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备考一体课件苏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

第3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3.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1.有关碳循环的判断(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2)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3)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4)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5)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有关物质循环的判断(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往复的( ×)(5)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扫易错攻疑难课件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扫易错攻疑难课件

★盲点错点·精准清除
【扫盲点】
1. (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否 循环利用?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 ______不__能_______。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 ______往__往__不__足__以__使__作__物__高__产______,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 统__输__出___,其中的氮元素___并__不__能__都__归__还__土__壤_____,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_____并__不__矛__盾_____。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6)分析温室效应产生 的原因:
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 CO2减少: 植被大面积减少
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 CO2增加: 化石燃料的燃烧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7)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植树造林,增加绿地 面积。 开发清洁能源,减少 化石燃料的燃烧。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 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__植__物__的__光__合__作__用____ (主要途径)或_硝__化__细__ 菌__等__的__化__能__合__成__作__用__ 完成的。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1)生态学家不能以 草原生态系统为单位 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 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 角度进行分析,其原 因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_0000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_00001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研析教材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内化基本概念
1.能量流动的概述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四个环节 输入—
传递—
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 →热能 散失—
2.能量流动过程
(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呼,吸包作括用未被下一营
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
分解者
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 最有效 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
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纠误诊断]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 )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能量流动
以有机物为载体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物质循环 (以碳循环为例)
主要是无机物 全球性、循环性 .
生物圈(全球性)
(2)联系
①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 食物链(网) 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 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① 生产者 ,② 初级消费者 ,③ 次级消费者 ,④ 呼吸作用 ,⑤ 分解者 。
(2)据图补充食物链中①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① 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②被 下一营养级 同化。
③残枝败叶等被 分解者 分解。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考点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B.大气中CO2含量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不会有明显季节变化C.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调整碳的含量D.分解者在碳循环中不可缺少2.(2020广西南宁摸底)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⑦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B.过程⑦中碳的传递形式是CO2C.过程①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丙中的多种生物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3.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对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B点后乙生态系统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5.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

根据下图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能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B.大气中CO2的增加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C.异养生物①和异养生物②都是消费者D.碳在食物链中的传递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7.(2021广西桂林模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

【解题关键】 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题中已知为e、e1、e2)。 2.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c1等)。 3.被分解者分解(b和d其中之一)。 4.未利用(b和d其中之一)。 解析:结合图形分析知,b+c+d+e为本年度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能(固 定的能量),即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1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 者的能量,即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 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b或d中;b和d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 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重点透析
1.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
剖析考点 拓展深化
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1)能量来源 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

所同化的能量
(2)能量去向分析。 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 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②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 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 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 物利用的部分。
考点一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分析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深挖教材】

