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避免超声诊断中的常见伪象
如何看待超声诊断中的常见伪象
![如何看待超声诊断中的常见伪象](https://img.taocdn.com/s3/m/0063e14fd0d233d4b04e69bb.png)
如何看待超声诊断中的常见伪象在超声检查和诊断的过程中,会由于内外因素的原因导致超声的图像不准确,不能够给医生的诊断提供一个良好的指导,那么该如何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呢?如何看待超声诊断中的常见错误呢?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多次反射容易造成超声诊断中的伪象在进行超声诊断的过程中,声波会出现多次反射而形成一个不准确的图像,增加了医生读图的难度,当超声经过一个区域或者是一个较平的界面时,在这个界面上会经过多次的反射,影响最终诊断的准确性。
1.探头和皮肤之间的抗阻较大,容易产生多次反射,因此在进行超声检查和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检查的部位涂满足够的耦合剂,在涂抹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用力是均匀的,使得探头可以和皮肤进行密切的接触,没有任何气体的出现,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多次反射的现象。
2.另外在对一些含液脏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例如在对胆囊或者是膀胱进行检查时,由于胆囊和膀胱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在检查的过程中会呈现出许多模糊不清的结构,或者是在进行膀胱检查时,由于尿液的浑浊也会出现一些伪象,所以在对这些脏器进行检查时,当发现了一些模糊不清结构时,应当换一个检查角度来进行检查,从而提高最终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在对肝表面进行超声检查时也容易出现伪象,主要原因是在利用超声进行检查时,由于脏器的原因会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带状回声。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要求患者做深呼吸,真实的实象会随胆囊的移动而移动,伪象则不会移动,医生在进行检查时,可以根据这一特征来进行分辨。
4.当检查者出现肠胃内有气体或者是胆囊气肿时,会呈现出一些致密的回声,导致了呈现在检查仪器上的声影边界是较为模糊的,并且在声影部有许多平行的条纹状回声,或者是呈彗星尾撞反射,这种情况是很好鉴别的。
因此患者在进行检查之前,一定要保证肠道内的气体得以排出。
但是一些女性在进行子宫检查时,由于子宫内部有金属节育环,很容易造成声影边界不清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其他的诊断方法来进行检查。
超声镜面伪像原理
![超声镜面伪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4b564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c.png)
超声镜面伪像原理超声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医学诊断的无创检查方法,它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获取图像信息。
在超声成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现象,即镜面伪像。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镜面伪像的原理及其影响。
超声镜面伪像是指在超声成像图像中出现的虚假回声信号,其位置与实际声源位置不一致。
这种伪像主要发生在具有强反射界面的组织结构上,比如骨骼、脏器边缘等。
它的出现会对医生的诊断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困扰。
超声镜面伪像的主要原因是声波在组织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当声波遇到组织界面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能量会被传播到下一个界面。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声束的偏折和聚焦效应。
当声波到达下一个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形成新的声束。
由于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和折射,使得声波在组织内部形成了复杂的传播路径。
当声波遇到强反射界面时,比如骨骼,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伪像。
这个伪像的位置与实际声源位置不一致,会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困扰。
