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25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5 短文两篇 共工怒触不周山》研讨课教案_1
《共工怒触不周山》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熟读课文,并能试着背诵课文。
2、能解释“昔者”等字词。
并翻译课文。
3、能概括课文内容。
并能说出共工的形象。
一、复习
1、夸父逐日比喻什么?
2、何谓“三皇”、“五帝”?
二、尝试学习
1、小组自读熟读课文。
(要求:小组成员要能读准字音,不舔字,不漏字,声音洪亮。
)2、字词疏释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3、概况故事的原因、经过结果。
4.讨论: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5、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6、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设计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2.资料链接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①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②《山海经》译,书名。
18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要点讲解)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
夸父为什么逐日?
逐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神话人物。
夸父临死前是怎么想的?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反思
1、边默读边圈画重点词语、句子。
2、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词句的理解,这些词句的意义和作用。(情节围绕“变”展开。
3、组内探究行为上体现出的人物特点。(反复朗读,从语气和句式,说话人的身份,说话的目的等方面体会。)
4、根据理解补充下面的句子。
我们看到了一个的夸父、共工。我得到了 的启示。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形象。感受形象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主旨。
重点研读对话描写。
一、整体感知,问题探
究
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夸父为什么逐日?
3.逐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4.夸父临死前是怎么想的?
5.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6.“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结尾含义?
第25课《短文两篇》
导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分析并感受共工的精神品质,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7.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才能变化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这篇神话故事情节波澜曲折抓住起因、经过、结果分析。
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弄清此问题也有助于认识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25.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二、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
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1、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经》译,书名。
18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1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要点讲解)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短文两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神话及《淮南子》《山海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二、学习重点:熟读文并背诵文,多角度地理解的内涵。
三、学习难点:培养敢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文学常识:《夸父逐日》选自《》,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知识,其中还保存了远古的传说。
“逐日”是之意。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又名《》,是(朝代)淮南王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出自该书的《》。
2、解释一词多义:(1)为:(2)其:3、解释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天倾西北4、解释特殊句式:(1)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
(2)倒装句:天倾西北、解释古今异义(1)维(2)绝6、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整体感知】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翻译: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未至,道渴/而死。
B.昔者,共工/与颛顼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
D.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3、“怒而触不周之山”中“怒”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4、你如何理解《夸父逐日》这则神话的主题?六、固学提高【堂检测】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回答问题。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文中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是如何解释的(第二问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3你从共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4我们该如何看待文中对两种自然现象的解释?谈谈你的看法。
七、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1课时教学目的: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图,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会思想随笔的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自读式一、简介:《(鲁迅诗稿)序》是郭沫若应邀为《鲁迅诗稿》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
在这200多字的短文中,作者全面而中肯地评价了鲁迅诗书的巨大成就,巧妙地展示了鲁迅的光辉人格,精辟地阐发了学习鲁迅诗书的门径,充分体现了作者深通的见解和高超的概括力。
本文用文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语言平实又出奇,用词精妙又自然,这既是我们鉴赏此文的重点,也是我们学习借鉴的难点。
《(鲁迅诗稿)序》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
全文语言精练雅致,句式参差而有对仗,音韵和谐。
《我为何而生》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为《伯特兰·罗素自传》一书写的一篇导言,在文中作者高度概括地表述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展现了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作者回顾自己的一生,把它概括为对爱的渴望,对知识四追求和人类苦难的同情,在这样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驱使之下,罗素在不懈的奋搏中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
《我为何而生》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挚爱”和“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
二、资料1.序:写在书或诗文前的文字,申述其写作因由。
内容、体例等。
也写作“绪”或“叙”。
序文始于西汉,以司马迁《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为最早。
早期的序,单篇文字的,放在前面;整部书的,放在后面。
至萧统《文选》等书,序始移至书前。
此后,写在后面的称“跋”或“后序”。
序之“为体有二,一日议论,二日叙事”。
现代序文的做法,或介绍书的内容,或对内容及作者有所评议,仍不外议论、叙事。
2.罗素:如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素一生绝大多数时间从事写作和社会活动,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共有上百部著作和两千多篇文章。
他的这些浩如烟海的著作包括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哲学、文学、史学、数学、伦理学、教育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625《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巴金的一段话导入。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全书18卷。
《五藏山经》5卷、《海外经》4卷、《海内经》4卷、《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5卷。
(2)资料链接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
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3)《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
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山海经》为述图之书。
②《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③《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关。
④《山海经》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
《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
四、学习《夸父逐日》(一)整体感知1.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拼命追赶太阳。
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
手杖弃于路边竟然长成一片桃林。
