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合集下载

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初一C段23班庄亚花2012年12月10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5.2《线段的长短比较》。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和“教学过程”这四个部分来汇报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①线段长短比较。

②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③线段中点定义。

线段和、差计算过程。

二、教学目标①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②能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③掌握线段中点定义以及线段和、差运算。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尝试指导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每一个问题,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1:三种线的区别以及性质。

线段是有限长,可以进行长短比较,射线和直线不能比较长短。

问题2:你们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的?你能从比身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二)讲授新课1、比较方法(三角板、刻度尺)①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C A B②叠合法(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进行比较)D几何语言:AB=CDAB>CD或AB<CD练习:P143 练习3 M N2、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①画射线AB A C②用圆规量线段MN ∴线段AC就是所画的线段。

③在射线AB上截取线段AC,使AC=MNAB=AC+CBAC=AB+CB练习:一张纸上画一个三角形ABC,不用任何工具能否比较三条线段的长短。

A3、线段的和、差A B C DAB+BC=(),AD-CD=(),BC=()-CD,AD=()+()+()4、线段的中点①定义: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探究版(共5则)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探究版(共5则)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探究版(共5则)第一篇:《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探究版《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线段的长短进行比较的过程.2.通过自己动手演示探索、发现规律,了解线段的性质公理以及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比较线段的方法,线段的公理,线段中点的概念.教学难点比较线段的方法以及线段的中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比较线段的长短》导入新课.老师手中有两根筷子,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必有一头对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筷子长短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设计意图:以实物为例,在学生熟知的事物和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这样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带领学生复习回顾小学中有关线段长短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筷子的长短,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交换自己好的想法,在实际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方法,实践证明,这样处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成功地引入了新课.二、讲授新课 1.线段的比较.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横竖两条长度相近的线段,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师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好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汇总:目测;用刻度尺度量;借助圆规(或绳子)比较等方法. 2.尺规作图.已知线段a,怎样画线段AB,使它等于a?师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板书并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规范尺规作图的方法,注意数学语言的引导.方法一、度量法: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出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AB.A方法二、尺规作图法:第一步:先用直尺画一条射线AC;第二步: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第三步: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B归纳:尺规作图就是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注意:这里教材上给出了两种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一种是尺规作图,另一种通过使用刻度尺测量解决,要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并能准确掌握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学生已经有经验)设计意图:向学生初步渗透圆规的作用,并为后面用叠合法比较线段长短和尺规作图打基础.3.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下图)?你能再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吗?方法一、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方法二、重叠比较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师生活动:教师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若端点B落在C,D之间,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练一练1:估计下列图形中AB,AC的大小关系,再用刻度尺或圆规检验你的估计. CCCBA(1)A(2)BA(3)B解:(1)AB>AC;(2)AB<AC;(3)AB=AC.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归纳重叠比较法,进而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4.中点的意义.请按下面的步骤操作:(1)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2)对折这张纸,使线段AB的两个端点重合;(3)把纸展开铺平,标明折痕点C.线段AC和线段BC相等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说明?师生活动:学生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度,再比较.也可以用圆规测量比较.像上图这样,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C,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用几何语言表示:因为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C=BC=1AB(或AB=2AC=2BC).2刚才用折纸的方法找出AB的中点C,你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中点C呢?用刻度尺去量出AB的长,再除以2,就得到点C.让学生板演)设计意图:以折纸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发现中点问题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在课本中的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找中点的方法,从而对中点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有更好的理解.