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36张)课件

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36张)课件

(1)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鸣叫的报警为物理 信息。( √ ) (2)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3)信息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是双向的。( × )
(4)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 ) (5)当食草动物发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 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 (6)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
√C.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
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
解析:夹竹桃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说明其可以抵御夹竹苷的毒性, A不符合题意; 利用夹竹苷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控制夹竹桃天蛾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 交配,降低其种群密度,该过程属于生物防治,B不符合题意; 从题干中不能推断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 C符合题意; 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协同进化,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 变异,D不符合题意。
增:①物质循环对农业生产的启示;②生物富集; ③信息传递中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等概念;④生 与旧教材对比 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⑤生态平衡。 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01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的循环及存在形式
二氧化碳
含碳有机物
(2)碳循环过程
①过程解读
突破1
信息种类的判断及应用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1.(高考海南卷)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 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 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易错辨析 1.基于对碳循环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往复循环。( × )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 )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 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 ) 2.基于生物富集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DDT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容易积累在人体的脂肪和器官细胞中。( √ ) (2)水俣病主要是由甲基汞中毒造成,甲基汞是一种脂溶性无机汞化合物, 毒性不高。( × )
考向2生物富集 3.(2021浙江月考)英吉利海峡中存在“绿藻→虾→宽吻海豚”的一条食物链。 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在英吉利海峡附近的海豚体内发现“混合污染物”,包括 高浓度的汞、多氯联苯和二噁英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藻→虾→宽吻海豚”为捕食食物链 B.海豚体内高浓度的汞等有毒物质是通过食物链移动和浓缩的 C.测量单位面积中绿藻、虾和宽吻海豚的生物量可制成生物量金字塔 D.英吉利海峡中生产者的个体大小、繁殖速度和纤维素含量决定其生物 量金字塔的形状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特别提醒信息传递的三要素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
繁衍
种间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 农畜产品 的产量。 (2)对 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易错辨析
基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 (2)“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3)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都属于化学信息。( √ )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 ) (6)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 产品的产量。( √ )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课件: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课件: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 1.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 • (1)常考图示:
(2)突破方法: ①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大气中 CO2 库”与“生产者”。
②再根据两者中有 1 个指入箭头的为“生产者”(如甲中 A,乙中 1,丙中 E), 有 1 个指出箭头的为“大气中 CO2 库”(如甲中 B,乙中 4,丙中 A)。 ③最后据食物链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均 有箭头指向分解者确认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如三个图中分解者为甲中 D,乙中 3, 丙中 C;丙中 F 为初级消费者,D 为次级消费者,B 为三级消费者)。
• 4.(2018·江西四校联考)如图为生态系统碳 B 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 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角度 围绕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考查理解能力 2
• 解析:根据碳循环示意图中箭头的指向可判 断A、B、C分别表示大气中二氧化碳库、消 费者、分解者,食物链是由生产者、消费者 构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库和分解者不参与 构成食物链,A错误;过程①主要表示生产 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 此,大力增强过程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 室效应,B正确;经过程③(捕食作用)的碳有 一部分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有一部分 通过B自身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 放到大气中,C错误;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
稳定性
•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Ⅱ)。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3.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Ⅱ)。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38
解析:选 D。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A 错误;有些植物例如莴 苣、烟草等需要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刺激后种子才能萌发,B 错误;鸟类的求偶行为 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C 错误;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虫以减 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 正确。
39
23
解析:选 C。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用能将 CO2 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只是碳循环的一部分,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 碳循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26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7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28
3.信息传递的作用 (1)个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24
4.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D.途径①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途径⑦⑧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判断生态系统信息类型的方法
40
命题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 3.2015 年,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成功评估出美国大盆地 地区生态系统从 12 800 年前更新世时代末期到 20 世纪早期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 生态系统中信息、物质和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生态系统是信息、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 B.信息、物质、能量都可能来源于无机环境 C.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都是循环、流动的 D.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转化和能量的消耗 解析:选 C。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往复循环,C 错误。

近年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

近年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解析:选A。

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

2.(2018·湖南株洲质检)E·Foeminea(麻黄属植物)的受粉时间每年有很大差异,但都与7月的满月紧密联系在一起。

就连幼小的无法进行受粉的球果也在满月峰值时从毛孔形珠孔处渗出传粉滴(花蜜),吸引传粉昆虫。

上述材料表明()A.每年7月,E·Foeminea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满月、花蜜和球果都属于同种信息,信息传递方向是非生物→生物→生物C.E·Foeminea分泌花蜜,吸引传粉昆虫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当地传粉昆虫获得E·Foeminea能量一般为10%~20%解析:选A。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教师用书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教师用书

第3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碳循环的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

(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反抗力稳定性、复原力稳定性与总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育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科学思维)3.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视察其稳定性”的试验,提高试验设计、动手操作及视察、分析实力。

(科学探究)4.通过碳循环过程的学习,相识温室效应加剧的缘由,形成削减碳排放的生活意识;通过分析信息传递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形成爱护生物与环境的责任感。

(社会责任)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1)过程解读a.生产者,b.消费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e.呼吸作用,f.化石燃料的燃烧。

(2)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存在形式:a.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b.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②循环形式: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3)碳循环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2.物质循环的概念3.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四周环境汲取、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特点①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②全球性。

