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自我意识
第五章自我意识
三、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self presentation)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 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 过程。
自我表现的原因有时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多数社会心 理学家认为,自我表现无所谓好坏。尽管有时自我表现被 用作哄瞒他人的策略性手段,但它对社会相互作用是重要 的。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反的看法。
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
自我评价通常依赖社会比较和自我估价来实现。
• 1、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 • 2、通过与社会上与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
的比较来评价自己。 • 3、通过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自
己
社会比较理论
•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厅格(Festinger,1954)
• 请男女各一名同学与大家 分享对自己的描述。
• 案例:成长的烦恼: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
•
我是一个来自于教师家庭的孩子,父母视我为“掌中宝”,在父母关
被看到,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潜意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百度文库
•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提出凡属于我或与我有关的事物都
是自我的内容如身体、品质、能力、愿望、家庭等,自我从物质自我、精 神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层次起作用。
•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C.H.Cooley)指出:自我是一面镜子,它从别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PPT课件
25
一、自我评价
➢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 与否定的判断。依赖于:
➢ 社会比较: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 自我估价: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评价自己
38
第五节 自我效能
定义: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一个 人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和有效的感觉。
最初由班杜拉(A. Bandura,1982)提出, 他认为自我效能主要是从成功经验中获得 的关于自己能力的概念。
39
一、个人控制感与自我效能
个人控制感(归因方式)影响着人们对自己 有效和有能力的感觉。
26
二、自我增强
➢ 自我增强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 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 息,通过自我增强,个体的自尊得以建立 或受到提升。
➢ 通俗的说,就是“有选择的接受对自己有利的、 肯定的评价。”即通过“自欺欺人”的方式来 自我保护。
27
向下的社会比较 选择性遗忘 有选择的接受反馈 缺陷补偿 自我防御性归因 自我设障
尊、内隐自我概念 文化与自我的研究:文化对自我结构的影
响、文化对自我动机的研究 自我的神经机制研究:fMRI、ERP、MEG、
EEG等技术和方法的运用。
第五章自我意识
第五章⾃我意识
第五章⾃我意识
本章学习⽬标:
⾃我意识的内涵
⾃我意识的内容
⾃我意识的产⽣
⾃我增强
⾃我图式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是形成⾃我意识。⾃我意识是⼈类特有的⾼级⼼理活动形式。⾃1890年W.詹姆⼠(W.James)在《⼼理学原理》中⾸次提出⾃我意识概念以来,⾃我意识在西⽅⼀直受到⼼理学研究者的关注。他们对其概念、结构、发展因素等⼀系列问题进⾏了探讨。进⼊20世纪80年代,学者将更多的注意⼒集中在⼀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上,⾃我意识的研究范围也开始逐渐得到了拓宽。
第⼀节⾃我意识的⼀般内涵
⼀、⾃我意识的定义
⾃我意识(self consciousness)是⼈类所特有的⼀种重要的意识形式。在最⼀般的意义上,⾃我意识指个⼈对⾃⼰存在的意识、对⾃⼰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社会⼼理学意义上的⾃我意识通常指个⼈对⾃⼰⾝⼼状况、⼈—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产⽣的意向(有关⾃⼰的各种思想倾向和⾏为倾向)。换⾔之,⾃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我认知,即对⾃⼰各种⾝⼼状况、⼈—我关系的认知;⾃我情感,即伴随⾃我认知⽽产⽣的情感体验;⾃我意向,即伴随⾃我认知、⾃我情感⽽产⽣的各种思想倾向和⾏为倾向,⾃我意向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为的发动、⽀配、维持和定向,因⽽⼜称⾃我调节或⾃我控制。
⾃我意识的三种成分紧密联系,共同作⽤于个体的思想和⾏为。例如,对⾃⼰健康状况不佳的认知可以产⽣焦虑、苦恼的情绪体验,进⽽产⽣加强锻炼、提⾼健康⽔平的意向,发动、⽀配、调节⾃⼰的⾏为去实现这种意向。⼜如,对⾃⼰⼈际关系紧张的认知使⾃⼰产⽣焦虑不安的情绪体验,进⽽产⽣要加强个⼈修养或学习⼈际交往技能,做⼀个受⼈尊重、讨⼈喜欢的⼈的意向。
五个提高自我意识的技巧
五个提高自我意识的技巧
提高自我意识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增强对自己内心感受、行为
和价值观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并追求内心真正的幸福。以下是五个提高自我意识的技巧:
1. 自省思考
自省思考是指对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为进行深入反思和分析。要开始自省思考,可以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放松身心并尽可能消除干扰。然后,思考自己过去的行为和决策,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影响自己行为的动机和信念。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发现需要改进的方面。
2. 感受当下
感受当下是指培养对当前所处环境和内在感受的敏感度。生活中常常忙于工作、学习和其他事务,容易忽略自身的情感和需求。为了提高自我意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设定几个提醒,例如每隔一段时间停下手中的工作,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意识到自己当下的感受如焦虑、喜悦、疲惫等。此外,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和其他放松技巧,帮助自己更好地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并增强对自身情绪变化的理解。
3. 倾听内心声音
倾听内心声音是指在面对决策和选择时,积极聆听内心的声音和直觉。人们常
常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容易忽略自己内在的声音和意愿。为了倾听内心声音,可以定期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远离噪音和干扰,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然后,思考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并与当下的情境进行对比。通过与内心对话,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真正意愿,并做出符合内心的选择。
4. 接受反馈
接受他人的反馈是提高自我意识的重要一环。他人的观点和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和影响他人的方式。要接受反馈,首先要保持开放和接纳的心态,不抵触也不否认他人的观点。其次,要学会主动寻求反馈,可以向亲友、同事和上级请教,以及参加一些团队合作和反馈交流的活动。通过接受和反思他人的反馈,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并提高自己与他人的相处能力。
员工要自觉提升五种能力、五种意识
员工要自觉提升五种能力、五种意识
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和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员工需要自觉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在这份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员工应该关注和提升的五种能力和五种意识。
