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的表达技巧(精)
高考语文 诗词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 诗词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8b03fd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d.png)
高考语文诗词表达技巧诗词表达技巧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3)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4)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5)借古讽今(借古喻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表现手法,借历史上事件来讽谕当朝。
3.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区别:(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味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7.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7.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6a04fb1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d.png)
诗句
抒情方式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借景抒情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直抒胸臆
赤壁怀古》)
③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直抒胸臆
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叙事(细节)抒情
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叹双方时空两隔 佳人别后憔悴 谁信相思之苦
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
这首词结构精巧,变化丰富,请赏析这首词的结构艺术。 答案 ①首尾呼应。以秋夜月色皎洁、凉风习习的风景起笔,以银河朦 胧,稀星点点收尾,首尾呼应,全词浑然一体。 ②虚实对照(对比手法)。先想象和佳人共享的美好时光,再写“人今千 里”的无情现实;上阕写过去秋夜的美好,下阕写溽暑梅雨的难熬,两 相对照,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③时空转换。上阕先写秋夜此时,后回忆以前游子佳人共度的快乐时光, 然后又回到秋夜无眠的愁苦现实。下阕最后回到眼前秋夜观星的现实, 拓展了词的境界。
诗歌的收束部分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以景结情
显得意犹未尽。
(说明:像伏笔铺垫、首尾呼应等技巧,古诗也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
过秦楼·秋夜
周邦彦 水浴清蟾①,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 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②。叹年华一瞬,人 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③。梅风地溽④,虹 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⑤,情伤荀倩⑥。但 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用典抒情 借物抒情
专题04表达技巧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巧鉴赏
![专题04表达技巧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巧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162faa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e.p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 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 三)》] 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葬 于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 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的意思叫反问。可以加 《定风波》)
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
激发思考。
情怀。
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 拟人,把人当作物或 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 写叫拟物。比拟可以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 描写的人、物、事表 现得更形象、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 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 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 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 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 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了 极点。
好。(2分)
2.抒情手法
类别
特点
示例
直接 抒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
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憎、喜怒、哀乐等主观
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感情的抒情方式。包括
《登幽州台歌》) 直抒豪情壮志、直抒愤
全诗以悲凉慷慨的调 世嫉俗之情、直抒悲思
子,通过登幽州台,直 愁绪、直抒欢快喜悦之
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 情、直接表达对事理的
(二)常见表达方式
1.描写手法
(1)侧面描写
特点
示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
亦称“间接描 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
写”。通过其 篌引》)
他事物或环境 二、三两句从客体落笔侧面描写乐曲之美妙
描写对主要对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山旷野上
象加以渲染烘 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da7f3ca7fd5360cba1adbc7.png)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5全国卷Ⅲ)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 、修辞手法
表 达
2、表达方式(抒情、
技 描写) 巧
3 、其他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托物言志 3、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 借古抒怀 、伤今怀古) 4、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5、用典抒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 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07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 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 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
简要赏析。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 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 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 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 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 思答对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用典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用典](https://img.taocdn.com/s3/m/3609f8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7.png)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用典
一、含义
用典,从古代典籍或历史传说中,摘录、提炼与话题有关的词语,有机地融入诗文,使表达言简义丰,含蓄典雅,增添文化内涵和文采趣味。
它在古代汉语中普遍使用。
二、作用
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三、类型
1、正用:保持典故的本来含意而不做修改,作者情感与原意一致。
2、反用:利用典故的反面含意来表达感情。
3、明用:明用典,就是直接运用典故,读者一看就是知道这是用典。
4、暗用:暗用典,即将所要表达的意思,暗含在典故之中,以隐喻象征出之。
5、化用典,即诗词引用典故,但字面上气畅意通,无用典痕迹,实际上是经过加工改造,或改变愿意,或另释新意。
四、答题步骤
1、找出用典的地方
2、结合所学与注释,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原意内容。
3、明确诗人对所用典故的态度。
必须明确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正用还是反用,是引用还是化用等。
4、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
诗人对往事重提,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
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的,目的是抒怀。
只有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5、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含意义,更要点明出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2c9f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e.png)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0ec67a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7.png)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高考鉴赏诗歌一直是高中语文中难度较高的一项,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项。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注意表达技巧的整理。