练一练2: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4 cm,BC=3 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多少?解:先画出图形,如图所示:lAOBC AC=AB+BC=4+3=7(cm),因为O是AC的中点,所以AO=11AC=×7=3.5(cm). 22所以OB=AB-AO=4-3.5=0.5(cm).设计意图:对于表示法的强调,揭示了线段中点的主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线段的性质.思考:如下图,从A地到C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C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你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师生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必急于得出结论,可让学生多试一试,找一找,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归纳: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归纳出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老师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强调我们所测量的最短的距离就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也就是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强调距离是长度)三、课堂练习1.比较折线AB和线段A′B′的长短,你有什么方法?需要什么工具?ABA'B'解:比较折线AB与线段A′B′的长短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刻度尺量出折线中每一条线段的长度,求出它们的长度和.再量出线段A′B′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另一种方法是将折线AB的端点A与线段A′B′的端点A′重合,用圆规把折线中的每一条线段按顺序分别移到线段A′B′上去,再进行比较.需要的工具有刻度尺、圆规.2.按下列语句画图并填空:(1)画AB的中点C,使BC=1AB;2(2)延长线段BA到D,使AD=2AB;(3)找AC中点M,BD中点N;(4)根据所画图形,可知AB=________AB;(5)若AB=4 cm,则MN=________cm.答:根据(1)(2)(3)画出的图形如图所示:4BM,AN=________AB,CN=________AB,DM=3D(4)NAMCB19,1,;(5)3.243.如图,已知线段a和b,直线AB和CD相交与点O.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1)在射线OA,OB,OC上作线段OA′,OB′,OC′,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相等;(2)在射线OD上作线段OD′,使OD′与线段b相等;(3)连接A′C′,C′B′,B′D′,D′A′.你得到了一个怎样的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CaAbOBD解:所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CC′AA′OB′BD′D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来发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解决,争取把问题反映在课堂上,在课堂上解决.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①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②线段比较大小.③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学会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和优化,完善自己的知识构建.五、布置作业1.分别比较图中各条线段的长短.ADCABDCDCBAB2.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c,使c=a+b.ab3.如图,已知线段AB,请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AB(1)延长线段AB到C,使得BC=AC;(2)延长线段BA到D,使得AD=AC;如果AB=2 cm,那么AC=cm,BD=cm,CD=cm.4.如图在一个四边形各边上任意取一点,并顺次连接它们.想一想,你得到的图形周长与原四边形周长哪一个大?为什么?如果是五边形呢?六边形呢?参考答案:1.(1)AB<CD.(2)AB<CD.(3)ABCD<AD<BC<AB. 2.如图所示,线段c即为所求.acb3.解:4;6;8.DABC因为AB=2 cm,所以AC=2AB=2×2=4(cm).由题意可知使BC=AB,AD=AC,所以AD=4 cm,BD=AB+AD=4+2=6(cm),CD=AD+AC=4+4=8(cm). 4.解:原四边形的周长大一些.理由:如图所示,对于四边形ABCD,设点E,F,G,H分别为AB,BC,CD,DA上任意一点,HAEGBFC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BE+BF>EF,CF+CG>FG,DG+DH>GH,AE+AH>EH,所以BE+BF+CF+CG+DG+DH+AE+AH>EF+FG+GH+EH.即(AE+BE)+(BF+CF)+(CG+DG)+(DH+AH)>EF+FG+GH+EH,所以AB+BC+CD+DA>EF+FG+GH+HE,所以四边形ABCD的周长>四边形EFGH的周长.对于五边形、六边形同样成立,即原五边形周长大、原六边形周长大.六、课堂检测1.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AB.直线ABC.直线abD.直线aB2.如图所示,共有线段().A.3条B.4条C.5条D.6条3.小丽家分了一套新经济适用房,她想在自己的房间里的墙上钉一根细木条,挂自己喜欢的装饰物品,小丽要使细木条固定,至少需钉的钉子的根数是().A.1B.2C.3D.4(第4题图)4.C为线段A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C=3AB,则BC=__________AB.25.已知线段AB=4 cm,在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上画线段BC=2 cm,则AC的长为__________.6.小明家在A处,学校在C处,从A-B-C是宽敞的马路,从A-C是一条小路,小明上学时,经常不走马路而走小路,有人说:“这孩子真淘气,放着宽敞的大道不走偏走小路.”小明对他解释一番后,这个人恍然大悟,你知道小明怎样解释的吗?7.如图,A,B,C三个城市在同一直线上,A到B有三条道路,B到C有两条道路,试分析从A经B到C的走法有几种,用笔描出哪种最近.8.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AB;(2)延长线段BA到点C,使AC=BA;(3)反向延长线段AB;(4)在射线OA上顺次截取OB=BC=CD.设计意图:加深了对比较线段大小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线段的中点的应用.参考答案:1.B.2.D.3.B.4.1. 25.6 cm或2 cm.6.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解释.7.6种;最近的是A-B-C.8.解:画图如图所示.第二篇: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淅川厚坡一中王功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数学说课稿)七年级数学说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数学说课稿)七年级数学说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七班级数学说课稿“比拟线段的长短〞说课稿——何燕珠教材内容浅析本节教材是在同学学习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中的继第一节,线段,射线,直线之后的内容,教学好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前一节所学内容的复习稳固,又是同学后继学习线,直线的位置关系,三角形全等,等学问的根底.特殊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同学观看、探究、发觉、归纳来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激活同学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要引导同学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让同学把握学问的发生开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学问,学会猎取学问的方法,因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同学乐意并全身心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案设计意图一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旨在使同学了解一共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把握两点技能〔①能借助尺规,比拟两条线段的长短;②能用圆规截一线段等于线段〕。

