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 赏析作品形象内涵题型与方法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 归纳概括要点学案 新人教版
归纳概括要点学案目标 1.掌握归纳概括文意的基本方法。
2.强化做归纳概括题的虚实意识。
1.(2009·江苏卷)(《画家黄永厚》原文见“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学案)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8·江苏卷)(原文《晚清学人杨守敬》见“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学案)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探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
江苏卷考查“归纳概括要点”往往与“筛选整合信息”考点结合在一起。
但实际上做题的思维过程是不一样的。
虽然同为简答题型,但是在答题思维过程和指向方面不同。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之简答题一般先给定一个筛选标准,然后选出合乎要求的具体事,思维过程由抽象到具体。
而归纳概括要点题要求答的往往不是简单的事,而是“事”中包含的理,思维过程由具体到抽象。
归纳概括题通常有明确的概括范围,而江苏卷要求“归纳”的范围大多不“明示”,而是着眼于全篇,从散见的材料中归纳、抽象出来。
归纳内容要点,要总览要求分析的文字内容,弄清内容的几个方面,分析层次,把握要点,用简洁的文字加以表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教案
(6)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7)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8)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
授课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主备人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属于考试说明中鉴赏评价D级能力。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一篇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既具有其深刻的思想性,又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教学难点
艺术魅力包括表现手法、结构等几方面。修辞属于表现手法,因为考卷中常出现,所以单列。
疑难预设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考查哪种手法,答题时都必须首先明确说出所用手法的名称,这一点下面分点讲解时不再重复。
模式与方法
方法指导
分析作品结构的题目属于考试说明中分析综合C级能力。答对应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及其作用。
此外,下列手法也是现代文中常用的:
(1)先抑后扬,突出后文所表达的人或物。
(2)托物言志,把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3)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4)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 变换句式学案 新人教版
变换句式学案目标 1.了解常见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2.掌握变换句式的原则,重点掌握长短句互换、整散句互换、重组句式这三类题型。
1.(2010·四川卷)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
(40字内)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9·重庆卷)用“帕格尼尼”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
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4分) 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奇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探讨在语言表达众多考点中,变换句式似乎被高考遗忘,但它还是以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精准理解、对句式及内部结构的准确把握能力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故有“句式体操”之美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 探究主旨意蕴(一)题型与方法学案 新人教版
探究主旨意蕴(一)——题型与方法学案目标 1.掌握主题类探究题和社会类拓展探究题的题型特点和探究方法。
2.掌握探究丰富意蕴的具体要求。
1.(2010·江苏卷)(《溜索》原文见“分析环境描写”学案)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安徽卷)(原文见“分析环境描写”学案“高考体悟”部分)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
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探讨对小说的主题及思想感情的探究是小说探究题命题的重要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考点二 概括内容分析形象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考点二概括内容,分析形象——依照思路概括,紧扣主旨分析本考点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散文的形象”,前者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能力,后者侧重考查对文中的形象特点、内涵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本考点涉及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并且常常与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考查。
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分析散文中的形象也是读懂散文的关键。
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善于把握散文形象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
【基础先导】1.文章记叙了小狗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这些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请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8分)《小狗包弟》(人教版·必修一)意图:①突出家人不忍让包弟离开的悲痛心情;②为后文蓄势,突出包弟悲惨命运的不合理性;③突出包弟“死后”“我”的内疚感,进而揭示那个时代摧残生命的主旨2.散文家都是工于绘画的高手。
本文主要描绘了四幅画面,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
(6分)《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提示3.作者描写常春藤,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
作者在描写中突出了常春藤的哪些特点?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表述。
(6分)《囚绿记》(人教版·必修二)④它是倔强的、坚贞的4.文章第5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色?试作分析。
(6分)《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 提示多角度多层次描绘荷塘上的月色。
①以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②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雾的轻飘状。
③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
④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⑤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5.如何理解作者对梁任公外貌所作的描写?(6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一) 提示①作者对梁任公的外貌做了两层描写,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形神兼备,神采奕奕,展现出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风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阅读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材联想,以本为本筑双基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扣住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4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分析。
突破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高考设题方式一是鉴赏人物形象,二是鉴赏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手法,第二个方面放在“表达技巧”章节讲解。
【迁移拓展】下列教材中的诗句或诗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是什么?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缠绵悱恻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常见设问】1.(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2014·山东卷)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3.(2014·江苏卷)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方法指导】鉴赏人物形象“4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如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
如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 分析环境描写题型与方法学案 新人教版
分析环境描写(一)——题型与方法学案目标 1.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重点掌握景物描写题的做题方法。
1.(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溜索阿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
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
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
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
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
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
”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
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
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一)学案 新人教版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一)学案目标 1.了解鉴赏炼字艺术的常见题型。
2.掌握鉴赏炼字艺术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分析方法。
(200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探讨语言鉴赏题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它不是江苏卷的常考点,但会是潜在的重要考点。
语言鉴赏主要是分析语言在写景状物、表情达意、营造意境、谋篇布局方面的作用。