一个好的鉴赏诗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考场上更好的应对,下面是我对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的相关想法。
一、理解诗歌题材在鉴赏诗歌时,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题材。
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不同的题材应有不同的方法来鉴赏。
例如,爱情、世情、自然、人生都是常见的题材类型,它们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题材,我们应该有不同的鉴赏方法。
在逐渐形成自己的鉴赏体系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题材表达,读懂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二、理解诗歌的意义诗歌是一种文化,它的美不仅仅是表面的美。
除了要了解作者在写诗时的手法,也应该深入理解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表面的文字,还要尝试去深入了解作者的心境,理解诗歌的真正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尝试从作者的角度看问题,去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世界观。
三、生动而具体的表达在说到表达技巧整理时,我们不得不提到生动而具体的表达。
在鉴赏诗歌时,生动而具体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生动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读者轻松地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因此,在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力求具体,尽可能地描述细节,从而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四、注意语言形式鉴赏诗歌时,要注意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是诗歌的基本结构,包括音韵、韵律等。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仔细解析诗歌的语言形式,理解作者所用的词汇的含义以及构成的意义,以此来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语言形式的特点,比如作者选用的词汇、语气以及韵脚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总之,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应该具备充分的鉴赏能力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注意上述技巧的整理,全面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场上更好地应对鉴赏诗歌,取得理想的成绩。
表达技巧_高考专题_诗歌鉴赏系列_古诗鉴赏2表达技巧(精品)
![表达技巧_高考专题_诗歌鉴赏系列_古诗鉴赏2表达技巧(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be4dff0700abb68a982fbf6.png)
一般的表达方式 ④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
•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此词首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 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此诗中“莺啼山客犹眠”一句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景物进行描述,产 生直观效果。 • 商山早行 温廷筠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就是正面描写景物, 写出了诗人羁旅的孤独和凄凉。(注:征 铎――车行时发出的铃;杜陵――在长安 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一般的表达方式
④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 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 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 • 鸟鸣涧 王维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此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句以动 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的清幽明 净的优美境界。再如:王籍的“蝉噪林愈 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 动中见静的动静结合的手法。
一、掌握一般的表达方式 (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 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说明、议论、抒情 和描写,考查重点是抒情、描写。 • 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描摹 出来。描写的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 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 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 相结合等。
一般的表达方式① 正景: • 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 达意。 •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 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 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借隐居在山水间 的渔翁,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 恨。
走好诗歌鉴赏第三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高考复习指导)
![走好诗歌鉴赏第三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高考复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3c43ae13968011ca20091cc.png)
走好诗歌鉴赏第三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高考复习指导)一、学导结合(一)什么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①表现手法:如对比、渲染、烘托、白描、象征、用典、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等。
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夸张、反复、双关(互文)反问、设问、反语等;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三)方法指导常见题型:58853;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58853;(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答题步骤:(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哪里用了这种手法,结合诗句描述(阐运用)(3) 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析效果)示例一: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步骤三)示例二:早行58853; 陈与义58853;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bfe32d75901020206409c37.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
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
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
例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萧索、鸳鸯象征爱情等。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5.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6.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7.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
8.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融景生情,因物起兴。
【方法技巧】1.解题思路(1)要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课后要认真阅读[相关资料链接]的内容。
(2)贴近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
如上面的几个例题都需要按照此点作答。
(3)联系背景材料作答。
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诗的主旨。
(4)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
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2.答题步骤(1)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诗(词、曲)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3)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3105f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71.png)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表现手法一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通感、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化用、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以声衬静、化静态为动态、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add602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8.png)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表现手法。
从近年的考查题型看,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从以下四大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下面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做一个梳理,以便考生有系统直观的了解。
一、表达方式诗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其中以描写和抒情为主。