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词语解释。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黄河和渭水。
大泽:大湖。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邓林:桃林。
3.自行翻译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二)讨论探究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5.短文两篇【导学目标】掌握积累词语,理解有关文言句意。
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省略现象。
体会短文的表现手法,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寓意。
学习古人的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和求实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词句含义和短文整体意思。
难点:多角度解读故事蕴含的寓意。
【媒体使用】【导学过程】一、预习领先一步1.知识链接(1)《山海经》:《山海经》,书名,18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其中“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山海经》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2)《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今存内二十一篇。
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汇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上学期学习的《塞翁失马》即选自《淮南子》。
(3)神话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用来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如“女娲造人”等;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英雄神话产生比前两者稍晚,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如“夸父追日”、“鲧和禹治理洪水”等。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教案2 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教案2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背课文。
2.理解、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及句子的意义。
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夸父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共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热爱祖国古代文化学习重点理解、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及句子的意义。
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学习难点感受夸父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共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热爱祖国古代文化。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二、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
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1、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经》译,书名。
18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重庆市丰都县三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5 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逐走.()②饮于河..()()③化为邓林..()()..()④地维绝⑤故日月星辰移焉.()⑥故水潦.尘埃归焉()2.翻译下列句子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未至,道渴而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的书。
4.《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________,其书又名________,是________ (朝代)的________ (人名)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二、课内阅读文段(一)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________;________,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5.在段中横线上,补写出原文句。
6.这一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夸父这一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于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你是怎样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预习自测】1、《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2、给画线词注音。
夸父()颛顼()()水潦()【合作探究】(一)读一读原文(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反复朗读。
要求读顺句子。
(3)展示朗读(二)嚼一嚼字词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三)说一说译文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解难答疑】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2、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3、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反馈拓展】课内语段阅读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加线字词(1)逐日()(2)逐走()(3)入日() ( 4)、欲得饮()()2、翻译重点语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追日”常比喻。
【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感知共工形象【预习自测】(一)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
(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2)学生自由练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3)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读-听-评)(4)学生齐读课文。
(5)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
(二)说译文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合作探究】析句段(1)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2)经过:(3)结果:(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解难答疑】讨论:(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2)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3)作想象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反馈拓展】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知识链接】
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主要通过超自然的想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是其最大特点。
《山海经》18篇,作者不详。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
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
第一课时
要点: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借助注释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一、文学知识填空
《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神话,
神话主要特点是,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有。
二、通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和语气语调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解释下列字词
1、逐走()
2、入日()
3、欲得饮()
4、河、渭不足()
5、北饮大泽()
6、弃其杖()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11、地不满东南()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翻译重点语句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5.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第二课时
要点:背诵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写法、人物形象及神话特点。
一、背诵并默写两篇课文
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2.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
3.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4.“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5. 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三、发挥想象描绘“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夸父与日逐走
..()②饮于河.、渭()
③天柱折,地维.绝。
()④故水潦.尘埃归焉。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②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故.日月星辰移焉众妙.毕备
C. 故.时有物外之趣
D. 以为妙.绝
4.对夸父最终“弃其杖,化为邓林。
”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5.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怒”字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五、阅读下列两则神话,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