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语文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共3篇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共3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1《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一、教材分析《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运用生动的文字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海棠花开放的场景,既有自然景物的美丽,也有人类情感的温馨。
文章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很好的阅读价值,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本篇文章,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其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并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发现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奇妙,同时也能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 在阅读和感受文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1. 准确理解文章的词汇和文句,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2. 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通过文章的描写理解海棠的形态和美丽的景象。
3. 适当引导学生去感受海棠花与人的关系,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去理解其中的情感因素。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生动的语言描写中构想海棠花开的场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1. 薰陶法。
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中的情境,帮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浸润他们的情感生活。
2. 阅读法。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段落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阅读技能。
3. 想象法。
让学生通过想象活动丰富自己的思维,体验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六、教学步骤1.引入环节借助图片等教具,向学生展现海棠的形态,让学生了解海棠花生长的环境并引导学生观察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引导学生产生对海棠花的感受。
2.阅读篇章阅读孩子们喜欢的文章《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通过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并让学生发挥阅读能力,对段落进行朗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体会文中“海棠花开”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挚的爱情和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写法,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1.学习借物抒情散文的写法。
2.对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
3.体味作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邓颖超及海棠花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疑问导入84岁高龄的老人,娓娓道来她与周总理相识、相知、相爱、相伴的经过。
文章中有句“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
到底是多么坚固的感情基石,能让几十年的爱情依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4.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挚的爱情和高尚情怀。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邓颖超(1904—1992),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2.写作背景邓颖超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
他们结婚时免除了正式婚礼,但当着朋友们的面重点叙述了进步同志所说的“八个互相”,即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
他们的一生证明了他们的婚姻是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是具有革命信念的,他们的结合是两个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终身结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细腻的情感。
能够解释并理解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文中细节推测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目的。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理解文中表达的作者对亲情和家庭的感情。
2.2 教学难点:解释并理解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深入分析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原文。
相关生僻词语的解释词典。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信息。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幻灯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和花朵,引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与文中相似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全文,理解文意。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文中情节和细节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3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花朵的作文,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5.2 评价方式:学生的作文将进行分组评审,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海棠花的相关知识,如海棠花的种类、生长环境等。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观察和欣赏花朵的美丽。
6.2 课堂活动:通过PPT或幻灯片展示《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海棠花的美丽。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篇一:《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操与高尚情怀,使他们受到鼓舞与启迪。
2、通过教学,还应使学生掌握利用事物来描述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以及用舒缓、朴素的语言从不同侧面表达事物发展(相识、相知、相爱)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理解邓颖超通过几次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对周的深切思念。
2、相关的历史背景对于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情操以及革命情怀的沉淀作用。
难点: 1、如何用朴素、平实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相识、相知、相爱)。
2、如何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一些标点符号的恰到好处的使用技巧。
如引号、分号、问号、顿号。
三、教学设想1、让学生自主查找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事迹以及伟大爱情的相关文章。
2、课堂展开对这些文章的讨论。
3、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以及人生轨迹的探索,在不自觉中受到启迪与鼓舞。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先介绍海棠花的有关知识,并展示海棠 1、耐心听讲,观看有关图片,并细心默花的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读课文或朗读课文。
2、介绍海棠花的内在品质,把它和某种品2、积极思考海棠花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德、精神联系起来。
思考海棠花与人在品质上的相似之处。
3、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和 3、阅读有关周与邓的文章,观看教师展邓颖超的生平事迹,展示相关图片,加示的有关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其他资深学生对伟人的了解。
料,加深认识。
4、请学生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本课的感受与心得。
5、认真谈心得与体会,接受思想教育。
篇二: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先烈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3.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难点1.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挖掘。
2.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朵海棠花,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课文吗?2.学生回答: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背景,介绍周恩来总理。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主题。
(四)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2.学生回答: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二)课堂讲解1.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校园里的海棠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2.学生回答: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主题。
(三)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周恩来总理具有哪些崇高品质?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2.学生回答: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抒发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爱之情。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关爱他人。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爱之情。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引导学生朗读。
(2)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2)组间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阐述课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的诗句。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解读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歌描绘了春天时西花厅海棠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3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领悟。
