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孟子》选读2人的起点良知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不忧不惧【新闻速递】还债局长担任10年乡镇企业局局长,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后为19户农民担保贷款69万余元,帮助他们办厂致富;作为担保人,在企业倒闭导致11户农民无法还债时,他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
10年来,山西运城市夏县乡镇企业局退休局长胡丙申上街卖对联、卖鞭炮、开饭馆,甚至当过剃头师傅,最终替老百姓还清了39万元债务。
【评论文摘】作为局长他宁愿退休后走10年还债路,也不滥用手中的权力,这种干部很难得。
他是诚信重义的典范,是“爱民为民”的清官。
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加冠)(2)民鲜.久矣(形容词作动词,缺乏,缺少)(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淫逸,使……动摇,使……屈服)(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困苦,使……辛劳,使……饥饿)(5)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震动,使……坚韧)(6)内省不疚.(意动用法,以……为疚,感到内疚)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为人..谋而不忠乎古义:替别人。
今义:做人处世接物。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是吾忧也(判断句)译文: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2)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译文:这是做妇女的方法啊。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宾语前置)译文: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
(4)夫何忧何惧(宾语前置)译文:忧愁什么,恐惧什么呢?(5)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
(6)些之谓大丈夫(宾语前置)译文:男子汉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或这样才叫男子汉)(7)孙叔敖举于海(状语后置)译文:孙叔敖从海边被提拔起来。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状语后置)译文:这样,就可以知道从忧愁患害中得到生存,在安逸快乐中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第二课时)教案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袁芬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书、五经、六艺等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本文出现的重要文言字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理解本文论述的观点,明确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三、情感与价值观1明确认识“诗”“礼”“乐”等传统文化对人的精神发展的影响。
2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追求正确的做人之道。
【教学重难点】明确认识“诗”“礼”“乐”等传统文化对人的精神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教具选择】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你会读吗?你能翻译成中文吗?能古诗句翻译吗?)参考译文:你如果不离开我,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四级水平)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六级水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八级水平)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专家水平)——可见学好古诗词,学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兴于诗”)(同学们根据表现来评出“翻译行家”两名,给他们贴上小标签。
)活动二:争当“国学达人”(预习展示,知识抢答)(北面三排叫做知书队,南面三排叫做识礼队,抢答对一题得1分,抢答错一题扣1分,每队各派一名同学记分,得分高者获胜。
)1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2.“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后面四句是什么?(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6.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B )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 D顺其自然7.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不忧不惧【新速】局担当10年企局局,他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后19民担保款69万余元,帮助他厂致富;作担保人,在企倒致11民没法,他主把任扛在肩上。
10年来,山西运城市夏企局退休局胡丙申上街、爆竹、开,甚至当剃傅,最替老百姓清了39万元。
