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练习题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5第五章汉朝的法律制度
5第五章汉朝的法律制度一、单选题6.汉初制定《傍章》十八篇的是( ) 【0501】A.萧何B.韩信C.张苍D.叔孙通8.汉律规定,与诸侯王结党、共同对抗朝廷者,构成( ) 【0501】A.阿党附益罪B.事国人过律罪C.非正罪D.出界罪12.中国古代最早实行盐、铁、酒专卖的是()【0510】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10.汉代廷尉的职责是()【0601】A.负责笞刑案件的审理B.负责诏狱的审理C.负责墨劓刑案件的审理D.负责杖刑案件的审理11.从现存的文献看,汉代女子对家庭财产()【0601】A.无继承权B.户绝的情况下有继承权C.有继承权D.享有部分继承权9.汉朝关于朝觐等礼仪方面的法律规定见于()【0610】A.《九章律》B.《朝律》C.“约法三章”D.《傍章》10.中国古代的“录囚”制度始建于()【0610】A.汉朝B.魏晋时期C.北魏D.北齐9.汉代初年,在立法上强调()【0701】A.轻罪重罚B.约法省刑C.法令由一统D.法随时变10.汉朝关于百官朝会方面的法律规定见于()【0701】A.《朝律》B.《越宫律》C.《九章律》D.《傍章》7.“亲亲得相首匿”的立法原则始设于()【0710】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8.西汉时期下诏宣布废除肉刑的皇帝是()【0710】A.汉高祖B.汉惠帝C.汉文帝D.汉武帝7.作为法典的篇目,“杂法”最早出现于()【0801】A.《法经》B.《九章律》C.《北齐律》D.《晋律》8.汉代“春秋决狱”的要旨是()【0801】A.缘法定罪B.一断于法C.一准乎礼D.论心定罪9.以“六条问事”对地方郡县官吏进行监督的是()【0801】A.秦朝B.汉朝C.唐朝D.清朝32.汉朝官吏选拔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0801】A.察举B.乡试C.科举D.辟举E.征召10.汉刑制改革的具体原因,源于()【0810】A.淳于公上书B.缇萦上书C.萧何上书D.张汤上书11.汉初受命制定《九章律》的是()【0810】A.萧何B.赵禹C.张汤D.叔孙通7.汉代的买卖契约称为()【0901】A.质剂B.傅别C.券书D.合同8.汉代在财产继承方面所实行的是()【0901】A.嫡长子继承制B.诸子均分制C.幼子继承制D.官府处理9.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立法原则是()【0901】A.约法省刑B.重刑轻罪C.以刑去刑D.“德主刑辅”,礼法并用8.中国古代的录囚制度始于()【0910】A.秦朝B.西汉C.东汉D.三国9.汉代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关是()【0910】A.御史台B.廷尉C.尚书台D.大理寺9.汉代提出审理案件应贯彻“原心定罪”原则的思想家是()【1001】A.汉文帝B.董仲舒C.汉景帝D.淳于缇萦10.汉朝为实行回避制度,专门制定了()【1001】A.《推恩令》B.《附益法》C.《三互法》D.《左官律》13.汉朝最重要的法典是( ) 【1101】A.《九章律》B.《贞观律》C.《开皇律》D.《泰始律》10.疑狱平议、上报复审的奏谳制度创设于( ) 【1010】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11.汉文帝十三年改革刑制,主要内容是( ) 【1010】A.废除死刑B.废除肉刑C.废除徒刑D.废除笞刑二、多选题32.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具体方案是( ) 【0501】A.当完者,完为城旦舂B.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C.当劓者,笞三百D.当斩左趾者,笞五百E.当斩右趾者,弃市32.汉代的主要立法成果有()【0601】A.《新律》B.《九章律》C.《傍章》D.《朝律》E.《越宫律》32.汉《九章律》在《法经》基础上新增加的篇目是()【0710】A.具律B.户律C.杂律D.兴律E.厩律33.汉朝统治者为巩固中央集权政治,设立了如下的罪名()【0910】A.首匿B.通行饮食C.见知故纵D.左官E.犯跸33.西汉初期的主要立法有( ) 【1010】A.《九章律》B.《越宫律》C.《傍章》D.《沈命法》E.约法三章三、名词解释【0501】37.约法三章【1001】37.约法三章【0601】37.上请【0901】36.城旦舂四、简答题【0801】40.简述西汉初期刑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中国法制史第五、六章练习题
第五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公元前216年秦朝颁布了“”的法令,在全国实行土地私有制。
2.秦始皇为了加强文化思想领域的专制统治,统一人们的意识形态,发动了“”事件。
3.秦朝采用“”思想作为自己统治思想的基础。
4.秦朝提出“法令由一统”,意思是说,全国不仅施行统一的法律,而且最高立法权属于。
5.秦始皇乐以“刑杀为威”,后人评价“秦法繁于,而网密于。
”6.秦王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同时,也首次建立了制度。
7.秦始皇和李斯等人取消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了()。
8.秦朝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9.早在先秦时期,秦国运用法家选拔官吏的思想,提出“”。
10.秦朝以()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答案:1、使黔首自实田2、焚书坑儒3、法家4、皇帝5、秋荼凝脂6、皇帝7、郡县制8、三公九卿制 9、三重选官法 10、身高(二)单项选择题1.秦朝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的法律形式是()。
A令B式C法律答问D廷行事2.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
A成B廷行事C式D法律答问3.在秦朝中央的三公中,掌管军事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奉常4.秦朝有一种将罪犯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罚,叫做()。
A定杀B醢C枭首D具五刑5.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是()。
A定杀B醢C枭首D具五刑6.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罚是()。
