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电路
电路理论基础 第十四章
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1)根据KVl、KCL和VCR建立微分方程; (2)求解微分方程
时域分析法 经典法 状态变量法 卷积积分 数值法 复频域分析法
一. 基本概念
状态:某给定时刻电路所必须具备的最少量的信息。 状态变量:分析动态过程的独立变量。 状态变量是电路的一组独立的动态变量,它们在任何时刻 的值组成了电路在该时刻的状态。 状态变量在初始时刻(t=t0 )的值称为电路的初始状态。
解 选 u1 , u2 , i3 , i4为状态变量
例 列出图示电路状态方程.
对每个独立电感写出只含此独立电感电流一阶导数在 内的回路KVL方程;
3)若第二步列出的KCL和KVL方程中含有非状态变量, 则应利用适当的结点KCL方程和回路KVL方程予以消去; 4)将第三步中得到的状态方程整理成标准形式。
1 x 0 1 1 1 e( t ) x RC 2 LC
第14章 网络图论及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
第 四 篇 高 级 路 分 析
14-6 状态变量法分析
第14章 网络图论及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
第 四 篇 高 级 路 分 析
14-6 状态变量法分析
1 C R 1 L1 R 1 L2
1 C uC 0 R1 1 i1 L1 L1 i2 1 R1 R2 L2 L2
0 uS 0 iS R 1 L2
4
1
2
uC1 C - 1
iC1 +
+ u - iL iC2 L
C2
iR + + uC2 R uR -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复习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复习【知识点一】电荷及摩擦起电(1)电荷定义: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三种起电方式:①摩擦起电:由于物体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则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
注:摩擦起电时,电荷并没有凭空产生,其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经典例题】例1.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___,可以_______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例2.玻璃跟绸子摩擦,玻璃的一些______转移到绸子上,玻璃因__________而带正电;绸子因__________而带等量负电。
例3.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A .摩擦后产生了新的电荷B .电子和正电荷同时按相反方向转移C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 .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例4.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附近,有一个绝缘金属球b ,开始a 、b 都不带电,如图1所示,现在使a 带电,则( ) A .a 、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 将吸引a ,吸住后不放C .b 立即把a 排斥开D .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例5.将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
下列图2中哪个是正确的( )图1AB图2CD【知识点二】正负电荷及验电器(1)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2)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中和现象:等量异种电荷在一起相互抵消(4)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经典例题】例1.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 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 和C ,发现B 被排斥,C 被吸引,则_____带正电。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知识点
精心整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知识点总结一、电是什么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若相互吸引,可能带异种电荷,还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若相互排斥,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电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得到电子的物体显示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带等量的正电。
4(1(2(35端。
6问1问2(1)问312(1(2)电流可能只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3)电流可能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3、物理学中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那么按照定义,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如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那么它的电流就和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电路接通时,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开关、用电器等流入电源负极。
4、三种电路:(1)通路:处处相通的电路。
或叫电路是闭合的。
(2)开(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将电源两极用导线连通的电路。
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①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②用电器短路(部分电路短路):用电器(或部分电路)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不能工作,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
5、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要求: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简洁、整齐、画成矩形、用直尺。
三、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串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灯泡逐个顺次串接在一起,然后在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