【文摘】作局他情愿退休后走10年路,也不用手中的力,种干部很得。
他是信重的模范,是“民民”的好官。
第1步通假——奇妙无方字(1)曾益其所不可以(“曾”同“增”)(2)入没法家拂士(“拂”同“弼”)第2步活用——性异含迥(1)丈夫之冠也(名作,加冠).(2)民久矣(形容作,缺乏,缺乏).(3)富不可以淫,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使用法,使⋯⋯淫逸,使⋯⋯...,使⋯⋯折服)(4)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其体肤,空匮其身(使用法,使⋯⋯困苦,...使⋯⋯辛,使⋯⋯)(5)因此心忍性(使用法,使⋯⋯震,使⋯⋯)..(6)自察不疚(意用法,以⋯⋯疚,感觉愧疚).第3步古今异——的昨天和今日(1)人而不忠乎..古:替人。
今:做人间接物。
(2)公衍、不大丈夫哉..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
第4步文言句式——特别句式多留神(1)是吾也(判断句)文:些都是我的啊!(2)妾之道也(判断句)文:是做女的方法啊。
(3)德之不修,学之不(前置)文:不培育道德,不学。
(4)夫何何惧(前置)文:愁什么,惧怕什么呢?(5)舜于畎之中(状后置)文:舜从野外之中被起用。
(6)些之大丈夫(前置)文:男子的就是的人。
(或才叫男子)(7)叔敖于海(状后置)文:叔敖从海被提携起来。
(8)而后知生于患而死于安也(状后置)文:,即可以知道从愁患害中获得生计,在安适快中令人死亡的道理了。
儒家的“”与“”儒家将“忧”分为两类:一为外感的,因困难挫折而导致的“忧”,亦即物欲或难知足之忧;一为内发的,欲实现理想而生起的“忧”,亦即善性力争扩大之忧。
前者如在陈绝粮,如箪食瓢饮,这种外忧,是平时人心目中的“忧”,也是君子作平庸想时的“忧”。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3仁者爱人君子之道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君子之道【画面描述】左侧画面是一位戴着眼镜的领导推出了一个工厂,工厂有个“污染化工企业〞标牌,一个管道正在排泄污染物,把“富〞下的“田〞字给冲走了。
右侧,一对男女戴着口罩慌忙逃离。
【寓意点评】挖苦某些地方不顾污染引进企业致富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社会现象。
第1步识记通假——微妙无穷方块字乡党称弟焉(“弟〞同“悌〞,尊敬兄长)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君子不器.(名词作动词,做器具)(2)友.直,友.谅,友.多闻(名词作动词,与……交友)(3)主.忠信(意动用法,以……为主、亲近)(4)乐.节礼乐(意动用法,以……为乐)(5)君子病.无能焉(意动用法,以……为病,惭愧、担忧)(6)乐.多贤友(意动用法,以……为乐)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敢问其次..古义:再次一等的。
今义:第二。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译文:它如何能走呢?(2)不辱君命(被动句)译文:不使君主的使命受到侮辱。
(3)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宾语前置)译文: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
(4)何足算也(宾语前置)译文:算得什么呢?(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译文:君子懂得的是义(或“君子对义懂得〞),小人懂得是利(或“小人对利懂得〞)。
孔子眼中的君子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孔子说的“君子〞、“小人〞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身份,贵族和有地位的人是君子,奴隶和没有地位的人是小人;一种是道德,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人是小人。
“君子〞,在孔子看来,过去的贵族,不但血统高贵,有身份地位,也有道德学问和君子风度。
但当时的贵族不一样,往往只有身份地位,没有道德学问和君子风度。
因此,他为“君子〞赋予了新的含义,即有道德学问,却不一定有身份地位。
应当博学多识。
19.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那么之一。
20.阐述了“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21.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
22.孔子观念中的“士〞。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夫子自道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夫子自道全套教案模板范文【比赛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1.简要了解孔子、孟子,学习孔、孟的言行以及他们的为人与境界;2.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盍、裘、肱、叶、箪、女、尔、知、嘑、乡等;3.背诵和默写名句。
2学情分析学生对孔孟比较陌生。
3重点难点1.理解孔、孟的言行以及他们的为人与境界。
4教学过程1.《论语》和《孟子》记载了孔孟的言行、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充满了人生的智慧,是中国人的道德必修读本,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式经典。
这门学科并没有提供多少知识,而是提供了人生智慧。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2)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