二关于重点,难点,易错点设计旨在澄清概念,突破定势思维,留意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互译。

七班级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四章其次节比拟线段的长短——何燕珠教学内容:比拟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 借助具体状况了解两点之间的全部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2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拟两条线段的长短;3 能用圆规做一条线段等于线段。

教学重点:两点之间的全部连线中线段最短难点: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做一条线段等于线段。

易错点:①两点之间的距离概念不清;②对中点概念理解不透;③直线性质与线段性质混淆;④画线段时思维定势考虑不周。

教学教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共享小故事:聪慧的狗我家邻居家养了大小相当的两只狗。

一只叫阿黄,一只叫小黑。

阿黄长的毛色光亮,看上去挺机灵,小黑,毛色纹乱,目光木然,听仆人说这两只狗是同窝产的,小时,小黑比阿黄个儿还大些呢。

一天,我去邻居家玩,正好两只狗都在,突然,我产生了一个想法,试一试哪一只狗聪慧,于是我找来了半个馒头,待两只狗蹲在同一个位置时,其前放一木盆。

初一数学说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

初一数学说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荣成三十五中许志华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分析:《比较线段的长短》位于是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平面图形中的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的,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它在工业农业生产、土木建筑、测量绘图、管道设计、交通运输等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平面几何知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今后学习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章内容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一般方法;2、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3、了解线段线段和、差的概念;4、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两条线段的和、差。

5、经历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难点】线段的和差的概念涉及形与数的结合。

二、说学情因为六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乐于尝试探索、思考、合作与交流,渴望体验成功的自豪感。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发现引导法”,即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知识重新建构,建立了适应师生交流的教学活动平台。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参与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比较线段长短(2)说课稿

比较线段长短(2)说课稿

蒲河九年制学校4.2比较小段大(2)说课稿授课班级:七(1)班科目:数学教师:唐志康4.2 比较线段长短(2)说课稿蒲河九年制学校唐志康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较线段长短》。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及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分析:《比较线段长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概念后,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分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让学生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一般方法,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3、了解线段线段和、差、倍、分的概念;并会画两条线段的和、差。

4、知道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2、经历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数与形的结合。

二、说教法本节课以观察法、自学引导法、动手操作法为基础,重点学习使用“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让各小组在前面主持、表演。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5课时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新)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5课时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新)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5课时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新)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5课时主要内容是线段的长短比较。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探究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还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线段的定义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还没有明确的认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例和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线段的长度。

2.新课导入:介绍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3.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和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

4.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线段长度比较的图示,配合文字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来进行。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掌门1对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分析:《比较线段的长短》内容选自数学七年级上册。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数学概念后,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一般方法;2、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3、了解线段线段和、差的概念;4、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两条线段的和、差。

【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2、经历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难点】线段的和差的概念涉及形与数的结合。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有二个任务:(一)创设针对问题与背景知识的互动式教学情境(二)营造探索交流空间,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研究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亲历这种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这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也符合教学论中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的长短比较》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以及了解线段的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线段的定义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比较线段长短时,可能会仅仅依靠直观感受,缺乏科学的比较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比较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引出比较线段长短的问题。