A具五刑B族诛C定杀D 阬7.秦朝有一种徒刑,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
这种刑罚是()。
A 罚作B鬼薪 C 城旦D复作8.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为()。
A五年B四年C三年D二年9.在秦朝,多用于惩罚轻微犯罪官吏的刑罚是()。
A作刑B迁C赀D谇10.秦朝有一种罪名,即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此罪叫作()。
A妄言罪B非所宜言罪C投书罪D以古非今罪答案: 1、B2、B3、B4、A 5、D6、C 7、C8、C 9、D10、D (三)多项选择题1.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国家后,统一了()。
中国法制史重点题
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1.基本概念:禹刑:夏代法制总称汤邢:商代法律的总称五刑:墨、劓、刖、宫、大辟官刑:商代惩治官吏违法失职行为的法律规范神判天罚:假托神意审判、行邢2.中国古代国家与法形成时期特点。
(1)法礼结合(2)维护专制王权(3)刑事法发达,民事法相对落后(4)带有氏族宗法统治的特征3.神权法思想与夏商法制的关系。
4.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
(1)夏代法制①禹刑—夏代法制总称②夏代的刑事政策:“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③夏代的司法制度:a.司法机关:中央称“大理”;地方称“士”b.审判制度:“神明裁判”方式c.监狱:圜土、夏台(2)商代法制①汤邢—商代法律的总称②官刑—商代惩治官吏违法失职行为的法律规范③商代的刑事法律:a.罪名:反抗国家统治的犯罪;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b.刑罚:五刑:墨、劓、刖、宫、大辟④商代的司法制度:a.司法机关:中央称“司寇、正、史”;地方称“士、蒙士”b.审判制度:疑狱从赦:对疑难案件的审理持慎重态度。
天罚神判:假托神意审判,行刑。
c.监狱:圜土;囹圄械具:桎梏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1.基本概念:明德慎罚:为政以德,崇尚德教;慎用刑罚。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为目的的政治形式。
周公制礼:在周公旦的主持下,以周族的习惯法为基础,吸收夏商两代礼制中的有效部分,制定的有关国家制度社会生活各种规范的系统的礼制。
吕邢:西周穆王时命司寇吕侯制定,又称“甫邢”,其主要精神在于贯彻周初“明德慎罚”原则—“刑期无邢”。
非眚:即故意九邢:周有乱政,而作“九邢”。
七出三不去: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盗窃。
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五听:审判案例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观察方式,具体包括:辞听、色听、耳听、目听、气听。
读鞫:审判官在作出判决以后,要当众宣读。
乞鞫:即上诉。
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最早的法律文献是哪部?A.《周礼》B.《九章算术》C.《程虚中山法书》D.《唐六典》答案:A2. 关于汉代的法律体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汉代以律令为主,罚则较重。
B. 汉代倡导法治理念,重视制度建设。
C. 汉代取消了“众刺”的刑罚。
D. 汉代法律制度没有得到较大发展。
答案:B3. 清朝刑律体系中规定的重要刑罚有:A. 鼻割、耳割、流放。
B. 鞭刑、钉耳、流放。
C. 宫刑、流放、笞刑。
D. 凌迟、受刑。
答案:D4.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刑律大纲》对哪个领域的法律提出了较多的规范和完善?A. 财产犯罪B. 人身安全犯罪C. 道德犯罪D. 反动活动答案:B5.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全面修订是在哪一年?A. 1979年B. 1996年C. 2012年D. 2018年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答案:战国时期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和商鞅。
他们强调法律的严明和严厉执行,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重视刑罚的威慑作用,提出“赏罚分明”、“轻重明白”等原则,强调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对后世的法治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简述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
答案:明清时期的法律体系以明代的刑律为基础,并在清代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体系逐渐完备,刑律编纂较为系统。
其次,法律执行方式多样,包括官制、厂刑和民间习惯等。
再次,明清时期的法律注重治安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对财产犯罪和人身安全犯罪进行了严厉打击。
最后,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对一些先进的刑法理论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如儒家的“仁政”思想和西方的启蒙思想等。
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刑法发展历程。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刑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修订。
其中,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典,对战争罪和经济犯罪进行了规范。
中国法制史课堂练习答案
【课堂练习答案】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禹刑、汤刑、“率民以事神”、内服、外服二、简述1、夏朝的五刑主要是哪些刑罚?2、夏朝法律中主要规定了那些罪名?3、商朝的刑罚有哪些?4、简述商朝“内外服”的司法机构。
三、论述题中国法律的起源有哪些特点?一、名词解释1.《禹刑》是夏朝刑法的总称。
