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科技园的兴衰谈我国科技园的建设
科技园的发展历史
论新时代科技园区的作用、要素特征和新趋势从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斯坦福工业园(即后来的“硅谷”)诞生至今,科技园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近70年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园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的早期模式是依托城市并在城市郊区规模化发展,而大学、科研机构、土地环境是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条件与要素。
科技园区聚集创新主体,提供空间资源和公共服务,成为加速产业化、集聚创新人才、汇聚资本和多种创新要素以及释放创新政策的载体。
当前,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园区的内涵、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为科技园区提供了大量潜在的有效空间。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需要更准确地把握科技园区特征和新趋势,高水平打造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中关村壹号一、科技园区的起源、发展及作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半导体技术快速发展,带动了以美国硅谷和英国剑桥科学园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园开始出现。
1980—2000年,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园区在多个国家的规划建设。
科技园区一般依托大学、科研机构而生,在公路主干道沿线、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布局。
园区要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土地房屋成本优势明显,园区的水、电、气、热一应俱全,为制造业创造了发展条件。
园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孵化器、加速器、风险投资、财务与法律、知识产权等多项服务,这些专项服务对初创企业来说,就像阳光、空气、肥料,滋润着创新的种子生长。
我国的科技园区起源于上个世纪末,截至目前,我国开发建设了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为代表的178家国家高新区,既有依托于大学、科研机构发展起来的科技园区,如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也有以产业聚集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如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
科技园区已经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和高科技企业的出发地。
科技园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实现聚集发展,如硅谷的信息技术产业、波士顿的生物健康产业、中关村的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产业;促进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领军企业的产生。
211155918_全球主要国家科技园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全球主要国家科技园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文/苗婷 郑越 洪新力1 数据来源:《中关村全球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指数2020》2 数据来源:美国人口调查局0 引言科技园区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区,主要通过促进科研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为创新主体提供空间平台,以此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因目前对于科技园区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内科技园区的主要研究对象。
自1951年美国建立全球第一家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以来,全球科技园区已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均重点依托科技园区,大力发展本国高新技术产业。
截至2020年,全球科技园区入驻企业超过15万家;全球有40%独角兽企业诞生于科技园区;全球科技品牌价值100强企业一半以上来自科技园区;有35%的科技园区营业收入超过1亿美元1。
梳理总结国际发达经济体科技园区的成功发展经验,对解决当前我国科技园区发展问题非常重要。
1 国外科技园区优势发展经验借鉴1. 1 美国硅谷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以南,前身为斯坦福大学研究园。
1951年,斯坦福大学校园内划出了约250公顷的土地,用于新建现代化实验室和厂房,形成了斯坦福大学研究园的雏形。
此后,依托政府、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紧密合作的产学研运行机制以及周边数十所院校的智力资源,研究园不断外拓延伸,并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总结美国硅谷的发展,其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丰富的智力资源是创新持续产出的基础。
硅谷占地面积仅为加州的1.19%,却创造了全加州10.8%的生产总值以及9.6%的工作岗位。
硅谷的产出效益主要是智力成果商业化的体现。
而丰富的人才储备是硅谷持续发展的根本。
依托政府、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紧密合作的产学研运行机制以及周边数十所院校的智力资源,硅谷成为拥有310万人口的世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其中过半成年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出全美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2。
国内外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摘要:建立一个运作良好、不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或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2020年9月,秘书长在一次科学研讨会上发表讲话说:中国拥有大量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对研究和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准备应对一些领域的国际发展。
科技园区是创新和创业的主要战场,是企业和工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让的主要平台,在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前,有必要加快发展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满足企业创新需求,适应产业发展特点,具有园区特色,为中国实现科技自主提供有力支持关键词:科技园区;态系统建设;创新;引言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是示范区范围内创新主体之间、创新群落之间及其与内外部创新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共生、开放、复杂的系统。
它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以及制度文化、激励政策、基础设施等创新环境要素组成。
在学术界,对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主题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已涉及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运行机制、升级路径、系统评价。
这些成果对构建完善的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系作了有益的探讨,对丰富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已有研究更多的是理论上的探讨,缺乏对独个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考察分析,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1国内外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1丰富的创新创业主体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前提创新物种的多样性是创新生态系统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基础,是创新持续迸发的基本前提。
国内外高新园区都努力创造宽松、自由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各类具有不同优势和特长的企业、高校院所、归国留学人员、各类专家等主体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例如美国硅谷,堪称是一个物种丰富、体量庞大的“创新热带雨林”。
这里汇聚了大批世界知名的高科技跨国公司,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科技人才,集聚了大量全球优质创新资源。
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Ξ杨春妮(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81)摘 要:20世纪后期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高科技园区建设上的成功实例,与我国实际相联系,进行对比,试图通过对科技园区在管理模式、融资渠道,以及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索我国在高科技园区发展中的路径。
关键词:高科技园;管理模式;融资渠道;政府作用中图分类号:F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585(2001)03-0072-04Experience in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the H igh 2T ech FieldDistrict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and E nlightenment to ChinaY ANG Chun 2ni(Tianjin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Tianjin 300181,China )Abstract :T o link China ’s reality with the sucess ful exam ples in the establishments of the high 2tech field dis 2trict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England ,the United States ,Canade ,Japan ,Austrialia ,etc.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o make a com paris on s o as to probe into the best ways for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analysing its management m odels ,financing s ources and the g overnment functions on its establishment.K ey Words :High 2T ech Field ;Management M odel ;Financing S ource ;G overnment Function20世纪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也纷纷建立起来。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多个国家都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来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以培育高新技术、吸引创新人才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这些国家的经验对于我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人才为核心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
