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九上化学 第3单元 课题1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

人教九上化学 第3单元 课题1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运动现象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运动现象”,“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我将从以下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情分析;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衔接后面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

本实验旨在将“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性质由前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化学实验,将其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以增进学生的理解。

⒉实验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⑵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⒊实验教学重难点⑴重点:能想象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并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⑵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二、教法分析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微观世界有个初步的理论了解,比如“分子很小”,“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基本上处于物理学科的层次,对于化学角度还缺少抽象思维意识,难以想象出具体的微观粒子形象。

此外,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对于简单的实验可以进行相应的现象描述,并根据已学的知识做出简单的解释。

四、学法指导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和分析法、归纳法。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分子运动实验说课稿

分子运动实验说课稿

《分子运动实验》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xx的xxx。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分子运动实验》。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化学认识物质的角度,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本课题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衔接后面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

二、说学情(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在前面一段的学习中,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好奇心,提出“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等疑问。

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现有的认识基础,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本身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想象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并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难点(2)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五、教学方法(过渡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子的热运动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基础知识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环节。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分子的热运动是连接宏观热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的桥梁,它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温度、热量等热学概念,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物态变化等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2. 科学思维培养: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探究,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归纳出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实际应用:分子的热运动原理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技术领域,如制冷、热泵、热传导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与宏观热现象的联系。

具体包括以下小节:1. 分子的运动状态:讨论分子在热运动中的速度、动能、势能等基本概念。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探讨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 热运动的统计规律:阐述热运动中大量分子的运动规律,引入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思想。

4. 热量传递:介绍热传导、对流、辐射等热量传递方式,解释分子热运动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的意义。

(2)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掌握热运动的统计规律,能运用统计物理学原理解释宏观热现象。

(4)了解热量传递的原理,理解分子热运动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问答、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3)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运动现象昭通市盐津县豆沙中学张勇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就是来自盐津县豆沙中学得张勇,今天我说课得题目就是:“分子运动现象”,“分子运动现象”就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得内容,我将从以下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情分析;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⒈教材得地位及其作用“分子运动现象”就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得内容,本课题就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得开端,承接了前面物质得性质与变化得内容,同时衔接后面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得学习。

本实验旨在将“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性质由前面得理论知识通过化学实验,将其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以增进学生得理解。

⒉实验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得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⑵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得性质,培养学生得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就是运动得与分子得可分性与不可分性得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得观点思考问题得思想方法⒊实验教学重难点⑴重点:能想象氨分子得存在与运动,并会利用生活中常见得用品进行简单得实验探究。

⑵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分析推理能力并进行简单得实验探究。

二、教法分析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与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得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得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微观世界有个初步得理论了解,比如“分子很小”,“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基本上处于物理学科得层次,对于化学角度还缺少抽象思维意识,难以想象出具体得微观粒子形象。

此外,她们已具备一定得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对于简单得实验可以进行相应得现象描述,并根据已学得知识做出简单得解释。

四、学法指导本节课学生得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与分析法、归纳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改进实验《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改进实验《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课件
改进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 题一《分子和原子》的内容,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宏 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素养.而本节课是学生从化 学角度认识微观世界的开始,更是科学认识化学变化的基 础. 本节课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衔 接后面的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本实验对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
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
仪器:脱脂棉、细线、塑料瓶(饮料瓶)、注射器,铁丝, 胶棒 试剂:酚酞、浓氨水
实验原理: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溶于水后 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由于氨分 子的扩散,所以用注射器向塑料瓶内注入的浓氨水扩散出的 氨分子,能使铁丝上湿润的棉花(喷有酚酞)变红,以此证明分 子运动状态的存在。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 ——小组讨论
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不足之处: 1、由于浓氨水有较强的挥发性,环境中会弥 漫着难闻的气味,不仅污染空气也不利于师生 健康。 2、原实验药品用烧杯盛放,氨水的用量偏多 。 违背了实验室的节约原则。 3、氨水的扩散过程不明显,实验用时长。 4、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教室后 排的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拓展延伸
布置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看看还可以利用什 么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有影响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实验探究课堂总结作业布置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扩散现象的本质,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学生能够了解布朗运动的特点和产生原因,以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探究分子热运动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质。

温度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

122 难点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理解。

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实验法:通过演示扩散实验、布朗运动实验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热运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香水在空气中扩散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能闻到香水味,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的热运动。

142 新课讲授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强调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介绍扩散现象,举例说明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扩散,并解释其原因。

