的先进理念,把握住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已构建和完善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还有少部分国有企业不够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并没有真正有效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构建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只存在于形式上,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文章着重分析了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就当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希望能够提升企业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改进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01-0046-02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优秀的私营企业脱颖而出,国有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国有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有效的预算管理工作能预防和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风险问题,科学合理地分配国有企业的资源,并严格控制企业的费用支出,从而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因此对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一)科学合理的配置国有企业的自然资源任何一个企业的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国有企业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其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层面,方便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及时了解到项目、规划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从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严格控制企业的现金流,实现精细化企业管理流程,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1]。

国投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投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投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我国最大的中央直属企业之一,国投公司在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与此同时,国投公司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运营管理、人力资源以及市场竞争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运营管理问题1. 业务过于分散导致效益下降由于历史原因和多样化发展战略,国投公司涉及的业务范围过于宽泛,导致资源无法充分集中并形成优势。

这使得许多子公司的盈利能力低下,并且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竞争力。

解决办法:首先,国投公司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聚焦主营业务领域,选择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切实增长潜力的项目进行持续投入。

其次,在运营管理中加强精细化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每个子公司都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盈利能力。

2. 信息化建设滞后限制了企业发展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高效运转和决策至关重要。

然而,国投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滞后,导致信息流转不畅、数据分析困难等问题。

解决办法:国投公司应该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并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

通过构建全面覆盖的数据平台,提升内部各级机构间的沟通协作效率,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实现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

二、人力资源问题1. 缺乏优秀人才影响企业创新与竞争力国投公司在招聘及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受限于薪酬体系不够灵活,无法与市场相匹配,并缺乏有效培训机制和晋升途径,很难吸引到更多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

解决办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国投公司需要调整薪酬政策,采取灵活的激励机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并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

此外,国投公司也应积极与高校合作,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2. 内部沟通不畅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由于组织庞大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国投公司内部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决策迟缓等问题。

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市场敏锐度。

浅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重组改革的紧迫性我们从企业的生存链条所有者一经营管理者一职工一生存市场(业务客户)一所有者1的内外围的情况来分析,现代企业的管理就是要尽力在可能的市场空间内,获得最大收益,并使链条中的四方利益实现统一和平衡,建立合理的相互依存关系。

而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缺陷,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人(国家)与经营管理者(厂长经理)缺乏有效的责任约束。

投资人(国家)对经营管理者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投资人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职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以及和企业主动融合的精神。

投资人(国家)和经营管理者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约束力去挖掘职工的潜力和创造性。

(3)未建立起以客户市场为中心的高效率的服务体系。

企业要根据客户市场的变化,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手段,要始终把改革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大多数国有企业仍处于较原始的发展阶段,是以总量扩张或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式经营,而不是以效益和质量提高为特征的集约化经营,只注重外延式规模的扩张,而忽视内涵式的发展,因而在服务效率及产品创新方面难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4)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脆弱。

国有企业在发展客户市场时,没有对产品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没有形成长期互利合作的关系。

(5)企业产权不清,边界模糊,主体虚置,导致了国有企业产权的不可交易性,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行为短期化和低效化。

(6)政资不分。

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不分,部门多头管理,人权、事权、财权三分天下,造成企业或被管死,或失去控制,导致企业效率低下,难以发展。

二、企业重组改革的措施及效果建立一个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有助于解决国企改革重组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1)可以解决国企治理机制的问题。

创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形成三个层次的经营架构,即国资委、从事资产运作、价值形态管理的公司或控股公司、实体企业。

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本文从阐述这些问题出发,找到了解决生产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并希望以此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对策一、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1.很多企业缺乏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的确定不够科学。

很多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带有明显的滞后性,企业决策者经常难以摆脱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很多前景很好的行业,你上我也上,“跟风”效应使企业都往一块儿“扎堆”,最终使行业出现过剩,过度竞争伤害的是行业内所有企业。

近期的光伏产业、风电设备行业、有色行业、钢铁行业等等无一不是产业过剩所带来的恶果。

其中虽然有政府引导不到位的责任,但企业自身经营战略的缺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2.我国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工作发展计划进行资金的筹划和安排,保证企业内所有的活动都能够得到安排。

在我国,企业主要根据上年度的决算数据编制下年度的财务预算计划,在预算之前,企业很少进行分析和论证,在预算之后,企业也很少进行反思和评价,这导致财务预算对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实现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反而容易导致企业内部费用虚增,效益低下。

3.“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仍未深入企业,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都是由财务部门单独编制的,其他部门基本不参与财务预算工作的进行,这导致了财务预算工作曲高和寡,得不到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支持,最终使得财务预算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果。

另外,很多财务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通过企业的财务会计数据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弊端和弱势,不能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4.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认为企业效益是第一位的,经营管理并不是企业中最重要的工作,这种想打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只有良好的经营管理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很多领导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脱离企业的生产和业务,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停留在表面阶段,一些潜伏在企业内的深层次经营管理问题难以发现,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的危机。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改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状况。

问题一: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主要由政府部门负责,而缺乏市场竞争的监督机制,导致资产管理效率较低。

其次,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对策: 1. 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加监督和制约力度。

2. 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问题二:缺乏有效的资产评估和监控机制国有企业在资产评估和监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科学、准确的资产评估方法,导致资产价值难以确定。

