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1500字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基础。
它包含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应用等内容。
下面是对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的总结。
一、基本概念1. 弧度制和角度制:弧度制是以弧长为单位,角度制是以度数为单位。
2. 平凡角和终边:平凡角是0和360度,终边是与角相交的射线。
3. 三角函数定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定义域、值域、性质等。
4. 基本关系式:勾股定理、和差化积公式、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等。
二、函数图像1. 正弦函数:图像、对称性、周期、振幅、最值、增减性等。
2. 余弦函数:图像、对称性、周期、振幅、最值、增减性等。
3. 正切函数:图像、周期、正切线、奇偶性、增减性、最值等。
4. 余切函数:图像、周期、对称性、最值等。
5. 常用三角函数性质:周期、对称性、最值、增减性等。
三、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正弦、余弦的倍角公式、正切的半角公式等。
2. 和差化积公式:正弦、余弦的和差化积公式等。
3. 万能公式:将三角函数的和、积、差表示为其他三角函数的表达式。
四、三角函数的应用1. 弧度与角度的相互转换:如何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
2. 三角函数在矩形坐标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三角函数求解矩形坐标系中的问题。
3. 三角函数在三角形中的应用:如何利用三角函数求解三角形相关问题,如边长、角度、面积等。
五、三角函数的解析式1. 余弦函数的解析式:如何利用余弦函数的图像求解角度的解析式。
2. 正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解析式:如何利用正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求解角度的解析式。
六、高级知识1. 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一些基本公式和恒等式。
2. 三角方程:如何解三角方程及其应用。
3. 三角函数与复数:三角函数与复数之间的关系。
总结: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涉及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应用、解析式等。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考试必考的一个内容, 也是很多同学遇到的一个难点,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找知识点总结(一)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锐角三角函数公式sin =的对边/ 斜边cos =的邻边/ 斜边tan =的对边/ 的邻边cot =的邻边/ 的对边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tan2A=(2tanA)/(1-tanA^2)(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sin2(A)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三倍角公式sin3=4sinsin(/3+)sin(/3-)cos3=4coscos(/3+)cos(/3-)tan3a = tan a tan(/3+a) tan(/3-a)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三倍角公式推导sin3a=sin(2a+a)=sin2acosa+cos2asina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辅助角公式Asin+Bcos=(A^2+B^2)^(1/2)sin(+t), 其中sint=B/(A^2+B^2)^(1/2)cost=A/(A^2+B^2)^(1/2)tant=B/AAsin+Bcos=(A^2+B^2)^(1/2)cos(-t), tant=A/B降幂公式sin^2()=(1-cos(2))/2=versin(2)/2cos^2()=(1+cos(2))/2=covers(2)/2tan^2()=(1-cos(2))/(1+cos(2))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推导公式tan+cot=2/sin2tan-cot=-2cot21+cos2=2cos^21-cos2=2sin^21+sin=(sin/2+cos/2)^2=2sina(1-sin2a)+(1-2sin2a)sina =3sina-4sin3acos3a=cos(2a+a)=cos2acosa-sin2asina=(2cos2a-1)cosa-2(1-sin2a)cosa =4cos3a-3cosa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二)sin3a=3sina-4sin3a=4sina(3/4-sin2a)=4sina[(3/2)2-sin2a]=4sina(sin260-sin2a)=4sina(sin60+sina)(sin60-sina)=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 =4sinasin(60+a)sin(60-a)cos3a=4cos3a-3cosa=4cosa(cos2a-3/4)=4cosa[cos2a-(3/2)2]=4cosa(cos2a-cos230)=4cosa(cosa+cos30)(cosa-cos30)=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 =-4cosasin(a+30)sin(a-30)=-4cosasin[90-(60-a)]sin[-90+(60+a)]=-4cosacos(60-a)[-cos(60+a)]=4cosacos(60-a)cos(60+a)上述两式相比可得tan3a=tanatan(60-a)tan(60+a)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半角公式tan(A/2)=(1-cosA)/sinA=sinA/(1+cosA);cot(A/2)=sinA/(1-cosA)=(1+cosA)/sinA.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三角和sin(++)=sincoscos+cossincos+coscossin-sinsinsincos(++)=coscoscos-cossinsin-sincossin-sinsincostan(++)=(tan+tan+tan-tantantan)/(1-tantan-tantan-tantan)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经典总结