详细讲解布朗运动,包括布朗运动的现象、特点和产生原因。

143 实验探究演示扩散实验,让学生观察气体和液体的扩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2021年整理)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2021年整理)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2021年整理)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分子运动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现象的表现形式。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分子运动现象,理解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方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现象的基本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分子运动现象。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回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例如:固体的分子是紧密排列,只能有微小振动;液体的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可以自由移动;气体的分子具有较大的间隔,可以快速运动。

通过实验演示和示意图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分子运动现象的表现形式,例如: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现象、热传导现象和气体扩散现象等。

同时,简单介绍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方式:固体分子只有微小的振动,液体分子可以自由移动和旋转,气体分子具有高速运动。

3. 实验探究(15分钟)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分子运动现象。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酒精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或者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热传导现象。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分子运动现象并进行描述。

4.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所观察到的分子运动现象,归纳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方式。

激发学生思考,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分子运动现象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多媒体资料的呈现,向学生展示分子运动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扩散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热传导在热水器中的应用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分子运动现象的应用意识。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个小结,总结分子运动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同时,要求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考和探究。

四、说板书设计主题:分子运动现象要点: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方式板书设计:固体:微小振动液体:自由移动和旋转气体:高速运动五、说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描述分子运动现象。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的热运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热运动”是高中物理选修 3-3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的重要内容。

分子动理论是热学的基础理论,它从微观角度揭示了物质的热现象的本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的热运动现象,包括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为后续学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物体的内能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扩散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然后,通过介绍布朗运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质的构成和分子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本质和规律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微观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模型,加深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扩散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理解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

(2)学生能够理解布朗运动的现象和产生原因,知道布朗运动反映了分子的热运动。

(3)学生能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特征,即无规则性和永不停息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

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
(1)重点:能想象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并会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2)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和分析推理能力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讨论和分析法、归纳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真 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这样一个流程:创设情境,提 出问题→假设猜想→分析现象→得出结论。Biblioteka (六)板书设计分子运动实验
一、提出问题 二、分子运动实验 要点:浓氨水分子是存在的,并且是在不断运动 目的:使学生认识到分子的存在,并且知道是浓
氨水使酚酞变红的。 结论:分子是存在的,并且不断运动。
本课题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 端,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 衔接后面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一段的学习中,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的 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 化,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好奇心,提出“物质 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 成的?”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设计意图:从原先实验改进实验,利用直观的现象引发学生 学习下面知识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二:实验演示
1、向上小棉花上滴加2滴无色酚酞;然后滴加1滴蒸馏水,观 察棉花现象; 2、取少量浓氨水于小烧杯中,与小棉花一个大烧杯盖住,观 察棉花的颜色。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三:分析归纳
1、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不变色; 2、向滴有酚酞溶液的小棉花; 3、罩着大烧杯里的小棉花变成红色;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我设计小实验: 实验须知:酚酞溶液遇浓氨水会变红。 我们放在一杯蒸馏水,一瓶酚酞溶液,一瓶浓氨水,如何证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的热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热运动”是高中物理选修 3-3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之后,进一步深入探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现象。

它不仅是对分子动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扩散现象引入分子的热运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

接着,通过布朗运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解释了布朗运动的产生原因。

最后,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得出了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这一重要结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质的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在高中阶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分子的热运动这种微观现象,学生仍然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的物理模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本质,知道它们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

(2)学生能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用温度解释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布朗运动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欲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本质。

(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说课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说课

激发 好奇 心求 知欲
推动 实验 探究 的动 力
为评价 教材上 的装置 提供认 知基础
4 实验教学过程
评价交流 找出问题
归纳:
此实验 装置和 方法不 足之处
1、浓氨水敞口放置, 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 学会交流 2、所用浓用量比较大,浪费药品,增大污染;
学会评价 3、实验结束后小烧杯中的氨水要回收麻烦; 播种环保 4、酚酞溶液变色所花时间较长。 节约意识
5.旋紧胶塞
4.放入按一定间 隔滴有酚酞的 滤张条
优点:1、封闭空间,药品用量少,可重复使用,减少污染。
2、酚酞滴会依次变红,能更好了体现分子运动现象。
4 实验教学过程
进行 实验 展示 交流 改进 实验 交流 评价 情境 引入 得出 结论
4 实验教学过程
桂花十里飘香; 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
公厕里的刺激气味让 人难受,争不开眼。
(1)、教材中的原实验
结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对原实验的评价
1、揭开大烧杯时浓氨水挥发, 气味浓烈污染环 境影响师生健康; 2、所用浓氨水用量比较大,浪费药品,增大污染; 3、实验结束后小烧杯中的氨水要回收麻烦; 4、酚酞溶液变色所花时间较长。
3
实 验 方 法
(3)改进后的实验
6.打开止水夹实 验,完毕后关住 1.先关止水夹 3.旋紧胶塞 2.加少量浓氨水
2 实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实验的方
法验证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 2、通过实验培养动 手能力、想象力、合 作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 探究学习的方式来 体验改进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验证实 验结论
通过实验提高学习化学兴 趣和环保意识,初步学习用运 动的观点看世界。
3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的运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的运动”这一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一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分子的运动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微观世界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物质的状态变化、内能等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如能闻到花香、湿衣服会晾干等,然后引入分子的概念,再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分子的运动规律。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宏观物体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还比较陌生。