此外,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路径也会受到组织的吸收和散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镜面伪像的出现。
超声镜面伪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位置误判:由于镜面伪像的出现,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路径发生了改变,导致声源位置的误判。
这会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困扰,可能导致误诊或延误诊断。
2. 形态失真:镜面伪像的存在会导致超声图像中的组织形态出现失真。
这使得医生在观察组织结构时难以准确判断其形态和特征,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3. 伪影叠加:镜面伪像会与真实的回声信号叠加在一起,形成混杂的图像。
这使得医生在观察图像时难以分辨伪影和真实信号,增加了诊断的困难。
为了减少超声镜面伪像的影响,医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法。
其中包括使用多普勒技术来检测血流情况,以区分血管和其他组织;采用不同的超声频率和探头设计,以增加对组织的穿透力和分辨率;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如CT、MRI等,来获取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超声伪像的讲解
![超声伪像的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b8e315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8.png)
镜像效应
2 1
侧壁失落效应
定义:角度问题反射的声束不能返回到探头,无法形成影像。入射角 过大,反射角同样会大,工作中通常是囊肿、血管及四腔心切面下卵 圆孔位置的壁不成像。
侧壁失落效应
后壁增强效应
定义:由于TGC过补偿造成组织器官后壁声强过大,工作中常说的后方 回声增强,就是这一伪像,可以利用此伪像特点鉴别囊肿和实性低回 声。常出现在囊肿、脓肿及含液体的的后方。
后壁增强效应
TGC
声影
定义:是指前方组织结构声衰减很大(如骨骼、结石、气体、钙化灶、 瘢痕),造成后方组织无声能,即使使用TGC补偿后,仍显示无回声或 低回声区。
声影
旁瓣效应
定义:第一旁瓣成像重叠效应所产生的伪像,声束呈花瓣状,中心为 主瓣,周围具有对称分布的小瓣,又称旁瓣。常出现在子宫、胆囊、 横膈等检查中。
混响效应
振铃效应
定义:当声束扫查到气体或者液体与结晶体界面处时,声阻抗相差太 大,造成声束在软组织内来回反射,形成长条状多层次重复纹路,明 暗相交,向深部延伸并逐步衰减,工作总是讲到的“彗星尾征”,常 见于肺气、胃肠气体、节育环及胆囊壁胆固醇结晶
镜像效应
定义:当声束遇到较深较大的平滑界面,界面两边的组织声阻抗差别 较大时,界面处的强反射声束作为声源在界面上进行二次反射,形成 与光学镜像类似的虚像。多发生在肝脏、膈肌部检查目标就会与周围组织的回声重叠, 产生伪像,呈点状回声,类似囊肿。
衰减伪像
定义:组织器官对声束所造成的声像图显示失真。
谢谢
超声伪像
主讲人:
混响效应
定义:当声束扫查体内平滑大界面时,反射回波能量大部分被探头接 受形成回声影像,小部分声束在探头表面反射 ,再次进入体内,再次 形成反射回波,形成微弱的二次回声影像。两次图像叠加不易被察觉, 而在观察大囊肿、膀胱前壁、胆囊前壁时,二次回声影像显示,容易 误诊为壁厚、沉积物或肿瘤,但是这类伪像,回声不实。另外,此类 回声影像可以是多次的反射回声的总和。
超声波的伪差
![超声波的伪差](https://img.taocdn.com/s3/m/c119475b8e9951e79b892792.png)
超声伪像
一.概念:声像图伪像(伪差,artifact)是指超声显示的断层 图像与其相应解剖断面图像之间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 为声像图中回声信息特殊的增添、减少或失真。伪像(伪差) 在声像图中十分常见。理论上讲几乎任何声像图上都存在一 定的伪像(伪差)。而且,任何先进的现代超声诊断仪均无 例外,只是伪像在声像图上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上有差别而已。 识别超声伪像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避免伪像可能 引起的误诊和漏诊;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某些特征的伪像 帮助诊断,提高我们对于某些特殊病变成分或结构的识别能 力。我们不仅善于识别超声伪像的种种表现,还有必要了解 这些伪像产生的物理基础。
12 其他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和频谱图的常见伪像及识别