高一必修四:三角函数一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 1、角概念的推广:在平面,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有两个相反的方向,旋转多少度角就是多少度角。
按不同方向旋转的角可分为正角和负角,其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叫做正角,顺时针方向的叫做负角;当射线没有旋转时,我们把它叫做零角。
习惯上将平面直角坐标系x 轴正半轴作为角的起始边,叫做角的始边。
射线旋转停止时对应的边叫角的终边。
2、特殊命名的角的定义:(1)正角,负角,零角:见上文。
(2)象限角:角的终边落在象限的角,根据角终边所在的象限把象限角分为:第一象限角、第二象限角等(3)轴线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180| ββ 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180| ββ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 ββ (4)终边相同的角:与α终边相同的角2x k απ=+ (5)与α终边反向的角:(21)x k απ=++终边在y =x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 ββ 终边在x 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 ββ(6)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180 (7)成特殊关系的两角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360 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 180360k 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 90360±+=βαk 注:(1)角的集合表示形式不唯一.(2)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3、本节主要题型:1.表示终边位于指定区间的角.例1:写出在720-︒到720︒之间与1050-︒的终边相同的角. 例2:若α是第二象限的角,则2,2αα是第几象限的角?写出它们的一般表达形式.例3:①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集合.②写出终边和函数y x =-的图像重合,试写出角α的集合. ③α在第二象限角,试确定2,,23ααα所在的象限.④θ角终边与168︒角终边相同,求在[0,360)︒︒与3θ终边相同的角.(二)弧度制1、弧度制的定义:l Rα=2、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360°=2π 180°=π1°=0.01745 1=57.30°=57°18′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一个式子中不能角度,弧度混用. 3、题型(1)角度与弧度的互化例:74315,330,,63ππ︒︒ (2)L R α=,211,22l r s lr r αα===的应用问题例1:已知扇形周长10cm ,面积24cm ,求中心角.例2:已知扇形弧度数为72︒,半径等于20cm ,求扇形的面积.例3:已知扇形周长40cm ,半径和圆心角取多大时,面积最大. 例4:121237570,750,,53ααβπβπ=-︒=︒==- a.求出12,αα弧度,象限.b.12,ββ用角度表示出,并在720~0-︒︒之间找出,他们有相同终边的所有角. 二 任意角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正弦r y =αsin ,余弦r x=αcos ,正切xy =αtan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 定义域=)(x f sin x {}R x x ∈| =)(x f cos x {}R x x ∈|=)(x f tan x⎭⎬⎫⎩⎨⎧∈+≠∈Z k k x R x x ,21|ππ且(二)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定义如图(1)PM 表示α角的正弦值,叫做正弦线。
必修4三角函数知识总结

三角函数知识总结一、任意角和弧度制(一)任意角: 角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始边绕原点旋转构成的图形,即构成角1. 从旋转方向可分为: 正角(绕原点逆时针旋转形成) ,负角(绕原点顺时针旋转形成) ,零角(不旋转);注:①角的大小可以是任意大小的;②其中钟表的时针、分针在旋转时所形成的角是负角。
③正确理解角:如“~间的角”、“第一象限角”、“锐角”、“小于角”、“钝角”等。
2. 从终边的位置可分为: 前提是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轴线角(也叫象限界角象限角注: 能熟练表示各象限角、终边在坐标轴上或特殊位置的角的集合; 3. 与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2|{Z k k ∈+=απββ ①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②终边在某条直线上的角的集合: ③终边在某一区域内的角的集合:4. 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 如若α是第二象限角,则2α是第____象限角。