2、串联电路的特点:(1(2(334(1(2(35123如图电流表选择的量程,最小分度值,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初三物理上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电荷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一、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它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三、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1、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②电路为通路4)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2、使用电流表:1)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2)使用时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沪科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4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教案
教案:沪科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4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一、教学内容1. 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掌握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 电流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定义,掌握电流的单位及表示方法。
3. 电流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通过实验和分析,让学生掌握电流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分布规律。
4.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掌握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 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单位及表示方法。
3. 能够分析电流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运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的计算方法。
难点:电流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电流表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串并联电路现象,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
2. 知识讲解:介绍串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和连接方法,讲解电流的定义、单位及表示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串并联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读数,分析电流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4. 例题讲解:运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计算一些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电流问题。
6. 知识拓展:介绍串并联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如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了解电路第十四章串并联电路4. 电流特点:串联电路:电流相同并联电路:电流相加计算方法:串联电路:I = I1 = I2 = = In并联电路:I = I1 + I2 + + In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日常生活中一个串并联电路的现象,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10Ω]+ +[5Ω]+| | | ||>|[6Ω]|>|[8Ω]|>|[4Ω]|| | | |+[5Ω]+ +[3Ω]+3. 请解释为什么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分流?答案:1. 略。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复习要点
2、电流法(看有无分支,或有几条路径)
3、节点法
4、拆除法(看各电器是否互相影响,或拆除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画出简化电路)
电流处处相等(只有1条电流路径)
I=I1=I2=…
总电压等与各部分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各部分电阻大的分压多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相当于电阻丝长度增加)
R=R1+R2+…
但当原子失去电子而使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时原子带正电。当原子得到多余的电子而使负电荷多于正电荷时原子带负电。
6、因原子核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电子相互吸引,正是靠着这种电荷间的吸引力,使负电绕核运转
二、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不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束缚能力)也不同,互相摩擦时,束缚能力强的得(抢)到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一十二、用电流表、电压表或导线检查电路故障
1、电路要确实存在故障(否则下法不适用)
2、短路故障
A、串联电路若电源短路则可能电源损坏,若是局部短路或开关短路则被短路的元件不工作或失效,其他部分还能工作。
B、并联电路若短路即是电源短路,则电源会损坏。(如果原来正常的并联电路新加入某之路后电路立即全部不工作、保险丝烧毁,则是新加入的支路短路导致电源短路)
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电器间除了电流(电荷量)处处相等外,其他各物理量的比等于电阻比。(这就是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分功原理、分功率原理)
2、单环,外形像串珠
3、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4、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5、电器互相影响,一处断处处断
并
联
电
路
1、并列连接
14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原卷版)_1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四章《了解电路》14.3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识梳理】一、串联电路:1.定义: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或说成首尾相连)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2.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2)各用电器之间工作时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3)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改变,控制作用不变。