诗歌的鉴赏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海棠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景象。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意义和人们对春天的感受。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美景与人生无常的关系。
3.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欣赏其他有关春天和花卉的诗歌。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能够默写。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诗歌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的文章。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背诵、默写和文章写作,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程度,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思考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估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
(3)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背诵,鼓励其他学生跟随背诵。
2. 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1)解释关键词语如“西花厅”、“海棠花”、“开了”等。
(2)解释重要句子,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开得美丽,灿烂。
”等。
3. 西花厅的海棠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描述,总结海棠花的特点。
(2)讨论海棠花生长所需的条件和环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西花厅的海棠花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背诵,鼓励其他学生跟随背诵。
3. 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2)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和小组合作:(1)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海棠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海棠花的特性和生长条件。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并讨论对西花厅的海棠花的感受。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花,并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介绍:(1)介绍海棠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与文化背景。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2)懂得感恩和珍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查找生字词,学习注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
(2)分享自己对西花厅的海棠花的喜爱。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散文的韵律美。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西花厅的海棠花的寓意。
5. 欣赏散文:(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分享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儿的作文。
3. 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下周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介绍邓小平同志的生平和事迹,让学生了解这位伟人的伟大贡献和崇高精神。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1.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伟人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祖国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
1.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伟人的伟大品质。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周恩来总理与海棠花有什么关系吗?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3.合作探讨3.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
4.课堂讲解4.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借物喻人等。
4.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总理,您看一眼吧!”等。
5.仿写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5.2学生展示仿写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6.2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心目中的周恩来总理”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仿写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们为祖国奋斗的信念。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应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而非单向灌输,以提高课堂效果。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的主要内容。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一篇描写春天的美文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西花厅的海棠花的盛开,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2.3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花草,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兴趣。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节奏的流畅。
3.3 分析课文: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春天的图画,可以是海棠花的盛开或者是课文中的其他场景。
4.2 作业二: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录音,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在课后,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5.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6.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尊敬长辈和领导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 体会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2. 相关背景资料:周恩来总理的生平和事迹。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生平和事迹,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西花厅的海棠花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3)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新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解释西花厅的海棠花寓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海棠花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的尊敬之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周恩来总理的其他事迹,加深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精品教案语文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清思路,了解追忆性文章的特点。
2、辨识多种抒情方式,体会饱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欣赏文章朴素情真的语言。
3、学习本文托物抒情写法的出色运用;细读品味,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4、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却走了。
花开花落,年华似水。
自然界的景物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草。
海棠花是周总理喜爱的花,更凝聚着邓颖超对周恩来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情感。
睹物思人,深深思念,都在这一树繁花之中了。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西花厅指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与邓颖超共同在这里居住了26年。
海棠花是周恩来喜爱的花,是作者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进行深情回忆的触发点。
一个“又”字,饱含着无限深意。
2、邓颖超,周恩来的妻子。
1904年2月4日生。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与周恩来结婚。
1934年带病参加长征。
193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
1949年起,先后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四届名誉主席。
1975年、1978年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3.背景链接:邓颖超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
周恩来(1898-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
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滩安。
他们结婚时免除了正式婚礼,但当着朋友们的面重述了进步同志所说的“八个互相”,即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
九年级语文上: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语文版) 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 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 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设想:1. 学生课下查找有关周恩来与邓颖超的资料,如查阅书刊、与长辈交谈、上网等,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
2. 通过反复朗读与探究,了解作者的情感与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该文写于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
84岁高龄的邓大姐观赏西花厅海棠花时,睹物思人,口述本文,后由身边工作人员整理而成。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以表达对这位杰出女性的纪念和缅怀。
二、学生讲述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事迹教师补充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概括能力)作者借海棠花回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2. 教师:同学们在概括的过程中已经大体了解文章思路,请同学们划分一下段落。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结束全文。