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夏朝统治者对以往作出的各项判决以及从具体判决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法律原则加以汇编,名之为《禹刑》。
2.是商朝刑法的总称。
商灭夏之后,为了建立和维护新的统治秩序,商朝统治者以夏朝《禹刑》为基础,进行删修、增补,初步形成了商朝的刑法,并以商朝的开创者汤为之命名。
商朝后期,由于社会关系的变化,统治者又曾对《汤刑》作出全面的修改、补充。
3.这是商朝法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指导思想。
在商朝的神权法统治方式中,上帝与王权之间的中介是巫、史等神职人员,他们代表鬼神,指导国家政治和国王的行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利。
4.是商朝中央统治的地域。
在这个地区,商王可以直接实施统治。
5.是商朝地方诸侯统治的地域。
在这些地区,虽然部落首领接受商王的分封,但他们有较大的独立性,在辖区内实施统治,包括司法统治。
二、简述题1.夏朝在苗民五虐之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奴隶制五刑,包括大辟、膑、宫、劓、墨。
大辟为死刑,膑刑为割除膝盖骨,宫刑为毁坏生殖器,劓刑是割除鼻子的刑罚,墨刑是在面部刺痕后涂墨。
2.夏朝法律中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罪名体系,但是统治者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定型化的罪名。
夏朝确定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据史书所载,夏朝初期的司法官皋陶对“昏”、“墨”、“贼”三种犯罪均处以死刑。
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二)夏朝的军事法令中规定有“弗用命”、“不恭命”之罪,即在作战中对于不努力执行君王诰命、不服从君王诰命的人处以死刑。
(三)为保护血缘关系的稳定,夏朝法律中规定了不孝罪。
汉代法律制度同步练习
作业练习及答案1、简述汉律的重大发展与主要特点。
由于汉代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使得汉律较前朝有了重大以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礼律混杂。
汉律六十篇,其中专门规定礼仪制度的就有二十四篇(《傍章》十八篇和《朝律》六篇),几乎占汉律总数的一半。
(2)儒道入法。
汉代儒学大师将道家思想、法家思想、阴阳学兼收并蓄地统一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特别是用阴阳学说与儒家思想相杂糅,来论证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德主刑辅、秋冬行刑等新的儒家法律原则。
(3)法制伦理化。
德主刑辅是法制的指导思想,伦理道德对法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官僚享有种种等级特权,如贵族官员有罪“先请”制度。
孝道成为汉代法制的内在精神之一。
家长享有对家属处罚的权力,同时对家族成员的犯罪负有总的责任;亲属之间的法律责任也不同于一般主体之间的责任形式。
2、简述汉代的立法活动。
汉承秦制,汉代法律是在秦代法律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汉代经济政治情况的不断变化,立法主旨与任务不断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西汉初期的立法活动。
在刘邦攻入咸阳后,曾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受到秦人的欢迎。
汉朝建立后,刘邦感到三章之法的不足,命相国萧何“作律九章”,即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户》《兴》《厩》三章,合为九章。
此外还命叔孙通定朝仪,作《傍章》十八章。
(2)武帝及西汉中后期的立法活动。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又陆续修订旧律并颁布一些新律,如张汤制定《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作《朝律》六篇,连同上述《九章律》和《傍章》,合计六十篇,大致确立了汉律的规模。
为了打击和控制诸侯王的势力,文帝时制定《酎金律》、武帝时又定《左官律》等。
除律以外,西汉时期还颁布大量诏令,并引用判例断案,作为对律的补充。
(3)东汉时期的立法活动。
东汉基本上沿用西汉旧律。
初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曾“议省刑法”,并几颁布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以及废除苛法的诏令。
但到后来,法律又日渐严苛,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国开电大中国法制史第五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
题目1.公元前年秦朝颁布了“”的法令,在全国实行土地私有制。
【答案】:使黔首自实田
题目2.秦始皇为了加强文化思想领域的专制统治,统一人们的意识形态,发动了“”事件。
【答案】:焚书坑儒
题目3.秦朝采用“”思想作为自己统治思想的基础。
【答案】:法学
题目4.秦朝提出“法令由统一”,意思是说,全国不仅实施统一的法律,而且最高立法权属于。
【答案】:皇帝
题目5.秦始皇乐以“刑杀为威”,后人评价“秦法繁于,而网密于。
”【答案】:秋茶凝脂
题目6.秦朝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件程式的法律形式是()。
A. 令
B. 式
C. 法律答问
D. 廷行事
【答案】:式
题目7.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
A. 成
B. 廷行事
C. 式
D. 法律答问
【答案】:廷行事。
中国法制史
二、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1. 在法律思想方面,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2.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渊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经过夏、商两代发展,到西周建立时,达到了成熟的程度)
(四) 法律答问:是朝廷和地方主管法律的官员对律令所做的权威性解释。
(五) 法律文告:是秦代各级官吏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告,但其效力通常仅限于发布者职权所辖的特定地区和范围之内。