其次,缺乏有效的资产监控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变动和损失的问题。

对策: 1. 推行科学、标准化的资产评估方法,确保资产价值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建立健全的资产监控机制,加强对资产变动和损失的监测和控制。

问题三:资产流动性管理不当国有企业在资产流动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产流动性管理不够灵活,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其次,缺乏有效的资产配置和利用机制,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

对策: 1. 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建立快速调整机制,以应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变化。

2. 推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和利用机制,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问题四:资产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不匹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资产管理重点往往偏向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

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明确的资产管理战略和目标,导致资产管理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对策: 1. 制定明确的资产管理战略和目标,确保资产管理与企业发展相一致。

2. 加强长期规划与短期效益的平衡,注重资产管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结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但通过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资产评估和监控、改善资产流动性管理以及对资产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匹配,可以改善资产管理状况,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水平。

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好经营管理,企业才能有发展的后劲,才能实现制定的战略目标,并通过不断优化,实现永续经营。

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经营管理理念还没有落地生根。

由于我国是在计划经济下逐步转换为市场经济,人们对企业经营中的主要关系的认识存在差距。

过去计划经济下适用的一些经营理念、管理办法,在新形势下有些不适用了。

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市场理念、效益理念、创新理念还没有真正在企业实行,造成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严重制约了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

2.经营管理的龙头作用不突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优秀的企业会紧紧抓住经营这条主线,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会成为它每时每刻都关心并为之努力的目标,因为它知道自己生存靠什么。

但是有些企业,尤其是承担很多社会职能的国企,经营这条主线不是很清晰。

其表现就是一些部门忘掉了公司“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只斤斤计较和追逐局部利益的得失,摆不正过程和结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致使经营的龙头指导作用淡化,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优化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经营管理的手段。

开源与节流是搞好经营的两条途径,是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取得很好的经营成果,最有效的手段。

开源方面,首先要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用全新的、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的产品来提升企业实力。

其次要不断开拓新兴市场,通过前期的市场需求的调研,通过用户需求的引导,拓展企业产品的发展空间。

节流方面关键是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企业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只有不断降低成本,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2.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要加强对经营管理理念的研究和实践,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在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进。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国有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需要不断推进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稳定高效的发展。

而国有企业的运营发展,离不开资产的支持,更是需要国有企业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强化资产的管理,推进企业高效益经营,以实现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资产管理问题的关注。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体现(一)有助于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在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但仍然任重道远。

从宏观层面来看,国有企业加强资产管理,可推动企业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也可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我国实施的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的代表,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国有企业肩负经济发展和政治基础双重责任,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及有效推进党和国家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

而资产作为国有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必须要重视资产的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切实提升国有资产的价值水平,从而推动国有资产实力不断壮大,并为企业全面深入改革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微观层面来看,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在当下竞争尤其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脱颖而出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因此就必须要加强资产管理。

具有来讲,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资产潜力、管理运作潜力紧密相关。

相对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大,但却存在资产运营效益不理想的问题,表现为资产高度集中、资不抵债等。

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与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并不科学合理有关,表现为与企业管理需求及市场需求不匹配。

