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学案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学历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2)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
2、难点(1)体会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心怀国家的崇高精神。
(2)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和文化价值。
三、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陆游(1125 年 11 月 13 日-1210 年 1 月 26 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年)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 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当天风雨交加,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诗歌解读1、诗句翻译(1)僵卧孤村不自哀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
(2)尚思为国戍轮台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3)夜阑卧听风吹雨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4)铁马冰河入梦来迷迷糊糊中,我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诗句赏析(1)“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了诗人的孤独处境。
然而,诗人并未因自身的凄凉境遇而悲哀,反而展现出一种豁达和坚定。
(2)“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体现了诗人尽管年迈,却依然心系国家,渴望为国家守卫边疆,这种爱国之情令人动容。
(3)“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点明时间之晚,“风吹雨”既描绘了现实中的风雨景象,又象征着当时国家面临的风雨飘摇的局势。
(4)“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梦中出现“铁马冰河”的场景,充分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渴望征战沙场的决心。
【八年级教案设计】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
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
【编语导读】杜甫诗四首杜甫《望岳》、《春望》《石壕吏》修辞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
世称“诗圣”,其诗是“诗史”。
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在文学史上,他把现...
杜甫诗四首杜甫《望岳》、《春望》
《石壕吏》修辞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世称“诗圣”,其诗是“诗史”。
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有《杜工部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比较阅读
关键:1.找出相同点不同点!
2.分析不同点的成因。
相同点——
作者、五言律诗、。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古诗四首》《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安史之乱。
表现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很有表现力,请你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答:用词凝练。
“破“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的惨相,使人触目惊心;”“深”画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
令人满目凄然。
3、结合“感时化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答: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4、花鸟本是娱人之物,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这是为什么?答:因为感时伤别,加之久别思家之苦,这些可娱之物,只能使作者触景生悲,坠泪惊心。
5、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
答:花鸟本是娱人之物,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更加重了感时伤别的悲痛之情。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扰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
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中“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答:一方面是看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9、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答: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10、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古诗词《春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别云间》 群文阅读设计
古诗词《春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别云间》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出节奏和情感。2、品味四首古 诗词意境,把握四首古诗词主题。3、识记四首古诗词名句, 背诵默写四首古诗词。
一、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播放《地道战》歌曲明代顾炎武"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以维护国家利益与安 全为最高使命的爱国情感表达的就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仆后继。今天我们学习的四 首古诗词就是我国历史上流唱不衰的爱国主义音符!
2、多媒体展示每个作者的身世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初读诗歌 1、录音范读。 2、结合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组内互评。 三、质疑探读1、四首古诗词具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要找出依据。同学可 以自由评价。老师可适时归纳点拨《春望》通过一个"望” 字,表达一个“忧”字。(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 痛苦心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一个“思”字, 表达一个“愿"字。(表达自己还愿意为祖国收复失地国家统 一而现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通过一个"死”字,表 达一个“忠”字!《别云间》通过一个“泪"字,表达一个" 决”字。(在浓郁的悲情中呈现出至死不屈的抗清斗志)
四、合作探究:四首古诗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1、四首古诗词都是表达爱国情感的。 2、四首古诗词表达的爱国情感由浅入深,从对国家命
运的"担忧”,到对时局腐朽的"忧愤”;从日思夜想为国家 统一而重返沙场的强烈“愿望”,到不受敌人威逼利诱而 从容就义誓死明志。爱国情感逐步升华,愈来愈激昂。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两案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自主学案班级 姓名一 自主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通过反复朗读,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四首诗。
二 自主学法指导1、利用手中资料、工具书查找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生字词。
2、熟读成诵,并在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三 自主学习评价(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搔( ) 簪( ) 夜泊( ) 戍轮台( )夜阑( ) 干戈( ) 寥落( ) 絮(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花溅泪 2、鸟惊心3、烽火连三月4、家书抵万金5、浑欲不胜簪6、夜泊秦淮7、商女8、戍轮台9、夜阑10、起一经 11、干戈寥落 12、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填空: 1、《春望》是一首五言 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 ,尊称“ ”,所写诗篇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被称为“ ”,诗中的“国”指国都: ,也就是今天的陕西 。