二、并联电路:1.定义: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2.特点:(1)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2)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用电器停止工作时,其它支路的用电器仍可正常工作;(3)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易错点】如果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用电器,两个用电器有可能是串联,也有可能为并联(开关接在干路中)。
【规律总结】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常用方法1.析电流法;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或从负极流向正极)的途中,如果电流没有分支,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电路;如果电流有分支,即分成两条或两条以上通路的是并联电路。
2.断开法:即去掉一个用电器,如果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两个用电器是串联;如果去掉后另一个用电器仍能工作,则两个用电器是并联。
3.节点法:如果电流途径中没有分流点和汇合点,为串联电路;如果有电流的分流点和汇合点,为并联电路。
【典例分析】(2021·贵州黔东南·)过交通路口时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也要等一等”的规则,吉样同学用小灯泡、电池、开关和导线来模拟路口的交通信号灯。
要求红、绿、黄灯可独立发光,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符合题意的是()A.B.C.D.【思路小结】要区分串并联电路,关键的一个判断方法就是各用电器在工作时是否互相影响。
如果彼此工作时互不影响,则各用电器是并联,如果互相影响,则有可能是串联。
【真题操练】1.(2020 河北九年级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路中,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用电器之间,开关才能控制用电器B.绝对不能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用导线连起来C.路灯是依次排成一列安装的,它们必定都是串联的D.用一开关控制两盏灯,使它们同时亮,同时灭,这两盏灯一定是串联的2.(2019 长沙市九年级月考)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电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附中高新的每层楼电路总开关,与该层楼的教室用电器是并联的B.街道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C.教室内虽然可以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三盏灯,这些灯是并联的D.台灯上,用来调节灯泡亮度的开关和灯泡是并联的3.(2020 湖南岳阳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断开S1和S2,灯泡L1和L3组成串联电路B.只闭合开关S2,灯泡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C.闭合开关S1、S2,灯泡L1和L2组成串联D.只闭合S1,灯泡L2和L3组成串联电路4.(2021 江苏镇江)为防止因超载或电动车进人而造成电梯安全事故,镇江某小区在电梯内安装了管控系统:当检测到电梯超载,或监控到电动车进入电梯时,电机不工作使电梯停止运行。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全章整合与提升+课件+-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0.22
0.22
0.24
0.46
0.26
0.30
0.56
(5)在实验中,可以采取换用不同规格小灯泡的方法改变A 、B、C处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多次实验,多次实验 的目的是_避__免___偶__然__性__,__得__到__普__遍__性__的__规__律__。
返回
7.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返回
11.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的示数为1.5 V,电 压表V2的示数为7.5 V,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 别为( C ) A.7.5 V 1.5 V
B.1.5 V 6.0 V
C.6.0 V 1.5 V
D.1.5 V 7.5 V
返回
12.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灯泡均发光,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两个电压表指针均指在了 同一位置,如图丙所示。
___U_=__U__1+__U__2 __(写关系式即可)。
实验 L1两端电 L2两端电 小组 压U1/V 压U2/V
1
3.1
1.4
串联总电 压U/V
4.5
2
3.0
1.3
4.3
3
2.1
0.9
3.0
返回
8. 如图所示,当一个带负电的物体甲靠近不带电的金属导 体乙时,乙的a端会带正电、b端会带负电。
(4)排除故障后,他用电流表分别在A、B、C三处测得的数 据如表格。比较下表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并联电 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___各__个__支__路__电__流__之__和___________。
实验 次数
1 2 3
A处的电 B处的电 C处的电 流IA/A 流IB/A 流IC/A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课件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返回目录
10. (2023·合肥庐阳期末)如图所示,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的电流
时,电流表所显示的数值实际上是通过它本身的电流值,我们将电流表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
所显示的数值当作通过灯L的电流值,这是因为
流是相等的 。
第10题
返回目录
16. (2023·鹤壁期中)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L1、L2的连接方式
是
并
联,当开关S闭合后,两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
流表A1的示数为
A,通过两灯泡的电流比I1∶I2= 4∶1
1.5
。
第1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L1、L2,开关S,电源,电压表,电流表,若干导线。请你
C. 若气球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第19题
D. 气球与头发因带有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返回目录
20. (2023·鄂州)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L1、L2都不亮,用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知识总结
④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只接有电阻器、电热器、白炽灯等电路。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电路、日光灯电路等,不能直接应用。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知识总结
————————————————————————————————作者:
————————————————————————————————日期: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 欧姆定律
第第五节 家庭用电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3)实验电路图:
(4)实验操作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数据。
③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④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中可以多测几驵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分别算出相应的电阻R,进行比较。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小的亮度不同,也就是小灯泡灯丝的温度不同,这样测出的几组数据中,算出的灯泡的电阻是不同的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灯丝的温度越高,其电阻越大。由此可得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规律。
(2)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电流、电压都是物体量,有各自和物体,物体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里的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教学设计(5课时)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对电路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要求画出电路图,并标出各元件的名称、连接方式以及电流、电压、电阻的数值。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电路的概念和原理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方面还有待加强。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础知识巩固,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九年级物理:第
1.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组成部分、电路图及其表示方法;
2.学会使用基本电路元件,如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灯泡等,并能正确搭建简单的电路;
3.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第三课时:教授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学会解读测量数据。
第四课时: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例题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单元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了解电路一、教学内容1.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使电流得以流动的闭合路径。
2. 电路的分类:根据电源的类型,电路可以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3. 电路的状态:根据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流动,电路可以分为通路、开路和短路。
4. 欧姆定律: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V/R。
5. 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用电器之间是相同的;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用电器之间是相同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定义、组成、分类和状态,能够识别常见的电路图。
2. 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
3.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2.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的识别,欧姆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模型,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灯泡等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电路图绘制工具,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的组成和状态。
2. 知识讲解:介绍电路的定义、组成、分类和状态,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介绍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计算,如何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电路计算和分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2. 电路的分类和状态3. 欧姆定律:I=V/R4.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出电路的状态。
答案:略2. 根据给定的电压和电阻,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的大小。
答案:略3. 分析一个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分布,并绘制电路图。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电路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14电路图介绍
第十四章电路图介绍14.1 电路图介绍:电路图,一称电气图或者电气回路图(Electric Circuit Diagram),仅只是接线的示意图,无关乎机器之精度,是机器上电气组件动作之根据,假设机器上的电气组件或电气回路故障或失效,将使机器无法正常运转恩德公司所有的电路图都是以AUTOCAD画图软件绘制完成,按照欧洲共同市场(CE)的标准电气符号,以及国际电工协会(IEC)所定义之电气标准施工,所以恩德公司消费之机器必定是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14.2 电路零件符号说明:使用者阅读电路图时,必须先对电路图之符号所表达之意义理解清楚,才可全盘熟捻机器的电路构造,电气组件之符号意义表达如下MAKE CONTACT表示电气回路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BREAK CONTACT表示电气回路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PUSH-BUTTON MAKE CONTACT表示一般按钮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PUSH-BUTTON BREAK CONTACT表示一般按钮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PUSH-BUTTON MAKE CONTACT (LATCH)表示保持型按钮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PUSH-BUTTON BREAK CONTACT (LATCH)表示保持型按钮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SELECTION(TURNING) SWITCH MAKE CONTACT 表示一般选择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SELECTION(TURNING) SWITCH BREAK CONTACT 表示一般选择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ROPE(EMG. CABLE) SWITCH