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他明确表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他还认为“不能事人,焉能鬼神”、“未知生,焉知死”,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进步。
他还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主张“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2 人的起点 良知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良知【画面描述】图片以现实中一个掩面痛悔的人为背景,主体是一个大大的“贪”字,造型是一个瘫坐于地的人,因贪念被囚高墙,脚戴镣铐,后悔哭泣。
画面中心突出,采用形象化的“贪”字揭示贪念的后果,警醒世人。
【寓意点评】贪欲等于自毁,请勿铤而走险。
第1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2)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3)搏而跃.之(使动用法,使……跳起来)第2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古义:以(之)为,让(它)成为。
今义:认为。
(2)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古义:上天生育。
今义:天然生成的。
(3)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古义:懂得道。
今义: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
第3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其良能也(判断句)译文:这是本能。
(2)亲亲,仁也(判断句)译文:亲近父母是仁。
(3)决诸东方则东流(状语后置句)译文:从东方开了缺口便向东流。
(4)无他,达之天下也(省略句)译文:这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可以通行于天下。
“性善论”和“性恶论”综观人性论,主要有两个声音,那就是“性善论”和“性恶论”。
人性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本性是什么?而“性善论”和“性恶论”分别给出了善和恶这两个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答案,并且争论了两千余年未有结果!“性善论”和“性恶论”的核心观念分别是善和恶,所以何为善、何为恶的问题显然尤为重要。
经思考后不难得出,自然界是不存在善和恶的,弱肉强食——所谓欺负弱小而畏惧强者,并不算是恶,但若是放在人类社会,这就是恶了,所以可以说,人作为自然生物,其本性中是不存在“善”和“恶”的,“善”和“恶”是人的社会属性。
而人类社会中有被普遍认同的心理和行为标准,就是价值观,或称为道德。
抢夺,是违背道德的,是恶的;奉献,是符合道德的,是善的。
这就是“善”和“恶”,“善”和“恶”体现出各种限制性,具有无常性,也就是说,“善”和“恶”并不是绝对的,而又如何能被视为人的绝对本性呢?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说由“性善论”和“性恶论”组成的人性论并非是在认识人性,而是在主张人性。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夫子自道》
夫子自道教学目标:1疏通字词、理解课文。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教学过程导入:司马迁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至圣”等语言表达对孔子的极端企慕和敬仰之情。
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司马迁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高度赞扬了孟子的“仁政”“仁义”思想。
孔孟是我们民族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我们民族思想的启蒙者和性格的塑造者。
《论语》《孟子》记载了孔孟的言行、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充满了人生的智慧,是中国人的必修读本,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式经典。
这门学科不仅提供知识,更提供了人生智慧。
《论语孟子选读》一直是我们高中课本的保留篇目。
今天我们要学习《论语孟子选读》的第一课《夫子自道》。
这本书一共有《从孔子到孟子》《人的起点》《仁者爱人》《修养的境界》《学问之道》《人与文化》《天下国家》《立言》《儒家之道》《研究论孟》10个部分。
“夫子自道”自然是先哲们对自己学说中的核心问题进行阐释,微言大义。
一、你预习了吗?(1)通假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尔同耳,罢了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嘑同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一直(2)词类活用饭.疏食,饮水名作动,吃饭敝.之而无憾使动用法,弄坏老者安.之使动用法,使……安逸(3)古今异义子路不对..古义:不回答今义:不正确,错误其为人..也古义:做人今义:做人处世接物二、你读懂了吗?读课文并概况各节主要内容。
(1)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2)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
(3)孔子坦言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而是非常好学。
(4)孔子安贫乐道,不求不义之富贵。
(5)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
(6)孔子以君子之道自省。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良知_课件
怎样学习与理解孔孟?