2.探索比较方法:让学生尝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3.总结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给出数学依据。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比较线段长短。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线段长短比较1.观察法:直接观察线段的长度,判断长短。

2.度量法:用尺子或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比较大小。

线段长短的比较 说课课件(一)

线段长短的比较 说课课件(一)

· C· · A B
(2)如图AC=AB-BC=8-3=5cm
二:已知线段AB=8cm,BC=3cm.求线段 AC的长 解:无法确定
三.(1)如何用折纸的方法一张纸条的中点? · A (2)
· B
· C
如何比较三角形的两边AB,AC的 大小?
• 小明到小英家有三条路可走,如图,你认为走 那条路最近?
•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 中点 BM,点M叫做线段AB的 。 (midpoint) • AM = MB = 1/2AB
反过来若M是AB的中点则有 AM= MB =1/2AB

一起画一画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AB=5cm, BC=2cm,并且取线段AC的中点O,求线段OB的长。 解: AC=AB+BC=5+2=7cm AO=OC=
四、教法学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了如下教 法学法:即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时,调动学生动 手、动脑、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五、教学过程:
你哪有 我高啊!
我比你 高!
服了吧!
喔,原 来你比 我高!
小 明
小 华
小 明
小 华
线段AB和线段CD哪一条长?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 助直尺圆规等工具,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能比较两条线 段的长短。 2、 发展有条理的思维,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成果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比较线段的 长短;难点是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和应 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较线段的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线段的大小比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线段的性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能运用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线段的大小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加以解释和阐述。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上传: 陈亮更新时间:2012-5-17 7:40:09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课是培养学生视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是对前一节的复习巩固,同时也为今后几何的计算、作图和三角形等知识的学习提供方法和依据。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略)三、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了如下教法学法:即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时,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趣味导入:学生通过比较姚明和潘长江的身高得出:当两条线段差别比较大时可以通过目测的办法比较长短,对于线段a和线段b差别比较小时,怎样比较它们的长短呢?引出课题—比较线段的长短(把现实生活中的娱乐问题转化为数学活动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数学”)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从右图中,ab间的弧线、线段、折线,我提问:哪只狗最聪明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和距离的概念。

(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增强对图形的直观体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同时强化了数与形的区别与联系,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3、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用目测法、叠合法和度量法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几种情形):(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学生归纳两条线段的长短关系,进而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

)4、线段的中点及表示法(用折纸的办法作一条线段的中点)(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5、实践应用(用正方形实物如何帮蚂蚁设计线段吃到糖)(设计意图:学生体会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同时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即学生数学地思考。

同时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这一理念。

【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学习文档

【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学习文档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这一课将从三个方面说起。

首先是教材,其次是教法与学法,最后是重要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来说教材,教材我们分了两个环。

第一环节是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比较线段的长短》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教材分析《比较线段的长短》是既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之后的一个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平面图形及其位子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较线段的长短"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灵活,符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线段组成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线段长短比较,了解线段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向导性作用。

为此,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目标,具体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探索观察与动手操作,了解简单的线段长短比较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能够用两种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上的合作精神,取长补短,即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第二环节是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在小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的有趣的现实情境,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模型操作,图案设计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会线段长短的概念及相互比较的方法。

同时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顺利实现了由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度,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对线段的长短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对线段的比较也由了自己的方法,初步地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

在这一基础之上使学生进一步对线段的和差进行探究,理解线段的中点及等分点的特性,从而将图形与数量关系结合在一起。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12分钟)知识延伸地有四条路,那条路最
近?
展示,结合教材内容引出
线段的性质和线段的中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
下思考总结线段的性质
和线段的中点
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
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
解决问题的热情。