而国有企业要想在当下竞争尤为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优势,就必须要从“练好内功”开始,即在内部管理中,在各类资产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各类资产的优化配置,并充分挖掘资产的潜力,实现资产增值保值,进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李小萍(国网四川岷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ꎬ四川㊀成都㊀611830)摘㊀要: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ꎬ市场竞争愈发激烈ꎬ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ꎮ要稳固市场地位ꎬ筑牢经济发展的管理基础ꎬ提升核心竞争力ꎬ企业就需要不断增强价值创造力ꎬ探索和构建新的发展格局ꎬ优化经济布局ꎮ而全面预算管理在为企业提升竞争力㊁配置企业经济资源等方面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ꎬ但是许多企业还未真正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ꎬ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诸多问题ꎬ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形成障碍ꎮ文章主要从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意义出发ꎬ针对管理现状及问题成因ꎬ探讨解决方法与对策ꎬ以期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实践价值ꎮ关键词:国有企业ꎻ全面预算管理ꎻ问题ꎻ建议中图分类号:F275.3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6728(2023)17-0097-04㊀㊀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ꎬ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完成ꎬ市场竞争更加激烈ꎬ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ꎬ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降本增效㊁降低经营风险㊁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等显得甚是重要ꎮ精准的预算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㊁融资计划ꎬ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ꎮ然而在现实中ꎬ国有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时ꎬ存在着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充分ꎬ预算编制不科学ꎬ预算执行偏差大㊁控制和调整不严格以及预算结果分析不及时等情形ꎮ针对上述问题ꎬ国有企业应立足自身特性和内外部环境ꎬ深入分析成因ꎬ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ꎮ一㊁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基于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ꎬ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规划ꎬ并实施有效控制与资源调度ꎬ以及对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核的综合管理过程ꎮ(一)有利于全面统筹平衡资源生产资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ꎬ而生产资料的稀缺性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ꎬ如何将企业所拥有的有限的㊁分散的资源进行合理且高效地配置ꎬ深度挖潜资源的价值ꎬ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ꎮ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流程和环节ꎬ结合外部环境和政策ꎬ以及企业发展战略㊁发展周期ꎬ对企业资源进行综合统筹与平衡ꎬ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ꎬ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价值ꎬ更好地实现预期经营目标ꎮ(二)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企业制定经营目标时需要对整体经济环境和市场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ꎬ在既定的利润目标以及资产负债率等一系列核心的经营指标边界约束下ꎬ按照 量入为出㊁量力而行 的原则进行项目储备和投资规划ꎬ倒挤相关成本费用预算上限ꎮ这种以市场为导向和内部底线约束的双重决策机制ꎬ能在较大程度上防范风险ꎬ降低企业可控成本ꎮ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预测公司经营的整体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包括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ꎬ预先制订应对策略ꎬ以期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ꎮ(三)促进部门间的沟通与协同在当前的企业管理过程中ꎬ沟通成本是比较高的ꎬ部门间也存在一些壁垒ꎬ而全面预算的天然特性便能起到打破部门间相对独立的状态ꎬ促使部门间不得不加强沟通与协同ꎮ首先ꎬ预算编制需要有充足的数据信息支撑ꎬ所有部门必须向财务部门传递预算数据ꎻ其次ꎬ全面预算管理本身就要对企业资源在不同业务㊁不同部门间进行综合配置和平衡ꎬ改善矛盾和利益分配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是预算指标的完成需要部门间配合ꎻ二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部门预算不足或者过于充足的情况ꎬ这就需要部门间进行协调ꎮ79二㊁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对全面预算的认识不充分全面预算管理重在 全面 二字ꎬ即需要全方位覆盖㊁全过程管理㊁全员共同参与ꎮ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一是部分国有企业分子公司的管理人员还存在重经营轻预算的理念ꎬ疏于全面预算编制基础环节管理ꎬ未细致分析内外部环境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ꎬ更多侧重于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预算指标ꎬ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认识不够透彻ꎮ二是很多国有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重大的认知误区 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部门的职责ꎬ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ꎬ参与度和支持度不高ꎮ因此ꎬ即便财务部门组织编制预算时ꎬ其他部门也没有引起重视ꎬ报送的预算数据质量不佳ꎬ 