(二)弧度制1. 弧度角2. 弧度与角度的换算①角度制,角度制单位为“度”,符号是“°”,弧度制,单位为“弧度”,符号是“rad ”(一般省略)②换算关系: 180180()1()()5718rad rad ππ'==≈1°= 180π(rad )3. 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 弧长公式:l =α·R ;面积公式:S= 21l ·R = 21α·2R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已知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x ,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OP =22y x +,那么正弦、余弦、正切分别为 sin α=y r , cos α=x r , tan α=y x。
2. 三角函数的象限符号图: 由于0r >,故sin α的符号只与y 有关,cos α的符号只与x 有关,正(余)切的符号取决于x ,y 是否同号,分布图如下: 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

高中数学必修 4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函数正角 :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 : 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2、象限角:角的极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那么称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会集为k 360o k 360o90o , k第二象限角的会集为k 360o90o k360o180o, k第三象限角的会集为k 360o 180o k360o270o , k第四象限角的会集为k 360o270o k360o360o, k终边在 x 轴上的角的会集为k 180o , k终边在 y 轴上的角的会集为k180o90o , k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会集为k 90o, k3、终边相等的角: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会集为k 360o, k4、是第几象限角,确定n*所在象限的方法:先把各象限均分 n 等n份,再从 x 轴的正半轴的上方起,依次将各地域标上一、二、三、四,那么原来是第几象限对应的标号即为终边所落在的地域.n例 4.设角属于第二象限,且cos2cos2,那么角属于〔〕2A .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C 2k22k,( k Z ), k4k,( k Z ),22当 k2n,( n Z)时,在第一象限;当 k2n1,(n Z ) 时,在第三象限;22而 cos cos cos20,在第三象限;2225、1 弧度: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 1 -6、半径为 r 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为 l ,那么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 .ro7、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o , 1o, 1180o.1808、假设扇形的圆心角为为弧度制 ,半径为 r ,弧长为 l ,周长为 C ,面积为 S , 那么弧长l r ,周长 C 2r l ,面积 S 1 lr 1 r 2 .2 2 9、设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 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 r r x 2y 20 ,那么 siny, cosx, tany x 0 . r r x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 11、三角函数线: sin , cos , tan . y例 7.设 MP 和 OM 分别是角17的正弦线和余弦线,那么给出的以下P T18不等式: ① MP OM 0;②OM 0 MP ; ③OMMP 0 ;OM Ax④ MP0 OM ,其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知识点与易错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知识点与易错点归纳知识点(一)任意角和弧度制1.与θ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 ;第一或第三象限角的集合是 ;x 轴上的角的集合是 ;2.若α是锐角,则πα-是第 象限角;πα+是第 象限角;2πα-是第 象限角;α-是第 象限角;32πα-是第 象限角;2πα+是第 象限角。
3.180°=π;1°= 弧度; 1弧度= ;圆心角α弧度数的绝对值||α= ;扇形面积公式S = 。
4.角ααcos 2=-,则2α角是 象限角。
知识点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那么sin α= ,cos α= ,tan α= 。
2.如图,三角函数线:正弦线是 、余弦线是 、正切线是 ;4.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4)P -,则sin tan αα+的值为 ; 5.函数sin cos tan |sin ||cos ||tan |y αααααα=++的值域是 ; 6.sin cos θθ<⇔ ;sin cos θθ>⇔ 。
知识点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1.平方关系:22sin cos αα+= ;商数关系:tan α= ;2.已知tan 2α=,则ααααcos sin cos 3sin +-= ;sin cos αα⋅= ;4.1419costan()34ππ+-的值为 ; 5.化简23sin (180)cos(360)sin(270)cos (180)cos(90)tan(180)αααααα+⋅-⋅-=--⋅+⋅+ 。
