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第2课时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 2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23
【史论归纳】 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对汉代政治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 对民族精神
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
10
3.绘画 (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2)代表:《夫妇宴饮图》。 4.书法 (1)小篆:创始于秦国。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9
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 殷商时期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春秋时期,竹木 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术, 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14
【构图解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核心观点:(1)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 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15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思想和科技文化(共48张PPT)
1.背景: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
__儒__家__经__典__,批评时政,反对郡县制。
2.经过: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秦始皇坑儒,以警告天
下的文化人。 3.评价
(1)“焚书坑儒”是对_先__秦__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
重点1 展现人情世界趋向平民化的文学特点 【史料印证】
史料一 (2015·高考江苏卷)
1.历史素养——历史概念解读
(2015·高考福建卷)右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
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
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
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地位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官方文化,是封建正统思 想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 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材料二 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上林赋》。
古代中国文学成就与社会环境的关联
(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 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孔子编《诗经》作为 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文 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汉赋华丽的辞藻描绘 恢弘气势的时代。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
2.(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调研)汉初,陆贾告诫X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
材料强调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未体现汲取秦亡教训,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陆贾反对黄老之学,故B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守天下应“文武并用”“道德为上”,与社会教化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说明陆贾的思想深受儒学“为政以德”理念影响,故D项正确。
3.(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X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解析:选D。
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没有从上天接收到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二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K12课件
15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主题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材料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①。
砖等。
(2)代表:《夫妇宴饮图》Ev。aluation only. ith4.书A法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1)小C篆o:创py始r于i秦g代ht。字2体0略04长-,笔2画01圆1匀,A富s于p图o案s美e 。Pty Ltd.
(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大一统, 从政治的大一统、思想文化的 大一统等角度归纳相关知识,形 成秦汉时期总的时代特点。(2) 秦汉政治是相似的,但是,秦汉 的经济和文化却差异很大,学习
中注意归纳这些差异形成的原
科技 (1)2016·海南卷,2:国家强力推行的字体 文化 (2)2013·海南卷,3: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发展(隶书)
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K12课件
5
4.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
①铁工冶金具业水:排西。汉时期,出E现v高a炉l炼ua铁t和i炒o钢n技o术n;东ly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 ith②制As瓷p业o:东se汉.烧S出l成id熟e的s青f瓷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K12课件
12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秦汉思想科技文化(共31张PPT)
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 实行内朝外朝 实行察举制 盐铁官营,发展经济 打匈奴,通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经济恢复,国力强 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土地 兼并、王国问题,匈奴威胁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解答
五、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2
1.科技方面:
( 1 ) 造 纸 术 : 西 汉 时 期 发 明 纸 , 东 汉 时 蔡伦改进造纸术
(2)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2)地位:儒家思想官方化;
罢黜百家=?禁绝他家
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它学派加以“灭”、“绝 ”,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其它学说只是被剥 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 压。
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 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 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 ……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 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儒表法里, 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 2、董仲舒主张: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3、特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
【核心突破】 对比归纳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董仲舒新儒学
先秦儒学
重点 讨论神学问题
功能 特点
为现实政治服务 外儒内法,兼采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2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K12课件
12
主题一 发展中的变异——汉代儒学的内容及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史料二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 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五常 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但最早源于孔子。“三纲” 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 夫妇之间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 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纲五常 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 关系的作用,但是经过董仲舒改造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哲学,成 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
7
[图解历史]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该文物于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属于麻纤维纸。这说明早在 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制造出了植物纤维纸,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并 且已经传到河西走廊一带。
K12课件
8
[轻巧识记] 书体演变及其特点
K12课件
9
1.概念阐释——天人合一 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 是一个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天,因此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便 是如何调节天人关系。在董仲舒看来,天似乎是具有人一样的意志感情,天 的运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而这正是人的形体和内在思想的来源。这种观点 把天神秘主义人格化,使儒学具备了类似宗教的束缚力。
课时2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1.思想:(1)秦朝“焚书坑儒”。(2)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科技文化:(1)汉代造纸术。(2)小篆和隶书。(3)汉赋。
2019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思考:董仲舒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 竹木简、帛。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 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 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 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美]德克· 卜德《中国物品西传考》 造纸术问世前人类的书写材料 古埃及纸草: 易断裂,难以保存 巴比伦泥板: 笨重 印度桦树皮: 不易保存 希腊羊皮: 昂贵 甲骨;青铜;竹木简;丝絮 中国: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汉代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2.备考策略:(1)首先应该抓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 大一统,从政治的大一统、思想文化的大一统等角度归 纳相知识,形成秦汉时期总的时代特点。 (2)秦汉政治是相似的,但是,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却差 异很大,学习中注意归验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 影响,并能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
