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线段的长短比较》参考教案1

合集下载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快速地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段的长短比较。

2. 讲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定义,线段的长度、起点和终点。

3. 演示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线段长短比较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线段长短比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生活实例,加深对线段长短比较知识的理解。

九、课堂小结2. 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用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物品长度、规划路线等。

2. 分享成果: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电路布线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和原理。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1浙教版(美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1浙教版(美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课题线段的长短比较()课时安排教、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感怀和线段中点的感怀及表示方法学、学会线段中点的简单应用、借助详细情境,认识“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并学会简单应用目、培育学生沟通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察看、剖析和抽象的能力标要点线段中点的感怀及表示方法难点线段中点的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一)习回首: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课后反应(二)感怀剖析、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想想”出示课本图片,从上边的两个案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可让学生稍作议论后回答)学生:选择直路,行程较短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见课本),从到的几种路线,并用红色粉笔标出最短的路线教师:你是如何比较出最短的路线的?学生:利用察看、丈量依据学生的绘图,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全部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要重申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点间的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是数值。

教师:“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实质生活中应用较广,你可否举一些例子?学生:从到架电线,老是尽可能沿着线段架设等。

教学过程、线段的中点请按下边的步骤操作:(学生做)①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②对折这张纸,使线段的两个端点重合③把纸睁开摊平,注明折痕点如图:BA C教师:线段和线段相等吗?你能够用是么方法去说明?学生:相等。

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度,再比较学生:相等。

用圆规丈量比较教师:象图这样,点把线段分红相等的两条线段与,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用几何语言表示:(或)教师:方才用折纸的方法找出的中点,你还可以经过什么方法获得中点呢?学生:用刻度尺去量出的长,再除以,就获得点(让学生板演)填空:如图已知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是线段的中点,A D C B()__()__()“想想”如图,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把线段三平分。

已知线段的长为,求线段的长。

如图:A C P D B可让学生议论后再作答(教师可作以下剖析:假如能获得线段与线段之间的长度比,就能求出线段的长。

《线段的长短比较》参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参考教案

4.5.2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课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观点的基础上,认识线段的长度能够用正数来表示,因此线段能够胸怀、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必定的认识,从而初步认识数形联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3.经过本课的教课,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察看能力.教课要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要点,也是难点.教课过程设计一、复习线段的观点,引出线段的长度的胸怀和表示1.学生着手画出 (1)直线 AB .(2)射线 OA.(3) 线段 CD.2.提出问题:可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假如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观点.)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联合.4.线段的两种胸怀方法: (1)直接用刻度尺. (2)圆规和刻度尺联合使用.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找寻这两种方法)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经过实例,指引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达成.1.如何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何要站在一同,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如何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需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指引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地点.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 AB 的端点 A 与线段 CD 的端点 C 重合.(2)线段 AB 沿着线段 CD 的方向落下.(3)若端点 B 与端点 D 重合,则获得线段 AB 等于线段 CD,能够记 AB=CD .若端点 B 落在 D 上,则获得线段AB 小于线段 CD,能够记作 AB < CD.若端点 B 落在 D 外,则获得线段AB 大于线段 CD,能够记作 AB > CD.如图 1-6.教师讲解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能够更为直观和形象.也能够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数目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 AB 和线段 CD 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能够用推理的写法,培育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以下:由于量得AB=××cm,CD=× ×cm,因此AB=CD( 或 AB <CD 或 AB >CD).总结:此刻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能够比较数的大小,从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 (数轴 )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指引学生获得: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1.如图 1-7,量出以下列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随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能够得出什么结论?2.如图 1-8,依据图形填空.AD=AB+______+______ ,AC=______+______, CD=AD-______.3.如图 1-9,已知线段 AB ,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平分点、四平分点.4.如图 1-10,依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 (2)AB-a=______+______.四、小结1.教师发问:如何表示线段的长度?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经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2.依据学生回答的状况,教师要点总结数与形的联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五、作业P144,习题 4.5 3,4板书设计线段的长短比较一、如何表示线段的长度二、如何比较线段的长度1、重叠法2、数目比较法三、讲堂练习四、小结讲堂教课方案说明1.本课的教课时间为 1 课时 45 分钟.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联合的思想浸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是一堂开端课,它为学生的思想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课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必定的高度,不过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联合的高度去认识.实质上这节课大有可讲,能够发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忽略,在平时的教课中要不时注意.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胸怀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经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4.在讲堂练习中安排了胸怀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经过分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边的教课做一个铺垫.5.为防止本节课的乏味,能够用发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发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能够比较大小?”等.这样就会调换学生的学习的踊跃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踊跃思想,使讲堂的氛围更为活跃.6.假如感觉讲堂密度小,还能够增添一些培育着手能力的题.如:(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而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相同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能否相等. (为相像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获得角相等的图形,边不必定成比率)(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一样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而后比较大小,想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必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容更为生动丰富,讲堂氛围更为活跃.。