1、探头选择不当,引起多普勒血流信号过低(伪像)。例如,为 了敏感地显示乳腺癌或甲状腺肿物内彩色血流信号并测速,应 选择至少 7 ~ 7.5MHz 的线阵探头;为了显示人肝内门静脉彩色 血流信号,可采用3~3.5MHz凸阵探头;为了显示心脏及大血管 高速血流信号,宜选用2.5~3.5MHz探头。 2、角度依赖性血流信号减少伪像。由于CDFI的显示有明显的角 度依赖性( Cosθ 90 。=0),因此在显示诸如主动脉血流时,应 尽可能使探头声束不要垂直于血流方向(使θ <60。),否则易 产生少血流或无血流信号的假像。 3、镜面伪像:举例,当CDFI显示阴囊精索静脉曲张彩色血流时, 在阴囊壁的外面(皮肤 — 空气界面)出现对称性的彩色血流伪 像。用频谱多普勒测量可能发现基线上、下同时出现对称性静 脉血流。此类伪像通常并无重要临床意义。 4、其它:尚有操作不当所致血流信号过强(彩色增益过大引起 “血流溢出血管壁外”)和信号过低(彩色增益过小)以及彩 色混叠等(非高速湍流引起)的伪像等。限于篇幅,在此从略。
多普勒超声伪像的识别及其意义
![多普勒超声伪像的识别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34bd2c2af90242a895e539.png)
多普勒超声伪像的识别及其意义多普勒血流显示的方式有彩色多普勒成像(CDI)和频谱图两种,它们在二维超声即声像图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很有用的血流信息。
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无论彩色多普勒或频谱多普勒,超声伪像也是很多见的。
认识多普勒超声有关的伪像,可以帮助我们对多普勒检查更好地解释和判断,正确地评价多普勒超声所见,避免误诊,甚至有可能适当地加以利用。
一. 怎样识别多普勒超声伪像?从事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超声工作者应当首先学习并掌握有关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的基础知识,其次还应了解并熟悉仪器有关的各种调节功能和操作。
这样,便容易理解多普勒超声伪像的多种表现及其处理。
此外还应认识到,多普勒超声技术本身受所用设备条件如灵敏度的限制很大,也受操作者技术因素的影响,它们均可以成为伪差(伪像)产生的来源。
二. 多普勒超声伪像的分类彩色多普勒超声伪像是多种多样的。
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1.有血流的部位无彩色或少彩色信号。
2.有血流部位出现过多彩色信号。
3.无血流的部位出现彩色信号。
4.彩色信号或其鲜艳程度(shade of color)改变,因而引起血流方向和速度的误解(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伪像分类一. 有血流,彩色信号过少或缺失多普勒超声衰减伪像:彩色信号分布不均,即“浅表血供多,深方少血供或无血供”;深部器官血流如肾实质、股深静脉较难显示频谱滤波(filter)设置过高测低速血流时,不适当的采用较低频率探头二. 有血流,彩色信号过多多普勒增益过高(彩色外溢)仪器专门设置“彩色优先”(color priority)使用声学造影剂三. 无血流,出现彩色信号频谱滤波(filter)设置过低多普勒增益过高镜面反射伪像闪烁伪像:心搏、呼吸、大血管搏动组织震颤(高速血流、被检者发音)快闪伪像(twinkling artifact,尿路结石、人工骨表面等)四. 血流方向、速度表达有误彩色混叠(aliasing):PRF过低、测高速血流时采用过高频率探头或较高Doppler 频率方向翻转键设置不当/ 探头倒置血管自然弯曲走行(仪器不会识别θ角度)临床常用的多普勒超声有:1.常规彩色多普勒成像(CDI);2.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 或DPI);3.多普勒频谱图(Doppler spectrum)。
医学超声仪器原理 第9讲 超声图像的伪影及质量控制
![医学超声仪器原理 第9讲 超声图像的伪影及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f6ee81aa6c30c2259019e89.png)
伪影是指任一回波信号被超声诊断设备所显示的位置与被检体 内回波界面的实际位置不符,或被显示的信号振幅、灰度变化 不与被显示的回波界面特性束特性不理想而造成的伪影及其控制 由扫描方法和显示而形成的伪影及其控制 由超声传播特性而造成的伪影
一、声束特性的因素
当主瓣声束扫描物体时,旁瓣也同样在进行扫查,但它们的扫 查方向与主瓣声束不一致、它所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被完全归属 在主瓣声束的回波信号上,同时被诊断设备显示在同一声图像 上。 超声探头无法区分主、旁瓣声轴的回波信号,超声诊断设备又 不能分别显示不同方向的主旁瓣声象,因为任何方向的回波源 ,均被假定为沿换能器声束的轴向方向,其结果有如部分容积 效应那样的叠加模糊伪影。
宽度的声扫描线数)有限,结果不但造成以上两种伪影 ,还使焦区外的图像细微结构丧失或模糊失真,分辨 力低下,整幅图像的均匀一致性不良。
超声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可利用分辨力单元来定义。它
是声场中可识别的最小体积,在最小识别单元中不可 能提取出更有特异性的任何有用信号。
换能器的结构、检测点在声场中的位置、超声波在传输媒质中 的传播扩束效应和脉冲展宽效应,均可影响该分辨力单元的体 积。
如有一直径小于该处切片厚度的病灶为声束所切割,则声图像 上所显示为病灶区的回波与病灶区周围的回波所叠加的图像。 同样,不在一平面上的声反射结构,可同时叠加在包含一定厚 度的一个声图像上显示出来,如图所示。