(六) 程、课、廷行事
秦代的中央司法机关主要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廷尉是属九卿之一,专理司法,是秦代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和最高司法官,其职责是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和地方不能审理的重大案件,以及审核平决各郡的疑难案件。
4.《唐律疏议·名例律》
①五刑:笞、杖、徒、流、死
②十恶:唐律“十恶”是危及封建皇权和封建国家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a威胁损害皇权危机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
(谋反,图谋推翻皇帝的统治;谋大逆,图谋毁坏皇帝祖庙、皇陵和宫殿;谋叛、背叛国家,投降伪政权;大不敬,盗取皇帝服用物,盗取皇帝或伪造皇帝印玺)
四、秦代的法律制度
秦代主要法律形式:
(一) 律:是朝廷就某一专门事类正式颁布的法律。自商鞅改“法”为“律”后,“律”便成为秦的主要法律形式。
(二) 令:是君主或皇帝针对一时之事而以命令形式发布的法律文件。
(三) 式:是朝廷统一颁布的规定官吏审理案件的准则以及书写审讯笔录、现场勘查笔录、查封笔录等法律文书程式的法律文件。
《中国法制史》1-10章填空选择题
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一)、填空题:1.原始社会经历了和两个阶段。
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产生。
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
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经启。
”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到、再到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6.《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
”7.《说文解字》:“灋,刑也,,从水,豸所以触不直去之,从去。
”8.《正韵》:“律吕万法之所出,故法令谓之。
”9.《夏书》曰“昏、、贼,杀。
”10.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
(二)、单项选择题1.将“法”改为“律”,是在()。
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3.“威海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昏B墨C贼D杀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A昏B墨C贼D杀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
”A囹圄B夏台C均台D圜土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
”A昏B墨C贼D杀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
”A昏B墨C贼D杀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夏台B均台C囹圄D圜土1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2.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叫做(),它也是夏朝的法律。
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A舜B禹C有扈氏D启1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
A禅让制B世袭制C占卜制D天命制1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
A刑B法C律D法律(三)多项选择题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2题库
第一章夏、商、周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天讨天罚2、五刑3、汤刑4、炮烙5、颠越不恭7、脯8、兄终弟及二、简答题1、简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律观。
2、简述商代的的罪名玉刑罚。
3、简述奴隶制五刑。
4、简述中国古代的法律起源的特点。
三、分析题请说明下面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
1、“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甘誓》2、“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已疑众,行伪而坚,学非而博,顺非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十巫以疑众,杀。
”——《礼记.王制》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1、试述商代的神权政治法律思想。
2、试述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含义。
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五听2、五过3、三刺4、七出三不去5、六礼6、《吕刑》7、刑罚世轻世重8、九刑9、五礼10、乞鞠11、质剂、傅别二、简答题1、简述西周时期实行的同姓不婚原则。
2、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3、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律形式。
4、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律知道思想。
三、分析题请说明下面这些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穿透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1、殷因于夏礼,其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其损益可知也。