拍脑袋 得来的数据也大有所在ꎮ三是存在 预算编制 执行及调整 分析考核 新一轮预算编制 未形成闭环ꎬ以及未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各个关节等情形ꎬ背离了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ꎮ(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全面预算管理是项较为复杂而庞大的工程ꎬ涵盖的范围广㊁内容多ꎮ预算编制是起点和基础ꎬ如果编制不严谨ꎬ预算数据质量不佳ꎬ不仅达不到经营预期ꎬ严重的还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ꎬ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ꎮ首先ꎬ因为国有企业层级多ꎬ分支机构多ꎬ分散㊁分权导致与企业发展需求和总体目标存在偏差ꎮ预算编制没有与企业战略目标较好地契合ꎬ让预算管理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ꎮ在现实中ꎬ对成本费用类的预算未进行成本动因分解ꎬ未充分分析企业历史数据的合理性和外部市场变化的多样性ꎬ业务部门上报预算数据信息支撑依据不足ꎬ存在较多的主观判断ꎻ编制时ꎬ盲目采用增量预算法ꎬ虽然此方法操作简单ꎬ但导致一些无效的成本费用得不到有效的控制ꎮ二是预算审核缺乏专业性ꎮ企业的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设在财务部ꎬ且预算审核工作大多由财务部门主导ꎮ财务部门作为职能部门ꎬ对公司的长期目标和公司战略缺乏全局认识ꎬ对全面预算的专业审核及重点倾斜把握不够准确ꎬ在对生产业务㊁基建㊁技改等投资项目储备和可研的审查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ꎬ影响对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把关ꎮ(三)预算执行偏差大㊁控制不严格1.执行进度与计划偏差大按照较为合理的预算ꎬ除外部市场波动较大外收入类预算通常较为稳定ꎬ成本费用类预算季度应完成年度预算的20%ꎮ在实际经营过程中ꎬ一些较为激进的部门或单位执行进度较快ꎬ考虑到预算指标早晚都得完成ꎬ还不如早早完成后高枕无忧ꎬ导致实际执行超过预算目标ꎻ相反ꎬ较为保守的认为只要年底前完成就对整体预算影响不大ꎬ导致实际执行进度远滞后于预算目标ꎮ这些都会对企业投资计划㊁融资计划㊁税费缴纳等诸多产生联动影响ꎬ进而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ꎮ2.预算调整存在随意性原则上日常项目预算和收入成本预算的调整不能影响到经营目标及单项严控的费用ꎮ由于在编制预算时部分业务部门未结合实际ꎬ存在预算数严重高于或者低于实际需求数的情况ꎬ预算多的需要调减㊁不够的又需要调增ꎮ而多数情况是生产业务部门以保障安全生产等为由ꎬ反向要求财务部门和计划发展部门以特殊手段调剂预算ꎬ轻则挤占其他部门或者其他业务预算ꎬ重则违规列支相关成本费用ꎮ3.三大预算间缺乏有效衔接业务预算和专门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基础ꎬ按照以收定支 的原则ꎬ在销售预算㊁生产预算等较为准确的前提下ꎬ才能编制更为合理的财务预算ꎻ否则ꎬ财务预算就如空中楼阁ꎬ实施起来也较为困难ꎬ资产购置㊁改扩建等投资也得不到资金支持ꎮ现实中ꎬ收入类预算缺少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生产能力进行精准预测ꎬ通常编制的销售预算较为保守ꎮ而为保障企业现金流的充裕性和预留紧急备用资金ꎬ财务预算会在正常投资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调减ꎬ进而影响投资类预算和成本类预算的上限ꎬ最终制约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规划ꎮ4.执行结果分析不及时㊁不主动预算执行偏差未及时分析ꎬ将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成因ꎬ很难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ꎬ导致执行情况偏离预算目标ꎮ现实中对全面预算实施的监督和控制主要是财务部门ꎬ其余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参与度极低或者被动参与ꎬ有很多基本没有参与ꎮ正是由于缺乏89业务部门的参与ꎬ在分析过程当中就没有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问题进行透彻地剖析ꎬ进而影响到全面预算的有效实施ꎮ三㊁考核机制未有效发挥激励作用考核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ꎬ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严格落地执行ꎬ很难发挥其激励作用ꎮ一是奖惩标准不明晰ꎬ考核的具体条目不明确ꎬ并且由于国有企业中存在许多借调人员㊁未定岗人员ꎬ导致考核结果不能直接与其实际岗位和薪酬挂钩ꎬ不但不能促进预算的执行ꎬ还会降低员工积极性ꎻ二是未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考核ꎬ最常见的莫过于部分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在面对预算执行结果时ꎬ碍于人情面子本应提出考核意见的却不提ꎬ如此一来预算执行部门便会消极怠慢ꎬ不利于建立健全考核机制ꎮ四㊁信息系统支撑力度不够就目前来看ꎬ大多数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结果统计还基于电子表格等办公软件ꎮ首先ꎬ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较为复杂ꎬ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量较大ꎬ传统的办公软件操作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ꎮ其次ꎬ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持ꎬ执行结果的反馈会相对滞后ꎬ无法及时提供预警ꎬ以及对预算分析和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ꎮ五㊁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及对策(一)认清全面预算管理本质ꎬ转变思想1.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层作为战略发展和经营目标的制定者和决策者ꎬ要清楚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模式以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ꎬ并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ꎬ转变以往重经营轻预算管理的陈旧思想ꎮ比如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和设立单独的预算管理办公室ꎬ以进行科学的㊁专业管理和决策ꎮ2.多途径增强意识培训和宣传是增强意识的强有力手段ꎬ比如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㊁预算管理办公室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年度专项培训ꎻ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㊁取得成效等进行宣传引领ꎬ逐步加强企业全体职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ꎬ并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ꎮ(二)优化预算编制流程与方式一是为尽可能保证预算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ꎬ可参照政府预算 两上两下 的编制流程ꎬ把预算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省市县各级预算主体单位ꎬ尽量细化预算明细项目ꎬ同时上级单位要把握好放权与集权的度ꎬ让预算单位有效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来ꎬ上级单位在审核预算时也要履行好责任把好关ꎬ以形成年度预算执行控制方案ꎮ各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需根据不同的预算事项ꎬ合理地选择滚动预算㊁增量预算㊁零基预算等编制方法ꎬ切勿图方便一刀切ꎮ(三)强化预算执行与控制1.