不过,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与分子运动有关的现象,如闻到气味、扩散现象等,这为他们理解分子的运动提供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然而,由于分子运动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的运动概念,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分子运动的规律,如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3)学生能够运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扩散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的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的运动”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开始,为后续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通过对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建立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晾干等,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然后引入分子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一些宏观的物理和化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认识,但对于微观世界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培养他们的微观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等。

(3)能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子运动的微观想象和理解。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分子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的运动,从而直观地感受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的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的运动”这一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部分的重要知识。

它位于教材的某章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是对之前所学物质的微观构成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启下,为后续学习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微观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物质的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但对于分子的运动这一微观现象,学生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时期,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运动。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了解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经历探究扩散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探究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的运动和扩散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的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的运动”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位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和质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观特性,为后续学习比热容、内能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逐步揭示分子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教材内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有限。

他们在生活中虽然接触过一些与分子运动有关的现象,但往往没有从微观角度去思考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模型,突破思维障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探究扩散现象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扩散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建立分子运动的微观模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实验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分子的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微观世界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1分子和原子:分子运动现象实验说课---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3.1分子和原子:分子运动现象实验说课---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运动现象》实验说课一、实验基本信息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理解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本实验通过直观现象将微观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认识客观事物的意识,感受宏观事实的微观本质。

二、实验设计思路与创新点教材实验现象明显,但分子运动轨迹不突出,需要推理才能得到,并且教材实验不封闭,容易污染环境。

为此,我们重新设计了一套进行验证分子运动的实验装置,它不仅适合于教师演示,而且也适合于学生实验,整个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实验效果良好,能够保证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验证分子不但处于运动之中,而且能够证明分子运动速率和轨迹。

我们知道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利用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挥发性,他们会挥发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相遇后会生成氯化铵的白色固体。

实验装置采用废弃的小塑料瓶作为药品的盛装仪器,在瓶盖处插一根废铜丝,放置滴有酚酞的棉花,接下来通过注射器分别向塑料瓶中添加药品,存放氨水一端的棉花会依次变红,而盛放浓盐酸一端的棉花不会变红,这体现了不同分子其化学性质不同。

然后打开导管连接处的燕尾夹,氨气和氯化氢从塑料瓶向玻璃导管蔓延,一段时间后,在玻璃导管中看到不明显的白烟,再将装置置于热水中,继续观察玻璃管中的现象,现象明显,白烟出现的地方靠近浓盐酸一端,说明氨分子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三、实验原理1.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盐酸则不能。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本身性质(内因)和温度(外因)等有关。

3.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浓氨水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HCl+NH3=NH4Cl四、实验教学目标1、化学观念:认识微观粒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

2、科学思维: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手段,认识客观事实,建立物质微观模型,能对不同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分子运动现象的化学实验说课稿

分子运动现象的化学实验说课稿

分子运动现象的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随县唐县镇中心学校杜伟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氨分子运动的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

该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将“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微观知识形象化的重要实验。

通过本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抽象思维意识,想象到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一)实验原型教材中的实验是将A烧杯中装入约20mL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将B烧杯中装入约5mL浓氨水,再用一个大烧杯罩起来,观察实验现象。

(二)不足之处1、将浓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烧杯中,教室里会弥漫难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仅污染空气也不利于师生健康。

2、实验所用浓氨水的量比较大。

3、实验中氨分子的扩散过程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

4、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教室后排的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5、没有对比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用透明外壳的水芯笔笔杆代替大烧杯。

2、将“向A烧杯中装入约20mL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改为将滤纸条用酚酞溶液润湿。