yTA xα B SO M P知识点四.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倍角公式1.基本公式及变式()()22222sin sin cos cos sin sin 22sin cos 1sin 2(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2cos sin 2cos 112sin t αβαβαβαβαβαααααααβαβαβααααα==±=±−−−→=⇒±=±±=−−−→=-=-=-↓↓令令 ()222tan tan 2tan 1+cos21cos2an tan 2cos sin 1tan tan 1tan 22αβααααβααααβα±-±=→=- = ,=变式:1tantan tan tan()(1tan tan),tan()1tan4απαβαβαβαα++=+⋅-⋅=+-;sin cos ),sin 2sin(cos 2sin()436πππθθθθθθθθθ±=±±=±±=±2.4411111212cos sin ππ-= ;sin163sin 223sin 253sin313+= ; 3.在ABC ∆中,53sin ,cos 135A B ==,则cos C = ; 4.在直角ABC ∆中,sin sin A B ⋅的最大值为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正弦值为13,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的余弦值是 。
高中数学必修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高中数学必修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1. 正弦函数:在单位圆上,对于任意角度θ,都存在一个点P(x,y),其中x=cosθ,y=sinθ。
则y=sinθ称为角θ的正弦函数。
2. 余弦函数:在单位圆上,对于任意角度θ,都存在一个点P(x,y),其中x=cosθ,y=sinθ。
则x=cosθ称为角θ的余弦函数。
3. 正切函数:在单位圆上,对于任意角度θ,都存在一个点P(x,y),其中x=cosθ,y=sinθ。
则y/x=tanθ称为角θ的正切函数。
二、基本性质1.周期性: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周期都是2π。
2.奇偶性: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正切函数是奇函数。
3.值域: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值域为[-1,1],正切函数的值域为R。
三、基本公式1. 正弦函数的基本公式:sin(θ±α) = sinθcosα ±cosθsinα2. 余弦函数的基本公式:cos(θ±α) = cosθcosα ∓ sinθsinα3. 正切函数的基本公式:tan(θ±α) =(tanθ±tanα)/(1∓tanθtanα)四、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正弦函数图像的性质:周期为2π,在(0,0)处取得最小值-1,在(π/2,1)、(3π/2,-1)处取得最大值1,是一个奇函数。
2.余弦函数图像的性质:周期为2π,在(0,1)处取得最大值1,在(π,-1)处取得最小值-1,是一个偶函数。
3.正切函数图像的性质:周期为π,在(0,0)处取得最小值-∞,在(π/2,∞)处取得最大值∞,是一个奇函数。
五、三角函数的性质1.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2.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 cos^2θ - sin^2θtan2θ = (2tanθ)/(1-tan^2θ)3.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cosθ)/2]cos(θ/2) = √[(1+cosθ)/2]tan(θ/2) = sinθ/(1+cosθ)4.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sinA·sinB = (1/2)[cos(A-B)-cos(A+B)]cosA·cosB = (1/2)[cos(A-B)+cos(A+B)]sinA·cosB = (1/2)[sin(A-B)+sin(A+B)]六、三角函数的应用1.解三角形: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详解角是我们在几何学中经常接触到的重要概念,而三角函数则是与角密切相关的一类函数。
在高中数学必修四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数学学习的深入和数学建模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具体例子,详细介绍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
一、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两个三角函数。
我们首先从几何解释的角度来理解它们。
对于一个角A,我们可以根据角A所在的单位圆上的点(x,y)的坐标值,得到角A的正弦值sinA和余弦值cosA。
而正弦函数sinx和余弦函数cosx则是将角x所对应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关系式表示的函数。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角x=30°,那么根据单位圆上的坐标特点,点(x,y)的坐标值为(√3/2,1/2)。
因此,角x的正弦值sinx=1/2,余弦值cosx=√3/2。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通过观察和计算,来确定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函数图像和性质。
二、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是另外两个重要的三角函数。
正切函数tanx和余切函数cotx则是将角x所对应的正切值和余切值关系式表示的函数。
我们以正切函数为例,来解释一下它的定义和性质。
对于一个角A,我们可以根据角A所在的单位圆上的点(x,y)的坐标值,得到角A的正切值tanA。
正切函数tanx就是将角x所对应的正切值关系式表示的函数。
正切函数tanx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周期性。
考虑tanx的函数图像,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每个周期内,tanx呈现出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而周期为π的函数图像在整个定义域上都是无穷区间波动的。
三、其他三角函数除了上述介绍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与三角函数密切相关的函数,如割函数secx和余割函数cscx等。