环节四(5分钟)巩固练习做一做在直线l上随
次取A,B,C三点,使得
AB=5cm,BC=3cm,如
果点O是线段AC的中
点,那么线段OB的长
度是多少?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正确
作出图形并分析计算
学生活动:以同桌合作交
流的形式完成相关计算
提供给学生探索、交流的
时间和空间,鼓励利用所
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环节五(5分钟)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小结通过师生共同小结,使
学生对线段的性质及线
段的中点和两条线段的
比较方法有一个清楚的
认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观察到线段的长短,但还不能准确地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比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线段模型等教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并总结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3.交流: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1.直接比较2.间接比较3.利用直尺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比较线段长短方法的掌握程度。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等奖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等奖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等奖说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比较线段的长短一等奖说课稿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以供参考。

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较线段的长短。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构思和设想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位于初中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教材在安排上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鼓励学生探索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及线段的有关性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角度的比较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线段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几何工具的运用和几何语言的表达理解可能会产生一些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认识线段的性质,掌握线段比较长短的正确方法,理解线段的中点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难点为:理解线段中点,能进行线段的有关计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2)理解线段中点,能进行线段的有关计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作者:————————————————————————————————日期: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上传:陈亮更新时间:2012-5-17 7:40:09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课是培养学生视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是对前一节的复习巩固,同时也为今后几何的计算、作图和三角形等知识的学习提供方法和依据。

ﻫ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略)ﻫ三、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了如下教法学法:即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时,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趣味导入:学生通过比较姚明和潘长江的身高得出:当两条线段差ﻫ四、教学过程:ﻫ别比较大时可以通过目测的办法比较长短,对于线段a和线段b差别比较小时,怎样比较它们的长短呢?引出课题—比较线段的长短(把现实生活中的娱乐问题转化为数学活动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数学”)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从右图中,ab间的弧线、线段、折线,我提问:哪只狗最聪明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和距离的概念。

(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增强对图形的直观体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同时强化了数与形的区别与联系,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ﻫ3、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用目测法、叠合法和度量法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几种情形):(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学生归纳两条线段的长短关系,进而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

)4、线段的中点及表示法(用折纸的办法作一条线段的中点)(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5、实践应用(用正方形实物如何帮蚂蚁设计线段吃到糖)(设计意图:学生体会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同时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即学生数学地思考。

【说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

【说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

【讲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 ? 比较线段的长短 ? ,这一课将从三个方面提及。

第一是教材,其次是教法与学法,最后是重要的教课过程。

第一我来说教材,教材我们分了两个环。

第一环节是教材剖析与教课目标。

? 比较线段的长短 ? 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平面图形及其地点关系 ? 。

教材剖析?比较线段的长短 ? 是既线段,射线,直线的观点以后的一个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平面图形及其位子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比较线段的长短 "这节课的教课内容丰富灵巧,切合七年级学生年纪特色和已有生活经验。

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线段构成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线段长短比较,认识线段的地点关系的过程。

教课目的是教课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课起导游性作用。

为此,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色,联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质状况确立知识,能力,感情三方面目标,详细以下 :知识目标经过实例研究察看与着手操作,认识简单的线段长短比较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必定的认识,进而初步认识数形联合的思想。

能力目标可以用两种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感情目标经过合作研究,培育学上的合作精神,扬长避短,即着手操作的能力。

学情剖析第二环节是学情剖析,以及教课要点难点。

在小学中,教材为学生供给了大批生的风趣的现真相境,经过察看,丈量,绘图,模型操作,图案设计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领会线段长短的观点及互相比较的方法。

同时在活动中也培育了学生优秀的感情态度,顺利实现了由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分,以踊跃的态度投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具备了必定的主动参加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察看剖析抽象归纳的能力。

在对线段的长短有了必定的认识以后,对线段的比较也由了自己的方法,初步地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分。

在这一基础之上使学生进一步对线段的和差进行研究,理解线段的中点及平分点的特征,进而将图形与数目关系联合在一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分析:
《比较线段的长短》内容选自数学七年级上册。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数学概念后,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一般方法;
2、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
3、了解线段线段和、差的概念;
4、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两条线段的和、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2、经历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难点】线段的和差的概念涉及形与数的结合。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有二个任务:
(一)创设针对问题与背景知识的互动式教学情境
(二)营造探索交流空间,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研究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亲历这种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这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也符合教学论中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