4.能量流淌、物质循环的关系(1)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行分割。

(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5.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项目案例1 案例2试验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微生物能分解淀粉试验设计试验组对土壤高温处理A烧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比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B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溶液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试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试验组叶腐烂程度小于比照组碘液A1 不变蓝B1 变蓝斐林试剂A2 产生砖红色沉淀B2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 (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 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 (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 言”这种“行为”信息进行交流。
考向 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的比较 3.(2019·山东济南开学考试)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4.(2019·山东菏泽高三期末)某校园生态系统的 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碳以 CO2 的形式沿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 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 低 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 鹫以动物尸体为食),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 代表光能,N 代表热能,P 代表无机盐、CO2 B.图中共有 4 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C.图中狼与秃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10%~20% 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
考向 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及应用 3.(2019·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图 1 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 图,其中 A、B、C、D 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 5、6 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 2 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 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__有__机__物_____的形式流动 主要以___无_机__物_____的 形式循环

2021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第九单元第3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2021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第九单元第3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解析答案 Nhomakorabea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答案
解析
答案
传播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物种群的繁衍
生态系统的稳定
农产品或畜产品 有害动物
种间关系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 稳定的能力
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限度
保持
保持
恢复
恢复
恢复力
抵抗力
物质和能量
干扰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全球性
分解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自我调节能力 双向传递
行为信息
× √
×
√ √
× √
√ √

×
× ×
√ ×
√ ×
×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2021年高考生物人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 分第九单元第33讲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
传递及其稳定性
2020/9/10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全球性
化学元素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循环流动
生产者 呼吸作用
消费者
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
碳循环 气温升高
解析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2021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2021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2。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分析:①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②循环范围(两个支点):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3)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2.碳循环过程分析(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a.生产者;b。

消费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e。

呼吸作用;f.化石燃料的燃烧。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产生危害: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碳循环
(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 CO2 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含碳有机物 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和碳酸盐 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 光合作用 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 ②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 化石燃料的燃烧 。
提示
重点剖析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过程 范围 特点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无机物→有机物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生物圈)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循环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联系
(1)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 (2)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示中未标 出某些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3)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 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 (4)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6)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7)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的关系。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梳理
1.物质循环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生物体的 C、H、O、N、P、Ca 等元素, 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 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 全球性 、反复利用、 循环流动 。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 同时 进行,相互 依存 ,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 各种组成成分 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 (3)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 (4)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 环( √ ) (5)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 )
2.有关物质循环的判断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往复循环( × ) (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 )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 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往复的( × ) (5)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 )
教材热点拓展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 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 图分析: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并简 述判断的理由。 提示 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 为大气中的CO2,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者, 则乙为消费者。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碳循环的过程图解分析 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Ⅰ~Ⅳ表示 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⑧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碳循环路径是完整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①过程实现的
C.图中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①⑥⑦⑧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过程有②③④⑤
D.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解析 答案
2.(2018·银川质检)如图为生物圈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 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⑤、⑥表示呼吸作用 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 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
√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提示
(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 流动形式又是什么?
提示 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在甲(或乙或丙)与 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
提示
(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提示 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细胞呼吸,f代表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给 分解者。
3.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 CO2 含量迅速增 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使 气温升高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常考基础诊断 1.有关碳循环的判断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 ) (2)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命题点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 3.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 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 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 B.图1中能表示细胞呼吸过程的只有2、4、5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课时作业
解析 答案
规律
辨析碳循环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各成分
方法
(1)图中双向箭头代表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其中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 的为大气中的CO2,即C为大气中的CO2,A是生产者。 (2)除了C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 (3)三个图的模式其实一致,复杂的地方在于消费者的划分,图甲中消费 者只有D,图乙中消费者有D、E,图丙中消费者有D、E、F。 (4)图甲蕴含的食物链为A→D,图乙蕴含的食物链为A→D→E,图丙蕴 含的食物链为A→D→E→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