3、将“向B烧杯中加入约5mL浓氨水”改为向两小团脱脂棉上滴加等量的浓氨水。

4、增设了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

四、实验器材透明外壳的水芯笔笔杆两支、浓氨水、酚酞溶液、滤纸条、脱脂棉、镊子、小竹签、注射器、50mL塑料杯(2个)、热水、冷水。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笔套中浓氨水挥发成氨气,在相对封闭的笔杆中由近及远扩散,从而让用酚酞溶液润湿的滤纸条颜色自下而上逐渐变红。

热水中的氨气扩散速率较快,因此放入热水中的笔杆内的滤纸条颜色变红较快。

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及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透明外壳的水芯笔笔杆,且笔套不漏水。

六、实验过程1、将两个笔套中分别塞入一小团脱脂棉。

2、裁取两条滤纸,宽与笔杆内径大小接近,长度稍短于笔杆。

将滤纸条用酚酞溶液润湿,分别塞入笔杆中,尽量塞得深一些,避免与笔套中的脱脂棉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运动现象
昭通市盐津县豆沙中学张勇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盐津县豆沙中学的张勇,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运动现象”,“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我将从以下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情分析;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衔接后面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

本实验旨在将“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性质由前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化学实验,将其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以增进学生的理解。

⒉实验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⑵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⒊实验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能想象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并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⑵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二、教法分析
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微观世界有个初步的理论了解,比如“分子很小”,“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基本上处于物理学科的层次,对于化学角度还缺少抽象思维意识,难以想象出具体的微观粒子形象。

此外,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对于简单的实验可以进行相应的现象描述,并根据已学的知识做出简单的解释。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和分析法、归纳法。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由于初三学生还是化学的初学者,在实验探究时教师应注意以下指导:
1、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

2、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记录。

3、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得出结论,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㈠复习旧知
教材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
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分析: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住A、B,两个烧杯,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将浓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烧杯中,教室里会弥漫难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仅污染空气也不利于师生健康。

2、原实验药品用烧杯盛放,用量较大,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氨分子的扩散过程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

3、该实验不容易对比出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4、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教室后排的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二)探究解疑
原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1、实验仪器及药品
矿泉水瓶(2个)、医用注射器(2个)、烧杯(2个)、滤纸、浓氨水、酚酞试液、热水、冷水
2、实验原理及装置
实验原理:
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氨分子的扩散,所以用注射器从塑料瓶底部注入的浓氨水扩散出的氨分子,能使固定在塑料瓶上的湿润的酚酞滤纸变红,以此证明分子运动状态的存在。

再将两个塑料瓶一个放在冷水中,一个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然后在瓶身底部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等量的微量浓氨水,观察两滤纸花变色的速度,处于热水烧杯中塑料瓶的滤纸花先变红。

实验装置图:
3、实验过程:
(1)、将喷有酚酞试液的滤纸花用细线系住固定在塑料瓶的中处于瓶子中下部的滤纸花变成红色。

(2)、对比试验:将喷有酚酞试液的滤纸花用细线系住固定在饮料瓶(2个)的中上部,盖上瓶盖,再将两个瓶子一个放在冷水中,一个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然后在瓶身底部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等量的微量浓氨水,观察两滤纸花变色的速度。

4、实验效果
(1)、固定在塑料瓶中上部的湿润的酚酞滤纸变红。

(2)、处于热水烧杯中塑料瓶的滤纸花先变红。

(3)、氨水几乎没有扩散到空气中,教室中几乎闻不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减少了污染。

(4)、氨水可以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酚酞溶液,节约了药品。

(5)、该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6)、该实验装置便于移动,可以让教室全体学生都观察到实验现象。

(三)梳理归纳
1、本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1)用封闭的矿泉水瓶代替大烧杯
(2)用喷有酚酞试液的白色滤纸花替代盛装酚酞的小烧杯A
(3)用吸取浓氨水的注射器代替盛有浓氨水的小烧杯B
2、实验改进自我评价:
(1)、实验用品生活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2)、用矿泉水瓶进行实验,创造一个密封环境,无氨味挥发出来,努力做到环保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原则。

(3)、用注射器注入微量浓氨水,所用浓氨水更少,节约药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经济性原则。

(4)、利用变色的滤纸花使实验更加形象直观,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氨分子存在并在不断运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知识重难点。

(四)、课后作业
布置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看看还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改进这个实验(提示学生可以用碳酸饮料瓶,同时可以将纸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五)、课后总结
知识: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感悟:化学学习的方法及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