强化预算控制方式针对不同性质的项目采取相应的控制方式ꎬ例如 三公经费 ㊁会议费㊁客服及商务费㊁信息系统运维费㊁团体会费等重点支出预算实施单项控制ꎻ未匹配资金预算ꎬ需要严格按要求进行累进预算控制ꎻ对应对突发事件等预算外项目必须履行相应审批程序调整预算ꎬ而对年度预算项目的其他调整ꎬ即便允许调整ꎬ也应对调整事项严格考核到预算单位ꎬ从而提高各级预算单位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ꎮ2.坚持效益导向ꎬ以收定支原则以收入和利润为基础倒推设置成本预算上限ꎮ国有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公共产品的属性ꎬ那么所产生的效果都应与相应支出负责ꎬ树立 花钱必问效㊁无效必追责 费用管控理念ꎬ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支出进行问责ꎮ特别是可控成本类ꎬ应该精准测算规模ꎬ不断优化支出结构ꎬ合理管控开支先后顺序ꎬ对投入产出质效进行精细评价ꎬ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ꎬ以实现成本可控在控ꎬ防范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ꎬ提升利润空间ꎮ3.突出重点ꎬ强化薄弱环节尽管全面预算管理需要覆盖所有业务ꎬ但同时也需要突出重要性原则ꎬ对销售预算㊁基建技改和零购预算㊁生产大修预算等重点项目及重点环节实施重点监督控制ꎬ对容易出问题的项目和流程节点ꎮ例如ꎬ实质为资本性支出的项目ꎬ业务部门试图通过各种擦边球或者不合规的操作从成本费用列支ꎬ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需加强审核与控制ꎬ避免出现资本99性预算挤占成本性预算和不合规开支的情况ꎮ再者是无效费用开支㊁超预算开支㊁无预算开支的情形ꎬ避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ꎬ投机取巧ꎬ有意规避招标ꎬ随意开支等ꎮ4.聚焦预算分析ꎬ建立反馈机制动态反馈预算执行情况ꎮ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监督管理部门ꎬ至少一个季度结束后10日内组织业务部门开展预算执行分析工作ꎬ从执行进度㊁质量㊁效果等多个方面和维度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ꎬ全面客观地分析执行的偏差及成因ꎻ并制订下一步改进计划和措施ꎬ强化预算执行跟踪监控ꎬ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ꎬ形成阶段性的总结ꎬ为优化新一轮的算管理提供参考ꎬ发挥预算决策支持作用ꎬ提高决策有用性和时效性ꎮ5.分解落实责任ꎬ加强过程控制一是根据上级单位下达的年度预算目标ꎬ分解落实到各预算主体㊁预算部门㊁甚至应详细到具体岗位ꎬ更能达到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目的ꎮ二是按照时序将年度预算分解到月度ꎬ促进年度预算有序完成ꎬ实现企业年度与月度预算的协同管理ꎮ为提高使三大预算的有效衔接ꎬ还应该建立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机制ꎬ细化分解经营收支预算安排ꎬ对生产经营和投融资活动形成的资金缺口ꎬ便于全面准确对接公司融资计划安排ꎮ三是预算执行按照预算目标开展ꎬ预算调整严格按照规定的情形和流程进行ꎮ对不同类别和性质的预算分类管控ꎬ制定统一管控原则和标准ꎬ固化流程ꎬ严格预算外项目流程管控ꎮ无论是预算执行部门和人员还是预算审核监督部门和人员ꎬ勿有项目小㊁金额小而超越规定为之的心态ꎬ否则可能导致违规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情形出现ꎮ(四)优化考核内容和机制ꎬ发挥激励 指挥棒 作用考核是否能对全面预算管理起到正向促进作用ꎬ至少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动态考核ꎬ做到奖惩分明ꎬ严格兑现ꎮ动态考核可避免因定期考核而业务部门临时突击加快执行进度ꎬ影响实施效果等情形出现ꎻ严格兑现在于如果奖励未兑现将无法激励做得更好ꎬ惩罚未兑现将使恶劣思想和行为蔓延ꎮ二是细化预算考核评价内容ꎬ建立全面预算管理考核评价内容ꎬ通过系统自动计算量化考核指标及得分ꎬ并且根据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考核指标和权重ꎬ而不是考核标准保持长期不变ꎬ才能更好发挥考核激励 指挥棒 作用ꎮ(五)加强信息技术保障ꎬ提升预算管控能力目前国有企业的预算编制㊁执行与控制主要通过SAP系统ꎬ为更加合理配置经济资源ꎬ释放更多人力资源ꎬ提升预算管控能力ꎬ适应数智化转型ꎮ国有企业应加快开发建设适用于大型集团的智慧共享财务平台ꎬ强化与业务前端㊁财务中台等方面的衔接ꎬ能很好地提高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数据传输效率ꎬ打通部门及业财壁垒ꎬ促进业财数据交互与共享ꎮ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抓取财务与业务数据ꎬ让业务部门能随时查询到预算额度㊁执行进度ꎬ让财务部门能精准掌握全面预算执行情况ꎮ强化在线监控功能ꎬ设置预警信号ꎬ对不合规ꎬ不合理的预算项目进行预警ꎬ实现预算执行可控㊁在控ꎮ六㊁结论综上所述ꎬ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ꎬ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ꎬ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还需不断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ꎬ而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才有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ꎮ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分析在编制㊁执行和控制等环节存在的问题ꎬ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ꎬ持续优化全面预算编制方式和流程㊁强化执行和监督管控力度ꎬ充分发挥考核激励作用ꎬ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准度ꎬ全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ꎬ从而保障企业稳健经营ꎬ推动高质量发展ꎮ参考文献:[1]颜芳.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A企业为例[J].企业管理与改革ꎬ2022(11):32-34.[2]刘佳齐.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ꎬ2022(11):65-67.[3]郭克文.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质量与市场ꎬ2022(2):46-48.作者简介:李小萍(1992 ㊀)ꎬ女ꎬ汉语ꎬ四川泸州人ꎮ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报表)ꎮ001。