——《论语》2、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3、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三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礼记.曲庙》4、悼与耄,虽有死罪不加刑焉。
——《礼记.5、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杀。
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时乃不可杀。
——《尚书.康诰》6、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
7、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可。
——《诗经》8、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9、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资额哦民听。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1、试述西周时期的“礼”。
华东政法政法中国法制史习题
《中国法制史》习题汇编·绪论·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第四章秦朝法律制度·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第八章五代十国与宋朝法律制度·第九章辽、金、西夏、元朝法律制度·第十章明朝法律制度·第十一章清朝法律制度·第十二章太平天国法律制度·第十三章晚清法律制度的变革·第十四章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第十五章北洋政府法律制度·第十六章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第十七章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第十八章新中国法制的发展绪论1.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何现实意义?3. 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发展线索及基本特点是什么?top↑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1. 简述中国法的起源。
2. 简述夏商法制中的神权法思想。
3. 何谓《禹刑》、《汤刑》?4. 夏商时期刑法的原则主要有哪些?5. 何谓奴隶制五刑?top↑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1. 试述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2. 何谓周礼?3. 何谓《九刑》?4. 何谓《吕刑》?5. 何为“礼”和“五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6. 简述西周刑法的主要原则。
7. 试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8. 简述西周的契约制度。
9. 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10. 简述西周的家庭制度。
11. 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12. 何为“五听”?top↑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 举例说明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2. 试述春秋时期的“礼”、“法”之争。
3. 何谓《法经》?4. 《法经》的篇目及内容的逻辑关系怎样?它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5. 试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
top↑第四章秦朝法律制度1. 简述秦朝立法指导思想。
中国法制史 汉1
本章思考题:
1、简论汉代法制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2、如何理解 “汉承秦制”(自学第2节) 3、简论汉代刑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4、何谓春秋决狱,它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意 义如何 5、解释、辨析下列名词: 法律章句 春秋决狱 上请 亲亲得相首匿 秋冬行刑 九章律 汉律六十篇 汉代法律形式
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淳 于公无男,有五女,当行会逮,骂其女曰:“生 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其少女缇萦,自伤悲 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 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 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 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汉初诸侯国.ppt
汉代疆域.ppt
汉武帝 刘彻像
(二)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
1、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
思想上:统一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君主集中一切权力 法律上:大德小刑, 德主刑辅
大一统.ppt
2、对汉朝法制指导思想变化的认识
第二节:汉代立法概况
一、西汉初年的立法 1、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
狱尚不全
自是笞者得全
箠令
笞者,箠长五尺,其本大一 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 平其节。当笞者,笞臀。毋 得更人,毕一罪乃更人。”
——《汉书· 刑法志》
汉 代 的 刑 徒
左下:狱吏与刑徒 右下:西汉阳陵刑徒 墓地 右上:刑具——钳
(四)汉代刑罚改革的意义与局限
其意义在于——
