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
青岛版八下数学7.1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青岛版八下数学7.1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青岛版八下数学7.1算术平方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以及理解算术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材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进而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方、平方根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同时,学生应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能主动探究问题,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2.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2.难点:算术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
题。
2.准备PPT,用于展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和求法。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算术平方根的应用。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求它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
利用PPT呈现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同时,展示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初中7年级下册数学第8章《角》单元教学设计
续学习“平行线”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等内容做好准备.
2.内容:本单元教材先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想象、
思考、探究、交流和发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体验角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3.重点:角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贯穿本章的始终,理解角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是本单元的教
学重点,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事抽象与概括活动,归纳数学活动的特征,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4.知识结构: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基本几何图形,线段、射线以及线段的比较和做法等知识,小学阶段初步认识了角及角的分类,对本章的学习有了充分的基础和准备.但学生对所学知识
可能有所遗忘,需要回忆和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并及时将新旧知识建立联
系,加以对比,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从而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在学
生学习中暴露出的不会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探究性质,要及时补救.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
应注意以下问题:1.加强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2.加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让学生
多观察分析、勤动手操作、勤动脑联想,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思考与交流
等教学活动,学会探索与学习,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能够概括出角的两种定义、对顶角的概念.
2.通过自学、教师点拨,能够概括出余角、补角、垂直、垂线、垂足、垂线段、点到直
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用符号语言叙述余角、补角、垂直.
3.通过自学和类比的思想方法,能够归纳出角的表示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概括出角
平分线的概念,会用符号语言描述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的单位并会换算度分秒.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范文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第一章“有理数”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运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并判断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有理数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
(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4)数轴的概念及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2)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3)能够运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并判断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
(1)有理数的乘方;
(2)数轴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有理数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有理数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练习巩固: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际应用:安排生活实践题目,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
本章教学共需4课时。
六、教学内容
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是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他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呈现(15分钟)
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和PPT课件呈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操练(20分钟)
让学生分组练习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
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解法。
5.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以及解法。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 有理数 22 数轴》教材教案
《数轴》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感受类比、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
3、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难点:数轴的引入,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以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就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出来了,比如:零上3度和零下3度可表示成+3度和—3度;盈利10万元和亏损10万元可记作+10万元与—10万元等.
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温度计是以什么数为基准数的呢?你会读温度计吗?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0℃和-13℃吗?
二、教授新课
1、数轴的画法: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下面的数轴.
同学们议一议,什么是数轴?它与直线有什么区别?
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它与温度计类似,温度计上必须有一个0℃,与其类似,数轴上规定一个原点;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与其类似,数轴上规定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相反方向为负方向;温度计上1℃为1小格的长度,与其类似,数轴上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2、+3可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右边3个单位的点表示,—4可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左边4个单位的点表示,0
可以用原点表示;在原点右边个单位的点表示,在原点左边个41414
1 0 1
单位的点表示. 你看,数轴像不像一个平放着的温度计?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3、教学例题. 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青岛版初中初一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青岛版初中初一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青岛版初中初一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基本的几何图形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主备人:张芹
【教师寄语】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成功。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理解平面、曲面、平面图形的概念。
【学习重点】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学习难点】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预习疑难摘要:
2、棱柱与圆柱、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顶点棱侧面底面高的条数
棱柱
圆柱
圆锥
二、探究活动
(一)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第5页,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_____。
4、观察下列实物图片,它们的形状分别类似于哪种几何体? ①②③④⑤
合作交流
将下列图中的几何体进行分类,并简要说明理由。①②③④⑤
2、如图所示的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①②③④
3、在下图中的三幅图案中,你分别看到了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巩固练习
教材第5页练习1、2、3。
教材第7页练习1、2、3。
四、小结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 ;
我的困惑: 。
当堂测试
1、写出如图所示图形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 有理数单元整体备课
单元主题:《有理数》第一阶段:目标
能否求出给出的有理数的相反数对值;能否利用数轴或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能否用不等号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有理数等。
(二)教材分析
1.主题单元结构分析(纵向):
2.自然单元内容分析:(横)
第二阶段:评价与实施
八年级数学下册 7.8 实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青岛版-(新版)青岛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
实数
学习目标:
1、了解实数的概念,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X 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能求出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3、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重点及难点: 重点:对实数进行正确分类,能求出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难点:实数的分类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预习学案
(要求:在小组内对照答案,对有疑问的题目先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由教师集中讲解) 1、( )和( )统称为实数,( )小数是无理数,( )小数和( )小数是有理数。 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1)-5与-7 (2)与
3、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1)3.8 (2)—3.5 (3) 25
-
4、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有哪些?有理数呢?