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吸引和聚集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优厚的待遇。
这不仅需要具备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作为产业基础,还需要有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服务。
美国硅谷通过大量的研究机构、高校、科技企业和创业孵化器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和创新团队。
我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应该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
政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需要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和战略,为创新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世界上许多科技创新中心都是在政府支持下崛起的,政府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的投资和研发,为创新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创新补贴等优惠政策。
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大学成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直接投资和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
我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提供支持和引导,形成政府、产学研三方合作的良好格局。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注重产学研结合。
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科研机构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企业需要加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吸收和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
德国的工业4.0战略就是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模式,通过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和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我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应该加强产学研结合,形成紧密的创新生态圈。
第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科技创新是全球性的竞争和合作,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于创新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与国际接轨,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和技术转移。
国际知名高科技园区发展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通过建设各类高科技园区来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涌现出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台湾新竹等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一、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美国硅谷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和活力的高科技园区.硅谷高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主导发展起来的,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私人企业家的风险资本投资和科技人才致富氛围对人才的吸引力等成为推动园区发展的主导因素.政府不直接介入园区的发展,其主要职责是提供自由的创新环境和健全的法律环境.一硅谷高科技园区发展概况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南郊,圣克拉拉县和圣胡安两城之间一条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狭长地带.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公司,如通用电器、柯达、旗舰、惠普、沃金斯·庄臣、IBM等入驻.硅谷高科技园区从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起步,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硅谷以发展军事技术为主.战争使得电子产品需求增加,硅谷企业直接从中受益.在1950年代,硅谷企业在国防经费的支持下建立起科技基础设施和相关的支持机构,企业争相发展科技,区域科技能力逐步提升.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半导体产业成为当时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代表性企业有Fairchild、Intel、National Semiconductor 等.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代表性产业为PC及局域网络LAN产业,代表性企业有Apple、Sun Microsystems、Silicon Graphics等.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软件技术与产品重要性日增,软件设计逐渐成为硅谷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网际网路及World Wide Web爆炸成长,代表性企业有3Com、Cisco、Netscape、Yahoo、eBay、Google 等.第六阶段:2000年至今,硅谷的代表性产业为移动通讯、生物科技Biotech与纳米科技Nanotech,代表性厂商如Salesforce、Nanostellar等.到2006年以后清洁技术Clean Tech等新兴产业也成为硅谷发展的重点.表1 硅谷发展沿革与主要产业及代表厂商资料来源:拓墣产业研究所整理,2008硅谷成为世界着名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地区,汇聚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跨国公司,集聚了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以及大量创新企业、技术和资金.2000年硅谷GDP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硅谷共获准9060项专利,占加利福尼亚州的47%,美国专利授权总数的11%.2005年,硅谷的风险投资额占美国风险投资额总量的26%.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硅谷通过吸引全球资金、技术、人才,形成了与全球经济高度互动的发展模式.二硅谷高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特点1. 高度的市场化运作与必要的政府引导支持有机结合硅谷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化的产物,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政府很少直接介入,而是通过制定各种适当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完善法律制度来推动硅谷企业的成长,包括为新成立的企业免费或只收少量租金提供临时工作场所,为企业家免费提供培训,制定法律允许大学、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和小企业拥有联邦资助发明的知识产权等.2. 大量风险资本的积极介入和良好的融资环境为硅谷高新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风险投资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美国风险投资规模最已占世界风险投资的一半以上,而硅谷地区吸引了全美约35%的风险资本,美国大约50%的风险投资基金都设在硅谷.风险投资和硅谷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风险投资对硅谷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着名的英特尔公司、罗姆公司、苹果公司等都是靠风险投资发展起来的.硅谷起步阶段主要依靠军方投资,风险投资相对薄弱.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风险投资在硅谷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据相关资料统计,1977年硅谷的风险资本投资额为亿美元,1983年就猛增到亿美元,2000年达到峰值345亿美元.之后,风险资本投资有所下降,到2004年又开始增长.2007年硅谷的风险投资额达到294美元.3. 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硅谷非常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大学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硅谷除了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着名研究型大学外,还有多所专科学校和技工学校,以及100多所私立专业学校.这些学校特别注重新理论、新结构、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而且与企业共同建立研究所,共同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彼此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它们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而且也有利于为企业培训技术和管理人才,达到双赢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人员直接投资兴办企业.据估计,硅谷之中由斯坦福的教师和学生创办的公司达1200多家,占硅谷企业的60%-70%.硅谷目前一半的销售收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衍生公司.此外,斯坦福大学还通过制定产业联盟计划,来促进研究人员、院系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大学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硅谷长期坚持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紧密联系、高度结合,是其开发高技术与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图3 斯坦福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4. 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了硅谷各种创新要素的整合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中介服务体系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一部份,而且在整合各种创新要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硅谷的中介服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机构、技术转让机构、会计、税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猎头公司以及物业管理公司、保安公司等其他服务机构.如硅谷的技术转让服务机构由大学的技术转让办公室和技术咨询、评估、交易机构组成,主要工作是将大学的研究成果转移给合适的企业,同时把社会和产业界的需求信息反馈到学校,推动学校研究与企业的合作.