部分容积效应可导致分辨力降低,并造成分析错误,如小囊 肿内部并非纯粹暗区,却可存在细小回声,如不考虑鉴别, 可误认为“实质性”。在彩色血流显象中采样点是有一定容 积的,同样也存有部分容积效应伪影的问题。
扇扫方式的扫查成像中均可产生,而在探头沿声扫查 面移动、旋转一定角度的复合扫查中可得到弥补或改 善。
妇产科超声(B超)培训 超声伪像的识别和利用
![妇产科超声(B超)培训 超声伪像的识别和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f74418a76e58fafab00310.png)
超声伪像的识别和利用
1、近场干扰 为多Fra bibliotek反射造成的假波,超声照射在良好界面,声在探头与界面间来回多次反射,出现多条等距回声,呈带状,多见于膀胱上方(腹壁下方),羊水或囊肿的表浅部位。
2、声影
声束通过声衰减系数大的结构时声能大量被吸收,回声急剧减弱。表现在强回声的后方出现衰减暗区,称为声影。如在骨骼、结石后方伴有声影。由此,可利用声影作为标记,寻找某些结构或病变。
3、增强效益
透声性好的结构或病变,其回声衰减甚少,则其后方回声增强,称为增强效益,但必须后方有足够的散射体存在。例如充满液体的膀胱及囊肿,其后方均可见增强效益,利用此种现象作为鉴别囊、实性肿物的标志。
4、彗尾征
超声在靶内来回反射,其后方形成彗尾状亮回声。例如超声波遇见金属避孕环、金属异物或胃肠气体时,由于声的混响而在强光团的后方,尾随一串由宽变窄的光亮回声,其亮度越来越小,似彗性尾状。
5、回声失落 探查环形物体时,两侧壁出现缺失暗区,是因角度关系,致使反射回声接收不到造成。
6、侧壁效应 亦称为边缘声影,即在球形含淮结构的两侧壁,各出现一条细狭的纵行声影,称为侧壁效应,例胆囊常出现此现象。
7、旁瓣伪像 由旁瓣的反射造成的回声,例如圆形子宫两侧出现的“纱状披肩”图像。
妇产科超声培训、超声(B超)诊断培训、鉴定胎儿男女性别培训学习班招生
联系:1-3-7-1-7-0-5-2-7-6-8 。联系人张钲。并提供出售诊断鉴定专用全数字化超声(B超)机设备。
8、切面厚度伪像 由超声切面图的切片厚度引起的。例如胆囊内造成假胆泥沙状图像。
9、腹水效应 有大量腹水患者,在超声检查时,声束通过腹水,进入软组织,使用其回波放大,可见脏器颗粒粗大,回声强。例如肝在腹水中显示颗粒粗,胆囊壁增厚等。
超声镜面伪像原理
![超声镜面伪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e7554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0.png)
超声镜面伪像原理超声镜面伪像原理是指在超声成像中,由于声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导致成像中出现的虚假图像,即伪像。
了解和理解超声镜面伪像原理对于正确解读和诊断超声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成像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获取影像的技术。
超声波通过探头发射并穿过人体组织,然后被组织内部的结构反射回来,最终由探头接收并转化为图像。
然而,在声波与组织界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声学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镜面伪像。
镜面伪像是指声波在遇到边界面时,由于声阻抗的差异而产生的反射现象。
当声波从一个组织进入到另一个组织时,由于两者的声阻抗不同,声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声波遇到一个光滑的界面时,大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而只有一小部分能量会被折射进入下一个组织。
这种反射和折射现象会干扰超声成像,产生伪像。
在超声成像中,镜面伪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 镜像伪像:当声波遇到一个光滑的界面时,会产生一个明显的镜像反射。
这种反射会形成一个虚假的图像,使得真实的结构被覆盖或模糊。
2. 反射伪像:当声波遇到一个不规则的界面时,会产生多次反射。
这些反射会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虚假的图像,使得真实的结构无法准确显示。
3. 散射伪像:当声波遇到组织内部的散射体时,会产生散射现象。
这些散射体会产生强烈的反射信号,干扰周围结构的成像,形成伪像。
为了减少镜面伪像的影响,超声成像中使用了一些技术和方法。
例如,调整超声波的频率和幅度,改变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及使用滤波和增益等处理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减少镜面伪像的出现。
了解和理解超声镜面伪像原理对于正确解读和诊断超声图像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和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同时,不断改进和发展超声成像技术,减少镜面伪像的影响,也是超声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超声伪影课件ppt