包括炼字、炼句两块内容,以“炼字”为重点。
考查炼字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的赏析。
一、赏诗眼1.知识梳理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
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
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
诗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辨析鉴赏:(1)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情感的字词。
(2)抓描写事物的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高考考“诗眼”,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找出并分析“诗眼”,二是间接分析某字成为全篇关键的理由。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课案3形象概括与分析(学案)
课案3 形象概括与分析形象特点概括题型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散文的内涵就是通过这些形象所展现的特定自然景物、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
常考题型: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
对于形象概括鉴赏题,应当从多个角度去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3角度”人物形象概括法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事件角度)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描写角度)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特点。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抒情议论角度)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3步骤”物象概括法1.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2.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物象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所表达的作者的某种向往、追求。
(第3步有些时候不一定需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吾先生杨绛一九四九年我到清华后不久,发现燕京东门外有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桃树等,果园里有个出售鲜果的摊儿,我和女儿常去买,因此和园里的工人很熟。
园主姓虞,果园因此称为虞园。
虞先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园林学家,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我们常看见他爬在梯子上修剪果树,和工人一起劳动,工人都称他“吾先生”——就是“我们先生”。
我不知道他们当面怎么称呼,对我们用第三人称,总是“吾先生”。
这称呼的口气里带着拥护爱戴的意思。
虞先生和蔼可亲。
小孩子进园买果子,拿出一分两分钱,虞先生总把稍带伤残的果子大捧大捧塞给孩子。
有一次我和女儿进园,看见虞先生坐在树荫里看一本线装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学案 新人教版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学案目标掌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原则和方法;重点学会分析、挖掘、整合作者隐含、分散的观点态度。
1.(2009·江苏卷)(原文《说异》见“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语句的含义”学案)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8·江苏卷)(原文《纯朴的嗜血者》见“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语句的含义”学案)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探讨阅读论述类文本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很重要。
因此,这一考点在江苏卷中也很重要,几乎成了必考点。
江苏卷在此表现出来的命题特点大致有:①考查重点,就范围讲,可以是作者在全文或某一局部的观点态度,也可以是他人的观点态度,还可以是作者与他人的观点态度的比较。
就表现特点讲,重点考查分散的、含蓄的、间接的观点态度。
②以简答题形式出现,一般有两小问,考点密集。
③命题角度重在分析能力。
一是分析观点与观点的关系,二是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三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
当然,分析的同时还有概括的要求。
1.知识梳理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原则和途径一个原则:整体把握全文文章中的材料以及所表达的思想,表明了作者看问题的角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立场,文章主旨更多时候反映着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 赏析作品形象内涵训练反馈学案 新人教版
赏析作品形象内涵(二)——训练反馈一、对点训练(一)高考题组(2008·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灯笼红①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
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
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
她面孔焦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
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②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
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
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为止。
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
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③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
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
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
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④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
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地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
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
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
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
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
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二)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二)学案目标 1.掌握炼句艺术题的基本方法。
2.了解鉴赏语言风格题的基本做法。
一、鉴赏炼句艺术1.知识梳理诗歌语言除讲究炼字外,还讲究炼句。
古人在炼句上的功夫不亚于炼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他们在炼句上是多么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也因此写出了许多佳句。
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至今脍炙人口。
高考对佳句赏析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三类句子上:①名句。
或鉴赏其内容的精彩之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抒发了作者不愿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或赏析其形式的完美之处,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巧妙地运用声色静动对比,引发了人们丰富优美的想象,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声中有情。
②主旨句。
主旨句一般就是诗歌的关键句。
所谓主旨句就是诗歌中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的句子。
在表情达意上,它一般是议论性的或抒情性的,其位置常在诗词的后半部分。
③表达精彩句。
这样的句子,或是在表达情感上极尽曲折,或是在手法上极具夺目之处。
考查这样的句子,多是从炼字或表达技巧角度进行。
无论是哪类句子,赏析炼句,都包括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
2.演练体悟(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元)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
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
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试分析“过雁声嘹亮。
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9·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46赏析作品形象内涵(1)
教案 46赏析作品形象内涵(一)——题型与方法教案目 1.掌握析人物形象和析事物形象的型特点和做方法。
2.重点掌握散文事物形象在要旨和形式方面的作用。
1.(2006 · 卷江 )(《一幅烟雨牛》原文“ 表达特点”教案 )文章把“烟雨”作牛的活景,作者的企图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0 ·西卷江 )下边的文字,达成文后目。
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汨一水,迤迤,在中国的史中,已流了两千多年。
人如我,之世嫉俗之波的,不胜枚举;取它一瓢者,更是大有人在。
自然,的不是玉液,而是在漫的春秋中了又清,清了又的苦。
苦,比秋茶更。
会儿,我正在汨江的岸,掬起一杯黄得叫人绝望的江水。
了在端午一天,一口汨江的水,我但是千里奔特地赶来的啊!脖子一,我,了一口汨。
马上,我感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入我的喉管,冰冷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穿行,好像在烟雨迷茫的天气里穿三峡的蛟。
世嫉俗的滋味真苦啊!同行人大体看出我色堪,埋怨:“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水太了。
” 我以苦笑。
朋友:“你人都是子,不,也像圣徒。
恒河的水染那么重,圣徒也是途跋涉,非得跑到那边去喝一口。
”我得承,朋友么,其实不是笑我,他不过不理解。
我的行囊中,有青啤酒和爽口可,什么,我非得黄的汨?小小的隔,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
一次,有名禅山惟看到一个和尚,:“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
” 山又:“湖水是否是在泛?”答:“湖水没有泛。
” 山接着:“奇异,下那么多雨,湖水什么没有泛?”和尚此没有意的回答。
因此山的弟子云岩:“是在泛。
”同,山另一个弟子山大喊道:“何劫中未曾泛!”品尝句,不得不钦佩禅家独到的思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47赏析作品形象内涵(2)
教案 47赏析作品形象内涵(二)——训练反应一、点(一 )高考(2008 ·海卷上 ) 下文,达成文后目。
灯笼红① 我家有一种香瓜叫做“灯”。
瓜熟透了此后,瓤儿得像点亮的灯。