此外,硅谷的行业协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硅谷生产协会积极与州政府配合为地区发展解决环境、土地使用和运输问题;西部电子产品生产商协会为产业界提供管理讨论班和其它教育活动,并鼓励中小规模公司之间的合作;半导体设备和原材料协会为半导体芯片技术标准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图4 硅谷的中介组织5. 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是硅谷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硅谷是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最集中的地区.为了吸引高端人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招收留学生培养后备人才.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公布的数字,每年全世界150万留学生中有%在美国学习.2通过研究机构招聘人才.目前,美国共有720多个联邦研究开发实验室招聘或引进国外着名科学家.3企业利用平台大量引进人才.4联合攻关或企业外迁借用人才.如与日本、欧洲和俄罗斯共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5实施H-1B短期签证计划,放宽对移民的限制吸引留住人才,特别是大力放宽对高技术人才及其家属移民的限制.6为有突出贡献和成就的科技精英提供优厚的物质和生活待遇,创造良好的研究开发、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吸引大量国外优秀人才.在硅谷,众多高技术公司都采用股票期权Stock Option的形式,即员工有权在一定时期内如两年或三年内用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新股,而期末股价之高低变化所体现的员工利益及风险与员工在这段时间内的创新努力是紧密相连的,它使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究与开发人才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此外,硅谷还有技术配股、职务发明收益分享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激励机制.6. 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是硅谷创新活动的主体硅谷拥有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它们是硅谷创新活动的主体.以电子制造业为例,20世纪80年代硅谷大约有3000家电子制造公司,其中85%的公司的员工少于50名,70%的公司只有1-10名员工,员工人数超过1000名的公司只有2%.20世纪80年代以后,硅谷企业的平均员工规模也只有350人.7. 独特的硅谷文化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硅谷作为高科技产业的集聚中心,具有勇于创业、宽容失败、崇尚竞争、讲究合作、容忍跳槽、鼓励裂变spin off的独特文化.硅谷文化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特殊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并且对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产生巨大的影响.勇于创业,宽容失败激发了员工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创新热情;崇尚竞争使人们既着力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注重在竞争中向对手学习;讲究合作使硅谷形成一种拿与给的双向知识交流氛围;容忍跳槽、鼓励裂变则有益于技术扩散和培养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三政府对硅谷发展的支持1. 政府采购对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硅谷形成初期,正是由于美国国防部对尖端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才使许多年轻的高技术公司生存下来得以发展壮大.据统计,1955-1963年间,硅谷半导体产业35%-40%的营业额来自于政府采购.后来对民用市场开发成功之后,这个比例才逐渐下降.大量的国防采购,对硅谷集成电路、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晶体管为例,政府支持硅谷的公司开发新技术,并为晶体管的发展提供了市场.1952年晶体管全部军用.美国空军于1958年决定将其民兵式导弹的真空管换成晶体管,使晶体管的市场增大了一倍.在集成电路的发展中,政府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斯坦福大学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得到了来自美国国防部800万美元的资助和来自19家公司1200万美元的资助.继民兵式导弹从电子管转到晶体管之后,政府在民兵式二号导弹,阿波罗计划和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中强制采用集成电路.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还通过大量订货促进集成电路生产技术不断完善.2政府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政策促进硅谷技术发展联邦政府研发经费对硅谷的大学、实验室和私人企业的投入支持了硅谷关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硅谷地区的技术创新.例如,政府对斯坦福大学研究项目提供大量的直接赞助,2000年斯坦福大学16亿美元的年收入中有40%来源于受政府委托的研究项目.1993-2004年间,硅谷获得了136亿美元以上的联邦研发经费.其中美国国防部拨给硅谷的研发经费超过71亿美元,占50%以上;卫生部为25亿美元,占19%;美国国家航天局为18亿美元,占13%;国家科学基金会为亿美元,占6%.图5 1993-2004年联邦政府对硅谷研发投入结构图此外,联邦政府还积极支持中心企业的研发创新.例如通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案”,利用国防、卫生、能源等部门的研发基金支持中小企业相关技术创新;实行“研发抵税”的政策等.3地方政府通过担保、税收等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除了联邦政府的支持外,地方政府也通过担保贷款、采购优惠等各种政策来支持硅谷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市政府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如申请100万,从银行可贷到70万,余下30万由政府提供,年息通常不超过8%;政府采购优惠,美国政府有关法律规定,10万美元以下的政府采购合同要优先考虑中小型企业,并给予价格优惠,其中,中型企业价格优惠幅度在6%以下,小型企业的优惠幅度不超过12%,同时联邦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20%必须给小企业.此外,地方政府还对硅谷高科技公司提供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特别服务,为当地创造优质的生活环境.二、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一新竹科学工业园概况与特点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相继爆发,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巨变,工业国家出现经济停滞现象.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岛内经济发展.台湾当局选择了建立科技园区的方式来促进产业升级,开始建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筹划、早期开发与建设、快速扩张与建设三个时期.早期筹划阶段1976年-1980年底:1976年5月,台湾当局决定在新竹创立科技园区,1979年7月27日,台湾当局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并于1980年成立了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1980年12月15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正式成立.园区从建立之初就确立了“高科技化”、“学院化”、“社区化”、“国际化”的建设方针.“高科技化”即高科技产业,鼓励创建高科技企业,对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并组建高科技企业群.园区管理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取了集成电路IC、计算机及外围、通讯、光电、精密仪器、生物技术六大高科技产业,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和电脑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学院化”即以园区附近的大学和研究院所为依托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社区化”即科技园区的建设要始终体现优雅、洁净、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园区内工作生活舒适、清静、方便.“国际化”即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始终遵循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早期开发与建设阶段1981年-1990年:在此期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模仿硅谷,形成了园区建设的主体框架.一方面,在园区的主体构架的设计和建设上,新竹园区不仅重视生产空间“量”的扩张,还重视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致力于花园式的研发、生产与生活空间的塑造.另一方面,在园区研发能力建设上,园区与美国硅谷建立了多元互动关系,从美国大量地引进人才、技术、项目,促进园区“质”的提升,还通过发展OEM与硅谷实现互动发展.台湾IC产业的发展,不是从上游做起,而是依靠OEM建立了与美国IC产业的跟进机制.OEM模式密切了新竹与硅谷的联系,园区也依靠OEM的规模优势,成为美国IC产业的支援和加工体系.园区的联电、台积电等台湾一流IC厂家都是依赖于美国的英特尔、AMD等公司的OEM订单而成长起来的.快速扩张与建设阶段1991年至今:园区开始进入以扩张求调整、以调整求升级、以升级求发展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日趋成熟,从早期的封装、制造起家,直至台积电公司首创全球专业晶圆代工模式后,带动了集成电路产业上、中、下游和外围支持产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产业由早期纯粹的OEM代工角色,迈入了具备技术开发能力以及自有品牌的新纪元;光电产业如液晶显示器行业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和人才投入,众多企业采取了与国外大厂之间进行技术移转以及建立策略联盟的发展模式,已能与日、韩企业竞逐市场;精密仪器产业由无到有,初具规模.此外,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也在不断成长.经过近30年的建设,新竹科学工业园逐步走向成熟,园区GDP约占台湾地区的10%左右,网络卡、影像扫描器、终端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产值均占全岛50%以上,IC产业在台湾地区处于垄断地位.高速发展的新竹带动了台湾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成为台湾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促使台湾从低成本的制造中心成功转变为全球创新经济的高附加值制造中心.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新竹不仅有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新竹师范学院等众多知名高校,还有工业技术研究院、精密仪器发展中心等着名学术研究机构,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第二,形成六大优势产业.新竹园区形成了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围、通信、光电、精密仪器、生物技术等六大支柱产业,其中集成电路是园区第一大产业,占园区总产值的40%以上.园区产品销售收入总量2004年突破1万亿新台币,2008年达到万亿元新台币.第三,聚集了大量海外人才.截至2007年10月底止,新竹园区从业人员共有123558人,其中从事研发及创新人力约占14%,技术制造人力约占47%.海外人才归台创业是新竹人才的重要来源.新竹园区的企业有不少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创办的.