《6.3线段的长短比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浙教版12七年级上册

《6.3线段的长短比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浙教版12七年级上册

《线段的长短比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能正确运用线段比较的基本原理,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复习与预习1. 复习前课知识点,巩固线段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线段长短比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知识点讲解1. 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详细讲解线段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线段的定义及表示方式。

2. 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介绍并演示线段长短比较的常用方法,如直尺法、垂线法等。

(三)课堂练习1. 基础练习:提供几组线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长短比较。

2. 进阶练习:设置更复杂的线段比较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作业布置1. 书面作业:发放线段长短比较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

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实际生活中的线段长短比较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三、作业要求(一)书面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照题目要求,认真完成线段长短比较的练习题。

2.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应注重思路的清晰和步骤的完整。

3. 学生在提交作业时,应保证字迹工整、答案准确。

(二)实践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生活中寻找实际例证,如建筑物、道路标志等。

2. 学生需用所学知识对实际例证中的线段进行长短比较,并记录下来。

3. 学生需在实践过程中,注重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评价(一)评价标准1. 书面作业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思路清晰程度和步骤完整性进行评价。

2. 实践作业评价:根据学生寻找的实际例证是否恰当、线段长短比较是否准确、记录是否详细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式1. 教师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指导。

2. 同学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提高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作业反馈(一)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4)实施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线段长短比较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
(2)新课讲解:讲解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如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等。
(3)实例演示:利用教具、多媒体等展示线段长短比较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方法。
c.利用数学性质比较:如线段的等分点、相似三角形等。
4.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比较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练习纸,上面有若干个线段,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练习纸上的任务。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和直观判断能力,但对于线段长短比较的严谨方法和逻辑推理过程仍需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长度测量和比较,但对于线段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仍较为浅显。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对于一些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和方法,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线段长短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以下题型:
(1)直接比较线段长短;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线段的长短比较》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线段长度的比较。

本节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线段长度的比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技巧。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助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加深对线段长度比较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线段模型或教具,用于展示和操作环节。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如:“在一条直线上,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发学生对线段长度比较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线段模型或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线段的长度。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运用线段长度比较方法进行操作和解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的性质,识别并画出线段。
重难点:线段定义的理解,线段性质的掌握,线段的识别与画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3.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准确判断给定线段的长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2.线段的性质:线段有固定的长度,可以测量;线段上的点有限且可以数清。
3.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a.直接比较:将两个线段放在一起,直接观察哪个线段更长行比较。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1.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是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动的实物举例,如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概念。接着,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计算法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逐步突破这一重难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线段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准确地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3.能够通过直观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判断线段的长短,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的长度。
5.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在作业本上简要回答:
a.在比较线段长短时,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误差?
b.如何避免这些误差,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准确性?
c.除了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吗?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寻求帮助。
3.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
2.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习题4、5,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解决问题。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3.实际应用题: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线段长短比较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身高、家中物品的长度等,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和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
4.小组合作题:分组完成一份关于比较线段长短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心得等。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

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

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重点: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教学难点:尺规作图。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第2节线段、射线、直线。

2.学习目标1、掌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

2、运用线段公理说明实际生活问题。

3、学会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和、差,并初步学会用几何术语表述作图方法。

二、学生自学前的指导怎样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手指投影屏幕)自学。

自学指导自学P119-P121练习以上的内容后,思考并回答:1.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一条什么基本事实?3.什么叫做两点间的距离?4.什么是尺规作图?5.什么是一条线段的中点?6.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紧张看书。

四、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根据自学指导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五、引导更正,指导运用1.学生训练。

(1)布置任务:看完了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好!下面请XX做P121的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把数学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写在黑板上(同一题下)。

观察板演,找错误。

请大家看黑板,找错误。

找到的请举手。

2.学生更正。

3.学生讨论,评判。

(1)先看第一位同学做的(再看第二位同学做的……)[若对,则师:认为对的举手,师判“√”][若有错,则引导学生错误的原因及更正的道理][估计出现的错误](2)第1题中,不知道该如何截取。

(3)第2题中,不会灵活运用中点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错因,并更正。

六、当堂训练:作业:p122 A组3、4课堂评价:。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线段的长短比较》精品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线段的长短比较》精品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个教学内容,学生将学会如何更好地比较线段的长短,并掌握这个技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2.学会使用尺规作图方法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3.能够运用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纸张、铅笔、尺子。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15分钟)1.教师出示两个线段,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比较线段的长短。