MAKE CONTACT表示拉绳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ROPE(EMG. CABLE) SWITCH BREAK CONTACT表示拉绳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EMERGENCY STOP SWITCH MAKE CONTACT表示紧急停顿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EMERGENCY STOP SWITCH BREAK CONTACT表示紧急停顿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PEDAL SWITCH MAKE CONTACT表示脚踏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PEDAL SWITCH BREAK CONTACT表示脚踏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PRESSURE SWITCH MAKE CONTACT表示压力开关(空气压力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PRESSURE SWITCH BREAK CONTACT表示压力开关(空气压力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PROXIMITY SWITCH (2-WIRE) MAKE CONTACT表示2线式近接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PROXIMITY SWITCH (2-WIRE) BREAK CONTACT 表示2线式近接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ROLLER SWITCH MAKE CONTACT表示滚动接触式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ROLLER SWITCH BREAK CONTACT表示滚动接触式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KEY SWITCH MAKE CONTACT表示钥匙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KEY SWITCH BREAK CONTACT表示钥匙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LIMIT SWITCH MAKE CONTACT表示极限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LIMIT SWITCH BREAK CONTACT表示极限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THERMAL SWITCH MAKE CONTACT表示过载电驿积热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THERMAL SWITCH BREAK CONTACT表示过载电驿积热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FLOAT SWITCH MAKE CONTACT表示浮动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FLOAT SWITCH BREAK CONTACT表示浮动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TIMER SWITCH MAKE CONTACT表示时间电驿(定时器)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TIMER SWITCH BREAK CONTACT表示时间电驿(定时器)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PROXIMITY SWITCH (3-WIRE) MAKE CONTACT 表示3线式近接开关之常开接点(一般称为A接点)PROXIMITY SWITCH (3-WIRE) BREAK CONTACT 表示3线式近接开关之常闭接点(一般称为B接点)NFB (2-POLE) OR 1-POLE SWITCH DISCONNECTOR表示2线式无熔丝开关或电路遮断器NFB (3-POLE) OR 3-POLE SWITCH DISCONNECTOR表示3线式无熔丝开关或电路遮断器3-POLE DISCONNECTOR表示3线式手动断路器MOTOR START SWITCH OR 3-POLE SWITCH DISCONNECTOR WITH THERMAL OVERCURRENT表示马达激活开关ILLUMINATED PUSH BUTTON (ALTERNATE TYPE) 表示带灯按钮开关(保持型)BRIDGE TYPE RECTIFIER表示桥式整流电路1-PHASE TRANSFORMER表示单相变压器3-PHASE TRANSFORMER表示三相变压器1-PHASE MOTOR表示单相马达3-PHASE MOTOR表示三相马达RELAY CONTACT表示继电器或功率电驿DIODE表示一般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表示发光二极管RESISTOR表示一般电阻V ARIABLE RESISTOR表示可变电阻SURGE KILLER表示突波吸收器FUSE表示一般熔丝或保险丝INDUCTANCE OR REACTOR表示电感器CAPACITOR表示一般电容器TIMER表示时间电驿或定时器POTENTIOMETER表示电位计OVER LOAD RELAY表示过载电驿CNC OR PLC OUTPUT CONTACTOR 表示控制器或PLC之输出接点CNC OR PLC INPUT CONTACTOR 表示控制器或PLC之输入接点BUZZER表示蜂鸣器SOLENOID V ALVE表示电磁阀LAMP表示指示灯NPN TRANSISTOR表示NPN晶体管PNP TRANSISTOR表示PNP晶体管PHOTO SENSOR表示电眼或光电开关METER HEAD表示指示表CONNECTOR WITH PLUG PIN & SOCKET 表示插入式开关座EARTH (GROUNDING)表示接地符号MOTOR BRAKE UNIT表示马达煞车器14.3 电道路号说明:电气组件之连接线互相牵扯分布,密如蛛网,必须靠其标示之符号,才可以清楚的比对电路图和机器上的线路,到达快速熟悉及排除故障的目的,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的标准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以线编号,如日本的JIS系统,另外一种是以点编号,如德国的DIN系统,各有其优劣点,恩德的电路图之线号编号采用以线编号的方式,编号的规那么表示如下。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十四章是初中物理中的电学部分,主要涉及到静电和电流的知识。
本章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静电1. 静电的产生:当物体发生摩擦、接触、分离等现象时,会产生静电。
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不平衡分布导致物体带有静电荷。
2. 静电的性质:静电具有引力和斥力的性质。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3. 静电的应用:静电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贴纸等。
二、电流1.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或万用表可以测量电流的大小。
3. 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极流向负电极。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是电子的流动方向,即从负电极流向正电极。
4. 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与电荷的多少和通过导体的时间有关。
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5. 电流的应用:电流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电灯、电热水壶等。