第四,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园区内分为工业区、住宅区、休闲区,建有国际水平的标准厂房、高级公寓、娱乐中心、实验学校等设施,此外,还有诊所、邮局、海关、银行和车站,各种配套设施比较完善.二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经验1.科学规划保障了园区建设有序进行从建园之初,台湾地区政府就对园区进行了科学规划,确定了科学化、学院化、国际化的建区方针,为园区选择了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精密仪器机械、生物工程、集成电路、通讯、光电等具有广阔前景的六大高科技领域.1994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制定了科学园区未来十年发展远景规划方案,计划用10年时间,将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亚太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制造中心.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园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良好的管理体制为园区发展提供了保障新竹园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使园区管理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如1979年颁布实施的科学工业园区设置条例,对投资商的权利义务、园区的优惠政策、行政管理内容等都做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随着园区的建设发展,这一条例经过了多次修订,现行条文为2004年修订本.园区还先后制定和修订了科学工业园区外汇管理办法、科学工业园区贸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规章条例,使园区管理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3.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新竹园区管理部门很重视为园区营造良好的服务支撑环境.一是建立了集中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新竹园区的工作由园区指导委员会和园区管理局共同筹划.指导委员会为综合性的、跨部门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有关园区宏观重大问题的决策,并对园区建设和运行事宜进行沟通和处理.管理局负责具体规划和日常业务管理.目前,新竹行政管理已形成三大特色:一切行政管理都以为厂商提供高速服务为前提;一切变革都以为投资者提供合理便利为依据;一切管理规章都为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区的发展而制定.二是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新竹园区按照“厂商服务,区内完成”的原则,在园区内设有整套服务机构,厂商所需办理的手续都可在园区内完成.园区这种简单、高效的管理方式以及完善的支撑配套服务体系,为投资者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发展氛围.4.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园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园区企业在研发经费方面的大量投入形成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地位.2003年,新竹园区厂商投入589亿新台币约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在园区技术创新过程中,台湾清华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园区厂商提供了必要的高科技人才及培训,同时还参与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台湾当局也设置了大量的科技奖项和科技基金激励园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为了鼓励园区厂商进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园区管理局每年评选创新产品奖、研发成效奖,并提供“科技园区创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奖”和“研究开发关键零组件及产品计划奖”.台湾当局每年对创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资助占到计划总额的20%以上,2004年园区管理局资助园区36家企业的39个项目,资助总额达亿新台币.为了避免全球金融危机造成高科技厂商因为节约成本而缩减研发经费的投入,台湾当局计划自2010年起,推动科学工业园区固本精进计划,预计每年投入两亿元新台币,通过产学合作进行前瞻性创新研发.5.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如允许科技人员用其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二是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新竹园区规定,企业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数必须占科技人员总数的50%以上,以保证把更多的台湾科技人员培养成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三是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为了开发科技人力资源,新竹先后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科学管理学会等团体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整合,最大程度满足科技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除此之外,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还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如:园区内许多企业都留有15%-20%的股份,用于分配给员工.6.风险投资促进了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台湾创业投资始于1982年,目前台湾地区共有200多家民间风险投资公司,每家平均持有1600万美元的资金.风险投资对于台湾高技术产业发展起着积极影响,高技术产业是台湾风险投资的重点领域,风险投资投向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数占到总投资企业数的87%左右,占总投资资金的88%.创业投资公司培养了一大批着名企业,如半导体产业就有联华、台积电、华邦、旺宏、华茂等.台湾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积极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1983年,台湾颁布了创业投资事业管理规划,次年宏大风险基金的设立创建了台湾最早的创业投资公司.为鼓励民间风险资本发展,台湾“行政院”于1985年和1990年先后从“开发基金”中划拨8亿元新台币和16亿元新台币设立种子基金,通过台湾交通银行参与创业投资活动.台湾还积极吸引国际风险投资,岛内国际创业投资资金主要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地.为进一步扩大风险资金来源,台湾当局于1994年开放了保险公司和民间银行的资金来开办创业投资公司,从而使风险资金来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台湾对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实行税收优惠.1983年政府颁布了风险资本条例,风险投资机构营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为20%,并退税20%;投资岛外并引进技术的风险投资公司,可享有1-4年的免税奖励.7.政府政策支持在园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税费政策.园区规定:技术产品销售连续五年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企业增资扩展的设备,按新增设备成本的15%抵减增资年度的营业营利所得税;营业事业所得税和附加捐总额不超过全年课税所得额的22%;园区内企业进口设备、原材料、物料、燃料和半成品免征进口税捐和货物税,外销产品免征货物税和营业税;其它有关优惠规定均与加工出口区相同.人才政策.新竹园区允许科技人员以高于一般比例的专利权或专利技术作为股份投资,其作价最高达总投资额的25%.同时,新竹园区也十分注重对本地科技人员的培养,规定入区企业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的总数必须占科技人员的50%以上,否则撤销当年免征营利事业税的奖励;台湾当局出资在园区办理企业员工培训并邀请专家定期讲座;推动园区厂商与当地学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联系,奖励在园区的科技人员在职进修.8.大量的中介机构促进了园区企业及机构间的协同发展新竹工业园内有大量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同业公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顾问公司、银行金融机构等,不仅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支持,还在企业之间或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方面以及企业员工的公共福利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如台湾电力电子制造商协会为园区的IC和半导体产业提供专业性服务,在加速企业学习和技术升级上发挥了核心作用;贸易协会和产品发展协会在开拓岛内外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际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协会台湾地区办事处,在为企业扩大市场范围、提供商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三、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20世纪80年代,西方公司纷纷进入印度,利用印度庞大而廉价的人力资源开发应用软件,美国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于1984年率先在印度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设立软件开发公司,开展离岸开发业务.1992年,印度政府在班加罗尔正式设立国家级软件技术园区.同年,政府在班加罗尔和美国之间架设印度第一座卫星通讯。
浅谈外国大学科技园对我国高校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启示
5 、官 、 、 合 办 的 : 日本 产 学 如
重 新 给 自己定 位 ,充 分 利 用 自身
的 智 力 资 源 与 企 业 合 作 开辟 出一 条 多 渠 道 的 创 收 之 路 ,从 而 加 强
关 西科学城等 。
从 国 际 上来 看 ,科 学 园 区 一 般 由 国家 、 方 、 家 与 地 方 联 合 地 国 或 有 条 件 的 大 学 承担 。首 先 要 有 极 强 的 理 工 科 技 力量 ,其 次 要 有
2 、国家 主 办 的 大 学 科 技 园 : 如 日本 筑 波 科 学 城 、韩 国 大 德 研
究 团地 ;
3 、企 业 与 金 融 机 构 主 办 的 :
大 学 科 技 园 目前 没 有 一 个 明
确 的定 义 ,1 8 9 6年在 美 国 召 开 的 首 届 国 际科 学 公 园学 术 讨 论会
一
归 纳起 来 外 国 大 学科 技 园 的 主 办 模 式 主 要 有 5种 : 1 、一 校 一 园 式 :即单 所 大 学 为 主 举 办 和 经 营 ,如 斯 坦 福 研 究 园 、 吉 尼亚大学科技 园 、 桥科 弗 剑
学 园等 ;
、
外 国大 学 科 技 园 的 基 本
社 会 网 络 ; 、 险 投 资 公 司 的 发 3 风 展 和 支 持 ;4有 着 良好 的 创 薪 环 境 ; 经 营 管 理 组 织 的 高 度分 散 5、
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的经验
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的经验科技园区是指选择一定的区域在科学、技术、人力、物力、财力上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开发高新技术,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聚集,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区域。