割函数和余割函数定义如下:割函数secx是角x对应的余弦倒数的函数,余割函数cscx是角x对应的正弦倒数的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函数》【知识网络】一、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将沿x 轴正向的射线,围绕原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称作角. 逆时针旋转为正角,顺时针旋转为负角,不旋转为零角2、同终边的角可表示为{}()360k k Z ααβ︒=+∈x 轴上角:{}()180k k Z αα=∈ y 轴上角:{}()90180k k Z αα=+∈3、第一象限角:{}()036090360k k k Z αα︒︒+<<+∈第二象限角:{}()90360180360k k k Z αα︒︒+<<+∈第三象限角:{}()180360270360k k k Z αα︒︒+<<+∈第四象限角:{}()270360360360k k k Z αα︒︒+<<+∈4、区分第一象限角、锐角以及小于90的角 第一象限角:{}()036090360k k k Z αα︒︒+<<+∈锐角:{}090αα<< 小于90的角:{}90αα<任意角的概念弧长公式 角度制与 弧度制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诱导 公式 计算与化简 证明恒等式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 图像和性质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和角公式 倍角公式 差角公式 应用应用 应用 应用应用 应用 应用5、若α为第二象限角,那么2α为第几象限角? ππαππk k 222+≤≤+ππαππk k +≤≤+224,24,0παπ≤≤=k ,2345,1παπ≤≤=k所以2α在第一、三象限6、弧度制:弧长等于半径时,所对的圆心角为1弧度的圆心角,记作1rad .7、角度与弧度的转化:01745.01801≈=︒π 815730.571801'︒=︒≈︒=π8、角度与弧度对应表: 角度 0︒ 30︒ 45︒ 60︒90120︒ 135︒ 150︒ 180︒ 360︒弧度6π 4π 3π 2π 23π 34π 56π π2π9、弧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弧长:l R α=⨯;面积:21122S l R R α=⨯=⨯,注意:这里的α均为弧度制.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正弦:sin y r α=;余弦cos x r α=;正切tan yxα=其中(),x y 为角α终边上任意点坐标,22r x y =+.2、三角函数值对应表:3、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的符号度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270360弧度6π 4π 3π 2π 23π 34π 56π π32π 2πsin α 01222 32132 22121 0cos α132 221212- 22-32-1- 0 1tan α 0 331 3无3- 1-33-无ry)(x,αP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简记为“全s t c ”)sin α tan α cos α 第一象限:0,0.>>y x sin α>0,cos α>0,tan α>0, 第二象限:0,0.><y x sin α>0,cos α<0,tan α<0, 第三象限:0,0.<<y x sin α<0,cos α<0,tan α>0, 第四象限:0,0.<>y x sin α<0,cos α>0,tan α<0,4、三角函数线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 ,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与P (,)x y ,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点(1,0)A 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 延长线交于点T.由四个图看出:当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有向线段,OM x MP y ==,于是有sin 1y y y MP r α====, c o s 1x x x OM r α====, tan y MP ATAT x OM OAα====.我们就分别称有向线段,,MP OM AT 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5、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o x y M T P A o x y M T P A x y o M T P A x yo M T P A (Ⅳ) (Ⅱ) (Ⅰ) (Ⅲ)22sin cos 1αα+=sin tan tan cot 1cos ααααα=⇒= ααααcos sin 21)cos (sin 2+=+ ααααcos sin 21)cos (sin 2-=-(ααcos sin +,ααcos sin -,ααcos sin ∙,三式之间可以互相表示)6、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所谓奇偶指的是απ+2n 中整数n 的奇偶性,把α看作锐角)212(1)sin ,sin()2(1)s ,n n n n co n απαα-⎧-⎪+=⎨⎪-⎩为偶数为奇数;212(1)s ,s()2(1)sin ,nn co n n co n απαα+⎧-⎪+=⎨⎪-⎩为偶数为奇数. ①.公式(一):α与()2,k k Z απ+∈απαsin )2sin(=+k ;απαcos )2cos(=+k ;απαtan )2tan(=+k②.公式(二):α与α-()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③.公式(三):α与πα+()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④.公式(四):α与πα-()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⑤.公式(五):α与2πα+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 ⑥.公式(六):α与2πα-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 ⑦.公式(七):α与32πα+3sin cos 2παα⎛⎫+=- ⎪⎝⎭;3cos sin 2παα⎛⎫+= ⎪⎝⎭; ⑧.公式(八):α与32πα- 3sin cos 2παα⎛⎫-=- ⎪⎝⎭;3cos sin 2παα⎛⎫-=- ⎪⎝⎭;三、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将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右)平移ϕ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A x ωϕ=+的图象。