三、电路1. 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
电源提供电压,导线将电流传输到负载上。
2. 电路的分类: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可以分配;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分配,电压相等。
4. 电阻的作用:电阻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也可以消耗电能。
5. 电阻的分类:电阻可以分为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
固定电阻的阻值不变,可变电阻的阻值可以调节。
6. 电阻的计算: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阻值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7. 电路中的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能量。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8. 电路中的功率计算:根据功率的定义,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也可以根据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来计算功率。
四、电路的保护1. 安全用电:正确使用电器设备,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2、原子核约束电子的身手弱的物体,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两物体摩擦事先失掉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失掉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3、总结:①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②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五、电荷的中和1、放在一同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电中性2、留意:①电荷不会凭空消逝,也不会凭空发生。
②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六、检验物体能否带电的方式1、看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2、用验电器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挤。
物体带电越多,张角越大。
七、物体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小结: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③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④验电器的任务原理:应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挤的原理来任务的.⑤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转移课堂练习例1.将两个吹足了气的气球在手上或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气球相互_____,其缘由是。
答案:排挤;摩擦起电后,两个气球由于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挤。
例2.用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张开,那么.〔〕A.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后来带正电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后来带负电C.验电器先后都带正电D.验电器先后都带负电答案:B例3.以下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在枯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细微的噼叭声B.用洁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答案:D例4.A球带正电,从图所示现象可知,B球带电,C球能够带电,也能够 (填〝带〞或〝不带〞)电答案:正,负,不带电例5.电风扇叶片上经常布满灰尘,是由于风叶转动时与空气____ 而发生____,,带有_____的叶片会把空气中的灰尘吸着不放,致使叶片上特别容易脏·答案:摩擦,电荷,电荷例6.〝摩擦起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罕见到,试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1 (t ) * f 2 (t ) =
∫
t
0
f 1 (t ξ ) f 2 (ξ ) dξ
拉氏变换的卷积定理: 拉氏变换的卷积定理: 的拉氏换变象函数分别为F 和 设f1(t)和f2(t)的拉氏换变象函数分别为 1(s)和F2(s). 和 的拉氏换变象函数分别为
L[ f1 (t ) * f 2 (t )] = L[ ∫ f1 (t ξ ) f 2 (ξ ) d ξ ]
e pi t 为衰减指数函数 式中P 的极点.当 为负实根时, 为衰减指数函数; 式中 i为H(s)的极点 当Pi为负实根时 的极点
极点与冲激响应的关系
对于某一固定角频率ω 通常是一个复数,即可以 对于某一固定角频率ω ,H(s)通常是一个复数 即可以 通常是一个复数 表示为
极点、 14.4 极点、零点与频率响 应
r (t ) = ∫ e(t ξ )h(ξ )dξ
0
t
在复平面上把H(s)的零点用“o”表示 极点用“x”表示 的零点用“ 表示 极点用“ 表示 表示,极点用 表示, 在复平面上把 的零点用 就得到网络函数的零、极点的分布图. 就得到网络函数的零、极点的分布图 例:
2s 2 12s + 16 绘出H(s) = 3 的零极点图. 2 s + 4s + 6s + 3
S2 S + 2S + 2
2
U (S )
1 I (S ) U1 ( S ) SC 2 S I1 ( S ) S 2 + 2 S + 4 ∴ H1 ( S ) = = = 2 , H 2 (S ) = = 2 U (S ) U (S ) U (S ) S + 2S + 2 S + 2S + 2
14.2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jω
1 2 1
分子N(s) = 2(s 2 6s + 8) = 2(s 2)(s 4) 解:
分母 D( s ) = ( s + 1)( s 2 + 3 s + 3 )
3 3 3 3 = (s + 1)( s + + j )( s + j ) 2 2 2 2
σ 0
2 4
个零点: 有2个零点 z1 = 2 z 2 = 4 个零点 个极点: 有3个极点 p1 = 1 个极点
r (t ) = L [ E ( s) H ( s)] = ∫ e(ξ )h(t ξ )dξ
பைடு நூலகம்1 0
t
这里e(t)为外施激励的时间函数形式 这里 为外施激励的时间函数形式,h(t)为网络的冲激 为外施激励的时间函数形式 为网络的冲激 响应,给定任何激励函数后 给定任何激励函数后,就可以求该网络函数的零状 响应 给定任何激励函数后 就可以求该网络函数的零状 态响应. 态响应
H ( jω ) = H ( jω ) e
j
= H ( jω ) / ( jω )
= arg[ H ( jω )]
H ( jω ) 为网络函数在频率ω 处的模值 而 为网络函数在频率ω 处的模值,而
随ω变化的关系称为相位频率响应,简称相频特性. 变化的关系称为相位频率响应,简称相频特性.
H ( jω ) = H 0
0 t
= F1(s) F2(s)
可以应用卷积定理求电路响应.设 表示外施激励, 可以应用卷积定理求电路响应 设E(s)表示外施激励 表示外施激励 H(s)表示网络函数 网络响应 表示网络函数,网络响应 表示网络函数 网络响应R(s)为 为 R(s) = E(s)H(s) 的拉氏反变换,得到时域中的响应 求R(s)的拉氏反变换 得到时域中的响应 的拉氏反变换 得到时域中的响应.