它是科学园、研究园、技术园、科技广尝创业中心、技术工厂、科学城、技术城的统称。
科技园区可把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综合集成,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迅速实现产业化的局部环境。
自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了斯坦福研究园进而迅速发展成闻名于世的“硅谷”之后,建设高新科技园区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的普遍做法。
美国除了“硅谷”之外,还有著名的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地带、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等。
英国有剑桥科学园、苏格兰硅谷等。
日本有筑波科学城、九州硅岛。
法国、德国等也都建有多个著名的高新科技园区。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也纷纷创建了一批科技园区,如印度、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
进入80年代,伴随着世界性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全球兴起一股建设科技园区的热潮。
现在全世界有1000多个科技园区。
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发展有以下8条经验值得我们注意:1、先进的技术源头综观国外科技园区,几乎无一例外地与大学和科研院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甚至就产生于大学和科研院所。
大学和科研院所丰富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推动了技术的传播、高科技企业的创建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并在研究开发、咨询服务、信息交流、体制创新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技术源头。
2、健全的转化机制国外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基本都具备了健全的转化机制,使科技成果得到迅速有效的转化。
转化机制一般包括:中介机构、孵化器、联动机制、分配机制等。
健全的转化机制促进了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的联动,推动了科技、经济等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科技园区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3、合理的管理体制世界各国科技园区大多有自己的管理机制。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各国纷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旨在提升自己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些科技创新中心以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养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聚集效应、人才流动等为特点,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资源的科技创新聚集地,向世界展示着科技创新的魅力。
对于我们国家,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也是有益的,下面就是建议:一、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并完善科技创新中心评价体系。
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创新人才和资本的流动。
二、强调开放和合作,搭建交流平台科技创新需要开放和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措施。
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国际化,建设国际化科技创新中心。
在国内,科技创新中心应该发挥跨学科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不同领域专业人才的交流和合作。
三、注重人才培养,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也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最大瓶颈。
因此,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注重人才培养,提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以及投资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优秀人才奖励、配套服务等措施,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服务平台,吸引优秀人才。
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任务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和市场的相互配合,政府要出台政策支持,减少转化门槛;市场要发挥自由竞争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作。
同时,还要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和维权,加强与产业界对接,发挥科技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总之,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当时时代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带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处于世界强国地位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所以说,加强对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创举。
本研究便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明我国科技园区发展与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将重点探讨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手段。
标签:我国科技园区;发展与创新;创新手段前言:近年来,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拉越高,这是由于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的性质决定的。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否可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决定这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否可以在世界上拥有立足之地。
所以说,我国对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越来越重视,加快我国科技园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概述1.1 我国科技园区的简介我国的科技园区是以高新科技企业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其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发展高科技技术实现其产业化,从而使得我国的高新技术发展比较密集,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所谓高新科技企业,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企业。
高新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主体是知识创新型人才,通过自身对当今高科技技术的掌握,实现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科技园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政府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
政府为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资金和政策,高等院校为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培养高科技人才,科研机构为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培训基地。
1.2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我国科技园区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发展起来的,在借鉴国外科技园区发展的经验基础上,我国的科技园区经过孕育试验阶段、建立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发展阶段。
中国科技创新的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中国科技创新的科技园区建设模式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不断加大对科技园区建设的投入与支持。
科技园区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科技创新的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并探讨其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一、科技园区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科技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科技园区的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技园区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园区集聚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创新要素,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使科技创新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其次,科技园区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由于园区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网络,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创新合作,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最后,科技园区可以吸引和培育创新人才。
园区为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机会,吸引了大量的高级人才和创业人才,为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
二、中国科技园区建设的模式与特点中国科技园区建设经历了从单一科研基地到集产学研一体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多种模式和特点。
首先,中国科技园区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
政府在科技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注重市场的作用和资源配置效益,促进园区的产学研结合和多方合作。
其次,中国科技园区推崇开放创新与国际合作。
园区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与外国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和交流,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能力。
再次,中国科技园区注重创新生态的打造和服务体系的建立。
园区为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如资金扶持、人才引进、技术接入等,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中国科技园区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