2、函数()()sin 0,0y A x A ωϕω=+>>的性质: ①振幅:A ;②周期:2T πω=;③频率:12f T ωπ==;④相位:x ωϕ+;⑤初相:ϕ。
3、周期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 值,都满足()()f x T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周期函数,T 叫做该函数的周期.4、⑴)sin(ϕω+=x A y 对称轴:令2x k πωϕπ+=+,得ωϕππ-+=2k x对称中心:πϕωk x =+,得ωϕπ-=k x ,))(0,(Z k k ∈-ωϕπ;⑵)cos(ϕω+=x A y 对称轴:令πϕωk x =+,得ωϕπ-=k x ;对称中心:2ππϕω+=+k x ,得ωϕππ-+=2k x ,))(0,2(Z k k ∈-+ωϕππ;⑶周期公式:①函数sin()y A x ωϕ=+及cos()y A x ωϕ=+的周期ωπ2=T (A 、ω、ϕ为常数,且A≠0).②函数()φω+=x A y tan 的周期ωπ=T (A 、ω、ϕ为常数,且A ≠0).5、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表格 sin y x =cos y x = tan y x =图像定义域 R R,2x x k k Z ππ⎧⎫≠+∈⎨⎬⎩⎭值域[]1,1-[]1,1-R最值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k Z ∈时,min 1y =-.当()2x k k Z π=∈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 2ππ奇偶性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单调性在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在3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k Z πππ-+∈上是增函数; 在[]2,2k k 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对称性对称中心()(),0k k Z π∈ 对称轴()2x k k Z ππ=+∈对称中心(),02k k Z ππ⎛⎫+∈⎪⎝⎭对称中心(),02k k Z π⎛⎫∈⎪⎝⎭无对称轴函数 性 质对称轴()x k k Z π=∈6. 五点法作的简图,设,取0、、、、来求相应的值以及对应的y 值再描点作图。
7. )sin(ϕ+ω=x A y 的的图像8. 函数的变换:(1)函数的平移变换① 将图像沿轴向左(右)平移个单位 (左加右减)② 将图像沿轴向上(下)平移个单位 (上加下减)(2)函数的伸缩变换:① 将图像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到原来的倍(缩短, 伸长) ② 将图像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A 倍(伸长,缩短) (3)函数的对称变换:)sin(ϕω+=x A y ϕω+=x t 2ππ23ππ2x )0)(()(>±=→=a a x f y x f y )(x f y =x a )0()()(>±=→=b b x f y x f y )(x f y =y b )0)(()(>=→=w wx f y x f y )(x f y =w11>w 10<<w )0)(()(>=→=A x Af y x f y )(x f y =1>A 10<<A① ) 将图像绕轴翻折180°(整体翻折) (对三角函数来说:图像关于轴对称)② 将图像绕轴翻折180°(整体翻折) (对三角函数来说:图像关于轴对称)③ 将图像在轴右侧保留,并把右侧图像绕轴翻折到左侧(偶函数局部翻折)④保留在轴上方图像,轴下方图像绕轴翻折上去(局部翻动)四、三角恒等变换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βαβαβαcos sin cos sin )sin(+=+ (2)βαβαβαcos sin cos sin )sin(-=- (3)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4)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5)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t a n t a n t a n 1t a n t a nαβαβαβ+=+- (6)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t a n t a n t a n 1t a n t a nαβαβαβ-=-+ (7) sin cos a b αα+=22sin()a b αϕ++(其中,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所在的象限决定,2222sin ,cos ,tan b a baa b a b ϕϕϕ===++ ,该法也叫合一变形). (8))4tan(tan 1tan 1θπθθ+=-+ )4tan(tan 1tan 1θπθθ-=+-2. 二倍角公式(1)(2))()(x f y x f y -=→=)(x f y =y x )()(x f y x f y -=→=)(x f y =x y )()(x f y x f y =→=)(x f y =y y )()(x f y x f y =→=)(x f y =x x x a a a cos sin 22sin =1cos 2sin 21sin cos 2cos 2222-=-=-=a a a a a(3)3. 降幂公式:(1) (2)4. 升幂公式(1)2cos 2cos 12αα=+ (2)2sin2cos 12αα=-(3)2)2cos 2(sin sin 1ααα±=± (4)αα22cos sin 1+= (5)2cos2sin 2sin ααα=5. 半角公式(符号的选择由2θ所在的象限确定) (1), (2), (3)6. 万能公式:(1)2tan 12tan2sin 2ααα+=, (2)2tan 12tan 1cos 22ααα+-=, (3).2tan 12tan2tan 2ααα-=7.三角变换:三角变换是运算化简过程中运用较多的变换,提高三角变换能力,要学会创设条件,灵活运用三角公式,掌握运算、化简的方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