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这符合教学论中直观性原则与可接受性原则。

另外,教学中我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启发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
借鉴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即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思想),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辩一辩、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并经历个体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
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
3、我们能用眼睛准确看出下列二组图形中线段a与b的长短吗?(看完以后
再请同学用刻度尺量一下,看看自己观察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目的:通过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深入思考,找出解决问题即是要比较线段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

(二)、实践探究
1、生活感悟:
①通过实物的比较与方法的运用,初步明确两个实际物体的长短或高矮的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②请同学们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说明怎样比较你所举出的实例的长短 (可比较长短或高矮的物体)
学生活动:(2—3分钟)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感悟生活中实物长短的比较
教师准备基本工具:刻度尺,圆规,米尺,细绳
2、实验演示:
方法一:将实物抽象成线段,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教师可边说边用电脑演示)
如果AB 比CD 短,我们可以记为 如果AB 与CD 相等,我们可以记为 如果AB 比CD 长,我们可以记为 AB <CD (或CD >AB ). AB =CD (或CD =AB ) . AB >CD (或CD <AB ). 方法二:我们还可以通过量出各条线段的长短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表示方法:试用几何语言表述两线段比较可能出现的结果。

若两线段为线段AB 、线段
C D A B A B C D A B C
D
CD ,则有如下结论:AB<CD 、AB=CD 、AB>CD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了解有一个生动、直观的体验,同时通过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完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化既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

(三)、应用实践
1、练一练
1)全班分组,每组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同桌交换,估计三条边的大小,再利用手中工具(直尺、圆规)来检验你的估计。

并用几何语言来表达。

学生活动:个体独立思考并利用工具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活动目的:学生学会用直尺,圆规来完成度量法与叠合法,变感性为理性,达到即学即用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各种方法的利弊,同时达到巩固的目的。

3.画一画
例1.如图,MN 为已知线段,你能用直尺和圆规准确的画一条与MN 相等的线段吗?
例2.如图,已知线段a,b ,画一条线段c ,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2.做一做 A B (第1题) 1.(1)用刻度尺量出图中三角形三边的长:
(2)用”=“ “<“或”>”号填入下面的空格: AB____BC, AC____AB, AB____BC. 2.用圆规比较下列各线段的长短.
(1) (2)
a b
a A C B
a b a b 结论:线段c 的长度是线段a ,b 的长度的和,我们就说线段c 是线段a ,b 的和,记做c=a+b ,即AC=AB+BC 。

变式练习:上题中,若线段a 的长度小于线段b 的长度,请你画一条线段c ,使得它的长度等于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差。

根据图形填空:
b- a
1、AC= _ _ _ _ + _ _ _ _
2、此时 AB= _ _ _ _— _ _ _ _
线段a 是线段c,b 的差,记做a=c-b (即AB=AC-BC)
补充例题:已知线段a,b,利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
(1)c=2a (2)c=3a-b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复习大小比较方法,更重在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且巧妙地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和差倍的意义。

(四)应用巩固
1.根据地图中北京、广州、上海三个城市的位置,画出
连接三城市之间的线段,并用圆规比较它们的长短
(目的:让学生体验叠合法比较线段长短)
2.如图所示,C 、D 在直线AB 上,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
A 、AB-AC=BD+CD
B 、AB-CB=AD-CD
C 、AC+CD=AB-CB
D 、AD-AC=BC-BD
( 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理清和、差之间的关系)
3.已知A 、B 、C 是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
且线段AC=1,BC=3则线段AB 的长度是____
(目的:让学生合作、讨论,本题渗透分类讲座的思想。


(五)归纳总结: A B C M
A B C M 北京 上海 广东 A C D B
学生自评:独立完成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困难。

师生达成共识,掌握线段的比较,线段和差的表示。

五、评价:
本节课中,我依据基本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数学情境设计与导入、互动式交流与讨论、自我点评与总结、教师引领归纳、互动式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多的采用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同时不排除使用接受学习。

敬请各位领导、老师留下您宝贵的建议,我将十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