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倡低碳、绿色的发展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造福社会。
深度好文国外高科技园区发展经验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的启示
深度好文国外高科技园区发展经验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的启示前言新材料产业具有覆盖范围广、资本技术密集、高风险高收益、产品附加值较大、行业景气周期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
目前,新材料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支撑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集群化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
按照产业集群理论,在一定地理空间内聚集的一定数量的企业和机构形成一定产业的生产集群,彼此之间存在互补和竞争作用,有助于降低成本,推动创新,增强产业经济效益,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有益的推进作用。
世界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就是由新材料先进制造企业及关联机构高度集聚形成的产业链完善、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创新协同的新材料产业网络,在国际化运营、品牌效应、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态。
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目前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新材料综合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中西部地区一批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着力推进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构建完善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产品营销体系,是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未来成熟的新材料产业园的本质即是高科技产业园。
本文将通过分析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园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园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新材料产业园发展情况我国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基地建设始于1996年。
随着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逐渐成为政府的主导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园区数量约500家。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四部门联合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指南显示,提出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巩固提升现有新材料产业基地、园区实力,在重点新材料领域推动形成若干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促进新材料产业特色集聚发展。
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研究
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研究第一章综述科技园区是为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而建立的一个区域,是集中创新要素、激发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纷纷构建科技园区,发掘本土人才和创新潜力,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
现阶段,中国由于生态优势和政策扶持等多重原因,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也处于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国内外科技园区现状分析1. 国内科技园区现状我国科技园区的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2017年底,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个233.84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科技园区。
而且科技园区的经济效益与创新能力也呈现出快速提升的趋势。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科技园区在发挥投资引导作用方面的优势也日渐明显,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公司将目光转向了科技园区。
2. 国外科技园区现状科技园区在国外的发展同样走过了一条不断发展的道路。
早在美国硅谷的建立就是国外科技园区的代表,而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欧洲、日本等国家也先后建立了众多科技园区。
这些科技园区在不同的国别、不同的区域都具备不同的特色和优势,比如欧洲的创新型科技园区更加注重开放式的合作模式,而日本则注重提高产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水平。
第三章发展面临的问题1. 低端、重复建设当前,科技园区建设红利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涌入,但也带来了低端、重复建设的问题。
有的科技园区模式雷同,缺乏创新灵活性,存在不少脱离市场的盲目性。
2. 重资产、轻运营很多科技园区着重建设物质基础,忽视运营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使得科技园区陷入重资产、轻运营的局面,没有形成有效的集聚效应。
这一点特别是有很多国内的科技园区恰恰存在这样的问题,多数科技园区存在粗放经营的现象,核心竞争力不足,管理与服务粗糙。
第四章政策建议1. 发挥区域协同作用利用城市群或者产业集群的区域优势,在区域内共同发展,形成区域合作,构建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发挥区域的协同作用。
比如,可以组织宣传区域科技创新,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与创新发展战略
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与创新发展战略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与创新发展战略纵观世界,科技创新始终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五次科技革命历程表明,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和较量不仅仅表现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占有和争夺上,还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的获取和提升。
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借鉴国际先发地区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建设科技园区为基本模式,构筑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创新格局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1国际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1951年以来,美国硅谷在斯坦福研究园基础上大获成功,促使世界范围内各国竞相效仿,建设高效的科技园区成为国家或地区构筑科技创新体系的普遍做法。
科学园(Science Park)或孵化器成为一种国际现象。
2003年,美国大学研究园协会报告指出,美国己经有123个以大学为基础的科学园;英国科学园协会指出,英国拥有46个科学园;亚洲地区方而,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启动建设筑波科学城,率先开始科学园建设;亚洲地区目前己经拥有200多个科学园。
综合比较世界各国科技园区建设的实践,国际上主要呈现出以下4类科技园区建设模式:1. 1市场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市场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是指以企业为载体的市场在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模式。
这种模式下,市场是科技园区建设的投资主体,企业自然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该建设模式的典型案例是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和世界微电子之乡的硅谷区和波士顿128公路高技术区。
市场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其原因在于:一方而,该区域聚集了大量而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如波士顿128号公路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条件、发达的教育支撑;另一方而,市场为充分利用创新资源提供了根本驱动力。
例如,商业市场环境是硅谷科技园建设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些具体成功因素是:①建立成熟、有利企业发展的游戏规则;②各种知识的高度集中、互相交叉、流动;③拥有高质量、流动性很强的专业人士队伍; ④Ⅵ注重结果的奖励机制;⑤对承担相对较高风险给予奖励并且容忍、理解失败;⑥开放的商业环境;⑦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界的良性互动;⑧企业、政府、非赢利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⑨高质量的生活环境;⑩非常专业化的商业服务配套环境等。
科技园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科技园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科技园区是一个集成科技、信息、资本等资源的区域,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国家都积极地发展科技园区,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创新的作用、科技园区的管理和效益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科技园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科技园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硅谷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区的典范开始崛起。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全球范围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园区,各国政府纷纷推出了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对科技园区的发展加以扶持和引导。
二、创新的作用科技园区的创新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聚创新资源。
科技园区集聚了高端人才、大量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资源,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2.促进技术创新。
科技园区内的企业和机构相互竞争,促进了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了大量新产品的研发和落地。
3.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科技园区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
三、科技园区的管理科技园区的成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和运营。