首先把握其主要内容,让学生认真读注 释,借助工具书把握孔孟言论的基本意思;
其次了解孔孟的伟大智慧,反复诵读其 中的精彩语句,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精神;
最后对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 重点研讨、反思,探究疑点和难点,提出自 己的见解。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 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 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 。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 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 ?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
学习 理解 赏析
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践
仁德的根本。孟子继承了这一观点,提出孝敬父 母就是仁,尊敬兄长就是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 今天,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仍有积极意义。 所以答案选B。
学习 理解 赏析
下列对《孟子》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B ) A.孟子认为良能和良知是人的天性,是不经学 习就具备的,是不需思考就知道的。 B.孟子认为仁义就是能够做到孝敬父母、尊敬 兄长,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要求。 C.孩提之童都知道孝敬父母,等到长大后都知 道尊敬兄长,说明爱亲敬长是人的本性。 D.孟子认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人的良知良 能,这两种人的本性能够通行天下。
【译文】: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无所谓
善良不善良。’又有人说:‘人性可以使 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所以周文王、 周武王当朝,老百姓就善良;周幽王、周 厉王当朝,老百姓就横暴。’也有人说: ‘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 所以虽然有尧这样善良的人做天子却有象 这样不善良的臣民;虽然有瞽瞍这样不善 良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 殷纣王这样不善良的侄儿,并且做了天子, 却也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善良的长辈 和贤臣。’如今老师说‘人性本善’,那 么他们都说错了吗?”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2人的起点人之生也直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2人的起点人之生也直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画面描述】画面的前面是一个医生,正在用“人格”二字给另一个人测视力,而这个人坐在视力表前面的椅子上,头却朝后扭着,眼睛里是两枚铜钱,嘴里说着“看不见”。
【寓意点评】讽刺了社会上的某些人只看重钱财而忽视人格。
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问知。
子曰:“知人。
”(第一个“知”同“智”)(2)举直错诸枉(“错”同“措”,安放,安置)(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同“向”,刚才)(4)今也或是之亡也(“亡”同“无”)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一个“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公正的人;后一个“直”,形容词作动词,成为正直、公正之人)(2)不仁者远.矣(形容词作动词,远离)(3)古之狂.也肆(形容词作名词,狂人)(4)古之矜.也廉(形容词作名词,操守矜持的人)(5)古之愚.也直(形容词作名词,愚人)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子曰:“爱人..。
”古义:爱护他人。
今义:对丈夫或妻子的称呼。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乡愿,德之贼也(判断句)译文:不问是非的老好人,是破坏道德的小人。
(2)何谓也(宾语前置)译文:这是说什么呢?(3)选于众,举伊尹(状语后置)译文: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举荐了伊尹。
孔子善恶混存的人性观迄今为止,对于孔子人性观的伦理分析主要有人性善、人性恶、性无所谓善恶三类。
笔者以为,上述几种观点均有失偏颇,不能概括孔子人性思想的全貌。
通过对孔子关于人性的论述及其“仁”、“礼”思想中隐含的人性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实质上是持善恶混存的人性观。
一、孔子人性观中的“善”在《论语》中,孔子说“天生德于予”(《述而》),认为有天赋之德的存在。
既然有天赋之德,此德自然是与生俱来的固有之德。
孔子还说“人之生也直”(《雍也》),朱熹引程子注释为“生理本直”,“直”就是本真之性;而郑玄注曰:“始生之性皆正直。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君子之道》
《论语孟子》选读之君子之道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能够概括出孔孟认为的君子言行的标准和道德修养的要求。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明确“君子之道”。
3探讨“君子之道”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探讨问题一:阅读:这是孔子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请结合文本具体阐述。
明确:18君子应该博学多才,不只局限在某个方面,不应该是某种专业人员,他的职责是“治国平天下”。
这是孔子对君子完整健全人格的追求。
19孔子对君子提出了“信”的要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取得别人的信任;而是对人讲信用。
2021了义和利的问题,指出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区别,认为要重义轻利。
21孔子提出了君子应该慎重交友,君子应该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就改。
同3025君子不要怕别人不知道,不重视自己,关键是自己要有才能。
31君子要有羞耻之心。
探讨问题二:阅读这两段主要从中庸与和谐两方面的品德来要求君子,请结合文本,谈谈君子该如何为人处世中做到“中庸”和“和谐”呢。
明确:23“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冒进,一是退缩。
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
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方面,对立的双方应该相互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的思想。
24“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君子可以和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他们不讲究原则,以求与别人保持融洽和友好的关系。
探讨问题三:阅读,请概括四段分别从哪四个方面提出对君子的要求。
26孔子提出与人相处结交时候的原则: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善于阿谀奉承的人、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7孔子认为享受人乐趣,应该有“三戒”。
戒以骄傲为乐,戒以闲游为乐,戒以大吃大喝为乐。
苏教版高中语文《论语》《孟子》选读(选修)第10课题 01《论语》和《孟子》
孟子
荀子
诸子举要
诸子 老子 核心思想 具体观点/表现 代表作 1.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 2.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 3. 小 国 寡 民 的 理 想 社 有无相生 会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 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 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1. 逍 遥 游( 天人合一 ) 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 《选读》五篇 2.清静无为 尊生 《逍遥游》 3. 齐 物 我 、 是 非 、 生 无用之用 《秋水》 死、贵贱 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 1.兼爱 消除亲疏、贵贱的区别,同等地去爱 《兼爱》 2.非攻 所有的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非攻》 3.节用 反对不正义战争,主张“守”之战。 《尚贤》 4.尚贤 君王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减少 费用 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上行下效 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考试题型、分值—怎么考?