五种能力
1. 技术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能力已经成为现代职场中必备的素质。员工应该不断研究和掌握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技术,并随时更新和提升这些技能。不论是计算机技术、沟通技巧还是行业知识,都需要员工保持研究的态度,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
2.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一个员工与他人联系、合作和交流的关键。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增强团队间
的协作和合作能力。员工应该不断研究和提升沟通技巧,包括书面和口头沟通,以及有效倾听和表达。
3. 解决问题能力
在工作中,员工经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这时候,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员工应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困难和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灵活。
4. 创新能力
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组织和员工的核心竞争力。员工应该鼓励自己提出和实现创新的想法,积极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创造性思维和不断尝试,员工可以为组织带来新的机会和价值。
5. 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员工持续发展和成长的基本能力。职场中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员工需要不断研究和适应这些变化。积极主
动地研究新知识、新技能,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工作中,将会使员
工在职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五种意识
1.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对自身的认知和了解。员工应该清楚自己的优势和
5种方法可以提高自我意识
5种方法可以提高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意识是每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必要过程。自我意识是对
自己思想、情感、行为和作用的意识,它是人们意识活动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意识的人能够深刻理解自己的情感、热情
和信念,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思考、行动和表现。
以下是5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你的自我意识:
1. 反思自我
反思自我是提高自我意识的第一步。人们需要花费时间去反思
自己的情感、行为和作用。一个好的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
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反思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还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盲点,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在反思自我时,我们需要充分地审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析自己的选择、行为和结果,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提高自我
意识。
2. 实践冥想
冥想是提高自我意识的一个有力方法。通过冥想,我们能够放松身心、清空思维,安静地关注自己的感觉、情感和思想。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聆听我们的心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冥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一定时间内静坐冥想,集中注意力,放松身体和思维。重要的是,保持警觉,不要让外部干扰打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
3. 阅读自我发展的书籍
阅读是学习和提高自我意识的另一个有效方法。通过阅读自我发展的类别,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有关自我的认知、自我控制和自我提高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发掘自身潜力。
好的自我发展书籍能够带给我们灵感和思考,帮助我们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加自己的自信和动力。
4. 注意自己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内心活动的一部分,它关乎自我意识的深度和广度。关注自己的情感,允许自己感受和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
第五章自我意识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最初是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概念。用6、7分钟时间写出15个“我是谁”的陈述句。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是社会化的结果,有时也称自我。(一般角度)
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角度)
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有时也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主我(I)和客我(Me):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视为客体看待的能力,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姿态,并根据他人看法认识自己。由此,库利创用了“镜中我”的概念: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为后来米德提出“概括化他人”提供了雏形。
主我(I)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
客我(Me)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两个角度)
(一)詹姆斯的观点: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
生理(物质)自我: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社会自我: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宏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微观)。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哪些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哪些
1.自我意识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视和自我调节控制等。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构造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人的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各要素中,自我评价能力起着至为矢键的作用。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分为生埋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类。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外貌、身材等方面的意识等。如果一个人对生理自我不能接纳觉得自己个子矮、不漂亮、身材差等,就会讨厌自己,表现出自卑和缺乏信心。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
(2)心理自我。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
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