32,41,7,π,25-,2, 5-, 94,0,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一:对实数的不同分类
1、回顾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1)有理数按定义分类: (2)有理数按正、0、负分类:
[思考]:无理数有正负之分吗?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既然有理数有以上两种分类,那么实数是不是也能这样分类呢?
2、做一做:
(1)结合课件,你能将实数进行两种分类吗?试试看。
(2)、你能把32,41,7,π,25-,2,5-,38-,94,0,0.3737737773……
(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等各数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中吗?
初中数学_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 10.6《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
10.6《一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2、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利用图象探究方案的决策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3、在应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
会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复习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身边数学
汶阳营业厅办理上网业务,有两种收费方式。A: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B:除收月租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
我班明志豪同学准备中考后在家安装宽带,他怎样选择才合算?
【设计意图:用同学们熟悉的人和事,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享受探究乐趣
❶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例1、山青林场计划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共800株,甲种树苗每株24元,一种树苗每株30元.根据相关资料,甲、乙两种树苗的成活率分别是85%,90%。(1)如果购买这两种树苗共用去21000元,甲、乙两种树苗各买了多少株?
(2)如果为了保证这批树苗的总成活率不低于88%,甲种树苗至多购买多少注?
(3)设购买甲种树苗t株,购买树苗的费用为w元,表示w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
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2)》教学案
青岛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青岛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5.4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2)
班级:姓名等级
【教师寄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
2.了解通过列表或画图像也可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图像,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课前预习】
一、观察第121页图5-4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横轴表示,单位是。图中纵轴表示,单位是。
2.这一天,0时的气温是℃,0时的气温是℃,0时的气温是℃,3时的气温是℃,6时的气温是℃,9时的气温是℃,12时的气温是℃,15时的气温是℃,18时的气温是℃,21时的气温是℃,24时的气温是℃。
说一说,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3.①这天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
②这天从时到时,气温在31℃以上,共小时;
③这天从时到时,气温逐渐上升;
④在这幅图中,变量是;
⑤这幅图还提供了哪些信息?
【课中实施】
一、精讲点拨:
1.观察与思考(1)
对于时间t每取一个确定的值,气温T的值也随着确定。
2.课本第121页观察与思考(2)
(1)h的单位是,它表示的量是。
(2)Q的单位是,它表示的量是。
(3)当最大水深h为0米时,水库的蓄水量Q是万立方米。
(4)当最大水深h为20米时,水库的蓄水量Q是万立方米。
(5)当最大水深h为30米时,水库的蓄水量Q是万立方米。
(6)当最大水深h为米时,水库的蓄水量Q是650万立方米。
(7)在这个问题中变量是。
对于最大水深h(米)每取一个确定的值,水库的蓄水量Q(万立方米)的值也随着确定。
初中数学_初中数学青岛版八年级上册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教学设计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市政府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计划在三个住宅小区A、B、C之间修建一个购物中心,试问,该购物中心应建于何处,才能使得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
展示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2.探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能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45-47。
思考下列问题:
•1、()并且()一条线段的()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3、到()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上。
课内探究。
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如图,直线l 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 上的点,请猜想点P1,P2,P3,…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猜想:相等.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这一结论吗?
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 =CB,点P 在l
上.