• 题型: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 • 分值:5分(2﹢3)
• 难点:理解原文 • 要点:弄清题意 • 重点:准确表达
典型题例: 2015年浙江
•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 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 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 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 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 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 (1)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 “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2分) • (2)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3分)
• 3.(1)异:“术”是君主应该掌握的,用以考核臣下;“法”是 臣下应该遵循的,用以赏罚惩戒。 • 同:两者都是称王天下必须具备的东西。 • (2)作者的观点是治理国家,“术”和“法”缺一不可。 • 评价:①有了“术”“法”,考核、赏罚就有了依据。②以“ 术”管理官员,以“法”约束百姓,有利于社会稳定,这是历 史的进步。③这里的“法”仅用来约束百姓,法律面前并不人 人平等。④以“术”和“法”治理国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 的利益,有其历史局限性。 • 参考译文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3仁者爱人仁义礼智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仁义礼智【画面描述】现代都市社会的背景下,一双手臂捧出写有“陌生人”字样和微笑神情的一颗大大的爱心,对方拿着带有问号的放大镜,用吃惊的眼神满脸疑惑地看着,身体还本能地后仰。
【寓意点评】增强互信,利人利己,营造和谐社会。
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孙以出之(“孙”同“逊”)(2)君子义以为上(“上”同“尚”,尊尚)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形容词作名词,捣乱的事情)(2)旷.安宅而弗居(使动用法,使……旷)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察于人伦..古义:人之常情。
今义: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道德关系以及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仁,人之安宅也(判断句)译文: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
(2)义,人之正路也(判断句)译文: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
(3)动之不以礼,未善也(状语后置)译文:不按礼的要求动员百姓,是不够好的。
(4)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状语后置)译文:舜了解万物的道理对人类的常情了解。
(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省略句)译文: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窘困中。
(6)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省略句)译文: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何谓“仁”?仁者,人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
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良知课件
古往今来,东南西北,多少人在寻求仁义礼智、 世间公道,却 原来都是背着娃娃找娃娃。孟子向 我们猛击一掌说:娃娃不就在 你的身上吗?于是 我们都反省自身,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 中 去寻求仁义礼智的善的根苗,加以培养,使之茁 壮成长。 抛开抽象的哲学论争不说,孟子的“性善论” 思想是不是有 它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意义呢?
第九则 【译文1】
第九则 【译文2】
•
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 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人性本善的 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 罪于天生的资质。同情心,人人都有; 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 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 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 于智。
第九则 【译文3】
这使人想到他在《公孙丑 上》里面所说的,人有仁义 礼智的四端,“犹其有四体也”。仁义 礼智已经植根 于我们的本性之中,就像手脚四肢已长在我们的身上 一样,由于太自然,太习惯了,反倒使我们浑然不知, 意识不 到了。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对我们说:‘我发现 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 上!”我们不认为他是个百分之 百的白痴才怪。可今天突然有人对 我们说:“我发现 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本性之中!”我们认为他是 白痴 还是认为他发现了“新大陆”呢?