良好的管理可以促进科技园区的发展,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科技园区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1.政府的引导作用。
科技园区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一部分,应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科技园区,并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2.企业的自主运营。
科技园区应该为企业提供独立的经营环境,企业可以自主运营并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
3.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
科技园区应该配备完备的公共设施,例如交通便捷、绿化环保、安全保障等,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四、科技园区的经济效益科技园区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科技园区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科技园区的建设及其发展战略
科技园区的建设及其发展战略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科技园区。
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施城市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那么,科技园区的建设及其发展战略是怎样的呢?本文将探讨这个话题。
一、科技园区建设目的科技园区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科技园区是以创新产业为主导,集聚产学研、企业、金融等多种要素的综合性开发区域,是市场活力、创新能力、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高的区域,具有高度的协同创新和技术转化能力。
通过科技园区建设,可以有效的加速技术创新,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实力。
二、科技园区建设资源要素科技园区的成功,需要依赖多方面的资源要素来支撑其发展。
首先,需要优秀的人才资源,包括高层次的人才、专业性强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等。
其次,需要市场资源,即优质的市场环境和企业支持;还需要科技资源,包括高新技术、科技设施和装备等支持;最后,金融资源也是不能忽视的,包括融资支持,投资支持等。
三、科技园区的地理位置科技园区的地理位置,对于其发展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科技园区的地理位置应当注意市场的分布格局、交通运输的便捷、资金的可得性等要素。
同时,还需有良好的环境设施、工作、生活条件。
四、科技园区的服务保障科技园区的服务保障需要建立健全的园区规划管理体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并为园区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科技园区的服务保障可以为企业提供多种服务,如融资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创新扶持服务等,最终达成协同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五、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需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地域特征来进行定制。
科技园区应考虑到其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应制订出一套科学、全面的发展战略,包括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要素。
六、码头科技区的建设案例南京码头科技区,是南京市府聚焦世界一流港口和一流城市建设的战略需求,大力打造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码头区面貌,积极引进现代化物流企业,聚集优质人才,建设国际化的泊位、码头货场、物流场站等。
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近年来,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推动创新和创业的重要载体,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加完备的产业链和资源支持,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推动。
本文将从科技园区的建设整体概况、市场竞争状况、创新实践体系构建、社会治理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剖析,以期能够为科技园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一、科技园区的建设整体概况科技园区,是指依据一定布局和空间条件,按照经济特区的管理方式,以产业园区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围绕核心企业,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形成以技术创新和产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创新集聚区。
自20世纪以来,科技园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为促进科技和产业转型而创造的最成功的创新孵化器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科研和人才孵化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科技园区建设的全面发展,寄望于这个产业集合的孵化器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强劲表现。
二、市场竞争状况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园区竞争非常激烈。
但是,中国的科技园区在整体概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从产业链上看,中国的科技园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和技术链,有助于推动各类创新与创业的深度融合。
从资金投入上看,中国政府和国内各大科技创新机构对科技园区的投资力度逐年增大,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但是,在市场竞争方面,中国的科技园区发展还有一定的瓶颈。
主要表现在:1.创新资源的流失状况严重。
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的一些技术创新和研究资源,特别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已经流失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而导致了人才资源和创新能力的极度匮乏。
2.创新模式单一。
当前,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基本都是以专利转化和产业孵化为重点。
但是, 这样的模式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和产业中并不适用,反而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加大。
3.缺乏高端技术领军企业的支持。
世界科技园区发展之分析
世界科技园区发展之分析一、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1、缘起及勃兴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20世纪50年代自发形成到80年代蓬勃发展的过程。
纵览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1、诞生时期科技园区作为科学、教育与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斯坦福研究园和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
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化的科学研究公园——斯坦福研究公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嗣后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硅谷”,堪称当今世界科技园区的典范。
随后,马萨诸塞州沿波士顿128公路两侧也出现了高技术企业密集的现象。
1957年,前苏联开始筹建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科学城(1966年基本建成),它是世界上最早冠以“科学城”名称的科技园区,并且成为前苏联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科研基地之一。
这一时期,科技园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并未引起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府与企业界的足够重视。
1.2、缓慢发展时期继斯坦福研究园和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之后,从20 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兴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园区。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并于1968年着手实施筑波科学城计划。
在西欧,英国、法国是建立科技园区较早的国家。
1972年,英国在赫利奥·瓦特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科技园,1975年又建立了著名的剑桥科技园,此后又相继建立了众多科技园。
1969年,法国开始建设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
比利时也在1968年创办了Lovain—La—nenve科技园,等等。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于20世纪50—60年代也兴建了一批科学城和技术城。
前苏联于1961年在莫斯科南郊建立的生物科学城——普希诺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罗马尼亚于1968年开始建立皮佩拉电子城。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有:科技园区数量比较少,到1980年全世界大约只有50个;科技园区基本上都分布于欧、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少数科技园区成效显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从国外科技园的兴衰谈我国科技园的建设张婕+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在美国西部一条狭长的山谷创建了高科技园区之后,硅谷的声望和硅谷的效应波及世界,一座座高科技园区在世界各地崛起,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起步较晚,从1985年在深圳创立第一个科技园区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
在这16年中,大学科技园从元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为促进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科技园的建设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因此,在建设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同时,注意吸取国外科技园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密切关注国外科技园发展中的动向,对于我国科技产业少走弯路,实现双跨越的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一、对国外科技园兴衰的分析硅谷曾经有过辉煌的历程,曾影响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令世界各地效仿。
然而目前,这颗被誉为“科技之星”的硅谷正在走向萧条。
硅谷衰落的趋势不可避免地受到持续低迷的美国经济的影响,但也决不能否认硅谷自身的因素。