四、分析第二部分1. 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2. 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能否加个小标题?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并归纳:第一个片断:因花而居。
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部分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坚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 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 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设想:1. 学生课下查找有关周恩来与邓颖超的资料,如查阅书刊、与长辈交谈、上网等,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
2. 通过反复朗读与探究,了解作者的情感与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该文写于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
84岁高龄的邓大姐观赏西花厅海棠花时,睹物思人,口述本文,后由身边工作人员整理而成。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以表达对这位杰出女性的纪念和缅怀。
二、学生讲述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事迹教师补充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概括能力)作者借海棠花回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2. 教师:同学们在概括的过程中已经大体了解文章思路,请同学们划分一下段落。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结束全文。
四、分析第二部分1. 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2. 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能否加个小标题?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并归纳:第一个片断:因花而居。
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部分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坚贞。
第二个片断:赏花。
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有时独自驻足观赏,抬头看了又看,以此得以稍稍休息,有时与邓颖超并肩赏花。
最精彩的句子是“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眼前。
”“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因为深爱对方,所以过去的回忆仿佛就在眼前那么清晰,所以说“短暂”;但爱人离去,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所以十二年又是漫长的。
第三个片断:寄花。
邓颖超为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剪了一枝海棠花,压在书本里,通过鸿雁传情,表达她的思念,体贴之心。
这段写得颇为真挚动人,这对革命的伴侣,他们爱得那么真,那么纯,令人动容。
第四个片断:花开人已逝。
“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无限敬意,写出了周恩来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正为我们的国家,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继续工作着,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邓颖超的心里,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心里。
五、分析课文第三部分(7-9)1.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归纳:第7段:概述“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第8段:详细写了在革命斗争中的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9段:二人简单而朴素的结合。
2. 讨论、探究(1)找出文中邓颖超与周恩来在革命生涯中共同追求,共同奋斗的句子,体会其思想感情。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
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
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只是为着我们共同的斗争,发扬爱国主义,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
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
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句子,这说明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战友、伴侣的关系,“我们”始终把革命放在首位。
(2)第8段中为什么用大段的文字写周恩来同志曾主张独身主义,而“我”也对婚姻抱悲观的想法?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为了革命事情也无暇谈及个人问题,说明两人的交往全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它使两个抱定独身的青年走到了一起,从友谊发展到爱情。
(3)文中提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步学生组织的“觉悟”起到了什么作用?说明两人相识的时代大背景,作为进步的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为了救亡图存他们走到了一起来,在那个年代注定了他们的爱情要与革命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他们要共同出生入死,患难与共。
(4)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明确:他们都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称“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是两个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六、精选段落和语句朗读,品味本文的语言1. 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
(句中加点的“又”字用得好在哪里?)一个“又”字,包含着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2.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
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
(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
看到这蕴含着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就会使人们引起许多美好遐想。
触物生情,追忆“看花的主人”。
七、小结1. 运用融情于事和直接抒情等多种抒情方式抒发的情感。
2. 语言朴素自然,深挚感人。
从全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的邓颖超具有坚强,刚毅的一面,又有女性感情细腻,深沉的一面,它并不一味沉缅于深深的思念之中,在深情的回忆之中给我们以鼓舞,以力量、以启发。
3. 运用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粗体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甬()道_____________ (2)鸿()雁_____________ (3)在()所不惜_____________ (4)患()难与共_____________ (5)不屈不挠()_____________ (6)浮想联翩()_____________ (7)果实累累()2. 解释下列词语。
(1)中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泰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阔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形近字注音组词:瓣()慓()遇()辫()缥()偶()辩()飘()藕()辨()瞟()隅()4. 多音字注音组词:悄()恶()秘()悄()恶()秘()恶()二、课内阅读: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
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
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
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
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
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
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
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
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
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
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会使你有些回味,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1. 请画出第(1)段中对海棠进行描写的语句,并体会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 第(2)段中“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这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3. 文中所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诗句出自何处?诗句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 作者是通过什么来组织全文的?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对直接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出来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5. 找出文章中饱含深情的句子抄写在下面,朗读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课外迁移:深情海棠王晓明宋代诗人苏东坡歌咏海棠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把“花中神仙”的娇柔之态活脱脱地勾画出来,流露出一片爱花之情。
然而,这爱却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
位于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恩来夫妇的住处。
庭院里种有许多海棠树。
这些海棠树每年都是花丰叶茂,姿影绰约。
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
我想,当年周恩来选中这里,定是被这海棠深深地吸引了。
每当海棠花开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要抽空和邓颖超一起漫步欣赏那如霞似锦的鲜花。
每每工作到深夜,累了,周恩来也爱在海棠树下散步。
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
于是,一切烦扰和疲劳都被暂时忘却。
有时,周恩来走到海棠树下,赞叹地说:“海棠是一种非常清香的花,人人喜爱。
”夜空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
还记得美国著名作家斯诺的夫人曾谈起,当年,邓颖超送给她一束新鲜的海棠花,并告诉她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喜爱的花。
斯诺夫人高兴极了,给花拍了照,然后压在书中保存了起来。
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
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