一、秦朝文化
统一文字
(1)小篆: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 于图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 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 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 定。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 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 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 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 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 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儒生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 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 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坑杀。此 即为“坑儒”。
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秦汉时期的政治: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秦汉时期的经济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秦始皇复习建议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般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考查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基本特点。
复习时要注意把握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一般高考会考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措施。
秦汉时期的思想,注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要将其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进行掌握。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1、①前221,②皇帝,③三公九卿,④郡县,⑤焚书坑儒,⑥推恩,⑦休养生息,⑧正统。
考点聚焦考点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秦王嬴政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又设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设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如图所示: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朝议制度秦始皇统治前期,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4.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守为郡最高行政长官,上承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1.2.2秦汉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二)董仲舒的主张 1.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理论。 2.主张确立儒学的 独尊 地位。 (三)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 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 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1.董仲舒“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
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2.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
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外儒内法”。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国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3.影响 (1)消极: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 平等竞争 的局面,扼制了 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 正统思想 ,对民族 历史文化的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本思想。 2.依据上述史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答案: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
系。 3.史料四是如何分析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 答案: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
固国家统一及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的形成。
第2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复习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汉代画像砖:田庄劳作 豪强地主的坞堡
命题探究
(2022·全国·模拟预测)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力倡实行盐铁官营,称“今意总一 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西汉实
行盐铁官营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防止商人的势力膨胀 B.鼓励民众去从事农业 C.防止诸侯国割据一方 D.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史
复习课
①秦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建立
第2讲
秦汉
(BC221—BC207)
②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
(西汉BC202—DC9; 东汉DC25-DC220)
复习课第2讲 秦汉
课标要求:
①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 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②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 前后的巨大变化。③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 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④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 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⑤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⑥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了解中国古 代赋税制度的演变;⑦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 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⑧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
知识梳理 政治:制度建设
“汉承秦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汉朝制度只是沿袭秦朝制度吗?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汉代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朝制度,又有所调整和创制。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
[ 时空坐标]
[ 整体感知]
政治 —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 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 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 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 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隶属关系。 3.实质 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实质 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影响 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瓦解 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2.两大基本政治理念 (1)贵族政治 政治权力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实行“世卿世禄制”,所有的官员都是贵 族,有封地而无薪俸,将政权固定在贵族的家族范围内,用族权维护王权。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 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结合起来,强化了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 (3)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4)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如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5)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天下 一家”等观念的形成。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秦汉思想文化
发挥“仁政”, 主张限田,轻徭 薄赋
材料五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 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 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他 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 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 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 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 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 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他大力提倡孝 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 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国难易的关系,但材料中 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三项都是 在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了材料的信息。所以 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 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 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对董仲舒思想的态度和 表现是什么,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态度:认可采纳。 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启用儒学之士;创建太学; 等等。
教育+选官
政治管理人才 中央官学—— 太学 ……
地方官学——郡国学……
做官
汉代 学校 系统
官学
察举制
私学