2、《泊秦淮》是一首七言 ,作者是 代诗人: ,他和“ ”齐名,人称“小李杜”, 是六朝故都,城区秦淮河一带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被称为“亡国之音”的《后庭花》是由南朝皇帝 作曲。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一首七言 ,作者是 (朝代)著名的 诗人: ,字: ,号: 。
4、《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 诗,作者是 (朝代)大臣、文学家: ,号: ,元军南侵,他坚持抵抗,后兵败被俘,囚于大都(今 市),不屈而死。
5、古代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叫 ,考中称 ,第一名叫 ,第二名叫 ,第三名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互动学习案班级姓名一互动学习目标:1、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及诗的艺术特色。
2、学会结合写作背景赏析诗歌的方法。
3、深入理解赏析诗中的名句。
二互动学习步骤:(一)自主学情反馈(二)师生共同学习新课(一首为例)1、先让学生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2、由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教者作适当补充;3、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请学生讲一讲全诗的大意。
古诗四首(杜甫《春望》、杜牧《泊秦淮》、陆游《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文天祥)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古诗四首(杜甫《春望》、杜牧《泊秦淮》、陆游《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2、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方法:朗读、讲解、交流讨论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诗歌为什么能千古传诵?答案很多。
但不论有多少答案,浓浓的诗情中显现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始终是一个重要答案。
不信,我们听听下面的诗句,你就会感受到诗人的心声,你就会对你喜爱的诗人更加肃然起敬――“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二、阅读主场(一)合作学习1、学生分别诵读三首诗诵读,教师评议。
2、教师分别诵读三首诗诵读,学生评议。
3、教师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作简析。
(提醒学生讲解中要注意突出诗歌的爱国情怀和艺术魅力)。
简析中存在问题时引导学生讨论或教师点拨。
背景要点――《春望》: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叛。
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沦陷。
七月,肃宗即位。
八月,杜甫从家中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
这首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泊秦淮》:六朝故都建康城中的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于是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南宋光宗绍熙三年,闲居故乡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
农历十一月十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
诗的后面附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
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古诗四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
《古诗四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安静三中骨干老师公开课教学设计《古诗四首》2教案设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安静三中段国辉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增加文化积淀,提高同学对文言诗文的解读力量;领会诗人肤浅的爱国情怀。
2、深化理解名句,培育同学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力量。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沟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精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化理解名句,培育同学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力量。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喜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忱。
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化理解。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反复朗读,争论沟通为主,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语: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的炎黄子孙,以不同的方式喜爱着自己的祖国。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然而,王朝的更迭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进展的必定规律。
每一朝代,初期都能励精图治,后来逐步下滑。
所以才有人提出:生命的活力,不来自宫廷,而来自民间。
毛主席说,人民才是历史的制造者。
宋朝晚期,皇帝暗弱,昏庸无能,不思进取,很让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那样的诗人看不上眼。
可是他们空怀报国之志而得不到信任。
谁了解陆游、文天祥这两人?请同学试着讲一讲,展现幻灯片。
二、朗读训练,结合写作背景,做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1、齐读,留意读间和辨析形似字。
戌xū寥liáo哀āi戍shù戮lù衷zhōng戊wù戳chuō蓑suō2、听录音(2遍),留意听朗读的节奏。
3、自读、指读、齐读。
三、分析这首诗。
1、同桌相互争论,说一说诗句的字面意思。
老师明确:在“孤村”这样偏远的生活环境,却一点也不为个人的境遇而悲伤。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教案2]日本春望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教案2]日本春望》摘要:、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牧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学习三首诗《十月四日风雨作》、朗音、形,、题苏教版《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月四日风雨作、零丁洋)教案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理诗歌面思体会里行蕴涵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千古名句[重难] 、重背诵默写诗歌、难体会诗歌境[教学数] 二教 [教学程] 教《春望》《泊秦淮》、导入国是诗国《诗》起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就像那蜿蜒起伏长城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产物不地不……都会产生不心情创造出不诗今天就让我们踏寻古人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境界二、学习首诗《春望》、听配乐朗诵、全体学生配乐齐3、学生结合释试着理全诗、由学生提出己不太理地方师生共答并翻译全诗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月封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簪针5、学生齐全诗6、品味全诗⑴诗是什么背景下写?抒发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安史乱当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亡、忧国思亲沉痛悲苦情⑵诗主要写了哪些容?