= H0
∏ (s z )
i
m
∏ (s z
j =1
i =1 n
j
)
其中H0为一常数,z1、z2、… zi、 其中 为一常数 …zm是N(s)=0根,p1、p2、…pj、 根 …pn是D(s)=0的根 的根. 的根
称为网络函数的零点. 当s= zi时,H(s)=0,故z1、z2、… zi、…zm称为网络函数的零点 故 将趋近于无穷大,故 当s=pj时,D(s)=0,H(s)将趋近于无穷大 故p1、p2、…pj、…pn 将趋近于无穷大 称为网络函数的极点. 称为网络函数的极点
第14章 网络函数 14章
重点 1.网络函数的定义 1.网络函数的定义 2.网络函数极点和零点的概念 2.网络函数极点和零点的概念 3.极点和零点分布对时域响应和频 3.极点和零点分布对时域响应和频 率特性的影响
14.1 网络函数的定义
网络函数: 网络函数: S域中的网络函数=零状态响应象函数 / 激励象函数 域中的网络函数=
N ( s ) bm s m + bm 1 s m 1 + + b0 H (s) = = D( s ) a n s n + a n 1 s n 1 + + b0
( s z1 )( s z 2 ) ( s z i ) ( s z m ) = H0 ( s p1 )( s p 2 ) ( s p j ) ( s p n )
R(s) H (s) = E (s)
,h(t)是电路的 若E(s)=1,则R(s)=H(s),e(t)=δ(t) ,h(t)是电路的 E(s)=1,则 单位冲激响应, 单位冲激响应,即
h(t ) = L [ H ( s )] = L [ R( s )] = r (t )
1
1
例:
1 1 1 , R2 = , L = H , C = 1F , 电 路 初 始 状 态 为 零。 求 网 络 函 数 : 2 2 4 U (S ) I (S ) H1(S ) = 1 , H 2 (S ) = 1 U (S ) U (S ) R1 =
∏ ( jω z )
i
m
∏ ( jω p
j =1
m i
i =1 n
j
)
H ( jω ) = H 0
∏ ( jω z ) ∏ ( jω p
j =1 i =1 n j
)
arg[H ( jω )] = ∑ arg( jω z i ) ∑ arg( jω p j )
i =1 j =1
m
n
14.5 卷积
解:
(R1+SL)I1(S)SLI2(S)=U(S)
1 SLI1 ( S ) + ( R2 + SL + )I 2 (S ) = 0 SC
I1(S) U(S)
R1
R2
I2(S)
+ 1
L
2 C
U1(S)
I1 ( S ) =
S 2 + 2S + 4 S + 2S + 2
2
U (S ) , I 2 (S ) =
3 3 p2 = j 2 2
p3 =
3 3 + j 2 2
极点、 14.3 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
网络的冲激响应: 网络的冲激响应
Ki h(t ) = L [ H ( s )] = L [∑ ] = ∑ Kie i =1 s p i i =1
1 1 n n pi t
为正实根时, 为增长的指数函数;而且 越大,衰减 当Pi为正实根时 epit 为增长的指数函数 而且 pi 越大 衰减 或增长的速度越快.这说明若 或增长的速度越快 这说明若H(s)的极点都位于负实轴上 则 的极点都位于负实轴上,则 这说明若 的极点都位于负实轴上 h(t)将随 的增大而衰减 这种电路是稳定的 若有一个极点位 将随t的增大而衰减 这种电路是稳定的;若有一个极点位 将随 的增大而衰减,这种电路是稳定的 于正实轴上,则 将随t的增长而增长 这种电路是不稳定的. 于正实轴上 则h(t)将随 的增长而增长 这种电路是不稳定的 将随 的增长而增长,这种电路是不稳定的 极点为共轭复数时,可知 可知h(t)是以指数曲线为包络线的正 当Pi极点为共轭复数时 可知 是以指数曲线为包络线的正 弦函数,其实部的正或负确定增长或衰减的正弦项 其实部的正或负确定增长或衰减的正弦项.当 弦函数 其实部的正或负确定增长或衰减的正弦项 当Pi为虚 根时,则将是纯正弦项 根时 则将是纯正弦项. 则将是纯正弦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