![超声伪影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c3c2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9.png)
产生原因
声影主要产生于高密度的组织或 结构,如钙化、结石、气体等, 这些物质对超声波的散射和吸收 作用较强,使得声波无法穿透到
其后方区域。
识别方法
声影表现为病灶后方出现明显的 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域,边界清晰 ,可根据其形态、位置和大小等
特征进行判断。
镜像伪影
01 02
定义
镜像伪影是指在超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遇到强反射界面(如胸膜、腹 壁等)而产生的镜面反射现象,导致在图像上出现与真实结构相似但位 置颠倒的虚假图像。
产生原因
侧边声束伪影主要产生于探头边缘处的声束折射和散射, 这些折射和散射的声波在图像上形成虚假的高回声区域。
识别方法
侧边声束伪影表现为条状或带状的高回声区域,通常出现 在探头边缘处,可通过观察其形态和位置进行识别。
多次反射伪影
定义
多次反射伪影是指在超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声波在组织内部多次 反射而产生的虚假图像,通常表现为重复出现的结构或回声增强区 域。
产生原因
多次反射伪影主要产生于声波在组织内部多次反射,这些反射的声 波相互叠加形成虚假图像。
识别方法
多次反射伪影表现为重复出现的结构或回声增强区域,可通过观察其 形态、位置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识别。
03
声影识别与应对策略
声影识别方法
观察声影形态
声影通常表现为均匀或不 均匀的暗区,形态多样, 可根据声影形态进行初步 识别。
特点:多次反射伪影 通常出现在超声图像 的深部,表现为与主 声束平行的多重回声 。这种伪影可能是由 于声束在体内组织中 多次反射造成的。
处理方法:为了减少 多次反射伪影,可以 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增益设置,降低 图像的深度增益,从 而减少深部组织的回 声强度。
多普勒超声伪像的识别及其意义
![多普勒超声伪像的识别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7632da5856a561252d36f95.png)
多普勒超声伪像得识别及其意义多普勒血流显示得方式有彩色多普勒成像(CDI)与频谱图两种,它们在二维超声即声像图基础上增加了丰富得、很有用得血流信息。
另一方面也应瞧到,无论彩色多普勒或频谱多普勒,超声伪像也就是很多见得。
认识多普勒超声有关得伪像,可以帮助我们对多普勒检查更好地解释与判断,正确地评价多普勒超声所见,避免误诊,甚至有可能适当地加以利用。
一、怎样识别多普勒超声伪像?从事多普勒超声诊断得超声工作者应当首先学习并掌握有关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得基础知识,其次还应了解并熟悉仪器有关得各种调节功能与操作。
这样,便容易理解多普勒超声伪像得多种表现及其处理。
此外还应认识到,多普勒超声技术本身受所用设备条件如灵敏度得限制很大,也受操作者技术因素得影响,它们均可以成为伪差(伪像)产生得来源。
二、多普勒超声伪像得分类彩色多普勒超声伪像就是多种多样得。
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1、有血流得部位无彩色或少彩色信号。
2、有血流部位出现过多彩色信号。
3、无血流得部位出现彩色信号。
4、彩色信号或其鲜艳程度(shade of color)改变,因而引起血流方向与速度得误解(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伪像分类一、有血流,彩色信号过少或缺失多普勒超声衰减伪像:彩色信号分布不均,即“浅表血供多,深方少血供或无血供”;深部器官血流如肾实质、股深静脉较难显示频谱滤波(filter)设置过高测低速血流时,不适当得采用较低频率探头二、有血流,彩色信号过多多普勒增益过高(彩色外溢)仪器专门设置“彩色优先”(color priority)使用声学造影剂三、无血流,出现彩色信号频谱滤波(filter)设置过低多普勒增益过高镜面反射伪像闪烁伪像:心搏、呼吸、大血管搏动组织震颤(高速血流、被检者发音)快闪伪像(twinkling artifact,尿路结石、人工骨表面等)四、血流方向、速度表达有误彩色混叠(aliasing):PRF过低、测高速血流时采用过高频率探头或较高Doppler 频率方向翻转键设置不当/ 探头倒置血管自然弯曲走行(仪器不会识别θ角度)临床常用得多普勒超声有:1、常规彩色多普勒成像(CDI);2、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 或DPI);3、多普勒频谱图(Doppler spectrum)。
如何认识和避免超声诊断中的常见伪象
![如何认识和避免超声诊断中的常见伪象](https://img.taocdn.com/s3/m/a756e5a88bd63186bdebbc04.png)
如何认识和避免超声诊断中的常见伪象作者:向玲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1超聲传播期间,旁瓣、放射界面声阻差和折射、声速差等因素往往会存在回声,最终在图像处予以显示,增加图像诊断难度。
若要更好保证超声诊断的精准度,杜绝漏诊和误诊等事件,则应对超声诊断中常见伪象予以全面认知。