1.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
具体有:(1)动静结合,即景物、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映衬,构成一种特殊的情趣,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2)虚实结合,指用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3)白描,即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4)細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指作者对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托物言志,也叫借物抒怀,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如“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277b3a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9.png)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本诗以小见大,它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
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 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承受深重痛 苦的大主题。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
所谓“点”,指的 运用点染 “多情自古伤离
是点,点明离别;
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法,会收 别,更那堪,冷
乐情
水后楚妃。”(李颀《琴歌》) 烧的温暖欢乐
作用:委婉含蓄,饶有余味。
诗歌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
借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托物
受,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
助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
言志
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因素,
物
风。”(虞世南《蝉》)
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
借
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
借古 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判断下列古诗的表达方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抒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记叙
石壕吏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议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描写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 情两种表达方式。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抑:控制、压抑,贬斥,否定; 扬:发扬、放开,褒扬、肯定。
举例: 闺怨 王昌龄
欲抑先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欲扬先抑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大全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397b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0.png)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大全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这类试题有以下三个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这种表达技巧;3、指出此种表达技巧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对于已经指明表达技巧的题目可直接进入第二步作答)设问方式:1、 --句在全诗有何作用?2、 --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3、 -诗在结构上有几个层次?方法点拨:对行文结构的考查,是近年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命题者的命题切入点,一是开头,二是过渡,三是结尾。
答题时要看清是在全诗中的作用,还是在上下文的作用。
另外,注意诗歌篇章结构的有关知识:1、属于开头部分的作用:①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统领全诗;②渲染描写奠定基调;③作铺垫或伏笔。
2、属于中间部分的作用:①承上启下,作过渡;②照应上文,铺垫下文。
3、属于结尾部分的作用:①卒章显志;②以景结情;③总结全诗,照应题目或开头。
应答步骤:先指出作用,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分条应答为适宜。
表达方式: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与之相关的有: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设问方式: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2、诗人怎样来抒发感情的?3、这首诗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4、如何从动静关系的角度欣赏本诗?5、本诗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方法点拨: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而诗中最重要的是描写与抒情。
描写的技巧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等。
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相生等。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抑扬结合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抑扬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cfe520d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c.png)
⾼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抑扬结合来源:新课标⼤语⽂抑扬结合:在古诗创作中,常常采⽤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艺术⼿法。
“抑”是贬损和否定,“扬”是褒扬和肯定。
诗歌创作中常常把要贬抑否定的⽅⾯和要褒扬肯定的⽅⾯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个⽅⾯,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的。
所谓欲抑先扬是为了否定和贬损某⼀⽅⾯,故意先对其他⽅⾯做褒扬和肯定,这⾥,“扬”是⼿段,“抑”是⽬的。
与之对应的“欲扬先抑”, “抑”则为⼿段,“扬”就是⽬的,这种⼿法也可称之为“欲擒故纵”。
作⽤:除突出重点,强调语意,抒发感情外,还具有使⾏⽂跌宕、曲折含蓄、引⼈⼊胜的艺术效果。
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
”“七绝圣⼿”王昌龄善于⽤细腻⽽含蓄的笔触描写宫闺⼥⼦的⼼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这⾸《闺怨》,是素负盛誉之作。
赏析题称“闺怨”,⼀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
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
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主⼈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活波折,和家境⽐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
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
从末句“悔教”⼆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动起过⼀点推波助澜的作⽤。
⼀个对⽣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句点出“不曾愁”,第⼆句紧接着⽤春⽇登楼赏景的⾏动具体展⽰她的“不曾愁”。
⼀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番精⼼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家的⾼楼。
春⽇⽽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是为了观赏春⾊以⾃娱。
这⼀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主要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2)词人将岌岌可危的时局比作形势不妙的棋局, 大声疾呼:一盘棋已经走坏了,必须赶快想出 挽回败局的招数来。(步骤二)。
• 第三课时
【练一练】 酹江月 淮城感兴(下阕)
张绍文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 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 便欲凌空,飘然直上, 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作者作该诗时,正值元兵灭金后,大举攻宋之际。 词的下阕结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练一练】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 东风侯万户。
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 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 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谒金门
红体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加以赏析。
(1)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
【课堂练兵】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 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 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 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 噭噭夜猿鸣。 试分析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 ①采用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以景写情, 把“此时恨”借猿鸣声表现出来,抒发了无尽的思乡 之愁。 ②采用反衬的手法,以入暮后的静景衬托深山清 亮而凄婉的猿鸣声,表达出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 ③采用设问的手法,先以“如何此时恨”的自问, 再自答:最使他动情的,莫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声 声猿鸣声。使思乡之情更为深长悠远,更为强烈。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 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请从“虚”和“实”的角度鉴赏《邯郸冬 至夜思家》