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
她面貌焦黑,布老皮般的,但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又甜。
我的童年期许多的老人,他了的一世,最后在生命的内部出并聚起隽永而仁爱的美好性灵。
② 曾祖母起码活到八十以上,我四那年,她无疾而。
我跟她在一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一天夜晚,把我的被褥好,像平时那,如打坐的和尚,久久不地腿坐在上边,的是把被得暖暖和和的。
我光身子一出溜被,曾祖母隔着被子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眠止。
那正是寒的冬季。
当我在暖和的被里做着梦的候,曾祖母在我身沉静地向人生告了。
③ 我睡得死,醒来天大亮。
平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今日甚仍睡着?一瞧,一双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外面,不是大年,甚穿新鞋?有,她怎么朝里睡?我怔地坐起来,看姐姐立在口地呜咽,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
我坐起来,喊了声“老娘娘”(家曾祖母么叫,第一个“娘” 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被一抱走,送到父亲母亲住的房屋里。
我哭着,我其实不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 我才听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④ 我家的大口平放着一扇弃的石磨,夏季傍晚,曾祖母经常坐在上边。
我从的街角一露面,她便可着嗓喊我“ 子,子,快来!”我家女人把丈夫才叫“ 子”,曾祖母“ 子子”地叫我,引得路的人狂笑不只。
个我向来没有忘。
我跑到她身,她着我的手走大。
一大,有一堆放麦秸的没没窗的房屋。
麦秸碌碡此后很柔,我叫“麦滑”。
当年的麦秸都有股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得凡太阳晒的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
在收割季的庄稼叶子上能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到,熟透的“灯”香瓜散出的太阳味儿最。
⑤ 曾祖母叮我:“你看着,不要人来。
”我内心全理解,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到了人的灯的香味。
曾祖母跪在麦秸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 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难点突破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学案新人教版【复习目标】1、明确散文阅读的考查点及命题指向。
2、总结、运用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提升散文阅读题的答题能力。
【重点难点】命题指向及答题方法【复习方法】链接高考,讲练结合【复习导入】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07—10年全国各地高考70多篇文学类文本,散文58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考得分率只有49.7%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典题指路】(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
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作品形象内涵(一)——题型与方法学案目标 1.把握赏析人物形象题和赏析事物形象题的题型特点和做题方法。
2.重点掌握散文事物形象在主旨和形式方面的作用。
1.(2006·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原文见“鉴赏表达特色”学案)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
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
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
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
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
”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
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
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
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
”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
”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
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
”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
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
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
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
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
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
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
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
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
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
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
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
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
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
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 “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探讨如何赏析作品的形象和内涵,江苏2011年《考试说明》作了明确要求:“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
在具体命题上,一般会选择包含人物形象和物象的记人散文、咏物散文。
作品的形象和内涵在命题上有时分开,有时合二为一,如选择散文中人物的一两处细节描写要求分析其情感内涵。
散文是通过作品中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哲思的。
理解了形象的意义,即了解了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的意义,才能认识到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情感。
所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都是以欣赏作品的形象为基础的。
一、人物形象知识梳理散文很少像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些写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图,体验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赏析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知识梳理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
高考考散文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对于这类试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①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
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红砖的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
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①仔细品读文本,提示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如2009年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文中描写到了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最后写到了在荒漠中劳动的石油工人,那么作者的赞美对象就很清楚了。
如何做赏析物象作用题散文事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一直是考查的重点,散文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抒情达意、表现主旨服务,二是在艺术构思中起着线索、衬托等作用。
高考考查分为两方面:一、主要物象的作用1.知识积累①内容主旨作用: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
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首先就是揭示散文的“神”。
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②艺术构思作用: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
2.演练体悟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棠花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
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
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
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
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
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
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
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
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
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
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
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
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已经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
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
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
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
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
”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
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
到了德国,更是如此。
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
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
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
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