1、中国的刑罚开始从野蛮走向文明 2、为封建五刑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2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2第五章———第八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40 分)1.比:即“比照”、“比附”,或称“比附援引”,指中国古代司法判决中,在法律对某一事件或行为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援引法律的类似条文或过去的判例断案的制度2.汉律六十篇:汉武帝时期继续立法活动,令张汤、赵禹等制定法律,如张汤制定《越宫律》二十七篇,是有关宫廷事务和警卫方面的法律;赵禹制定《朝律》六篇,是有关诸侯百官朝贺制度的相关法律。
自此,这一阶段制定的《越宫律》27篇和《朝律》6篇,与先前完成的《九章律》9篇《傍律》18篇,合称为“汉律六十篇”。
3.亲亲得相首匿: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也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4.官当:官当的意思是以官职抵当徒刑。
官当起源于《晋律》中的“杂抵罪”,即用夺爵位、除名籍和免官来抵罪。
5.八议:是中国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
“八议”最早源于西周的八辟。
6. 十恶:指的是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这十种罪行。
7.《开皇律》:《开皇律》体现了隋文帝的德治思想。
法典编目条例包括名例、卫禁等十二篇五百条。
《开皇律》确立了笞、杖、徒、流、死的封建五刑制度,并将“十恶”重罪正式列入《名例律》,贵族、官员法律特权扩大化。
它在篇章体制、基本内容等方面总结了以往朝代的立法经验,使封建法典趋于定型,并为唐律提供了直接的蓝本。
8.《唐六典》:是唐玄宗时期制定的记载当时国家行政制度的重要文献,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行政法典。
9.《宋刑统》:是宋开国第一部法典,于建隆四年由宋太祖命窦仪编订。
体制上,其基本沿袭唐律,由十二篇213门组成,律文后加以疏议,再附以相关敕、令、格、式,并新增起请条开创中国古代刑律编纂新体例,在中华法律史上有重要历史地位。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制史》随堂练习2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中国法制史》课程平时作业(2)第四章秦朝法律制度选择题1、秦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
A 大理寺B 廷行事C 廷尉 D宗正2、在我国,首次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朝。
A秦 B汉 C南北朝 D隋3、云梦秦简发现于()。
A1974年 B1975年 C1976年 D1977年4、在秦国,改法为律的人是( )。
A韩非 B邓析 C赵鞅 D商鞅5、廷行事是秦朝的法律形式之一,指的是()。
A文书程式 B法廷成例 C条文解释 D皇帝命令6、秦朝以()作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限。
A14岁 B15岁 C16岁 D身高7、以“法”为本,“法”、“术”、“势”综合为治,重刑轻罪。
以刑去刑是()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A西周 B秦 C汉 D唐8、秦朝的()是一种刑名,即白天修筑长城。
A 罚作 B鬼薪 C 城旦 D复作9、秦朝的(),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A妄言罪 B非所宜言罪 C投书罪 D以古非今罪10、秦朝的廷尉是最高()。
A司法行政机关 B司法监督机关 C司法审判机关 D行政长官11、秦朝的( )是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
A定杀 B醢 C枭首 D具五刑12、秦朝的( )是一种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名。
A具五刑 B族诛 C定杀 D坑13、秦朝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用的刑罚叫做( )。
A城旦 B司寇 C复作 D鬼薪14、秦在战国时已设有( )为最高司法审判机关。
A大理寺 B廷尉 C刑部 D审刑院15、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
A城旦 B鬼薪C司寇 D罚作16、秦朝适用女犯的作刑有()。
A城旦 B鬼薪 C 白粲 D作如司寇17、秦朝的刑名包括以下的()。
A作刑 B 充军 C赀 D谇18、在秦朝的刑名中,适用男犯的徒刑有()。
A城旦 B罚作 C白粲 D作如司寇19、以下属于秦朝法律形式的有()。
A律 B令 C式 D法律答问20、秦朝有一种作刑,让男犯上山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这种刑罚叫做()。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汉代的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第五章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概念题1.黄老思想答:黄老思想是战国中后期形成的一种道家与法家合流的法律思想流派,西汉初期成为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老子即老聃。
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
黄老思想适应了西汉初期与民休息的历史需要,成为从秦朝“专任刑罚”的法家思想向西汉中期以后“德主刑辅”的儒家思想过渡的一种法律思想。
2.德主刑辅(中山大学2005年研)答:“德主刑辅”思想是由汉朝董仲舒正式提出来的,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
“德主刑辅”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于:①统治者应秉承“天意”,对人民进行教化。
②不反对动用刑罚,但教化是“本”,刑罚为“末”。
③董仲舒还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人能“循三纲五纪”,是教化的立法者和执行者,而贫穷的下等人性本恶,必须经过统治者的教化后才可以为善。
④对不同等级的人施行德和刑的时候应当各有所侧重:少数上等人天性向善,当然没有什么施刑的问题。
而对于中间阶层,主要通过教化使之为善,所以,对他们应当“厚其德而减其刑”。
对于穷苦人民是教化不过来的,则要侧重用刑,只能“发刑罚以立其危”。
3.约法三章(人大2012年研)答:“约法三章”是指西汉初年的一项立法活动。