(3)社会自我。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社会失系、人际矢系中的角色、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担负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也是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矢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善于交流或沟通,周围的人不喜欢自
己、不接纳自己,没有知心朋友等,就会感到很孤独、很寂寞。
2.自我意识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失系的意识。
自我认知的五个维度
自我认知的五个维度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下面是五个常见的自我认知维度:
1.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存在和存在方式的认识。它包括对自己的身体、感觉、思维、情绪等方面的认知。
2. 自我价值: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认知。它包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自尊心、自我肯定等方面的认知。
3. 自我认同: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认知。它包括对自己的性别、文化背景、职业等方面的认知。
4. 自我能力: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的认知。它包括对自己的智力、技能、才华等方面的认知。
5. 自我目标:指个体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向的认知。它包括对自己的理想、价值观、职业目标等方面的认知。
这些维度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认知和理解。个体的自我认知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情绪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第5章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内容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可从如下角度进行分析(詹姆斯)
(一)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生理(物质)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已躯体、性别、体型、容貌、年龄、 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2.社会自我。宏观上指个体对隶属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 的意识;微观上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 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
的自我观念。 ❖ 米德,认为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中通过扮演他人
的角色,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上而逐步形成 的。
❖ 米德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1.玩耍阶段 ❖ 2.游戏阶段 ❖ 3.博弈阶段
三、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 (一)社会经济地位 ❖ (二)社会文化环境 ❖ (三)家庭 ❖ (四)角色扮演 ❖ (五)他人的评价 ❖ (六)参照群体
❖ 避免不合群,对他人的意见非常敏感,会为其所期待的 社会交往而调整自己的意见。
自我意识的内容
❖ (四)现在的自我与可能的自我
❖ 可能的自我指个体觉得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 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它既是未来行为的诱 因,通过认知、情感与身体三个方面对行为产生影响,又为 现在的自我提供了一个评价和解释的情境。这一切后果都取 决于被激活的自我成分的性质,是被激活的可能的自我决定 了个体如何感受以及应该如何采取行动。
第5章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
对生理自我、社会自 我和心理自我的认识。 它包括自我感觉、自 我观察、自我图式、 自我概念、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属于自我意识的
情感成分,指一个人对自己 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在自 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 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它包括自尊、自信、自卑、 内疚、自豪感、成功感、自 我效能感。
自我调节属于自我意识
的意志成分,指一个人 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 的自我作用过程。它包 括自制、自主、自立、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自我教育等。
课堂活动-1
自我测验:每个同学在一张白纸
上写下关于自我描述的10个句子: “我是…..”
请男女各一名同学与大家分享对
自己的描述。
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自尊感的功效
自尊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尊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自我控制与自我教育
自我控制 自我教育
自我意识的发生、 发展及其促进
自我意识发展的 特点
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
评价的独立性 评价的概括性 评价的适当性
评价的稳定性
评价的广泛性
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
丰富性 深刻性 自尊感突出
三、自觉调控自我
要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 要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
四、要不断地超越自己
超越“小我” 发展自我
五、自我意识异常的心理调适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教育心理学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
自尊
01PART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THE HEADLINE
(一)自我意识
1.定义: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
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
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
认识、自我调节。
2.产生机制:
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
下来就有的,自我意识是在与
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根据他人对
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现起来
的。
THE HEADLINE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主体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比如自我的性格、能力和行为等;
另一个是客体的我,即被察觉到的我,比如,我觉得自己糟糕透了,我长大当大老板,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对自身的觉察。
资料拓展:
米德把自我分为“客我”(me)和“主我”(I)。作为客体的自我,是客我。客我是一个人自己采取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客我是内化了的共同体的态度,是“概化了的他人”和团体规范的总和,是从他人的立场上评价和预测
自我的反思方面。客我是作为自己审视和评价对象的自我,是组织化的他人的态度,是社会价值观的影射,因而是确
定化的和制度化的。
与客我相对的是主我,它是有机体对其他人的态度做出的反应,它以主体姿态出现。主我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照自
第5章 自我意识 1、2节
米德认为,个体在社会互动 中发展角色扮演能力而使自我意 识得到发展,随角色扮演能力的 逐步提高,扮演角色范围的不断 扩大,自我意识就进入了不同的 发展阶段。
第五章 自我意识
总结:
米德和库利都强调人有自我 反省的能力,强调人是通过他人 来了解自己的。只是库利强调的 是想象与认知能力的作用,而米 德则更强调角色扮演的作用。
• 自我觉察 • 自我觉知
自我意识作为自我认识的图 式,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活 动过程,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活动 结果产生的自我意识的内容。 • 问题是:完成这一过程,得 到这个结果,必须依赖一定的条 件去发动和维持。这个条件就是 自我觉知。