求证:PA =PB.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结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应用
练习1如图,在△ABC 中,BC =8,AB 的中垂线交BC于D,AC 的中垂线交BC 与E,则△ADE 的周长等于______.
练习2如图,AD⊥BC,BD =DC,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CE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AB+BD与DE 有什么关系?
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同底数幂的乘法》参考教案
握同底数幂
(2) (x+y)3 · (x+y)4.
的乘法公式 2、填空: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
的逆向应用 (1) 8 =2x,则 x =
;
学内容
(2) 8× 4 = 2x,则 x =
;
(3) 3×27×9 = 3x,则 x =
.
2
七、课堂小结
1.在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题时,必须 学生在课后完成
要求学生回 知道运算依据。
2.能熟练地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教学目标 3.通过法则的习题教学,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感悟从未知转化成已知的思
想.
4.会逆用公式 aman=am+n.
教学重难 点、考点
重点: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难点:对法则推导过程的理解及逆用法则. 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
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
(3)x · x3(
)= x7
(4)xm ·( )=x3m
青岛版初中数学
板书设计
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m · an = am+n (当 m、n 都是正整数) am·an·ap = am+n+p (m、n、p 都是正整数) 2、例题分析
教学反思
TB:小初高题库
青岛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
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1.2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4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小测验和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教学课时安排
2.1 课时分配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课时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课时
(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4课时
2.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提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学案,独立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3. 课堂讲解: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4. 例题解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解题方法。
5. 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第二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 复习导入:回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学案,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 课堂讲解: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4. 例题解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青岛版教案
初中数学青岛版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2. 平方根的运算规律。
3. 实际问题中的平方根应用。
教学重点:
1. 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 平方根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1. 平方根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平方的概念,复习平方的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方根的概念吗?平方根有什么性质呢?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讲解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数的平方根是指能够使得该数平方后得到原数的非负实数。
2. 讲解平方根的性质:
a. 任何非负实数都有平方根。
b.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数。
c. 零的平方根是零。
d. 负数没有平方根。
3. 讲解平方根的运算规律:
a. 两个平方根相乘等于它们的被开方数。
b. 一个平方根与它的被开方数相乘等于零。
三、例题讲解(15分钟)
1. 讲解例题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a. 25
b. -25
c. 0
2. 讲解例题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求它的面积。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a. 36
b. 49
c. -16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cm,求它的面积。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 强调平方根的实际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让学生回家后完成作业题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青岛版 初中数学 精】八上《3分式复习教案
第三章分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了解增根的原因,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
2.会解决一些与分式和方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3.了解比、比例、连比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利用比和比例刻画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连比、分式方程的增根,列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题。
3.关键:
(1)理解连比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分式方程和变形后的整式方程中未知数取值范围的不同(这是理解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原因的关键),并理解验根的方法。
(3)学会恰当地设未知数,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分式表示已知量,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等关键步骤。一、知识网络(请同学们自己画本章网络图:越细越好)
1
二、基础知识过关:
1、分式的概念:形如的式子,其中A、B都是,并且B中含有
2.在分式中,如果________则分式无意义;如果_______ _则分式有意义,如果________且________不为零时,则分式的值为零.
3.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字母表示为__ .
4、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________个,分式的值不变.
5.分式约分的步骤: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________,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解集》评课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解集》评课稿
一、引言
《不等式的解集》是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解决不等式的问题,并且掌握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符号;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
3.能够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学生将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
2.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难点:
1.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图解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课堂导入(10分钟)
在开始正式的教学之前,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符号。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与演示(20分钟)
在这个环节,教师将详细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介绍如何通过逆向运算解决不等式问题。然后,教师可以逐步讲解常用的不等式解法,例如加减变形法、乘除变形法等。同时,教师还应该强调解不等式时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例如乘除法变号、绝对值不等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
关于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1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
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八个单元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准备
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挂图小棒圆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部分实物模型
智能培养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思路及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
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案2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和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