具体为以下方面:1 超声诊断常见方法(1)A型法。
使用率相对较高,可通过示波屏处波数和波幅,次序完成病变鉴别,适用于脑瘤、脑血肿和囊肿、肾盂积水及腹水、肝脾肿大等疾病检查。
(2)B型法。
具有直观显像、图形清晰的特点,便于发现微小病灶,还可完成多角度和多切面器官图像鉴别,是膀胱、肝脾、胆囊等部位疾病早期筛查常见方式。
(3)M型法。
借助心电图图像记录,完成各类心脏疾病的鉴别,例如心肌病、风湿性瓣膜病和心房内黏液瘤、心包积液。
(4)扇型法。
便于获取多切面心脏图像,通过对心脏舒张期、收缩期图像数据的整合,鉴别心脏疾病,同时还适用于肝胆胰、颅脑等部位疾病。
(5)多普勒超声法。
是心腔内血流、血管腔内血流鉴别的新方法,借助血流方向及速度的把控,鉴别机体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例如动脉导管未闭和大血管转位,于产科检查中更是适用于胎动、胎心频率的鉴别。
2 超声诊断中常见伪象超声诊断作为各类疾病筛查、鉴别的金指标,若存在诊断伪象,不仅会对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还会造成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为预防此现象,则应对超声诊断中常见伪象予以全方位认识,具体如下:2.1 多次反射引起的伪象目前于超声检查过程中,往往存在多次反射的现象,以构成回声假界面,增加图像复杂性,不利于阅图。
原因为:超声侵入衰减度较小的区域内,可见相对较平的界面,而该界面会将反射回探头,且在多次反射的前提下,增加诊断难度。
探头、皮肤组织间声阻较大。
为杜绝此现象带来的超声多次反射,则可在检查前于探头和皮肤组织处涂抹足量耦合剂;操作者应保证用力适中、均匀,且耦合剂声阻应大于探头、皮肤组织间声阻,否则难以构成过渡层,引起反射现象。
超声诊断中容易误诊的正常结构PPT课件
![超声诊断中容易误诊的正常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40f4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c.png)
目 录
• 超声诊断基础 • 常见误诊结构 • 误诊原因分析 • 避免误诊的方法 • 案例分析
01 超声诊断基础
超声诊断原理
01
02
03
超声波的产生
通过高频声波的发射和反 射,形成回声,用于诊断 疾病。
超声波的传播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遇到 不同组织界面时产生反射、 折射和散射。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提高诊断准确性。
定期复诊
对于可疑异常结构,建议定期复 诊,观察其变化情况,避免误诊。
05 案例分析
实际病例介绍
病例1
病例3
患者因腹部不适就诊,超声检查显示 肝脏内异常回声,疑似肿瘤。后经进 一步检查证实为正常肝组织结构。
患者因腹痛就诊,超声检查显示肠管 内异常回声,疑似肠癌。后经进一步 检查证实为正常肠管内容物。
会将其误认为是异常病变。
总结词:培训不足
详细描述:医生可能没有接受足够的 培训或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导致对正 常结构的识别能力不足。
总结词:诊断流程不完善
详细描述:诊断流程可能存在缺陷, 导致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遗漏或误判正 常结构。
图像解读错误
总结词
图像质量不佳
详细描述
如果超声图像质量不佳,可能难以区分正常结 构和异常病变,导致误诊。
超声医生对肠管正常解剖结构了解不够,未能准 确判断肠管内气体、粪块等正常内容物。
经验教训总结
提高超声医生对正常解剖结构的 熟悉程度,加强基础知识培训。
在超声诊断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 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避免
单纯依赖超声影像做出诊断。
对于可疑异常回声区,应进一步 采取其他检查手段如CT、MRI 或病理活检等予以证实,避免误
超声镜面伪像原理
![超声镜面伪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b0e9c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b.png)
超声镜面伪像原理
超声镜面伪像原理
超声镜面伪像是指在超声检查中,由于声波在组织内的反射和折射,导致图像中出现虚假的镜面反射,从而产生的一种伪像。
这种伪像在超声检查中比较常见,因此了解其原理和特点对于正确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超声镜面伪像的原理是由于声波在组织内的反射和折射,导致声波在组织内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产生虚假的镜面反射。
这种镜面反射是由于声波在组织内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声波在组织内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的一种虚假的反射。
这种反射在超声检查中比较常见,因此需要注意。
超声镜面伪像的特点是在图像中出现虚假的反射,通常是在组织之间的交界处,如肝脏和肝门之间、胰腺和十二指肠之间等。