•
第五章 自我意识
• 自我与人格
• 有人认为自我是人格的一部 分,有人在使用自我一词时基本 与人格等同,如奥尔波特、埃里 克森等,他们的人格发展理论即 自我的发展理论。
• • • •
5、马科斯:“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自我概念的组成要素 可能自我:指向未来的自我概念 动态自我: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 概念
第五章 自我意识
• 6、施奈德与坎贝尔 • 实用自我 原则自我 • 7、罗森伯格 • 现有自我 、期望自我、表现自我 • 8、伯恩斯 • “自我结构图” P155 • 现在自我、理想自我、他观自我
• C.Rogers
第五章 自我意识
“现象论” 现象场:个人所经验到的一切 (经验整体)。
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知识点
第五章自我意识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 .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最初是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概念.用6、7分钟时间写出
15个我是谁〞的陈述句.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是社会化的结果,有时也称自我.〔一般角度〕
自我意识:
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角度〕
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有时也称自我调节和自我限制〕
主我〔I〕 xx 我〔Me〕:
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视为客体看待的水平,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姿态,并根据他人看法熟悉自己.由此, 库利创用了镜中我〞的概念:
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为后来米德提出概括化他人〞提供了雏
形.
主我〔I〕熟悉的主体,是主动的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客我〔Me〕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局部,是活动的过程,客我那么制约主我的活动.
二 .自我意识的内容〔两个角度〕
〔一〕xx的观点:
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
生理〔物质〕自我:
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社会自我:
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宏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微观〕.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
第五章自我意识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最初是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概念。用6、7分钟时间写出15个“我是谁”的陈述句。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是社会化的结果,有时也称自我。(一般角度)
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角度)
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有时也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主我(I)和客我(Me):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视为客体看待的能力,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姿态,并根据他人看法认识自己。由此,库利创用了“镜中我”的概念: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为后来米德提出“概括化他人”提供了雏形。
主我(I)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
客我(Me)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两个角度)
(一)詹姆斯的观点: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
生理(物质)自我: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社会自我: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宏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微观)。
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什么
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什么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考、感受、意图以及与他人和外界的关
系的认知。它涉及到一个人对自我和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的理解。自我意
识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它包括对自己
的身体、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价值观和信念等的认知。自我认知是自
我意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使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并
与他人和社会进行区分。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总体认识和形成的观念。它
是个体对自己角色、身份和定位的认识。自我概念是在社会互动和自我评
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调整。
3.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它是基于对
自己行为、思想和感受的评估,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我评价
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的判断,对自我形象和身份的塑造
有着重要的影响。
4.保持自我一致性:自我一致性是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的一致
行为和态度。它是个体为了保持自己的自我形象和身份而表现出的一致性。自我一致性具有动态性,需要在不同情境和角色中保持一致,同时也需要
不断调整和适应。
5.反思和意识:反思是个体对自己思考、行为和经历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它是个体对自己的思考和行为进行内省和反思,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变和成长。反思和意识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过程,可以帮助个
体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和改进的方面。
6.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个体将自己与他人相比较的过程。它是在社
会交往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帮助个体对自己做出评价和判断。社会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5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即“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
第一节人类意识的产生
一、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指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1、意识活动的层次一:有意识的察觉→是观察者与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属性。
感觉觉察:“你感觉到了什么?”——体会到刺激并了解刺激
概括性观察:感觉→知觉
元认知觉察
有意识回忆:与父母在一起的场景历历在目
2、意识活动的层次二:较高级的官能→意识的能动作用
注意:通过注意,意识将决定觉察到什么和觉察不到什么,要觉察什么或不要觉察。
(注意属于心理状态,不属于心理过程。)
推理:不要牵涉到具体事物,是我们大脑在进行符号加工。
自我控制:我在生活中做的每一个决定受意识操控
3、意识的层次三:意识状态→有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状态
Eg:发怒惊醒惊奇愤怒
二.动物有意识吗?