2.引导学生关注线段长度的差异和大小关系,提出两个线段的长短比较问题。

二、引入概念(20分钟)1.介绍线段的定义和相关术语,如起点、终点、长度等。

2.教师出示两个线段AB和CD,并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线段的长短。

3.通过尺规作图方法,教师将线段AB和CD都延长到相同方向上的同一端点上,再比较两个线段的长短。

4.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际操作,并分析结果。

三、巩固练习(30分钟)1.分组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线段的长短比较题目,让学生分组完成。

2.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讲解,解答问题并互相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评和指导。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五、总结归纳(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重点和难点。

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

3.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

2.确认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通过尺规作图的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线段的长短比较过程。

并且,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拓展,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注重了理论的学习,又切实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别用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2、能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3、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

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引入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每个学生与老师各准备两条相等的硬纸皮。

教学设想:以学生的讨论与自我动手为主。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应是一节学生的操作课,也就是说,在本课的课程安排上主要以学生的自我动手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为主,在教学在可以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另外在中点的知识点上应着于简单的几何语言叙述方法。

二、新课分析:1、知识设疑:(1)如果有两个同学在比较高矮,你们一般是怎么做的?解决方法:在以让两个人站在一起来比较;分别量出这两个同学的身高。

(2)那如果是两个分别在两条不同的笔直的道路上跑的选手,我们又如何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谁跑得更远?解决方法:想法量出两个人跑过的距离(线段的长度)。

(3)如何比较你们两个同桌手上的两条线段(硬纸皮)的长度大小,你能够想到什么方法?2、知识形成: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

如图有线段AB 与线段CD ,且进行了以上的有关比较方法。

A B C D如果通过比较,知:线段AB 比线段CD 短,则表示为:AB<CD (或CD>AB )3、知识拓展:(1)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其中一条线段对折,从而在其内部得到一折痕,从学生的测量中可以知道,这个折痕刚好把这条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

概括: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应用: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 B CAC=CB=21AB,AC+CB=AB(2)引导学生利用圆规作出一条线段等于忆已知线段的长度,并可适当引进两条线段的和差关系。

6.3.1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6.3.1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第1课时线段的长短比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基本方法;2.作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能力目标:通过线段作图的探究,逐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能够联系和运用所学知识体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感悟,实践、体会理论源于实际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具:四根绳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投影片、圆规、直尺创设情境:教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先移动一根绳子,与另一根绳子一头对齐,两根绳子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

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必有一头对齐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绳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绳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二)探究新知: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

(长短不一)“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1D CC Array B(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1)

《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1)

《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

难点:线段大小比较地方法及线段的性质的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
1.多媒体演示如何比较两个人的身高?
2.学生讨论、实践、交流方法,师生总结评价。

3.比较两个人的身高,可以看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设计意图:体会线段比较的意义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在发现诸多结论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二、想一想
任意画两条线段AB,CD.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讨
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
1.观察法比较
2.叠合法比较:先把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长短.
3.用度量的方法比较;即用一把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三、试一试
教科书第118页练习北京到济南的路线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线段的长短比较优秀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优秀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目标】一、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二、根据具体情景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

三、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

【教学重难点】一、线段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理解与应用。

二、线段的和差问题。

【教学过程】一、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活动:1.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2.拿出两根筷子请学生比较长短。

(学生采用的办法是:筷子的一端对齐,另外一端在外的筷子长。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二)活动二:比较两条线段的方法:1.度量法。

2.叠合法。

具体方法如下:(教师一边讲一边画图比较)(1)将线段AB的点A与CD的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线段AB与线段CD叠合。

若点B与点D重合,就说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点D在线段AB外部,就说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点D在线段AB内部,就说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

二、线段的中点(一)活动3.如图,人们修建公路遇到大山阻碍时,为什么经常打通一条穿越大山的直的隧道?(二)教师总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分析:可以运用中点的定义先求出线段DC和六、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2、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难点
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探讨
1、与同桌探讨,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比较你和老师的个子高矮?
2、观察下列三组图形,你能看出每组图形中线段a 与b 的长短吗?
3、 给定两根筷子,如何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
(二)实践探究
1、课本P148页做一做
(1)用刻度尺量出图中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
AC=____cm; BC=____cm; AB=_____cm.
(2)用“=”、“<”或“>”号填入下面的空格:
AC___BC, AC___AB, AB___BC.
2、已知线段a ,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b ,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请说说你的画法.
(课本例题)
3、根据示例,归纳线段的一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应用实践
进行随堂练习,ppt 演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归纳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那些内容?
(1)学习了怎样比较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和叠合法
a
(2)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49页课内练习
2、课本作业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