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白维成来源:《中国经贸·下半月》2013年第07期摘要:当前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本文从阐述这些问题出发,找到了解决生产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并希望以此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对策一、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1.很多企业缺乏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的确定不够科学。

很多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带有明显的滞后性,企业决策者经常难以摆脱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很多前景很好的行业,你上我也上,“跟风”效应使企业都往一块儿“扎堆”,最终使行业出现过剩,过度竞争伤害的是行业内所有企业。

近期的光伏产业、风电设备行业、有色行业、钢铁行业等等无一不是产业过剩所带来的恶果。

其中虽然有政府引导不到位的责任,但企业自身经营战略的缺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2.我国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工作发展计划进行资金的筹划和安排,保证企业内所有的活动都能够得到安排。

在我国,企业主要根据上年度的决算数据编制下年度的财务预算计划,在预算之前,企业很少进行分析和论证,在预算之后,企业也很少进行反思和评价,这导致财务预算对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实现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反而容易导致企业内部费用虚增,效益低下。

3.“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仍未深入企业,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都是由财务部门单独编制的,其他部门基本不参与财务预算工作的进行,这导致了财务预算工作曲高和寡,得不到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支持,最终使得财务预算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果。

另外,很多财务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通过企业的财务会计数据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弊端和弱势,不能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4.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认为企业效益是第一位的,经营管理并不是企业中最重要的工作,这种想打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只有良好的经营管理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组织结
企 业 的 非 经 济 目标
团 (这 些 企 业 集 团 大 多 数 是 国 有 和 国
构 尚 待优 化
自改 革 开 放 以来



国有企业 逐 步

有 控 股 ) 的 研 发 投 入 仅 占销 售 收 入 的
0 7 8%

不 少 国 有 企 业 目前 仍 处 于 公 司 制
强 化 了 其 对 自身 经 济 利 益 的 追 求

导 致 机 关人 员 较多
5
集 团控 制


协调

科研投



产 品 研 发 能 力差


服 务职 能 不 能充分 体 现

据 统计 资料 显 示
2005



主 知识 产 权 的 产 品
2


过 于 强 调 经 济 目标


忽视 国 有
据 销 售 收入 排 序 的 前
500
家大企 业 集
企业 治理 改革不 彻 底

面装潢而 已
其 少 量 的研 究 人 员 并 没

不 符 合 现 代企 业 组 织 运

域 中 发挥 着 优 势和作 用
环境 中

有 形 成 实 质性 的 研 究 力 量
根 据 国务
2005
行 模 式 的要 求
(2 ) 国 有 企 业 的 组 织

加 强 对 国 有 企 业 发展 现 状 与

院 发展 研 究 中心 企 业 研 究所 问题 所 做 的 问卷 调 查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及防范对策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及防范对策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及防范对策一、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出资或控股的企业,其经营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国家利益。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国有企业也存在一些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企业形象和社会信任度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及防范对策。

二、道德风险问题1. 贪污腐败由于国有企业具有政治属性,在管理和决策中存在着权力集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些高管可能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者在与供应商谈判时收受回扣等。

2. 不公正竞争由于国有企业拥有垄断地位或优势资源,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存在不公正行为。

某些国有企业可能会通过政府关系获取优惠政策或扶持资金,并以此压制竞争对手。

3. 违反环保法规一些国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违反环保法规,例如排放污染物或危险废物,这些行为不仅会损害环境,还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三、防范对策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完善的审计、监督和风险管理体系。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防范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

2.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国有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

企业应该注重选拔具有高度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的人才,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道德意识和风险意识。

3. 增强信息透明度国有企业应加强信息透明度,及时公开财务报告和经营状况等信息。

这样可以增加企业对外界的信任度,减少不公正竞争行为的发生。

4. 强化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四、结论国有企业是国家财产,其经营者应该具有高度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

对于道德风险问题,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增强信息透明度,并且政府也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B118工作交流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文/倪婷婷摘 要: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将国有企业所有关键问题融入预算管理体系中,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

然而,从目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来看,部分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执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国有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其有效利用内部资源,提升企业管理效能,控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国有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当前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指引。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建议0 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进行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逐渐转向管理型会计,从半手工半系统的操作方式转为智能化方式。

从会计转型的整体角度分析,管理会计的核心在于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且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0号——预算管理》中明确指出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国有企业经济发展而言,其为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经济昌盛的重要保障,故此更需要积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让国有企业取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1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1.1 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特征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典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战略目标为导向。

国有企业固然有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如何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可实施的操作,则需要全面预算管理的辅助,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最后通过方案的逐步实施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

二是以经营活动为依据。

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并非是对经济活动的简单预测,而是采取复合性的科学预测模式,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主要依据,合理筹划和配置内部资源,最终找到最佳的预测效果。

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1
数据分析方法落后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分析仍采用传统的方法,缺乏现代化的数据
分析工具和技术的支持,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和全面。
02
数据来源不全面
财务分析需要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但一些国有企业在数据收集、整
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数据来源不全面,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03
缺乏对业务的理解
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对财务数据的解读,更需要对企业业务有深入的理解
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影响
缺乏详细和透明的业务介绍可能 掩盖企业潜在的经营问题和风险
,误导投资者和决策者。
财务业绩指标不够全面和准确
问题描述
国有企业财务分析中使用的财务业绩指标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 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具体表现
过于依赖传统的财务指标,如收入、利润等,而忽视其他重要指标 ,如现金流、资产负债率、毛利率等。
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 日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 录
• 国有企业财务概述 • 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 解决国有企业财务分析问题的对策 • 总结与建议
国有企业财务概述
01
国有企业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或政府拥有并控制的企业,其资产和运营均受到国家管理 。
特点
国有企业通常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 其经营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要兼顾社会效益。
影响
竞品分析不足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准确判断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错失市场机遇,或者盲目跟风竞争对手,缺乏差异化竞争策略。
未来展望缺乏数据支持和可行性分析
问题描述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280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吴 桐 岳春玲 沈阳工学院摘要:在我国的特殊背景下, 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 那么国有企业在我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主要依靠于国有企业资产, 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则成为了管理者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 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仍存在这一问题, 那么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资金管理。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F27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3-0280-01一、引言对国有企业而言, 市场竞争力对它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国有企业对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就会影响到它的市场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资产管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国有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就很可能被市场所淘汰。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概述对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就是指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 对各类的资产进行经营和使用。

从而达到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监控的一系列活动, 具体来说就是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使用与收益进行管理。