1、镜子实验——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家戈登·盖洛普
【镜像自我识别实验(Mirror self-recognition, MSR)】给动物的额头上画上红点,然后让他们照镜子。如果没有自我的概念,动物会认为镜子里的不是自己,而会用爪子或者嘴去舔镜子里的动物额头上的红点。反之,他们会用手去摸自己的额头,因为他们意识到镜子里的其实是自己。
黑猩猩是最早通过这个实验的动物,而大猩猩和猕猴因为天生恐惧和镜子里的视线对视而无法进行该实验。
人类在一岁半以前也无法通过这个实验证实自己有自我意识。
2、设计巧妙的欺骗行为实验
第二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 自我意识
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也是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反映。
二、 自我意识的内容
1自我意识中涉及的内容不同
生 社 心
理 会 理
自 自 自
我 我 我
生理(物质)自我:指个体对自我躯体、性别、体型、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特质的
意识。
心理(精神)自我: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社会自我:宏观方面是指个体对自我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
微观方面是指个体对自我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
2 自我意识的客观现实状态不同
现 理
实 想
自 自
我 我
现实自我:个体对自己受环境熏陶,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
为的意识。
理想自我: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 ● 请活在现实中,但又让理想成为不断前行的动力
● 马斯洛:生活理想符合实际。
第三节自我意识的几个重要的内容
1自我觉察:把目光投向自己
当人们开始不把自己当作环境中行动的主体,而是作为被自己或他人所注意的客体时,就进入了一种自我觉察的状态。
●能够适当的进行自我关注是很重要的,但频繁和牢固的自我关注可能也带来麻烦。)
2自尊:你怎样评价自己
我们对于自己所做出得评价,对自身价值的认可程度。→常在研究中被作为变量。
詹姆斯提出了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水平
Eg 成功均为80分,若抱负水平70分→自尊得到满足
若抱负水平90分→自尊未得到满足
3自我效能:你有多大的信心完成这件事
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常在研究中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
●教育的自我效能感与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有着显著地相关。
●习得性无助:自我效能感丧失
●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情感体验
4自我控制:你能把握住自己吗
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综合能力)。
→与额叶的成熟程度有关
第四节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自我意识产生的前提健全发育的大脑eg 大脑有损伤的人没有自我意识
生活在人类社会环境中eg 狼孩没有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1 物-我知觉分化
(1)物-我感觉分化:表明儿童出现了主体感觉;
Eg 吸吮反射——吮吸手指、咬脚趾吮吸自己→吮吸,被吮吸(我,身体的一部分)
吮吸他人→吮吸(物,身体外的一部分)(2)动作-
将自己的动作和与动作相联系的外物分化的知觉
(3)自己和自己的动作的区分:出现最初的随意动作。(最初的主体意识)知觉到他所做的动作是自己发动的,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2 人-我知觉分化
(1)3个月的婴儿开始对人微笑;
(2)从形象上区分他人和自己: 7个月注意镜中的自我
10个月开始和镜中的自我玩耍
2岁2个月准备认识自我形象
标志:儿童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知觉
3 有关自我词的掌握
1)1岁将自己同表示自己的词语联系起来;
2)2岁末开始使用代词“我的”
●儿童:能把自己当作客体→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最终形成了自我意识
3)3岁时出现明显的自尊心和羞耻感。(自我情绪)
二性别识别
1 性别认同:个体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性别,并且采取与性别相符的行为
→解释:弗洛伊德自居作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皮亚杰认知发展
2 性别边缘:性倾向: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
→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正常人类多样性的表现)
三自我过程
1自我评价
●来自反射性评价:基于别人的知觉与评价的自我评价;
●来自自我知觉:通过观察自己的外显行为而不是内部状态来推测自己的态度
●来自目标唤醒状态:我们对情绪的知觉依赖于生理唤醒水平+赋予唤醒的认知标签;
●来自环境区分性: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关于我们的个人特点的其它线索,其中让我们与众
不同的因素对自我概念影响很大。
●来自比较性自我评估:将自己的能力、观点或情感与他人进行比较
2 社会评价
●来自他人的反馈:来自人们给予我们关于我们品质的外部反馈;
●来自社会认同:社会认同:个体因自身为社会群体的一员而获得的一部分自我概念;
种族认同:与个体的少数群体成员身份有关的自我知识;
双文化胜任:认可并适应两种文化
3 文化评价
个人主义文化→独立型自我:将自我看作独立存在的,单一的,并且与所在的社会情境分离 Eg 西方人将自我看做是独立运作的单元,将独立定义为社会化基本任务集体主义文化:相互依赖型自我:将自我看作是灵活的,多变的,并且与社会情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