明确诗首写望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遭到了惊人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水深火热“国破山河”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是明媚然而战乱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片凄风苦雨诗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诗颔是分写通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眷由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抵万金”那种兵荒马乱岁月封普通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诗尾总写忧国思感情刻画了型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心世界⑶诗情感是通什么抒发?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情怀蕴含形象描写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三、学习二首诗《泊秦淮》、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牧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诗是作者有感秦淮河地区浮糜豪奢世象而作、学生由朗诗歌并背诵下3、思考⑴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什么?⑵“犹唱”词有何含义?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明确《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女子不懂亡国恨实际上歌女献唱是要有人听赏那些不顾国安危明知是亡国音却偏要听演唱人才是真正罪人《泊秦淮》多年积蓄心头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和象外旨被誉绝唱、当堂背诵诗歌四、布置作业课练习、二二教、学习三首诗《十月四日风雨作》、朗音、形、释题讲述陆游罢官居住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事他因风雨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危亡企望是风雨声入梦梦境是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现实所存希望系起了3、理诗指名朗讲述然把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荒僻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还希望国到边疆效力呢夜深了风雨声音激起无限思绪了拯救国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爱国豪情、朗5、明确诗歌主旨《十月四日风雨作》表达了诗人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梦”二、学习四首诗《零丁洋》、题天祥宋瑞庐陵人宋理宗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拘囚敌人多方折磨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爱国诗人、教师指导学生朗3、学生对照释理诗提出质疑、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5、品析鉴赏这首诗重领会诗人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诗人怎样表达国面临危亡沉痛心情?怎样把人遭际和民族命运系起?通讨论使学生明确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危亡“风飘絮”表现出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人艰难困厄遭际与民族命运紧密系起“浮沉”与“破碎”“雨”和“风”等两相呼应二、布置作业课练习三、四。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2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2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教案教学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
零丁洋》教案教学
九《古诗四首》
学科
时间
年级
设计单位
主备人
参与人
语文
2014.10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中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模式
尝试诗歌鉴赏,提高品赏能力。
在语文活动中拓宽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课前准备:
1.从《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等工具书,或网上查找有关四首诗的鉴赏文章,自行组织阅读。
2.以组为单位,收集其他爱国诗歌,加以背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
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二、学习流程
(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简介作者和背景。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学历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感受诗人在风雨之夜的爱国情思。
2、难点体会诗人借助梦境表达爱国之情的独特手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游(1125 年 11 月 13 日-1210 年 1 月 26 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年)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 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戍轮台:守卫边疆。
夜阑:夜深。
(二)课堂探究1、诗歌首句“僵卧孤村不自哀”,诗人为何“不自哀”?诗人虽然年老体衰,被困在孤寂的村庄,但他心中所想的不是自己的处境艰难,而是国家的安危,所以“不自哀”。
这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和豁达胸怀。
2、“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这句诗表明诗人仍渴望能够为国家守卫边疆,抵御外敌入侵,展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3、结合全诗,说说“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风雨”有何深层含义?“风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还象征着当时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和动荡局势。
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不平静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分析“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一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诗人在梦中都能见到自己骑着战马驰骋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即便在睡梦中也念念不忘。
(三)拓展延伸1、比较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与他的另一首爱国诗《示儿》,说说它们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教案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教案古诗四首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中重点词语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诵诗歌,能够体味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四首诗并且能够熟练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诗中名句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2、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乏一些伟大的爱国者,他们拥有一颗忧民忧国之心。
战国时的屈原、西汉的司马迁、唐朝的杜甫,他们堪称爱国人士的经典范例。
他们对待祖国的一颗火热的心都通过其作品得到最真切的展示。
《离骚》、《史记》、《三吏》、《三别》无一不是用真挚的情感凝聚而成的。
今天,我们将具体地从杜甫、杜牧、陆游和文天祥的诗文中深切体味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学习步骤:1、学习第一首《春望》(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爱国诗篇。
(2)、听配乐朗诵,然后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重点字词:┏古义:国都,诗中指长安。
国┫┗今义:国家。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
诗中指战乱。
抵(dǐ):相当于。
浑(hún):简直。
胜(旧读shēng):能承受。
数不~数,不~枚举。
簪(zān):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
~子。
(3)、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独立理解诗歌的含义。