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 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汉代察举所有的科 目,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一、千古一劫:“焚书坑儒”的批判 探究一:汉代以来人们是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的? 探究二:秦往汉来,汉初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实施的效果 和结果如何?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头多元交融,逐渐形成统一的华夏文明,在夏商周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八方雄起: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具有自身特点与风格,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家国同构:夏、商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
争霸变革: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列国纷争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思想、儒家思想初步形成,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天下一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六王毕,四海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国家治理: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官僚体制逐渐取代了贵族体制,汉承秦制并加强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田园风情:秦汉时期走向一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发展,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农业、手工业促进了商业发展,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都体现了田园风情。
思想一统: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文化灿烂:《史记》《汉书》是两汉史学代表作。
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
第1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1单元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精品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考点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概况①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②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④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
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②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官吏考察:秦朝考核官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中央委派的专职官员进行监督、视察;二是年终由官员自行汇报当年政绩。
(5)秦律:细密、严苛。
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3.意义(1)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建立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选修融会]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4)1.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
(2)修筑长城①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二单元第5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Word版含解析
第 5 讲秦汉期间的思想文化一、秦汉期间的思想1.秦代“焚书坑儒”(1)秦王朝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一致,这就需要一致的学术形态。
原由 (2) 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责备时政。
(3)在对于郡县制的争辩中,丞相李斯训斥儒者依古制推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
内容影响秦始皇于公元前213 年和公元前212 年焚毁书本、坑杀术士 (术音述,术士,即儒士 )的事件。
“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悲观的,表示秦王朝在文化领域由博采先秦诸子学术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转型,新官学的内容也由综合宽容转向了专制。
2.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①经济:汉武帝期间,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增强确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权力膨胀,土地吞并强烈,匈奴为患,威迫西汉的稳固。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可以知足增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①为增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为增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觉”学说。
③为保护统治次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专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拥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系统。
易错提示“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实质目的同样“ 焚书坑儒” 与“独尊儒术” 在实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可是采纳的手段不一样。
秦始皇是经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经过和平局段实现。
3.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确实立(1)汉武帝的尊儒举措①思想:全面必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②政治:起用儒学家参加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材、任官授爵的标准。
③教育a.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b.中央:创办太学,大大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c.地方:各郡县建立学校,初步成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尊崇的正统思想,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轻盈识记董仲舒的新儒学二、秦汉期间的科技文化1.科技(1)造纸术①概略:西汉先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
【新】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学案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点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概况①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②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④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
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②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官吏考察:秦朝考核官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中央委派的专职官员进行监督、视察;二是年终由官员自行汇报当年政绩。
(5)秦律:细密、严苛。
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3.意义(1)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建立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选修融会]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4)1.建立集权统一国家2(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
(2)修筑长城①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二)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解析版
课时检测(二)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石家庄模拟)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
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 A.均主张社会变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析:选D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故D 项正确。
A、B、C三项说法均太绝对,故排除。
2.(2018·昆明一中检测)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解析:选C孔子主张“贵贱有序”、“爱有差等”,并没有淡化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故A项错误;“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是为了“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而非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故B项错误;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以血缘亲情为基点,强调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以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使礼制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相适应,故C项正确;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3.(2018·孝义摸底)老子的名言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
这反映了老子() A.以德治民的思想B.向往小国寡民的生活C.休养生息的思想D.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解析:选C以德治民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老子的治国理念,不是老子的社会理想,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即无为而治,故C项正确;材料“要用慢火适当烹饪”,并不等同于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课件:第2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探究] 概括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政 治理想。 [教你读史] 孟子的“君民关系”和荀子的水与舟的比喻以 及“三得”说体现了他们的思想,理解引文的含义是解读 史料的关键。
[提示] 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 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政治理想: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史料二
保 “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 守 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
性 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④深远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成完整的 儒家思想 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
①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道家 学派的创 始人。
②哲学思想:
微,诸侯力征,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 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 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今异家者各推所长, 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短取长,则可以通 万方之略矣。 ——据班固《汉书· 艺文志》
敬而远之 天命观念 主张对鬼神_________ 有教无类”、“_________ 主张“________ 因材施教 ”和启发诱 教育思想 导;“当仁不让于师”
③思想评价:
积 极 性
“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
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 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2.先秦诸子思想
(1)孔子:
①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 和 教育家 ,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②主要思想:
仁 ”和“ ___ 礼 ”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实 “ ___ 思想核心 现“爱人”必须遵循“_____ 忠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专题第2课时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1.(2018·宜宾二诊)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董仲舒这一思想( )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解析:选A。
题干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话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神话皇权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夏商周三代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故D项错误。
2.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这表明(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解析:选B。
材料“以孝治天下”体现的是伦理关系,“治国纲领”体现的是政治关系,表明政治与伦理相结合,故选B项。
材料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不涉及破坏、摧毁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君主的德行,故C项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宗法血缘,故D项错误。
3.(2018·大庆模拟)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
其思想主张(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解析:选C。
材料认为“君王受命于天”,反映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至高无上的特点,为专制皇权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选C项。
材料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汉代儒学对皇权的制约的一面,故B项错误;材料思想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绝对权力,但未提及人民的态度问题,故D项错误。
4.(2017·济宁模拟)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
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
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解析:选A。
据材料“‘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
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可以得出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故选A项。
5.(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西汉前、中期两个判然对立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
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统制经济”的实施B.诸侯势力的削弱C.“独尊儒术”的提出D.察举制度的实行解析:选C。
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儒生政治地位上升的过程。
“独尊儒术”的提出,建立起以儒学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儒生政治地位上升,故选C项。
6.(2018·邹城期中)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汉武帝采纳“养士”建议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儒家思想B.确立中央集权制度C.加强思想专制D.建立郡国教育体系解析:选C。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得知,董仲舒主张通过加强思想控制来巩固大一统帝国和维护统治秩序,据董仲舒的建议由政府出资来“置师养士”,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独尊儒术”来加强思想控制,故选C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有人说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在上述材料中有无体现?并阐述理由。
解析 (1)读题可知本题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主张,结局,原因。
解题方向是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2)则要回顾人文主义的内涵,据“关注人,关注人性,注重人的价值”回答。
答案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结局:统治者没有采用。
原因: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结局: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原因: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
(2)有体现,如材料一中民本思想,如材料三强调民众对国家存亡的作用,体现人的价值。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莆田质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解析:选D。
据题干可知,一方面,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是对孔子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其理论又是对孟子思想的彻底否定与颠覆,故选D项。
2.(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 )A.外儒内法的思想B.法术势合一的统治思想C.“天人合一”思想D.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统解析:选D。
题干引文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封建统治合理的本源,“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封建统治与天道相比,用自然界的原则来论证封建统治的合法性,故选D项。
3.(2018·江门模拟)董仲舒在君主南面之术上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
由材料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A.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结合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相结合D.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解析:选B。
据材料可得董仲舒认为君主统治之术应把道家和儒家学说相结合,董仲舒新儒学主张君主应把“道家的术”与“儒家的道理”相结合来统治,故选B项。
4.(2018·邯郸模拟)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
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解析:选C。
题干“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体现了统治者尊重民意,以民为本,体现了儒家思想,故选C项。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错在“决定”,故A项错误;“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体现监察体系不断完善,“臻于完备”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标准,故D项错误。
5.(2018·洛阳期中)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局面正是由于“政失厥道”。
这表明他( )A.主张遵循黄老之术B.反对治国尊崇儒术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解析:选A。
汉文帝时期采用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恢复经济,故A项正确;“政失厥道”意即针对独尊儒术的弊端,但未表明反对独尊儒术,故B项错误;外儒内法始于董仲舒新儒学获得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汉文帝时期尚未用儒家思想来治国,故D项错误。
6.(2018·邵阳联考)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
材料观点反映了( )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解析:选C。
根据题意,学者何新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儒家思想经历了“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到“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从原始到国家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政治化,故选C项。
7.(2018·枣庄模拟)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
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
这反映了汉代( )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确立了司法审判独立性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解析:选A。
材料“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中“《尚书》”代表的是儒家思想,“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说明当时的司法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
8.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
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火统。
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
父子之情,重久违之。
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 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C.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D.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工具解析:选D。
材料中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引用《春秋》的言论,其目的是让自己更换太子的做法显得名正言顺,《春秋》是当时儒家经典五经之一,说明当时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的工具,故选D项。
9.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目的在于(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解析:选D。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不是为了探寻世界及人类的起源和总结历史的变化,而是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依据,维护统治阶级统治,故A、C项错误,D项正确;董仲舒的天命观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强调的是作用,而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
10.(2018·德阳模拟)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