这种虚假的反射往往会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因此需要注意。
为了避免超声镜面伪像的影响,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探头:不同的探头适用于不同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可以减少镜面伪像的出现。
2. 调整探头的角度:调整探头的角度可以改变声波在组织内的传播方向,从而减少镜面伪像的出现。
3. 调整超声仪器的参数:调整超声仪器的参数可以改变声波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减少镜面伪像的出现。
4. 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CT、MRI等,从而减少镜面伪像的影响。
总之,超声镜面伪像是超声检查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了解其原理和特点对于正确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探头、调整探头的角度、调整超声仪器的参数以及结合其他检查方法,从而减少镜面伪像的影响。
第3章超声伪差
![第3章超声伪差](https://img.taocdn.com/s3/m/70d9faf76294dd88d0d26b23.png)
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超声诊断学》CAI课件
教学目标
熟悉超声成像中的常见伪差及预防措施
第三节 图形伪差
一、混响效应
机制:探头反射声束产生的伪 差声影 条件:
• • • 平滑大界面 两边声阻抗差别大 前面组织衰减小
诊断中常见部位: 膀胱前壁、胆囊底部、大肿 瘤前壁、含气的肠道等 侧动探头、加压探测识别混响
诊断中常见部位: 横隔附近 改变扫查部位和角度可识别
第三节 图形伪差
四、侧壁失落效应
机制 : 入射角大造成反射 声束不能返回探头 条件:
• 曲率半径大的界面 • 大入射角
诊断中常见部位: 囊肿或血管侧壁 探头旋转一定角度可改善
第三节 图形伪差
五、后壁增强效应
机制: TGC“过补偿”造成组织器官 后壁声强过大 条件: • TGC“过补偿” 诊断中常见部位: 囊肿、脓肿及其他液区后壁
• 低衰减组织的后方强声影造成对前面信号 的识别影响 • 高衰减组织的强吸收造成对后方组织的识 别影响
诊断中常见部位: 胆囊为明显
第三节 图形伪差
六、声影 机制 : 由不同原因造成 声束对后方组织的“失 照” 条件: • 前方强反射 • 前方强吸收 • 边缘入射角过大 形状:与组织器官在声 场中的位置有关
多层面多角度扫查可减小声 影
第三节 图形伪差
七、旁瓣效应 机制: 第一旁瓣成像造成的重叠 诊断中常见部位: 子宫、胆囊、横隔等
八、部分容积效应 机制:组织器官不能完全充满声束,造成 声像图表现为组织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声像信 号叠加 诊断中常见部位: 大血管和肝、肾小囊肿等
箭头处为周围 组织的回声 重叠,而不 是真正膀胱 内的回声
医学超声伪像及其应对策略
![医学超声伪像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ba3c5d4a216147916112866.png)
医学超声伪像及其应对策略摘要:在当前医学超声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临床医师熟练认识超声伪像的特点、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基于此,便对以上内容做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的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超声伪像;原因;特点;应对策略一、超声伪像的特点1.1普遍性顾名思义,普遍性就是指在进行临床超声检查时,超声伪像是经常会出现的现象。
在做任何部位的检查时,都有可能出现超声伪像。
举例来说,在进行颅内血流超声检测时会出现斑纹伪像、在进行十二指肠检查时,其内容物重叠在胆囊无回声区,从而形成“结石”伪像、在进行肌肉和骨骼的超声检查时,同一肌束会出现强弱不同的“各向异性”伪像。
另外,无论是常规的超声还是现阶段开始普及应用的新技术超声,都无法避免伪像的出现。
传统的2D超声会出现部分容积效应、声影以及多重反射等经典伪像,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会出现“快闪”的伪像。
1.2多态性超声伪像的多态性是指伪像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同原异图。
同原异图就是指产生伪像的原因相同,但是伪像的表现形式则各不相同。
举例来说,对于肌肉肌腱进行超声检查时,由于声波的入射和反射角度不同,导致产生的伪像表现为“各向异性”,而在囊肿性病变上的表现则为侧放声影。
第二,同图异质。
同图异质就是指同一种伪像表达出完全不同的两种信息,同一种伪像的声影,可以是骨骼、结石以及金属所致,也有可能是组织瘢痕或者气液体交界面的反射。
彩色多普勒的“快闪”现象,可以在泌尿系结石以及胆囊壁的胆固醇结晶上均有出现。