国有资产还存在着保值增值的概念, 那么也就是说在期末这一时点, 所有者权益大于或者等于期初的所有者权益。

这也是国有企业的目标, 这也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可以使社会稳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同时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企业的资产进行重置与更新, 并且有利于保障所有者的权益, 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 那么就必须落实企业法人的权利, 具体分为财产权以及自主经营权, 并且明确企业经营者的责任。

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全与增值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规模、生产能力以及盈利能力, 是各方面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以避免侵吞资产的产生。

三、国有企业进行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对对资产的管理要明显优于民营企业, 但是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具体分为立法和执法不完善, 国有资产缺乏法律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缺乏明确目标。

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问题及措施

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问题及措施

【摘要】“战略”可以为国有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是其发展的目标,“规划”则是确保国有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

从当前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具体实施的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笔者针对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规划管理的过程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规划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本次研究有助于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问题一、引言战略是以长远、整体的视角对组织的壮大发展做出指导的重要方针,自古以来我国对战略都十分的重视,战略涉及的学科较多,其中不单单包括管理学科,同时还包括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

国有企业若想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对战略规划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和改进战略规划管理工作。

二、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战略规划的编制流于形式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编制时存在着流于形式的情况,在经营与发展中未能够对战略规划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未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当前企业所处于的环境加以分析,致使这部分企业依然把短期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经营目标,这就很容易导致国有企业内发生风险事件,从而影响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编制意识较为薄弱,仅仅是按要求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质量均难以得到保障。

这部分企业在编制战略规划时,一旦遇到很难化解的问题,通常都会选择视而不见,并未针对问题做出深入的研析,导致编制的战略规划缺乏严谨性,很难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指导。

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在编制完战略规划,并向有关部门上报后便将其搁置一边,未将其具体的落实。

2.频繁的调整战略规划国有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国有资本的结构和布局。

近些年,混合所有制全面改革实施,僵尸企业被清理以后,国有资本正在加快竞争优势较差的企业退出行业市场的速度,以此集中发展重要领域、民生行业以及国家经济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问题及措施王艺霏作者简介:王艺霏(1990—),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贵州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级经济师,高级职员,研究方向:战略规划1413月刊 2024Shanghai Business支柱型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团公司刘波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等要求,而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清晰,是明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和制订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以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反复、停顿与夭折,都与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不清有关。

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今天,深入研究和探讨国有企业经营目标,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的不明确性国有企业是指国家股在企业中占控股地位的企业,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三种类型。

国有经济源于国家行为。

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是弥补市场缺陷和实现公共目标的一种手段,从总体上看,国有经济的分布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一定限制,其规模无法与私有经济相提并论,国有企业基本上是特殊制度下的特殊企业,具有特殊的性质与目标。

而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通过国有化或直接投资建立的国有经济实际上是战时政策的延伸和国家赶超战略的产物。

首先,它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也是我们党执政的经济基础。

其次,从事生产经营的国有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最重要的经济载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物质基础。

这就决定了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着与西方发达国有经济迥然不同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我国国有经济不但要在质上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导力量,来保证国家战略意图的顺利实现,而且还要在量上超过仅作为调节工具所要求的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重,来保证国家发展方向不偏离。

对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有多种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盈利性。

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除股东差异外,没有本质差别,都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

一般企业设立的目标就是为了盈利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国有企业理所当然也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

福利性。

企业追求盈利,最终是为了回报股东,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国有企业盈利说到底是“左口袋”和“右口袋”的问题。

国有企业主要为实现政府赋予的特殊职能和各项调控目标服务,最终目的应该为增进全民社会福利,不应该追求盈利性,更不应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盈利性优先,兼顾福利性。

国有企业除盈利性的目标外,还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不能唯利是图,在盈利的同时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员工利益。

福利性优先,兼顾盈利性。

国有企业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特征,当福利性与盈利性发生冲突时,福利性应优先于盈利性。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经营目标中始终混杂着经济、政治、社会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又很少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在优先次序上也没有保持一贯性,甚至目标本身也经常变动。

二、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不明确产生的问题(一)预算软约束的问题由于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经营目标具有多重性,导致难以对国有企业实施精准考核。

一方面企业预算编制短期化,一般以年度预算为主,且赋予企业预算编制的调整权,实际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指标相差不大,往往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脱节,企业发展缺乏硬性增长指标;另一方面,预算考核与薪酬管理未严格挂钩,难以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国有企业预算上的软约束。

(二)激励不相容的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除了利润目标,还有多重的非利润目标。

由于非利润目标与利润目标并存,使得出资人无法准确考核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因此导致了一个中庸的报酬制度。

据报道中央企业国企负责人2006年最高年薪仅118万元,与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高管的薪酬有相当大的差距。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中天然地存在激励不相容和信息的不对称的问题,市场所提供的是非充分信息,市场竞争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于各类企业的竞争条件的不同,国有企业经营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资源禀赋优势,国有企业经营成果不能完全反映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激励不足和吃大锅饭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三)经营陷入“囚徒困境”由于经营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国有企业在经营实践中陷于一种“囚徒困境”。

如果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有人就认为国有企业因为体制机制原因导致效益和效率太差,国有企业应从竞争性领域中全部退出,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也应引入竞争机制,强烈要求国有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呼吁消灭亏损企业;如果国有企业改革和经营取得成效,国有企业效益大幅上升,有人又认为国有企业依靠垄断、特殊地位获取超额利润,是以牺牲全国人民利益为代价为国有企业作了贡献,质疑国有企业的利润“来路不正”,致使国民的福利受损,认为国有企业赚的钱又太多了。