诗的一二两句以“抱膝”“ 影伴身”等来 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 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的实景,表现其孤 寂、思家之情。
三、四两句用“起”、“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 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抒发了作者愉悦欢欣的心情。
【练一练】
鸟鸣涧--王维
人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虞美人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1)主要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2)以水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 思如春水般汪洋;愁思又如春水般无穷无尽。 (步骤二)。 (3)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凄楚。(步骤三)。
分析技巧题型答题指导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练一练】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驼褐:驼毛做的外衣。 阑干:横斜貌。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 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 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练一练】
雨后池上》刘敛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搪揖。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公万点声。”
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此诗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幢槛,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 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起”、“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 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 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为避安史之乱在四川,急切盼望平息叛乱回 到家乡的心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证。 景色越美,思乡越切,以乐景写哀情,为 反面衬托的关系。
采用卒章显志的手法,诗歌前三句描写了 一副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在全诗的最后 直抒胸臆,点出主旨: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 游子在外的孤寂凄苦之情。
【练一练】
秋蕊香
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 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上阕,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分析景中包含了怎 样的情?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有何效果?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练一练】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 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1)运用比喻的手法。(步骤一)。 (2)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 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屏风穿度, 倒影在清溪之中。 (步骤二) (3)写出了清溪的清澈。 (步骤三)
上阕前两句写从微风使金兽炉中的一丝香 烟袅袅飘动,是动态描写;后两句写倚栏望远, 皓月流辉,是静态描写。 上阕动静结合,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苦闷之情。
【练一练】 雨后池上 刘敛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搪揖。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公万点声。
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此诗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 檐幢槛”,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古典诗歌鉴赏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知识点解说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 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在诗歌鉴赏中,有时表达技巧也被称作 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
[考查重点]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 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 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 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
【练一练】
• 第二课时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直抒胸臆,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 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练一练】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释:商风:秋风。怆悢: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
(2)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 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未酬(或报国无门) 的悲伤情怀。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1.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 出了蕴含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 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 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2010浙江高考】 定林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释】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 到此游憩。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1)运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 (2)诗人把云和月拟人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 又逢明月相寻。(步骤二)。 (3)写出了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 (步骤三)。
【练一练】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本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登上翠 楼去赏春景的兴奋欢愉之情; 后两句则写闯入眼帘的柳色,引起了当年 与丈夫折柳送别时的伤感。 先扬后抑之间传达出少妇因触景而生的感 伤和哀怨,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虚实结合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 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 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 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来说,诗歌中的“虚”包括神仙鬼怪世 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 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 意境,为读者提供丰富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 人”等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 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是虚写, 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从而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 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一二句写景,第三四句写情, 其景和情的关系是怎样的?
(2)一方面是戍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 一方面是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寻欢作乐。 (步骤二分析)。 (3)一苦一乐,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统 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失望之情。 (步骤三)。
【练一练】 酹江月 淮城感兴(上阕)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 淮山隐隐。 抚剑频看勋业事, 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 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注】作者作该诗时,正值元兵灭金后,大举攻宋之际。 词的上阕结句是对当政者的棒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怎样理解?
夏日绝句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