硅谷作为世界最早的高科技园区,斯坦福大学亚太经济中心和胡佛研究所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将其成功经验概括为:1.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创新的制度,包括股票期权扩及到员工、有限合伙制的公司等;2.很高的知识密集度;3.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4.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5.开放的经营环境;6.与工业界紧密合作的研究性大学;7.高质量的生活;8.专业化的商业基础设施,包括金融、律师、会计师、猎头公司、市场营销、租赁公司、设备制造商、连锁经营的零售商等。
世界各地高科技园区的兴衰有其共同的特点,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1.科技园依托什么样的研究性大学。
.综观世界发达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历史进程,许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依托高等学校产生的,而且每个成功的高新技术园区都依托于一所或几所研究性大学,而这些研究性大学都通过实施企业——大学之间紧密的联系进行技术转让政策,并且科研人员领导了种种新创的高新技术公司。
从斯坦福大学——“硅谷”模式,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和芬兰科技开发中心——芬兰因诺波利科技园,印度理学院和班加罗尔大学——班加罗尔高科技城,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新竹科技园,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在匹兹堡由工业城市向高技术中心转换中的作用,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依托于研究性大学的科技园未必都能成功。
如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的科学园区几乎无法吸引任何企业前来设点经营;又如分别与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毗邻的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未对128号公路和硅谷发挥什么重要作用。
据有关研究表明,研究性大学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应做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扩大科学知识基础,二是要把这种知识变成技术应用①。
虽然一些大学在基础性科学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领域颇具实力,而且拥有一流的研究机构,但由于缺乏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和创业的素质,而难以涉足科技园。
斯坦福大学将“赋予学生以直接有助于社会实际应用和个人事业+作者: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讲师26成功”作为办学宗旨,不仅追求知识创新,而且更重视技术创新,培养的学生不仅拥有知识,而且富有创业精神。
在这种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才能保证科技园发展有后劲。
据统计,在硅谷开办公司的人中,有60%以上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的。
2.政策导向是科技园发展的晴雨表。
由于政策的规范力和约束力远大于任何方式的行政干预,因此法律政策的保证是发达国家促进技术创新的通常做法。
美国联邦政府在1982年颁布了著名的“贝都”法案(Bayh—DoleAct);日本1995年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等,为推动重点领域的发展倒设了灵活、竞争、开放的研究制度和环境,并从法律上起到了保证作用。
概括来说,美国政府在制定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制度;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政府对R&D(基础研究方面)的直接支持;政府在教育上的投犬,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R&D人才;通过税收制度鼓励向R&D投资;政府对某些行业进行保护,以免受国外公司不公平竞争的损害,直到他们能够在技术上自立;放松反托拉斯政策,使厂商能充分利用其创新成果。
以美国的风险投资为例,1969年,美国国会把长期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从28%增加到49%,这对于可用于风险投资的资金量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当新的税法在1975年生效后,风险资本投资下降到lOoo万美元,仅仅相当于6年前的6%。
1978年,国会将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重新降到28%,风险资本投资也再次变得有吸引力。
1981年,国会把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进一步降到20%,结果到1982年底,投入到风险资本公司的新的私人资本超过14亿美元,是12年前的8倍@。
而正是由于风险资本的足额投放才使得硅谷的高新技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也就是说,国会制定的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几乎决定了硅谷能否拥有可利用的风险资金,几乎决定了硅谷发展的命运。
3.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硅谷犹如人与压路机在赛跑,人在任何既定的时间内,都可能赛过压路机。
但只要你坐下松口气,马上就会被碾成粉末”@。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没有创新就没有公司的生存、谁落后淮就会被立即淘汰的激烈竞争。
硅谷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也是美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为了确定自己的位置,硅谷的专业人士每周工作75小时,近乎美国普通员工工作时间的两倍,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其目的就是快速推出新产品,并使之首先进入市场。
乔布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Apple上市之前,我们玩命工作了整整6年,而Pixar的起飞则花了10年的时间。
”由此可见硅谷人对创新的孜孜以求和不懈努力。
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东部的“128号公路”,那里的美国人对稳定的工作更为偏爱,易于满足现状,尽管这里的创意比硅谷还要早,并且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在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有优于硅谷的条件,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学府,有充足的风险资本,也拥有海边秀丽的风光,但发展远不如硅谷。
直到90年代,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对创业有了新的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并成为展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追求的一种方式,“128号公路”波士顿科研中心才逐渐繁荣起来。
值得我们思考的还有硅谷允许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他们的信条是,要奖励敢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因冒风险而遭失败的人。
硅谷人深知,创业的失败率远远高于成功率,人们要善于在失败中积累经验,因为人们在成功时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因此,硅谷人始终对创业津津乐道,对失败表现出极高的宽容,风险资本家会优先考虑那些有过一、二次失败经历的企业家,因为他在过去的创业中已经积累过经验了。
4.实行网络化发展战略。
美国曾有学者对美国科技园区的兴衰作了分析,指出硅谷的企业家由于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而放弃了网络化发展的战略,结果使硅谷在技术创新方面曾一度落后于“128号公路”波士顿科研中心。
但是,他们及时总结了这个教训,通过多种途径与各高技术公司之间建立起十分密切的网络,鼓动昔日的竞争对手变成同盟者,甚至合作者。
与此同时,硅谷各高科技公司的员工流动性大,流动率高达15%,他们与前同事建立起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被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称作硅谷的“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
教授们认为硅谷各高科技公司之间的共同开发,研究人员在公司间的流动,以至日常生活的交往及来自周边学府的技术支援与交流都是透过这些网络来完成的。
有了这些网络,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得到最新的资讯,更容易激起新意念、新思维。
也正是如此,才使硅谷很快地超过128号公路而重占鳌头。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128号公27路”的各公司“尽可能自给自足,蓄意开发不能轻易地与竞争对手的产品一起使用的新设备和软件”;员工的生活“面向家庭和园区,下班后较少花时间与同仁进行交往;缺乏高流动性、高联系的社会关系结构,被解雇的专业人员难以将技能转移到新的组织’’④等固守传统的做法导致了“128号公路”波士顿科研中心丧失了一度领先的地位。
5.推行职工持股计划。
硅谷的公司积极推行职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缩写ESOP),使员工有一种成为企业的主人感觉。
ESOP的特点是股票一般由信托机构代管,只有在职工退休或达到规定年限调离等情况才交到本人手中。
从运行情况来看,在高技术公司创建之初即实行ESOP效果最好,因为公司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掌握高新技术的几个核心成员,他们持股;一方面有助于唤起他们企业家的精神;另一方面鼓励不断创新。
公司的兴盛有赖于成员的精诚合作,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而在公司发展起来以后实行ESOP就比较差,因为股票人人有份,会淡化个人的责任意识,减弱前者的激励和凝聚作用。
6.实行高效的管理。
建立科技园的目的是将新设想、新创意和科学知识转化为具有革新意义且能带来效益的产业和商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因此,科技园需具有各种类型的办公、实验和会议设施及完善的社会化后勤保证体系,并配之以高效的管理,才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如芬兰因诺波利(Innop01i)科技园所在地排在世界科技发展最迅速地区前10位,该科技园除提供必备的各种硬件条件外,还提供包括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旅游公司、餐饮服务等设施,其科技园的管理是由一个有8名工作人员的因诺波利有限公司管理的,其中6人是项目经理,其经验就是使用外部服务机构,如公司财务帐目由入驻园区的会计事务所承办,《园区报》委托入驻科技园的印刷公司编印,其原则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作为企业管理也是如此。
一个曾在硅谷失败了的高技术公司的经理有一句名言:“世上没有糟糕的企业,只有糟糕的管璐”硅谷早期的创建者喜欢把促进技术上自跚究置于财务的精打细算之上,而后常常由于管理不善而使公司走向倒闭。
通常的错误做法就是过于相信自己,总要亲自负责技术决策,不能对胜任的技术人员委以相应的权力和责任,结果28导致错误的决策,丧失了市场。
此外,便利的交通和高质量的生活都是建立科技园的必备条件,生活质量的指标包括自然地理和大气环境、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住房条件、物价水平、公共设施、医疗条件、卫生状况、娱乐与休闲设施、社会治安、法律秩序等。
据调查,气候宜人,地域空旷,拥有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是吸引个人和公司留在硅谷的一项重要因素。
二、对我国科技园建设的建议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又面临信息化的大潮,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但更是机遇。
目前,我国科技园发展正处于壮大时期,要避免硅谷发展中的“衰落”趋势,就必须善于学习其先进经验,汲取其失败教训,少走弯路,结合我国的实际,走出适合我国高科技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