汉高祖刘邦率军攻入秦都咸阳之时,为了争取民心,便以废除秦朝苛法为号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与繁密严苛的秦朝法律比较,简便易懂,故使“兆民大悦”,颇受秦人欢迎。
后来,随着汉朝政权在全国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使汉帝国的统治者深感“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丞相萧何受命制定新的法典。
4.《九章律》(辽宁大学2005年研)答:《九章律》是汉朝法典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汉律的核心和骨干。
通常所说的汉律,主要指《九章律》。
在汉朝根基基本稳定之后,为适应管理国家,调节整个社会生活的需要,汉初统治者即开始了全面的立法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相国萧何作的《九章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汉景帝时规定:“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
这是原则的体现。
()A .恤刑原则B •特权原则C.自首原则D.比附原则2.汉武帝时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曾颁布过,规定商人必须如实申报财产。
()A .均输法B.平准法C.告缗令D.专卖法3.汉代审判制度中规定,当事人经过初审之后,已得到口供,但须三日后再行复审,称之为()A .乞鞫B.读鞫C.传复D.断狱4.汉代把对被告人进行宣判称为()。
A .乞鞫B.读鞫C.鞫狱D.断狱5.西汉文景时期改革肉刑,其中改为弃市的是()A .黥刑B.劓刑C.宫刑D.斩右趾6.汉代时,审判之后,受审者若喊冤,对判决不服,可提出再审的请求这叫做()A .乞鞫B.读鞫C.鞫狱7.西汉文景时期改革肉刑,其中改为弃市的是( )A •黥刑B•劓刑C.宫刑D.斩右趾8.最早确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皇帝是( )。
A .汉武帝B.汉文帝C.汉献帝D.汉宣帝9.汉朝废除残人肢体的肉刑的刑罚改革始( )。
A .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0.汉朝的刑制改革始于( )。
A .文帝B.景帝C.惠帝D.高后11.汉代“女徒顾山”是女犯可不去服劳役,每月出钱( )。
A .一百B.二百C.三百D.四百12.汉律规定享受减免刑罚的最低年龄为( )。
A.7 岁以下B. 6 岁以下C.8 岁以下D.9 岁以下13.汉景帝时规定:“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
这是原则的体现。
( )A.恤刑原则B.特权原则C.自首原则D.比附原则14.汉武帝时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曾颁布过,规定商人必须如实申报财产。
( )A .均输法B.平准法C.告缗令D.专卖法15.汉代审判制度中规定,当事人经过初审之后,已得到口供,但须三日后再行复审,称之为( )A •乞鞫B•读鞫D.断狱16.汉初的法制指导思想以黄老思想为主。
黄老思想的特点是()A . “明德慎罚”B.“一断于法”C•“专任刑罚”D. “无为而治”17.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A •非正罪B.事国人过律罪C •阿党附益罪D.出界罪18.首次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下来的法律是()A •唐律疏议B.九章律C•汉律D .开皇律19.“亲亲得相首匿”的立法原则始设于()A •秦朝B•汉朝C.唐朝D .宋朝20.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原则的是()A •孔子B.汉文帝C.汉武帝D.张汤21.以下属于汉朝定罪量刑原则的有()A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B.亲亲得相首匿C.废除肉刑D.先自告除其罪22.在汉朝,“凡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A .律B.令C.科D.比23.汉朝下诏废除肉刑,改革刑制,是在()A.汉高祖时B.汉惠帝时C.汉文帝时D.汉武帝时24.汉初的“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A •死罪B•抵罪C•无罪D•免罪25.汉刑制改革的具体原因,源于()A •淳于公上书B.缇萦上书C•萧何上书D •张汤上书26.汉初受命制定《九章律》的是()A •萧何B•赵禹C•张汤D .叔孙通27.汉初的法制指导思想以黄老思想为主。
黄老思想的特点是()A •“明德慎罚”B.“一断于法”C•“专任刑罚”D.“无为而治”28.汉武帝时,张汤制定()A.《九章律》B .《傍章》C.《越宫律》D.《朝律》29.汉代“春秋决狱”的要旨是()A .缘法定罪B.一断于法C.一准乎礼D.论心定罪30.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A .律B.令C.科D.比二.多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汉代主要法律形式的有()A .律B.令C.比D .《春秋经》2.汉律的儒家化的表现有()A .上请B.恤刑C.亲亲得相首匿D.八议入律3.汉律规定享受减免刑罚的最高年龄为()A.60 岁以上B.70 岁以上C.80 岁以上D.90 岁以上4.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基础上增加了()A .兴律B.厩律C.盗律D.户律5.汉律六十篇包括的法典有()A.《九章律》B.《朝律》C.《傍章律》D.《越宫律》6 .汉代被称为“三独坐”的官员是()A .御史中丞B .尚书C .都察使D .司隶校尉7.汉朝官吏选拔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A .察举B .乡试C .科举D .世袭8.汉代刑罚在沿用秦代刑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包括()A .顾山B .充军C .凌迟D .徒边9.属于汉代法律形式的有()A.法律答问B.律C .决事比D .廷行事10.汉代定罪量刑的原则()A.亲亲得相首匿B .贵族官僚有罪先请C .尊老怜幼D.恤刑11.汉初在国家机构中设立并掌管国家中枢大权的“三公”指的是()A .丞相B.中书令C.太尉D .御史大夫12.到成帝时,“三公”的称谓又改成了()A .大司空B.大司马C.大司徒D 御史大夫13.东汉末年,地方行政机构主要是()三级。