学生公都子更为全面地提出了人性问题来和孟子 进行讨论, 除了告子的观点外,还另外举出了两 种观点,且有理有据,说服 力较强。这一次孟子 没有以诘难或推谬的方式进行辩论,而是正 面阐 述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看法。说是阐述,其实 也是重申,因 为其主要内客,即关于恻隐、羞恶、 恭敬、是非“四心”以及它 们与仁、义、礼、智 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在《公孙五上》里已经 提出 并阐述过了。
老师点出难理解的字词 ①公都子:孟子的学生 ②象:舜的异母弟,品行不善。 ③瞽 (gu)瞍(SOU):舜的父亲,品行不 善。 ④乃若:转折连词,大致相当于 “至于”等。 ⑤情:指天生的性情。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夫子自道》2
《夫子自道》教学设计启东市汇龙中学施红梅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2初步了解孔孟的言行、思想和高尚的人格。
3理解孔子的人生境界及其原因。
教学重难点1理解孔子的人生境界及其原因。
2探究孔孟的“义利观”教学方法:讲解、诵读、讨论资料链接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3、(2)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
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他明确表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他还认为“不能事人,焉能鬼神”、“未知生,焉知死”,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3)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进步。
他还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福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主张“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5、2、孟子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6、思想和主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
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
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
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他反对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
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
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进退的准则。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人的起点》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
2.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之间的关联。
3.理解、背诵和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1.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
2.理解孔子的“人性直〞与孟子的“人性善〞之间的关联。
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子证〞和“子隐〞。
2.怎样理解孟子的“假设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教学方法:讲解、诵读、讨论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人生的起点是什么呢?人的起点就是人的本能,孔子说“人生直〞,孟子说“人性善〞。
他们开掘了人性的源泉,点亮了人性的光辉,直到今天这些思想仍然给人们无穷的教益。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人性的本质。
二、文本研读1.子曰:“人之生也直。
〞〔《论语·雍也》〕[注释]“直〞与“真〞是同源字,基本意思是正直、诚实、耿直、坦率等,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是人的内在性情真实、自由的展示。
[译文]人生的本性刚开始都是正直诚实的。
[评析]“直〞强调的是真性情的自然表露,内不以自欺,外不以欺人。
对于个人来说,以正直诚实之性自处于世,可以保全其身;假设不,往往会有灾祸,即使保全也是侥幸。
对社会来说,个体的正直诚实可以使之和谐美好。
2.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也。
〞〔《论语·颜渊》〕[注释]知,通“智〞;达,明白;错,通“措〞;枉,邪恶;乡,通“向〞;皋陶,伊尹,能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放置在邪恶的人的位置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政者,正也》
高一语文?政者,正也?学案
学习目标:1、通读文本,疏通字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2 概括每章内容
3、体悟孔孟“为政以德,正人先正己〞的思想,学习其虽身处乱世,
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
情怀。
学习重难点:体悟孔孟“为政以德,正人先正己〞的思想
学习过程:
一、初读文本,扫清字词障碍
1.字音
众星共.之八佾.盖阙.如也刑罚不中.
请学为圃.稼穑
..襁褓
..
2.释字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使民敬、忠以劝.(3)举.善而教不能
(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5)足.食,足.兵(.6.).虽有粟,吾得而食诸.(7)子帅.以正(.8.).草上之风,必偃.(9)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10)刑罚不中.,那么民无所错.手足
(11)请学为圃.
(12)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14)子为政,焉.用
二、诵读文本,合作探究1概括每章文本的主要内容
2.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3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答复?
三.拓展延伸
你怎样看待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等级思想?
四.教后反思
五.反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