(4)、在学生自己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探究本诗的含义。
A:译文: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
春天的京城,满眼都是繁密的花草树木。
感伤时事,鲜花使我泪水飞溅,告别家人,鸣叫的鸟儿使我心灵惊悸。
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头上白发越搔越短。
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2)[修改版]
第一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回顾前两首诗,进入新诗。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陆游写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出示课题幻1)2.出示学习目标(幻2)3.对陆游,你有哪些了解?(陆游: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自幼好学,一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嫉。
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作家。
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幻3)4. 背景: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
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
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
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二、初读古诗:1、陆游满怀爱国之心,率领将士们在沙场驰骋,却处处受到当权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官归隐。
壮志难酬之际,亲眼目睹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入侵,国土沦丧,政权摇摇欲坠的处境,将满腔爱国热忱和悲愤之情化为豪壮诗句——(课件出示古诗,听范读,体会情感幻4)3、学生试读。
4、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故事?(诗人陆游在六十八岁重病期间写的一首表达自己对国家收复失地的决心。
)三、深入探讨,挖掘主题: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总结诗意。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研讨。
A赏析诗句的意思:一二两句:点明处境及心态,直抒报国情怀。
(幻5) 三四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雨夜之声,虚写梦境战场杀敌。
(表达报国情怀)幻6 B、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身赴战场?(结合前两句,诗人年老力衰。
)C.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幻7)四、把握情感,全班齐读。
五、迁移运用,内化积累:同学们,假如作者陆游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特别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幻8)六、引导发现,尝试创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学历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疏通诗意。
(2)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难点(1)体会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定的报国之志。
(2)理解诗歌中象征、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游(1125 年 11 月 13 日-1210 年 1 月 26 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 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 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2、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年)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 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四、学习过程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标注节奏。
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仍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八年级《古诗四首》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八年级《古诗四首》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 零丁洋》 教育在线【设计思想】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 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 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 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 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 魄; 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 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
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 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 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诵诗歌, 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 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 2 课时 40 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 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 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 1 例。
古诗四首导学案范文
《春望》《泊秦淮》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想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复杂深厚的情感。
3、透过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尤其是个别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能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4、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5、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学习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方法指导通过反复朗读,揣摩诗人心境,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思想。
知识链接【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其本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其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为现实主义诗人。
【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杜牧简介】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七绝。
基础过关1、《春望》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2、《春望》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泊秦淮》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文本整体把握学习《春望》1、自由朗读全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学案2
导读: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2、熟读背诵。
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1
古诗赏析方法提示——知人论世
[诗人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休?诗人有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系?你觉得诗歌中哪些地方分析得特别精彩?为什么说特别精彩?]