1.3发展性超声伪像的发展性是指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其伪像的表现形式及种类均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医学家Baum就指出通过超声对眼球内异物进行观察时在球后壁出现隆起的伪像,而在彩色多普勒技术逐渐得到推广之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快闪”、“溢出”等伪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1.4多元性多元性是指超声伪像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仪器设计、材料工艺、受检人员状态、操作者技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和避免超声诊断中的常见伪象
作者:刘英李泳红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1期
超声传播过程中,由于旁瓣、折射、反射界面声阻差及介质声速差等各种因素产生的回声反映并混杂在图像中,使图像复杂化,而干扰诊断。
为了便于提高超声工作者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现将常见伪象加以总结,并参以笔者的一些实际工作经验、操作技巧等,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1 多次反射
多次反射造成的假界面,增加了阅图的难度,超声经过衰减甚小的区域而遇到一个较平的界面时,可在这个界面上将超声反回探头,并出现多次反射,影响诊断。
1.1 探头与皮肤间声阻抗大,容易产生多次反射。
所以在操作时,必须涂以足够的耦合剂。
手腕用力均匀、适度,使探头与皮肤间密切接触,无气体存在,耦合剂的声阻抗必须介于探头保护层与皮肤之间,成为过渡层,以免多次反射产生。
1.2 如探测含液脏器如胆囊、充盈膀胱时,胆囊或膀胱前壁呈现多层模糊不清的结构,这时应变换探查角度,变换切面,则可避免。
1.3 探头与腹膜(肝表面)间的多次反射,可显示在胆囊内为带状回声,鉴别真伪可令患者作深呼吸,实象随胆囊移动而伪象不移动。
1.4 体内结构间的多次反射如子宫内金属节育环、胃肠内气体、胆囊气肿时,表现为致密回声(强光团)及其远方“混响”声影,即声影边界不清,内有多数平行的条状回声或慧星尾状反射。
这种伪象具有特征性,称为慧星尾征,易识别。
1.5 中晚期妊娠检查胎头时,在颅骨表面与探头间常产生多次反射,显示在胎头颅区,应与脑
室回声鉴别,用探头轻轻加压,使探头与反射面间距变短,多次反射间距亦变短,可与颅内结构区分开来。
2 声束旁瓣
当主瓣声束检测物体时,实瓣也同样进行检测,两者回声相互重叠所形成伪差,因旁瓣传播途径较主瓣长,能量又小,故可对同一界面在主瓣回声图形的两侧产生具有淡的浅拱形延长线。
如女性膀胱后壁因子宫前突,在其两侧呈现“纱状披肩”图形。
胆囊体、颈部后方肠管内气体强回声,在腋前线第7肋间检查肝脏时,旁瓣伪象可使胆囊颈体部液区内有多数弱回场伪象。
鉴别的方
法是改变探头位置或测动探头角度,则相应部位回声消失。
3 薄层气体干扰的伪象
胃底部或十二指肠部的薄层气体,除其多次反射造成假界面外,其声影可使下方组织不显示。
例如十二指肠内薄层气体可掩盖其下方的肝及胰腺头部,在膀胱后方肠道内,薄层气体作为一个强反射界面,产生膀胱区的多次反射。
声像图上则在膀胱的深部出现一个无回声区,可被误认为“卵巢囊肿”存在。
仔细观察此“囊肿”与充盈膀胱的大小相当,仅显示在一个切面,多方位、变换切面探查,此“囊肿”消失,或嘱患者小便后复查,盆腔内相应部位的“囊肿”随膀胱的排空而消失。
4 部分容积效应伪差
声束宽度在非聚焦区可达数毫米至1 cm以上,因此其遇到小于声束切面厚度的病灶时,在声像图上可出现病灶区与其周围区回声相互重叠的图像。
如胆囊后部的沉淀积物回声,容易误认为胆泥,但此种伪象与重力作用无关,在改变体位后这种回声不移位,此点可以鉴别,故称假胆泥。
又如小囊肿内部存在细小光点易误认为实质性回声,鉴别方法为测动探头,改变探查角度,此细小光点消失,加以区别。
5 速差(全反射)声影
由于超声从声速较低的介质进入声速较大的介质,在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图像上出现声影,应与结石、骨骼产生的声像相区别。
速差声影多发生在组织或脏器的两侧边缘部位。
如胆囊或囊肿的两侧边缘处,羊水中胎头的两侧边缘处。
6 镜面现象
超声频率高,有与光相似的特征。
超声束遇到强反射面,反射回声在介质中遇到病变又产生反射,此回声循原路折返回探头,此时探头所接收到的回声如同在入射声速的延长线上的病变为伪象,这种镜面伪象多见于膈肌反射所形成的虚像成为实像的镜影,其回声较实像弱淡。
7 增益调节伪象
增益过低,可使低回声的界面显示不清,亦可使实质性结构表现为无回声区。
如增益过高,噪声增大,可掩盖微小的病变反射区,亦可使浅表的小囊肿误为实质性肿块。
所以在操作中,正确调试机器,使图像最佳,组织结构显像清晰,层次清楚为止。
8 低衰减区或高衰减区的伪象
含液区域或脏器,例如胆囊,因其后缘增强效应,而使胆囊下方的肾皮质反射强度超过肝组织,可影响对其识别。
同样,正好在胆囊下方的肝癌结节亦因为后缘增强效应的掩盖而被忽略。
所以在阻塞性黄疸时,对合肝实质的病变应待肝内胆管扩张减轻或复常后复查,以免误诊。
上腹部横断面上镰状韧带部位其衰减较多,下方组织的回声较正常大为减少,胰腺可被掩盖而显示不清;皮肤上的疤痕、皮下结节及肌层的瘢痕组织有类似表现。
在阅图时应注意辩认此伪象,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