A .诸侯国B.州C.郡D.县14.汉朝选拔官吏的办法主要是()A .世袭B.荐举C.考试D.战功15.以下哪些属于汉代的刑罚()A .弃市B.笞刑C.罚金D.赎刑16.汉代侵犯皇权尊严的罪名有()A .矫诏罪B.不道罪C.左官罪D.不敬罪17.汉代危害中央集权的罪名有()A .左官罪B.阿党罪C.出界罪D.事国人过律罪18.汉代危害社会秩序的罪名有()A .首匿罪B.左官罪C.通行饮食罪D.群饮酒罪19.以下哪些是汉代对诉讼的限制()A .不得越级上告B.不得直接向皇帝告状C •严禁卑幼状告尊长D.老百姓提起的自诉或告诉只能称为“告”20.以下关于《春秋》决狱,正确的是()A •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B •是汉代司法审判制度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C •实质上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定罪量刑标准D •注重犯罪人的主观动机,是“论心定罪” 三.简答题1.试简述汉代的立法指导思想2.简试两汉的法律形式。
3.什么是“六条问事”?4.何为“决事比”?5.简述“秋冬行刑”的内容。
6.告劾7.鞫狱8.《九章律》9.左官律10.三独坐四.论述题1.试述西汉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试述春秋决狱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请论述“录囚”的内容及其意义。
4.请论述“亲属相隐”的内容及其意义。
5.试述“读鞠和乞鞫”的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B5.D6.A7.D8.D9.B10.A11.C12.D13.A14.C15.C16.D17.C18.C19.B20.A21.B22.B23.C24.B25.A26.C27.D28.A29.D30. 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BC4.ABD5.ABCD6.ABD7.ABC8.AD9.BC10.ABCD11. ACD12.ABC13.BCD14.BC15.ABCD16.ABD17.ABCD18. ACD19. ABCD20. ABCD三.简答题1.试简述汉代的立法指导思想答:1.约法省禁——汉初立法的指导思想。
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
2.德刑并用——汉朝武帝时期确立的立法指导思想,强调以道德教化为主,刑罚惩治为辅,把刑、礼结合起来使用。
3.顺天行刑——由董仲舒提出而被汉武帝采纳。
主张司法机关在霜降之后万物肃杀之际断狱行刑,以顺应天时。
2.简试两汉的法律形式。
答:1.律——经常适用的基本法律形式,具有相对而言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适用性。
2.令——即皇帝的命令,是根据需要随时颁布的,其法律效力高于律,可以变更或代替律的有关规定。
3.科——由秦代的" 课" 发展而来,是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法律文书。
4.比——比即可以用来作为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也叫“决事比” 。
秦代时曾称“廷行事”。
5.春秋经义——汉朝在断案时,如遇律无正条,又无适当判例可依的情况下,便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中的经义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依据。
6.法律解释——汉朝廷对法律未作统一的解释,当时有一些律学家对律文作了逐章逐句地解释,对符合朝廷要求的解释被采用作为断案的依据。
3.什么是“六条问事”?答:汉武帝为刺史监察地方而制定的监察法规,是刺史用以行使监察权的依据。
“六条”的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
”其中一条规定监察强宗豪右,五条规定监察郡国守相。
主要是防止地方豪强与郡国守相相勾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4.何为“决事比”?答:汉代法律形式之一。
又称“比” ,是用来比照判案的典型判例比能补律令之不足,“凡律无条,取比类以决之” 。
汉代广泛采用判例断案,比的数量很多。
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具有灵活性,但也为司法官吏破坏法制提供了方便条件。
5.简述“秋冬行刑”的内容。
答: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 的制度。
汉代统治者根据“天人感应” 理论,规定春夏不执行死刑。
除谋反大逆“决不待时”以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天以前执行。
因为这时“天地始肃” ,杀气已至,便可以“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
秋冬行刑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律规定“立春后不决死刑” 。
明清律中的“朝审” “秋审”制度亦可渊源于此。
6.告劾答:即起诉,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直接到官府告诉,相当于今日的“自诉”;一是由政府官吏(主要是监察御史和司隶校尉等)察举非法、举劾犯罪,相当于今日的“公诉” 。
7.鞫狱答:“鞫狱”即进行审讯和判决。
汉代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注重收集证据,除收集书证、物证、证人证言以外,还重视收集被告人的口供,而收集口供往往搞刑讯逼供。
经审讯获取口供后,三日后再次审讯,目的是看此次供词与上次是否有出入,从而使受审者有更正供词的机会。
然后,对被告宣判。
8.《九章律》答:汉朝政权在全国确立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 ,于是汉高祖命萧何制定新法典,是为《九章律》。
它是在参照借鉴李悝《法经》和秦律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充而成的。
除继承《法经》及《秦律》中的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六篇外,又增加了户律(有关户籍、婚姻、赋税方面的规定)、兴律(有关徭役、防备方面的规定)、厩律(有关畜牧.驿传方面的规定)三篇,合为九篇,故称《九章律》。
9.左官律答:是汉代专门法律。
其内容主要是严禁官员擅自仕于诸侯,体现了尊君抑臣的思想。
指中央的官未经批准而擅自到诸侯国做官,是对抗中央的行为,便构成左官罪,犯此罪者处死刑。
10.三独坐答:指东汉时期管监察的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总揽政务的尚书令可以在朝会时设置专席就坐,体现了出了东汉初期对监察官的重视。
四.论述题1.试述西汉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