第一课时讲课时间:2011年月日
《春望》
1、诗歌一开始以“”二字点明时间“”三个字表明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
点明季节的是
2、“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用法,意思是
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3、“烽火”句承上“”句,“家书”句承上“”句。
“”,写出战祸之长;“”极言家书难得。
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的心情。
“”成为千古名句。
4、前四句写,后四句。
5、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赏析:这首诗从“望”写起,以“愁”作结。
首联从大处落笔,
总写眼中所见。
上句蕴含山河依旧、国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写城池残破、满目疮痍的荒芜景象,深切表达了诗人沉痛的心情。
颔联两句最为感人:鸟语花香,明媚春光,往往使人心旷神怡。
然而诗人却见花开而落泪,闻鸟语而惊心,春光愈是烂漫,内心愈是伤感。
这里色感相连,声动相应,景随情移,情随景生,匠心独运,感人至深。
颈联则更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真挚。
尾联正面描绘诗人自我形象,收束全篇。
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深广忧思。
6、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泊秦淮》
1、诗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一个“”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四个字告诉了我们诗人描绘景色的地方,而且照应了诗题。
“”三个字,则为下文打开了道路。
2、诗人真的是在指责商女么?
3、这首诗的构思细密而精巧。
首句第二句;后两句以作结,针砭时弊,抒发主中的不满。
4、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5、杜牧:讽刺辛辣,悲痛深沉
赏析:杜牧的诗伤时忧国,洒脱俊爽,境界廓大,含义深刻。
《泊秦淮》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融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点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次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三、四句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由歌曲之靡靡,引出“不知亡国之恨”。
这两句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可谓讽刺辛辣,悲痛深沉,感慨无限,堪称绝唱。
第二课时讲课时间:2011年月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写出诗人当时处境的四个字是“”,但诗人用“”三字将笔锋一转,引出下一句“”
2、“”三个字照应了诗题,又引出了下一句“”。
“铁马冰河”是“”的传神写照。
这两句由现实转入。
3、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4、陆游:国忧难忘,炽热情怀
赏析:驰骋沙场,光复河山,是陆游一生最大的抱负。
在他的诗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爱国主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正是一首雄浑慷慨、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光辉诗篇。
前两句写自己虽年老体衰,闲居僻野,但仍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
“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惫;“村”而“孤”,处境也属艰难。
但诗人并未沉湎于一己之荣辱,念念不忘的还是“为国戍轮台”。
其拳拳忧国之心,何其感人!后两句诗气势更为高昂,显出诗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抒发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全诗感情激荡,气势轩昂,成功塑造了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老英雄的高大形象。
5、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过零丁洋》
1、首句从回想自己的写起。
“”四字,包含多少辛酸和遗憾!
2、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和的命运。
用“”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三字则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
3、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情的地名来抒写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
天然巧合加上诗人杰出的艺术构思,创造出这样神奇的一联绝对。
4、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和的生死观。
5、这首诗将与(表达方式)结合起来,将与(内容)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6、作者的感情:
7、文天祥:舍生取义,千古绝唱
赏析:《过零丁洋》是爱国诗人文天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绝不屈膝投降的民族气节的壮丽诗篇。
首联两句回顾自己的战斗历程。
“寥落”二字既暗示对苟且偷安者的愤激,又寄寓自己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感伤。
颔联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抒写。
四年的艰苦奋战,结果仍不免山河破碎,像狂风吹散了的柳絮一样。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五六句紧承前句进—步渲染。
回想惨痛经历,不禁触景生情,内心备感凄凉。
这一联将“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最后两句豪情满怀,慷慨悲壮,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坚定决心,从而凝聚成一种超越时空的不朽的民族精神。
8、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和。
9、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古诗四首·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不胜簪A.胜利B.能承受C.不能承受()
2.家书A.家里的藏书B.家里的书籍C.家信()
3.隔江A.长江B.大江C.秦淮河()
4.尚思A.还B.高尚C.尚且()
5一经A.经过B.《诗经》C.一部儒家经典()
二、下列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唐朝
B.“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南宋
C.“隔江犹唱《后庭花》”——《全唐诗》——杜牧——唐朝D.“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杜甫——唐朝
三、按要求默写。
1.《春望》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
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五.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B.《泊秦淮》——
杜甫——唐——七言绝句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六.加点词语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国家)浑欲不胜簪(简直)
B.尚思为国戍轮台(守卫)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
C.干戈寥落四周星(泛指兵器)烽火连三月(战乱)
D.感时花溅泪(看见花开就落泪)夜阑卧听风吹雨(夜深)
七.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故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花开就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就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