总之,国有企业亏损了,是绝对不行的,但还“情有可原”;盈利了,也是质疑不断,“全民受损”,“少数利益集团牟利了”。

实践中出现的悖论导致经营和评价国有企业进入误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经营无所适从。

三、导致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不明确的原因(一)产权安排及制度缺失致使国有企业难以单纯实现利润目标首先 从法律层面来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最大的差别是股东的差别,也就是产权制度方面的差异。

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缺乏人格化的股东,存在无自然人真正负责的情况。

国有企业属于国家所有,虽然有各级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力,但各级国资委均是政府派出机构,国有企业股东的职能由国资委的众多公务员来行使,国有企业事实上缺乏人格化的股东,国有资产的保护在体制上就存在弱势环节。

“公家的东西不心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产权制度安排不合理,企业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对应。

国资委公务人员和国企经营者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但他们不分享或较少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

国企只要不亏损,盈利多少对企业领导人的薪酬影响不是太大,导致国资委公务人员及国企负责人很多是凭良心和职业道德干事,制度上对国资委公务人员及国企领导人的激励机制显然不够。

其次 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方面难以与市场接轨,表现在:企业领导人大多由上级采取行政配置方式产生,均有任期。

他们在任时是企业的“老板”,但不是长久的“老板”,出于监督需要,往往定期或不定期就会交流,“谁也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能干多久”,国企负责人在位时普遍心态都不愿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三项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员工能进不能出,工资能高不能低,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情况仍很普遍,“砸三铁”已经喊了近20年了,“砸三铁”的权限早就赋予给企业了,事实上到现在还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基于上述体制和机制原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发挥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在国有企业中体现,国有企业无法参与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以引导市场竞争为目的的主要经营目标就难以在国有企业确立,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缺乏市场竞争性。

(二)国有资产监管复杂性导致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低由于国有资产监管的需要,审批环节多,决策程序相对复杂,甚至程序要求多过对实体要求,例如股权转让工作,国有企业要经过立项、审计评估、挂牌交易等程序,时间一般在半年以上,而非国有企业没有上述严格程序,最短仅需要几天时间就可完成。

国有资产监管过程的复杂导致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经营目标的实现出现偏离。

(三)竞争环境不公平性和竞争手段有限性制约了国有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竞争环境极不公平,国有企业往住守法经营,在市场经济不规范的情况下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国有企业经营成本相对上升。

仅就对税法和劳动法两部法律的执行情况看,国有企业执行情况较好,而非国有企业偷税漏税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较严重,对职工也比较苛刻。

对非国有企业来说,员工安置补偿不是一个问题,但对国有企业来说,员工安置补偿是一个很艰巨任务,其处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

(四)国企理论建设滞后以及传统文化制约了国企的发展目标国企理论建设严重滞后,《国有资产法》仍未出台,对国资委的职能与定位还有很大争议,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缺少强大的理论指导。

尽管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 国有企业与政府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有企业经常得到政府的“父爱”,国企领导人习惯于找政府领导解决经营难题,建立政府系统的关系网络,也习惯于得到政府领导的肯定,“找市长不找市场”,与民营企业习惯于寻找市场机会,“找市场不找市长”形成鲜明对比。

另外 国企发展缺乏良好的氛围。

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依靠内部管理和科技进步,国有企业效益和质量明显大幅提高。

即使国企经营取得很好业绩,国民也普遍不接受国企领导人拿高薪,这与中国文化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是分不开的。

四、对策及建议1、明确国有企业的定位和经营目标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和壮大国有企业,这也是我们党执政基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国有企业改革是逐步回归企业本质特征这样一个过程,如果不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无法与市场接轨,更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必须回到以盈利为目的的轨道上来。

不以盈利为目的福利性、社会性事业可以通过设立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等方式来解决。

对于国有企业为全体国民服务和国民分享国有企业经营成果的问题,可以由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来解决。

作为国有企业来说,理应按照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模范履行应尽社会责任,但不能因此将国有企业经营目标等同为福利性目标。

国有企业必须以盈利性为核心目标。

即使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领域的垄断国有企业,政府也应该采取对其政策性亏损予以弥补、限制利润率、限定产品或服务价格、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确保国有企业能有盈利。

2、推进产权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境内外上市、整体上市、股权激励等多种措施,建立规范有序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改革,把国有全资企业变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把国有企业变为真正的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焕发企业经营活力,使企业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提高决策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

3、国资委由行政机关向国有投资(集团)公司模式转变目前,各级国资委均属行政机关,从平等保护各民事主体的要求来看,行政机关不宜直接成为股东。

国资委的职能包括管理职能与股东职能,国资委只是一个国有股东,应定位于国有出资人角色,而不应赋予其他特权。

国资委按公司化来运作后,国资委公务员转换为企业工作人员身份,有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到国资委工作,有利于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

4、改革国企领导人选拔方式,通过市场选聘的方式公开选拔国企领导人员国企能否经营得好,关键在于选拔好国企领导人员。

国企领导人员选拔也要与市场接轨,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行政任命等非市场选拔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